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巴黎和会-教案

合集下载

-第1课-巴黎和会-教案

-第1课-巴黎和会-教案

-第1课-巴黎和会-教案第一篇:-第1课-巴黎和会-教案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第1课巴黎和会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巴黎和会的召开及美、英、法、日等大国的图谋;了解巴黎和会与中国五四运动的关系;理解《凡尔赛和约》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客观作用和局限性。

(二)、过程与方法:1、运用现象与本质的原理,揭露列强的真实用心;认识帝国主义处理国家关系的准则是国家利益和国家实力。

2、用具体分析方法,揭示《凡尔赛和约》关键条款的背后用意,理解凡尔赛体系的实质和不稳定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列强在和会上争夺与勾结的分析,使学生形成对巴黎和会的性质、帝国主义各自阴谋的正确认识。

2、通过对巴黎和会背景和条约的讲解,深刻看到中国作为弱国,惨遭宰割的命运,同时,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和会上的据理力争,他们的爱国、他们的勇敢,激发学生为建设强大的祖国而努力学习的情感和为国奉献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凡尔赛和约及其评价难点:《凡尔赛和约》埋下了产生罪恶的种子导入:在近现代史上,每次大的国际战争之后,战胜国都要根据自身的利益和实力对比召开国际会议,缔结国际协议,重新划分边界和势力范围,重新安排战后世界秩序,建立一种新的国际关系格局,如19世纪初拿破仑帝国崩溃后建立的维也纳体系、一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后的雅尔塔体系。

1、巴黎和会的召开①目的:处理战争遗留问题,瓜分战利品,建立国际新秩序。

②时间与地点:1919年1月18日,巴黎凡尔赛宫。

会议正式召开的时间和地点——1月18日、凡尔赛宫:40年前普法战争中德国击败法国后,在凡尔赛宫举行德国统一仪式的时间是1871年1月18日。

法国人把巴黎和会的会址不仅选在了当年德国人耀武扬威的地方,还选择了德国人最值得庆祝的日子,但是所讨论的事情却是如何惩罚德国,法国人再一次以一种隐晦的方式来对德国人进行雪耻。

③与会国:27国,德奥等战败国与苏俄除外④操纵者:“三巨头”,美国总统威尔逊、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法国总理克里孟梭三巨头各有雅号,美国总统威尔逊带着十四点原则出席和会,大唱和平,被称为“百灵鸟”;克里蒙梭78岁高龄,曾以18次倒阁成功而著称,是典型的复仇主义者,态度强硬,力图削弱德国,称为老虎总理;劳治乔合老谋深算,被称为狡猾的狐狸;日本代表牧野——对涉及东亚问题争吵不休,毫不相让,对欧洲事务漠不关心,“沉默的小伙伴”。

原创2:第1课 巴黎和会

原创2:第1课  巴黎和会
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
1.公开的和平条约,必须公开缔结…… 2.领海以外……必须保持公海航行的绝对自由…… 3.…尽可能地消除一切经济壁垒,建立平等的贸易条件。 4.…各国军备必须裁减至符合维持国内安全的最低限度。 5.对所有殖民地的要求做出自由的、坦率的和绝对公正的 调整…… 14.为了大小国家都能互相保证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必须 成立一个具有特定盟约的普遍的国际联盟。
二、《凡尔赛和约》——对德和约 1、签订的时间地点: 2、主要内容: 3、评价:
漫画:“五头怪兽”
这幅刊登在1921年德国 一家杂志上的漫画将英、 法、美、意、日比做一 只五头怪兽,它将德国 踩在脚下,贪婪地将其 内脏吞食殆尽。
德国国内反映: 一军人:
“我放下武器是为了赢得体面的和平,败军不可辱。 但《凡尔赛和约》侮辱了军人的尊严,如果可能的话,我 将继续战斗。” 一政府官员:
二、《凡尔赛和约》——对德和约 1、签订的时间地点: 1919-6-28、凡尔赛宫镜厅
二、《凡尔赛和约》——对德和约 1、签订的时间地点: 2、主要内容 (1)德国及其各盟国应承担战争罪责 (2)重新划定德国疆界
归还丹麦 “波兰走廊”
但泽
归还波兰的地区
德国
莱 莱茵地区
茵 萨尔区

减少13 %领土和10 %人口 !
一、凡尔赛宫里的勾结与争夺 (一)巴黎和会召开 (二)与会国的打算 (三)会议性质: (四)争夺与勾结 1、对德问题的争夺(焦点问题) 2、山东问题上的勾结
(1)山东问题的由来 (2)山东问题上的勾结 美、英、法同意把德国在山东的全部权益转交给日本; (3)影响:引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中国代表拒签和约;
第二单元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巴黎和会精品教案(人教版选修三)

巴黎和会精品教案(人教版选修三)

巴黎和会一、凡尔赛宫里的勾结与争夺1.巴黎和会的召开2.帝国主义国家重新分割世界的意图3.对德国的处置4.山东问题二、《凡尔赛和约》1.《凡尔赛和约》的签订和主要内容2. 对《凡尔赛和约》的评价重点:凡尔赛和约及其评价难点:《凡尔赛和约》埋下了产生罪恶的种子【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通过设问、归纳概括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的能力;在教学中努力教会学生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使学生能基本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导入新课】提问: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和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影响是什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指出:战后帝国主义战胜国依据变化的实力重新分割世界,建立了新的国际秩序。

由此导入新课。

【讲述内容】一、凡尔赛宫里的勾结与争夺1.巴黎和会的召开1919年初,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对战败国媾和的会议在巴黎近郊的凡尔赛宫召开。

美、英、法的政府首脑操纵了和会。

巴黎和会名义上有27个国家的代表参加,但决策由美、英、法、意、日五国的政府首脑和外长组成的“十人会议”作出。

3月下旬起,美国总统威尔逊、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和意大利首相奥兰多“四巨头”控制了会议。

4月下旬,奥兰多因为和会未满足意大利的领土要求而回国,和会的决策就由“三巨头”掌握。

苏维埃俄国被剥夺了参加和会的权利,德国及其盟国则成为受审者等候发落,就是参加会议的27个国家的各自地位也相差甚远。

英、法、美三国始终是会议的主宰,而像中国这样的国家只能作为大会的陪衬。

与会各国的地位实际上已经决定了巴黎和会必然是一次大国分赃的会议。

2.帝国主义国家重新分割世界的意图在巴黎和会上,战胜的五大国带着各自争霸的计划和掠夺的要求而来。

为了实现各自的目的,在巴黎和会上展开了尔虞我诈的勾结和争夺。

美国:总统威尔逊带着他宣扬已久的“十四点原则”参加会议。

第1课 巴黎和会(学)

第1课 巴黎和会(学)

军不可辱。但《凡尔“我期待着战争的结
束,我盼望着过上和平和安定的生活,但是
和约毁灭了我的愿望,它迫使我为巨额的赔
款而工作,难道这就是我为和平而必须付出
的代价吗?”
——一位德国工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哪些国家不
能出席和会?和会席位的划分说明了什么问 题?
(2)材料二和材料三反映了怎样一种共同情 绪?据巴黎和会对中国山东和德国的处置方 式分析巴黎和会的性质。
(3)如果你是中国代表团的一员,你拒绝签约 的原因是什么?
(4)从战胜国中国和战败国德国的遭遇中我们 可以得出怎样的启示?
总结 提升 我的 反思
教学内容所在教 第二单元 凡尔赛——华盛顿
材位置
体系下的世界
课题 第1课 巴黎和会
课型 新课
流程
学习内容
个性笔 记
明确 1、掌握帝国主义参加巴黎和会前的打算和
目标
《凡尔赛和约》的内容及评价。 2、合作探究列强在和会上争夺与勾结的原
因。
3、认识帝国主义的掠夺本质,感悟“弱国无
外交”,激发为建设强大祖国而努力学习的
关于( )
A.领土问题的规定 B.殖民地问题的规定
C.军事问题的规定 D.赔款问题的规定
3、以下内容最能体现巴黎和会分赃性质的
是( )
A.国际联盟盟约
B.德国疆界问

C.德国海外殖民地的处置 D.赔款问

4、1919年6月《凡尔赛和约》签字的消息被
法国元帅福煦听到后,他说:“这不是和
平,这是20年盾 B.宰割德国
埋下了复仇的种子
C.英法与美国争夺国联领导权势不两立
D.美日为争夺中国产生深刻矛盾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1课 巴黎和会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1课 巴黎和会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

授课时间
宰和会的国家是具有强大实力的五大国,外交背后是国家实力。

1.读书,独立完成预习案,注意记忆基本知识;注意与必修之间的关系,及时复习相关知识;与同
组同学讨论疑难问题,及时吸取他人正确意见。

过程与方法:阅读教材归纳要点;联系必修一二;问题探究;合作交流。

强大实力的五大国,外交背后是国家实力
二、预习检测
、军备、赔款
英国:维护帝国,削弱德国,但不
分析巴黎和会上中国政府的主张以及和会是怎样解决中国
方法:通过复习必修一五四运动的内容,加深对这一问题的理解。

课件3:第1课 巴黎和会

课件3:第1课 巴黎和会

【归纳总结】 1.《凡尔赛和约》初步建立了帝国主义战后国际关系的新体 系。但它是一个强加给德国的苛刻和约,对德国过分的宰割, 使德国埋下了复仇的种子。 2.《凡尔赛和约》巩固了英、法在欧洲的主导地位,维护了 英国在海上特别是地中海的强大优势,促进了日本在远东的 扩张利益,但美国没有实现夺取世界霸权的企图。
第二单元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第1课 巴黎和会
一、凡尔赛宫里的勾结与争夺
1.巴黎和会的召开 (1)时间:1919年1月18日~6月28日。 (2)参加国:27个国家,战败国和苏俄被排斥在外。 (3)实质: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 (4)操纵者: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法国总理克里孟梭和美 国总统威尔逊。
3.勾结与争夺 (1)焦点问题:如何处理德国。 法国:严厉制裁和肢解德国,收回阿尔萨斯—洛林。 英国:不主张过分削弱德国,并得到美国支持。 英美:反对法国肢解德国的计划,但表示如果法国遭德国 进攻,将援助法国。
(2)山东问题 ①态度:日本企图攫取中国山东,得到英法的支持,中国坚 决要求收回山东。 ②结果:英、法、美同意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转交 给日本。 ③影响:引发五四运动,参加和会的中国代表拒绝签字。
2.与会国的目的 (1)美国:凭借自己的经济实力,扩大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进 而称霸世界。 (2)英国:①目的:扩大和巩固“大英帝国”版图。 ②措施:支持日本在太平洋与美国争雄;利用美国遏制法国。
(3)法国:削弱乃至肢解德国,树立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霸主 地位。 (4)日本:攫取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并占领战前德 国在太平洋上控制的岛屿。
独立等形式改变了德国的领土现状
内容 德国不得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军队人数、武器装 军事 备都受到限制 当时未制定赔款总数,德国先偿付价值200亿金马克 赔款 的物资,并承担占领军的全部费用 殖民地 由几个战胜国以“委任统治”的方式加以瓜分

巴黎和会教案

巴黎和会教案

板 书 设 计
巴黎和会
时间:1919 年 国家 目的:重新分割世界 操纵国:美、英、法 性质:帝国主义国家重新分割世界的分赃会议。 《凡尔赛合约》 内容 凡尔赛体系 对奥、保、匈、土合约 (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统治秩序)
小组探究加深对凡 尔赛体系的理解, 使 学生认识到: 一战后 的国际关系格局包 含各种矛盾冲突, 是 极不稳定的, 这些矛 盾的发展, 必将导致 凡尔赛体系的建立引起国际社会的一片哗然,各国、 体系的崩溃和新的 各界对此都有不同的反应,请同学们设身处地地想想,假 战争。 这为后面的课 如你是战败的德国人对此有何反应?假如你是战胜国的 堂打下基础。 一员你满意凡尔赛体系建立的新秩序吗?假如你是殖民 地半殖民地国家的人民对此又有何反应呢?凡尔赛体系 能给世界带来和平吗?请同学们开动脑筋, 以小组分别代 表美国、中国、德国就凡尔赛和约展开讨论。
课题
知识或技能目标
(含重点、难点)
凡尔赛体系
撰写人 撰写人:卓红
课 型 体验式+要素组 合+平台互动
重点: 《凡尔赛合约》 难点:凡尔赛体系的实质
发展目标
(含能力、情感、 态度、价值观) 环节 时
通过多种方式教学,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 性。 使学生认识到帝国主义侵略的本质及一战后 的国际体系包含多种矛盾必将导致体系的崩溃 和新的战争。 操作过程与方法
设计目的和说明
情境 导入
两 分 钟
课件展示“福煦车厢”的图片结合导言部分的文字来导入 新课。
营造课堂气氛, 激发 学生学习兴趣。
巴 黎和 会的 召开
十 分 钟
导语:一战的硝烟刚刚消散,战胜国就展开了新的一 轮争夺,只不过这场争夺从战场上转移到谈判桌上,这就 是巴黎和会。 (一) 巴黎和会的召开 (1)自主学习 ) 课件展示问题: 巴黎和会召开的时间?国家?目的? 操纵国?被称之为巴黎和会“三巨头”的是谁? 学生看书找出答案并划记。 (2)小组探究: )小组探究: 创设情境,角色扮演。 创设情境,角色扮演 小组合作根据课本和课件展示的相关材料分别分配 角色扮演巴黎和会“三巨头” ,重现巴黎和会上争吵的局 面,展现各国参加巴黎和会的意图。

1-巴黎和会-教学设计-教案.doc

1-巴黎和会-教学设计-教案.doc

教学准备1.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一)知识与目标:1、识记:被和会所排斥的国家;控制巴黎和会的三巨头;帝国主义参加会议的目的;帝国主义在处置德国问题上的争斗和在中国山东问题上的勾结;《凡尔赛和约》的主要内容;特别关注有关疆界问题和殖民地问题方面的规定。

2、理解:列强在巴黎和会上各自图谋背后的背景原因;巴黎和会与中国五四运动的关系;《凡尔赛和约》的掠夺性与强迫性。

3、理解和约主要条款对德国来说是难以忍受的,以及难以忍受的原因所在;和约部分条款背后所潜伏的危机因素。

4、利用现象与本质关系的原理,分析认识帝国主义大国在会上所提出的建议看似是为了和平,实际却隐藏着充满私利的用心。

(二)过程与方法:1、运用现象与本质的原理,揭露列强的真实用心;用联系的方法,联系各国的具体情况,分析列强在会议上争夺与勾结的原因。

2、用具体分析方法,揭示《凡尔赛和约》关键条款的背后用意;分析与评价《凡尔赛和约》背后的危机。

3、在师生配合基础上,利用概括和抽象的方法,分析和评估《凡尔赛和约》的客观作用与局限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列强在和会上争夺与勾结的分析 , 使学生形成对巴黎和会的性质、帝国主义各自阴谋的正确认识。

2、通过了解中国在会上的遭遇,使学生形成仇恨帝国主义的情感;激发学生为建设强大的祖国而努力学习的情感和为国奉献的精神。

2.教学重点 / 难点★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列强出席会议的图谋及对其的理解;《凡尔赛和约》的核心内容以及对和约的评价。

难点:对《凡尔赛和约》若干内容的理解;对《凡尔赛和约》的评价。

3.教学用具幻灯片。

图片。

4.标签巴黎和会教学过程★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本课主要介绍了两方面内容:一是巴黎和会召开前和会议进行中的有关问题;二是《凡尔赛和约》的主要内容及其评价。

内容虽不多,但内涵丰富。

一战后战胜国集团召开了巴黎和会,他们根据变化了各国实力对比关系重新分割世界,通过签订《凡尔赛和约》建立了战后欧洲帝国主义的世界和平秩序,但这个秩序是极不稳固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第1课巴黎和会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巴黎和会的召开及美、英、法、日等大国的图谋;了解巴黎和会与中国五四运动的关系;理解《凡尔赛和约》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客观作用和局限性。

(二)、过程与方法:1、运用现象与本质的原理,揭露列强的真实用心;认识帝国主义处理国家关系的准则是国家利益和国家实力。

2、用具体分析方法,揭示《凡尔赛和约》关键条款的背后用意,理解凡尔赛体系的实质和不稳定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列强在和会上争夺与勾结的分析,使学生形成对巴黎和会的性质、帝国主义各自阴谋的正确认识。

2、通过对巴黎和会背景和条约的讲解,深刻看到中国作为弱国,惨遭宰割的命运,同时,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和会上的据理力争,他们的爱国、他们的勇敢,激发学生为建设强大的祖国而努力学习的情感和为国奉献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凡尔赛和约及其评价难点:《凡尔赛和约》埋下了产生罪恶的种子导入:在近现代史上,每次大的国际战争之后,战胜国都要根据自身的利益和实力对比召开国际会议,缔结国际协议,重新划分边界和势力范围,重新安排战后世界秩序,建立一种新的国际关系格局,如19世纪初拿破仑帝国崩溃后建立的维也纳体系、一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后的雅尔塔体系。

1、巴黎和会的召开①目的:处理战争遗留问题,瓜分战利品,建立国际新秩序。

②时间与地点:1919年1月18日,巴黎凡尔赛宫。

会议正式召开的时间和地点——1月18日、凡尔赛宫:40年前普法战争中德国击败法国后,在凡尔赛宫举行德国统一仪式的时间是1871年1月18日。

法国人把巴黎和会的会址不仅选在了当年德国人耀武扬威的地方,还选择了德国人最值得庆祝的日子,但是所讨论的事情却是如何惩罚德国,法国人再一次以一种隐晦的方式来对德国人进行雪耻。

③与会国:27国,德奥等战败国与苏俄除外④操纵者:“三巨头”,美国总统威尔逊、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法国总理克里孟梭三巨头各有雅号,美国总统威尔逊带着十四点原则出席和会,大唱和平,被称为“百灵鸟”;克里蒙梭78岁高龄,曾以18次倒阁成功而著称,是典型的复仇主义者,态度强硬,力图削弱德国,称为老虎总理;劳治乔合老谋深算,被称为狡猾的狐狸;日本代表牧野——对涉及东亚问题争吵不休,毫不相让,对欧洲事务漠不关心,“沉默的小伙伴”。

会议延续了5个多月,但全体会议仅召开了7次,其他时间多是在大国的秘密会议私下磋商中度过的,据统计,四大国(英、美、法、意)的秘密会议开了145次。

以至于在无休止的秘密会议期间,大部分代表无事可做,游览巴黎以打发时间。

2、与会各国的主要打算:(1)美国:凭借其经济实力,扩大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进而称霸世界。

(2)英国:利用战胜国的地位,吞并已到手的德国殖民地和土耳其的一些领地,扩大和巩固“大英帝国”版图;支持日本在太平洋与美国争雄,同时利用美国遏制法国称霸欧洲大陆。

(3)法国:削弱乃至肢解宿敌德国,把中、东欧国家纳入防御德国的“体系”,树立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扩大在非洲等地的殖民地。

(4)日本:攫取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以便进一步侵略中国,并占领战前德国在太平洋上控制的岛屿。

——各国都心怀目的参加会议,把弱小国家利益当做他们之间妥协勾结的筹码?—性质。

取消列强在华特权,取消日本帝国主义和袁世凯订立的二十一条,归还大战期间被日本夺去的德国在山东占有的各种权利。

3、会议性质: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

4、议题(1)对德问题的争夺(焦点问题)法国:极力主张最大限度制裁德国,甚至建议将德国莱茵河西岸的领土分割出来,建立一个受法国保护的“莱茵共和国”,以实现肢解德国的目的;英国:出于传统的“均势外交”政策,不想把欧洲政治平衡打破,不愿因过分削弱德国而导致法国称霸欧洲的局面出现,因此极力反对法国的主张,特别是建立“莱茵共和国”的主张;美国:想法比较复杂,且有所矛盾。

美国反对过分制裁德国,特别是建立一个法国控制的“莱茵共和国”的建议。

但又不能不考虑到法国未来的安全,只能与英国一起承诺一旦遭到德国的进攻,将联合援助法国(2)山东问题上的勾结①山东问题的由来:A、一战期间,日本占领德国在山东的租界地,“二十一条”承认日本在山东的特权。

B、一战后,中国要求收回山东主权,日本要把山东权益合法化。

②中国据理力争请允许我在正式发言之前,让大家看一样东西。

(掏出金表)进入会场之前,牧野先生为了讨好我,争夺山东的特权,把这块金表送给了我。

山东是中国文化的摇篮,中国的圣者孔子和孟子就诞生在这片土地上,孔子,孔子犹如西方的耶稣,山东是中国的,无论从经济方面还是战略上,还有宗教文化,中国不能失去山东,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1919年1月28日,中国代表顾维钧关于山东问题的陈词,一度使这个问题闪现出一丝曙光。

可惜,巴黎和会不是公平的辩论赛,大家都是来做交易分糖果的。

中国跟多数殖民和半殖民地国家一样,在和会上的命运,如同是砧板上的鱼肉,所差的无非是切给谁而已。

③山东问题上的勾结:美、英、法同意把德国在山东的全部权益转交给日本。

④影响:引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中国代表拒签和约。

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五四运动的爆发。

参加和会的中国代表,在五四运动的影响下和人民反对和约的压力下,最终拒绝在和约上签字;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认识;帝国主义大国漠视弱小国家正当的民族权益;弱国无外交。

5、结果:《凡尔赛和约》帝国主义列强经过激烈争吵和讨价还价之后,拟定了对德和约草案,并以重新发动进攻相威胁,迫使德国拼接受和约,即《凡尔赛和约》:(1)签订的时间地点:1919-6-28、凡尔赛宫镜厅。

正是5年前的这一天,奥匈帝国在得到它的强大盟友——德国的支持后,进攻塞尔维亚,挑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人类遭到空前的浩劫。

今天,战胜国选择在5年后的同一天,让德国人接受协约国对它的审判,算是对德国人和奥地利人的战争失败的羞辱。

(2)主要内容:A德国及其各盟国应承担战争罪责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性质的非正义战争,所以,战胜国将全部战争罪责推到战败国的头上是不公正、不合理的,明显有“成王败寇”的特点。

B重新划定德国疆界:分西、东、南部三块。

西部:阿尔萨斯——洛林归还法国;萨尔煤矿由法国开采15年后通过公民投票决定其归属;莱茵河西岸的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占领15年。

法国代表提出阿尔萨斯必须归还,原属德国的萨尔煤矿区也将由法国控制,萨尔区的储煤量相当于法国全国煤炭蕴藏量的40%,而且还紧邻法国的洛林铁矿区,将两者联合起来,无疑将极大推动法国重工业的发展,同时制约德国重工业的发展。

关于莱茵河西岸的德国领土问题,指出这是对法国建立莱茵共和国方案没有得到实现后的一个妥协的产物。

南部:德国承认奥地利独立,德奥永远不得合并;德国承认捷克斯洛伐克独立。

关于德奥关系问题,说明这里隐含的协约国的深远意图:奥地利与德国在民族和历史上的密切联系,以及奥地利在军事上受德国影响,也有较强的军事能力,所以,德奥的合并对它们的欧洲邻国来说,是一件令人害怕的事情。

东部:德国承认波兰独立,并将波兹南等一部分领土划给波兰。

在东普鲁士同德国的本部之间划出一条“波兰走廊”作为波兰出海口,德国交出但泽由波兰管理。

关于德波关系问题,要指出:其目的在于以波兰去牵制德国;而这一安排是对德国领土的最大分割,将经济发达的东普鲁士分割为一块飞地,是德国难以忍受的,也成为后来德国发动对波兰战争、挑起世界大战的最重要的借口。

总之,《凡尔赛和约》让德国损失了13%的领土(约2.7万平方千米)和10%的人口(约800多万)。

C德国放弃其全部海外殖民地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澳、日等战胜国以“委任统治”的方式加以瓜分。

德国在中国山东的重要权益交给日本。

关于殖民地全部被瓜分:指出德国挑起战争的目的是要夺取更多的殖民地,但结果事与愿违,德国不仅没有获得一块新的殖民地,而且自己拥有的殖民地全部丧失,这对德国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心理打击。

关于“委任统治”:是指一战后由国联委托一些国家对战败国的殖民地进行统治的一种制度,例如给予行政指导和援助。

根据国联盟约,原先德国的殖民地和奥斯曼帝国的殖民地均由国际联盟委任英国、法国和日本等国进行统治,这些国家代表国际联盟以委任统治的方式实行监管或监护。

委任统治的实质,只不过是一种新的、更隐秘的殖民主义统治政策。

Why?随着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旧的殖民体系再也无法按照原有的形态存在下去了,帝国主义不得不对其进行适当的调整;另一方面,由于这些殖民地宗主国大都是战败国的,当地人民都设想利用战败国的不利处境争取民族独立,如果战胜国以不变的形式进入这些殖民地,不会被当地人民轻易接受,这迫使它们改变策略。

反映了时代进步,由列强私下瓜分、直接兼并殖民地转变为按国际法公开地解决殖民统治问题。

D限制德国军备:①德国不得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②陆军不得超过10万人;③不得拥有军用飞机和潜水艇,海军只许拥有轻型战舰;④莱茵河东安50千米为非军事区,德国不得设防。

关于德国兵役制的问题:解释普遍义务兵役制的内涵,以全民为征兵对象,所有适龄青年都要服役一段时间和普遍接受军事训练。

这种兵役制常常与军国主义相联系,协约国禁止德国实行这样的兵役制,目的是要约束德国军国主义的复活。

关于允许德国陆军拥有10万人:说明其目的是能够让德国资产阶级有足够力量镇压国内人民革命(当时出现了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革命高涨局面),但这一数量的陆军,又不能满足德国对邻国发动侵略战争的需要。

关于不得拥有空军和潜水艇:说明空军和潜水艇被公认为是进攻性武器,是德国对外侵略战争的必备条件。

不允许德国拥有,无疑是防止它再次挑起战争的可能。

关于海军只能拥有轻型战舰:说明这样做既可以避免德国在海外的军事扩张,也避免了德国海军与英国海军竞争。

关于莱茵河东岸非军事区问题:指出这是将法国所要求的与德国之间建立缓冲区的进一步扩大的举措,对德国的进一步控制。

E赔款问题:规定在1921年5月1日前,由赔偿委员会确定赔款总额和赔款方式。

在此之前,德国应先偿付价值200亿金马克的物资,并承担占领军的全部费用。

(最终决定德国赔款2260亿马克,之后减至1320亿马克。

道威斯计划,1924年由美国银行家道威斯提出解决德国赔款的计划,该计划企图用恢复德国经济的办法来保证德国偿付赔款,对德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产生重要作用。

)(3)、评价:列宁称“《凡尔赛和约》是强盗、掠夺者、高利贷者、刽子手和屠夫的和约。

”“靠凡尔赛和约来维系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

“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

”——法军元帅福煦”性质:战胜国对德国的具有掠夺性和强制性的和约。

积极性:缓解矛盾,初步建立新的国际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