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A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课件:《七律·长征》

合集下载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七律·长征》课件PPT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七律·长征》课件PPT

长征
自由朗读全诗,思考:从哪些诗句中可 以看出“红军不怕远征难”?
根据下面的提示,在四人小组里练说:
第一步先找出的是哪一句。 第二步说说从这句诗中看出红军遇到了什 么困难。 第三步说说红军是如何对待困难的。
长征
想象诗句所展示的画面,体会“腾 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 寒”等词语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在红军眼
里不过是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 伟,气势磅礴,在红军看来,不过像泥丸一样在 脚下滚过去。
长征
再读诗句,说说每一句话的意思。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金沙江两岸是悬崖峭壁,水流很急,激 流拍岸,给人以暖的感觉;大渡河上的泸定 桥上的铁索悬挂在水流湍急的江面上,使人 有寒气逼人的感觉。
一.
情境导入
小朋友,你们谁不怕冷?请举手!啊,小朋友都不怕冷,真勇敢!好, 现在
,老师就带你们到冰雪覆盖的野外去活动好不好?请闭上眼睛
(教师放音乐,出示投影),小朋友,我们到啦!请大家仔细看看, 野外怎
么样?
二.看图说话学字词
1. 冬天到了,天气怎么样? 1引导学生看图练习说话。 2相机出示词卡,让学生认读:大雪、北风。 3讲词卡贴在相应的事物旁。 4小朋友,冬天到了,有时气温会突然下降,让人感到特别冷, 那是因为北 方来了强冷空气,这强冷空气就叫“寒流”。出示词卡, 认读。 2. 天这样冷,有些动物都躲到洞里去生活了,是哪些词语?你认 识吗?
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 教具学具准备:生字卡、投影小黑板。 主要板书安排:识字 7。
作业设计: 课内:抄写字词、听写词语。 课外:朗读韵文。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5七律 长征课件(共30张PPT)

5七律 长征课件(共30张PPT)

课文结构
七律 长征
不怕远征难——只等闲
(总起)
万水
万水千山
千山
金沙江——暖 大渡河——寒
五岭——腾细浪 乌蒙——走泥丸 岷山——千里雪
分述
大无畏的英雄 气概和革命乐 观主义精神
三军过后——尽开颜
(总结)
“暖”字表达了红军巧 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
这一“寒”一“暖”的对比,很巧妙。
尾联写出了什么?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 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翻越“千里雪”的岷山,其困难程度超过“逶迤”的五 岭和“磅礴”的乌蒙山。“更喜”“开颜”写出了红军翻过 雪山后的喜笑颜开之态,同时预示着长征的胜利。
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 9日),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 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诗人、 书法家。主要作品有:《矛盾论》《实践 论》《论持久战》《沁园春·雪》等。
学习目标
1 会写本课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
巧渡金沙江
飞夺泸定桥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这两句采用了什么 写作手法?
实写了什么?虚写了什么?
虚实结合。
这两句写水写桥,既实写了红军长征途中 抢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两次战斗,又虚写 了红军长征途中跋涉的无数道急流险滩。
“寒”“暖”应该怎样理解?
“寒”字用来烘托沪定桥 自然环境的险恶,反衬红 军战胜艰险的英雄形象。
腾细浪
走泥丸
用“细浪”“泥丸”的比喻、夸张手法写其渺小,这更凸显了 红军的伟大。视觉比例的有意缩小,突出表现了红军藐视一切困难 的高大形象。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5.14《七律 长征》语文A版 (共25张PPT)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5.14《七律 长征》语文A版 (共25张PPT)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大渡桥横铁索寒。
大渡桥横铁索寒。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长征是一段不可抹去的记忆,是一 首惊心动魄的史诗。请你把对长征的感 悟写下来!
—— 毛 泽 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石灰吟》 于谦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逶迤
磅礴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五岭逶迤——(如)——腾起的细浪, 乌蒙磅礴——(似)——滚动的泥丸。
作业:
1. 有感情地背诵《七律 长征》。
2. 搜集阅读毛泽东评述长征的文 章和描绘长征的诗词。
七பைடு நூலகம் 长征
一九三五年十月 毛泽东
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 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12个月光阴中 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 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 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2万余里, 纵横11个省,击溃了敌人近600次的进攻。请问 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没有,从来 没有!

七律·长征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ppt教材课件

七律·长征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ppt教材课件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哪两句是全诗的总 纲,它们体现了红 军怎样的精神?
首联
红军不怕远征难,
哪两句是全诗的总 纲,它们体现了红 军怎样的精神?
万水千山只等闲。
体现了红军 的英雄气概 和百折不挠 的勇毅精神。
红军不怕远征难, “远征难”三
万水千山只等闲。
个字怎么理解?
远征:行程之远
红军不怕万里长 征路上的一切艰 难困苦,把千山 万水都看得极为 平常。
柳亚子先生曾这样评价:“毛泽东同志一身兼伟大的 政治家和革命家、伟大的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家、伟大的军 事家、伟大的诗人于一体的领袖人物。”
姚雪垠曾这样评价:“毛泽东同志的《七律长征》是 革命浪漫主义诗歌的典范,它将诗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 命乐观主义精神发挥到极致,而且从内容到形式十分统一 和完美,可以称之为艺术精品。”
着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会宁
吴起镇
水草地 大雪山
红四方面军
大渡河
红二方面 军
金沙江
遵义
红一方面 军
瑞金
1934——1936年,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 义的错误领导,中央红军未能打破国民党第五次“围剿”, 红军主力被迫从长江南北各苏区退出,向陕甘苏区进行战 略转移,举行长征。 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 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 长征一年来红军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 斗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 篇。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w迤ēi /y腾í /细浪,乌蒙/磅pá礴ng/走bó/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m山ĭn/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七律·长征》课件PPT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七律·长征》课件PPT
红军长征途中征服了万水千山,作者 为何只选择五岭、乌蒙、金沙江和大渡河 来写?
长征
齐读最后两句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用“更喜”来形容什 么?这突出了红军的什么精神?
长征
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背诵全诗。
伟大的长征虽然已经过去半个世 纪了,但红军的英雄形象还留在我们 的记忆中。
长征
在现代生活中,我们如何学习和发 扬长征精神,磨炼意志,培养乐观向上 的情感态度。请同学们课外把自己的意 见写下来。
2. 自由练背。 3. 指名背诵。 4. 齐背课文。 第三课时
一. 复习检查 1. 读多音字口头组词。
没 mei (
)
dao (

)
2m.o(口头扩)词。 治( )( )(
(
)
dao
) 久( )( )(

理( )( )(
) 伟( )( )(

二. 教学部分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三. 课堂练习
1. 读一读,再抄写。
教学第三题
1.
审题。
2.
指导。
1
出示第一句话。
2
指名读。
3
引导回忆毛泽东的有关课文《要好好学字》。
4
引导学生弄清这句话有两个部分组成。
3.
同法学习其他句子。
4.
练习。
(1) 填空式练说:
毛泽东是(
)。
孔繁森是(
)。
梅兰芳是(
)。
居里夫人是( (2)
)。 口头填空,把句子
说通顺。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四题 1.审题。 2.指导。 1认读汉字。 2引导回忆前面提出的描红方法和写字要求。 3指导书写。 3.练习。 学生练写,老师巡视。 4.反馈。 教师展示学生写得好的字,表扬写姿好的学生。 二.教 学第五题

七律长征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PPT课件

七律长征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PPT课件
5、这时候,魔鬼摇身一变,变成一团青烟,逐渐缩成一缕, 慢慢地钻进胆瓶。
动作描写 愚蠢
第三部分
课文赏析
1.雾凇是一篇写( )的文章,介绍了闻名全国的(
读后我觉得雾凇(
)。
),
2. 三九严寒,( )。松花江畔的( )上,( )的霜花 ( )了枝头,在阳光照耀下,( ),( )。
旬 xún 募 mù 泵 bèng 筹 chóu 吭 kēng 颠 diān
《七律长征》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PPT课件
指导老师:某某
主目录
1
字词学习
2
课文阅读
3
课文赏析
4
课后作业
第一部分
字词学习
作品介绍:
• 《七律·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写 于1935年10月。
词句注释:
⑴七律:七律是律诗的一种,每篇一般为八句,每句七个字,分四联:首联、颔联、颈联 和尾联。 ⑵难:艰难险阻

拼音:fú 部首:艹 部外笔画:4 总笔画:7

拼音:róng 部首:艹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13

拼音:hú 部首:士 部外笔画:7 总笔画:10
下课啦!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PPT课件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译文:春风又绿江南岸,江南多美呀!花红柳绿,莺歌燕 舞,一派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景象,而诗人只用了一个字就 表现出来了,那就是——“绿”,可见诗人用字之精妙。诗人 为何独独钟情于一个“绿”字呢?
诗人曾经用什么字来替换“绿”字? “绿”字有什么独特的意思?
赏析
一、写出了江南水乡早春嫩绿的色调。——色彩没 二、表现的春风唤醒大地,使人感受到勃勃生机。——动态美
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段, 朗读 并有感情地朗读。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七律 长征》课件PPT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七律 长征》课件PPT
口,毁船封江,准备消灭红军. 1935年5月3日,军委干部团的同志们翻山越岭日夜兼程 180里,当天夜晚就赶到了金沙江边。在渡口,他们幸运地找 到了一条船。原来这条船是送探子来南岸探查情况的,探子不 知跑到哪里去了。他们又在当地农民的协助下,从水里捞出了
一条破船,用布把漏洞塞上。 干部团乘坐这两条船悄悄地渡到北岸。敌人的哨兵以为探
20 七律 长征
七律 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 每首限定八行,每行 7个字,共五十六字;一般 第2、 4 、6、 8句最后一 个字押韵,分为首联、颔联、 颈联、尾联。
巧渡金沙江 巧渡金沙江,在长征史上是唯一没有经过激烈战斗的一次 渡江,金沙江江面宽阔,水急浪大。蒋介石还下达命令,控制渡
可能想到千千万万受苦受难的劳动人民,救助一个车夫不能解决问 题,只有推翻旧社会才能解救劳动人民)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体会鲁迅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 (三)学习“关心女佣”这件事。 师: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板书:关心穷苦人)女佣阿三的话 讲了哪两方 面的意思?(一是鲁迅病的厉害还三更半夜的写文章。他 对自己的病一点也 不在乎;二是关心女佣阿三劝阿三多休息。)从阿 三的话中我们分明触摸到 了先生那颗为别人想的多,为自己想的少的 心啊!) 三、学了这三个故事,鲁迅先生的形象一定深深扎根在了你的心 里。让我们 再品味这句话──他为自己……(学生带着自己更深的感 受读。)
(如果学生没收集到教师就做介绍) 4、师:那么,伯父说的“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究 竟含着什 么意思呢?我们来看屏幕上鲁迅先生的一段话──— 中国各处是壁,然而无形,像“鬼打墙”一般,使你随时能 “碰”。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七律·长征》课件PPT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七律·长征》课件PPT

长征
再读诗句,说说每一句话的意思。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更让红军战士欣喜的是千里岷山、皑皑白雪,
红军过了岷山,心情豁然开朗,个个笑逐颜开, 表现了红军历尽艰难险阻,取得长征胜利的喜 悦。
长征
请同学们大声读开头两句诗,说说 你读懂了什么?
这两句是全诗的总起,从1934年10月到 1935年10月,红军徒步长征二万余里,纵横 十一个省,每天跟敌人,跟饥饿、疲劳、伤病, 跟自然界的困难作生死的搏斗。
二.糖类、油脂、维生素
1、糖类
探究问题一:我们每天吃的食物中有哪些糖类? 谷物中含有的淀粉、蔬菜中含有的纤维素以及蔗糖、葡萄糖等 物质统 称为糖类。生活中常用的白糖、冰糖、红糖的主要成分都是 蔗糖,它 是重要的甜味剂(媒体)
物如鱼、虾、蛋、牛奶等中含有丰富蛋白质(媒体)。
食物中的蛋白质
尿素、二氧化碳和 酶 被 氧 化
氨基酸
热量
组成
各种蛋白质
2.其重要性表现在: ①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是机体生长及修补受损组织的主要 原料, 约占人体除水分外剩余质量的一半。 ②蛋白质参与几乎所有的生命活动,因此可以说没有蛋白质就
没有生命。 如A、参与化学反应的酶就是一种蛋白质,是生物催化剂。绝大多数 酶属于蛋白质,但也有少数酶不属于蛋白质。B、由蛋白质和血红素 组 成的血红蛋白在吸收 O2 和呼出 CO2 的呼吸过程中起载体作用。
第二章 常见的有机物 宁海县跃龙中学 俞玉萍 第一节 身边的有机物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化学能的概念和食物中的有机物的元素组成特点及主要生 理功能和 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2.初步学习有机物与无机物的一些区别。 【教学器材准备】 试管、量筒、10% NaOH 溶液、5%CuSO4 溶液、10%葡萄糖溶 液、酒精灯 、火柴。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化学能的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A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课件:《七律·长征》
一、学习目标:
1.理解3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理解诗句的意思,能联系重点词语体会诗歌的感情.
3.初步理解诗歌具有的艺术概括性和夸张手法的巧用.
二、课前准备:
通过查找相关资料,初步感知诗歌中较难理解的词语
长征: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江西、福建出发,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行程二万五千余里.
五岭: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或称南岭),横亘在江西、湖南、两广之间.
逶迤:弯弯曲曲延续不绝的样子.
乌蒙:云贵间金沙江南岸的山脉.走泥丸:《汉书?蒯通转》,“阪上走丸”,从斜坡滚下泥丸,形容跳动之快.
铁索:大渡河上的泸定桥,它是用十三根铁索组成的桥.岷山:在四川和甘肃边界,海拔四千米左右.1935年9月红军长征经此.
三、教学过程:
(一)诵读品悟,领略诗境,听一听《长征组歌》中的段落,谈一谈你所了解的长征。

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初步渗透相关的诗歌知识
(二)指导朗读。

从节奏、重音、韵脚、感情几方面考虑.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三)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播放长征歌曲,以唱配诵.以唱带诵讨论在现代生活中,我们如何学习和发扬长征精神,磨炼意志,培养乐观向上的情感态度.
【篇二】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中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夸张手法的巧用。

2、体会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关键字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深情。

教学难点:
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极度夸张的手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2-3分钟)
1935年10月,当时*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

回顾长征一年来红军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七律长征》,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本课。

二、学(1-2分钟)
了解诗歌体裁:律诗分五言和七言两种,限定一首八句,超过八句的叫排律或长律。

律诗共八句,两句一联。

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律诗格律较严,偶句要压韵,颔、颈两联要对仗/对偶(即两句中的词组结构和词性要相同,相互成对),字的平仄(平[阴平、阳平]、上、去、入[仄])也有规定押韵“一三五七不论,二四六八分明”。

三、整体感知(8-10分钟)
1.听范读朗诵,划分朗读节奏、停顿、重音
2.生跟随范读,充满感情地大声朗读诗歌
3.学生结合注释,说说全诗的大意。

(不会的地方小组合作)
师明确:小组之间不会的教师讲解
四、合作探究(7-8分钟)
1.诗的第一句说:“红军不怕远征难”。

结合上下文理解句中的“难”是何含义?在下面的诗句中,红军的远征之“难”有哪些具体体现?红军又是如何看待这些困难的?这体现了红军怎样的精神?
〖参考〗句中的“难”是指长征经历之苦、牺牲之大——跋涉万水千山(原意是指无数的山无数的水,诗中是指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的无数艰难困苦)。

在诗中具体表现在过五岭、乌蒙,渡金沙、大渡河,翻越千里岷山。

面对这个切艰难困苦,红军是“不怕”、“只等闲”,客观环境与主观心理的鲜明对比,充分体现了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的坚毅精神。


2.这首诗用艺术手法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你最欣赏其中的哪一幅图?说说理由。

明确: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五幅“征难图”:腾越五岭,疾跨乌
蒙胧,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雪。

五、悟(4-5分钟)
1.全诗表达了什么情感?
它生动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光辉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歌颂
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
精神,充分显示了中国*领导的革命力量无比顽强的生命力和战斗力。

2.红军长征途中历经千难万险,而诗中为何只描写了这几幅画面?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高度的艺术概括性。


六、拓展链接(8-10分钟)
1、谈自己最欣赏的一幅图,能够结合具体的诗句,从对典型场
景和事例的描述,对*人和红军战士不畏艰险、藐视困难的革命英雄主
义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感悟等方面来谈自己的体会。

2、背诵全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