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陆漂移说-到-板块构造学说

合集下载

简述板块构造学说的发展历程。

简述板块构造学说的发展历程。

简述板块构造学说的发展历程。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而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板块构造学说的发展历程。

板块构造学说是地球科学领域中的一项重要理论,它揭示了地球上岩石圈板块的构造、演化和运动规律。

板块学说

板块学说

板块学说江发世板块学说是关于地壳运动的一个假说。

板块学说的前身是大陆漂移学说,进一步发展为海底扩张学说,最后成为板块构造学说。

1. 大陆漂移学说1910年,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患病在床上,他发现挂在墙上的世界地图,大西洋两岸的轮廓竟是如此地相对应,因此在他的脑海里就形成了非洲大陆和南美洲大陆在地质时期里曾经是在一起的,大西洋是后来从这两个大陆中间形成的,发生了大陆漂移。

后来,魏格纳又从古生物上寻找大陆漂移的证据。

在大西洋两岸大陆相对应的一些位置,有相同的古生物群分布。

在大陆漂移学说提出之前,有人提出陆桥学说来解释这些古生物群相似或相同的现象。

除从大西洋两岸陆地存在的古生物上获得支持大陆漂移的证据外,魏格纳又从大西洋两岸陆地对应的地层岩石和地质构造上寻找大陆漂移的证据。

从所搜集到的这些资料,对大陆漂移学说起到了一定的有利证明作用。

在古冰川学研究方面所取得的冰川资料,也有的学者用来证明大西洋两岸的大陆曾经是连在一起的。

魏格纳通过系统搜集地理、地层、构造、古地理、古气候、古生物等资料。

于1915年发表了《海陆的起源》一书,从此大陆漂移学说就诞生了。

魏格纳认为:地球上原来只有一个大陆叫做泛古陆,这个大陆在古生代前是连在一起的,如图1-1。

到了中生代南美洲、非洲、印度、澳洲和南极洲已分离,如图1-2。

到了新生代陆地、海洋分离成为现在的格局,如图1-3。

图1-1 魏格纳大陆漂移说在古生代时的泛古陆示意图图1-2 魏格纳大陆漂移说在中生代时的陆地分布示意图图1-3 魏格纳大陆漂移说在新生代时的陆地分布示意图后来又有人提出和魏格纳不同的见解,认为在原来的地球上存在两个古老大陆,在北半球的叫做劳亚古陆,在南半球的叫做冈瓦纳古陆,见图1-4。

图1-4 大陆漂移学说所划分的南北两个古老大陆图大陆漂移的方向,是向赤道和向西。

向赤道的漂移是由于地球自转时的离心作用而形成的。

大陆向西漂移的作用力来源,魏格纳认为是由于太阳和月亮的引力所产生的潮汐摩擦力引起的。

板块构造学说_普通地质学

板块构造学说_普通地质学

板块构造学说
B、地球的岩石圈的12个大板块为:
• 以大陆为主的板块:欧亚板块、北美板块、南 美板块、非洲板块、阿拉伯板块、南极洲板块;
• 以海洋为主的板块:太平洋板块、菲律宾板块、 印度-澳大利亚板块、加勒比板块以及东太平洋的 纳兹卡板块和可可板块
C、板块边界类型
板块构造学说
板块的边界位于洋脊(离散型边界)、海沟或大陆 板块碰撞带(汇聚型边界)及转换断层(平错型边界)
• 海洋板块在洋脊处不断新生,又不断俯冲、消减到大陆板 块之下
• 板块内部相对稳定,而板块边缘则由于相邻板块的相互作 用而成为构造活动性强烈的地带 • 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控制了岩石圈表层和内部的各种地质 作用过程,也决定了全球岩石圈运动和演化的基本格局
全球板块的分布
板块构造学说
地球的岩石圈由12个大板块和位于其间的若干小板块组成
板块构造学说
板块构造学说
发生在喜马拉雅山的大陆碰撞
本章内容:
从“大陆漂移”到“海底扩张” 板块构造学说 板块运动的驱动力问题
三、板块运动的驱动力问题
板块构造学说
板块运动的驱动力问题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我 们直到目前仍无法完 满解释Wegener 在70 多年前所遇到的同样 问题—板块运动的 “驱动力”问题.
三个主要的地震带:
板块构造学说
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环太平洋地震带 大洋洋极及大陆裂谷地震带
板块构造学说
D、板块构造对地质作用的控制 板块构造与地震 全球地震的绝大多数发生在板块边界(提供了地震释放
总பைடு நூலகம்量的95% )
浅源(<70km)、中源(70-350km)和深源 (350- 670km)地震的分布与板块边界类型之间存在关系。浅源地 震最普遍,占地震释放总能量 的85%;中源-12%;深源-5%

从大陆漂移假说到板块构造学说

从大陆漂移假说到板块构造学说

从大陆漂移假说到板块构造学说大陆漂移学说最初由奥特柳斯在1596年提出,后来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在1912年加以阐述,提出“大陆漂移假说”,这个大胆的学说一直被学界忽视,直至1960年代海洋扩张说出现,令大陆飘移说得以发展,后来更阐述为板块构造理论。

“大陆漂移假说”主要内容为远古时代的地球只有一块“泛古陆”或称盘古大陆的庞大陆地,被称为“泛大洋”的水域包围,大约于2亿年以前“泛大陆”开始破裂,到距今约二、三百万年以前,漂移的大陆形成现在的七大洲和五大洋的基本地貌。

值得一提的是大陆漂移学说与板块构造学说有些不同,前者假设推动力是潮汐,后者假想推动力是由于地幔出现对流,拖动板块。

奥特利乌斯在他的地理百科全书中提及美洲是“因地震与潮汐而从欧洲及非洲分裂开去”及“如果有人拿出世界地图,然后仔细观测三大洲的海岸线,就会发现(大陆)分裂的痕迹”。

来自南非的地质学家杜托伊特和英国的霍尔姆斯都支持魏格纳的假说。

可惜到了五十年代,大陆飘移学说仍然得不到普遍接受。

在六十年代前,终于出现转机。

迪茨、希曾,以及赫斯得出一份地质研究报告,这就是海底扩张学说,得出实在的地质证据,解释了三大洲为何分裂,令大陆漂移学说更具说服力。

首先假设地球内部是玄武岩质,而地表则是花岗岩质,而大陆就像冰山浮在海面一样,浮在融熔状的玄武岩上。

大陆因为潮汐的推动而移动分离。

地质构造方面的证据:阿巴拉契亚山脉(和非洲阿特拉斯山脉是同一条)是东北—西南走向,临至大西洋西岸就中断,而地质研究证明斯堪的纳维亚山脉与苏格兰、爱尔兰的山脉是与阿巴拉契亚山脉同源。

另外,有证据证明南非的开普山和布宜诺斯艾利斯山是同出一彻。

可见曾有段时间,美洲、非洲和欧洲是相连。

大陆边缘的吻合,将大西洋两岸的非洲和南美洲拼在一起时,两岸的大陆边缘能十分吻合且完美的贴合。

且经由两岸岩层的研究,发现在非洲某处海岸的岩层,恰与拼合后的南美洲海岸的岩层相同,再度印证两块大陆曾经是相连的。

古生物化石方面的证据:活在约2亿年前的中龙是一种住在陆上淡水沼泽的爬虫类,无法越过大洋。

大陆漂移学与板块构造学

大陆漂移学与板块构造学

大陆漂移学与板块构造学大陆漂移学说与板块构造学说在地球科学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们为我们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地壳运动以及地貌变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下面,我们将详细探讨这两种学说的起源、发展、核心内容以及对地球科学的影响。

一、大陆漂移学说大陆漂移学说,由德国地质学家阿尔弗雷德·魏格纳在20世纪初提出。

魏格纳通过观察全球各地的地质和古生物证据,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设:地球上的大陆块曾经是一个整体,称为“泛大陆”,但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它们逐渐分离并漂移到了现在的位置。

这一学说的核心证据包括:一是各大陆边缘的吻合性,例如非洲和南美洲的海岸线能够较好地拼接在一起;二是古生物和古气候的一致性,魏格纳发现远离的大陆上存在相似的古生物化石和古气候记录,这暗示它们在过去可能曾紧密相连;三是地质构造的连续性,不同大陆上的岩石类型和地层结构也存在相似性。

然而,魏格纳的学说在提出之初并未得到广泛认可。

当时的主流观点认为地壳是固定不动的,而魏格纳的学说挑战了这一传统观念。

但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大陆漂移学说的正确性。

例如,海底扩张的发现、古地磁学的应用以及地球物理探测技术的进步,都为大陆漂移学说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二、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们通过对海底地形、地震活动以及地热流等数据的综合分析,逐渐认识到地球表面并非固定不动,而是由多个板块组成的,这些板块在地球内部力量的驱动下不断运动。

板块构造学说的核心内容包括:一是地球表面被划分为多个板块,这些板块包括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二是板块之间的边界存在不同类型的相互作用,包括汇聚边界(如地震带和山脉的形成)、离散边界(如海底扩张和新洋壳的生成)以及转换边界(如转换断层和洋中脊);三是板块运动的动力来源于地球内部的热对流和地幔对流。

板块构造学说为我们理解地震、火山喷发、山脉形成等自然现象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框架。

板块构造学说_普通地质学

板块构造学说_普通地质学
普通地质学
第九章 板块构造学说
本章内容
从“大陆漂移”到“海底扩张” 板块构造学说 板块运动的驱动力问题
一、从“大陆漂移”到“海底 扩张”
从“大陆漂移”到“海底扩张”
1915年魏格勒公开发表了“大陆 漂移”假说:
他提出: 地球上的大陆曾是一个统一的 超级大陆--“泛大陆” 大约在距今 2 亿年前,泛大 陆解体成较小的陆块,并漂移 到了它们现今的位置
Alfred Lothar Wegener (1880-1930)
从“大陆漂移”到“海底扩张”
观察:大陆外形的吻合性(南美-非洲)
海岸线吻合(当用大 陆架边缘拼合时吻合 性更好)
从“大陆漂移”到“海底扩张
大陆架
相似的古代 岩石组合
主要证据之一:古生物分布
从“大陆漂移”到“海底扩张
分离的不同大陆上有同种淡水爬行类动物 整个南方大陆上都有蕨类植物舌羊齿的分布
板块构造学说
地球的岩石圈由12个大板块和位于其间的若干小板块组成
板块构造学说
B、地球的岩石圈的12个大板块为:
• 以大陆为主的板块:欧亚板块、北美板块、南 美板块、非洲板块、阿拉伯板块、南极洲板块; • 以海洋为主的板块:太平洋板块、菲律宾板块、 印度-澳大利亚板块、加勒比板块以及东太平洋的 纳兹卡板块和可可板块
• 板块可在其下伏的较塑性软流圈上作大规模运移
• 海洋板块在洋脊处不断新生,又不断俯冲、消减到大陆板 块之下
• 板块内部相对稳定,而板块边缘则由于相邻板块的相互作 用而成为构造活动性强烈的地带
• 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控制了岩石圈表层和内部的各种地质 作用过程,也决定了全球岩石圈运动和演化的基本格局
全球板块的分布
大陆
地幔柱之上的拱起

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关系

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关系

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关系关于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关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
行阐述:
1. 起源
大陆漂移假说最初由德国地质学家阿尔弗雷德·魏格纳于1912年提出,他认为地球上的大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漂移,最终形成今天的
地理形态。

而板块构造学说则是20世纪60年代才被证明和广泛接受的,其基本思想是地球上的地壳由若干个板块组成,它们不断地运动,相互碰撞、分离、变形。

2. 关系
大陆漂移假说是板块构造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的关系可以理解
为前者的“漂移”现象是后者“板块运动”的具体表现。

通过对板块运动的研究,科学家发现了大陆漂移的原因和规律。

3. 证据
大陆漂移假说最初的提出并没有得到学界的广泛接受,因为当时缺乏
足够的证据来支持它。

直到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们通过地震、磁
场和岩石等方面的研究逐步累积了证据,证明了大陆漂移的存在和重
要性。

而这些证据也为板块构造学说的证实提供了支持。

4. 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造学说也在不断发展。

比如,科学家们通过GPS等技术手段精细测定了板块运动的速率和路径,揭示了地球内部物质的流动和分布规律等新的知识。

综上所述,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造学说是相互关联、互为支持的科学理论。

它们为我们深入了解地球内部运动和地貌演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证依据。

4.4地球板块的缓慢运动(原卷版)

4.4地球板块的缓慢运动(原卷版)

4.4 地球板块的缓慢运动1、理解与掌握现在大陆形成的可能原因:大陆漂移学说到海底扩张学说2、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理论内容3、火山和地震形成的原因,并清楚发生这些危害时的自救。

2023年7月14日,在墨西哥沿岸近海发生里氏6.2级地震,震源深度40千米,震中位于北纬15.10度,西经93.80度。

该地为什么会发生地震?地震有哪些危害?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减少地震带来的损失?一、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海底扩张学说1.大陆漂移说: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依据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可拼合性和其他依据提出。

地形证据:(1)大西洋两岸的轮廓竟是如此地相对应(可拼合性);(2)大西洋两岸的北美洲和非洲、欧洲在地层、岩石构造上遥相呼应。

大西洋两岸古生物群具有亲缘关系,表明当时这些大陆曾相连接。

化石证据:(1)舌羊齿化石是2.5亿年前的一种蕨类植物,在非洲、澳大利亚、印度的岩层中都发现了舌羊齿化石。

气候证据:(1)人们在北冰洋以北的岛上发现了热带植物化石;在南极洲发现大量的煤矿;在印度发现古代冰川。

大陆漂移说认为:地球的陆地在2亿年前还是彼此相连的一个整体,后来,由于受到力的作用,才不断分离并漂移到现在的位置。

2.海底扩张说:由美国地质学家赫斯和迪茨提出,在大洋中部形成一个地壳裂缝(称洋中脊),那里热的地幔物质不断上涌出来,把洋壳上的较老的岩石向两边不断地推开。

在洋壳上方的大陆地块,像在输送带上一样被推着一起向两边移动。

(离洋中脊越远,岩石年龄越老)海底扩张说支持大陆漂移说,并解决了大陆漂移说的动力来源:海洋地壳扩张的动力来自软流层中岩浆的活动。

二、板块构造学说1、全球由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六大板块组成,它们被海岭、海沟和巨大的山脉分割而成。

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相互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

板块的碰撞和张裂是引起地壳变动的最主要的原因。

2、板块的碰撞形成了巨大的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海沟、岛屿),板块张裂形成了裂谷和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从"大陆漂移说"到"板块构造学说"
作者:周敬国
作者单位:
刊名:
科学24小时
英文刊名:SCIENCE IN 24 HOURS
年,卷(期):2008(12)
被引用次数:1次
1.关世桥从板块构造学说的创立看当代地学理论研究发展趋势[期刊论文]-中国煤田地质2004,16(3)
2.朱炳泉.崔学军.ZHU Bingquan.CUI Xuejun板块构造学说面临的挑战[期刊论文]-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6,30(3)
3.赵文津.ZHAO Win-jin大陆漂移,板块构造,地质力学[期刊论文]-地球学报2009,30(6)
4.贺翔大地构造学说的发展史[期刊论文]-传承(学术理论版)2009(6)
5.关儒子新地球观:从大陆漂移到板块构造--阿·魏格纳的哲学思想和地质学理论[期刊论文]-国土资源2001(5)
6.朱炳泉"板块构造学说"的十大问题[会议论文]-2006
7.关于全球板块构造动力学机制的讨论[期刊论文]-自然杂志2005,27(5)
8.方道恕.FANG Dao-shu板块漂移与中国的大地构造演化及效应[期刊论文]-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07,27(3)
9.超越板块构造学--大陆流变学和造山作用的主要研究课题[期刊论文]-地质科技情报2004,23(1)
10.王小波板块构造说从旧金山看全球大板块[期刊论文]-大自然探索2008(7)
1.吴凯生板块构造学说——地学史上一次新的革命[学位论文]硕士 2011
引用本文格式:周敬国从"大陆漂移说"到"板块构造学说"[期刊论文]-科学24小时 2008(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