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近代科学与文化》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近代科学与文化》教案和导学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近代科学与文化》教案和导学案

第7课近代科学与文化【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牛顿学、数学、力学等领域的杰出贡献;达尔文创立生物进化学说,巴尔扎克和列夫·托尔斯泰及其代表作;贝多芬和梵高及其代表作,认识科学家、文学家和艺术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采取让学生自列表格的方法,反映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状况,培养学生综合所学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对某些科学家的失误进行分析,培养学生批判地继承前人成果的能力和注重学习科学思维方法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近代世界自然科学的巨大成就和杰出科学家献身于科学研究的崇高精神、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使学生树立继承和发展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观念,学习科学家刻苦钻研的精神及为科学、真理而献身的精神。

通过对杰出的文学家和艺术家中的代表人物生活的时代背景的探究学习及其作品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它反映了世界近代文化艺术发展的基本脉络,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文学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牛顿和达尔文及其贡献,巴尔扎克和列夫·托尔斯泰及其代表作,贝多芬和梵高及其代表作。

【教学难点】理解和欣赏梵高的名画《向日葵》。

一、新课导入世界近代的人类文明史包括自然科学和反映人类社会生活、精神生活的文化艺术等方面。

伴随着面向现实世界、重视实践和理性这一风气的盛行,欧洲的科学和文化艺术都有了迅速的发展。

二、课堂活动目标导学一:科学家1.教师介绍牛顿:关于科学家,我们已经了解了不少,人们也力图根据科学家的贡献判断出其中最杰出者。

美国曾经邀请50多位在全世界受到尊敬的科学家推举有史以来世界上最杰出的科学家。

在全部推选名单中,只有一个人的名字出现在每一份名单上,而且大多是名列榜首。

同学们知道这位科学家是哪位吗?学生:牛顿。

教师:牛顿在科学上的贡献是多方面的,最重要的是在力学方面,他有什么开创性的贡献?学生:他发表了科学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提出了物体机械运动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从而形成了牛顿力学体系。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近代科学与文化》优质教案(统编)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近代科学与文化》优质教案(统编)

第7课近代科学与文化教材分析《历史课程标准》要求:通过牛顿、达尔文、巴尔扎克和贝多芬等人的成就,了解科学和文化在近代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本课是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中的第七课,主要讲述以牛顿、达尔文为代表的科学家、以巴尔扎克、列夫•托尔斯泰为代表的文学巨匠以及以梵高和贝多芬为代表的音乐美术大师作品及成就,使学生对西欧近代科学文化的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

教学目标1.了解近代科学、文学、音乐、美术等方面的主要作品及其代表人物。

2.通过引导学生思考牛顿、达尔文、巴尔扎克、托尔斯泰、贝多芬和梵高等人在科学和文化上取得伟大成就的原因,树立学生勤于探索、谦虚谨慎、敢于捍卫真理的精神品质;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牛顿、达尔文、巴尔扎克、列夫•托尔斯泰、贝多芬等人在科学和文化上的主要成就。

【教学难点】牛顿万有引力定律、达尔文的进化论以及梵高艺术画派特点。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材料:《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第2位:牛顿——历史上最伟大最有影响力的科学家。

他建立了宏伟的力学体系,奠定科学理论的基础,微积分的创始人之一。

第16位:达尔文——创立了自然选择生物进化论,改变了我们对人类在世界上的位置的看法。

第45位:贝多芬——音乐史上超乎时空的最杰出的音乐家。

他为自己和理想的未来听众而作曲。

教师:同学们,相信这几个人咱们都认识,但是你们可能对他们排行如此之高存有疑虑,下边,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索答案吧!(设计意图)本课以《影响人类进程的100位名人》中牛顿和达尔文以及贝多芬的排名说起,以高排名为学生设立疑问,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更加顺利的进入新课的学习。

教师也可以使用体系化资源中“【课程引入】近代科学与文化情境导入”情境视频导入,让学生了解近代科学与文化的概况后再讲解新课。

【讲授新课】一、科学家1.牛顿——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展示图片:《三个苹果改变世界》展示材料:据说,有一天傍晚牛顿坐在苹果树下乘凉,忽然一个苹果从树上掉落在他身边。

2.7近代科学与文化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2.7近代科学与文化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5)科技对文化的影响:认识科技发展对人类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以及文化艺术的影响,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
针对以上重点和难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取有针对性的讲解和强调,例如通过生动的案例、图像资料以及实际应用等,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核心知识。同时,教师可以运用启发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从而突破难点内容。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选择适合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特点的教学方法:
针对本节课的内容,将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和案例研究法等教学方法。讲授法用于向学生传授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理学等科学领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讨论法用于引导学生就科技发展对文化的影响展开讨论,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案例研究法则用于让学生通过研究具体的历史事件,深入理解科学与文化进步的内在联系。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近代科学与文化的发展。重点包括:
(1)物理学的发展:了解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电磁学的发展以及相对论的提出,掌握这些理论对现代科学的影响。
(2)化学的进步:掌握化学的基本概念、元素周期律的发现以及化学键理论的建立,了解化学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
(3)生物学的突破:了解细胞学说、进化论以及遗传学的建立,认识这些理论对现代生物学的影响。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近代科学与文化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近代科学与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近代科学与文化》优秀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近代科学与文化》优秀教案

第7课近代科学与文化◇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英国科学家牛顿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科学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使物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了解达尔文在1859年发表的《物种起源》,及其提出的进化论是生命科学的一次伟大革命;了解19世纪,法国伟大的作家巴尔扎克及其作品;了解俄国著名作家托尔斯泰一生中创作了许多长篇小说,其中最著名的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知道贝多芬是德国历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他创作的交响曲《英雄交响曲》是音乐史上伟大的作品之一;了解梵高是荷兰伟大的画家,他的代表作是《向日葵》,表达了画家对生命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究、进行多种形式的交流汇报,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归纳概括、合作学习等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牛顿、达尔文等科学家的科学成就的了解,使学生树立继承和发展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观念,以及崇尚科学的精神;学习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等作品的批判现实主义特点;了解梵高的《向日葵》的艺术风格,从而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自行处理教材和相关资料,去感受探究学习、多渠道学习的过程。

【教学难点】围绕主题整理、归纳、提炼有效信息。

学会如何欣赏艺术品,感受作品的思想和精神。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材料展示:(1)“我能成为科学家,最重要的是:对科学的爱好;思索问题的无限耐心;在观察和收集事实上的勤勉;一种创造力和丰富的常识。

”(2)“成功等于艰苦劳动加正确方法和少说空话。

”(3)“如果我看得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4)牛顿与苹果的故事。

长期以来,牛顿认为,一定有一种神秘的力存在,是这种无形的力拉着太阳系中的行星围绕太阳旋转.但是,这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力呢。

直到有一天,当牛顿在花园的苹果树下思索,一个苹果落到他的脚边时,牛顿终于顿悟,他的问题也逐渐被解决了。

传说1665年秋季,牛顿坐在自家院中的苹果树下苦思着行星绕日运动的原因。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7课《近代科学与文化》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7课《近代科学与文化》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7课《近代科学与文化》教案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节课是九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七章,共分四节课。

第七章是一次回顾性的综合性章节,主要内容包括近代科学的兴起、近代文学的发展、近代艺术的变革等。

第一节课:科学革命1.近代科学的基本特点2.科学革命的主要内容以及背景3.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第二节课:启蒙运动与文学的发展1.启蒙运动的概念、主要思想和斗争对象2.英国文学的发展3.法国文学的大成第三节课:印象派和后印象派1.艺术改革运动的背景和发展2.印象派的主要特点3.后印象派的发展和变化4.印象派和后印象派对艺术的影响第四节课:当代艺术1.当代艺术的发展概况2.当代艺术的几种形式3.当代艺术的特点及其对人们的影响二、教学目标1.了解近代科学的兴起及其影响,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重要作用。

2.认识启蒙运动的内容和重要性,了解英国文学和法国文学的发展和贡献。

3.了解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的发展以及其对艺术的影响,认识不同艺术形式的特点。

4.了解当代艺术的发展,认识当代艺术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

5.培养学生对艺术、文化和科学的兴趣与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方法1.听说结合的教学法通过听讲、观看画作、欣赏音乐、参观实物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感受艺术的魅力;通过讨论、演讲、创作等方式,让学生思考、表达自己的见解与想法。

2.情境教学法通过模拟现实生活中的场景,呈现不同的艺术形式和经典作品,让学生置身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艺术氛围中,理解艺术的内涵与价值。

3.探究式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如通过网络检索相关知识,了解现代科技和艺术形式的最新发展等,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借鉴他人的成果,培养人文素质。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1.通过展示画作、音乐,欣赏文化遗产,唤起学生的自我审美及文化追求。

2.通过回答问题、讲述故事方式,激发学生对有趣物质的好奇心和热情。

第二步:讲授新知1.科学革命让学生了解近代科学的兴起背景、科学革命的发展历程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通过视频、图片等方式展示飞行、医学、电影等科技的发展历程。

部编人教版历九年级史下册第7课《近代科学与文化》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九年级史下册第7课《近代科学与文化》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九年级史下册第7课《近代科学与文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近代科学与文化》是部编人教版历九年级史下册的一章内容。

这一章节主要介绍了近代科技革命以及对应的科学理论和文化成果,包括牛顿的经典力学、达尔文的进化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等,以及这些科学理论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

教材内容较为抽象,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储备和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前,已经掌握了部分自然科学知识,对于一些科学概念和理论有基本的了解。

但是,对于近代科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人物和事件,以及其对社会的影响,学生的了解可能较为片面。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去看待科学的发展,并理解科学对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近代科技革命的主要成果,认识重要科学理论及其代表人物;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从历史角度分析科学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判断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对社会的重要影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欲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近代科技革命的主要成果,重要科学理论及其代表人物;2.难点:科学理论对社会的影响,学生对科学发展的历史背景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近代科技革命的发展过程,科学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代表人物;2.案例分析法:分析重要科学理论对社会产生的影响,让学生从具体案例中理解科学的价值;3.讨论法:分组讨论科学理论的发展过程,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科学问题。

六. 教学准备2.相关参考资料;3.多媒体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自然科学知识,激发学生对近代科学发展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近代科技革命的发展过程,让学生了解科学理论的产生背景。

3.操练(15分钟)教师分析重要科学理论及其代表人物,让学生理解科学理论的主要内容。

第7课 近代科学与文化 教案 2024-2025学年度统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第7课 近代科学与文化  教案 2024-2025学年度统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第7课《近代科学与文化》教案一、新课程标准通过了解牛顿、达尔文、巴尔扎克、贝多芬等人的成就,初步理解科学和文化在近代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二、内容分析本课主要学习三部分内容:科学家、文学巨匠、音乐美术大师。

这三部分内容相对独立,分别介绍了近代自然科学、文学和艺术领域的主要成就。

三、教学目标1.了解牛顿、达尔文、巴尔扎克、列夫·托尔斯泰、贝多芬和梵高等人在近代科学、文学和艺术领域取得的成就;(史料实证)2.分析理解欧洲近代自然科学迅速发展的原因,学会从唯物史观角度探寻科学文化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唯物史观)3.通过近代科学家、文学巨匠和音乐美术大师的个人经历和奋斗过程,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甘于奉献的精神,树立为科学献身的人生理想。

(家国情怀)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问题导入:有人说,有三个“苹果”曾改变了世界。

你能猜到是哪三个“苹果”吗?教师引导:同学们,第二课苹果使得牛顿发现了影响世界的万有引力。

牛顿都有哪些重要的成就?牛顿所处的时代还有哪些重要的科学发展呢?(二)新课讲授1.科学家(1)牛顿:➢国籍:英国➢贡献:①三大成就:万有引力定律、光学分析和微积分学;②著作:1687年《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地位: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现代科学之父”。

➢影响:使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探索向前迈了一大步。

【过渡】当我们探索宇宙的奥秘时,心中总不禁涌现出一个深邃而永恒的问题:人类这个独特生命体是怎样诞生的?从西方的上帝造人到东方女娲造人的故事,人类的诞生一直带有着神话色彩。

直到达尔文进化论的提出,才打破了千百年来神造论的长期束缚。

(2)达尔文:➢国籍:英国➢著作:1859年《物种起源》➢观点:①物种都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经历了由低等到高等、从简单到复杂的演变过程;②生物的发展和进化不是由神的意志或生物本身的欲望决定的,而是遗传变异、生存斗争和自然选择的结果;③人类也是进化来的,不是上帝创造的。

➢影响:打破了千百年来“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在生物科学领域掀起了一场伟大革命。

近代科学与文化+教学设计 统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近代科学与文化+教学设计 统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近代科学与文化》教学设计一、课标要求:通过了解牛顿、达尔文、巴尔扎克、贝多芬等人的成就,初步了解科学和文化在近代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材分析《近代科学与文化》是部编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中第3课(全册第7课)。

本课主要讲述了世界近代科学与文化成就,由“科学家”、“文学巨匠”、和“音乐美术大师”三部分构成。

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牛顿、达尔文、巴尔扎克、托尔斯泰、贝多芬、梵高……这些历史人物,了解那个时代的科学文化成就,了解科学和文化在近代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三、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已经有了成熟的历史学习方法,抽象思维能力大幅提升。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这些历史人物的成就,在教学时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通过图片展示,从历史角度欣赏近代名画,提高对艺术的鉴赏能力。

倡导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方式的创新,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四、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教材28—32页自主梳理牛顿、达尔文的科学成就,巴尔扎克、列夫·托尔斯泰的文学成就,贝多芬、梵高的艺术成就。

(历史解释)2.了解科学和文化在近代社会发展中产生的积极作用。

(史料实证、唯物史观)3.通过对著名科学、文化代表人物生活时代背景的探究学习及其作品的分析,树立勤于探索、谦虚谨慎、捍卫真理的精神品质,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时空观念、家国情怀)。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梳理牛顿、达尔文的科学成就,巴尔扎克、列夫·托尔斯泰的文学成就,贝多芬、梵高的艺术成就。

2.教学难点:了解科学和文化在近代社会发展中产生的积极作用。

六、教法与学法:问题导学,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总结归纳法七、评价任务教学活动1评价教学目标1教学活动2评价教学目标2教学活动2、3、4、5评价教学目标3八、课型:新授课九、教学技术和手段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十、课时安排:1课时十一、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引入新课【教师活动】出示九上历史课本目录和九下历史课本目录,教师讲述在世界近代,资本主义得到发展,伴随着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步入工业强国的行业,在此期间,近代科学文化也进一步走向繁荣,涌现了一大批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今天,让我们从牛顿开始一起走进《近代科学与文化》。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近代科学家及其主要成就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史料,了解牛顿在天文学、数学、力学等领域的杰出成就,认识万有引力定律在物理学上的重要贡献。
材料展示:1687年,牛顿出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建立了完整的经典力学体系,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总结了运动三大定律,高度概括了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实现了物理学史上的第一次大飞跃。英国天文学家哈雷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计算并成功预言了彗星的回归时间,这颗彗星被命名为“哈雷彗星”。
设问:牛顿出版的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提出了哪些科学理论?对“哈雷彗星”的预言说明了什么?
提示: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总结了运动三大定律。
“哈雷彗星”预言是证明牛顿力学和万有引力定 律有效性的成功范例。
牛顿的主要成就:英国科学家,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万有引力定律、光学分析和微积分学;《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设问:当拿破仑称帝的消息传来时,为什么贝多芬把《英雄交响曲》的扉页撕碎?作品如其人,该作品反映了贝多芬怎样的思想理念?
提示:因为拿破仑称帝,实行专政独裁,他已经由革命者演变为独裁者,违背民主精神。表达了贝多芬崇尚民主,反对专制;追求自由、平等、博爱,维护人权的民主思想。
2.阅读教材,感悟梵高《向日葵》等作品的艺术特色。
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课题
近代科学文化
课时
班级
授课教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近代科学、文学、音乐、美术等方面的主要作品及其代表人物。
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思考牛顿、达尔文、巴尔扎克、托尔斯泰、贝多芬和梵高等人在科学和文化上取得伟大成就的原因,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和关注国家前途命运的基本素养和情怀。
提示:《战争与和平》是俄国作家托尔斯泰创作的长篇小说。作品的基调是宗教仁爱思想和人道主义,作家反对战争,对战争各方的受难者都给予了深切的同情。
目标导学三:近代音乐美术大师(欣赏《命运交响曲》)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材料,体验贝多芬音乐作品的主旋律。
材料展示:《英雄交响曲》完成于1804年,是贝多芬应法国大使邀请为拿破仑谱写的。在贝多芬的心中,拿破仑是摧毁专制制度、实现共和理想的英雄。完成作品时,贝多芬在扉页上写下“献给拿破仑·波拿巴”的字样。但当拿破仑称帝的消息传来时,他十分气愤,把扉页撕碎,扔在地上。1806年10月总谱出版时,标题页上印着“英雄交响曲——为纪念一位伟人而作”。
设问:
《人间喜剧》是怎样一部作品?
《欧也妮·葛朗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怎样的社会问题?
提示:《人间喜剧》是一部小说集,内容可归纳为贵族衰亡、资产者发迹和金钱罪恶三大主题。《欧也妮·葛朗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金钱至上的丑恶现象。
2.引导学生读教材和漫画,说说托尔斯泰在文学上的主要成就。
设问:《战争与和平》是谁的作品?作品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三、课堂总结
一定的科学和文化艺术发展都根植于时代的变迁,都与当时政治经济生活状况紧密相联。达尔文提出了进化论,打破了千百年来“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是生物科学的一次伟大革命。巴尔扎克和托尔斯泰创作出经典作品,对当时社会状况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鞭挞。贝多芬和梵高创作出杰出的音乐美术作品,给人以思想启迪和艺术熏陶。
(多媒体呈现威斯敏特教堂中的牛顿墓和达尔文幕图片,从引导学生说出达尔文的主要贡献)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史料,认识达尔文提出的“进化论”及其理论贡献。
(1)达尔文提出了进化论的观点,认为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不是上帝创造出来的,它向“上帝造人说”发起了挑战。
(2)达尔文提样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学生勤于探索、谦虚谨慎、敢于捍卫真理的精神品质;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据传说,有一天傍晚,牛顿坐在苹果树下乘凉,忽然一个苹果从树上掉落在他身边。牛顿看见后,反复思考苹果掉落的原因。在“苹果落地”的启发下,经过专心研究,他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多媒体展示图片)
【板书设计】
个性思考部分
教学反思
达尔文的理论贡献:理论著作《物种起源》;核心理论“进化论”。
目标导学二:近代文学巨匠及其文学成就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巴尔扎克文学作品,赏析其作品的思想内涵。
材料展示:《欧也妮·葛朗台》是《人间喜剧》中的经典篇目。葛朗台是个被金钱异化了的吝啬鬼,靠投机钻营发了财。为了金钱,他甚至把女儿当诱饵,诱惑求婚者,从中渔利。葛朗台弥留之际还想把神甫的镀金十字架抢到手,因用力过猛而一命呜呼。葛朗台给女儿留下了巨额财富,可女儿已失去了青春、爱情和幸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