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城市简介》word版
芜湖市情

芜湖市域面积5988平方公里,人口384.21万,其中市区面积1064.7平方公里、人口123.8万,下辖无为、芜湖、繁昌、南陵4县和镜湖、弋江、鸠江、三山4区,2个国家级开发区。
芜湖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
年平均气温15-16摄氏度,日照时数2000小时左右,年降雨量1200毫米,无霜期每年达219-240天。
芜湖地势南高北低,地形呈不规则长条状。
地貌类型多样,平原丘陵皆备,河湖水网密布,青弋江、水阳江、漳河贯穿境内,黑沙湖、龙窝湖、奎湖散布其间。
全市土地面积5988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064.7平方公里。
芜湖市位于安徽省东南部,地处长江下游南岸,中心地理座标为东经119度21分、北纬31度20分。
南倚皖南山系,北望江淮平原,浩浩长江自城西南向东北缓缓流过,青弋江自东南向西北,穿城而过,汇入长江。
她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皖江(即长江)与青弋江的交汇口。
芜湖古称鸠兹,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有2500年。
汉武帝元封二年,即公元前109年,因多湖泊、芜藻而名芜湖。
古代芜湖得两江交汇(长江、青弋江)、舟楫之利,农业、手工业、商业比较发达。
明代《天工开物》记载“织造尚淞江、浆染尚芜湖”,当时成为全国印染中心。
清代由于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被辟为对外通商口岸(湖北宜昌、安徽芜湖、浙江温州、广东北海四处添开通商口岸,后增加四川重庆),使芜湖成为长江中下游地区近代工商业的发祥地之一和全国四大米市之一。
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108.6亿元,比上年增长18.2%,总量位居全省十七个省辖市第二位,增幅居第一位,“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6.3%,总量由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全省第10位上升到第2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7294美元,居中部地区非省会城市第3位。
三次产业结构由“十五”末的7.5︰53︰39.5调整为4.4︰65.2︰30.4,工业化率由“十五”末的46.5%上升到58.2%。
芜湖市情介绍

•
芜 新 我湖 的 们是 时 将一 代 竭座 , 诚文 芜 为化 湖 广之人大城正投。以资依“者水崇创而尚造立创最,新优因,的埠宽投而容资兴失发,败展水,环文支境化持,
丰 冒 共韵险 创, 美灵动鼓 好。励 新冒 生几千尖 活年”!的文明雍,容气多文度化,交真融诚,地徽期文待化广底大蕴海丰内
厚 外。 投滔 资滔 者不 来绝 芜的 投长资江创,业造,就分了享芜湖人改包革容发开展放的、成开果拓,
七. 城市创新
Today's Wuhu
✓ 全国技术创新试点城市 ✓ 中国城市教育综合试点城市 ✓ 实行“双元制”教育 ✓ 提供大量高素质人力资源
八. 城市环境
Today's Wuhu
✓ 半山半水,山清水秀 ✓ 城市绿化率32.65% ✓ 空气质量全国第四,获国家人居环境范例奖
四. 结束语
安徽省芜湖市人民政府
一. 芜湖地理
Geographic Environment
✓ 芜湖市位于长江三角洲西北部,现辖芜湖、 繁昌、南陵三县,镜湖、鸠江、弋江、三山四区 以及两个国家级开发区。 ✓ 总面积3317平方公里,人口230万,其中市区 面积720平方公里,人口100.5万。
二. 芜湖历史
进 分取 享的 投品 资格 这。 块沃土所带来的成功喜悦。
谢谢观赏
五. 芜湖区位
Today's Wuhu
✓ 国内重要的铁路“十字形”结点城市 ✓ 长江溯江而上最后一个深水良港 ✓ 国内最大的内河煤港 ✓ 华东公路网络中心城市 ✓ 4小时车程覆盖46座城市,近4亿人口
六. 城市基础
Today's Wuhu
✓ 城市日供水73万吨 ✓ 城市能源充沛,燃气率达95.5%
芜湖市

芜湖市场调研优势分析:1、芜湖地处合肥、杭州、南京三个省会城市的中心,区位优势明显,经济辐射范围广。
2、芜湖是安徽省第二大综合经济强市,工业基础雄厚,商贸业比较发达,素有“小上海“之称的美誉。
劣势分析:1、当地已有飞阳、安得(招商一年未招满)等大型综合性物流园区,同时有南翔商贸物流园区,市场份额有限,竞争压力较大。
2、芜湖作为一个二线城市,商贸业发达,基础配套设施比较完善,大型专业、商贸市场众多,当地人口总量较少,总体消费能力有限,市场比较饱和;同时商界巨头如,如市中心有万达、市郊有南翔等商贸和物流巨头。
3、本市主要靠奇瑞、美的等特大企业拉动当地工业发展,而奇瑞、美的在当地都设立自己的物流园,物流板块独立运行。
结论与建议:芜湖工业发达、区位优势明显、基础配套设施比较完善,然而随着商贸业、物流业等巨头纷纷进驻,使这座人口只有两百多万人口的市场日益饱和,如像做商贸物流园的万翔投资80亿打造南翔商贸物流园、安得物流园打造当地专业物流市场、飞阳物流园自上而下升级,而只有200多万人口、总体消费能力有限的芜湖市场潜力显然跟不上商贸扩张的步伐。
以林安目前的规模与现状,暂时不宜在这个时候投资此地。
(一)芜湖市总体概况:芜湖市是安徽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次中心,位于安徽省东南部,地处长江下游南岸,是国务院批准的沿江重点开放城市,全国中等“明星” 城市之一,也是安徽实行融入长三角战略的重要立足点。
芜湖市域面积3317平方公里,人口230万,其中市区面积826平方公里、人口112万,下辖芜湖、繁昌、南陵3县和镜湖、弋江、鸠江、三山4区,拥有2个国家级开发区。
(二)芜湖交通区位优势:交通优势:芜湖是华东交通枢纽中心之一:陆运方面:有5条铁路(淮南线、皖赣线、宁芜线、芜铜线、芜宣杭线)、3条高速公路(G50沪渝高速芜宣段和南沿江段、G5011芜合高速、G4211宁芜高速)、2条国道(205、318)在境内交汇。
水运方面:芜湖港是长江溯江而上最后一个万吨级深水良港,年集装箱通过能力将达60万标箱。
芜湖市

人口
人口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芜湖市常住人口为人。 截至2022年3月,芜湖市常住人口367.2万人 ,城镇化率72.99% 。芜湖市以汉族为主,境内少数民族有回 族、苗族、壮族、彝族、土家族、满族等 。 截至2022年末,芜湖市常住人口373.1万人,城镇化率73.55% 。
西晋时,晋武帝太康二年(281年),分丹阳郡置宣城郡(治宛陵),移丹阳郡治于建业(今南京)。芜湖 仍属丹阳郡。东晋时,为安置中原南渡的百姓,在沿江一带侨置郡州县。成帝咸和四年(329年),芜湖县属丹 阳郡,侨立豫州于芜湖;哀帝兴宁元年(363年),芜湖属宣城郡(郡址移驻芜湖);孝武帝宁康二年(374年), 芜湖仍属宣城郡,并侨立上党郡。孝武帝太元年间(376年—396年),侨置襄垣、定陵、逡遒等县,均属上党郡; 安帝义熙九年(413年),宣城郡回驻宛陵,降上党郡为县,省阳谷(今繁昌)入芜湖县,后又省芜湖县入襄垣 县。自此芜湖县置被撤销,襄垣、上党两县均属淮南侨郡。东晋咸和初年侨置淮南郡于丹阳郡的于湖(今当涂县 南19千米处)。南北朝时,刘宋文帝元嘉九年(432年),并上党县入襄垣县,属淮南郡;孝武帝大明六年(462 年),并淮南郡入宣城郡(郡址移驻于湖),襄垣县属宣城郡。大明八年(464年),复立淮南郡属南豫州,襄 垣属之。明帝泰始三年(467年),属扬州淮南郡。
芜湖市水域范围内已知鱼类约有57种,隶于9目20科。还盛产中华绒鳌蟹、虾、鳖、龟等。冬季,长江及其 支流、湖泊与池塘中,有数量可观的各种海鸥、雁鸭类、鹬类越冬;夏季稻田广布着秧鸡、水雉、骨顶鸡、苇和 各种鹭类。兽类,以小型啮齿占绝对优势,其次是中、小型食肉兽,大型草食性兽类,如小麂、獐等,由于人类 活动频繁,市区周围已很少见到 。
2022年,芜湖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502.13亿元,比上年增长4.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
芜湖市基本情况

滚装能力5万辆。是一座集散货、件杂货、集装箱、汽车滚装等中转运输为一体的综合性码头[8]。
芜湖长江大桥 是中国迄今为止公、铁两用桥跨度最大的桥梁。曾获多项殊荣,创多项世界之
最,2000年9月建成通车。 芜湖长江二桥 目前已完成地质勘测,建设工期为4年,十二五末,800
“十五”时期的近5倍,年均增长40.7%。进出口总额26.1亿美元,增长82.7%,其中 出口16.7
亿美元,增长86.5%,创历史新高。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18727元、7834元,比全省平均水平分
别高2939元、2549元,近五年年均分别增长14.2%和14.4%;居民人均储蓄存款2.11万元,近五
面积的14.4%。境内有各类湖泊1000多个,青弋江、水阳江、漳河贯穿境内,黑沙湖、龙窝湖、奎湖散布 其间。芜湖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5-16 'C,日照时
数2000小时左右,年降雨量1200毫米,无霜期每年达219-240天。芜湖空气质量较好,据国家环保
总局发布的报告,芜湖空气质量位居109个重点城市第10位,是一个适宜人居的生态之城。芜湖是全国优
2433
人口(万人)
29.42
31.61
54.31
141
邮政编码
241100
241200
241300
238300
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328.8亿元(不含沈巷镇),比上年增长18.2%,总量位居全省
16个省辖市第2位,增幅居第1位,“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6.3%,总量由上世纪九十年代初
的全省第10位上升到第2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7294美元,居中部地区非省会城市第3位。三
我的家乡芜湖简介

我的家乡芜湖简介
我的家乡芜湖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城市。
这里有古老的赭山,
有闻名世界的芜湖市博物馆,还有美丽的镜湖,有著名的鸠兹广场。
芜湖市博物馆里陈列着许许多多的文物,它们都是古代人民
智慧的结晶,这些文物不仅能让我们了解到芜湖的悠久历史,还
能让我们感受到芜湖人民深厚的文化底蕴。
芜湖博物馆里还陈列着许许多多的历史文物,比如:青铜鼎、编钟、编磬等等。
这些文物都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古代
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除了这些,芜湖市博物馆里还有许多美丽
而又珍贵的藏品,比如:大花瓶、玉簪等等。
我最喜欢镜湖公园了。
镜湖公园里有一座美丽而又雄伟壮观
的桥——福泉桥。
福泉桥是一座古代风格和现代风格相结合的桥梁,这座桥梁是用青石板铺成的,它用了近两千块青石板拼接而成。
桥身两侧有精美图案,桥下有清澈而又碧绿如玉一样的湖水。
福泉桥横跨在镜湖上,站在福泉桥上看去,镜湖就像是一面镜子
一样。
在阳光的照耀下镜湖显得格外美丽、迷人。
—— 1 —1 —。
安徽省,芜湖简介

芜湖是安徽省的经济、文化、交通、政 治次中心,是国务院批准的沿江重点开 放城市、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核心城 市、南京都市圈成员城市。 芜湖是一个滨江山水园林城市,古有 “长江巨埠,皖之中坚”之称。 相继获得国家级卫生城市和国家级优秀 旅游城市等殊荣。
芜湖,南倚皖南山系,北望江淮平原, 浩浩长江自城西南向东北缓缓流过, 青弋江自东南向西北,穿城而过, 汇入长江。 在历史上是著名的港口城市,是安徽省 沿江城市带的代表,也是安徽实行 融入长三角战略的重要立足点。
芜 湖 天 主 教 堂
芜湖八景:
赭塔晴岚,镜湖细柳,楚江天门, 神山剑池,儒须遗风,津关古城, 滨江落日,梦幻方特
赭山
镜湖
天门山
神山
滨江
临高文庙
奇瑞工业园
中国唯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投入最少, 在汽车界被称为黑马的奇瑞汽车 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
芜湖阳光半岛
集商务、休闲、旅游、度假、居住 多元功能与一体,是芜湖乃至 长三角地区的一个顶级度假胜地。
2010年央视中秋晚会举办地 “芜湖月· 中华情”
芜湖画
铁画,原名“铁花”,安徽芜湖特产,为中国独具风格 的工艺品之一,是芜湖市特有的工艺美术品,至今已有 340多年历史,是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以锤为笔,以铁为墨,以砧为纸,锻铁为画,鬼斧神工, 气韵天成。 将民间剪纸、雕刻、镶嵌等各种艺术的技法溶为一体, 采用中国画章法,黑白对比,虚实结合,另有一番情趣。
江城、鸠兹
芜湖市位于安徽省东南部,市 区坐落在长江以南,长江与青 弋江交汇处。 春秋时设邑,因鸠鸟繁多而得 名“鸠兹”,距今已有2500余 年; 繁昌“人字洞”的发现,把人 类的活动上朔到了200-250万 年前。
繁昌“人字洞”遗址
芜湖市情介绍

•
我们将竭诚为广大投资者创造最优的投资发展环境, 芜湖是一座文化之城。依水而立,因埠而兴,水文化 新的时代,芜湖人正以“崇尚创新,宽容失败,支持 共创美好新生活! 丰韵灵动。几千年文明,多文化交融,徽文化底蕴丰 冒险,鼓励冒尖”的雍容气度,真诚地期待广大海内 厚。滔滔不绝的长江,造就了芜湖人包容开放、开拓 外投资者来芜投资创业,分享芜湖改革发展的成果, 进取的品格。 分享投资这块沃土所带来的成功喜悦。
History
春秋时为鸠兹邑 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元封二年)易名芜湖 明清时“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 近代长江流域工商业发祥地之一 1876年被辟为对外通商口岸
三. 芜湖今天
Today's Wuhu
现代芜湖发展迅速 经济增长率一直保持两位数增长 国家优秀旅游城市 国家卫生城市
五. 芜湖区位
Today's Wuhu
国内重要的铁路“十字形”结点城市 长江溯江而上最后一个深水良港 国内最大的内河煤港 华东公路网络中心城市 4小时车程覆盖46座城市,近4亿人口
六. 城市基础
Today's Wuhu
城市日供水73万吨 城市能源充沛,燃气率达95.5%
七. 城市创新
Today's Wuhu
全国技术创新试点城市 中国城市教育综合试点城市 实行“双元制”教育 提供大量高素质人力资源
八. 城市环境
Today's Wuhu
半山半水,山清水秀 城市绿化率32.65% 空气质量全国第四,获国家人居环境范例奖
四. 结束语
பைடு நூலகம்
四. 芜湖产业
Today's Wuhu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简介城市概况芜湖市为安徽省省辖市,现下属三县(芜湖、繁昌、南陵),四区(镜湖、弋江、鸠江、三山)。
全市面积3317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720平方公里。
2005年末,全市户籍人口226.88万人,比上年增加2.32万人,增长1.0%。
全市人口中,男性人口117.48万人,女性人口109.40万人。
据抽样调查,全年人口出生率为9.2‰,死亡率为4.5‰,自然增长率为4.7‰。
芜湖市位于安徽省东南部,地处长江下游南岸,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119度21分、北纬31度20分。
南倚皖南山系,北望江淮平原,浩浩长江自城西南向东北缓缓流过,青弋江自东南向西北,穿城而过,汇入长江。
她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皖江与青弋江的交汇口。
地理位置芜湖市位于安徽省东南部,地处长江下游南岸,中心地理座标为东经119度21分、北纬31度20分。
南倚皖南山系,北望江淮平原,浩浩长江自城西南向东北缓缓流过,青弋江自东南向西北,穿城而过,汇入长江。
她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皖江与青弋江的交汇口。
商贸传统历史上芜湖的农业、手工业、商业颇为发达。
南唐时即“楼台森列”,“烟火万家”。
南宋以后,特别是到了元朝,芜湖已是一个相当繁荣的市镇,从明代开始,逐渐成为长江下游地区的重要商埠。
浆染等手工业已闻名遐迩,明代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中就有“织造尚淞江(上海),浆染尚芜湖”之说,形成号称“芜湖巨店”的大型浆染工场。
1876年,中英签订的“烟台条约”将芜湖与浙江的温州等四个城市辟为通商口岸,这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在给芜湖民族经济带来了巨大冲击并造成畸形发展的同时,也从此打开了芜湖对外开放的大门。
1918年芜湖海关进出口货值就达当年全国对外贸易的3.5%,成为长江通商巨埠之一。
以芜湖和上海为起迄点的芜申运河,更把芜湖和苏、锡、宁、杭的经济、文化紧密地连在一起。
到了清代,芜湖形成了广大的米业市场,与无锡、长沙、九江并称为全国四大米市。
芜湖开放通商口岸后,大量西洋商品经过芜湖销往内地,大批外国洋行、公司进入芜湖的同时,先进科学技术的传播,也刺激了芜湖近代工业的发展。
安徽省最早的一批民族工业在芜湖建立。
1883年芜湖架设了有线电报线路,为全省第一个使用电报的城市;1897年投产的益新(机磨)米面公司,规模居当时全国同类工厂首位;30年代还曾开通民航,飞上海和武汉两市。
步入20世纪后,芜湖工商业发展到百余种,五、六千家,成为安徽现代工业的发祥地,长江流域经济中心之一。
文化底蕴历史文化资源更是十分丰厚。
繁昌县“人字洞”,是古人类考古学上的重大发现,发现的远古人类制作的石器、骨器和品种多样的哺乳动物化石、时间断代约在距今200万至250万年之间,把人类在亚洲活动的历史上溯了四五十万年,引起世界瞩目。
繁昌柯家村古窑址,繁昌平铺乡“万牛墩”和南陵吴越土墩墓,南陵大工山铜矿遗址,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形气候芜湖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
年平均气温15-16摄氏度,日照时数2000小时左右,年降雨量1200毫米,无霜期每年达219-240天。
芜湖地势南高北低,地形呈不规则长条状。
地貌类型多样,平原丘陵皆备,河湖水网密布,青弋江、水阳江、漳河贯穿境内,黑沙湖、龙窝湖、奎湖散布其间。
全市土地面积3317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230平方公里。
芜湖交通航空航空交通上,芜湖主要依靠的是58公里外的南京禄口机场,二者之间仅为1小时的车程,有205国道和高速公路相通。
铁路芜湖境内有芜宁、芜铜、皖赣、淮南、宣杭五条铁路干线交汇联接,向外可通达全国各地的火车站,而芜湖公路铁路两用长江大桥的建成更是使长江南北的交通快捷方便。
芜湖火车站位于芜湖市中心,公交4、10、19、31、38、32、88路均可到达。
公路芜湖的公路交通网日臻完善,205国道(河北秦皇岛--广东广州)、318国道(上海--西藏樟木)穿境而过,芜湖至宣城、芜湖至合肥、芜湖至马鞍山、芜湖至南京等高速公路已经建成通车,另外还有一批规划中的高速公路或已开工建设或即将开工建设。
市内交通芜湖市内的交通工具主要是公交车和出租车,各类出租车的起步价均为5元,2.5千米后为1.2元/千米,可免费等候5分钟,超过5分钟后按0.24元/分钟计价,超过10千米后,每公里加收50%的空驶费,即1.8元/千米。
芜湖经济(2006年数据)市场消费。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9.72亿元,比上年增长15.7%。
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101.32亿元,增长15.9%;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38.40亿元,增长15.2%。
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123.32亿元,增长16.4%;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15.58亿元,增长17.4%; 其他行业零售额0.83亿元。
对外贸易。
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8.7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7.1%。
其中,进口总额2.22亿美元,增长29.0%;出口总额6.48亿美元,增长40.1%。
从出口产品类别看,机电产品出口额4.50 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69.4 %。
从出口产品地区看,对亚洲出口 2.67亿美元,对欧洲出口2.22亿美元,分别占出口总额的41.2%和34.3 %。
综合竞争力。
社科院社会科学研究所搞的一个城市2007年综合竞争力排名,依据经济、人民生活水平、环境、教育、科技、政府行政能力等指标,还算比较权威的:芜湖排在第三十一位,合肥在三十八。
旅游。
全年接待国内外各类游客354.03 万人次,其中接待国内游客 351.18万人次。
全年实现旅游业总收入29.86亿元,其中旅游创汇收入8538万美元。
年末共有旅行社38家;星级宾馆17家,其中三星级及以上8家;2A级及以上旅游景点(区)12处,其中4A级3处。
招商引资。
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78家。
实际利用外资金额3.4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2.9%。
实际利用内资金额186.7亿元,比上年增长29.8%。
引进了台达电子、沃特新材料和宝成鞋业3个投资逾亿美元的外资项目,有美国江森自控公司、德尔福沙基诺公司等世界500强企业落户芜湖,来芜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累计已达27家;引进亿元以上内资项目40个。
园区建设。
全年省级及以上开发区和县区各类特色经济园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0.09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资19.78亿元;实际利用内资96.96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63亿美元;区内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84.30亿元,比上年增长42.4 %。
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2.0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资6.7亿元;实际利用内资45.8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24 亿美元;区内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26.0亿元,比上年增长41.8 %。
农业生产。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16698公顷,比上年增加960公顷;油料种植面积43074公顷,减少2312公顷;棉花种植面积6886公顷,增加645公顷。
全年粮食产量80.04万吨,比上年增产4.7%,为历史最高产量;油料产量9.61万吨,减产1.9%;棉花产量8421吨,增产30.0%; 蔬菜产量47.84万吨,减产10.1%。
全年造林面积 2413公顷,其中,防护林面积 333公顷,退耕还林面积893公顷。
全年肉类产量7.31万吨,比上年下降9.9%;水产品产量9.70万吨,比上年增长7.5%。
农业生产条件和基础设施。
年末,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87.97万千瓦。
农用拖拉机 2.48万台。
农田有效灌溉面积 85.59千公顷,节水灌溉面积 7.01千公顷。
全年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6.56万吨,农村用电量3.94亿千瓦小时。
年内,万亩以上圩口达标工程,完成全部填塘固基和部分危险堤防的除险加固;“村村通”工程,建成水泥路650公里,繁昌县在全省率先实现“村村通”目标。
网络发展。
网络信息——一日近赚千元这些年人们的工作生活节奏显然加快,外面的应酬已让人疲惫不堪,昔日的朋友,可以“无事不登宝殿”了;而对面的邻居,也只好“保持相互陌生”。
甚至对门二十年,不知姓名的也不希罕。
现在人们的时间观,与二十年前相比毕竟大相径庭。
其实在我看来,“工作节奏”只是“老死不相往来”的表面原因之一,而社会发展的“加速化”、社会阶层的“多级化”、生活兴奋点的“多元化”,恐怕是其中更为本质更加重要的原因。
依稀记得,八十年代前后市民们仍热衷于串门,尤其是三俩朋友相聚,话题正酣之时,自当小酒怡情,“虽无丝竹管弦之声,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何其惬意,与酒桌上的高朋满座、高谈阔论、借酒使性、牛皮哄哄的率真面具毕竟有所不同。
随着电话的普及,和接踵而来的信息爆炸时代,特别是手机款式、功能的花样翻新,人们简直有点应接不暇了。
在吉和街做生意的吴先生告诉记者,他几乎每天都要与远在常熟的厂家互通信息,掌握服装行业动态和最新流行款式,将质优价廉的商品带到芜湖,适应门面经营需要。
“那时在一天内就可在信息的作用下,赚取近千元的差价。
”指尖串门——传递现代生活进入二十一世纪,虚拟社区悄然兴起,“指尖串门”开始流行。
虚拟社区的兴起,弥补了邻里沟通不足之憾。
业主们团购、拼车、互助、维权,使邻居间的感情更进一步,有助于健康、和谐社会的形成。
比如网站的热线栏目,就办得特火爆。
其包罗万象的内容、互动真诚的沟通,对话参与者的隐身功能、发表话题者的无拘无束、腔调习惯的五花八门以及方便快捷的回应答复,均让人充分感受到一种人本的、和谐的、亲民的“形象”。
这种网络聊天“结构”,为百姓提供了一个说话的舞台,使大家得以站在同一个层面,以隐匿或公开的身份,对城市建设、道路交通、供电供水、情感婚姻、小区物业等问题评头品足。
城市建设城市绿化覆盖2006年末面积达到37.75平方公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0.1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8.56平方米。
环境保护。
2006年末,拥有国家三级及以上环境监测站4个,其中二级站1个;烟尘控制区14个,控制面积145.77平方公里;环境噪声达标区13个,面积69.78平方公里。
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饮用水源水质符合国家Ⅱ类标准。
长江和青弋江干流芜湖段水质分别以Ⅱ类和Ⅲ类水质为主。
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99.6%,工业废气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为98.7%,烟尘排放达标率为97.6%。
城市建设。
2006年末,市区建成区面积扩大到116.61平方公里。
全市公交运营线路网长度1330公里,车辆955辆;拥有出租车3130辆,其中市区2530辆。
城市日供水综合能力76.37 万吨。
城市天然气利用二期工程和三县天然气利用工程投入使用;朱家桥污水处理厂建成运营;全年管道燃气供气总量7846万立方米,用气人口35.73万人;液化气家庭用量3.76万吨,用气人口76.05万人,城市气化率95.4%。
全年居民用电量5.56亿千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