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2.6《导体和绝缘体》教案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下《导体与绝缘体》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下《导体与绝缘体》教案一. 教材分析《导体与绝缘体》这一课旨在让学生认识导体和绝缘体,了解它们的性质和区别。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运用这些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身边的物质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在生活中也接触过导体和绝缘体,但可能没有系统地学习和思考过。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基础,引导学生发现和探究导体和绝缘体的特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导体和绝缘体,了解它们的性质和区别。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学会用不同的方法区分导体和绝缘体。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导体和绝缘体的性质和区别。
2.难点:如何运用这些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和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导体和绝缘体的样品、实验器材、多媒体设备。
2.学具:学生实验器材、记录表格。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电线、橡胶手套等,引导学生思考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展示导体和绝缘体的样品,让学生观察和触摸,感受它们的区别。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区分导体和绝缘体,如使用电筒、测量电阻等。
4.巩固(5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导体和绝缘体的性质。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导体和绝缘体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电线、电器等。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导体和绝缘体的性质及应用。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个生活中的导体和绝缘体现象。
8.板书(5分钟)导体与绝缘体性质:容易导电不容易导电举例:金属、人体、大地、酸碱盐水塑料、陶瓷、玻璃、空气总时长:45分钟以上教案根据教科版科学四下《导体与绝缘体》进行编写,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导体和绝缘体》教案

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导体和绝缘体》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导体和绝缘体》是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6课。
导体和绝缘体是电学的基础知识,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导体的概念、导体的特点以及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能够通过实验探究不同物体的导电性能,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电学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和特点,以及导电性能的探究,还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导体的概念、导体的特点以及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2.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不同物体的导电性能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操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和特点。
2.实验探究不同物体的导电性能。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讲授法等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发现导体的特点和导电性能的差异。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各种导体和绝缘体物品、电池、灯泡、导线等。
2.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导体和绝缘体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它们有什么特点?2.呈现(5分钟)教师通过实验和观察,展示导体的特点和导电性能,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导体的性质。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用电池、灯泡、导线和各种导体和绝缘体物品,探究不同物体的导电性能。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PPT和黑板,总结导体的特点和导电性能的差异,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导体和绝缘体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电线、电器等。
让学生举例说明。
6.小结(3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导体的特点和导电性能的差异。
7.家庭作业(2分钟)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并说明它们的用途。
教科版科学四下《导体与绝缘体》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下《导体与绝缘体》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导体与绝缘体》是教科版科学四下的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通过实验和实例,让学生感受到导体和绝缘体的不同,从而引导学生探究导体和绝缘体的本质特征。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实验和观察。
但是对于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实验和实例,让学生感受到导体和绝缘体的不同,从而引导学生探究导体和绝缘体的本质特征。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知道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导体和绝缘体的本质特征。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2.导体和绝缘体的本质特征。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导体和绝缘体的特征。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导体、绝缘体、实验仪器等。
2.课件:导体和绝缘体的图片、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导体和绝缘体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导体和绝缘体吗?它们有什么区别?”2.呈现(10分钟)展示导体和绝缘体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提问:“你们发现导体和绝缘体在实验中有什么不同?”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自己动手操作,观察导体和绝缘体的不同,并记录实验结果。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汇报实验结果,讨论导体和绝缘体的本质特征,引导学生总结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导体和绝缘体在生活中的应用,举例说明。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及应用。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道关于导体和绝缘体的思考题,让学生课后思考。
8.板书(5分钟)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特点及应用。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 2-6《导体和绝缘体》教学设计

6.导体和绝缘体【教材简析】《导体和绝缘体》是四年级下册《电路》单元的第6课。
通过前面几课的学习,学生已经获得了一些关于电,以及电是如何工作的知识,并且能够组装和正确使用电路检测器。
在这一节课中学生将探究物体导电性能,教学内容主要分2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检测区分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导体是一种允许电流通过的物质,绝缘体是电流不容易通过的物质。
学生发现将身边的物体连接到电路中时,情况是不一样的,让学生发展对身边物质性质的认识,同时加深对电的理解。
第二部分是使用电路检测器规范地检测身边的物体是否导电,分析电器元件各部分导电情况。
学生明白导体和绝缘体在电路中是同样重要的组成部分,并通过案例了解导体与绝缘体并不是绝对的,普及安全用电事项。
【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能提出科学探究的大致思路,能对自己或者小组提出的探究问题作出书面计划,本节课将引导学生做完整实验计划。
四年级学生往往会将一个物体看作一个整体,认为这个物体的性质是相同的,在实验中容易出现错误数据。
并且只能借助自己原有的经验来判断,甚至想象替代实际科学实验情况,所以要强调细心观察、实测求证的培养,每一种检测都要达到两次以上。
四年级学生合作分工意识还不够强,本节课会继续在小组分工上提供帮助策略。
【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区别导体与绝缘体,并能够举例说出具体的材料名称,知道导电性是材料的基本属性之一。
科学思维:能够根据任务要求制定一个小组的研究计划,先预测后检测,按照是否容易导电进行分类,理解导体与绝缘体。
探究实践:在实验计划中学会与别人合作,养成井然有序的实验操作习惯。
在检测中尊重事实的实证,认识到安全用电的重要性。
态度责任:有积极的探究兴趣,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认识物体,形成细致、客观的观察态度。
四下《电路》单元教学设计【教学重难点】重点:区分物体的不同材料,正确使用电路检测器检测材料的导电性。
难点:能够正确看待导体与绝缘体,明白它们在电路中是同样重要的组成部分。
四年级科学《导体与绝缘体》教学设计

四年级科学《导体与绝缘体》教学设计四年级科学《导体与绝缘体》教学设计(精选12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四年级科学《导体与绝缘体》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四年级科学《导体与绝缘体》教学设计篇1教材与学情分析《导体与绝缘体》是全国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五课,本单元利用导线、灯泡、电池等电器元件和许多有趣的探究活动,帮助学生建立有关电的初步概念。
本课分为两部分:一、检测身边的物体是否导电;二、教室里电器设备的绝缘材料。
教材以检测一块橡皮作为研究的开始,目的在于引出后面的探究活动——检测20余种材料的导电性。
通过实验发现规律,总结出导体与绝缘体的概念。
在前几节课的基础上,学生已经获得了一些关于电、以及电是如何工作的知识,并且在生活中,学生已经获得了相关经验,把不同的物体连接到电路中时,情况是不一样的。
本课希望学生将结果记录在记录表上,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要求,另外,在讨论“如何检测橡皮的导电性”活动中,将帮助学生形成规范的实验操作习惯,这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是有一定意义的。
目标与重难点科学概念:1、容易导电的物质叫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质叫绝缘体。
过程与方法:1、讨论制定科学规范的检测橡皮导电性的研究计划。
2、检测身边材料的导电性,对实验现象进行归纳和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会与人合作,养成规范的实验操作习惯。
2、培养归纳和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认识到安全用电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学会检测物体导电性的方法,建立导体和绝缘体概念的正确认识。
教学难点:讨论制定检测橡皮导电性的研究计划教学准备学生:每组一套材料,包括装有发光二极管的电路检测器,记录单,盘子,木片,塑料片,陶瓷,石头,纸板,橡皮,丝绸,海绵,回形针,旧版1角、5角、1元硬币,玻璃,干毛巾,湿毛巾,磁铁,导线等待测材料。
小学科学《导体和绝缘体》教案

小学科学《导体和绝缘体》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导体的概念,知道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2. 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导体和绝缘体的性质。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教学内容:1. 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2. 常见导体和绝缘体的例子。
3. 导体和绝缘体的性质。
三、教学重点:1. 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及例子。
2. 导体和绝缘体的性质。
四、教学难点:1. 导体和绝缘体的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五、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铜线、塑料尺、玻璃杯、水、电珠等。
2. PPT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复习绝缘体的概念。
2.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导体吗?二、探究导体和绝缘体的性质:1. 分组实验:每组发一根铜线、一个塑料尺、一个玻璃杯、一杯水、一个电珠。
让学生将这些材料连接起来,看电珠是否亮起来。
2.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发现铜线和电珠连接时,电珠亮起来,而塑料尺、玻璃杯和水连接时,电珠不亮。
3. 提问:为什么铜线能让电珠亮起来,而塑料尺、玻璃杯和水不能呢?三、学习常见导体和绝缘体:1. 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导体和绝缘体。
2. 展示PPT课件,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导体和绝缘体。
四、巩固知识:1. 填空题:导体是____,能导电;绝缘体是____,不能导电。
五、课堂小结:2. 强调导体和绝缘体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了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掌握了它们的性质。
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但在知识点拓展方面,还需加强引导,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导体和绝缘体的知识。
六、教学过程(续):六、拓展练习:1. 设计一个简单的电路,使用至少两种不同的导体和绝缘体。
2. 让学生尝试解释为什么某些物体能够导电,而其他物体则不能。
七、家庭作业:2. 完成教科书上的相关练习题。
八、课程评价:1. 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参与度和观察能力。
2. 检查学生的家庭作业,评估他们对导体和绝缘体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2.6导体和绝缘体》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小学科学教科版17四年级下册

《导体和绝缘体》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能识别常见的绝缘体。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导体和绝缘体的性质,学会比较两种物质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生活中的安全用电的重要性,培养科学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让学生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识别常见的绝缘体。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比较导体和绝缘体的性质,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比较能力。
三、教学准备:1. 准备实验器材,如电路检测器、电线、金属片、塑料片、纸片等。
2. 准备一些常见的生活用品,如电线、插座、灯泡等,让学生识别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
3. 准备一些常见绝缘体的图片或实物,用于展示给学生看。
4. 准备一些问题以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安全用电问题。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展示一些常见的材料,如:铜导线、铁钉、铝丝、纸、塑料尺、铅笔芯、橡皮等。
2. 提问:哪些东西可以让电流通过?3. 引入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并说明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探究活动:认识导体和绝缘体1.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都有各种导体和绝缘体材料。
2. 要求学生通过实验来测试每种材料是否导电。
可以使用电源和各种类型的电线来测试。
3. 记录每种材料的测试结果,并讨论它们为什么是导体或绝缘体。
4. 总结每种导体和绝缘体的特点和应用。
5. 通过PPT展示一些有趣的应用实例,让学生了解导体和绝缘体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三)拓展活动:制作简单的电路检测器1. 介绍电路检测器的制作方法,包括使用小灯泡、电线和金属棒来检测材料是否导电。
2. 小组活动:制作电路检测器并检测其他物品是否导电。
3. 分享和讨论各组的成果,并讨论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电路检测器。
(四)小结与作业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导体和绝缘体的特点和应用。
2. 布置作业:回家后尝试用自己制作的电路检测器检测家中的物品是否导电,并与家长分享自己的发现。
四年级科学下册导体与绝缘体教案教科版

四年级科学下册导体与绝缘体教案教科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识别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2)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3)学会用实验方法区分导体和绝缘体。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总结归纳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2)培养学生珍惜资源,爱护环境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2)常见导体和绝缘体的认识。
(3)实验方法区分导体和绝缘体。
2. 教学难点:(1)导体和绝缘体的本质区别。
(2)实验操作的准确性。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制作PPT,展示导体和绝缘体的图片及应用。
(2)准备实验器材,如各种金属、塑料、玻璃等。
2. 学生准备:(1)预习导体和绝缘体的相关知识。
(2)准备好笔记本,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PPT展示导体和绝缘体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2)学生分享预习成果,教师总结并板书。
2. 探究导体和绝缘体的特点(1)分组讨论:导体和绝缘体在生活中的应用。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3. 实验区分导体和绝缘体(1)教师讲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3)各组汇报实验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及应用。
五、课后作业1. 绘制导体和绝缘体的思维导图。
2. 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并说明它们的作用。
3. 思考:为什么导体容易导电,而绝缘体不容易导电?六、教学延伸1. 家庭小实验:让学生回家后,与家人一起寻找家中的导体和绝缘体,并进行简单的实验,观察它们的导电性。
2. 社会调查:让学生调查导体和绝缘体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它们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课《导体和绝缘体》【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有的物质易导电,这样的物质叫做导体;有的物质不易导电,这样的物质叫做绝缘体2.导电性是材料的基本属性之一。
科学探究目标1.根据任务要求制定一个小组的研究计划,并完成设想的计划。
2.实施有关检测的必要步骤,并整理实验记录。
科学态度目标1.学会与人合作。
2.培养尊重事实的实证精神。
3.认识到井然有序的实验操作习惯和形成安全用电的意识是很重要的。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所学的科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通过检测认识到有的物质易导电;有的物质不易导电。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电路检测器、20种检测材料学生准备:科学活动手册进行比较。
4. 将能使小灯泡亮起来的物体放在一边,不能使小灯泡亮起来的放在另一边。
仔细观察这些物体,你能发现它们又什么异同吗?点。
三、研讨(10 分钟)1.在检测的物体中,哪些能使小灯泡亮起来,哪些不能使小灯泡亮起来?我们对物体导电性的预测与实际的检测结果相同吗?我们检测的结果都一样吗?2.我们通常将那些容易导电的物体称为导体,将不容易导电的物体称为绝缘体。
在检测的物体中,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3.下图中的这些物品的哪些部分是用导体材料制成的,哪些部分是用绝缘材料制成的?为什么这样选用材料?整理检测记录分享交流、发表观点阅读安全提示:在潮湿的空气中或较强的电流下,人体、自然界中的水和大地等都将成为导体。
如果我们触及了家中使用的电路,电流就会通过人体而危及生命。
所以我们要保护好电器的绝缘部分,不能触摸导体部分,还要注意不要把水溅到电脑上。
根据探索结果,讨论哪些物体可以导电,哪些物体不可以导电。
归纳总结出导体和绝缘体的特点。
将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合理运用解释生活种的现象。
意识到安全用电的重要性一、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期末复习实验综合题1.(1)将两个充气气球紧挨着悬挂在约1米长的木尺上,用羊毛制品分别摩擦两个气球相互接触的部位。
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2)通过实验,我们进一步发现带电气球相互靠近时会有以下几种情况:①仔细观察,我们能得出________②这种现象和我们了解的________间的相互作用相似。
【答案】(1)两个气球向相反方向运动(2)同名电荷相互排斥,异名电荷相互吸引;磁铁【解析】【解答】经过摩擦之后,两个气球上就带上了相同的电荷,所以向相反的方向运动。
根据实验,可以得出:同名电荷相互排斥,异名电荷相互吸引的规律。
与我们了解的磁铁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似。
【分析】同名电荷相互排斥,异名电荷相互吸引。
2.科学探究题。
解剖一朵油菜花并记录下来。
(1)完成下表主要部分数量颜色气味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3)我还观察了整株油菜,还发现:________【答案】(1)萼片;4;绿色;清香;花瓣;4;黄色;清香;雄蕊;6;黄色;清香;雌蕊;1;绿色;清香(2)油菜花呈旋叠状,辐射对称,花瓣呈十字形排列,雄蕊四长两短,雌蕊由二心皮构成。
(3)油菜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构成,茎生叶,一般是互生,没有托叶。
茎圆柱形,多分枝。
叶大,呈浓绿色,无叶柄及托叶。
果实为长角果,成熟时,开裂散出种子,紫黑色,也有黄色。
【解析】【解答】一朵油菜花是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组成。
解剖时用镊子尖轻轻地夹住花的基部撕下来。
解剖时注意顺序:从外到里,即按萼片、花瓣、雄蕊、雌蕊的顺序解剖。
油菜花是十字花科,有4个花瓣,6个雄蕊,1个雌蕊。
【分析】本题主要培养孩子的观察力以及记录能力,培养其科学探究素养。
3.一个连接着两个小灯泡的电路出故障了,请你推测一下出故障可能的原因。
(至少两点以上)【答案】(1)小灯泡的灯丝断了;(2)电池没电了;(3)导线中间的金属丝断了;(4)电池盒出故障了。
(合理即可)【解析】【解答】电源没电;灯丝断了;导线某个部位断了;灯座接线柱松了等等都是可能出故障的原因。
【分析】电路的组成部分任意部位出现问题都会导致电路出现故障,比如电源、导线、用电器等。
4.想想日常生活中哪些静电现象,试着列举一二。
【答案】①电视荧光幕静电,②梳头产生静电。
【解析】【解答】电视荧光幕静电,荧光幕因电子撞击而累积大量的静电。
梳头产生静电,因头发与梳子摩擦而产生静电。
【分析】本题考查静电的普遍性。
5.下列物体中属于导体的有哪些?①铁;②湿抹布;③硬币;④铜丝;⑤纸屑;⑥人体;⑦玻璃;【答案】下列物体中属于导体的有:①②③④⑥【解析】【解答】铁、硬币、铜丝属于金属,金属导电,而湿抹布带水,水能导电,人体本身就是导体。
【分析】本题考查导体。
6.动动手,想一想在连接电路的时候,小灯泡为什么亮起来了?将电路中的导线剪短,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有什么办法重新接亮小灯泡?【答案】当形成一个完整电路时,小灯泡就可以亮起来。
将电路中导线剪断后,便不是一个完整电路,电流无法顺利通过,所以灯泡不亮,可以重新接上完整的电线使灯泡恢复发光。
【解析】【解答】通过实验,像铜丝那样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叫导体;像塑料那样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叫绝缘体。
完整导体在整个完整电路中起到重要作用,而绝缘体主要起到保护作用。
【分析】本题考查导体。
7.用导线把下图中的电池和灯泡连起来,使左图的灯泡比右图的灯泡亮。
【答案】【解析】【解答】(连接如图)一个完整的电路中,两个灯泡串联下的电路的电压伏数是1个灯泡的电压伏数的两倍,所以串联的灯泡比并联的灯泡更亮一点。
【分析】本题考查电路的连接和不同连接方式下的差别。
8.写出串联电路的特点。
【答案】①电流只有一条路径,通过一个元件的电流同时也通过另一个元件|②电路中只需要一个开关,且开关的位置对电路没有影响。
【解析】【解答】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只有一条路径,同时通过电路中的多个元件,且电路中只需要一个开关,且开关的位置对电路没有影响。
【分析】本题考查串联电路的特点。
9.看图,说说是什么类型的开关。
【答案】解答:第一个是闸刀开关,第二个是家庭中常见的按压开关,第三个也是家庭中常见的选择开关,第四个是拉线开关。
【解析】【解答】开关类型有闸刀开关、按压开关、选择开关、拉线开关等。
【分析】本题考查开关类型。
10.家中有哪些常用电器?有哪些电器是用电池作电源的?【答案】电话机、电脑、电视遥控器、电风扇等等,其中电话机、电视遥控器是用电池作为电源的。
【解析】【解答】家庭中,不仅使用电插座为电源的,而且也有使用电池为电源的,比如有电话机、电视遥控器、计算器等等。
【分析】本题考查电池的使用广度。
11.什么是电池短路,短路时会发生怎样的现象?【答案】当电池的两端直接连接起来时,就会发生电池短路。
短路时,电池和导线会在一瞬间发热变烫,不仅小灯泡不能发光,电池也很快就会被损坏。
【解析】【解答】当电池的两端直接连接起来时,就会发生电池短路。
当电池使用不当时容易发生,而在短路时,电池和导线会在一瞬间发热变烫,不仅小灯泡不能发光,电池也很快就会被损坏。
【分析】本题考查电池的短路现象。
12.下面是小红利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物体是否导电的实验记录表。
(18分)(1)小红共检测了________种材料,其中能使小灯泡发光的有________种,不能使小灯泡发光的有________种。
(2)小红预测和实验结果相同的有________项,不同的有________项。
(3)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你认为以上所检测物品中,导体有________;绝缘体有________ 。
(4)你觉得小红实验不成功的原因应该是________。
(5)你会建议小红以后使用电路检测器前要________。
【答案】(1)6;0;6(2)3;3(3)小刀、回形针、铜钥匙;橡皮、纸板、塑料尺(4)电路检测器本身出了故障(5)使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相互接触,检验小灯泡是否会发光【解析】【解答】能够使电流通过的物体叫做导体,不能使物体通过的物体叫做绝缘体。
【分析】本题是对物体导电性的探究实验。
13.科学探究题。
我们能在红灯变绿灯、绿灯变红灯的中间亮起一盏黄灯吗?【答案】解:红灯和绿灯之间的转换是通过一个开关交替控制两个灯泡来实现的。
要在红绿灯之间亮起一盏黄灯,只需要再增加一个有黄灯的电路,用一个开关交替控制红、黄、绿灯即可(如图)。
【解析】【解答】可以。
红灯和黄灯是通过两个电路来控制的,如果要增加一个黄灯,就增加一个有黄灯的电路可以了。
【分析】增加一个黄灯的电路,就可以用一个开关交替控制红、黄、绿灯了。
14.请你调查一下家中有哪些常用电器?它们用电的类型分别是什么?【答案】解:不懂电器技术的人,对电器设备不要乱拆、乱装,更不要乱接电线。
屋外电线和进户线要架设牢固,以免被风吹断,发生危险。
不要用湿手触碰开关和用电器,以免触电。
【解析】【解答】家庭中,不仅有使用电插座为电源的,而且也有使用电池为电源的,比如有电话机、电视遥控器、计算器等等。
【分析】日常使用的电有交流电和干电池电两种。
15.用毛皮轻轻摩擦气球时,接着带电的气球接触荧光灯管任意一端的触点时,灯管即刻被点亮(如图所示),只是发光不到一秒钟,且灯光暗淡。
(1)在用毛皮摩擦气球时,负电荷从毛皮转移到了气球上,使气球带________(填“正电”或“负电’’)。
(2)灯管被点亮,说明灯管内的灯丝________(填“有”或“无")电流通过。
(3)灯管发光不到一秒钟,且灯光暗淡的原因是 .【答案】(1)负电(2)有(3)电荷数量少,电流较小【解析】【解答】负电荷从毛皮转移到了气球,气球就带负电;灯管被点亮就说明灯丝中有电流经过;灯管发光不到一秒钟,且灯光暗淡的原因是电荷数量少,电流较小。
【分析】根据电路的特点对出现的各种情况进行分析,就可以解决本题。
16.有一个4个接线头的盒子,小明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后把接线头之间的连接状态记录在下表中:接线头1-2 1-3 1-4 2-3 2-4 3-4通路√√√断路√√√在下面图中用线表示你的推测结果。
(能画几种画几种)【答案】【解析】【解答】根据题目中的数据得出,123之间是接通的,每个接头和4接头都是断开的。
【分析】分析题目时,把通路这一行划对号的两个接通之间用一条直线相连,短路这一行中划对号的两个接头之间一定是不能划直线的。
17.佳佳春节买来的手提音乐灯笼出了故障:打开开关后,音乐会一直响,但提在手上走动时,小灯泡一会儿灭,一会儿又非常亮。
请你分析一下,在可能的原因前打“√”,不可能的原因前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