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装灌装工艺设计流程
培养基模拟灌装方法

精心整理*ml灌装线培养基模拟灌装验证方案审批目录1.介绍……………………………………………………………………………………………............. ..错误!未指定书签。
2.目的……………………………………………………………………………………………..错误!未指定书签。
3.范围……………………………………………………………………………………………..错误!未指定书签。
4.职责……………………………………………………………………………………………..错误!未指定书签。
4.1.生产部职责 ....................................................................................... 错误!未指定书签。
4.2.质量保证部职责 (4)4.3质量控制部职责 (4)4.4.设备部、物资管理部门各职责 ............................................................. 错误!未指定书签。
5. 法规和指南…………………………………………………………………………………… ..错误!未指定书签。
5.1.法规................................................................................................. 错误!未指定书签。
5.2.指南................................................................................................. 错误!未指定书签。
6.参考文件………………………………………………………………………………………..错误!未指定书签。
7.生产工艺描述…………………………………………………………………………………..错误!未指定书签。
2010版GMP实施指南word版—无菌制剂

无菌制剂GMP实施指南目录目录1.前言 (1)1.1 背景 (1)1.1.1 指南说明 (1)1.1.2 法规背景 (1)1.1.3 技术背景 (1)1.2 范围 (2)2.质量管理 (4)3.人员 (34)3.1无菌药品生产对人员的基本要求和原则 (34)3.1.1 人员的培训 (34)3.1.2 人员卫生 (35)3.1.3 人员监测计划 (36)3.1.4 实验室人员 (37)3.2 关键区域人员的良好行为规范 (37)3.3 无菌区着装和更衣确认 (39)4.厂房设施 (44)4.1 设计和布局 (44)4.2功能区设计 (52)4.2.1无菌操作区 (52)4.2.2气锁 (53)4.2.3无菌准备区和辅助区 (59)4.3.4传递区域 (60)4.2.5仓贮区 (60)4.3建筑设计与房间装饰 (60)4.3.1建筑设计 (60)4.3.2房间装饰 (62)5.公用系统 (63)5.1 概论 (63)5.1 空调净化系统(HVAC) (63)5.2 水系统 (69)5.3 气体系统 (71)5.3.1 压缩空气 (71)5.3.2 氮气 (73)5.4 无菌产品生产的电力系统 (74)6仪器设备 (75)6.1设备的选型与设计 (78)6.1.1净化、清洗和灭菌的要求 (78)6.1.2材质、外观和安全设计要求 (78)6.1.3结构设计要求 (79)6.1.4在线监测、控制和验证的要求 (79)6.1.5对公用工程的要求 (79)6.2 仪器、仪表 (80)6.2.1仪器、仪表和计量 (80)6.2.2仪器、仪表的设计、性能、定位 (80)6.2.3仪器仪表的周期校准 (82)6.2.4仪器仪表校准的内容 (83)6.3设备维修 (83)i目录无菌制剂GMP实施指南6.4电脑系统 (83)6.4.1概述 (83)6.4.2 计算机验证 (84)7物料 (86)7.1 无菌药品生产对物料的基本要求和原则 (92)7.2 无菌药品物料的风险控制 (95)8生产管理 (98)8.1工艺流程 (99)8.2过程控制 (100)8.2.1计划管理 (101)8.2.2时限管理 (101)8.2.3内毒素控制 (102)8.2.4批次划分 (106)8.2.5.清场管理 (107)8.2.6取样 (108)8.2.7物料平衡 (110)8.3生产管理控制要点的实例分析 (110)8.3.1药液称量配制 (111)8.3.2制袋管理 (111)8.3.3灭菌管理 (111)8.3.4灭菌后样品的传输 (112)8.3.5粉体分装 (112)8.3.6阻隔膜包装 (112)8.3.7产品检漏 (112)9清洗和准备 (113)9.1 胶塞 (115)9.1.1 胶塞的清洗和准备 (115)9.1.2 胶塞清洗机 (119)9.2 玻璃容器 (122)9.2.1 玻璃容器的清洗和准备 (122)9.2.2 洗瓶机 (125)9.2.3 隧道烘箱 (127)9.3塑料容器 (129)9.4 颗粒杂质 (130)9.5传递 (131)10药液的配制 (133)10.1起始物料 (135)10.2溶液的配制 (138)10.3微生物污染水平控制 (143)10.4 除菌过滤 (146)10.5 药液配制设备 (160)11灌装 (167)11.1 C级下大容量灌装 (169)11.2 小容量灌装 (172)11.2.1 A/B级下小容量灌装 (172)11.2.2 A/C级下小容量灌装 (175)11.3 粉针剂的分装 (176)11.4 灌装设备 (180)12冻干 (184)12.1 冻干流程 (184)12.2冻干工艺的验证 (189)ii无菌制剂GMP实施指南目录12.3 冻干机 (197)12.3.1 设备技术要求 (197)12.3.2 设备确认 (200)131415161718 轧盖 (205)13.1 轧盖工序 (206)13.2 轧盖的环境要求 (207)13.3 轧盖机 (209)灭菌方法 (212)14.1 灭菌概述 (212)14.2湿热灭菌 (213)14.2.1 湿热灭菌概述 (214)14.2.2湿热灭菌程序的开发 (221)14.2.3湿热灭菌确认与验证 (228)14.2.4 灭菌系统的日常维护 (230)14.3干热灭菌 (231)14.3.1干热灭菌概述 (232)14.3.2 干热灭菌确认与验证 (236)14.3.3 干热灭菌设备日常管理要点 (243)14.4 辐射灭菌 (243)14.4.1 辐射灭菌概述 (244)14.4.2 辐射灭菌的确认和验证 (246)14.4.3 辐射灭菌的日常管理要点 (249)14.5 环氧乙烷灭菌 (257)14.5.1 环氧乙烷灭菌概述 (258)14.5.2环氧乙烷灭菌的确认和验证 (261)14.6过滤除菌工艺 (268)14.6.1除菌级过滤器的验证/细菌截留 (268)14.6.2完整性检测 (276)14.6.3过滤器的选择和特性描述 (287)无菌药品的最终处理 (295)15.1密封完整性测试 (295)15.2 颗粒/可见异物和其它缺陷检查 (302)15.3 半成品的灯检、贴签和包装 (309)无菌工艺模拟试验 (311)16.1无菌工艺模拟试验方法 (312)16.2无菌工艺模拟试验的实施 (316)16.3无菌工艺模拟试验结果解读 (321)清洁和消毒 (326)17.1 概述 (326)17.2 清洁消毒体系建立 (329)17.3清洁消毒效果 (334)环境监控 (342)18.1污染来源 (342)18.2 洁净区级别的划分 (343)18.3 监测方案 (345)18.3.1限度 (346)18.3.2监测方法和设备 (349)18.3.3取样计划 (354)18.3.4取样点及取样量的设置 (355)18.4 超标处理 (358)18.5 数据分析 (360)iii目录无菌制剂GMP实施指南18.6 环境微生物的鉴别 (360)19无菌检查 (362)19.1 参数放行法 (362)19.2 无菌检查的环境条件 (365)19.3 方法描述 (371)19.4 检验数量和检验量 (372)19.4.1检验数量 (372)19.4.2 样品量(检验量) (373)19.5培养基出现浑浊时的处理程序 (375)19.6 观察和评价 (375)19.7 培养基 (377)19.7.1培养基种类 (377)19.7.2培养基控制(培养基的适用性检查) (378)19.8方法验证 (381)20吹-灌-封技术 (383)20.1工艺流程 (384)20.2设备设计和气体质量 (386)20.2.1设备设计 (386)20.2.2气体质量 (387)20. 3验证和确认 (388)20.4批监测和控制 (389)21隔离技术 (391)21.1隔离技术的要求及应用 (391)21.2隔离系统的验证 (405)21.3隔离系统的维护体系 (412)22 EHS (415)22.1 环境——空气 (415)22.1.1 废气排放 (415)22.1.2 VOC's(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异味 (416)22.1.3 消耗臭氧层物质 (417)22.2 环境——废水 (418)22.2.1 污水处理 (418)22.2.2 预防措施 (419)22.2.3 应急措施 (419)22.2.4 废水分质处理 (420)22.2.5 回收与废物最小化 (420)22.3 环境——噪音 (421)22.3.1 外界噪音 (421)22.3.2 噪音敏感区域 (422)22.3.3 噪声治理 (422)22.4 环境——固体废物 (423)22.4.1 管理要求 (423)22.4.2 垃圾填埋地 (424)22.4.3 废物运输 (425)22.4.4 焚烧处理 (425)22.4.5 废物的回收利用 (426)22.5 健康和安全 (426)22.5.1 危险物质和有毒产物 (426)22.5.2 工作环境中的噪音 (427)22.5.3 健康体检 (427)22.5.4 物料控制 (428)iv无菌制剂GMP实施指南目录22.5.5 表面和安全通道 (429)22.5.6 防火 (429)22.5.7 设施防护 (430)22.5.8 电气安全和静电危害 (431)22.5.9 压力系统的安全性 (431)22.5.10 粉尘爆炸 (432)22.6 厂址选择 (432)22.6.1 环境空气洁净度 (432)22.6.2 供水 (433)22.6.3 环境敏感区 (433)22.6.4 选址的其它问题 (434)22.7 能源供应 (434)22.7.1 热能 (434)22.7.2 燃料储存 (434)22.7.3 电力供给 (435)22.7.4 能源节约 (435)22.8 监测和管理措施 (436)22.8.1 环境现状公示 (436)22.8.2 环境影响评价 (436)22.8.3 排污注册与申报 (437)22.8.4 应急预案 (438)22.8.5 管理体系 (438)22.9 信息安全 (439)22.9.1 技术保密 (439)22.9.2 文件存放 (439)22.9.3 标签存放 (440)22.9.4 资料与物品销毁 (440)附录:无菌药品生产风险控制实例 (441)附1.1 注射剂质量风险分析与质量风险控制 (441)附1.2 注射剂车间风险评估实例 (448)参考资料 (474)词汇表 (475)术语表 (479)关键词列表 (487)v配图索引无菌制剂GMP实施指南配图索引图1-1指南框架示意图 (3)图2-1文件管理的层次 (9)图2-2风险评估的一般方式 (11)图2-3自检流程和供应商审计流程示例 (14)图2-4计划内外来审计管理流程示例 (15)图2-5偏差管理流程示例 (16)图2-6一般变更流程 (17)图2-7产品放行文件审核流程 (18)图2-8验证的一般流程 (19)图2-9 OOS处理的一般流程 (20)图2-10投诉管理流程示例 (21)图2-11召回管理流程示例 (22)图2-12. CAPA系统结构示例 (23)图2-13 A/B级区各房间出现微生物的数量 (26)图2-14针剂车间2008和2007年A/B级区微生物的种类和个数 (27)图2-15偏差分析鱼骨图 (30)图4-1设施明细表示例 (48)图4-2结构单元示例:灌装线 (49)图4-3概念性布局的示例 (49)图4-4设备布局示例 (50)图4-5物流图 (50)图4-6人流图 (51)图4-7无菌关键区域嵌入式设计示意图 (53)图4-8从控制区到D级区的气锁 (54)图4-9从D级区到C级区的气锁 (55)图4-10从D级区到B级区的气锁 (56)图4-11 D-C的物料气锁 (56)图4-12 D-B的物料气锁 (57)图4-13压力式气锁的分类 (57)图4-14.正压气锁相关性示意图 (58)图4-15有隔离要求无菌药品正压气锁示意图 (59)图4-16负压气锁示意图 (59)图4-17无菌准备区和辅助区设计示意图 (60)图6-1压差和气流示意图(示例) (69)图6-2漂移和限度示意图 (81)图8-1无菌工艺产品流程图示例 (100)图8-2最终灭菌工艺流程图示例 (100)图8-3超滤法除热原示意图 (105)图9-1胶塞清洗和准备的工艺流程图示例 (115)图9-2西林瓶清洗和准备的工艺流程图示例: (122)图10-1最终灭菌产品的工艺流程图示例 (133)图10-2非最终灭菌产品(可除菌过滤)工艺流程图示例 (133)图10-3最终灭菌产品工艺路线图示例 (147)图10-4非最终灭菌产品工艺路线图示例 (148)图10-5密闭系统过滤工艺示例 (149)图10-6过滤芯安装示意图 (155)图10-7过滤器蒸汽灭菌系统示意图 (155)vi无菌制剂GMP实施指南配图索引图10-8搅拌平台 (161)图11-1大容量注射剂灌装工艺流程示例 (169)图11-2非最终灭菌小容量注射剂灌装工艺流程示例 (173)图11-3最终灭菌小容量注射剂灌装工艺流程示例 (175)图11-4无菌分装粉针剂分装工艺流程示例 (177)图12-1冻干过程示意图 (185)图12-2冻干粉针剂的冻干工艺流程示例 (186)图12-3冻干工艺曲线示意图 (187)图12-4压力升测试工作原理示意图 (192)图12-5压力升测试示意图 (192)图12-6冻干机构造示例 (199)图13-1轧盖工艺流程示例 (206)图14-1溶液剂型产品灭菌方法选择决策树 (213)图14-2非溶液剂型、半固体或干粉产品灭菌方法选择决策树 (213)图14-3脉动真空灭菌器示意图 (215)图14-4脉动真空灭菌温度压力曲线示例 (216)图14-5混合蒸汽-空气灭菌器示意图 (216)图14-6蒸汽-空气混合物程序示例 (217)图14-7高压过热水喷淋灭菌器工艺流程示例 (218)图14-8高压过热水喷淋灭菌器工艺参数曲线示例 (218)图14-9灭菌平衡时间 (224)图14-10液体容器中探头位置示例 (226)图14-11批量式强制对流干热灭菌柜 (232)图14-12强制对流式干热隧道烘箱灭菌柜 (233)图14-13隧道烘箱空载探头布点 (240)图14-14灭菌隧道悬浮粒子/沉降菌检测测试点取样示例图 (241)图14-15托箱式和吊箱式辐照装置示意图 (255)图14-16单板源双层六通道72工位货盖源步进式伽玛辐照装置鸟瞰图和平面图 (255)图14-17辐照容器 (256)图14-18微生物性能验证方框图 (266)图14-19高真空纯环氧乙烷灭菌过程示意图 (266)图14-20除菌过滤工艺验证策略决策树 (274)图14-21膜特征曲线 (277)图14-22完整性测试可选项 (281)图14-23完整性测试失败分析决策树 (286)图15-1安瓿自动在线高压电检漏原理示意图 (299)图15-2软袋自动在线高压电检漏原理示意图 (299)图15-3自动在线高压电检漏灵敏度示意图 (300)图15-4自动在线高压电检漏机 (300)图16-1污染调查分析(以鱼骨图为例) (325)图17-1消毒剂分类 (334)图17-2实验室消毒剂效力硬面测试法示意图 (339)图18-1某药检所细菌鉴定流程图 (361)图18-2某药检所真菌鉴定流程图 (361)图20-1吹灌封技术过程示意图 (384)图20-2洁净空气系统——无菌风的全过程保护 (385)图20-3时间压力定量灌装系统,保证装量准确 (385)图20-4无菌灌装空间 (386)图21-1无菌完整性图谱 (392)图21-2开放式洁净室原理 (392)图21-3 RABS原理 (393)vii配图索引无菌制剂GMP实施指南图21-4隔离器原理 (393)图21-5隔离器类型及要求 (395)图21-6柔性墙 (396)图21-7刚性墙 (396)图21-8隔离器的DPTE系统 (397)图21-9隔离器的RTPs系统 (397)图21-10隔离器的压力警报装置 (398)图21-11隔离器的监控装置 (398)图21-12手套型操作方式 (399)图21-13套装型操作方式 (399)图21-14隔离器进行无菌生产的工艺流程 (400)图21-15灭菌程序的开发 (408)viii无菌制剂GMP实施指南表格索引表格索引表2-1.一般的审计系统文件 (13)表2-2.具体的文档和记录的描述 (18)表2-3.制药行业对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常见理解 (23)表2-4.冻干机辅助管路系统风险评估评分表 (24)表2-5.风险评估表 (24)表2-6.某公司关于无菌制剂生产的自检表 (28)表2-7.风险点分析总结 (32)表4-1建筑材料/抛光等级 (61)表5-1. 2010版GMP对洁净级别的划分 (64)表5-2.我国、欧盟和美国洁净区压差标准(指南) (65)表5-3.典型环境参数及其控制方法示例: (67)表5-4. 2010版中国药典纯化水和注射用水专论的标准表 (70)表5-5.欧洲药典标准表 (70)表5-6.美国药典标准表 (71)表5-7.露点与水分含量对照表 (71)表5-8.欧洲药典制药用氮气标准 (73)表6-1计算机系统软件和特殊性 (84)表6-2计算机验证的范畴和属性 (85)表8-1在不同溶液体系中热原存在的形式 (103)表10-1.称量记录 (137)表10-2.批生产记录的操作和复核部分示例 (139)表10-3设备使用确认表 (141)表10-4.配液生产记录表示例 (142)表10-5偏差分析表 (143)表10-6各阀门功能 (156)表10-7.冻干粉针及小容量注射液车间药液配料罐配置要求 (162)表10-8.安装确认策略 (164)表10-9.运行确认策略 (165)表11-1.大容量灌装的常见问题及其分析应对 (171)表11-2 A/B级和A/C级小容量灌装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其分析应对 (176)表11-3粉针剂分装的常见问题及其分析应对 (179)表12-1常见缺陷的原因分析及其分析应对 (188)表12-2验证方案的实例(部分内容) (196)表12-3操作顺序示例 (197)表13-1常见的轧盖缺陷,缺陷产生的原因和预防 (207)表13-2 A级区空气悬浮粒子的标准规定 (208)表13-3 A级区微生物监测的动态标准 (208)表14-1灭菌工艺参数的考虑方面: (223)表14-2.液体产品的典型操作参数 (227)表14-3各国药典干热灭菌条件对比 (233)表14-4.远红外辐射隧道式干热灭菌器为例URS (236)表14-5灭菌验证方案概要示例 (241)表14-6干热灭菌相关要点 (243)表14-7确定灭菌剂量 (253)表14-7工艺风险评估因素 (271)表14-8推荐进行的鉴定和确认 (288)表15-1方法评价 (301)ix表 18-5 美国 FDA 无菌工艺药品指南(2004 年版)空气级别分类 1 (347)表格索引 无菌制剂 GMP 实施指南表 15-2 颗粒种类及材质和产生的原因.............................................................................303 表 15-3 溶液中颗粒出现的频率 ........................................................................................304 表 15-4 三种仪器检测方法监测颗粒的比较......................................................................308 表 16-1.抑菌作用的避免(以西林瓶冻干工艺为例)......................................................321 表 17-1 消毒剂对微生物细胞的作用机理.........................................................................328 表 17-2 制药企业内需进行消毒典型表面.........................................................................332 表 17-3. 中和剂中和效力评估测试记录示例....................................................................339 表 17-4. 消毒剂效力评估测试记录 .. (340)表 18-1 中国 GMP 附录 1(2010 版)、欧盟 GMP 附录 1(2008 版)、WHO GMP (2009版)洁净区级别空气悬浮粒子的标准 .......................................................................343 表 18-2 最终灭菌产品生产操作洁净度级别.....................................................................343 表 18-3 非最终灭菌产品生产操作洁净度级别示例. (344)表 18-4 中国 GMP 附录 1(2010 版)、欧盟 GMP 附录 1(2008 版)、WHO GMP (2009版)洁净区微生物污染限度标准建议表(1) (347)( ) 表 18-6 某公司洁净区(室)动态环境内控警戒限度.....................................................348 表 18-7 洁净区(室)动态环境内控纠偏限度.................................................................348 表 18-8 推荐环境监测用培养基灵敏度检查菌种.............................................................353 表 18-9.美国药典〈1116〉指导性环境监控取样频率(依洁净区的重要性而定) ......354 表 18-10. 列举了无菌药品不同生产用洁净环境的常规取样频率和监控项目 ..............355 表 18-11. 洁净区空气悬浮粒子、浮游菌及沉降菌的最少取样点数 ..............................356 表 18-12 不同情况下可采取的纠偏措施...........................................................................359 表 19-1 中国 GMP (2010 年版)各级别空气悬浮粒子的标准 ......................................368 表 19-2 中国 GMP (2010 年版)洁净区微生物监测的动态标准(1) ...............................368 表 19-3 欧盟 GMP (2008 年版)各级别空气悬浮粒子的标准 ......................................368 表 19-4 欧盟 GMP (2008 年版)洁净区微生物监测的动态标准(1) ...............................368 表 19-5 美国 FDA 无菌工艺药品指南(2004 年版)空气级别分类..............................368 表 19-6 美国药典<1116>医药工业洁净室建议最大允许的微生物数量 .....................369 表 19-7 无菌检查室的环境监测频率(建议).................................................................369 表 19-8 无菌检查实验用隔离器的环境监测频率(建议).............................................370 表 19-9 中国药典规定的每种培养基最少检验量.............................................................373 表 19-10 欧洲药典和美国药典规定的每种培养基最少检验量.......................................374 表 19-11 欧洲药典规定的培养基促生长性检查所用菌种 ...............................................379 表 19-12 美国药典规定的培养基促生长性检查所用菌种...............................................379 表 20-1.各级别空气悬浮粒子的标准 .................................................................................387 表 20-2. 各级微生物监测的动态标准 ...............................................................................388 表 21-1 常规检查和零部件的更换频率表.. (413)x无菌制剂GMP实施指南 1.前言1.前言1.1背景1.1.1指南说明本指南旨在为无菌药品生产的具体实施方法和检查实施提供参考,介绍国内外无菌药品生产的先进思路和理念,希望能够帮助企业在符合中国《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修订版1及其附录I的基础上,提高无菌生产的实施水平,而且在与国际接轨方面,对GMP检查和企业的国际化均有所帮助。
(完整版)年产2000万支无菌分装的粉针剂生产车间工艺设计

制药工程基础课程设计题目:年产2000万支无菌分装的粉针剂生产车间工艺设计学生姓名:学号:系别:专业:指导教师:起止日期:2013年01 月12日设计任务书一、设计题目年产2000万支无菌分装的粉针剂生产车间工艺设计二、设计参数(1)计算产量值为:X=2000万支/每年(2)按两班制生产,每班8个小时每天(3)以全年250个工作日计算三、设计内容及要求(1)确定工艺流程及净化区域划分;(2)详细叙述一个无菌分装的粉针剂工艺设备的工作原理、结构组成及关于此设备国内外的现状、研究前沿。
(3)物料衡算、设备选型(按两班制生产);(4)按GMP规范要求设计车间工艺平面图;(5)计算注射用水用量,并做注射用水制备工艺设计;(6)编写设计说明书。
目录1、概述 (1)1.2粉针剂的生产方法 (2)1.3无菌粉针剂生产工艺特点 (2)1.4粉针分装设备 (3)2.1设计目的 (5)2.1.1生产能力 (5)2.1.2工艺要求 (5)2.1.3质量要求 (5)2.2设计依据 (5)2.2.1 设计依据 (5)2.2.2 设计原则 (5)3、确认设计方案 (6)3.1工艺流程图 (6)3.2生产工艺的描述 (8)3.2.1胶塞的洗涤硅化灭菌与干燥 (8)3.2.2西林瓶的清洗和灭菌 (10)3.2.3铝盖的准备 (12)3.2.4工器具的灭菌消毒处理 (12)3.2.4.1分装机零部件的处理 (12)3.2.4.2维修工具灭菌处理 (13)3.2.4.3其它处理 (13)3.2.5无菌分装 (13)3.2.6轧盖、灯检 (14)3.2.7包装 (14)4、工艺计算 (15)3.1生产制度 (15)3.2物料衡算 (16)5、工艺设备选型 (16)5.1主要设备选型 (17)5.2主要生产设备及型号一览表 (19)6、车间布置 (20)6.1车间设计GMP要求 (20)6.2主要操作间的位置和要求 (22)6.3车间技术要求 (22)参考文献 (23)附录 (25)1、概述1.1粉针剂简介粉针剂是将药物与试剂混合后,经消毒干燥形成的粉状物品。
培养基模拟灌装

培养基模拟灌装【基本概念】无菌工艺模拟试验就是指采用微生物培养基替代产品(无菌粉末分装的培养基灌装试验实际是将产品替代品溶入培养基中,不是直接替代产品)对无菌工艺进行评估的验证技术。
无菌工艺模拟试验也被称为培养基灌装或培养基灌装试验。
通常需要将培养基暴露于设备、容器密封系统的表面和关键环境条件中,并模拟实际生产完成工艺操作。
然后,将装有培养基的密闭容器进行培养以检查微生物的生长,并对结果进行评价,借以确定实际生产中产品被污染的概率。
【法规】[1]中国GMP 无菌附录第四十七条无菌生产工艺的验证应当包括培养基模拟灌装试验。
应当根据产品的剂型、培养基的选择性、澄清度、浓度和灭菌的适用性选择培养基。
应当尽可能模拟常规的无菌生产工艺,包括所有对无菌结果有影响的关键操作,及生产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干预和最差条件。
培养基模拟灌装试验的首次验证,每班次应当连续进行3次合格试验。
空气净化系统、设备、生产工艺及人员重大变更后,应当重复进行培养基模拟灌装试验。
培养基模拟灌装试验通常应当按照生产工艺每班次半年进行1次,每次至少一批。
培养基灌装容器的数量应当足以保证评价的有效性。
批量较小的产品,培养基灌装的数量应当至少等于产品的批量。
培养基模拟灌装试验的目标是零污染,应当遵循以下要求:(一)灌装数量少于5000支时,不得检出污染品。
(二)灌装数量在5000至10000支时:1.有1支污染,需调查,可考虑重复试验;2.有2支污染,需调查后,进行再验证。
(三)灌装数量超过10000支时:1.有1支污染,需调查;2.有2支污染,需调查后,进行再验证。
(四)发生任何微生物污染时,均应当进行调查。
[2]EU GMP Annex 1 Manufacture of Sterile Medicinal Products66. Validation of aseptic processing should include a process simulation test using a nutrient medium (media fill).Selection of the nutrient medium should be made based on dosage form of the product and selectivity, clarity, concentration and suitability for sterilisation of the nutrient medium.67. The process simulation test should imitate as closely aspossible the routine aseptic manufacturing process and include all the critical subsequent manufacturing steps. It should also take intoaccount various interventions known to occur during normal production as well as worst-case situations.68. Process simulation tests should be performed as initialvalidation with three consecutive satisfactory simulation tests pershift and repeated at defined intervals and after any significant modification to the HVAC-system, equipment, process and number of shifts. Normally process simulation tests should be repeated twice a year per shift and process.69. The number of containers used for media fills should besufficient to enable a valid evaluation.For small batches, the number of containers for media fills shouldat least equal the size of theproduct batch. The target should be zero growth and the following should apply:When filling fewer than 5000 units, no contaminated units should be detected.When filling 5,000 to 10,000 units:a) One (1) contaminated unit should result in an investigation, including consideration of a repeatmedia fill;b) Two (2) contaminated units are considered cause for revalidation, following investigation.When filling more than 10,000 units:a) One (1) contaminated unit should result in an investigation;b) Two (2) contaminated units are considered cause for revalidation, following investigation.【实施指导】培养基模拟灌装的试验方法无菌工艺模拟试验必须尽可能模拟整个工艺过程,不同类型的无菌产品工艺流程有差别,这就要求无菌工艺模拟试验必须根据无菌产品的类型特点来设计试验方法。
液体灌装生产知识点总结

液体灌装生产知识点总结一、液体灌装生产概述液体灌装生产是指将液体产品灌注到包装容器中的工艺。
液体灌装生产通常应用于食品、饮料、日化、医药和化工等多个行业。
液体灌装生产的流程包括灌装、密封、标签、包装、码垛等多个环节。
在现代化生产工艺中,液体灌装设备已经成为自动化、高效率的生产装备。
二、液体灌装生产的关键技术1. 灌装技术灌装技术是液体灌装生产的核心技术之一,主要包括定量灌装、高速灌装、多头灌装、分级灌装等。
定量灌装是指根据产品的特性和要求,精确控制每个包装容器中的液体容量。
高速灌装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快速完成大量液体产品的灌装工作。
多头灌装是指使用多个灌装头,同时对多个包装容器进行灌装。
分级灌装是指将不同液体产品按照一定比例混合灌装到同一包装容器中。
2. 灌装设备现代化的液体灌装生产需要使用高效的灌装设备,主要包括灌装机、密封机、标签机、包装机等。
灌装机是将液体产品灌注到包装容器中的设备,主要包括直线式灌装机、旋转式灌装机、直立式灌装机等。
密封机是对包装容器进行密封,并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标签机是对包装容器进行标识,包括产品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
包装机是将包装容器进行包装,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卡盘式包装、伸缩膜包装、纸箱包装等。
3. 清洗灌装技术清洗灌装技术是液体灌装生产中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包装容器清洗和灌装设备清洗。
包装容器清洗是指对包装容器进行清洗、消毒和干燥,以保证产品的卫生和质量。
灌装设备清洗是指对灌装设备进行清洗和消毒,以保证灌装设备的卫生和稳定性。
4. 检测技术检测技术是液体灌装生产中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产品质量检测、包装容器检测、灌装设备检测等。
产品质量检测是指对液体产品的外观、颜色、气味、口感等进行检测,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包装容器检测是指对包装容器的密封性、清洁度、外观等进行检测。
灌装设备检测是指对灌装设备的流量、压力、温度等进行检测,以保证灌装设备的正常工作。
5. 自动化控制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是现代液体灌装生产的重要技术支撑,主要包括PLC控制、触摸屏控制、传感器控制等。
无菌模拟灌装工艺验证[指南]
![无菌模拟灌装工艺验证[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f74cc6ae6c85ec3a86c2c524.png)
无菌工艺模拟验证-培养基灌装试验王新峰QA/QC 厂房设施人员灭菌工艺无菌保证培养基灌装HVAC,水操作规程日常监控EM&PM内容1.培养基灌装的目的2.法规要求3.不同制剂工艺的培养基灌装(液体、冻干产品,干粉分装产品)4.风险分析5.实验设计6.审计要点培养基灌装试验的定义定义:培养基灌装-采用培养基代替产品,按照正常生产的程序来进行无菌灌装工艺验证。
培养基灌装试验目的目的:–评估在既定无菌生产环境和过程控制条件下生产无菌产品的能力–证明指定的无菌工艺设计和变更是否可行–证明无菌工艺过程中的相关操作是否可行–评估无菌工艺人员的操作水平(资格确认组成部分)– QAR调查的手段–证明符合cCMP的要求–发现无菌工艺过程中潜在的微生物污染因素培养基灌装试验应用范围•无菌药品和生物制剂的生产•用无菌工艺进行医疗器械,人和动物保健品的生产法规要求2010GMP•第四十七条无菌生产工艺的验证应当包括培养基模拟灌装试验。
•应当根据产品的剂型、培养基的选择性、澄清度、浓度和灭菌的适用性选择培养基。
应当尽可能模拟常规的无菌生产工艺,包括所有对无菌结果有影响的关键操作,及生产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干预和最差条件。
•培养基模拟灌装试验的首次验证,每班次应当连续进行3次合格试验。
空气净化系统、设备、生产工艺及人员重大变更后,应当重复进行培养基模拟灌装试验。
培养基模拟灌装试验通常应当按照生产工艺每班次半年进行1次,每次至少一批。
•培养基灌装容器的数量应当足以保证评价的有效性。
批量较小的产品,培养基灌装的数量应当至少等于产品的批量。
培养基模拟灌装试验的目标是零污染,应当遵循以下要求:•(一)灌装数量少于5000支时,不得检出污染品。
•(二)灌装数量在5000至10000支时:•1.有1支污染,需调查,可考虑重复试验;•2.有2支污染,需调查后,进行再验证。
•(三)灌装数量超过10000支时:•1.有1支污染,需调查;•2.有2支污染,需调查后,进行再验证。
无菌分装粉针工艺

柜式电热烘箱工作原理
玻璃瓶放入底部有孔的方盘中。 从烘箱后门送进烘箱,放置在托架上。 通电启动风机并升温,当箱内温度升至180℃ ,保持
1.5h,即完成了玻璃瓶的灭菌干燥。
停止加热,风机继续运转对瓶进行冷却,当箱内温度 降至比室温高15~20℃时,烘箱停止工作,打开洁净
室一侧的前门,出瓶,转入下道工序。
2. 气流分装机
气流分装原理就是利用真空吸取定量容积粉剂,
再通过净化干燥压缩空气将粉剂吹入玻璃瓶中。
气流分装的特点是在粉腔中形成的粉末块直径幅 度较大,装填速度亦快,一般可达300~400瓶/分钟, 装量精度高,自动化程度高。 现以AFG 320A气流分装机做一介绍。
AFG系列气流分装机
1.层流控制系; 2.粉剂分装系统; 3.压缩空气系统; 4.电气控制系统; 5.拨瓶转盘机构; 6.盖胶塞机构;
超声波洗瓶机洗瓶工艺过程
玻璃瓶瓶口向上通过网带连续地送入水槽中。 喷淋头喷水充满玻璃瓶,超声波洗涤,瓶壁的污垢被清洗掉。 通过输瓶螺杆和提升装置,小瓶被机械手夹持,机械手翻转 使瓶口向下,喷针插入瓶内并与瓶同步运动,喷出循环水、
注射用水将瓶的内外壁冲洗干净。
瓶上的残留水再经洁净压缩空气初步吹干。 机械手再翻转使瓶口向上,与出瓶机构接口时,瓶子被拨瓶 盘拨送至干燥灭菌。
7.真空系统;
8.玻璃瓶输送系统; 9.床身及主传动系统;
10.吸粉器
①粉剂分装系统
压缩空气
主要由装粉筒、搅粉斗、 粉剂分装头、传动装置、 升降机构等组成
搅粉斗是将装粉筒落下的 药粉保持疏松并压进粉剂 分装头的定量分装孔中。
图4-57 粉剂分装系统示意图 1. 装粉筒; 2. 搅粉斗; 3.粉剂分装头
培养基模拟灌装方案

*ml灌装线培养基模拟灌装验证方案审批目录1. 介绍…………………………………………………………………………………………… ..42.目的 (4)3.范围 (4)4.职责 (4)4.1.生产部职责....................................................................................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质量保证部职责 (4)4.3 质量控制部职责 (4)4.4.设备部、物资管理部门各职责...........................................................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法规和指南…………………………………………………………………………………… ..45.1.法规 (5)5.2.指南 (5)6.参考文件 (6)7.生产工艺描述 (8)7.1.工艺流程图 (8)7.2.模拟灌装验证流程图 (9)7.2.1模拟灌装过程流程图 (10)7.3.生产工艺过程描 (10)7.3.1 产品生产规模 (10)7.3.2 生产制度 (10)7.3.3 生产前检查 (11)7.3.4 操作前检查 (11)7.3.5 生产操作 (11)7.3.6 轧盖 (11)7.4.基本原理 (11)7.5.工艺: (11)7.6.人员: (12)7.7.设备和器具: (12)7.8.运行频次和周期 (12)7.9.运行数量 (12)7.10.模拟物料和培养基 (13)7.11.密闭和开放系统 (13)7.12.风险评估 (14)7.13.工艺风险分析 (16)7.14.模拟项目 (18)7.14.1 模拟灌装过程 (18)7.14.2 灌装机各分装器具经灭菌后的无菌组装 (18)7.14.3 模拟最多进入灌装间的人数 (18)7.14.4 人员干预 (18)7.14.5 模拟人员活动 (19)7.14.6 模拟最差条件 (19)7.15.灌装体积 (20)7.16.模拟培养基灌装样品的培养和检查 (20)7.17.人员 (21)7.18.工艺模拟 (21)7.19.取样计划 (22)7.20.培养基灌装产品的处理 (23)7.21.培养基模拟灌装清洁确认 (23)7.21.1 设备的清洁结构、取样位置及测试项目描述 (23)7.21.2 样品编号原则 (24)8.确认/测试项目 (24)9.偏差处理 (26)10.变更控制 (26)11.附件清单 (26)12.支持性附录清单 (26)13.测试报告 (26)1. 介绍培养基模拟灌装试验是用与实际生产工艺相同的生产环境、条件和操作方法,向模制瓶内灌装经除菌过滤的液体培养基,然后将此模制瓶在适当的条件下培养,确认无菌工艺规程的可靠性,提供产品无菌性的可信限度达到可接受合格标准的证据,充分验证无菌生产工艺的可靠性,同时评价生产操作人员的行为规范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装工序灌装岗位流程
分装工序共有洗瓶、灌装、轧盖三个岗位,分装工序一级流程为:领料——洗瓶——领取半成品——灌装——轧盖
灌装一级流程
灌装岗位工作使命:
(1)、保证装量调节的有效性(>0.5ml/瓶)与精确性
(2)、制品质量均符合企业注册标准。
(3)、确保灌装过程顺畅。
灌装二级、三级流程
1分装指令
1.1依据分包装指令,确认分装制品名称、批号、批量、分装日期。
2 领取生产用物料
2.1与车间物料管理员领取生产用物料
2.1.1生产用物料包括:消毒液、氢氧化钠、铝箔纸、1ml注射器。
3 设备调试与维护
3.1设备调试严格按照《灌装加塞机维护保养SOP》执行。
3.2设备调试重点:
3.2.1绞龙与进瓶拨轮的对位。
3.2.2每一跟灌针与西林瓶的对位。
3.2.3胶塞出口处、衔接螺丝、压塞盘的对位。
4 卫生清洁消毒
4.1消毒液配制
消毒液配制须具备准确性、记录体现出消毒液物料平衡。
4.2灌装岗位涉及效期包括:设备清洁效期3天环境卫生清洁效期3天消毒剂使用效期7天
板式换热器清洁效期7天湿热灭菌丝光布效期36h 湿热灭菌三更衣服效期36h 灌装岗位涉及轮换使用消毒剂包括0.5%优氯净、0.1%新洁尔灭、75%乙醇。
卫生清洁用丝光布须在生产前提前3天灭菌
4.3灌装岗位卫生清洁消毒按《10000级区域清洁消毒SOP》、《灌装加塞机清洁维护SOP》、《传递窗清洁消毒SOP》执行。
4.4环境卫生清洁注意事项:
4.4.1设备清洁重点:压塞盘、绞龙、网带、襄块、轨道。
4.4.2每批生产前对二更、三更拖鞋进行清洗,清洁工具定点专区存放。
4.4.3非生产期日常清洁消毒重点包括灌装二更缓冲、二更、三更。
4.4.4清洁记录所使用消毒剂应与物料管理员发放消毒剂物料平衡。
4.4.5填写相关清洁消毒记录,修改清洁状态标识卡
4.6分装前一天由质量保证部质量监督员做生产前检查。
4.7分装前一天晚上对分包装车间JK-5空调系统进行臭氧熏蒸。
5器材处理
5.1器材处理流程
分装前两天器材处理——`装前一天器材清洗、器材灭菌
5.2器材泡碱处理
5.2.1器材泡碱流程
氢氧化钠称量——氢氧化钠溶解——1mol/L碱循环后碱浸泡
5.2.2氢氧化钠称量
称量前打开电子秤预热30min,按分装方案计算出精确称量氢氧化钠的质量。
5.2.3氢氧化钠溶解
将氢氧化钠倒入碱缸中,根据《1mol/L氢氧化钠溶液配制SOP》计算并加入所需纯化水体积,搅拌,使氢氧化钠充分溶解。
5.2.4碱循环
将整套分装泵连接成一套分装系统,用1mol/L氢氧化钠溶液循环30min,循环完后对所有管道第一次排空气处理。
5.2.5器材泡碱
借助60ml注射器将所有管道排第二次空气。
器材泡碱检查标准:所有管道内均无气泡。
5.3分装前两天处理器材
5.4分装前一天处理器材
5.4.1器材清洗程序:
虹吸管道:饮用水冲洗3遍,1min/遍;纯化水冲洗3遍,2min/遍,注射用水冲洗3遍,2min/遍
[过程监控]取样测PH值:纯化水冲洗完后取纯化水清洗液水样检测PH值。
取样测内毒素:注射用水冲洗完后取注射用水清洗液检测细菌内毒素。
分装泵:饮用水冲洗3遍,1min/遍;纯化水冲洗3遍,2min/遍,注射用水冲洗3遍,2min/遍[过程监控]取样测PH值:纯化水冲洗完后取纯化水清洗液水样检测PH值。
取样测内毒素:注射用水冲洗完后分别取分液器和灌针注射用水清洗液检测细菌内毒素。
UPV罐:饮用水冲洗3遍,1min/遍;纯化水冲洗3遍,2min/遍,注射用水冲洗3遍,2min/遍
[过程监控]取样测PH值:纯化水冲洗完后取纯化水清洗液水样检测PH值。
取样测内毒素:注射用水冲洗完后取UPV罐注射用水清洗液检测细菌内毒素。
辅助生产器材:纯化水冲洗1遍;注射用水冲洗1遍。
辅助生产器材包括:铝槽、胶塞震荡斗、镊子、止血钳、剪刀、十字启、活动扳手、扳手等。
5.4.2器材冲洗注意事项:
5.4.2.1虹吸管道、分液器、灌针等器材冲洗时应保持悬空状态,不能触及其他物体。
5.4.2.2冲洗时如清洗器材不慎掉入水槽中,被污染器材将不能再和其他器材混淆清洗。
[干热灭菌器材] 灭菌条件:(1)温度180度(2)时间120min
5.5器材准备注意事项:
5.5.1、连接分装泵时须做好双人复核工作。
5.5.2、泵芯清洗后放入已干烤处理过的烧杯内,装入注射用水,包扎好后准备湿热灭菌。
5.5.3、使用铝箔纸时应严格将干热灭菌铝箔纸与未干热灭菌铝箔纸区分开。
5.5.4、放置灭菌后器材轻拿轻放,按指定位置摆放。
5.6取样注意事项:
5.6.1、操作人员取样前先戴乳胶手套,操作时手尽量避免与瓶口接触,手应保持悬空。
5.6.2、取样应尽量在最短时间内完成,避免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污染。
5.6.3、取样瓶口应包裹严密,用记号笔作好标记。
5.7与准备工序人员交接器材:
5.7.1器材清洗完后将器材移交准备工序操作人员,填写器材移交单。
5.7.2灭菌结束后进行检查玻璃部件及硅胶管的完好性并移至分装间百级层流罩下。
6卸胶塞
第一次清洗胶塞时间确认:分装前一天下午第一次卸胶塞时间确认:分装当天上午
第二次清洗胶塞时间确认:分装当天上午第二次卸胶塞时间确认:分装当天下午
6.1卸胶塞注意事项
6.1.1提前30min打开百级层流罩。
6.1.2卸胶塞时,盛放胶塞铝槽不能接触到其他物品。
6.1.3若分两次卸胶塞,使用时按先卸先用,后卸后用的原则进行摆放。
6.1.4卸完胶塞后及时放入干热灭菌不锈钢周转箱内,卸完胶塞后百级层流罩须一直打开自净。
7分装
7.1分装前须提前30min打开百级层流罩自净。
7.2操作人员须严格按更衣程序,泡手消毒1min,进入器材过道区戴上乳胶手套,用已灭菌注射用水清洗手套并消毒。
7.3操作人员在人员过道区自净20min后,安装分装泵。
7.4安装分装泵注意事项:
7.4.1安装分装泵时须轻拿轻放。
7.4.2安装分装泵须按1-6、7-12号顺序依次安装。
7.4.3安装分装泵须3人同时协助操作,人员定置:
7.4.3.1位置1:专人负责从烧杯中取出泵芯并套上弹簧,移交时确认泵芯编号。
7.4.3.2位置2:分液器和灌针管道拿/放须专人配合位置3站位操作人员安装分装泵,避免管道口松动。
7.4.3.3位置3:专人负责协调位置1、位置2站位操作人员安装分装泵,并将各紧固部件拧紧。
7.4.4再次检查玻璃部件及硅胶管的完好性。
包括:分液器、玻璃单向阀,硅胶管。
7.5半成品移交
7.5.1与稀配工序移交半成品后,检查UPV罐管道连接是否完好,确认半成品体积,并填写半成品移交确认单。
7.5.2半成品移交由专人负责
7.6将分装泵管道与UPV罐管道在百级层流保护下连接好。
7.6.1管道连接时须3人同时协助操作。
人员定置:
7.6.1.1位置1:专人负责酒精灯管理。
7.6.1.2位置2:专人负责分装泵管道、UPV罐管道脱外包工作。
7.6.1.3位置3:专人负责分装泵管道、UPV罐管道连接工作。
7.7排空气
7.8卸胶塞
7.9安装胶塞震荡斗,调节胶塞震荡斗交接口对位。
7.10当确认西林清洗灭菌后瓶输送到分装间时,将胶塞倒入胶塞震荡斗中,开始调节装量(装量调节范围0.55~0.60ml),装量调节好了将灌装加塞机显示屏上数据归零后开始分装
7.11分装注意事项
7.11.1分装过程中每隔10min对半成品混匀一次。
7.11.2分装过程中注意对装量进行目检,每隔25-30min对1-12号灌针装量用1ml注射器抽检。
7.11.3操作人员须不定时用75%乙醇进行手消毒处理。
7.11.4操作过程中严禁裸手操作,若发现乳胶手套有问题时应及时更换。
7.11.5分装过程中操作人员应尽量少说话、少走动。
7.11.6分装过程中经常使用的镊子、止血钳等辅助生产工具不得接触到其它地方。
7.11.7操作人员在分装过程中不能拣掉在地上的物品。
7.11.8分装过程中须不定时查看分装间压差是否正常。
7.12灌装岗位与洗瓶岗位填写物料移交确认单
灌装岗位与稀配工序填写半成品移交确认单
灌装岗位与轧盖岗位填写物料移交确认单
8清场
8.1清场内容:
8.1.1将分装剩余西林瓶和胶塞点数后,统一放到瓶库。
8.1.2将生产辅助工具清理后移至精洗间摆放,将生产垃圾统一清出分装间。
8.1.3对分装间卫生清洁消毒按《10000级区域清洁消毒SOP》、《灌装加塞机清洁维护SOP》、《传递窗清洁消毒SOP》执行。
8.1.4将分装泵各个零件拆松,移至粗洗间用饮用水和纯化水将残留药液冲洗干净。
饮用水冲洗,纯化水冲洗。
8.1.5现场监督员做生产后检查。
8.1.6填写相关清洁消毒记录,修改清洁状态标识卡。
9 物料平衡及记录填写
9.1 物料平衡统计
9.2 记录填写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