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第1课巴黎和会
高中历史选修3精品课件:第1课 巴黎和会

3.勾结与争夺 (1)焦点问题:如何处理___德__国____。 ①法国:严厉制裁和肢解德国,收回阿尔萨斯—洛林。 ②英国:不主张过分削弱德国,并得到__美__国____支持。 ③英美:反对法国肢解德国的计划,但表示一旦法国遭德国进攻,将援助法国。
(2)山东问题 ①态度:日本企图攫取中国山东,得到__英__法____的支持,中国坚决要求收回山东。 ②结果:英、法、美同意把德国在山东的全部权益转交给__日__本____。 ③影响:引发了中国的__五__四__运__动____ ,参加和会的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2.与会国的目的 (1)美国:凭借自己的经济实力,扩大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进而称霸世界。 (2)英国① ②目 措的 施: :扩 支大 持和 __日_巩_本_固__“_在大太英平帝洋国与”美版国图争。雄;利用美国遏制__法__国____。 (3)法国:削弱乃至肢解___德__国____,树立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 (4)日本:攫取德国在中国__山__东____的全部权益,并占领战前德国在太平洋上控制的 岛屿。
答案 (1)法国:严厉制裁德国,维护其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 英国:反对过分制裁德国,奉行“大陆均势”,维护世界霸主地位。 美国:提出十四点和平纲领,妄图称霸世界。 (2)理解:条约把所有的战争罪责都推向了德国及其盟国,并对德国实行严惩。 原因:条约以战胜国和强国意志为中心,激起德国的复仇情绪,给日后法西斯在德 国的上台和发动战争提供了借口和条件。
[史论归纳] 1.德、奥等战败国和苏俄被排斥在和会之外的原因 (1)苏俄被看作是所有资本主义国家的最大政治敌人,是帝国主义封锁和准备加以颠 覆的对象,所以不允许它参加这次会议。 (2)德、奥等战败国是被宰割的对象,对它们的宰割过程由于大国之间的争夺而变得 十分复杂,而让战败国参加会议,会使战败国从中添乱,所以要将其排斥在外。
第1课 巴黎和会

会
议
6、操纵者:美国(总统-威尔逊);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法国
(总理问题和争取世界和平
②实际:战胜国为瓜分战利品,建立战后国际关系新秩序
探究一:阅读教材P24—25思考,一战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加中
国)的实力对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在巴黎和会上,主要国家各自的
参考答案:法国近代历史上,如在拿破仑时代反法同盟与法国的多 次战争中,在普法战争中,以及在一战中,法国多次遭到普鲁士和德 国的军事打击,以致对德国存有难以抹平的心理恐惧。为了彻底消除 德国未来的军事威胁,自然要求最严厉地制裁德国,以至于提出了肢 解德国或建立缓冲国的要求。另一方面,利用削弱德国的机会,法国 还可以建立欧洲的霸权,这也是法国要求最大限度削弱德国的目的之 一。
国受 到抑制),开始建立凡尔赛体系
②战胜国与战败国、战胜国之间的矛盾暂时缓解 ③承认民族自决, 诞生了新的国家
B、消极:①牺牲了一些弱小民族国家的利益 ②对德国的压制,引起德国的复仇情绪,埋下了产生罪恶的
种 子
【学思之窗】 你怎么认识《凡尔赛和约》? 思路提示:从和约的内容看,这个和约充满了对德国的残酷掠夺和 严厉制裁。将这样一个和约强加给它,必然激起德国社会的普遍反 对,一旦它从战败中逐渐恢复过来,必然会寻找借口突破《凡尔赛和
约》的束缚。 参考答案:《凡尔赛和约》使德国丧失了13%的领土和10%的人口
以及全部的殖民地。而严厉的军控,使德国军备还不及周围小国的水 平。如此残酷的掠夺和严厉的制裁,对于一个经济和军事能量都很大 的资本主义强国来说,是难以忍受的。一旦它从战败的阴影中恢复过 来,它必然要寻找借口突破和约对它的束缚,而对德国这样一个具有 军国主义传统的国家来说,战争是其最惯用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所 以,靠《凡尔赛和约》维系的国际秩序,如同建立在火山口上。
第2单元 第1课《巴黎和会》(含详解)

[高中历史]绪论:许多同学头疼历史,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历史需要大量的记忆。
的确如此,学好历史的基础就是记忆。
人的智力系统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等等。
其中,记忆力是基础,思维力是核心。
法国著名思想家伏尔泰曾经说过:“人如果没有记忆力,就无法联想和发明创造。
”日本记忆学家高木重郎认为:“记忆力是效率的别名……是发展创造性的基础。
”记忆的东西越多,观察就越敏捷,思维推理就越缜密,判断就越准确,就越富有创造力。
因此,发展记忆力是和发展其他智力因素相辅相成的,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和纽带。
对于历史学科的记忆来说,有以下一些具体的方法:(1) 顺序记忆法:按照事件本身的发展的顺序依次记忆。
(2) 特征记忆法:对于内容相似的知识,通过细致地观察和全面地比较后,找出所要记忆内容中特别容易记住的特征。
(3) 规律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寻找具有规律性的东西加以记忆。
(4) 隔年记忆法:将发生时间具有某种特定规律的历史事件放在一起,加以记忆。
(5) 重复记忆法:通过反复阅读来巩固记忆。
(6) 回忆记忆法:将学过的内容,经常地、及时地尝试回忆,在回忆过程中加强记忆。
(7) 谐音记忆法:将要记的东西,变成读音相同或相近的词、词组、短语或杜撰的句子,使之便于记忆。
(8) 形象记忆法:对于较抽象的内容,可用图、表等形象地描绘出来。
(9) 讨论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有不够理解的地方,不妨先按照自己的意见与同学讨论,在讨论就比较容易记住。
(10)口诀记忆法:将记忆内容编写成口诀或歌谣,是一种变枯燥为趣味的记忆方法。
(11)词头记忆法:将要记忆材料的词头连成句子。
(12)练习记忆法:一些可以通过动手来记忆的内容可以自己亲自练习、检测、实验,增强记忆效果。
(13)联想记忆法:利用联想是促进记忆的有效方法之一。
(14)多种感官参与记忆法:多种感觉器官参与记忆活动,可大大提高记忆的水平。
(15)信息压缩记忆法:先记住大体轮廓,然后逐渐记住每一细节,由粗到细进行记忆。
2.1-《巴黎和会》习题02

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第1课巴黎和会[课程标准] 了解凡尔赛会议构建帝国主义和平体系的史实,剖析该体系的实质和不稳定性。
一、凡尔赛宫里的勾结与争夺1.召开:1919年1月,在巴黎的____________正式开幕。
2.概况:出席和会的国家有27个,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法国总理克里孟梭和美国总统________是操纵会议的“三巨头”,有权决定和会的一切重大问题。
3.与会各国的目的(1)美国:凭借自己的____________,扩大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进而称霸世界。
(2)英国:利用自己________的地位,吞并已经到手的德国殖民地和土耳其的一些领地,扩大和巩固“大英帝国”版图。
(3)法国:削弱乃至肢解________,把中、东欧国家纳入自己的防御体系,树立其在___ _________霸主的地位,同时扩大在非洲等地的殖民地。
(4)日本:攫取德国在____________的全部权益,以便进一步侵略中国,并占领战前德国在太平洋上控制的岛屿。
4.勾结与争夺(1)在和会的焦点问题——德国问题上:针对法国提出的严厉制裁和肢解德国的要求,英国不希望过分削弱德国,极力阻挠法国的过分要求,并得到了美国的支持;他们反对法国建立莱茵共和国、肢解德国的计划,但表示一旦法国遭到德国进攻,它们将向法国提供援助。
(2)在中国的山东问题上,面对中国人民坚决收回山东的要求,与日本缔结了秘密协定的英法支持日本对山东的要求,美国也未坚定地支持中国。
美、英、法同意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转交给日本。
二、《凡尔赛和约》1.签署:________年6月,签署了《协约各国和参战国对德和约》,即《凡尔赛和约》。
2.主要内容(1)德国及其盟国应承担战争罪责。
(2)重新划分德国疆界:在西部,________________归还法国;萨尔煤矿由法国开采15年后通过公民投票决定其归属;莱茵河西岸的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占领15年。
在南部,德国承认奥地利独立,德奥永远不得合并;德国承认捷克斯洛伐克独立。
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三第二单元第1课巴黎和会 PPT

11
参加巴黎和会的各大国的打算
国家 美国 英国 法国 意大利
战后实力
大发战争横财; 最大债权国
经济衰退; 仍为第一军事强国
经济衰退; 陆军强国
经济危机
参加会议的目标
称霸世界
维持殖民优势,削弱德海军; 保持“势力均衡”(欧洲霸主)
获取割地赔款,彻底削弱德国 (欧陆霸主) 扩大领土
日本
实力上升; 尚难抗衡
1914年,奥匈帝国正是在这一天得到德国支持后挑起了第 一次世界大战。
14
13
巴黎和会上的“巧合”
◇举办和会的地点——凡尔赛宫 1871年,德国人正是在此地举行了德意志帝国统一的仪式。
◇《凡尔赛和约》签字的地点——凡尔赛宫镜厅 1871年,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正是在此地加冕成为德意志
帝国皇帝。 ◇会议正式召开的时间——1月18日
1871年,德国人正是在这一时间举行了德意志帝国统一的 仪式。 ◇会议结束和签字的时间——6月28日
把从德手中夺取的利益合法化
8
巴黎和会上的争夺和勾结
在__处_理__德__国__问题上激烈争夺 在__中__国__山_东__问题上相互勾结
9
大家应该也有点累了,稍作休息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10
《凡尔赛条约》 1.内容:
①疆界问题 ②殖民地问题 ③军事问题 ④赔款问题
2.性质: 强制性、掠夺性 3.消极影响: 复仇---战争 4.积极影响:① 战前矛盾缓解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1919 ----- 1939)
1
第一课 巴 黎 和 会
1919年1月18日,巴黎和会在凡尔赛宫召开。2
第一课
巴黎和会
课时作业6:第1课 巴黎和会

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第1课巴黎和会基础巩固1.1919年召开的巴黎和会讨论的中心问题是()A.建立国际联盟B.调整欧洲国家边界C.签订对德和约D.分配德国战争赔款2.在巴黎和会上,英国又用其传统的“大陆均势”政策来构建欧洲的秩序,主要表现在()A.反对法国过分地削弱德国B.要求瓜分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C.反对美国提出的和平计划D.支持日本在太平洋上与美国争雄3.下图为时政漫画《玩弄于股掌之上》,该漫画应创作于()A.1860年B.1898年C.1919年D.1948年4.下图是德国军用飞机被肢解的情景,这是为了()A.迫使德国支付赔款B.瓜分德国的殖民地C.重新划分德国疆界D.严格限制德国军备5.列宁说:“靠凡尔赛和约来维系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
对此理解错误的是()A.对战败国的掠夺激起愤怒和复仇B.漠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的利益C.战胜国内部分赃不均,矛盾重重D.消灭了军国主义的种子能力提升6.下图反映了同一地点(法国的凡尔赛宫)不同时间发生的两个历史事件:一个反映了德意志帝国的诞生,一个反映了德国战败后任人处置,一样的地点,不一样的心情和场景。
基于历史的角度,两幅图片所示现象反映的主题最恰当的是()A.大国的衰落B.邪恶的终结C.分赃的场所D.战场的积怨7.1919年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致美国总统威尔逊的备忘录中曾说:“我想象不到将来有比这更能引起战争的原因了:已明确证实自己素以世界上最充沛、最强大的民族之一的德意志民族,居然被一群小国所包围,这些国家中的多数从来就没能为自己建立过稳定的政府,而每个国家中又都存在着大批吵着要与他们的祖国统一的德意志人。
”劳合·乔治讲这段话的意图是()A.警告美国不要插手欧洲事务B.否定美国有关民族自决的提议C.联合美国提防德国的再度崛起D.不要过分削弱德国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巴黎和会上,“百灵鸟”——威尔逊极力想使美国登上第一大国的宝座,称霸世界。
【高中历史】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第2单元第1课巴黎和会(教案)

2.1《巴黎和会》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目标:1、识记:被和会所排斥的国家;控制巴黎和会的三巨头;帝国主义参加会议的目的;帝国主义在处置德国问题上的争斗和在中国山东问题上的勾结;《凡尔赛和约》的主要内容;特别关注有关疆界问题和殖民地问题方面的规定。
2、理解:列强在巴黎和会上各自图谋背后的背景原因;巴黎和会与中国五四运动的关系;《凡尔赛和约》的掠夺性与强迫性。
3、理解和约主要条款对德国来说是难以忍受的,以及难以忍受的原因所在;和约部分条款背后所潜伏的危机因素。
4、利用现象与本质关系的原理,分析认识帝国主义大国在会上所提出的建议看似是为了和平,实际却隐藏着充满私利的用心。
(二)过程与方法:1、运用现象与本质的原理,揭露列强的真实用心;用联系的方法,联系各国的具体情况,分析列强在会议上争夺与勾结的原因。
2、用具体分析方法,揭示《凡尔赛和约》关键条款的背后用意;分析与评价《凡尔赛和约》背后的危机。
3、在师生配合基础上,利用概括和抽象的方法,分析和评估《凡尔赛和约》的客观作用与局限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列强在和会上争夺与勾结的分析,使学生形成对巴黎和会的性质、帝国主义各自阴谋的正确认识。
2、通过了解中国在会上的遭遇,使学生形成仇恨帝国主义的情感;激发学生为建设强大的祖国而努力学习的情感和为国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列强出席会议的图谋及对其的理解;《凡尔赛和约》的核心内容以及对和约的评价。
难点:对《凡尔赛和约》若干内容的理解;对《凡尔赛和约》的评价。
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采用谈话导入法:为加深对巴黎和会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关系理解,可先回顾第一次世界大战参战的主要帝国主义国家的政治目的,然后指出:战争仅仅是帝国主义解决政治问题的手段,它仅为实现政治目的奠定了基础。
而外交是政治的延伸,因而,争夺只不过从战场转移到谈判桌旁。
由此导入新课学习。
一、凡尔赛宫里的勾结与争夺:1、召开的时间、地点:1919年1月18日~6月28日,法国巴黎凡尔赛宫【备课资料】法国封建时期的华丽纪念碑——凡尔赛宫凡尔赛宫(Versailles)位于巴黎西南18公里的凡尔赛,她作为法兰西宫廷长达107年,同时也是人类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绚丽灿烂的明珠。
第1课 巴黎和会

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当第一次世界大战还在进行的时候,某国领导人就曾扬言:“当战争结束时,我们能够迫使它们(协约国)按照我们的方式思考,因为到那时在所有的事情中至少在财政上它们掌握在我们的手中。
”发表这番讲话的应是()A.美国总统B.英国首相C.法国总理D.中国国务总理解析:选A。
从题目提供的材料来看,发表讲话的应是美国总统威尔逊。
一战开始后,美国利用中立地位同交战双方做生意,经济实力日益膨胀。
随着实力的增长,美国滋生了凭借经济实力攫取世界领导权的野心。
2.1919年召开的巴黎和会讨论的中心问题是()A.建立国际联盟B.调整欧洲国家边界C.处置德国D.分配德国战争赔款解析:选C。
巴黎和会是战胜国惩罚战败国的会议,讨论的中心问题是如何处置“战争罪魁”德国。
3.下图为时政漫画《玩弄於股掌之上》,该漫画应创作于()A.1860年B.1898年C.1919年D.1948年解析:选C。
本题考查巴黎和会的内容。
注意关键词“山东”和穿和服的人把脚伸到山东地区。
故判断是1919年帝国主义干涉中国山东问题,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转交给日本。
4.(2014·沧州一中月考)右图漫画是巴黎和会以后,三国协约为自己建造的纪念碑。
图中A、B、C、D代表巴黎和会的四个操纵国英、法、美、意,其中“公平”代表英国,在巴黎和会上,英国的“公平”表现在()A.攫取战后世界领导权B.竭力主张削弱德国的海军,但不主张过分削弱德国C.主张最大限度地削弱德国D.尽可能多地索取战争赔款解析:选B。
本题以全新的视角考查巴黎和会上英国要求达到的目的,从图片和题干材料分析,英国的“公平”表现在竭力主张削弱德国海军,但不主张过分削弱德国。
5.(2014·杭州高二检测)电影《我的1919》为参加巴黎和会的主人公顾维钧设计了这样一段台词:“长久以来,中国人民期待着,期待着这个时刻的到来。
……在这块土地上,诞生过举世闻名的孔子和孟子,他们不仅对中国而且对世界文明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部费用。未达成最后协议
风云人物:
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老谋深算,能言善辩。被称为 “狡猾的狐狸” 法国总理克里孟梭,78岁高龄,政治手段狠毒,发言咄 咄逼人,曾以18次倒阁成功而著称。外号“老虎总理” 中国代表顾维钧——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最年轻的使节,据 理力争,态度坚决。
日本代表牧野——对涉及东亚问题争吵不休,毫不相让, 对欧洲事务漠不关心。 (“沉默的小伙伴”) 意大利首相奥兰多,对意大利利益有关的问题谈起来 滔滔不绝(“无足轻重的伙伴”)
巴黎和会上的“巧合”
◇举办和会的地点——凡尔赛宫
1871年,德国人正是在此地举行了德意志帝国统一的仪式。
◇《凡尔赛和约》签字的地点——凡尔赛宫镜厅
1871年,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正是在此地加冕成为德意志 帝国皇帝。
◇会议正式召开的时间——1919年1月18日
1871年,德国人正是在这一时间举行了德意志帝国统一的 仪式。
分赃会议和大国强权政治色彩。
(三)争夺与勾结
1、对德问题的争夺(焦点问题)
①法: 严厉制裁、肢解德国,收回阿尔萨斯
---洛林,取得萨尔煤矿 ②英: 反对过分削弱德国,阻止法称霸欧洲 (欧洲大陆均势政策) 反对法国建立莱茵共和国,防范苏联, ③英美: 给法国确实安全保障
2、在山东问题上的勾结: (1)山东问题的形成: ①1897年德国派舰队强占胶州湾。 山东成为德国的势力范围。 ②一战时日本占领山东租借地、“二十一条” ③战后中国要求收回山东
原德国的海外殖民地,以委任统治的形式加以瓜分:
英国:多哥和喀麦隆的一部分,坦噶尼克、瑙鲁一部分。 法国:多哥和喀麦隆的一部分。 委任统治的实质; 比利时:卢旺达 --布隆迪 一种新的、更隐秘的殖民主义统治政策 南非:西南非洲; 澳英新:赤道以南太平洋岛屿 日本:马绍尔、马里亚纳和加罗林三大群岛
二、《凡尔赛和约》(对德和约)
◇会议结束和签字的时间——1919年6月28日
1914年,奥匈帝国正是在这一天得到德国支持后挑起了第 一次世界大战。
一、凡尔赛宫里的勾结与争夺
(一)巴黎和会召开
时间、地点: 1919.1,巴黎凡尔赛宫 与会国: 27国,德奥等战败国与苏俄除外
操纵国: 三巨头 美国 总统 - 威尔逊(百灵鸟) 英国 首相 - 劳合•乔治(狐狸) 法国 总理 - 克里孟梭(老虎) 目的:表面上:是战胜国为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和谋求 战后世界和平 实际上:是战胜国为瓜分战利品,建立战后国 际关系新秩序 左起: 劳合·乔治、克里孟梭、威尔逊
停战后德军回到柏林,市 民热烈欢迎。内心的喜悦 洋溢在士兵和姑娘的脸上。 民国七年11月11日,政府宣布放假三天,人们齐 呼协约国的胜利是“公理战胜强权”。一向被认为带 有侮辱象征的克林德碑被移走了。胡适说:“德国自 1898年以来占有的中国土地和所有权都将归还中国”。
1919.1.18.—1919、6、28
第二单元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两次大战间的世界)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919 ----- 1939)
1919-1922年 重建战后秩序,调整动荡期 1924-1929年 相对稳定 1929-1933年 经济危机 20世纪30年代 大战迫近
和平
听到停战消息,巴黎街头人们 欣喜若狂。法国总理克里孟梭 说:吻我的姑娘有500多个了。
波兰走 廊和但 泽
阿尔萨 斯和洛 林
归还波 兰
减少 13% 领土和 10% 人口 ! 萨尔区
莱茵河西岸 地区(协约 国占15年)
莱茵河东岸 地区(非武 装区) 奥地利
二、《凡尔赛和约》(对德和约—斗争焦点)
1、内容(重点) ① 罪责问题:德国及其各同盟国应承担战争罪责 ②疆土问题: 重划德国疆界 ③殖民地问题: 全部以委任统治方式被瓜分(最能体 ④军事问题: 现会议性质) ⑤赔款问题:
(1)美国: 凭借经济实力,扩大世界影响力, 进而称霸世界 获得德国殖民地和土耳其的一些领地, (2)英国: 扩大巩固大英帝国的版图;
(3)法国:削弱乃至肢解宿敌德国,树立欧洲大陆霸 主地位,并扩大在非洲等地的殖民地。 (4)日本:攫取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进一步 侵略中国,并占领战前德国在太平洋上控 制的岛屿
美国总统威尔逊。博学多才,工于辞令,手拿十四点原则 , 人称“百灵鸟”
据理力争的 顾维钧 (1888——1985) 著名外交家,早年赴美留 学,24岁获哥伦比亚大学哲学 博士学位,27岁出任驻美公使, 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使节。 31岁作为中国出席巴黎和会全 权代表之一,并向和会提出了 取消21条,要求收回山东权益, 并拒签和约。
“享有整体利益”的国家:美国、法国、英国、意大 利、日本出席代表各五人,有权出席一切会议。 “享有局部利益”的国家:比利时、塞尔维亚、中 国等国代表各二到三人,只能参加讨论与之有关问 题的会议。 其他国家:每国代表一人,仅在讨论的问题涉及这 些国家时才能出席。
从代表的不同权利上可以看出巴黎和会 具有什么特点(实质)?
1、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包括放弃势力范围、取消领事裁判权、 归还租借地、归还租界、关税自主等七项)。 2、废除“二十一条”。 “中国的孔子有如西方的耶稣,-----中国不能失 3、归还大战期间日本强占的原德国租界地区山东各地等等。 去山东正如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 ——巴黎和会中国政府的主张
(二)各主要国家的意图(目的)是什么?
(2)结果:英法美相互勾结,同意把德国在中国山东 的权益转交给日本。 (3)影响: ①中国掀起五四运动,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②拒签和约开辟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独立决定自己命 运的先例
1919年6月28日,《凡尔赛和约》签订。
二、《凡尔赛和约》(对德和约)
1、内容(重点) ① 罪责问题:德国及其各同盟国应承担战争罪责 ②疆土问题: 重划德国疆界 ③殖民地问题: ④军事问题: ⑤赔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