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局计算机机房建设方案建议书

房地产局计算机机房建设方案建议书
房地产局计算机机房建设方案建议书

房地产局计算机机房建设方案建议书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市房地产局计算机中心机房整合方案

安庆市房地产管理局计算机中心是全市房地产政务、交易、商务的信息中心。机房内数据存储量大,信息交换多;作为保证计算机系统正常长期安全、稳定运行的工作场地,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进行设计、施工,符合国家标准《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中有关计算机机房标准要求。

一、整合原则

按照局房“房地产信息化建设整合方案”要求,遵循“五统一”的原则。即:“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技术标准、统一系统平台、统一组织实施”,整合后交产权产籍监理处信息科具体管理,名称为:“安庆市房地产局计算机中心”。

二、整合目标

(1) 先进性:采用先进的通道管理、场地监控等管理手段,充分考虑综合布线、计算机网络等系统的接口和配套,使机房系统具有一定的超前性,确保机房系统长期高效运行。

(2) 可靠性:采用质地优良的材料、性能优越的设备及规范的施工工艺技术,特别是意外情况下的抗干扰性和快速补充性,保证各个环节都安全可靠。

(3) 标准性:严格按国家技术场地的有关标准设计,图纸文件规范齐全,采用国标通用的符号、标记,力求通用性、可调整性、维修便利,并具有详细的文档资料。

(4) 实用性:实施后的计算机机房分区合理,工艺流程最简;系统配置周到、全面、方便、灵活,根据各功能区的要求不同选择不同等级的材料,在充分考虑电子计算机机房系统功能完善的基础上,使其性价比达到最优。

(5) 扩充性:本系统不仅能支持现有的系统,还应在空间布局、系统电网容量、网络设备端口等方面留有充分的扩展余地,便于系统进一步开发以及适应未来系统更新换代。

⑹长期性:整合后的计算机中心的机房位置、设施设备、工作环境应该保证其长期稳定。

三、整合标准

本系统工程按照国家标准: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提出的要求,机房区按国标A 级机房标准设计。

四、整合项目

㈠将原八楼机房、四楼机房整合到十八楼职工培训中心,面积90平方米,分隔成两个区域:机房区、管理人员办公区。

㈡将原八楼局计算机中心六台服务器、两组机柜、四组不间断电源与四楼产权处信息科计算机中心六台服务器、两组机柜、两组不间断电源,局房屋资金管理中心一台服务器、置换担保公司一台服务器,计14台服务器、四组机柜、六组不间断电源整合到十八楼机房。

五、机房设计及装修具体要求

(一)机房结构装饰装修

1、地板

地面全部铺设全钢抗静电活动地板,地板集中载荷454Kg∕M2,规格600*600mm*35;静电地板高度30cm,支架承载能力≥2500Kg。

2、墙面、柱面

机房内墙、柱面所有基层材料都选用防静电材料。墙面、柱面安装18丝以上高档铝塑板饰面。

墙面下部安装铝塑板踢脚线。

3、门

机房外门采用双层钢质防火门。内部玻璃隔断门的规格为12mm厚、玻璃材料与所在隔断玻璃相同。单门洞净空2 *米,双门洞净空2*米。玻璃门采用曲形门夹连接固定。

4、隔断

机房内部玻璃隔断采用12mm钢化透明玻璃。

隔断上部采用40角钢作吊架与楼板固定,吊架间距100cm,下部角钢支架间隔不大于。

隔断下部装铝塑板踢脚线。出口处设置大型醒目标志牌,面饰水晶字。

5、内部装修材料:

地面材料:防静电复合地板

(二)机房空调系统

将原八楼机房两台空调移至十八楼机房,以保证机房恒温。

(三)供配电系统

该系统主要包括:UPS及供电系统、设备供电插座、辅助电源插座、市电照明。

1、机房配电系统采用50Hz、220/380V电源,采用放射式和树干式相结合的方式。机房市电电源从大楼负二层配电房经电缆井引入,选用阻燃电缆,电缆截面70mm2,机房采用三相五线制TN-S供电系统,电压为380/220V,单相负荷均匀分配在三相线路上。

2、动力设备配电

机房动力配电柜,出线电缆以放射式方式给专用空调室内机和室外机、照明、辅助插座供电,以确保其供电的可靠性。接入柜总电流200A,接入柜总断路器应带脱扣装置,以便与消防联动。

3、计算机设备配电

计算机设备由配电柜和配电箱供电。机房内大部分设备都由多联插座(地插)提供电源。

4、辅助设备配电

辅助设备及临时用电设备(如吸尘器,维修、测试设备等)通过TCL墙面、柱面暗装二、三孔单相插座获取电源。

5、UPS供电

UPS供电系统是保障机房设备365×24小时“全天候”稳定、可靠、安全运行的关键因素之一。根据机房实际用电量并保证适当冗余,建议采用25kwUPS,保证良好接地。

6、机房照明

机房内的照明应分工作照明和事故照明两类,工作照明接入配电柜,事故照明接入UPS。机房内照明装置宜采用无眩光灯盘,照明亮度应大于400Lux,事故照明亮度应大于60Lux。

7、机房接地

机房接地包括:计算机专用直流逻辑地、配电系统交流工作地、安全保护地、防雷保护地、防静电接地。接地电阻小于1Ω;机房配电系统的交流工作地、计算机设备安全保护地采用屏蔽电缆汇接到机房等电位接地排上,再接到大楼接地系统。机房内采用铜带(软扁平编织铜线)做等电位接地网。

8、机房内的插座应分三种,分别是:不间断电源(UPS)供电的计算机主机专用防水插座,不间断电源(UPS)供电的设备用三孔标准插座,市电直接供电的设备用五孔标准插座。插座品牌要采用国内外名优产品。

9、室内线路

线路设计时线缆、器材均应留有50%余量。

所有电线、电缆必须选用经过国家免检认证的多股铜芯线缆。两配电柜输入输出入和各配电干线均选用阻燃电缆。电力干线采用镀锌金属线槽或线缆在活动地板下敷设,分支线及吊顶内线路选用金属管保护。

(四)电视监控:

1、具备远程实时监控、远程数码录像、远程回放及系统操作密码设置、警报设置、画面打印等功能。

2、录像机要求嵌入式四路网络硬盘录像机并能满足以上功能,摄像机采用半球吸顶式彩色摄像机4个,分别安装在缓冲区、服务器区、网络区、电源空调室区。

3、系统指标达到:彩色水平清晰度大于或等于270线,回放达到220线,灰度等级大于或等于8级,信噪比大于或等于40DB,图像质量5级评比标准达到4级。

(五)门禁系统

在机房外门及主要通道上设门禁系统,机房外门既有机械锁功能、又有门禁控制功能。

门禁采用感应卡和密码方式,门禁系统采用联网型系统,所有数据要求实时传输到监控计算机上。如遇意外情况,系统可脱离计算机系统独立运行,各项数据可保存在门禁控制器内。

(六)漏水检测系统

对机房重点部位设漏水报警系统,系统具有报警、记忆、定位、控制、联网通讯接口多项功能。

(七)机房综合布线

整个综合布线系统全部采用六类UTP布线系统,大楼布线约700个点,机房约55个点,线缆、模块、线架、跳线均要求使用同一品牌产品。线缆均有镀锌金属槽、管、盒保护。需要提供厂家针对本项目的专项授权书原件。

(八)消防报警系统

消防系统由两大部分构成:火灾自动报警,气体自动灭火。

机房自动消防系统应能自动检测火情、自动报警、自动切断电源和自动灭火。报警系统和自动灭火系统应与空调、通风系统联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设有自动和手动两种触发装置。

消防控制中心包括智能火灾报警控制主机,用于集中报警及控制。消防控制中心外围报警及控制包括光电感烟探测器、感温探测器、组合控制器和气瓶等。报警主机采用壁挂式汉字液晶显示报警器(联动型),容量要满足系统要求(主机布置在主控室)。其它控制模块、急停按钮、声光报警器、标示灯、数量和功能均按系统需要配备。消防报警检测系统应覆盖机房全区域,并设三层报警探测。

机房全区域选用无污染的气体灭火系统,建议采用国产长防牌环保型气溶胶自动灭火装置。

(九)防雷保护

完备系统防雷方案包括外部防雷和内部防雷两个方面:

外部防雷包括避雷针、避雷带、引下线、接地极等等,其主要的功能是为了确保建筑物本体免受直击雷的侵袭,将可能击中建筑物的雷电通过避雷针、避雷带、引下线等,泄放入大地。

内部防雷系统是为保护建筑物内部的设备以及人员的安全而设置的。在需要保护设备的前端安装合适的避雷器,使设备、线路与大地形成一个有条件的等电位体。将可能进入的雷电流阻拦在外,将因雷击而使内部设施所感应到的雷电流得以安全泄放入地,确保后接设备的安全。

机房的防静电活动地板及其地笼骨架、吊顶及其骨架、墙面、机柜等均需进行可靠的接地处理,形成一个同一接地体。同时采用金属网、壳、管等导体把需要保护的对象包围起来。各种屏蔽都必须妥善接地。

按国家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本设计对机房电气电子设备的外壳、金属件等实行等电位连接,并在低压配电电源电缆进线输入端加装电源防雷器。防雷接地电阻要求小于10Ω。

(十)机房环境设计指标

(1) 开机时的温度和湿度:开机时,机房内温度夏季为23±2℃冬季为20±2℃,湿度为45%——65%,室温变化率<5%,不结露;

(2) 空气洁净度:在静态条件下测试,每立方厘米大于μm的尘粒数,应小于18000粒。

(3) 噪声:5点测试值应小于60db(A);

(4) 电磁干扰:无线电干扰场强,在频率为—1000MHz时,不大于120db;磁场干扰环境场强不大于800A/m;

(5) 振动:在系统停机条件下,地板表面垂直及水平方向的振动加速度不大于

500mm/s2;

(6) 静电:地面、吊顶及工作台面的静电泄露电阻。应符合国家标准《计算机房用活动地板技术条件》的规定:绝缘体的静电电位不大于1KV;

(7) 照度:机房区域平均照度≥300lx,(离地面800mm处),辅助房间的平均照度为200lx,应急照明的平均照度为≥5lx;

(8) 电压、频率允许波动范围:单相电压变化范围220V±5%;频率变化范围50Hz±Hz;波形失真<±5%,瞬时变动电压不能超过220V±15%。

以上建议,请审阅。

二〇〇九年七月二十六日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