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过程与特点(1)

合集下载

城市化的过程与影响因素

城市化的过程与影响因素

城市化的过程与影响因素城市化是指人口由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迁移的过程,同时也包括了城市人口增长、城市面积扩大以及城市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变化。

本文将从城市化的过程和城市化的影响因素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城市化的过程城市化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涉及到经济、人口、社会结构等多个方面的变化。

以下是城市化的典型过程和特点:1. 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迁移:城市化的第一步是农村人口向城市地区迁移。

这主要是由于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城市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生活条件改善的机会。

因此,农民纷纷离开农村,迁往城市寻找更好的生活。

2. 城市人口的增长:城市化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

随着农村人口的涌入,城市的人口数量会迅速增加。

这导致城市面临着应对人口压力的挑战,如住房短缺、交通拥堵等。

3. 城市面积的扩大:城市化不仅涉及人口的变化,还包括城市面积的扩大。

为满足城市人口增长的需求,城市不断向外扩展,通常会吞并周边的农田和乡村地区。

4. 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的经济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城市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了产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

二、城市化的影响因素城市化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以下是几个主要的影响因素:1. 经济因素:经济因素是推动城市化的主要动力之一。

经济发展意味着就业机会的增加,吸引了大量人口涌入城市。

同时,经济的发展也需要更多的人力资源和市场需求,从而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

2. 城市规划与政策:城市规划和政策对城市化的推动起着重要的作用。

政府通过规划和政策来引导和控制城市的发展,包括土地使用、住房建设、交通规划等方面的规定。

良好的城市规划和政策能够有效地促进城市化的有序进行。

3. 社会变迁:社会变迁也是城市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城市提供了更好的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吸引了更多的人口向城市迁移。

城市化进程与特点

城市化进程与特点

城市化进程与特点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转移的过程,伴随着城市化的进行,农村人口逐渐减少,城市人口逐渐增加,城市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以下是有关城市化进程及其特点的详细介绍:一、城市化进程1.第一阶段: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转移的初期阶段。

这一阶段的移民主要是农业劳动力,他们迁移到城市是为了寻找更好的生活和工作机会。

在此阶段,城市的规模相对较小,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相对不足。

2.第二阶段:城市规模扩大,城市化的速度逐渐加快。

在这一阶段,城市的人口增长迅速,城市面积扩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善也变得更加迫切。

城市化的快速进程给城市带来了许多问题,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社会矛盾等。

3.第三阶段:城市规模达到饱和状态。

在这个阶段,城市的人口增长逐渐趋于稳定,城市的面积也不再扩大。

城市化的重点转向优化城市发展,提高城市的生活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城市化的特点城市化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1.人口聚集在城市。

城市是人口集中的地方,城市化过程中,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转移,导致城市的人口迅速增加。

人口聚集在城市,有利于集中资源,提高生产效率。

2.城市功能多样化。

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的功能不断扩大,除了原有的生产和居住功能,逐渐增加了商业、金融、教育、文化、娱乐等多种功能。

城市的多样化功能吸引了更多的人口迁入城市。

3.城市经济快速发展。

城市化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

城市化过程中,城市面临的市场规模更大,资源配置更有效率。

城市更容易吸引和集聚人才,促进创新和科技进步,提高经济效益。

4.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迅速。

随着城市化的进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市交通、供水、供电、市政设施等不断优化。

城市基础设施的改善改善了城市的生活条件,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5.城市社会面貌多样化。

城市化使得城市社会结构更加复杂多样。

城市化过程中,来自不同地区的人口流入城市,带来了不同的文化、习俗和社交方式。

城市中的社会群体多元化,社会结构更加复杂。

城市化的概念、进程和特点

城市化的概念、进程和特点

第二章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第二节城市化第1课时城市化的概念、进程和特点【自主探究】1.城市化的概念:农业人口转化为,农业地域转化为,农业活动转化为的过程。

具体反映在:(1)人口的集中过程----包括及其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城镇数量,规模。

(2)地域转化过程----包括扩展,城市用地进一步分化,土地景观发生较大变化。

(3)经济结构的变化----产业结构由向转变。

反映城市化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是。

2.城市地理学家认为:城市化的本质是的建立和集聚。

3.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1)发达国家已进入阶段,国家的城市化已构成现代城市化的主体。

(2)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水平,有些国家甚至出现了现象;发展中国家工业水平低,农村人口多,多数国家城市化先于,造成城市人口急剧膨胀。

(3)二战结束后,城市发展迅速,超大城市发展惊人,并且出现了巨大的。

『思考』世界著名的城市带有几个?分布有什么有利条件?[合作探究]知识点一城市化的内涵〖探究活动1〗读“某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图”,分析回答问题。

(1)此图反映了该地区过程,该过程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促进图中城市发展的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过程中对郊区农业资源与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如果你作为农民,可能在待开发土地上发展______ __、_____ _ _、_______ ___等生产。

(5)该过程中使图中城市日益突出的环境污染包括:_____ __污染、____ _____污染、______ _污染、____ ____污染等。

知识点二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探究活动2〗1.阅读图文材料,探究问题。

(1)读世界城市化进程图和表2-2-1,总结世界城市化的进程特点,并从中找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城市化速度的差异。

世界城市化发展进程和特点与中国比较

世界城市化发展进程和特点与中国比较

世界城市化发展进程和特点与中国比较摘要:城市化是当今世界的主要趋势,城市化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一百多年来,城市化发展的进程是一条十分曲折、反复的道路。

本文是通过2010年世界发展指标上的数据,对世界城市化与中国城市化的发展进程和主要特点进行研究分析并做出比较。

一、城市化的基本内容1、定义:城市化也称作是城镇化、都市化。

从地理学角度来说,是由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具体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

城市化也意味着城镇用地扩展,城市文化、城市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在农村地域的扩散过程。

从生态学领域来说,城市化指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的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2、城市化三大标志:(1)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2)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比重上升(最主要标志);(3)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3、演进过程:正常的城市化进程都会经历从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的过程。

二、城市化的背景早在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转变的时期,就出现了城市。

但是,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城市的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增加极其缓慢。

直到1800年,全世界的城市人口只占总人口的3%。

只是到了近代,随着产业革命的掀起和社会化大生产的出现,造成了农村人口向某些中心区域的迅速集中。

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也使得涌现出许多新兴的工业城市和商业城市,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城市人口比例不断上升。

从1800~1950年,地球上的总人口增加1.6倍,而城市人口却增加了23倍,这期间多数西方发达国家基本上实现了“城市化”也就是说多数人口形成了聚集居住的格局。

1950年左右,一些西方国家的城市人口占全部人口比例分别为:三、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特点比较发达国家: 1、起步早。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2013修改稿)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2013修改稿)

选择: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的原因是:①人们对环 ③交通运输的通达性不断增强;④乡村的人均收入高于城
市;⑤城市的地价昂贵,房租高于农村。( A.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 )
境质量的要求提高;②乡村和小城镇的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C
1950年世界十大人口最多城市
城市
1.纽约(美国) 2.伦敦(英国) 3. 东京(日本) 4 .巴黎(法国)
年代 1950年 1990年
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重
美国
64% 74%
中国
10.6% 26.41%
观察上表,回答下列问题: 1.纵向比较说明什么问题?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展快) 2.横向比较说明什么问题? (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发展 中国家城市化水平低) 原因:发达国家由于生产力水平高,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也高,再加上城市化起步早,因而城市水平较发展中国家高; 而广大的发展中国家,由于长期遭受殖民统治,生产力水平 极其低下,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再加上城市化起步晚,发 展时间短,一时难以超越,因而城市化总体水平低。
23.我国城市化进程不应过快的主要原因是 D A.人口素质还不高 B.科学技术水平不高 C.城市建设经验不足 D.经济发展水平不高
2、三大产业的发展对城市化的影响
产业 第一 产业 第二 产业 第三 产业
影响
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村劳动力过剩,农业人口 向城市大量转移 工业是城市经济支柱,工业化进程为进城的农民工从 事加工制造、建筑、服务等行业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农民工已成为城市劳动力重要组成部分 经济繁荣的城市,服务业相对发达,能安排大量的 劳动力就业。进城的农民工为第三产业提供廉价劳 动力,也为服务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中国城市化的阶段和特点

中国城市化的阶段和特点

中国城市化的阶段和特点:1、1949年以前的兴起阶段,一些欧美留学生仿照西方成立了中国地学会,同时也以单个城市研究为主。

2、1949--1966相对萧条阶段,受苏联的影响,发展不平衡。

3、1967-1977停滞阶段,于与世界水平进一步拉大。

4、1976-1990振兴阶段,中外交流加强,研究领域的方法和手段不断更新,注重实践意义和研究意义的应用价值。

5、1990年至今,快速发展阶段,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城市地理学显得更加专业化多元化。

城市性质与城市职能的区别:城市职能是指城市在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所担负的任务和作用。

城市性质,是指城市在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所担负的主要任务和作用。

由此可知,一个城市往往有多个职能,但不是所有职能都可作为城市性质。

城市性质应是城市主要职能的体现和反映。

或者说,城市的一个或几个主要职能就是城市的性质。

科学正确地确定城市性质对城市规划和建设非常重要。

因为,它能为城市发展指明方向,为合理选择建设项目和规划布局提供依据,有利于合理地控制城市规模,突出总体规划特点,经济合理地组织城市用地和功能结构。

城市职能与城市经济活动活动的关系:城市对城市本身以外的区域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所起的作用。

但也有一些学者认为城市职能应包括为城市本身服务的活动,即城市中进行的各种生产、服务活动均属于城市职能范畴。

城市规划工作中通常说的城市性质,就是通过各个城市所起的作用来体现的。

而城市经济活动指三大产业之间相互联系中心地理论的评价:1、尽管假设在建立中心地理论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但某些假设和条件不符合客观情况,从而损害了给理论的现实性。

2、中心地理论仅适用于单纯农业区,而不适用于城市密集区,3、忽视了制造业的发展对城市发展的作用,大城市本身就是重要的制造业基地。

4、中心地理论强掉了城市间的等级联系,忽视了那些并非子系统中的二级系统后更低中心地之间的横向联系。

5、在现实生活中也为城市地理学的发展建立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99.3平方千米
539万
370万
300万
一、城市化
1. 概念
2. 标志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3. 衡量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指标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
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人口和产业活动
乡村
向城市地区集聚
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
巩固练习
探究2
20
40
60
80
100
发展中国家
世界
发达国家
资料:1800~2020年世界城市人口比重数据表。
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进程
1.绘制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曲线,分析城市化可分为几个阶段?
初期阶段
加速阶段
后期阶段
城市化进程呈现“S”型曲线,城市化可分为三个阶段
年分地区
1800
1850
1900
1950
1980
02
城市化的过程主要是由时间进程带来的城市空间的变化。阅读P37教材图文,思考:
1.世界城市化进程有何突出的特点?
城市化的动力:
社会经济的发展
安排大量劳动力就业
农业发展
第三产业发展
剩余劳动力
工业化发展
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
城市化
社会经济发展
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城市化水平就越高。
城市化过程和特点
二、城市化动力机制
46.6
57.4
发达国家
7.3
11.4
26.1
53.8
70.2
74.4
77.2
发展中国家
4.3
4.4
6.5
17
29.2
39.9

原创1:3.4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原创1:3.4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城市用地年均 增长率(%)
城市人口年均 增长率(%)
6.49 3.77
5.72 4.28
6.22 3.79
北京的雾霾天气
走在充满霓虹灯的城市星空下,看不清太多的星星,天 际的轮廓也变得高低不齐。
路边有太多的汽车,思考现代文明带我们进入了一个陌生 的世界,那些原来的情景已经渐渐远逝。 ……
城里的灯光不要成为迷失你我的霓虹灯,要成为夜空里 的另一片星空,要指引我们走向真正的幸福。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最常用的指标)
(一)城市化的概念、标志和动力机制 1、城市化的概念、标志
人口
概念
产业 在空间上积聚
活动
标志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 重不断上升(最常用的 指标)
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 二、三产业转移
土地
利用 乡村地区转变
为城市地区
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一)城市化的概念、标志和动力机制
发达国家
城市化
郊区城市化
逆城市化 1970S以来
再城市化 2000年后
下图中箭头表示人口移动状况,读图回答1~3题
1.图甲表示的是( C )
A.逆城市化
B.城市化
C.郊区城市化
D.再城市化
2.乙图表示的是( A )
A.逆城市化
B.城市化
C.城市郊区化
D.再城市化
下图中箭头表示人口移动状况,读图回答1~3题
12.该市城镇化进程中面临的图最5 突出的问题是 C
A.城市人口过快增长
B.交通拥堵日益加重
C.土地资源浪费严重
D.环境污染逐步加剧
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013四川文综)
我国不同时期的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与城市人口年均增长 率统计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印度、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等国家
印度 孟加拉国 印度尼西亚
墨西哥
巴西
阿 根 廷
四、中国的城市化
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 产业和城镇转移,是解决我国农村、农业、农民问 题的根本出路。
P40活动:现阶段中国城市化的特点
现阶段中国城市化的特点
城市化速度 快,呈加速发展的态势
城市化动力 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
B.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D.城市的地理位置优越

2.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空间变化)
城市化特点
原因或后果
起步早
工业化早
发 达
城市化水平高
经济发展水平高,吸引了大量 农村人口,带动了城市化进程
国 家
目前速度趋缓,出 现逆城市化现象
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乡 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
完善
发 展 中
起步晚,发展快 城市化水平低
国家独立较晚,二战独立后民 族经济发展,人口迅速增长
农村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城乡 经济出现巨大反差
国 家
城市发展不合理
城市问题突出,城市经济畸形发展 出现虚假城市化、滞后城市化
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表现出显著的内部差异性
畸形城市化
1、虚假城市化: 是指城市化水平明显超过工业化和经济发 展水平的城市化模式。
南美洲国家“虚假城市化”的状况最为突出。
2、滞后城市化: 是指城市化水平落后于工业化和 经济发展水平的城市化模式。
产业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影响
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村劳动力过剩,农业人口向城 市大量转移 工业是城市经济支柱,工业化进程为进城的农民工从事 加工制造、建筑、服务等行业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农民 工已成为城市劳动力重要组成部分
经济繁荣的城市,服务业相对发达,能安排大量的劳动 力就业。进城的农民工为第三产业提供廉价劳动力,也 为服务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城市化特点
1. 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发展阶段(时间变化)
城市化的过程:
城市化
郊区城市化
逆城市化
再城市化
中心 城区
人口向城市地区集聚和乡村 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
城市化的过程:
城市化
郊区城市化
逆城市化
再城市化
中心 城区
部分人口转向近郊区
城市化的过程:
城市化
郊区城市化
逆城市化
再城市化
含义:与城市化过程相反的人口流动现象
5.此图说明了该地区 (A )
A.城市化水平很高 C.约10%的人口住在郊区
B.城市人口约为2500万 D.人口密度大
6.此城乡人口结构状况,比较符合下列哪个国家( C )
A.巴西 B.印度 C.英国 D.中国
7.形成该国家这种城乡人口结构的根本原因是(B )
A.受国家政策的影响 C.农村人口大量过剩,进入城市而造成的
与工业化的关 工业能安排大量的劳动力就业,并为服务业提供

广阔的发展空间,城市发展促进工业化的进程
知识小结:
概念: 人口与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乡村 变为城市的过程。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上升
城市化 标志 城市数量增多

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市 化 过
意义 ①人口转移 ②产业结构 ③工业化 ④科技 ⑤文化、思想、观念
74
4861
76
23l80

71
l946
77
29486
3.①国可能是( B )
A.美国 B.埃塞俄比亚 C.德国 D.英国
4.①国城市化水平远低于其他三国的主要原因是( C )
A.人口增长率低
B.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C.经济发展水平低
D.文化教育水平落后
“ 读某地区城乡人口结构示意图”,回答5~7题:
的科技创新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进而提高区域的 整体发展水平。
文化、思 城市文化向乡村扩散和渗透,影响着乡村的生产、
想、观念
生活方式,提高乡村的对外开放程度。有利于城 乡交流,缩小城乡差距。
城市化的过程主要是由时间进程带来的城 市空间的变化。阅读P37教材图文,思考:
1. 是什么力量推动 了城市化的发展?
项目


人口转化
城市创造较多就业机会,大量吸收农村剩余人口, 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差
产业结构
距城)市化过程卓有成效带动农村发展,利于改善地 区产业结构。(产业结构)
工业
城市化有助于提高工业生产效率,工业化使城市化 获得持续推进的动力。(相互促进)
科技
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信息化的推进,大城市成为主要
一、城市化 1.城市化含义:
2.城市化的主要标志:
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指标
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②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 ③城市数量不断增加,城市等级提高,城市用地规
模不断扩大,但是目前我国土地城市化的速度快 于人口城市化。
城市化对促进经济发展有何重要作用?
3.城市化的意义 (课本36页5点)
精品高中部 高一地理备课组
2007年4月拍摄
桐乡市汽车站的搬迁
2003年3月拍摄
一、城市化
1、含义 城镇化
是指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 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下图表示一个地理事物由T1至T4的历史发展过程。读图 并回答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城市的变化特征是: ① 城市面积由小变大 ; ② 城市数目由少到多 ; ③ 由孤立城市发展为城市群(带) 。规模…
中心
原因:
城区
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
(中心区人口过于密集、就业
困难、环境恶化、地价房租昂贵、
生活质量下降),乡村地区和
小城镇基础设施的改善。
城市化的过程:
城市化
郊区城市化
逆城市化
再城市化
中心 城区
人口重新实现内迁
读右图,结合P37、38阅读材料,思考: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有什么差异?
社会经济发展
2. 城市化还与哪些 进程有关系?
工业化进程
第三产业的发展
3. 世界城市化进程有何突出的特点?明显加快
二、城市化动力机制
1. 城市化的动力:社会经济的发展
社会 经济 发展
农业发展 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 剩余劳动力 城
工业发展
市 安排大量劳动力就业 化
服务业发展
2. 三大产业的发展对城市化的影响
程 与
主要动力 社会经济发展

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早;水平高;出现逆城市化
点 动力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晚、发展快;水平低;
机制
城市发展不合理。
中国的城市化(见P40表格)
随堂练习
1、关于城市化标志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C )
A.城市人口增加,乡村人口减少 B.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增加 C.乡镇企业蓬勃发展 D.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农业用地转为非农业用地
产业结构变动 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转移
人口流动
内地向沿海、山区向平原、经济欠发达地区向经 济发达地区、农村向城市,70%流入大中城市
城市建设
基础建设不断完善,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环境生态保护 城市生态环境得到初步改善,但仍不容乐观
与经济发展关 基本协调,但问题仍有不少。劳动力就业问题是

城市化过程中必须的一个首要问题。
2、下列国家城市化水平最低的是( C )
A.英国 B.美国
C.印度 D.新加坡
下表为郜分国家城市化及其经济发展情况比较表。读表 回答3-4题。
项目
1970年
2003年
国家
城市人口比重(%)
年人均GDP (美元)
城市人口比 重(%)
人均GDP (美元)

9
69
13
1l4

89
1912
89
156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