中药现代化研究成果精
中药现代化研究与应用创新

中药现代化研究与应用创新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中草药的研究也在不断的深入。
中草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受到重视。
然而,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我们也需要对中药进行现代化研究和应用创新,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其医疗价值。
一、中药现代化现代化是一个不断变化和进步的过程。
在医学方面,要实现中药的现代化,首先需要进行科学研究,探索中药在医疗领域的作用机制和疗效,同时也要对中药进行现代化加工和生产,以适应现代医学的需要。
在这方面,中国已经取得了不少进展。
比如说,现在许多中药的有效成分已经被提取出来,制成了药物。
同时,也有一些中药已经得到了国家的批准,可以作为正式的药物使用。
这一切都表明,中药的现代化已经开始走上了正轨。
二、中药应用创新中药的应用创新是指在中药的现有基础上,进行创新和改进,以满足更广泛的医疗需求。
这种创新可以从中药的各个方面入手,比如说改进制剂、进行全面分析、加强生产和控制质量。
一方面,中药的制剂可以进行改进。
这包括提高药效、方便患者使用、降低副作用等。
比如说,对于一些中药,可以在制剂中添加其他成分,来增加其药效。
这不仅可以提高中药的治疗效果,还可以大大降低其副作用。
另一方面,中药的全面分析也是很有必要的。
全面分析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中药的成分和作用机制,进而准确地进行治疗。
在这方面,可以运用现代分析技术,如色谱、质谱等,对中药进行全面分析,进而得到更准确的信息。
加强中药的生产和控制质量也是必不可少的。
目前,虽然中药的治疗效果已经得到了公认,但还是有一些质量问题存在。
有些中药的制作工艺不科学,或者生产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这都会对中药的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应该采取措施,加强对中药生产环节的监督和管理,确保中药的安全和质量。
总之,中药的现代化研究和应用创新都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这些努力,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中药的医疗价值,为人们提供更好的医疗保障。
中医药现代化的创新与发展

中医药现代化的创新与发展从古至今,中医药一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悠久历史和博大精深的传统理论体系。
然而,在现代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下,中医药的现代化创新和发展也正在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
一、中医药现代化的重要性中医药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遗产,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重视和青睐。
其独特的理论体系、疾病治疗方法和药品研发成果,在改善全球健康水平、推进全球人类健康事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时,随着科技水平的提升和人类环境、心理、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变化,传统中药疗效和药品研发面临着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挑战。
因此,中医药现代化的创新和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二、中医药现代化的创新成果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中医药现代化的创新和发展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其中,药物制剂的研发和应用是中医药现代化的重要方面。
传统中药煎煮、煎煮后、冲服等复杂过程和药味特征一直是制约传统中药应用和推广的重要因素。
现代科技的应用使中药研究与生产变得更为便捷和高效,如传统中药饮片加工的机械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中药颗粒、口服液等新型制剂也不断出现,并在医院和药店中逐步普及。
另外,中药成分分离和纯化技术的不断创新,为中药材、中药配方和中药制剂的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手段。
如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和纯化技术以及制备工艺的改进,使中药的药效更加稳定和可靠,并为中医药的现代化应用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此外,传统中医药在医学、生物学、化学和工程学等领域的交叉研究,也为中医药现代化的推进提供了支持。
例如,中药药效物质在细胞水平的作用机理、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和药物制剂的制备过程中的研究进展等,都为中医药的现代化应用提供了尤为关键的基础支撑。
三、面临的挑战与应对之策中医药现代化的推进仍然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困难。
其中,中药研究的规范化、标准化和现代化仍然需要进一步推进。
由于中药材的多样性、别名复杂和药效成分的复杂性,中药研究常常需要耗费大量时间、物力和人力成本,使得中药的现代化应用更加困难。
中药材现代化加工技术研究

中药材现代化加工技术研究中药材一直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药材的现代化加工技术研究也是当前中药产业面临的一个挑战。
传统中药材加工工艺存在着一系列技术难题,包括加工工艺流程不够精细、原材料利用率低、制品质量不稳定等问题。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对中药材现代化加工技术的研究探索显得尤为重要。
一、中药材现代化加工技术的研究背景中药材是中华文化中的瑰宝,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药用价值。
然而,由于传统的中药材加工工艺流程不够精细、技术含量不高等原因,中药材的制品质量一般表现为不稳定、不统一等特点,这给中药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多挑战。
为了提高中药材制品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现中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中药材现代化加工技术的研究和探索愈发重要。
二、中药材现代化加工技术的研究现状目前,国内外对中药材现代化加工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1、超声波技术在中药材加工中的应用研究。
超声波技术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技术,在很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而其在中药材加工中的应用也日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
目前已有一些关于超声波技术在中药材提取、制粒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2、微波技术在中药材干燥、提取等方面的研究。
微波技术具有快速、高效、节能等特点,已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工等领域。
而其在中药材制备方面的应用也日益受到关注。
3、功能性材料在中药材制备中的应用研究。
功能性材料是一类能够赋予产品特定功能的材料,如纳米材料、生物材料、功能性胶体、环境友好型材料等。
而其在中药材制备中的应用可以提高制品的稳定性、效益和品质等。
三、中药材现代化加工技术的发展趋势中药材现代化加工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中药材现代化加工技术研究。
近年来,随着中药产业的快速发展,对中药材现代化加工技术研究的需求也不断增加。
加强中药材现代化加工技术研究,弘扬“中药材先进制造技术”的理念,有助于提高中药材的生产效益和产品品质,促进中药产业的快速发展。
中药现代化研究成果精

中药现代化研究成果精 TPM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TPMK5AB- TPMK08- TPMK2C- TPMK18】摘要:从神农尝百草到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药研究和使用在我国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一大财富。
近年来,中药现代化研究成为国家支持的一个热点,也成为一大研究热点。
这场研究热潮势必会为传统中药书写新的辉煌篇章。
中医药是我国璀璨的文化瑰宝,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近几十年来,中医药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国内对此也更加重视。
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对加快中药的新药研发和中药现代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制药新技术的应用与中药现代化。
实现中药现代化是我国药学工作者的重要任务,进行中药现代化研究,就要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研究成果,结合传统中药生产的特点,借助现代科学技术的手段和方法,遵守严格的规范标准,探索、认识、发展传统中药,研究出优质、高效、安全、稳定、质量可控、服用方便,并具有现代剂型的新一代中药,这是中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途径。
以下几个方面论述了制药新技术的应用与中药现代化。
1、高通量药物筛选(HTS技术高通量药物筛选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新的药物筛选方式,是多种技术方法有机结合而形成的新的技术体系。
高通量药物筛选技术作为药物研究的新技术和方法,不仅在药物筛选寻找活性化合物方面有着极大的优势,在研究药物作用机制方面亦能发挥作用 [1]。
2、提取新技术提取是中药制剂生产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提取技术的优劣直接影响到药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及经济效益。
以下面是几种提取分离新技术:(1超临界流体萃取(SFE-CO2技术。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是一种以超临界流体代替常规有机溶剂对中药有效成分进行萃取的新型技术 [2]。
有研究表明,采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提取的有效成分与传统煎煮提取得到的有效成分相比,往往具有更强的药理活性[3]。
中药的现代化研究与应用分析

中药的现代化研究与应用分析中药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源远流长的治疗效果。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中药的研究和应用也越来越深入。
本文将分析中药现代化研究的现状和应用前景,并探讨中药的价值及其在未来的发展前景。
一、中药现代化研究的现状随着现代化技术的发展,中药的现代化研究也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现代化技术包括化学分析、分子生物学、药理学及生物活性测试等等。
科研人员通过深入地研究,发现了很多中药的功效成分,例如黄酮类、生物碱、植物酸、多糖和蛋白质等等。
同时,现代化技术也使得我们更加深入理解了中药的功效,例如抗炎、抗氧化、免疫调节等等。
中药现代化研究目前主要包括以下领域。
1. 中药化学研究中药化学研究主要探索中药的物质组成、化学结构和化学反应等方面。
该领域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化学分析、色谱、质谱等等。
中药化学研究使我们更加深入了解中药的成分和药理作用,为中药研究的其他领域提供了基础。
2. 中药药理学研究中药药理研究主要探索中药对人体的作用机制和治疗效果等方面。
该领域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体内和体外实验、动物模型试验、临床试验等等。
中药药理学研究为中药的治疗效果提供了明确的证据和支持。
3. 中药质量控制研究中药质量控制研究主要探索中药的成分含量、质量评价、药材鉴定等方面。
该领域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色谱、电泳、光谱等等。
中药质量控制研究为中药的质量保证提供了基础。
4. 中药制剂研究中药制剂研究主要探索中药的制剂方法、质量评价和效果分析等方面。
该领域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制剂工艺研究、药效评价、临床试验等等。
中药制剂研究为中药产品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了基础。
二、中药现代化研究的应用前景中药作为一种传统的医学手段,其治疗效果很长时间以来就广为人知。
现代化研究不仅深入了解了中药的成分和作用机制,而且为中药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方式和渠道。
因此,中药现代化研究在未来的发展前景也是非常广阔的。
1. 中药抗病毒研究中药抗病毒研究是当前热门的研究领域之一。
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新进展

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新进展中医药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但随着现代科技、生物技术等的发展,中医药现代化研究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本文将就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新进展进行探讨。
一、中医药单体与化学成分的研究传统中药复方中的有效成分相对较多,其具体作用亦难以厘清,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帮助下,人们逐渐将中药复方分解成单一成分进行研究。
目前,已经研究出了众多中药单体和化学成分,如当归内酯、黄芪苷、丹参酮等。
这些化学成分不仅对中医药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更为精细的指导,还为开发新型中药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支持。
二、中药制剂的现代化传统的中药制剂多数为煎汤、浸泡等传统制剂方式,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各种先进制剂技术的出现,使中药制剂现代化发展迅速。
特别是近年来,纳米技术的不断突破,不仅使中药制剂在生物利用度和治疗效果上进一步提升,也越来越多的新型中药制剂得以问世,如中草药纳米化、中药注射液、中药口服乳剂等。
三、中医药现代检验技术的研究现代检验技术为中医药的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传统的中药检验主要依赖于药材的外观、气味、口感等进行判断,这种方法存在主观性较强、操作难度大等问题,现代技术的涌现则为传统中药检验提供了更为准确、简单、快速的解决方案,如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红外光谱技术等,这些技术不仅在中药鉴定、质量评价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还支持了中药与现代医学的融合。
四、中医药与现代医学的结合中医药现代化研究一直注重将中医药融合到现代医学的体系中。
不仅在中医药在癌症、慢性病、血管性疾病等领域的临床运用中显示出良好的疗效,而且有越来越多的结合性研究显示,中医药可以与现代医学治疗方法相互配合,尤其是在肿瘤、肝炎等多疾病领域中,目前已经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成果。
总之,中医药现代化研究伴随着现代科技的进行而不断深入,丰富了中医药的理论知识和现代临床应用,也推进了中医药的转型升级和现代化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中草药研究的发展历程

中草药研究的发展历程一、中草药研究的起源中草药研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
《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等经典中早有对草药的记载。
在汉朝时期,著名医学家张仲景著作的《伤寒杂病论》和《金匮要略》中也都有对草药的研究。
二、现代中草药研究的发展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中草药研究逐渐进入现代化阶段。
20世纪以来,中草药研究已成为全球研究热点之一。
世界各国涌现出了大量的中草药研究相关机构和学术团体。
1.技术手段的提高现代中草药研究涉及到许多领域,如药理学、生物化学、生物工程学等。
这些领域的发展推动了中草药研究的进步,开创了中草药研究的新局面。
2.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是中草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现代化学技术的运用,人们逐渐发现了中草药中具有重要活性的分子,并以此为基础研究中草药的药理学、毒理学等。
3.安全性与疗效评价对于中草药的安全性与疗效评价是中草药研究的重要方向。
中草药的安全性研究包括急性毒性测试、亚急性和慢性毒性测试、细胞毒性和致癌性等研究。
中草药的疗效评价则包括临床试验。
临床试验既可以是单一中草药的试验,也可以是复方中草药的试验。
4.现代药物研发技术的应用现代药物研发技术的应用也在推动中草药研究的发展。
如基因芯片技术、蛋白质组学技术、代谢组学技术等,这些技术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更好的了解中草药对人体的作用,为中草药的开发提供了新思路。
三、中草药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未来中草药研究将继续朝着高效、安全、纯净、多功能的方向发展。
以下是几个可能的发展方向:1.中草药新药的开发随着中草药研究技术的提高,中草药新药的开发将会越来越多。
这些新药将具有更好的效果和更少的毒副作用。
2.中草药与现代药合并现代药物研究的成果可以与中草药结合,以创新的角度开发新药物,将会更有效地解决一些难治的疾病和提高药物的疗效。
3.中草药的基因工程研究基因工程技术可以通过人工干预中草药的基因,改变中草药的生物活性成分。
中药现代化研究:从传统药材到新药的发现

中药现代化研究:从传统药材到新药的发现在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中,中药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几千年来,中药被人们广泛使用,治疗各种疾病并保持身体健康。
然而,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对中药的认识也在发生变化。
如何将传统中药转化为现代新药,成为了当今中医药领域的关键研究方向之一。
一、中药现代化的背景与意义中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药理作用和治疗效果。
然而,由于中药的制备方法繁琐、功效不确定和药理机制复杂,导致中药的临床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为了更好地发挥中药的优势,提高中药的疗效和安全性,中药现代化研究成为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中药现代化的研究意义重大。
一方面,中药具有丰富的资源基础和疗效潜力,可以为新药开发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另一方面,中药现代化可以促进中医药产业的发展,提高中药在国际医药市场的竞争力,为传统中药注入新的活力和生机。
二、中药现代化研究的主要内容1. 中药药物成分的提取与分离中药药物成分的提取与分离是中药现代化研究的重要环节。
传统中药中含有大量的生物活性物质,如碱类、甙类、酚类等,具有多种药理作用。
为了更好地发挥中药的疗效,需要对中药药物成分进行提取与分离,确定其主要活性成分,并探索其药理作用和作用机制。
2. 中药新药的研发与评价中药新药的研发与评价是中药现代化研究的核心内容。
利用现代药理学、药物化学、药代动力学等技术手段,可以对中药药物进行系统研究和评价,筛选出具有良好疗效和安全性的中药新药,并进行临床试验和注册申报,为中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打下坚实基础。
3. 中药与西药的结合与创新中药与西药的结合与创新是中药现代化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中药具有独特的药理作用和药效特点,与西药相结合可以互补优势,提高疗效和减少副作用。
通过中药与西药的结合与创新,可以拓展药物研发的思路和视野,为解决一些难治性疾病提供新的治疗方案。
三、中药现代化研究的挑战与机遇中药现代化研究虽然具有广阔的前景和巨大的潜力,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现代化研究成果精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摘要:从神农尝百草到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药研究和使用在我国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一大财富。
近年来,中药现代化研究成为国家支持的一个热点,也成为一大研究热点。
这场研究热潮势必会为传统中药书写新的辉煌篇章。
中医药是我国璀璨的文化瑰宝,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近几十年来,中医药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国内对此也更加重视。
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对加快中药的新药研发和中药现代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制药新技术的应用与中药现代化。
实现中药现代化是我国药学工作者的重要任务,进行中药现代化研究,就要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研究成果,结合传统中药生产的特点,借助现代科学技术的手段和方法,遵守严格的规范标准,探索、认识、发展传统中药,研究出优质、高效、安全、稳定、质量可控、服用方便,并具有现代剂型的新一代中药,这是中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途径。
以下几个方面论述了制药新技术的应用与中药现代化。
1、高通量药物筛选(HTS技术高通量药物筛选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新的药物筛选方式,是多种技术方法有机结合而形成的新的技术体系。
高通量药物筛选技术作为药物研究的新技术和方法,不仅在药物筛选寻找活性化合物方面有着极大的优势,在研究药物作用机制方面亦能发挥作用 [1]。
2、提取新技术提取是中药制剂生产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提取技术的优劣直接影响到药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及经济效益。
以下面是几种提取分离新技术:(1超临界流体萃取(SFE-CO2技术。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是一种以超临界流体代替常规有机溶剂对中药有效成分进行萃取的新型技术 [2]。
有研究表明,采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提取的有效成分与传统煎煮提取得到的有效成分相比,往往具有更强的药理活性[3]。
(2超声波浸取技术。
超声浸取技术是利用超声波辐射压强产生的骚动效应、空化效应和热效应引起机械搅拌、加速扩散溶解的一种新型提取方法 [4]。
(3微波浸取技术。
微波浸取技术 [5]是利用微波能来提高浸取率的新技术,微波一可使极性分子超高速旋转,平均动能迅速增加,使其温度迅速升高;二是通过离子传导,离子化的物质在超高频电磁场中以超高速运动,做转向及定向排列,产生撕裂和相互摩擦引发热效应。
3、分离纯化新技术分离纯化的目的是将无效和有害组分除去,尽量保留有效成份或有效部位,为不同类别中药制剂提供合格的原料或半成品 [6]。
(1大孔吸附树脂。
大孔吸附树脂是一种具有大孔结构的有机高分子共聚体,是一类人工合成的有机高聚物吸附剂。
该技术在皂苷、黄酮、生物碱及其他类化合物的分离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7]。
一般情况,中药复方提取液经该技术处理后,得到的固形物一般仅为原生药的2%-5%,而且吸湿性极强的糖、氨基酸、多肽等水溶性杂质被除去,便于后续工序的操作,有效部位或成分含量纯度可提高10-14倍,而传统的水煮法约为30%,醇沉法约为15%;临床用药剂量可明显降低 [8]。
(2膜分离技术。
膜分离技术 [9]主要利用膜的选择性分离实现料液的不同组分的分离、纯化和浓缩。
4、制剂新技术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中药产业的科技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除了传统的丸散膏丹剂型外,已出现很多中药现代制剂,如注射剂、滴丸、软胶囊、缓释胶囊、咀嚼片、分散片、泡腾片、喷雾剂、膜剂、凝胶剂等;但总体而言,目前中药生产的水平仍旧较低,中药制剂还普遍存在工艺落后、服用量大、起效慢、质量难以控制、疗效不稳定等问题。
5、中药指纹图谱中药指纹图谱是指某种(或某产地中药材或中成药中所共有的、具有特征性的和某类或几类成分的色谱或光谱组成的图谱。
二、生物工程技术与中药现代化生物工程技术如发酵技术应用于中药的研究不仅可以保护中药活性成分,改善中药药理和毒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而且为开发中药新药资源方面开辟新的途径和思路,这种新的发酵技术在中药发酵中正成为一种趋势。
中药作为天然药物, 一直以来它在预防和治疗疾病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中药有效成分是其发挥药效的基础, 但由于其有效成分含量低、结构复杂、不易合成, 以及同一药材不同产地的有效成分含量参差不齐等因素,往往造成疗效慢, 作用不明显, 临床作用难以充分发挥等缺陷, 是阻碍中药现代化的进程关键。
近年来, 研究人员发现利用微生物强大的生物转化能力可以提高中药中活性成分的含量, 产生新化合物、增强疗效、降低毒副作用、扩大用药品种等方面具有显着的应用价值。
随着发酵技术在中药生物转化方面的研究深入, 中药发酵技术已成为中药现代化研究中不可缺少的工具之一, 在中药二次开发、拓展中药资源、中药药理研究中。
目前, 中药发酵技术己成为中药研究的新内容,并为中药的发展开辟了新空间[10]。
三、创新药物与中药现代化“十五”期间,国家“创新药物与中药现代化”重大科技专项取得显着成果,其中45个品种取得新药证书,41个品种完成了全部研究工作,正在申报新药证书,109个品种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同时还有206个创新性强、前景较好的品种课题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
1、丁苯酞原料及系列制剂。
由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药物研究所合作开发的国家级一类新药,于2002年9月取得了丁苯酞原料及软胶囊的新药证书及试生产批件,其后成功完成丁苯酞原料及软胶囊了Ⅳ期临床试验,并于2005年2月取得了正式生产批件。
主要生产丁苯酞原料及软胶囊的恩必普药业工程已经完工,并于2004年底通过GMP认证,丁苯酞软胶囊已经正式上市销售。
2、抗心律失常一类新药盐酸关附甲素。
盐酸关附甲素为我国首次发现的全新结构类型的安全、有效的广谱抗心律失常原创新药。
盐酸关附甲素对终止室上性心动过速和室性心律失常有明确的疗效,疗效达到并优于盐酸普罗帕酮,是非常有前途的抗心律失常新药。
3、注射用红花黄色素。
是一种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创新和现代化的原料药,虽然目前只开发的是注射用的冻干粉针,但今后还可继续研制口服的片剂和滴丸,扩大临床使用范围和用途。
目前产品已销往全国各大医院,为广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提供了治疗疾病的良药。
4、丹参多酚酸盐粉针剂。
以丹参乙酸镁为主要成分的多酚酸盐是丹参治疗心血管疾病最重要的有效成分。
在此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了以丹参乙酸镁作为质量控制标准,建立了拥有专利的提取精制工艺,成功研制出丹参多酚酸盐及其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
5、注射用红花黄色素冻干粉针/滴注液。
注射用红花黄色素冻干粉针/滴注液为纯中药制剂。
该品种提出以红花黄色素、羟基红花黄色素A含量作为质量控制标准研制注射用红花黄色素冻干粉针/滴注液。
其严格的质量控制指标及方法也大大减少了生药质量对成品质量制约这个传统中药的质量瓶颈。
6、强心力胶囊。
强心力胶囊是运用络病学说治疗慢性心衰的临床经验方,已作为医院制剂已临床应用多年,赅括了西医强心、扩血管、利尿的三大治疗原则,体现了复方中药多环节、多靶点、多途径治疗的独特优势。
7、重组葡激酶的临床研究及新剂型研制。
目前该新药正在进行批量生产,即将投入临床使用。
该药正在申请国际专利,为该项技术和产品进入国际市场进行准备。
8、人尿激肽原酶。
由广东天普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历经12年研制的“人尿激肽原酶”(商品名为:凯力康是天普公司自主研发并拥有知识产权的药物,已取得了三项发明专利,同时还申请了四项国内专利和三项国际专利。
9、一类心血管药心肌肽素。
心肌肽素是具有生物学活性的一组小分子多肽。
直接作用于细胞,提高心肌代谢功能,促进心肌在缺血、缺氧等多种因素下损伤的修复。
对心肌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该新药安全、有效,在心肌保护的临床应用方面具有广阔的前景。
10、氯氧喹。
按世界卫生组织对抗癌药品市场统计,我国国产化学抗癌药的市场占有率不足1%,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氯氧喹的产业化实施,将为加大我国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进入国际市场奠定科技基础。
对我国抗癌药物向高科技产业化方向发展具有积极的示范作用。
11、重组腺病毒-p53抗癌注射液。
深圳赛百诺基因技术有限公司自主开发的重组腺病-p53抗癌注射液(注册商品名:今又生于2003年10月获得国家I类新药证书,是世界上第一个获准上市的基因治疗药物,可特异性的引起肿瘤细胞程序性死亡,或者使肿瘤细胞处于严重冬眠状态,而对正常细胞无损伤。
[11]虽然我们国家在中药现代化研究上颇有成效,但是目前,这些技术大多尚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如何利用这些新技术来解决中药现代化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还有漫长的路要走,需要我们为之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1]杜冠华.药物筛选新技市与中药现代化研究[J].世界科学技术一中药现代化, 2000,2(4:47-59.[2]斯黎明.超临界流体技术及其在中药生产中的应用[J].医药工程设计,2004,25(5:11.[3]郑琳颖,冯彪.保济丸超声提取工艺研究[J].中医研究,2005,18(6:24-271.[4]冯自立.微波萃取新技术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进展[J].医学信息,2006,19(10:1889-1892.[5]安建忠,许志惠.新技术新方法在中草药提取方面的应用[J].时珍国医国药, 2001, 12(5:465-467.[6]乔五忠,王艳辉,李美粉,等.利用大孔吸附树脂精制甘草酸的研究[J].中成药, 2006, 28(6:794-7961.[7]张振秋.现代中药研究的新技术和新方法[J].中医药刊.2006,24(8:1405-1409.[8]岑琴,周丽莉,礼彤.膜分离技术及其在中药领域中的应用[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2008, 25(1:77-80.[9]平其能.口服缓释及控释制剂发展动态[J].药学进展,1995,19(3:144.[10]王兴红, 李旗德, 曹秋娥, 等Κ微生物发酵中药应成为中药研究的新内容[J].中草药,2011.[11]来自科技部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