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第三单元牛顿运动定律

合集下载

牛顿三大定律是什么

牛顿三大定律是什么

牛顿三大定律是什么牛顿三大定律是什么牛顿简称牛,符号为N。

是一种衡量力的大小的国际单位,以科学家艾萨克·牛顿的名字而命名。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牛顿三大定律是什么,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牛顿第一运动定律表明,除非有外力施加,物体的运动速度不会改变。

根据这定律,假设没有任何外力施加或所施加的外力之和为零,则运动中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静止物体总保持静止状态。

物体所显示出的维持运动状态不变的这性质称为惯性。

所以,这定律又称为惯性定律。

2、牛顿第二运动定律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物体受到的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而以物理学的观点来看,牛顿运动第二定律亦可以表述为“物体随时间变化之动量变化率和所受外力之和成正比”,即动量对时间的一阶导数等于外力之和。

3、牛顿第三运动定律在经典力学里,牛顿第三定律表明,当两个物体互相作用时,彼此施加于对方的力,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牛顿第三运动定律和第一、第二定律共同组成了牛顿运动定律,阐述了经典力学中基本的运动规律。

拓展:物理必修一牛顿定律知识点1、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1)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基本解题思路是:①根据受力情况,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物体的加速度.②根据题意,选择恰当的运动学公式求解相关的速度、位移等.(2)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推断或求出物体所受的未知力.基本解题思路是:①根据运动情况,利用运动学公式求出物体的加速度.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确定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从而求出未知力.(3)注意点:①运用牛顿定律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对物体进行受力情况分析和运动情况分析,要善于画出物体受力图和运动草图.不论是哪类问题,都应抓住力与运动的关系是通过加速度这座桥梁联系起来的这一关键.②对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受力情况发生变化,要分段进行分析,每一段根据其初速度和合外力来确定其运动情况;某一个力变化后,有时会影响其他力,如弹力变化后,滑动摩擦力也随之变化.2、关于超重和失重:在平衡状态时,物体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当物体在竖直方向上有加速度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就不等于物体的重力.当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向上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大于物体的重力,这种现象叫超重现象.当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向下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小于物体的重力,这种现象叫失重现象.对其理解应注意以下三点:(1)当物体处于超重和失重状态时,物体的重力并没有变化.(2)物体是否处于超重状态或失重状态,不在于物体向上运动还是向下运动,即不取决于速度方向,而是取决于加速度方向.(3)当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a=g)时,平常一切由重力产生的物理现象都会完全消失,如单摆停摆、天平失效、浸在水中的物体不再受浮力、液体柱不再产生向下的压强等.易错现象:(1)当外力发生变化时,若引起两物体间的弹力变化,则两物体间的滑动摩擦力一定发生变化,往往有些同学解题时仍误认为滑动摩擦力不变。

高中物理牛顿第三定律教案大全

高中物理牛顿第三定律教案大全

高中物理牛顿第三定律教案大全高中物理牛顿第三定律教案大全一【课程分析】牛顿第三定律是反映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它揭示了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间的定量关系和方向间的具体关系,是牛顿运动定律整体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

牛顿第三定律作为牛顿运动定律的一个独立定律,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仅从解答物理习题、定性地分析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我们就能发现牛顿第三定律所发挥的关键作用,加之本定律可设计为让学生动手实验、通过自主探索得出,从而使牛顿第三定律更具思想教育价值。

本节课的重点:理解牛顿第三定律;区分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

本节课的难点:准确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含义(如: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与运动状态无关。

)【学情分析】2008年11月我用该教学设计参评市级优质课评选活动,该教学设计最后面对的是一个重点学校普通班的学生,事前我通过各种途径详尽了解了所用班级的学情状况,他们思维敏捷,基础不错,由于平时老师在课堂上采取的还是传统的“满堂灌”,他们在课堂上已习惯于被动地听讲,不善于合作,不善于表现。

但是他们一旦遇到挑战性的问题,便能迅速进入一种思维亢奋状态,表现出极强的求胜欲望,敢于当众发表自己的看法,此间与老师的互动,与同学的交流也能顺利进行。

本节内容学生有良好的知识基础,如在初中就有了“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等认识,对牛顿第三定律涉及的现象有着丰富的生活体验,可他们对这些相关知识只是定性地了解,基本上处在记忆的层次,他们体会不到明确提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这一问题的重要价值。

正是由于他们对定律的认识既熟悉而片面,致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麻痹心理,学习不深入,致使原有的知识缺陷得不到弥补,如: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它们能抵消吗?马拉车向前运动是因为马拉车的力大于车拉马的力吗?以卵击石,蛋破石无恙,是不是石头对鸡蛋的力大于鸡蛋对石头的力呢?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性质相同吗【设计思路】“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指导思想是我进行本节课设计的出发点,为突出地落实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全身心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自主探究,让学生经历规律建立的过程,让学生在切身体验中理解规律;通过迁移应用,让学生内化知识,强化学生的应用意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再通过整合知识,使学生对学过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物理学中的牛顿三定律解析

物理学中的牛顿三定律解析

物理学中的牛顿三定律解析物理学中的牛顿三定律是研究物体运动的基本定律,它由英国科学家艾萨克·牛顿在17世纪提出。

牛顿三定律包括惯性定律、动量定律和作用-反作用定律,这些定律对于解析物体的运动以及力的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牛顿的第一定律,即惯性定律。

这个定律告诉我们,一个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这意味着物体具有惯性,即它会保持原来的状态,不会自发地改变。

例如,当我们在平稳的公交车上坐着,车子突然刹车,我们会感到向前倾斜,这是因为我们的身体具有惯性,继续向前运动。

接下来是牛顿的第二定律,即动量定律。

动量是物体运动的量度,它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速度。

牛顿的第二定律告诉我们,当一个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它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这可以用公式F=ma来表示,其中F是作用力,m是物体的质量,a是物体的加速度。

动量定律有一个重要的应用,就是解析物体的运动。

通过对物体的质量、速度和作用力的分析,我们可以计算物体的加速度和运动轨迹。

例如,当我们用力推动一个小车,我们可以通过测量小车的质量和加速度,计算出我们施加的力的大小。

最后是牛顿的第三定律,即作用-反作用定律。

这个定律告诉我们,对于每一个作用力,都存在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这意味着力是成对出现的,它们互相抵消,不会单独存在。

例如,当我们站在地面上,我们受到地球对我们的引力,同时我们也对地球施加了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作用-反作用定律在物体的相互作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解释了为什么我们在推墙时感到困难,因为我们的力与墙的反作用力相互抵消。

同样地,这个定律也解释了为什么火箭可以在太空中行驶,因为燃料的喷射产生的推力与火箭的反作用力相互作用。

牛顿三定律的应用不仅仅局限于物体的运动,它们也在工程、天文学等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在建筑设计中,我们需要考虑物体的平衡和稳定性,这就涉及到力的平衡和作用力的分析。

高中物理牛顿三大定律公式及内容

高中物理牛顿三大定律公式及内容

牛顿三大定律公式:
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牛顿第二定律公式:
F合=ma或a=F合/m
a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

3,牛顿第三定律公式:
F= -F;
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F为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各自作用在对方。

4,共点力的受力平衡公式:
F合=0
二力平衡则满足公式F1=-F2
请注意,二力平衡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不一样的。

二力平衡的研究对象,是同一个物体;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研究对象是两个不同的物体。

5,超重与失重的公式:
超重满足:N>G
失重满足:N<G
N为支持力,G为物体所受重力,不管失重还是超重,物体所受重力是不变的。

牛顿三大定律的内容:
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是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定性的描述了力与运动的关系,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维持,但改变物体的运动一定需要力,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2、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它所受的作用力成正比、跟它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定量的计算力与运动的关系,F=ma)
3、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说明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高中物理 牛顿运动定律总结

高中物理 牛顿运动定律总结

高中物理牛顿运动定律总结(一)牛顿第一定律(即惯性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1)理解要点:①运动是物体的一种属性,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②它定性地揭示了运动与力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③第一定律是牛顿以伽俐略的理想斜面实验为基础,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加以丰富的想象而提出来的;定律成立的条件是物体不受外力,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

④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不能认为它是牛顿第二定律合外力为零时的特例,第一定律定性地给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第二定律定量地给出力与运动的关系。

(2)惯性:物体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①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受力情况及运动状态无关。

②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③由牛顿第二定律定义的惯性质量m=F/a和由万有引力定律定义的引力质量M2/严格相等。

mF r G④惯性不是力,惯性是物体具有的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惯性和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二)牛顿第二定律1. 定律内容物体的加速度a跟物体所受的合外力F合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m成反比。

=2. 公式:F m a合理解要点:是产生加速度a的原因,它们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存在,同时消①因果性:F合失;都是矢量,方向严格相同;②方向性:a与F合③瞬时性和对应性:a为某时刻某物体的加速度,F是该时刻作用在该物体上的合外合力。

(三)力的平衡1. 平衡状态指的是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特点:a=0。

2. 平衡条件F0。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是所受合外力为零,即∑=3. 平衡条件的推论(1)物体在多个共点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则其中的一个力与余下的力的合力等大反向;(2)物体在同一平面内的三个不平行的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这三个力必为共点力;(3)物体在三个共点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图示这三个力的有向线段必构成闭合三角形。

高中物理:2020版第三单元牛顿运动定律

高中物理:2020版第三单元牛顿运动定律

学习内容与要求编号 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学习水平3.1.1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B 3.1.2 用DIS 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学生实验)C 3.1.3 牛顿第二定律 C 3.1.4 牛顿第三定律 B 3.1.5 国际单位制 A 3.1.6 牛顿对科学的贡献 A 3.1.7 经典力学的局限性 A 3.1.8爱因斯坦对科学的贡献A专题1 牛顿运动定律基础知识在物理学中,只研究物体怎样运动而不涉及运动与力的关系的理论,称做运动学(kinematics );研究运动与力的关系的理论,称做动力学(dynamics )。

自然界和自然规律,隐藏在黑暗中,上帝说,让牛顿出生吧!于是,一切都变得光明。

Nature and nature's laws lay hid in the night. God said, Let Newton be! and all was light!——英国诗人蒲伯(Alexander Pope )1.第一定律的内容:任何物体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牛顿第一定律指出了力不是产生速度的原因,也不是维持速度的原因,力是改变____________________的原因,也就是产生__________的原因。

2.惯性: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性质叫做惯性。

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固有性质,与外部条件无关,因此该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

注意:惯性的大小由质量决定是由牛顿第二定律揭示的........................。

【典型例题】1.下面哪些物体的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A)正在拐弯的汽车(B)匀速下落的雨滴(C)绕地球匀速飞行的人造卫星(D)正在启动的火车2.对下列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在一定拉力作用下,车沿水平方向前进,所以力是物体运动的原因(B)向上抛出的物体由于惯性向上运动,以后惯性变小,速度越来越小(C)高速行驶的汽车由于速度大,所以惯性大,很难停下来(D)质量大的物体运动状态不容易改变是由于物体的质量大,惯性也就大的缘故3.如图所示,在一辆表面光滑足够长的小车上,有质量为m1和m2的两个小球(m1>m2),两小球原来随车一起运动。

高中物理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与实用口诀

高中物理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与实用口诀

高中物理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与实用口诀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运动状态为止. (1)运动是物体的一种属性,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2)定律说明了任何物体都有惯性.(3)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牛顿第一定律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但是建立在大量实验现象的基础之上,通过思维的逻辑推理而发现的.它告诉了人们研究物理问题的另一种新方法:通过观察大量的实验现象,利用人的逻辑思维,从大量现象中寻找事物的规律.(4)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不能简单地认为它是牛顿第二定律不受外力时的特例,牛顿第一定律定性地给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牛顿第二定律定量地给出力与运动的关系.2. 惯性: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1)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即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与物体的受力情况及运动状态无关.因此说,人们只能“利用”惯性而不能“克服”惯性.(2)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3.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外力的合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表达式F 合=ma(1)对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F 合=ma,F 合是力,ma是力的作用效果,特别要注意不能把ma看作是力.(2)牛顿第二定律揭示的是力的瞬间效果.即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与它的效果是瞬时对应关系,力变加速度就变,力撤除加速度就为零,注意力的瞬间效果是加速度而不是速度.(3)牛顿第二定律F合=ma,F合是矢量,ma也是矢量,且ma与F 合的方向总是一致的.F 合可以进行合成与分解,ma也可以进行合成与分解.(4)两种类型:已知受力情况,求运动情况;已知运动情况求受力情况;中间桥梁是加速度。

4. 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1)牛顿第三运动定律指出了两物体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因而力总是成对出现的,它们总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同种性质的力.(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各产生其效果,不可叠加.5.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范围:宏观低速的物体和在惯性系中.6.超重和失重(1)超重:物体有向上的加速度称物体处于超重。

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3.2_牛顿第二定律、两类动力学问题)讲解

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3.2_牛顿第二定律、两类动力学问题)讲解

2012年物理一轮精品复习学案:第2节 牛顿第二定律、两类动力学问题【考纲知识梳理】一、牛顿第二定律1、内容:牛顿通过大量定量实验研究总结出:物体的加速度跟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和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这就是牛顿第二定律。

2、其数学表达式为:m Fa =ma F =牛顿第二定律分量式:⎩⎨⎧==yy x x ma F ma F用动量表述:t PF ∆=合3、牛顿定律的适用范围:(1)只适用于研究惯性系中运动与力的关系,不能用于非惯性系;(2)只适用于解决宏观物体的低速运动问题,不能用来处理微观粒子高速运动问题; 二、两类动力学问题1.由受力情况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2.由运动情况判断的受力情况 三、单位制1、单位制: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一起组成了单位制。

(1)基本单位:所选定的基本物理量的(所有)单位都叫做基本单位,如在力学中,选定长度、质量和时间这三个基本物理量的单位作为基本单位: 长度一cm 、m 、km 等; 质量一g 、kg 等; 时间—s 、min 、h 等。

(2)导出单位:根据物理公式和基本单位,推导出其它物理量的单位叫导出单位。

2、由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一起组成了单位制。

选定基本物理量的不同单位作为基本单位,可以组成不同的单位制,如历史上力学中出现了厘米·克·秒制和米·千克·秒制两种不同的单位制,工程技术领域还有英尺·秒·磅制等。

【要点名师精解】一、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1、牛顿第二定律的“四性”(1)瞬时性:对于一个质量一定的物体来说,它在某一时刻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只由它在这一时刻所受到的合外力的大小和方向来决定.当它受到的合外力发生变化时,它的加速度随即也要发生变化,这便是牛顿第二定律的瞬时性的含义.例如,物体在力F1和力F2的共同作用下保持静止,这说明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为零.若突然撤去力F2,而力F1保持不变,则物体将沿力F1的方向加速运动.这说明,在撤去力F2后的瞬时,物体获得了沿力F1方向的加速度a1.撤去力F2的作用是使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由零变为F1,而同时发生的是物体的加速度由零变为a1.所以,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和合外力是瞬时对应的.(2)矢量性(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方向相同);合外力F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a的原因,反之,a是F产生的结果,故物体加速度方向总是与其受到的合外力方向一致,反之亦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牛顿运动定律本单元知识由牛顿的三个运动定律、国际单位制、牛顿对经典力学的贡献以及经典力学的局限性组成。

其中牛顿第二定律是本单元的重点。

本单元的核心规律是牛顿第二定律,它揭示了运动和力的关系。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应注意与前两个单元知识的联系,在对物体进行运动状态分析和受力分析的基础上,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涉及运动和力的问题,提高综合运用力学知识的能力。

本单元内容与力学、电学等知识联系紧密,在分析、演绎、理论计算等方面有较高的要求。

本单元的学习要特别注重实验研究的方法,在牛顿第一定律的学习中,感悟理想化实验的重要意义;在牛顿第二定律的学习中,运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设计实验。

通过学习牛顿第三定律在火箭原理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我国火箭发展史,了解有关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和“嫦娥工程”系列成功发射的事迹。

在学习经典力学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的同时,领略科学家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学习要求内容1.牛顿第一定律。

2.牛顿第二定律。

3.牛顿第三定律。

4.国际单位制。

5.牛顿对科学的贡献。

6.经典力学的局限性。

7.爱因斯坦对科学的贡献。

8.学生实验:用DIS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要求1.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理解惯性,知道惯性是一切物体固有的属性,知道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知道伽利略理想实验,通过伽利略斜面理想实验,认识理想实验的科学方法,感悟理想实验的科学方法对人类思想产生了的深远影响;理解牛顿第一定律,能用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概念解释一些简单的实际现象。

2.掌握牛顿第二定律在理解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的基础上,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及其表达式。

能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合适的实验器材,运用控制变量等方法,设计用DIS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的实验方案,并能根据实际情况修正探究方案,完成实验。

能按照正确的方法和步骤,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简单的动力学问题。

通过“牛顿定律与交通”等专题的学习,激发社会责任感。

3.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知道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有作用力必定有反作用力;在较简单的相互作用中能分析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并画出示意图;理解牛顿第三定律及其表达式,包括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线、作用点的关系等;知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性质总是相同的;通过观察DIS研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大小、方向等关系的过程,感受从图象中收集有效信息的方法,从DIS动态显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关系的图线,感受物理图象的美感。

4.知道国际单位制知道基本单位、导出单位、单位制;能规范地表达物理量的单位,并能正确进行换算。

5.知道经典力学的局限性知道经典力学的发展历程和巨大成就;知道经典力学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

领悟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是不断发展、不断前进的过程。

6.知道牛顿对科学的贡献知道牛顿的生平和他在物理学、天文学、数学等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例如:牛顿三定律的建立,为经典力学奠定了基础。

7.知道爱因斯坦对科学的贡献知道爱因斯坦的生平和他在物理学等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爱因斯坦创立的相对论对人类认识世界的影响,领略科学家的创新精神和科学态度。

说明: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问题时,只要求研究单个物体,且物体质量和合外力都不发生变化的情况。

学习指引知识梳理实验指要学生实验:“用DIS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1.主要器材:DIS(位移传感器、数据采集器、计算机等)、带滑轮的轨道、小车、钩码、小车配重片、天平等。

2.注意事项:(1)本学生实验没有要求学生平衡摩擦力,因此,应保持轨道水平,小车与轨道的摩擦力要小。

(2)钩码的质量应远小于小车的质量。

(3)系小车的细线应与轨道平行。

应用示例例题1当汽车突然刹车时,汽车里的乘客会向前倾倒,这是因为汽车已经停止而乘客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速度前进。

由此可以推断出,汽车突然停止时,汽车没有惯性,乘客才有惯性。

判断这个推断是否正确,并简述理由。

分析: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无论物体大小、处于何种运动状态它都有惯性。

这种属性表现为物体总企图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但物体运动状态是否变化,却决定于物体的受力情况。

在本题中,分析汽车:汽车突然停止,是因为汽车刹车过程中汽车受到的合外力不为零,汽车的运动状态迅速由运动变为静止,这个过程中汽车总要滑行一段距离,就是汽车惯性的表现。

分析乘客:乘客的脚与车厢间存在摩擦力,脚随着汽车运动状态的改变而改变,而乘客的上身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因此,突然刹车时,汽车里的乘客会向前倾。

解答:认为汽车没有惯性的推断是不正确的。

汽车由运动到静止的过程中,由于受到不为零的合外力的作用,其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在这个过程中,正是由于惯性,汽车刹车后总要继续滑行一段距离,即使汽车停下后,它仍有惯性,它要继续保持静止状态,直到有力迫使它改变为止。

认为汽车突然停止时,乘客才有惯性的推断也是不正确的。

汽车运动过程中,乘客与汽车一起运动,正是他具有惯性的表现。

例题2在平直轨道上行驶列车的车厢顶板上,用细线悬挂着一个小球,如图所示,在下列情况下可对列车的运动情况得出怎样的判断?(1)细线竖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细线向左方偏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细线向右方偏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应先对小球进行受力分析,作用在小球上的力只有两个:地球对它的重力mg,细线对它的拉力F T。

根据这两个力的合力,可判断小球的加速度方向,从而可知车厢的加速度方向,但无法推断车厢的运动方向,因此本题有多解。

(1)当细线竖直时,小球所受的重力mg与细线对它的拉力F T在一直线上,且沿竖直方向。

根据题意车厢不可能在竖直方向上运动,因此小球必处于受力平衡,行驶的列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2)细线向左方偏斜时,小球所受的重力mg与细线对它的拉力F T不在一直线上,小球一定受到向右的水平合外力作用,产生水平向右的加速度,由此可以判断出列车一定有向右的加速度。

然而列车的运动方向未知,因此,无法确定列车是做向右加速还是向左减速运动。

(3)分析方式如同(2)中叙述。

解答:(1)列车向左或向右匀速运动。

(2)列车做向右加速或向左减速运动。

(3)列车做向左加速或向右减速运动。

例题3一质量m=60 kg的学生在听到火警信号后,从高h=8 m的楼上窗口戴上专用手套沿逃生绳下滑。

学生握绳的力不同会造成手套与逃生绳之间的滑动摩擦力不同。

假使该学生先匀加速下滑后,双手更用力握紧绳,使自己做匀速运动到达地面,下滑3 s到达地面时的速度为4 m/s,问:(1)这位学生匀加速下滑的时间是多少?(2)该段匀加速下滑时间内所受到的摩擦力多大?(已知g=10 m/s2)分析: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题的一般步骤:先确定研究对象,再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状态的分析,最后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求解。

学生沿绳子从静止开始下滑到滑到地面的过程是已知运动状态求力的过程。

该运动过程可以分为两个过程,第一段为初速为零的匀加速运动,第二段为匀速运动,第一段运动的末速度,也就是第二段匀速运动的速度。

本题第(1)小题,求这位学生匀加速下滑的时间,既可以用公式法求解,也可以用图象法求解。

解答:(1)解法一:设该学生匀加速下滑的时间为t 1,匀加速下滑时的加速度为a ,那么匀速运动的时间为3-t 1,根据两段运动的总位移为8m ,可得:12 at 12+at 1(3-t 1)=8 m , at 1=v =4 m/s 。

得:12×4×t 1+4(3-t 1)=8,t 1=2 s 。

a =v t 1 =42m/s 2=2 m/s 2。

解法二:学生沿绳子下滑过程的v -t 图象如图所示,根据v -t 图线所围面积表示位移8 m ,求出第一段运动所需时间t 1。

4×3-12×4×t 1=8。

t 1=2 s 。

(2)由v =at 1,得a =v t 1 =42m/s 2=2 m/s 2。

mg -F f =maF f =mg -ma =(60×10-60×2)N =480 N 。

启示:从上述两种解法中可以看出,有时用图象法比较简单,可以略去求加速度这个环节。

例题4如图所示,一小孩坐在雪橇上,小孩和雪橇的总质量为40kg ,大人用40 N 的力拉雪橇,拉力的方向与水平面成37°角,假设此时雪橇与雪地间的阻力为20 N ,小孩和雪橇在水平雪地上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求:(1)小孩和雪橇运动时加速度的大小。

(2)在最初4 s 内雪地上留下的雪橇痕迹长度。

分析:确定研究对象是小孩和雪橇,再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状态的分析,最后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求解。

小孩与雪橇的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凼F 为斜向力,可以沿水平和竖直方向分解为F ,、E ,水平方向的合力产生水平方向加速度,建立方程求出加速度。

解答:(1)F x -F f =ma ,F cos37°-F f =ma ,a =F cos37°-F f m=40×0.8-2040m/s 2=0.3 m/s 2。

(2)s =12 at 2=12×0.3×42 m =2.4 m 。

学习训练第一部分(一)填空题1.复习本单元内容,完成图3-6中的填空: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目前磁浮列车已是连接上海市区和浦东国际机场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列车设计时速为432 km/h 。

若列车从车站由静止开出,且列车的运动可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1 min 就可以达到设计时速,则列车的加速度的大小为___________m/s 2。

一个质量为60 kg 的乘客,在列车加速过程中所受合力的大小为________N 。

3.如图所示,两位同学用弹簧测力计在电梯中做实验。

他们先将弹簧测力计挂在固定于电梯壁的钩子上,然后将质量为0.5 kg 的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挂钩上。

若电梯上升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6 N ,则电梯加速度的大小为_______m/s 2,加速度的方向为_______(选填“向上”或“向下”)。

4.一个质量为2 kg的物体受到几个共点力的作用处于静止状态,若同时撤去一个方向向东、大小为4 N的力和一个方向向南、大小为3 N的力,则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___m/s2,物体的运动方向为______。

5.用2 N的水平力拉一个物体沿水平面运动时,物体可获得1 m/s2的加速度;用3 N的水平力拉物体沿原水平面运动,加速度是2 m/s2,那么改用4 N的水平力拉物体,物体在原水平向上运动的加速度为______m/s2,物体在运动中所受滑动摩擦力大小为_____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