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

合集下载

3.1能源资源的开发教案

3.1能源资源的开发教案

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课标要求】: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教学目标】:1.尝试评价山西资源开发条件2.了解能源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3.通过图表和文字资料分析,了解山西能源基地建设和能源综合利用的具体措施与发展方向4.结合具体事例,了解山西能源资源的开发过程中环境保护和治理的方法与手段。

【教学重点】:1.评价山西资源开发条件2.山西能源基地建设和能源综合利用的具体措施与发展方向【教学难点】:山西能源资源的开发过程中环境保护和治理的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图示法、启发讲述法等【板书设计】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一、能源的分类和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二、资源开发条件1.能源资源开发原则:2.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开发条件分析⑪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①储量丰富②分布范围广:③煤种齐全:④煤质优良,具有低灰、低硫、低磷、发热量高的特点。

⑤开采条件好,煤田多为中厚煤层,埋藏浅,适于露天开采和大规模机械化开采。

⑫市场广阔⑬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三、能源基地建设1.目的:2.措施:①扩大煤炭开采量②提高晋煤外运能力③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四、能源的综合利用1.山西产业结构的变化⑪改革开放初期,山西省的产业结构单一。

⑫如今,实现了能源的综合利用①构建了煤一电一铝、煤一焦一化、煤一铁一钢三条产业链。

②能源综合利用的结果五、环境的保护与治理1.能源开发利用必须与生态环境治理同步的背景:⑪大面积开挖地表,排弃大面积土石,若处理不当会造成严重的生态问题;⑫燃煤发电、洗煤、炼焦等重化工业的发展极易造成大气污染和水污染。

2.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方法和手段:⑪提高煤的利用技术⑫调整产业结构⑬“三废”的治理教学过程:课前自主预习一、资源开发条件1.能源资源的分类(1)可再生能源:包括水能、风能、①__________、潮汐能、②________等。

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学生)

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学生)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一、【考纲导航】1、了解能源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尝试评价资源开发条件。

2、通过图表和文字资料分析,了解能源基地建设和能源综合利用的具体措施与发展方向。

3、结合具体事例,了解能源资源的开发过程中环境保护和治理的方法与手段。

二、【知识梳理】(一)资源开发条件:1.人类使用的能源主要有两大类:和。

3.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条件有(1)(2)广阔(3)。

4.山西省煤炭资源的突出特点(1)分布范围广(2)齐全(3)煤质大同煤田特点有,是产地,河东煤田是基地。

(4)开采条件好,煤田多为,埋藏浅,适于露天和开采。

5.市场条件:我国能源消费是以为主,为山西省能源开发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二)能源基地建设1.扩大开采量。

2.提高外运能力:山西省逐步形成了以运输为主,以运输为辅的煤炭外运路网体系。

3.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1)建设,变输出为输出;(2)发展,为提供能源,并向外输出。

4.从经济效益、环境效益、运输成本及资源条件等方面,讨论对于山西省是输煤好,还是输电好?5.山西省从“六五”期间开始进行调整,结合本区、、等资源优势,主要构建了、、三条产业链,提高了能源的。

(三)山西省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1)提高技术。

(2)调整产业结构一方面对原有重化工业进行调整,使其产品向、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大力发展、、和旅游业,降低的比重。

(3)“三废”的治理①废渣:对于煤矸石,主要用于、和充填矿坑及塌陷区;对于煤泥,经干燥后再利用。

②废气:消除烟尘、营造防风林带、③废水:净化,回收利用。

屡战屡败是考验,屡败屡战是坚强!屡战屡败是考验,屡败屡战是坚强!三、【典型例题】【例题1】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7分)材料二:中国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图(2002年)(1)根据对材料一的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各国第三产业的能耗比重大于产值比重B.各国第二产业的能耗比重小于产值比重C.就产业所创造的产值而言,第二产业能耗高D.就产业所创造的产值而言,第三产业能耗高(2)我国为实现2020年GDP 翻两番、能源消耗量翻一番的“节能高效,绿色GDP —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关键是争取做到 (双选) ( )A.调整产业结构,加强第二产业的投入B. 调整产业结构,加强第三产业的投入C. 调整产业结构,三大产业均衡发展D. 调整产业结构,限制第一 产业的发展(3)中国与世界能源的消费结构差异的主要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为解决我国能源利用率低、能耗高的问题,请设计几种生活中的节约能源的方法。

能源的开发

能源的开发

第三章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班级姓名学号使用时间:11.21 限时:45分钟★课前预习案★【考纲呈现】1.掌握能源资源的开发条件,能源基地建设和能源综合利用的措施。

2.分析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保护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考纲解读】.结合时事掌握能源安全的意义,能源危机的产生原因及解决措施。

【自主预习】一、资源开发条件1.能源资源的分类(1)可再生能源:包括水能、风能、①__________、潮汐能、②________等。

(2)非可再生能源:主要包括③______、石油、④________等矿物能源。

2.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开发条件(课本40-41页)二、能源基地建设(自主记忆)1.能源基地建设措施(课本42-43页)2.能源的综合利用原因、模式、好处、结果(课本44-45页)3.建设成就三、环境的保护与治理(课本46-47页、自主学习课程176页)1.提高煤的利用技术:2.调整产业结构:3.“三废”的治理:【预习检测】(A层)一、选择题读我国某种矿产品运输线路图,回答1~2题。

1.关于图中矿产品输出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叙述正确的是() A.石油工业向气化、液化、电化产品方向发展B.冶金工业向不锈钢系列制品与铝系列制品方向发展C.建材工业向精细化方向发展D.化学工业向轻、薄型方向发展2.该矿产品的运输能够()A.改善输入地区的环境质量B.缓解输入地区能源不足的压力C.改善输出地区的环境质量D.有利于能源的综合利用陕西榆林地区“乌金(煤)遍地”,资源非常丰富,但在5年前,该地“村村点火,处处冒烟”,被人们戏称为“黑三角”。

据此完成3~4题。

3.在资源开发初期,当地适合发展 ( )。

A.食品工业B.高耗能工业C.农产品加工工业 D.高新技术工业4.近年来,该地区逐渐形成下图所示的发展模式。

有关该模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现了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的双重效益B.增大了生产规模,延长了产业链C.加强了对当地资源开发利用的广度和深度D.扩大了污染范围和污染物的来源读以下两个区域略图,回答5~6题。

能源资源的开发 教案

能源资源的开发 教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三章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教案学校:嘉应学院年级及班级:1306班授课教师:黎玉娟授课时间:第10 周星期二第4 节上课题目: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3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4月第3版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P40【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结合文字材料和图表材料,尝试评价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条件。

(2)学会阅读饼状能源消费结构图,理解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特点及影响。

(3)理解山西能源基地建设的具体措施。

2.过程与方法(1)结合文字材料和图表材料,尝试评价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条件。

(2)学会阅读饼状能源消费结构图,理解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特点及影响。

(2)小组合作探究及阅读相关图表,了解我国如何加强山西能源基地建设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特点,充分认识能源对人类的重要性,从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能源消费观念和环保意识。

(2)培养科学研究的方法与态度,辩证地看问题的思想方法,特别要理性地看待山西省能源大省的地位。

【教学重点】掌握资源开发条件的分析思路。

结合文字材料和图表材料,尝试评价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条件。

【教学难点】通过对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条件分析,理解山西能源基地建设的具体措施。

【课型】综合课【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读图分析法、探究学习法【教具】打印图纸(中国煤炭分布图)【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分钟)二、引入新课(3分钟)[讲述] 请同学们翻到39页,阅读文字部分,了解一下我们新章节中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方法指导] 学习资源的思维方法:资源条件——开发现状——今后出路——环境保护(从而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过渡]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本章的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山西省为例。

【板书】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山西省为例三、讲授新课(25分钟)[提问] 那么什么是能源呢?[学生回答] 可以为人类社会生产、生活提供动力和热量的自然资源。

课件4:3.1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课件1

课件4:3.1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课件1

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
60
采掘业
原料工业
50
加工工业
40
30
20
10
0 1985
1995
2000年
图3.8 山西省工业增加值结构
• 4、煤炭能源基地的建设成就
五、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 1、环境保护与治理的缘由
能源开发和 综合利用
露天矿表土的 剥离、井矿巷 道的建设、矿 区道路的铺设
燃煤发电、洗 煤、炼焦等重 化工业的发展
(3)“三废”的治理 废渣——煤矸石:主要用于发电、供热和充
填露天矿坑及塌陷区 煤泥:经干燥后再利用
废气:①做好消烟除尘工作,对矿区道路和作业 面洒水降尘、对煤矸石自燃区域进行覆盖阻氧灭火,防 止了对大气的污染;
②营造防风林带,开展复垦绿化造林。 废水:沉淀净化
知识结构
资源开发的条件




能源基地建设
开采条件好
煤田多为中厚煤层,埋藏浅,适于露天开采和大 规模机械化开采
煤田的煤层中含有丰富的煤气层—清洁燃料
• 就山西省内而言,称其为 煤的海洋毫不夸张——煤 田总面积为5.5万平方公里 ,占全省面积的三分之一 。而且,省内有大同、宁 武、西山、汾西、沁水、 河东六个巨型煤矿,还有 阳泉、浑源、五台、平陆 等大型煤矿。此外,省内 各地还分布有5000多个大 大小小的煤矿……的 Nhomakorabea开

环境的保护和治理
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 市场广阔 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 扩大煤炭开采量 提高晋煤外运能力 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 能源的综合利用
提高煤的利用技术 调整产业结构 “三废”的处理
本节内容结束
煤炭工业是 全省经济的 核心部门

能源资源的开发学案

能源资源的开发学案

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第1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能源分类,能源开发要考虑的因素2、掌握山西省能源开发的条件,和能源基地建设措施3、运用所学,尝试评价某一区域资源开发条件【学习重点】山西省能源开发的条件,和能源基地建设措施【学习难点】评价某一区域资源开发条件★预习案★◆教材助读一、能源概述1、能源分类:a、按性质分为①可再生能源,如②非可再生能源,如b、按其形成来源分①来自太阳辐射能量,如:②来自地球内部能量,如:c、按其基本形态是否被改变分①—次能源,如:②二次能源,如:d、按利用技术分①常规能源,如②新能源,如2、非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应加强勘探,扩大后备论题;节约和合理使用降低单位产值能耗,发展科技综合利用,积极寻找替代品3、对人类历史来说,非可再生能源是的,开发利用不当容易造成的破坏。

4、在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占重要地位,我国更是如此。

5、山西省煤炭基地的地位:最大,最大的煤炭基地之一。

二、资源开发条件1、区域能源开发要,不仅考虑区域的,而且要考虑和条件。

2、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开发条件:●1):①分布范围、全省的土地下面有煤田分布。

②煤种、全国大煤种,山西省都有分布。

③煤质、(煤田——优质动力煤,河东煤田——优质煤)④开采条件。

煤田多为煤层,埋藏,适合于开采和大规模开采●2):2007年的消费量接近亿顿标准煤,生产量接近亿顿标准煤,能源缺口将进一步。

能源消费以为主。

●3):山西地处我国地区,临近北京、天津、郑州、洛阳、西安、咸阳等工业中心,与沈阳、上海、武汉等城市相距不远,、的距离较近。

有、石太、太焦、、等铁路通过,比较便利,为提供了较好的条件。

三、能源基地建设:1、扩大:形成了、、、、、、等大型煤炭生产基地。

截至2007年,位居全国第位。

2、提高:逐步形成了以为主,为辅的煤炭外运路网体系。

3、加强:一方面,建设电站;另一方面,发展,向外输出。

山西省2012届高考地理复习 第3章 第1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山西省2012届高考地理复习 第3章 第1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黄土高原地区煤炭储量十分丰富,煤田多为中厚煤层, 埋藏浅,适于露天开采。露天煤矿的建设,大面积挖开 原生地面,破坏了植被,加剧了水土流失和荒漠化,使 地表沙尘增加,污染大气等。从图中可看出隔离护坝的 作用。复垦可恢复植被,减轻相应的生态环境问题。 • 答案:(1)当地的煤矿埋藏浅,煤层厚且稳定。(2)破坏 植被,加剧水土流失;地表裸露,产生沙尘,污染大气; 露天采矿,雨水冲刷下渗,污染水源。(3)保护河道和矿 区,防止废弃物进入河道,防止洪水冲毁矿区。 •
措施 提高晋 煤外运 能力 加强煤 炭的加 工转换
具体内容 加强交通设施建 设,形成以铁路 运输为主、公路 运输为辅的煤炭 外运路网体系 建设坑口电站, 变输煤为输电; 发展炼焦业
主要目的 缓解交通压力, 提高晋煤外运能 力
提高能源工业的 经济效益,推动 我国能源消费结 构的调整
例1
• 近年来世界石油价格持续攀升,能源问题越来越引 起世界各国的重视。读图并结合已掌握的地理知识, 回答下列问题。
• 能源、资源分布不均的特点,既有导致我国远距离的能源 调配,增加运输系统压力,也有集中分布,便于大规模机 械化开采的好处,为建设能源基地提供了良好的自然基础。 • ②我国能源调配(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北煤南运、西煤东 运): • a.煤炭:华北→东南、东北。 • b.石油:东北、华北→华东、华南。 • c.水能:西部→东部。 • d.天然气:西部→东部。
• c.中东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印度洋——曼德 海峡——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直布 罗陀海峡——大西洋——西欧、北美 • d.北非——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大西洋—— 西欧 • e.美洲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沿岸——大西洋——美国 东北部工业区 • f.东南亚——日本

2021_2022高中地理第三章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__以我国山西省为例检测新人教版必修3

2021_2022高中地理第三章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__以我国山西省为例检测新人教版必修3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20分钟·7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读我国山西省和德国鲁尔区煤田分布示意图,完成1、2题。

1.两区域成为能源基地的共同原因有 ( )①劳动力资源充足②消费市场广阔③水运交通便利④煤炭资源丰富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2.山西省将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 )①减少煤炭开采量②开发石油资源③提高煤炭外运能力④就地建设坑口电站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1选D,2选D。

第1题,山西省和德国鲁尔区都有丰富的煤炭资源;煤炭资源的消费市场广阔。

第2题,山西省煤炭基地建设的措施包括提高煤炭外运能力,就地建设坑口电站等。

(2019·湖南学考)六盘水市位于贵州省西部,地处云贵高原,地形起伏大,降水丰富,煤炭资源量约有5 000亿吨,有“南方的煤海”之称。

几十年来,六盘水在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留下了植被破坏、采煤区沉陷等诸多“后遗症”。

据此完成3、4题。

3.目前,六盘水市主要的生态破坏问题是( )A.水土流失B.土壤盐碱化C.大气污染D.土地沙漠化4.20世纪的德国鲁尔区因煤而生,也因煤而衰,后经综合治理形成了如今新的绿色鲁尔。

其综合治理经验对六盘水市的经济发展具有很大的启示意义,主要表现在( )A.加大采煤力度B.减少环保投入C.关停所有煤矿D.调整产业结构【解析】3选A,4选D。

第3题,结合材料可知,六盘水市地处云贵高原,地形起伏大,降水丰富,煤炭开采导致的植被破坏会造成水土流失。

第4题,鲁尔区的治理经验包括减小采煤力度,增加环保投入和调整产业结构、治理环境污染等。

【补偿训练】资源型城市是以本地区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的开采、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城市类型,以矿石开采、加工、冶炼为主导产业的矿业城市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

目前,我国的资源型城市正在面临着痛苦的转型。

据此完成(1)~(3)题。

(1)下列以煤炭资源开采、加工为主导产业的资源型城市是( )A.玉门B.大庆C.攀枝花D.大同(2)矿业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环境污染严重B.绿地面积减小C.地质灾害频发D.水土流失加剧(3)为促进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转型,政府应该( )A.严格禁止资源开采B.倡导实施清洁生产C.积极发展新兴产业D.建立资源产业园区【解析】(1)选D,(2)选A,(3)选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述课稿
李婧贤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
今天我述课的内容是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三章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的第一课时,即资源开发条件和能源基地建设2个框题,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等八方面进行述课,敬请大家斧正。

一、教材分析
新课标对本节的表述是“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本节教材以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开发为典型案例,从自然资源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角度,以能源资源的开发条件、能源基地的建设、能源的综合利用和环境的保护与治理来探讨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从案例的选取上,贴切中国现状,具有很强的典型性和代表性。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地理学习中,涉及了煤在使用过程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在高一地理二中又学习了影响工业布局的区位因素,且本身就处于一个典型的煤炭城市,具有学习本课的地理环境,对于本课内容应该比较熟悉,学习本节内容时,可将学生已有的理论知识与其实际认知联系起来,遵循“资源开发的地理条件-开发及综合利用-问题-对策”的研究路径,探讨该区域今后的发展方向,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学的教学目标具有良好的导向和激励作用。

根据课标要求,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我拟定了下列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结合文字材料和图表材料,尝试评价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条件。

(2)学会阅读饼状能源消费结构图,理解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特点及影
响。

(3)通过对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条件分析,理解山西能源基地建设的具体措施。

2.能力目标
学会用“联系法”对所学知识、方法进行迁移,掌握区域能源研究的一般方法。

即分析区域发展的地理条件-有利因素-探寻发展方向。

3.情感目标
通过探寻山西省能源资源开发可持续发展的有利因素,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

(二)教学重难点
在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的指引下,结合学生知识储备,制定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如下:
重点:结合文字材料和图表材料,尝试评价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条件。

难点:通过对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条件分析,理解山西能源基地建设的具体措施。

四、教法、学法分析
本着“因材施教”以及“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的原则,结合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准备用图表分析法、讨论法,问题探究法、多媒体展示法等方法进行教学,加强师生双边活动。

在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总结,通过学生读图分析、小组讨论、探究总结,使其不仅学会本节内容,也学会对同类资源进行分析。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汽车、火车、飞机运行的图片和嫦娥号、神舟号正常运行图片
提出问题:他们的运行需要充足的动力,而这动力来源于什么?日常生活中有哪些能源呢?激发学生思考。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进行补充。

对能源进行基本特点分析,进行简单的能源分类。

(PPT展示能源分类)突出不可再生能源的特点,应该怎样开发,以我们身边的能源——煤为例进行分析。

板书: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二)启发探究,学习新知
回顾旧知:德国鲁尔区钢铁工业基地建设有利区位因素。

作为能源工业基地,山西满足哪些条件?
探究活动一:资源开发条件
板书1、原则:因地制宜
板书2、资源开发条件
多媒体展示1:“山西省主要煤田和煤矿的分布图”(图3.1)
提出问题1、山西省的煤炭资源有何特点?
点拨:①储量丰富(山西省已探明的煤炭资源储量为2 700亿吨,按2007年生产规模(6.3亿吨)计算,可开采430年。

)②分布范围广(全省40%的土地下面有煤田分布。

)③煤种齐全(全国10大煤种,山西省都有分布。

)④煤质优良(具有低灰、低硫、低磷、发热量高的特点。

)⑤开采条件好(煤田多为中厚煤层,埋藏浅,适于露天开采和大规模机械化开采。


板书(1)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
提出问题2、商品需要市场才能促进其发展,那么山西省煤炭资源市场如何?
多媒体展示2:“中国与世界主要能源消费结构”(图3.2)
点拨: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为山西省煤炭的销售提供了广阔市场。

板书(2):市场广阔
多媒体展示3:山西省位置图,找出临近山西省的工业中心和大城市,通过的主要铁路、公路。

提出问题3,山西省的位置、交通条件如何?、
点拨:山西省地处我国中部地区,邻近北京、天津、郑州、洛阳、西安、咸阳等工业中心,与上海、沈阳、武汉等城市相距不远,输煤、输电的距离较近;有京包、石太、太焦、大秦、神黄等铁路通过,交通比较便利,为晋煤外运提供了较好的条件。

板书:(3)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
通过以上三项读图活动,使学生学会读图、分析图,提高从图中提取信息的能力,使学生进一步深刻理解山西省资源开发存在的优越条件。

转折:但我国能源方面仍然面临诸多问题。

多媒体展示4:我国能源供求面临的五大挑战
挑战之一:人均资源量少
挑战之二:人均能源消费量低。

挑战之三:单位产值的能耗高。

挑战之四: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

大量的煤炭开发利用,导致严重的大气污染。

挑战之五:能源安全受到威胁。

能源安全是指保障能源(主要是石油和天然气)可靠和合理的供应。

请学生分组讨论,怎样应对挑战?
教师引导:要保障中国能源安全,必须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能源发展道路。

探究活动二:能源基地的建设
为充分发挥了山西省的煤炭资源优势,加快了山西煤炭的开采和加工转化,国家加快了山西能源基地的建设。

板书1、目的
提出问题1:山西省能源基地建设采取了哪些方法?
多媒体展示5:图3.3“山西省原煤生产”产量图、图3.1 “山西省主要煤田和煤矿的分布图”
提出问题2山西省原煤生产趋势如何?
3、山西省有哪些煤炭生产基地?
点拨1、(从建国初期的1000万吨到2007年的6.3亿吨,)各年总产量大致是稳步增长的,开发规模不断扩大。

2、建成了大同、平(鲁)朔(州)、西山、沁水、霍西、河东等大型煤炭生产基地。

板书1、扩大煤炭开采量
多媒体展示6:图3.4山西省煤炭外运线路。

提出问题4:请学生在图中找出主要的铁路运输线,有何特点?
点拨:大秦线、神黄线、焦-兖-日线,它们一头连接大型煤田一头连接港口到了港口。

现在的山西,形成了以铁路运输为主、公路运输为辅的煤炭外运路网体系。

板书2、提高了晋煤外运能力
多媒体展示7:山西省能源的转换(图3.5)和山西省能源结构的变化(图3.6)
提出问题5、单纯输送煤炭,存在交通压力大,经济效益低,能源消费结构落后等弊端,山西省在这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
点拨:山西省加强能源加工转换。

方式:①建设坑口电站,输出电力②发展炼焦业,输出焦炭。

意义:调整了能源生产结构,促进了能源输出结构水平的提高,缓解了交通压力,提高了山西省能源工业的经济效益。

板书3、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
实施教材43页活动题,学生讨论思考:对于山西省来说,究竟是输煤好还是输电好?
在讨论的时候,要注意提醒学生:教材中的资料从经济效益、环境效益、运输成本和资源消耗四方面进行了评价,它们各有利弊,不能简单地肯定一种和否定另一种,这也是实际应用中这两种方式一直是并存的原因。

六、本课小结:
这一节我们从大家了解能源入手,对能源进行了的分类。

评价了山西资源开发的条件,分析了能源基地建设的方法,从而明白合理开发和利用煤炭资源直接影响到山西省乃至全国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这节课,希望大家学会知识迁移,能够用我们分析本节的方法去分析去他地区的能源和矿产资源。

七、板书设计:
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
——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一、资源开发条件
1、原则
2、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
①储量丰富
②分布范围广
③煤种齐全
④煤质优良,具有低灰、低硫、低磷、发热量高的特点
⑤开采条件好,煤田多为中厚煤层,埋藏浅,适于露天开采和大规模机械化开采。

2、市场广阔
3、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
二、能源基地建设
1、目的:
2、措施:①扩大煤炭开采量
②提高晋煤外运能力
③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
八、课后反思:
本节课我通过活动探究和多媒体教学等方法,和同学们已完成了教学目标,大部分学生基本掌握了所学知识,并会用基础知识分析现实材料,读图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有所提高,但也反映出学生的素质差异较大。

有个别学生在本节课的知识与能力目标上达不到课标的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