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总复习第三单元牛顿运动定律第1讲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课件
合集下载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3-1《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三定律》ppt课件

题的能力.
实验四:验证牛顿第二 定律
2.本章复习关注两点: (1)对力和运动关系的认识历程、牛顿运动 定律、惯性、作用力、反作用力的概念, 规律的理解和辨析.
(2)以生产、生活和科学实验中有关的命题
背景,考查应用牛顿运动定律分析实际问
题的能力.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
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 第1节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
考点阐释
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三同、三异、三无关”
2.应用牛顿第三定律时应注意的问题
(1)定律中的“总是”二字说明对于任何物体,在任何 条件下牛顿第三定律都是成立的.
考点二 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
考点阐释
不同点
(2)牛顿第三定律说明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中,若一个产生或消失, 则另一个必然同时产生或消失.
D.摩托车转弯时,车手一方面要控制适当的速度,另一方面要 制适当的速度,另一方面要将身体稍微向
将身体稍微向里倾斜,通过调控人和车的惯性达到转弯的目的 里倾斜,调控人和车的重心位置,但整体
答案 解析
的惯性不变,选项D错误.
考点一 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题组设计
3.(2014·高考北京卷)伽利略创造的
把实验、假设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
用细绳把小球悬挂起来,当小球静止时,下列
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球受到的重力和细绳对小球的拉力是一 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B.小球受到的重力和小球对细绳的拉力是一 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C.小球受到的重力和细绳对小球的拉力是一 对平衡力
D.小球受到的重力和小球对细绳的拉力是一 对平衡力
答案 解析 图片显/隐
考
考点一 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点 考点二 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
2013届高考一轮物理复习课件(人教版):第三章第1节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三定律

第三章
第1节
高考调研
Hale Waihona Puke 高三物理(新课标版)例3
第三章
第1节
高考调研
高三物理(新课标版)
如上图所示,始终静止在斜面上的条形磁铁 P,当其 上方固定的水平直导线 L 中通以垂直于纸面向外的电流 时, 斜面对磁铁的弹力 N 和摩擦力 f 的大小变化是( A.N、f 都增大 C.N 增大 f 减小 B. N、f 都减小 D.N 减小 f 增大 )
的平板车的车面上,现在的状况是木箱 A 与车 B 一起水 平向右做匀速运动.当车 B 撞到墙 C 后,可能出现的现 象是( )
第三章
第1节
高考调研
高三物理(新课标版)
A.木箱向右倾倒 B.木箱向左倾倒 C.木箱向右做匀速运动一段时间 D.木箱向右做减速运动一段时间
第三章
第1节
高考调研
高三物理(新课标版)
第三章 第1节
高考调研
题后反思
高三物理(新课标版)
(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 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 .. 时消失的.本题易错选 B,原因是误认为汽车先拉拖车, 才会产生拖车拉汽车的力. (2)一个物体如何运动, 由初速度和它受的合力决定, 并不是由一个作用力来决定的. (3)凡涉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实际问题,不要被一 些直觉印象所迷惑.
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
高考调研
高三物理(新课标版)
2013届高考一轮物理复习课件(人教版)
第 1节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三定律
第三章
第1节
高考调研
高三物理(新课标版)
一、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①______状态或②______ 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③ ______迫使它改变这种状 态.
高中物理【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复习课件

2
g
上述结论可推导出以下两个推论: ①质点从竖直圆环上最高点沿不同的光滑弦由静止开始滑到下端所用时间相等,如图乙所示; ②两个竖直圆环相切且两环的竖直直径均过切点,质点沿过切点的不同的光滑弦由静止开 始滑到下端所用时间相等,如图丙所示。
处理等时圆问题的解题思路:
定点 2 | 连接体问题 1.连接体及其特点
典例 如图所示, 传送带与水平地面间的夹角θ=37°,传送带顶端A到底端B的长度L=23.2 m,传 送带始终以v0=8 m/s的速度逆时针转动【1】。在传送带顶端A轻放【2】一质量m=0.5 kg的煤块, 已知煤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3】,取sin 37°=0.6,cos 37°=0.8,重力加速度g=10 m/s2, 求:煤块从传送带顶端A运动到底端B所需的时间t。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必备知识 清单破
知识点 1 | 牛顿第二定律的作用 牛顿第二定律确定了运动和力的关系,把物体的运动情况与受力情况联系起来。
知识点 2 | 从受力确定运动情况 1.问题概述
已知物体受力情况确定运动情况,指的是在受力情况已知的条件下,判断出物体的运动状 态或求出物体运动相关参量。
2.解题思路 (1)分析对象→确定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并画出物体的受力示意图。 (2)求合外力→根据力的合成与分解,求出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的大小和方向。 (3)求加速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出物体的加速度。 (4)求运动量→结合给定物体运动的初始条件,选择运动学公式,求出运动参量。
质点从竖直圆环上沿不同的光滑弦由静止开始下滑到环的最低点所用时间相等,如图
甲所示。证明如下:质点沿竖直直径下滑时,做自由落体运动,有2R= 1 gt2,则运动时间为t=2
2015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件:3-1 牛顿运动定律

2.意义
力和运动 的关系. 3 _________ (1)揭示了□ 维持 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 4 ______ 力不是□
态 的 原 因 , 从 而 推 翻 了 亚 里 士 多 德 “
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的错误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保持原来运动状态 6 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揭示了任何物体都有□ 的性
质量 是 物 体 惯 性 大 小 的 唯 一 量 度 , □ 10 9 _______ □
质量越大 __________惯性也越大.
(3)惯性不是一种力,惯性的大小反映了改变物体运动状 态的难易程度.
三、牛顿第二定律 1.内容
合外力 成正比,与物体 加速度 与所受 □ 11 ________ 12 ________ 物体的 □ 质量 13 ________ 的□ 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图 3-1-1
A.弹簧秤的示数是 26 N B.弹簧秤的示数是 50 N C.在突然撤去 F2 的瞬间,m1 的加速度为 2 m/s2 D.在突然撤去 F2 的瞬间,m2 的加速度为 14 m/s2
解析:以整体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 F1-F2=(m1 +m2)a,a=2 m/s2,对 m1 有 F1-F=m1a,F=26 N,A 正确, B 错误;突然撤去 F2 的瞬间,m1 的加速度不变,C 正确;m2 F 26 的加速度 a2= = m/s2,D 错误. m2 3
考点自测 考点一 牛顿第一定律 惯性 )
1.[2013· 南京检测]下列对运动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亚里士多德认为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 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静止 B.伽利略认为如果完全排除空气的阻力,所有的物体将 下落得同样快
高中物理第3节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1优秀课件

A.由大变小 B.由小变大 C.始终不变 D.由大变小再变大
连接体中力的“分配协议〞
假设有摩擦,两物体与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必须相 同
2.a、b两物体的质量分别为m1、m2,由轻质弹簧相连。 当用恒力F竖直向上拉着a,使a、b一起向上做匀加速直线 运动时,弹簧伸长量为x1;当用大小仍为F的恒力沿水平 方向拉着a,使a、b一起沿光滑水平桌面做匀加速直线运 动时,弹簧伸长量为x2,如下图,那么( A )
法 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2)加速度大小相同,方向不同
力
的连接体,应采用隔离法分析
整体法与隔离法常用来解决什么问题
(1)连接体问题 这类问题一般是连接体(系统)各物体保持相对静止,即 具有相同的加速度。解题时,一般采用先整体、后隔离的 方法。
1.如下图,质量为m1和m2 的两个材料相同物体用细线 相连,在大小恒定的拉力F作用下,先沿水平面,再沿斜面〔斜 面与水平面成θ角〕,最后竖直向上运动,那么在这三个 阶段的运动中,细线上弹力的大小情况是〔C 〕
第 三 节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1
一、常考点
考点一 整体法与隔离法在动力学中的应用
整 系统内各物体保持 只分析系统外力,不分析系统
体 相对静止,即各物 内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
法 体具有相同加速度
(1)系统内各物体加 (1)求系统内各物体间的相互作
隔 速度不相同
用力时,可先用整体法,再用
离 (2)要求计算系统内 隔离法
三维5.如下图,粗糙水平面上放置B、C两物体,A叠 放在C上,A、B、C的质量分别为m、2m和3m,物体B、C 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其间用一不可伸长的轻绳 相连,轻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FT。现用水平拉力F拉物 体B,使三个物体以同一加速度向右运动,那么( )
连接体中力的“分配协议〞
假设有摩擦,两物体与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必须相 同
2.a、b两物体的质量分别为m1、m2,由轻质弹簧相连。 当用恒力F竖直向上拉着a,使a、b一起向上做匀加速直线 运动时,弹簧伸长量为x1;当用大小仍为F的恒力沿水平 方向拉着a,使a、b一起沿光滑水平桌面做匀加速直线运 动时,弹簧伸长量为x2,如下图,那么( A )
法 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2)加速度大小相同,方向不同
力
的连接体,应采用隔离法分析
整体法与隔离法常用来解决什么问题
(1)连接体问题 这类问题一般是连接体(系统)各物体保持相对静止,即 具有相同的加速度。解题时,一般采用先整体、后隔离的 方法。
1.如下图,质量为m1和m2 的两个材料相同物体用细线 相连,在大小恒定的拉力F作用下,先沿水平面,再沿斜面〔斜 面与水平面成θ角〕,最后竖直向上运动,那么在这三个 阶段的运动中,细线上弹力的大小情况是〔C 〕
第 三 节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1
一、常考点
考点一 整体法与隔离法在动力学中的应用
整 系统内各物体保持 只分析系统外力,不分析系统
体 相对静止,即各物 内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
法 体具有相同加速度
(1)系统内各物体加 (1)求系统内各物体间的相互作
隔 速度不相同
用力时,可先用整体法,再用
离 (2)要求计算系统内 隔离法
三维5.如下图,粗糙水平面上放置B、C两物体,A叠 放在C上,A、B、C的质量分别为m、2m和3m,物体B、C 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其间用一不可伸长的轻绳 相连,轻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FT。现用水平拉力F拉物 体B,使三个物体以同一加速度向右运动,那么( )
《三维设计》2014新课标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课件 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第1单元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

[答案] C
应用牛顿第三定律应注意的问题 (1)定律中的“总是”说明对于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
牛顿第三定律都是成立的。
(2)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虽然等大反向,但因所作用的物 体不同,所产生的效果(运动效果或形变效果)往往不同。 (3)作用与反作用力只能是一对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 不能牵扯有第三个物体。
3.意义
建立了相互作用物体之间的联系及作用力与 反作用力 的
相互依赖关系。
[试一试]
2.用计算机辅助实验系统做验证牛顿第 三定律的实验,点击实验菜单中“力
的相互作用”。把两个力探头的挂钩
钩在一起,向相反方向拉动,观察显
图3-1-2 示器屏幕上出现的结果如图3-1-2所示。观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析两个
力传感器的相互作用力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可以得到以
2010年海南T16
计算
计算
14分
11分
(1)从近三年高考试题考点分布可以看出,高考对 本章内容的考查重点有:力和运动的相互推断分析, 动力学相关的图象问题,牛顿运动定律与曲线运动, 功和能的综合等。实验“验证牛顿第二定律”也是近年
高考考查的重点。
(2)高考对本章内容要求较高,每年都有涉及,既 有选择题,也有计算题,且具有很强的综合性。
可叠加,可求合力,合力 为零
叠加性 不同 点 力的 性质 相同 大小
抵消,不可叠加,
不可求合力
可以是同性质的力,也 一定是同性质的力 可以不是同性质的力
点
方向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例2]
(2011· 浙江高考)如图
3-1-4所示,甲、乙两人在冰面 上“拔河”。两人中间位置处有一分 界线,约定先使对方过分界线者为赢 的是 A.甲对绳的拉力与绳对甲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B.甲对绳的拉力与乙对绳的拉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C.若甲的质量比乙大,则甲能赢得“拔河”比赛的胜利 D.若乙收绳的速度比甲快,则乙能赢得“拔河”比赛的 胜利
高考物理讲座牛顿运动定律PPT

(4) 运动图像的应用(V—t图像,a—t图像)
【例1】(2012海南卷)如图,表面处处同样粗糙的楔形木块abc固定在水 平地面上,ab面和bc面与地面的夹角分别为α和β,且α>β.一初速度为v0 的小物块沿斜面ab向上运动,经时间t0后到达顶点b时,速度刚好为零;然 后让小物块立即从静止开始沿斜面bc下滑.在小物块从a运动到c的过程中, 可能正确描述其速度大小v与时间t的关系的图像是( )
2 f (m+M ) D. +(m+M)g m
【分析】A 当F达到最大值时,以夹子和木块作为整体,竖直方向上由 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m+M)g=(m+M)a,再以木块为研究对 象,F最大时木块刚好不滑脱,静摩擦力为最大值,在竖直方向上由牛顿 第二定律可得:2f-Mg=Ma,两式联立解得,A项正确. 【点评】本题关键是对题中隐含条件的挖掘:当F最大时,夹子和木块之 间刚要滑动,即摩擦力为最大静摩擦力。由于木块的外力均已知,所以 先隔离木块,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加速度,再对整体分析并求出外力F。这 样抓住它们之间的加速度相同,是求解的关键。
新课标全国卷 安徽理综卷(T17,6分,选择 (T24,14分,计算 题.T22,14分,计算题)北京理综
题)北京理综卷 (T18,6分,选择题)
卷(T23,18分,计算题)天津理 综卷(T8,6分,选择题)
天津理综卷
(T2,6分,选择题)
牛顿第二定律 与连接体
山东理综卷
(T17,4分,选择题)
2:近三年高考主要考查点分析
解析:(1)设弹性球第一次下落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为a1,由题 图知 a1 v 4 m/s 2 8 m/s 2 t 0.5 ①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mg-f=ma1② f=m(g-a1)=0.2 N.③
【名师讲解】高三物理一轮复习:三 牛顿运动定律(44张PPT)

③瞬时性:牛顿第二定律反映了加速度与合外力的瞬时对应
关系:
合外力为零时加速度为零;合外力恒定时加速度保持不变; 合外力变化时加速度随之变化.同时注意它们虽有因果关系,
但无先后之分,它们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同时变化.
④独立性:作用在物体上的每一个力都能独立的使物体产生 加速度;合外力产生物体的合加速度,x方向的合外力产生x
【练习1】一质量为m的人站在电梯中,电梯加速上升,加速度 大小为g/3,g为重力加速度.人对电梯底部的压力为 ( D ) A.mg/3 B.2mg C.mg D.4mg/3
【练习2】 (教学案第79页针对练习3 )如图所示,质 量为m的人站在自动扶梯上,扶梯正以加速度a向上 减速运动,a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 ,求人所受的支 持力和摩擦力.
1 1 1 1 3 1 2
三、考纲解读
牛顿定律是历年高考重点考查的内容之一。对这部分内容 的考查非常灵活,各种题型均可以考查。其中用整体法和隔离 法处理牛顿第二定律是高考热点;牛顿运动定律在实际中的应 用很多,如弹簧问题、传送带问题、传感器问题、超重失重问 题、同步卫星问题等应用非常广泛,尤其要注意以天体问题为 背景的信息题,这类试题不仅能考查考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而 且还能考查考生从材料、信息中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因此备 受命题专家的青睐。
v
N mg ma sin 竖直向上
f ma cos 水平向左
【练习3】质量为m的木块置于粗糙水平桌面上,若用大 小为F的水平恒力拉木块,其加速度为a,当拉力方向不 变,大小变为2F时,木块的加速度为a1,则:( C ) A、a1=a B、a1﹤2a C、a1﹥2a D、a1=2a 【练习4】如图所示,P点是圆环上最高点,两个物体 分别同时沿光滑滑板PQ和PM滑下,它们到达Q点和M 点的时间说法正确的是( C ) A.沿PQ板的先到达 B.沿PM板的先到达 C.同时到达 D.不能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