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支出构成
行政(事业单位)支出经济分类科目表

单位名称: 科目编号 一、资产类 101 102 105 108 110 115 116 117 120 121 资产部类 一、资产类
现金 银行存款 专户银行存款 预付账款 其他应收款 材料 产成品 对外投资 固定资产 无形资产 资产合计
年 年初数 期末数
月
日 负债部类 二、负债类
借入款项 应付票据 应付账款 其他应付款 应缴预算款 应缴财政专户款 应交税款 应付工资(离退休费) 应付地方(部门)津贴补贴 应付其他个人收入 负债合计
单位:元 年初数 期末数来自科目编号五、支出类 501 502 503 504 505 509 512 516 517 520
三、净资产类
拨出经费 拨出专款 专款支出 事业支出 经营支出 成本费用 销售税金 上缴上级支出 对附属单位补助 结转自筹基建 事业基金 固定基金 专用基金 事业结余 结营结余 净资产合计
四、收入类
财政补助收入 上级补助收入 拨入专款 事业收入 经营收入 附属单位缴款 其他收入
支出合计 资产部类总计
收入合计 负债部类总计
单位负责人:
会计主管:
复核:
制表:
行政事业单位开支规定及标准解读

①城市间交通费: 城市间交通费是指工作人员到 常驻地以外地区出差所发生的城市间交通费用。出 差人员应当在规定等级内选择乘坐交通工具 。 出差人员应当在规定等级内选择乘坐交通工具。 出差人员乘坐交通工具的等级见下表:
交通 工具 级别 火车(含高铁、动车 、全列软席列车) 轮船(不 包括旅游 船) 一等舱 飞机 其他交通工具 (不包括出租 汽车) 凭据报销
对比主要变化有: ①取消了一般干部城市公共交通费用报销 包干参考标准; ②住宿费开支规定及标准变化较大。标准 下降、超标不补、正科实职人员可一人住一单 间; ③伙食补助费标准提高、报销规定进一步 严格; ④公杂费标准提高、报销规定进一步严格 ; ⑤明确汽车驾驶员的其他各种补贴在月人 均300元标准之内有各地自行制定办法; ⑥经批准开展确有实质内容的差旅活动、 学习交流、考察调研,均不得委托旅行社等社 会中介机构承办。
⑥其他相关规定 《规定》第四条明确,严禁无实质内容、无明 确公务目的的差旅活动,严禁以任何名义和方式 变相旅游,严禁异地部门间无实质内容的学习交 流和考察调研。 经批准开展确有实质内容的差旅活动、学习交 流、考察调研,均不得委托旅行社等社会中介机 构承办。
⑦监督问责 各级财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对差旅费管理 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主要内容包括: A.单位是否建立内控制度,差旅活动 是否按规定履行审批手续; B.差旅费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是否符合规 定; C.差旅费报销是否符合规定: D.是否向下级单位、企业或其他单位转嫁 差旅费; E.差旅费管理和使用的其他情况。
《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列》 第四十五条规定:“ 党政机关政务 信息系统建设应当统筹规划,统一组织实 施,防止重复建设和频繁升级。建立共享 共用机制,加强资源整合,推动重要政务 信息系统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 ,降低软件开发、系统维护和升级等方面 费用,防止资源浪费。积极利用信息化手 段,推行无纸化办公,减少一次性办公用 品消耗。”
第13章 行政事业单位的费用和预算支出

第13章 行政事业单位的费用和预算支出
10
(九)发生当年购货退回等业务
例13-10 某事业单位因货品质量问题退回一批当年购入的货品460元,该批
货品在购入时已计入本年业务活动费用,退货款项已收到并存入开户银行。该事 业单位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经营费用是指事业单位在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 活动发生的各项费用。
第13章 行政事业单位的费用和预算支出
23
经营费用的增加数
经营费用
经营费用的减少数或结转数
余额:期末转入“本期盈余”。结 转后无余额。
经营费用
适用
事业单位
第13章 行政事业单位的费用和预算支出
24
(二)计提职工薪酬
第十三章 行政事业单位的费用和预算支出
1
第一节 费用
一、业务活动费用 (一)业务活动费用的概念和核算科目设置
业务活动费用是指行政事业单位为实现其职能目标,依法履职或开展专业业务 活动及其辅助活动所发生的各项费用。
费用和预 算支出
费用:财务会计要素 预算支出:预算会计要素
第13章 行政事业单位的费用和预算支出
第13章 行政事业单位的费用和预算支出
5
(四)领用库存物品和动用发出政府储备物资
例13-4 某行政单位为履职领用一批库存物品,该批库存物品的账面余额为7
820元。该行政单位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第13章 行政事业单位的费用和预算支出
6
(五)计提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公共基础设施和保障性住房折旧、 摊销 例13-5 某事业单位为开展业务活动所使用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452 000元。
行政事业单位开支规定及标准解读

(三)培训费开支规定及标准
1、开支规定 各部门、单位举办的各类培训班实行计 划管理制度,应履行培训审核审批程序。 未列入市年度干部教育培训计划、未经市 委组织部批准的各类培训班,以及教育系 统未列入全市年度师训计划的各类培训, 均不得擅自举办,不予安排预算,不予报 销费用。
2、开支标准
培训班经费,按每人每天不高于120元 的标准开支场租、讲课费、资料(含书本 )、伙食费、组织等费用。参加培训人员 往返交通费、培训期间发生的住宿费,原 则上回原单位按规定标准报销。
2、开支标准
会议开支实行会前预算、总额控制的管理 办法。会议经费开支包括会议房租费(含会议 室租金)、伙食费、交通费、办公用品、文件 印刷费、医药费等,实行综合定额控制,各项 费用之间可以调剂使用,在综合定额(330元)控 制内据实支付,其中:住宿费200元/人· 天、场 租费20元/人· 天、伙食费80元/人· 天、其他费用 30元/人· 天。无统一安排食宿、无场租的,综 合定额剔除住宿费、伙食费、场租费等支出内 容。
交通工具级别全列软席列车轮船不包括旅游飞机其他交通工具不包括出租汽车省级及相当职级人员软席软座软卧高铁动车商务座全列软席列车一等软座一等舱头等舱凭据报销正副厅长及相当职级人软席软座软卧高铁动车商务座全列软席列车一等软座二等舱经济舱凭据报销其余人员硬席硬座硬卧列软席列车二等软座三等舱经济舱凭据报销我市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已实施公务用车改革其工作人员在瑞安市范围内进行公务活动交通费用不再报销
《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列》 第三十一条规定:“ 会议召开场所实 行政府采购定点管理。会议住宿用房以标 准间为主,用餐安排自助餐或者工作餐。 会议期间,不得安排宴请,不得组织旅游 以及与会议无关的参观活动,不得以任何 名义发放纪念品。完善会议费报销制度。 未经批准以及超范围、超标准开支的会议 费用,一律不予报销。严禁违规使用会议 费购置办公设备,严禁列支公务接待费等 与会议无关的任何费用,严禁套取会议资 金。”
第十八章 政府单位预算支出的核算《 政府会计》PPT课件

二、行政支出核算
设置“行政支出”科目。 确认行政支出时,
借:行政支出
贷:财政拨款预算收入/资金结存 期末结转时,
借:财政拨款结转(财政专项资金) 非财政拨款结转(非财政专项资金) 其他结余(非财政非专项资金)
贷:行政支出
参见教材例题18-1至18-3
第二节 事业支出和经营支出
一、事业支出 二、经营支出
、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基本建设支出和其他资本性支出。 2.按部门预算管理要求分类 按部门预算管理要求,行政支出可分为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 3.按资金类型分类
按资金类型,行政支出可分为财政拨款支出、非财政专项资 金支出和其他资金支出。
4.按照资金来源分类
按资金来源,行政支出可分为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 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支出。
第十八章 政府单位预算支出的核算
本章内容 第一节 行政支出 第二节 事业支出和经营支出 第三节 上缴上级支出和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 第四节 投资支出和债务还本支出 第五节 其他支出
第一节 行政支出
一、行政支出分类 二、行政支出核算
一、行政支出分类
行政支出是指行政单位履行其职责实际发生的各项现金流出 1.按经济用途分类 按经济用途,行政支出分为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
期末结转时, 借:其他结余
贷:债务还本支出
第五节 其他支出
一、其他支出分类 二、其他支出核算
一、其他支出分类
其他支出是指政府单位除行政支出、事业支出、经营支出、 上缴上级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投资支出、债务还本 支出以外的各项现金流出,包括利息支出、对外捐赠现金支 出、现金盘亏损失、接受捐赠(调入)和对外捐赠(调出) 非现金资产发生的税费支出、资产置换过程中发生的相关税 费支出、罚没支出等。
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等式

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等式(一)(1)资产=负债+净资产(2)收入-支出=结余理解:(结余是净资产的一个子项目)(3)资产=负债+净资产 *+收入-支出这个公式可以进一步变形为:资产+支出=负债+净资产+收入(资产负债表编表等式)第二行政会计的核算方法一啥叫会计科目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按其经济内容或用途所做出的科学分类。
行政单位会计科目:(一)资产类:现金(二)负债类:暂存款银行存款暂付款库存材料固定资产(二)净资产类:固定基金(四)收入类:拨入经费结余其他收入(五)支出类:经费支出拨出经费二记账方法:所为记账方法,就是运用一定的记账符号.记账规则来编制会计分录和登记账簿的方法,我们现在通用借贷记账法,就是以“借”“贷”为记账符号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为记账规则,对每一笔业务,在相互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账户进行登记,用来反映会计主体资金运动的一种复式记账法。
三账户结构在借贷记账法下,通常把账户分成左右两方,分别反映经济业务的增加和减少,其中左方为借方,右方为贷方,这便形成了借贷记账法下的账户结构(1)资产部类账户基本结构:增加记借方。
减少或转销记贷方,余额在借方。
(2)负债部类账户的基本结构:增加数记贷方,减少或结转数记借方,余额在贷方。
(3)结合我们单位实际说明借贷记账法的具体运用会计科目使用说明一、资产类第101号科目现金1.本科目核算行政单位的库存现金。
2.收到现金,借记本科目,贷记有关科目;支出现金,借记有关科目,贷记本科目。
本科目借方余额,反映行政单位库存现金数额。
3.行政单位应设置“现金日记账”,由出纳人员根据收付款凭证,按照业务的发生顺序逐笔登记。
每日业务终了,应计算当日的现金收入合计数、现金支出合计数和结余数,并将结余数与实际库存数核对,做到账款相符。
4.有外币现金的行政单位,应分别按人民币、各种外币设置“现金日记账”进行明细核算。
具体参见“银行存款”科目。
第102号科目银行存款1.本科目核算行政单位存入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各种款项。
事业单位会计支出

事业单位会计支出是事业单位预 算执行的重要环节,也是事业单 位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
事业单位会计支出的分类
按支出的性质划分, 可分为人员经费支出 和公用经费支出。
按支出的管理要求划 分,可分为基本支出 和项目支出。
按支出的目的划分, 可分为日常业务支出 和项目支出。
事业单位会计支出的特点
事业单位会计支出具有计划性 ,必须按照预算进行支出,不 得随意超预算或无预算支出。
激励与约束机制
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对绩效好的项目或部门给予奖励,对绩效差的 项目或部门进行整改或调整。
完善事业单位会计支出的法律法规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
制定和完善事业单位会计支出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支出范围、 标准和程序。
规范会计核算
规范事业单位会计
事业单位会计支出具有规范性 ,必须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标准
进行审批和报销。
事业单位会计支出具有多样性 ,由于事业单位业务活动的多 样性,其支出范围和标准也较 为广泛和多样。
事业单位会计支出具有不可预 测性,由于一些突发事件或不 可抗力因素,某些支出可能难 以预测和控制。
02
事业单位会计支出的核算
事业单位会计支出的科目设置
02
合理设置会计岗位,明确岗位职责和分工,形成相互制约、相
互监督的工作机制。
支出审核
03
对各项支出进行严格审核,确保支出合法、合规,防止虚假支
出和违规行为。
事业单位会计支出的审计监督
内部审计
建立内部审计制度,定期对会计支出进行内部审 计,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外部审计
接受外部审计机构的审计监督,如实反映会计支 出情况,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
严格按照预算方案执行支 出,不得随意更改预算或 超预算支出,确保预算的 有效性。
行政事业单位支出经济分类科目

奖励金
反映政府各部门的奖励支出,如对个体私营经济的奖励、计划生育目标责任奖励、独生子女父母奖励等。
10
生产补贴
反映各种对个人发放的生产补贴支出,如国家对农民发放的农机具购置补贴、良种补贴、粮食直补以及发放给残疾人的各种生产经营补贴等。
1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住房公积金
反映行政事业单位、军队(含武警)按职工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为职工缴纳的住房公积金。
03
奖金
反映单位按规定开支的各类奖金。如国家统一规定的机关事业单位年终一次性奖金、运动员奖金等。
04
社会保障缴费
反映单位为职工缴纳的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费,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军队(含武警)为军人缴纳的伤亡、退役医疗等社会保险费。
06
伙食补助费
反映单位发给职工的伙食补助费,如误餐补助等。
06
救济费
反映按规定开支的城乡贫困人员、灾民、归侨、外侨及其他人员的生活救济费,包括城市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费,随同资源枯竭矿山破产但未参加养老保险统筹的矿山所属集体企业退休人员按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发放的生活费,农村五保供养对象、贫困户、麻风病人的生活救济费,精简退职老弱残职工救济费,福利、救助机构发生的收养费以及救助支出等。实物形式的救济也在此科目反映。
反映上述科目未包括的日常公用支出。如行政赔偿费和诉讼费、国内组织的会员费、来访费、广告宣传、其他劳务费及离休人员特需费、公用经费等。
303
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
反映政府用于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
01
离休费
反映行政事业单位和军队移交政府安置的离休人员的离休费、护理费和其他补贴。
02
退休费
反映行政事业单位和军队移交政府安置的退休人员的退休费和其他补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政事业单位支出构成
审核关系:
一、列方向上
1、固定资产原价(01) 数字
2、本年收入合计(02)≥财政拨款(03)+事业收入(04)+经营收入(05)
3、本年支出合计(06)=工资福利支出(07)+商品和服务支出(16)+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69)+
基本建设支出(84)+其他资本性支出(85)+对企事业单位的补贴(86)+赠与(87)+贷款转贷及产权参股(88)+其他支出(89)
4、工资福利支出(07)=基本工资(08)+津贴(09)+奖金(10)+社会保障缴费(11)+伙食费(12)+
伙食补助费(13)+绩效工资(14)+其他工资福利支出(15)
5、商品和服务支出(16)=办公费(17)+印刷费(18)+咨询费(19)+手续费(20)+水费(21)+电费
(22)+邮政通信费(23)+取暖费(26)+物业管理费(31)+交通费(32)+差旅费(40)+出国费
(41)+维修(护)费(42)+租赁费(43)+会议费(45)+培训费(46)+招待费(47)+专用材料费
(48)+被装购置费(58)+专用燃料费(59)+劳务费(60)+委托业务费(65)+工会经费(66)+福
利费(67)+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68)
6、邮政通信费(23)≥邮政费(24)+上网费(25)
7、取暖费(26)=取暖用燃料费(27)+热力费(28)+职工宿舍取暖费(29)+其他(30)
10、交通费(32)=各类交通工具租用费(33)+燃料费(34)+维修费(35)+保险费(36)+过桥过路
费(37)+洗车费(38)+其他(39)
11、租赁费(43)≥房屋租赁费(44)
12、专用材料费(48)≥药品及医疗耗材(49)+农用材料(50)+兽医用品(51)+实验室用品(52)+
军装、专用服装(53)+消耗性体育用品(54)+胶片、录音和录像带(55)+专用工具和仪器(56)+专用材料和用品(57)
13、劳务费(60)=劳务派遣费(61)+ 劳务工资(64)
14、劳务派遣费(61)=工资、社会保险费(62)+劳务管理费(63)
15、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69)=离休费(70)+退休费(71)+退职(役)费(72)+抚恤金(73)+生
活补助(74)+救济费(75)+医疗费(76)+助学金(77)+奖励金(78)+生产补贴(79)+住房公积金(80)+提租补贴(81)+购房补贴(82)+其他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83)
17、其他工资福利支出(15)≤20%×工资福利支出(07)
18、其他(30)≤20%×取暖费(26)
19、其他(39)≤20%×交通费(32)
20、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68)≤20%×商品和服务支出(16)
21、其他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83)≤20%×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69)
22、其他支出(89)≤20%×本年支出合计(06)
23、本年收支结余(91) 可以为负数
修理费构成
一、列方向上
1、合计(01)=对外支付的修理费(02)+自行修理材料费(05)
2、对外支付的修理费(02)≥房屋修理费(03)+机动车、电子产品和日用产品修理费(04)
3、自行修理材料费(05)=各分项材料之和
差旅费构成
一、列方向上
1、合计(01)=火车费(含空调费、订票费)(02)+长途汽车费(03)+轮船费(04)+飞机费(05)+市
内交通费(06)+住宿费(07)+伙食费(08)+保险费(09)+支付个人部分(10)+会务费(11)+资料费(12)+过路过桥费(13)+汽油费(14)+电话费(15)+其他(16)
2、其他(16) ≤20%×合计(01)(否则予以错误提示)
办公费(公杂费)构成
一、列方向上
1、合计(01)=书刊资料费(02)+印刷费(03)+办公用品(04)+消耗用品费(05)+邮政费(09)+电
信费(10)+电子元器件(11)+应用软件日常维护费用(12)+票据费用(13)+计算机、复印机、传真机、打印机配件(14)+计算机、复印机、传真机、打印机维修(16)+计算机、复印机、传真机、打印机耗用材料(18)+晒图复印费(22)+胶卷冲印费(23)+水电费(24)+年检(26)+审计费(27)+业务招待费(28)+宣传费(29)+培训费(30)+汽油费(31)+其他办公费(32)
2、消耗用品费(05)≥茶叶、咖啡、纯净水、矿泉水(06)+纸杯、纸巾、手纸(07)+洗手液、
消毒液(08)
3、计算机、复印机、传真机、打印机配件(14)≥计算机配件(15)
4、计算机、复印机、传真机、打印机维修(16)≥计算机维修(17)
5、计算机、复印机、传真机、打印机耗用材料(18)≥打印用纸(19)+墨盒、墨粉、色带(20)+
计算机软盘、U盘、光盘等移动存储设备(21)
6、水电费(24)≥水费(25)
7、其他办公费(32) ≤20%×合计(01)(否则予以错误提示)
其他
1、除非有明确说明,所有报表中的可填指标都应≥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