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

美学
美学

全国2005年7月

一、单项选择题1.被各国美学界尊称为“美学之父”的是( B )

A.苏格拉底 B.鲍姆嘉登C.鲍桑葵D.亚里士多德

2.西方美学史上最早讨论美的专著是古希腊美学家柏拉图的( C )

A.伊安篇 B.斐多篇C.大希庇阿斯篇 D.会饮篇

3.审美关系是人与世界构成的一种( B )

A.物质关系B.精神关系C.物质与精神统一的关系D.欲求关系

4.传统美学由于割裂内容和形式,从而致使艺术作品的内容成为一种( C )

A.艺术的存在B.非艺术的存在

C.既是艺术的存在,又是非艺术的存在D.既不是艺术的存在,又不是非艺术的存在5.以下属于艺术品的直接性物质存在的是( C )

A.意象世界层 B.物质实在层 C.形式符号层D.意境超验层6.艺术最核心的功能是( C )

A.娱乐B.道德教化 C.审美D.社会干预

7.19世纪,以德国美学家费希纳为代表的美学流派是( D )

A.结构主义美学 B.现象学美学C.体验美学D.实验美学

8.提出“美是生活”的美学家是(D )

A.别林斯基 B.黑格尔C.狄德罗D.车尔尼雪夫斯基

9.中国当代美学家蔡仪曾主张( B )

A.美在客观说 B.美在主观说C.美在主客观统一说D.美在客观性与社会性的统一说10.最早提出“天才”论,强调艺术是天才的创造和表现的美学家是( B )

A.贺拉斯B.柏格森C.克罗齐D.康德

11.从联想的类型来看,人们常说的“爱屋及乌”、“睹物思人”、“瑞雪兆丰年”属于( C ) A.相似联想 B.对比联想 C.接近联想D.类比联想

12.在西方美学史上,最早谈到喜剧问题的是( B )

A.德谟克利特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苏格拉底

13.在中国当代美学研究中,主张“美是客观性与社会性统一”说的美学家是( B ) A.蔡仪B.朱光潜C.李泽厚 D.吕荧

14.席勒曾认为美是( B )

A.感性的完善B.理念的感性显现C.活的形象D.关系的完满15.“主观的合目的性”是以下哪位美学家美学思想的一个核心命题?( A )

A.谢林B.黑格尔C.康德D.布瓦洛

16.马克思主义探讨美的本质问题的逻辑起点是( D )

A.客观的物质世界B.客观的精神世界C.主观的心意状态D.社会化了的人的审美实践活动

17.德国古典美学家康德的美学代表作是( A )

A.《判断力批判》 B.《艺术与现实的美学关系C.《美感》D.《理想国》

18.艺术的存在方式是( C )

A.艺术接受→艺术品→艺术创造B.艺术品→艺术接受→艺术创造

C.艺术创造→艺术品→艺术接受D.艺术创造→艺术接受→艺术品

19.艺术接受的过程可以区分为( B )

A.品、观、悟B.观、品、悟 C.悟、品、观D.品、悟、观20.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家中,曾提倡“以美育代宗教”的是( C )

A.王国维B.梁启超C.蔡元培 D.朱光潜

21.“寓教于乐”的原则实际上就是强调( D )

A.美育和智育的统一B.美育和体育的统一C.德育和智育的统一D.美育和德育的统一

22.明确提出“审美教育”概念的美学家是( C )

A.康德 B.贺拉斯C.席勒 D.锡德尼

23.美育主要依据的是( D )

A.现实的原则和社会的尺度 B.理想的原则和情感的尺度

C.现实的原则和情感的尺度D.理想的原则和社会的尺度

24.美育的过程中对个人创造性的激励是通过以下哪个要素来实现的?( B )

A.情感 B.意志 C.理性D.愉悦

25.在意象的类型中最具有“天然”性的是( B )

A.仿象 B.兴象 C.喻象D.抽象

26.在中国历史上,自然美开始作为独立的审美形态出现在( C )

A.盛唐B.西周C.魏晋D.宋金

27.在人的各种感觉器官中,与审美活动关系较为密切的是(A )

A.视觉和听觉 B.味觉和触觉C.视觉和味觉D.味觉和听觉

28.英国美学家布洛曾提出( C )

A.移情说B.时间距离说C.心理距离说D.空间距离说

29.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 C )

A.实用关系B.伦理关系C.审美关系 D.认识关系

30.美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是( A )

A.哲学方法B.心理学方法C.艺术学方法D.人类学方法

二、多项选择题

31.在西方美学史上,提倡“快乐说”的理论家是( AD )

A.格兰特?艾伦B.托马斯?阿奎那

C.斯宾塞 D.亨利?马歇尔E.席勒

32.从主体与对象世界的关系来看,意象可以区分为( ACDE )

A.虚象 B.仿象C.兴象D.喻象E.抽象

33.20世纪60年代,结构主义美学研究方法在西方盛行,其代表人物是( BC ) A.列维?斯特劳斯 B.罗兰?巴特C.托多罗夫 D.姚斯E.阿多诺

34.以下关于美感的表述正确的是( ABCD )

A.美感受主体的生理结构、心理因素和文化因素等的制约B.从本质上看,美感是一种生理的快感

C.美感是对主体的创造性的一种体现D.美感具有丰富的社会性意义E.美感的范围比美的范围狭隘

35.关于喜剧产生的原因有多种解释,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 ABCD )

A.突然荣耀说B.乖讹说

C.生命的机械化 D.心理能量消耗的节省说E.游戏说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60分)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第36、37小题每小题各4分,第38、39小题每小题各3分,共14分)

36.内在感官说

37.崇高

38.美学思想

39.灵感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40、41小题每小题各7分,第42小题6分,共20分)40.简述意境与意象的区别。

41.简述美育的特点。

42.简述优美的特征。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43小题12分,第44小题14分,共26分)

43.结合具体事例,试论美和美的东西之间的差异。

44.举例说明艺术品与非艺术品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全国2005年4月一、单项选择题。

1.在美学研究的各种审美现象中,最重要的是(D)

A.社会审美现象 B.心理审美现象C.自然审美现象D.艺术审美现象

2.19世纪中叶以前,在西方占主导地位的美学研究倾向是(B)

A.“由下而上”的方法B.“由上而下”的方法C.重视科学实验的方法 D.实证主义方法

3.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哲学基础应当是(D)

A.唯物论的反映论B.唯物辩证法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作为整体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4.提出“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这一命题的人是(C)

A.康德B.席勒C.马克思 D.车尔尼雪夫斯基

5.从文献材料看,西方美学史上最早讨论美的专著是柏拉图的(B)

A.《斐多篇》B.《大希庇阿斯篇》C.《伊安篇》 D.《会饮篇》

6.马克思说“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丽的景色都没有什么感觉”,这说明了人要与现实建立审美关系就必须具有(B)

A.闲暇时间B.自由意识C.物质条件 D.艺术趣味

7.荣格心理分析美学的一个核心概念是(C)

A.性力B.权力欲望C.集体无意识 D.力必多

8.审美关系最本质的特点是(C)

A.他律性B.排他性C.自由性 D.社会性

9.人类普遍爱好人体美,这说明(D)

A.美感是性本能的升华 B.美感来源于性选择

C.美感离不开性 D.美感是人的性选择的社会化

10.埃塞俄比亚原始部落里的人以嘴大为“美”,这反映了原始人的美感(A)A.与特定观念相联系B.模仿动物

C.包含反感祖先形象的本能D.与性感紧密相连

11.丰乳肥臀的原始母神雕像反映了原始人美感(A)

A.与生殖崇拜观念相关B.与图腾崇拜观念相关

C.与动物崇拜观念相关 D.与人的巫术观念相关

12.林黛玉对于贾宝玉送给她的一块旧手帕产生天下至美之物的感受。这是因为林黛玉采取了(C)

A.实用态度 B.伦理态度C.审美态度D.认知态度

13.“美就是由视觉和听觉产生的快感”是出自(B)

A.《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B.《大希庇阿斯篇》

C.《判断力批判》 D.《美感》

14.艺术创造最主要的是创造(D)

A.艺术境界 B.艺术形式C.艺术情感 D.艺术意象

15.马克思把艺术归结为一种意识形态,这说明艺术品是(A)

A.精神产品 B.物质产品C.意象思维的结晶D.抽象思维的结晶

16.有意味的形式说的倡导者是(C)

A.席勒 B.斯宾塞C.克莱夫?贝尔D.康德

17.不主张载道说的美学家是(D)

A.孔子 B.韩愈C.柳宗元D.陆机

18.在“意境”范畴的形成过程中,没有做出直接贡献的美学家是(A)

A.刘勰B.司空图C.王昌龄D.王国维

19.认为艺术“是为人类心灵而存在”的思想家是(B)

A.奥古斯丁 B.黑格尔C.克莱夫?贝尔 D.海德格尔

20.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艺术根本上是存在于(D)

A.人类社会中 B.动态流程中C.人类历史中D.人类心灵中

21.中国古人认为,艺术活动起于艺术家的“人心之动”,这个“动”包括(B)

A.意象的生产和意象的创造B.意象的孕育与意象的生产

C.意象的孕育和意象的创造D.意象的创造和意象的接受

22.西方文论中,有时会把闪现灵感的心灵称作(B)

A.“镜”B.“灯”C.“线” D.“洞”

23.优美的形象一般表现为(A)

A.内容与形式互为表里B.内容比形式重要

C.形式比内容重要D.形式具有独立的价值

24.波德莱尔的《恶之花》最能体现的艺术倾向是(A)

A.以丑为美 B.崇美抑丑C.美丑不分D.无美无丑

25.悲剧突出地说明了(A)

A.有限的人生所具有的无限的意义B.无限的人生所具有的有限的意义

C.现实的人生所具有的历史的意义D.理想的人生所具有的现实的意义

26.康德与黑格尔的崇高观之间的关系是(B)

A.康德受到过黑格尔的影响B.黑格尔受到过康德的影响C.康德与黑格尔互相影响 D.黑格尔与康德之间互不相干27.苏珊?朗格说:“一个嚎啕大哭的儿童所释放出来的情感比一个音乐家释放出来的个人情感多得多”,说明美育(C)

A.要重视情感 B.要重视儿童的哭声

C.光有情感是不够的D.光有哭声还不够

28.自然的陶养是美育的(B)

A.最基本的道理 B.基本途径之一

C.很次要的途径 D.一种间接的途径

29.“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说明(C)

A.观众是真正的艺术家 B.审美活动无标准可言

C.审美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创造 D.作家的创造不及观众的创造

30.朱光潜说:“文艺和其他美感活动给本能冲动和情感以自由发泄的机会。”这表明美育具有(C)

A.娱乐作用 B.感化作用C.陶养作用D.交流作用

二、多项选择题31.美感教育所培养的“完美的人”,是指(ABD)

A.既有物质生活,又有精神生活B.既有理智,又有情感

C.既满足了欲望,又满足了感情D.既有工作能力,又善于生活和娱乐

E.既无道德的缺陷,又充满着智慧

32.狄德罗“美在关系”的理论最大的成就在于(BD)

A.看到了美与人的主观世界的关联B.突破了过去把美当成某种单一的现象或某种孤立的因素的观点

C.自觉地把审美关系作为美学研究的出发点D.开始从自然和社会生活各种相互关系中来理解美

E.有意识地把美的本质与人的本质联系起来

33.朗吉诺斯倡导崇高,是因为当时人(CDE)

A.把崇高看成是粗野的自然B.只有有文化教养的人赞叹崇高

C.有庸俗的气息D.过于贪求金钱E.生活败坏,每况愈下

34.艺术意象的孕育有赖于艺术家的如下状态:(ABC)

A.感动B.虚静C.神思D.心手相应E.迷狂

35.与以往的美学理论相比,马克思主义美学具有自身显著的特点,主要有(ABDE)

A.把美学问题与人类社会实践紧密联系起来

B.把美的本质问题与人类的本质紧密结合在一起

C.第一次深刻揭示了人的无意识在美的生成中的作用

D.唯物辩证地解决了美学中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问题

E.渗透着巨大的历史感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36、37小题每题3分,38、39小题每题4分,共14分)

36.观

37.移情说

38.埃斯特惕卡

39.心理能量消耗的节省说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40、41小题每题7分,42小题6分,共20分)

40.简析现当代西方的一些美学家反对给美和艺术下定义的主要原因。

41.简述欣赏者在艺术接受中对艺术的重建过程。

42.为什么应当把审美关系作为美学研究的出发点?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43小题12分,44小题14分,共26分)

43.为什么说美感是在人的自然禀赋的基础上经由社会历史实践的产物?

44.试结合具体事例,论述艺术品与非艺术品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全国2004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美学试题课程代码:00037

一、单项选择题1.主张美学的研究对象是“感性认识的完善”的美学家是(C )。

A.亚里士多德

B.休谟

C.鲍姆嘉登

D.康德

2.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哲学基础是( D )。

A.辩正唯物主义

B.历史唯物主义

C.唯物辩证法

D.作为整体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3.下列美学家中不主张“美在理念”的是(C )。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普罗提诺

D.黑格尔

4.桑塔耶纳认为,“美是客观化了的快感”,这种观点属于(C )。

A.从事物的客观属性中探求美

B.从客观的精神世界中探求美

C.从主观的心意状态中探求美

D.从事物之间的关系中探求美

5.在中国当代的美学讨论中,朱光潜主张美是( D )。

A.主观的

B.客观的

C.主客观的统一

D.客观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6.美感的核心是(A )。

A.情感

B.感受

C.想象

D.理解

7.通感是( C )。

A.感官与心灵的沟通

B.情感的充分表现形态

C.感官间感受的相互挪移

D.审美中的豁然贯通感

8.在人的各种感觉器官中,与审美活动关系较为密切的是( D )。

A.视觉和味觉

B.嗅觉和触觉

C.听觉和触觉

D.视觉和听觉

9.在西方美学史上,提出“崇高是伟大心灵的回声”的美学家是( B )。

A.毕达哥拉斯

B.朗吉诺斯

C.博克

D.康德

10.在西方美学史上,主张丑是“近代精神的一种产物”的美学家是( B )。

A.休谟

B.莱辛

C.康德

D.李斯托威尔

11.在西方的喜剧理论中,倡导“心理能量的节省说”的美学家是( D )。

A.霍布斯

B.康德

C.柏格森

D.弗洛伊德

12.从艺术本质的角度来界定艺术的学说是(D )。

A.游戏说

B.载道说

C.表现说

D.娱乐说

13.艺术品结构的最重要层次是(C )。

A.思想内容层

B.形式符号层

C.意象世界

D.意境超验层

14.在各种艺术意象中,最具有自然天成特点的是( B )。

A.仿象

B.兴象

C.喻象

D.抽象

15.“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区别在于( D )。

A.前者具有人为色彩,后者没有人为色彩

B.前者物与我处于对立状态,后者物与我处于统一状态

C.前者是中西艺术共有的现象,后者是中国艺术独有的现象

D.前者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后者则是主体隐藏在意象的背后

16.下列关于“意象孕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表象与原型可以完全相同

B.表象必须具有客观原型

C.表象的形成与主体的情感因素无关

D.意象是主客体相互交融的产物

17.庄子说:“技兼于事,事兼于义,义兼于德,德兼于道,道兼于天。”这说明( A )。

A.“技”通过“道”体现出来

B.“道”是不依赖于“技”而独立存在的

C.“技”是无法通达“道”的

D.“技”与“道”可以相互转化

18.艺术家与创作对象的关系是(C )。

A.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B.模仿与被模仿的关系

C.认识与被认识的关系

D.因感动、感应而产生的情感激荡的关系

19.下列关于美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美育带有一定的强制性

B.美育是一种情感教育

C.美育是通过人的意志力来实现的

D.美育是促进知识的教育

20.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段话说明( D )。

A.美育可以培养人的个性

B.美育具有“寓教于乐”的特征

C.美育带有一定的强制性

D.美育是通过人的意志力来实现的

二、多项选择题

1.人类审美意识产生的标志有(ABCDE )。

A.人类开始把自己与自然区别开来

B.人类能够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物体

C.人类能在自己的创造物中直观自身

D.人类能够进行自觉的艺术创造

E.人类能够形成关于审美现象的理性意识

2.下列美学家中,主张从主观的心意状态中探求美的是(ACDE )。

A.亚里士多德

B.鲍姆嘉登

C.休谟

D.博克

E.黑格尔

3.中国古代美学中与“崇高”相近的范畴包括(ABDE )。

A.壮美

B.阳刚

C.含蓄

D.飘逸

E.大

4.下列关于“意象孕育”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D )。

A.客观原型转变为知觉表象

B.表象上渗透着主体的主观情感因素

C.表象与表象的关系受到主体的影响

D.表象与原型不完全相同

E.表象可以没有客观原型

5.人生天地之间的美的形态主要有(BCD )。

A.科学美

B.艺术美

C.自然美

D.社会美

E.技术美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心理距离说

2.“山羊之歌”

3.“生命的机械化”

4.游戏说

5.《审美教育书简》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简述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主要内容。

2.为什么说美是自由的形象?

3.艺术品与非艺术品有何区别与联系?

4.试述美育的基本特性。

五、论述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

1.以李商隐《锦瑟》为例,说明美感欣赏活动表层的心理特征。

附:李商隐《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2.试举例说明艺术接受的主体性特征。

全国200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美学试题课程代码:00037

一、单项选择题

1.艺术鉴赏过程的三阶段按顺序应为(A)

A.观、品、悟

B.品、悟、观

C.读、解、达

D.感、品、悟

2.下列要素不属于艺术想象的是(A)

A.意象的触发

B.意象的发展

C.意象的鲜明

D.意象的形成

3.在艺术孕育过程中,主体与对象世界的关系主要是(D)

A.反映

B.模仿

C.认识

D.感动

4.诗与画都是艺术,其作品结构中都必然具有且性质相同的层次是(D)

A.物质材料层

B.形式符号层

C.意象世界层

D.意境超验层

5.造成艺术品具有“他律性”的核心要素是(A)

A.意象

B.材料

C.流通

D.形式

6.下列诗句中,属于有我之境的是(D)

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B.“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C.“人闲桂花落,鸟鸣山更幽”

D.“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7.古希腊人把“艺术”理解为各种工匠的技术或技能,这说明艺术品是一种(C)

A.物质产品

B.精神产品

C.人工制品

D.自然物

8.中国的书法艺术所产生的意象类型主要是(D)

A.仿象

B.兴象

C.喻象

D.抽象

9.模仿说的主要缺陷是(C)

A.忽视了艺术与现实的联系

B.忽视了艺术的认识功能

C.忽视了艺术的审美特征

D.夸大了艺术创造的主体性

10.柏拉图的“美本身”、普罗提诺的“理型”说、莱布尼兹的“预定和谐”说,实质上都体现着一种基本的观念,这就是(D)

A.美即自然

B.美即感性

C.美即有

D.美即完满

11.康德自称他在哲学研究中掀起了一场“哥白尼式的革命”,从美学上说,这个“革命”主要是指他把美学研究(A)

A.从客观世界转移到主观世界

B.从主观世界转移到客观世界

C.从重内容转移到重形式

D.从重形式转移到重内容

12.在荣格看来,艺术家应该是一种“更高意义上的人”,即(D)

A.拥有自由意志的人

B.自我实现的人

C.审美的人

D.集体的人

13.从西方美学家对美的本质问题的探讨中可以看出,传统美学在美的问题上表现出明显的(B)

A.相对主义观

B.形而上学观念

C.怀疑论的观念

D.开放性的观念

14.美学思想得以形成的直接基础是(C)

A.艺术活动

B.客观存在着的美

C.审美意识

D.审美理想

15.“埃斯特惕卡”在德文中的意思是(A)

A.感性学

B.现象学

C.审美学

D.解释学

16.从美学史上看,绝大部分美学家在探讨美学基本问题时,其研究的主要对象都是(B)

A.美的规律

B.艺术

C.美感经验

D.审美关系

17.在孔雀等鸟类中,雄鸟往往会在雌鸟面前展示其美丽的羽毛,这是因为(D)

A.它们已具备了一种自觉的精神活动能力

B.它们具有与人相同的情感要求

C.它们已懂得欣赏美

D.它们具有性选择的本能需要

18.人们看电影时,看到滑稽的场面忍俊不禁,看到悲伤的场面痛哭流涕。这表明美感教育(A)

A.具有不可抗拒的魔力

B.需要接受者客观冷静

C.接受者缺乏自制力

D.对冷静理性的人没有效果

19.对中国古代“感物斯应”的正确理解是(C)

A.一种低级的美学观

B.一种感官美学

C.一种心与物的交流

D.一种官能刺激

20.梁启超说:“艺术的陶冶可以将情感善的方面尽量发挥,把邪恶的丑的方面渐渐压服淘汰下去。”对此不正确的理解是(C)

A.艺术可以扬善抑恶

B.美育是从情感的角度进行的

C.艺术是无功利的

D.艺术有助于推动道德的形式

21.对“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最恰当的审美理解是(C)

A.人的异化

B.感情专一

C.人为美而兴奋倾倒

D.审美是件苦差事

22.亚里士多德的“净化”或“陶冶”主要是指悲剧的(A)

A.感化作用

B.娱乐作用

C.认识作用

D.教育作用

23.崇高(A)

A.是美的一种基本形态

B.是一种伦理判断

C.是一种纯粹的美

D.不是一种高级的美

24.《蒙娜丽莎》所属的审美范畴是(A)

A.优美

B.崇高

C.悲剧

D.喜剧

25.刘熙载说:“怪石以丑为美,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这里的丑是(D)

A.一种古怪的丑

B.一种突出的丑

C.一种秩序的美

D.一种不规则的美

26.狄德罗曾说,卢浮宫的美,不论有人或无人,都同样存在。这句话说的是(B)

A.美感的主观性

B.美的客观性

C.美感的社会性

D.美的社会性

27.美感从本质上讲是(D)

A.人的自然禀赋

B.人的先天快感

C.人的种族属性

D.人的精神享受之一

28. 爱美之心是(B)

A.人的自然禀赋

B.人的本质力量

C.人的族类本质

D.人的先验能力

29.美感产生于(A)

A.劳动实践把主体力量对象化的过程

B.动物向人的自然进化过程

C.人的本能的升华过程

D.人的自我表现的过程

30.人的生存本能和生殖本能发展为美感的生理基础是在(B)

A.生物进化过程之中

B.制造和使用工具过程之中

C.大脑完善的过程之中

D.感觉发展的过程之中

二、多项选择题31.艺术操作的作用有( ABCE )

A.将艺术家心中的意象物态化

B.丰富艺术家心中的意象

C.提供接受过程的基础

D.进行艺术意象的重建

E.继续进行意象的孕育

32.美感包含着(ABC )

A.满足感、愉快感和幸福感

B.和谐感

C.精神上的自由感

D.物质享受感

E.心灵上的自豪感

33.崇高与优美的关系是( ACE)

A.形态相对,互不相同

B.截然对立,互不相容

C.明显不同,互补共存

D.相互转化,相互取代

E.审美范畴的不同类型

34.美育与德育的关系的正确表述是(ACE )

A.美育是德育的必要前提

B.美育高于德育应代替德育

C.美育对德育的实施起促进作用

D.美育包含着更多的精神

E.美育与德育是相辅相成的

35.西方现代艺术及艺术的观念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主要表现在( ABCDE)

A.传统的美学原则几乎完全被抛弃

B.摧毁了传统艺术的观念

C.艺术品与非艺术品之间的界限变得很模糊

D.以更为多元化的面目出现

E.否定给美和艺术下定义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36、37小题每题4分,38、39小题每题3分,共14分)

36.柏拉图的美育观37.美学思想38.审美态度39.艺术敏感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40、41小题每题7分,42小题6分,共20分)

40.简述艺术的存在方式。

41.简述美感与美的关系。

42.简述黑格尔的崇高观。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43小题12分,44小题14分,共26分)

43.试以王维《鹿柴》为例,分析意境和意象的关系。

附《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人深林,复照青苔上。

44.试论美的问题在于人生相与创造相之间。

浙江省2003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美学试题课程代码:00037

一、单项选择题

1.美学所要研究的最重要的审美现象是( C )。

A.美以及美的规律

B.美感经验

C.艺术

D.审美关系

2.研究审美主体的美感经验,主要应该采取( A )。

A.哲学方法

B.艺术学方法

C.心理学方法

D.伦理学方法

3.马克思认为,异化劳动(D )。

A.只能制造丑,却不能创造美

B.只能创造美,却不能制造丑

C.既不能制造丑,也不能创造美

D.既能制造丑,也能创造美

4.在十九世纪中叶以前,哲学方法一直是美学研究的( C )。

A.具体方法

B.综合方法

C.主要方法

D.次要方法

5.“美丽地描绘一副面孔”与“一副美丽的面孔”分别指的是(B )。

A.现实美与艺术美

B.艺术美与现实美

C.自然美与艺术美

D.艺术美与自然美

6.桑塔耶纳认为,“美是客观化了的快感”,这种观点属于(D )。

A.从事物的客观属性中探求美

B.从客观的精神世界中探求美

C.从主观的心意状态中探求美

D.从事物之间的关系中探求美

7.在西方美学史上,真正严格区别美感和快感的美学家是( D )。

A.柏拉图

B.休谟

C.鲍姆嘉登

D.康德

8.钱钟书认为,“理之在诗,如水中盐、蜜中花,体忒性存,无痕有味。”这说明美感欣赏活动是( D )。

A.生理与心理矛盾的统一

B.个性与社会性矛盾的统一

C.具象性与抽象性矛盾的统一

D.功利性与非功利性矛盾的统一

9.“燕山雪花大如席”所使用的想象形式是( A )。

A.相似联想

B.接近联想

C.再造联想

D.对比联想

10.在下列审美范畴中,表现人与世界和谐共存状态的是( A )。

A.优美

B.崇高

C.悲剧性

D.喜剧性

11.罗丹的雕塑《老妓》所体现的美学规律是( C )。

A.以丑为美

B.化丑为美

C.丑中有美

D.美丑相间

12.悲剧性冲突源于( A )。

A.正义与邪恶的矛盾

B.人物的过失

C.自然的灾难

D.日常生活的不幸

13.对游戏说的形成没有做出直接贡献的美学家是( D )。

A.康德

B.席勒

C.斯宾塞

D.黑格尔

14.集体无意识说界定艺术的角度是(C )。

A.艺术的功能

B.艺术的起源

C.艺术的本质

D.艺术的特征

15.艺术品与其他精神产品的根本区别在于( B )。

A.艺术品也需要一定的物质材料

B.艺术品主要是意象思维的结晶

C.艺术品是一种人工制品

D.艺术品有时需要借助于抽象思维

16.艺术的最高追求是(D )。

A.创造有我之境

B.创造无我之境

C.创造有生命力的典型意象

D.创造有意境的意象世界

17.下列关于“天才”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D )。

A.天才具有超于常人的能力

B.天才是客观存在的

C.天才是先天与后天两种因素结合的产物

D.天才是不需要后天训练的

18.艺术存在的动态流程是( C )。

A.从艺术创造到艺术作品

B.从艺术创造到艺术接受

C.从艺术创造到艺术作品再到艺术接受

D.从艺术作品到艺术接受

19.在西方的美育理论中,首先明确提出“审美教育”这一概念的美学家是( D )。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贺拉斯

D.席勒

20.第一个在我国将美育规定为教育的重要内容的人是(D )。

A.陈独秀

B.王国维

C.蔡元培

D.梁启超

二、多项选择题

1.美学学科得以建立的基本条件包括(ABDE )。

A.专门的美学著作

B.特定的审美意识

C.丰富的美学思想

D.独立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E.特定的研究方法

2.狄德罗认为“美在关系”,他所说的“关系”主要包括( CDE )。

A.事物内部的结构关系

B.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C.事物与人的关系

D.主体心理要素的相互关系

E.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3.在下列美学家中,主张“乖讹说”的有(CE )。

A.霍布斯

B.康德

C.柏格森

D.弗洛伊德

E.斯宾塞

4.艺术品意象的主要类型包括( ABDE )。

A.仿象

B.兴象

C.形象

D.喻象

E.抽象

5.艺术意象的基本特征有( ABCD )。

A.虚拟性

B.感性

C.想象性

D.情感性

E.知识性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2.“突然荣耀说

3.意象的物态化和物化

4.美育

5.“埃斯特惕卡”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试简评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这一命题。

2.试述丑的审美价值。

3.意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有何区别?

4.为什么说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最重要方式?

五、论述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

1.试以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为例,说明知觉和表象在审美活动中是怎样实现对客观世界的转化的。

附: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举例说明艺术创作中“技”与“道”的相互关系。

全国2003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美学试题课程代码:

一、单项选择题 1.从事物的客观属性中探求美,其最大的合理性就在于(B )

A.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精神

B.抓住了美具有感性形式这一特点

C.肯定了美就存在于人类的生活中

D.强调了美的客观实在性

2.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对美学的突出贡献是( B )

A.把美的本质问题的探讨引入到人的主观精神世界

B.揭开了心理无意识这一重要领域

C.发现了人的心理结构

D.描述了人的审美心理机制

3.马克思把美学研究从康德重主观的方向重新转移到重客观的方向,这里的“客观”主要是指( D )

A.外在的自然界

B.人所改造过的自然界

C.人所创造的物质产品

D.人类社会或社会化了的人类

4.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与这段话最切近的美论是( D )

A.美在形式

B.美在关系

C.美在生活

D.美在距离

5.标志着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正式建立的美学著作是( C )

A.柏拉图《大希庇阿斯篇》

B.维柯《新科学》

C.鲍姆嘉登《美学》

D.黑格尔《美学》

6.“由上而下”的美学研究方法的主要特点是( C )

A.重视科学实验

B.注重实证

C.哲学思辨

D.心理分析

7.大自然成为人类审美对象的直接前提是( C )

A.人类学会了使用劳动工具

B.人类社会初步形成

C.人类自身价值得到了充分肯定

D.人类具备了运用语言的能力

8.把山水作为绘画、文学等艺术样式的题材,这标志着( C )

A.艺术开始进入自觉的时代

B.审美活动开始走向独立

C.人对自然审美意识开始觉醒

D.人对现实审美关系的建立

9.美感产生于( D )

A.游戏

B.摹仿

C.巫术

D.社会实践

10.“爱美是人的天性”的说法出自( C )

A.席勒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尼采

11.孕育意象所需要的“虚静”并不排除或超越(D )

A.功利

B.逻辑

C.日常自我

D.自由

12.提出“神思”的理论家是( C )

A.司马迁

B.司空图

C.刘勰

D.严羽

13.美感开始于(C )

A.异性的吸引

B.游戏的冲动

C.工具的制造和使用

D.祭祀的崇拜

14.从历史发展的观点看,美感(B )

A.没有起点

B.有一个起点,却没有终点

C.既无起点,也无终点

D.有起点,也有终点

15.俗话说“对牛弹琴”,它说明美感的形成依赖于(B )

A.感官

B.审美能力

C.想象

D.灵性

16.载道说界定艺术的角度是( B )

A.艺术的起源

B.艺术的功能

C.艺术的本质

D.艺术的内容

17.在各种艺术意象中,最具有自然天成特点的是(B )

A.仿象

B.兴象

C.喻象

D.抽象

18.意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区别不在于(D )

A.前者主要是心理学范畴,后者主要是认识论范畴

B.前者一般不使用抽象概念,后者需要运用抽象概念

C.前者的目的在于求美,后者的目的在于求真

D.前者的成果是精神产品,后者的成果不是精神产品

19.中国古代把“艺”解释为各种操作与本领与技能,这说明艺术品是一种( C )

A.精神产品

B.物质产品

C.人工制品

D.自然物

20.下列艺术观中,不是由现代美学家提出的学说是(D )

A.集体无意识说

B.有意味的形式说

C.符号说

D.娱乐说

21.席勒认为,通过审美教育,人们可以( C )

A.由“自由王国”进入“必然王国”

B.由“审美王国”进入“必然王国”

C.由“审美王国”进入“自由王国”

D.由“自由王国”进入“审美王国”

22.下列不属于美育特点的是( D )

A.感性

B.感染性

C.愉悦性

D.规范性

23.“以美育代宗教”的主张的提出者是(B )

A.王国维

B.蔡元培

C.李大钊

D.李泽厚

24.霍布斯的喜剧主张是( A )

A.突然荣耀说

B.预期失望说

C.生命的机械化

D.心理能量消耗的节省

25.中国古代的“风骨”范畴,类似于现在美学范畴中的( B )

A.优美

B.崇高

C.悲剧

D.喜剧

26.笪重光说:“密叶偶间枯枝,顿添生姿,纽干或生剥蚀,愈见苍颜。”这句话所体现的美学特征是( C )

A.美丑互补

B.化丑为美

C.以丑衬美

D.美丑相间

27.朱自清的《绿》所描绘的梅雨潭:“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所表现出的风格是( A )

A.优美

B.悲壮

C.滑稽

D.崇高

28.古曲《春江花月夜》所属的审美范畴是( A )

A.优美

B.崇高

C. 悲剧

D.喜剧

29.下列学说不属于中国古典美学的是( D )

A.言志说

B.心生说

C.缘情说

D.表现说

30.“燕山雪花大如席”中雪花的形象属于( C )

A.仿象

B.兴象

C.喻象

D.抽象

二、多项选择题

31.美育与智育的区别是(ABCE )

A.目的不同,智育是认知教育,美育是情感教育

B.过程不同,智育是知识教学过程,美育是情感升华过程

C.性质不同,智育是由内而外输入,美育则有内在自发性

D.接受不同,智育用脑接受,美育用心接受

E.思维方式不同,美育离不开感性形象,智育以逻辑思维能力为核心

32.美是一种多层累的突创,它所包含的层面主要有(ACDE )

A.自然物质层

B.形式符号层

C.知觉表象层

D.社会历史层

E.心理意识层

33.在美学研究中贯彻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就要求美学研究者(BD )

A.应当具有深厚的历史修养

B.应当具有历史的眼光

C.应当懂得一些自然科学知识

D.应当善于运用逻辑的方法

E.应当抓住历史学与逻辑学的契合点

34.提出美学研究的对象应当是美以及美的规律这一观点的主要根据在于(ABD )

A.能够更好地划清美学与各门艺术理论的界限

B.有助于扩大美学研究的范围

C.只有深入研究了高级的艺术美,才能理解低级的生活美

D.只有深入研究了生活中的各种美学问题,才能更好地理解艺术美

E.有助于感性认识的完美

35.19世纪以来西方美学史上重视感觉在美感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美学家有( ABCDE )A.费希纳 B.桑塔亚纳

C.弗洛伊德

D.阿恩海姆

E.费尔巴哈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60分)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36、37小题每题4分,38、39小题每题3分,共14分)36.寓教于乐37.“上升的乖讹”与“下降的乖讹”38.无我之境39.美感欣赏活动36.(1)古罗马贺拉斯提出。(2)把美育看成娱乐与道德教育的统一。(3)要求文艺具有魅力,通过感动给人以教益。

37.(1)乖讹指不和谐、不协调,是喜剧产生原因的一种解释,斯宾塞进一步提出“上升的乖讹”与“下降的乖讹”。(2)“上升的乖讹”指超过了预期效果;(3)“下降的乖讹”指达不到预期效果。(4)这种说法不能解释所有喜剧的效果。

38.(1)无我之境是意境的主要类型之一;(2)指创作主体完全消失,隐藏在艺术意象的后面。39.美感欣赏活动是主体对美的现象进行感受体验、观照鉴赏和评价。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40、41小题每题7分,42小题6分,共20分)

40.简述美育的特点。

41.简析“美感是性本能的升华”。

42.简述罗丹的雕塑“欧米哀尔”“丑得如此精美”的原因。

40.(1)美育是感性的,是通过潜移默化的途径作用于人的,是一种感化。(2)不需要强制和勉强,是心甘情感、乐而忘返的。(3)使人不得不然,是动之以内,从情感角度打动人的。(4)

不仅满足每个欣赏者个人的情感生活,而且还激励欣赏者满足自身独创性的需要。(5)美育可以与德育相结合,可以陶冶性情,泄导身心。

41.(1)“美感是性本能的升华”有对也有错。(2)对在它指明了美感与动物性性选择的关系。

(3)错在它没有看到人类的美感来源于动物性本能却超越了动物性本能。

42.(1)艺术作品美不美不在于所表现的生活是丑还是美,生活中的美、丑,均可成为美的艺术品的表现内容,艺术的创造性是最美的。(2)生活中的丑创造成艺术的美,不是把丑变成了美,而是把丑变得更典型了。(3)艺术能将生活真实地表现出来,可以使欣赏者明辨美丑,本身就有着巨大的艺术感染力,这种感染力就是美。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

43.为什么说“技”与“道”是艺术创造中的重要因素?“技”与“道”的关系是什么?

44.以王昌龄《采莲曲》为例试阐述美感作为一种感觉的一般特点。

附诗: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43.(1)“技”与“道”是艺术操作中的概念,而艺术操作是艺术意象生产的重要方面。(2)“技”与“道”是艺术操作中的艺术技能与技巧的运用与发挥。不掌握这些技能和技巧,就不可能进入自己的艺术创作过程将自己孕育的意象物态化。因此,它们是艺术创作中不可逾越的环节。

(3)“技”与“道”中,技侧重于技巧、技能方面,而道则侧重于艺术意象创造和传达中无碍和充满生气的至高境界。(4)“技”与“道”是相互依赖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5)艺术创造的最高境界是技与道之间界限消除。

44.(1)美感包括着客观的美的刺激和主观对于美的反应这两个方面。(2)美感同样离不开刺激感觉的光、色、形、声、味、气息和触觉等这样一些永远在变化的形式因素。(3)美感体现了人在审美活动中的主导意向。

浙江省2002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美学试题课程代码:00037

一、单项选择题1. 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诞生于( D )

A. 1725年

B. 1735年

C. 1740年

D. 1750年

2. 马克思说:“(异化)劳动创造了宫殿,却为劳动者创造了贫民窟。”这说明异化劳动( B )

A. 只能制造丑,但不能创造美

B. 只能创造美,但不能制造丑

C. 既不能制造丑,也不能创造美

D. 既能制造丑,也能创造美

3. 人与客观世界的审美关系属于( A )

A. 认识关系

B. 伦理关系

C. 精神关系

D. 实用关系

4. 休谟主张“美不是事物本身的属性,它只存在于观赏者的心里”,这属于(C )

A. 从事物的客观属性中探求美

B. 从客观的精神世界中探求美

C. 从主观的心意状态中探求美

D. 从事物之间的关系中探求美

5. 在美论中,提出“距离说”的美学家是( C )

A. 博克

B. 荷加斯

C. 布洛

D. 阿恩海姆

6. 人类美感的形成(C )

A. 早于制造和使用工具的过程

B. 晚于制造和使用工具的过程

C. 与制造和使用工具的过程同步

D. 与制造和使用工具的过程无关

7. 人类的感觉与动物的感觉差别在于(D )

A. 人的感觉能力强于动物

B. 人的感觉能力弱于动物

C. 人的感觉是一次性的

D. 人的感觉具有社会性和积累性

8.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首诗所体现出的美感心理要素是( C )

A. 接近联想

B. 相似联想

C. 对比联想

D. 创造性想象

9. 钱钟书说:“理之在诗,如水中盐、蜜中花,体忒性存,无痕有味。”这里说的是审美活动中的( D )

A. 感知

B. 表象

C. 情感

D. 理解

10. 王维诗云:“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里表现的审美特征属于( A )

A. 优美

B. 崇高

C. 悲剧性

D. 喜剧性

11. 在西方的喜剧理论中,柏格森所倡导的是( C )

A. 突然荣耀说

B. 乖讹说

C.生命的机械化

D. 心理能量的节省说

12. 崇高与壮美的内涵在性质上( A )

A. 是相同的

B. 有一些共同点

C. 根本不同

D. 差别很大

13. 文艺复兴时期的悲剧主要属于( B )

A. 命运悲剧

B. 性格悲剧

C. 社会悲剧

D. 心理悲剧

14. 下列美学家中不主张模仿说的是( D )

A. 柏拉图

B. 亚里士多德

C. 贺拉斯

D. 席勒

15. 有意味的形式说界定艺术的角度是( C )

A. 艺术的起源

B. 艺术的功能

C. 艺术的本质

D. 艺术的形式

16. 艺术品与其他精神产品的根本区别在于( B )

A. 艺术品也需要一定的物质材料

B. 艺术品主要是意象思维的结晶

C. 艺术品是一种人工制品

D. 艺术品不是物质产品

17. 意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区别不是表现在( A )

A. 前者主要是心理学范畴,后者主要是认识论范畴

B. 前者一般不使用抽象概念,后者需要运用抽象概念

C. 前者的目的在于求美,后者的目的在于求真

D. 前者的成果是精神产品,后者的成果不是精神产品

18. “关关雎鸠,在何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这段古诗中意象的类型是( B )

A. 仿象

B. 兴象

C. 喻象

D. 抽象

19. 在西方的美育理论中,首先明确提出“审美教育”这一概念的美学家是( D )

A. 柏拉图

B. 亚里士多德

C. 贺拉斯

D. 席勒

20. 在西方美学史上,提出“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的大众”这一观点的美学家是( A )

A. 康德

B. 席勒

C. 黑格尔

D. 马克思

二、多项选择题1. 美学研究的具体方法有(ABCE )

A. 唯物辩证法

B. 哲学方法

C. 心理学方法

D. 艺术学方法

E. 伦理学方法

2. 人的本质属性所包含的主要逻辑层面有( BCDE )

A. 自然—精神

B. 个体—社会

C. 历史—文化

D. 存在—意识

E. 感性—理性

3. 人的感觉之所以能够产生美感,是由于( )

A. 人的感觉能够与对象保持一定的距离

B. 人的感觉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

C. 人的感觉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创造性活动

D. 人的感觉具有自由创造的想象力

E. 人的感觉器官经过了长期的训练和锻炼

4. 中国古代美学中与“优美”相接近的范畴包括( ABC )

A. 秀美

B. 阴柔美

C. 典雅美

D. 壮美

E. 阳刚

5. 下列关于美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BDE )

A. 美育是一种情感教育

B. 美育是一种促进知识的教育

C. 美育带有一定的强制性

D. 美育是通过人的意志力来实现的

E. 美育能培养人的审美能力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 美感

2. “乖讹说”

3. 意境

4. 期待视界

5. 美育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 简述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基本特点。

2. 美感中的直觉具有哪些特征?

3. 什么是意象的物态化和物化?

4. 试述美育与智育的区别与联系。

五、论述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

1. 试分析“美是生活”这一命题的合理性与局限性。

2. 试举例说明艺术品的鉴赏过程。

全国200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美学试题课程代码:00037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1.在艺术接受中,每个接受者所具有的先在的自身素质,被现代接受美学称为( A )

A.期待视界

B.先验图式

C.主体经验

D.先见之明

2.在艺术接受中,意象的重建过程主要在于( D )

A.读

B.悟

C.观

D.品

3.意境和意象的区别在于( C)

A.意境是指审美的广度,意象是指审美的深度

B.意境具有主客一体的特征,意象具有主客对立的特征

C.意境属于形而上的领域,意象属于形而下的领域

D.意境是一个艺术范畴,意象是一个美学范畴

4.“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这段古诗中意象的类型是( B )

A.仿象

B.兴象

C.喻象

D.抽象

5.现实主义艺术中的人物形象一般属于( A )

A.仿象

B.兴象

C.喻象

D.抽象

6.意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区别不是表现在( D )

A.前者主要是心理学范畴,后者主要是认识论范畴

B.前者一般不使用抽象概念,后者需要运用抽象概念

C.前者的目的在于求美,后者的目的在于求真

D.前者的成果是精神产品,后者的成果不是精神产品

7.从艺术起源的角度界定艺术的学说是( C )

A.符号说

B.表现说

C.游戏说

D.教化说

8.古人云:“粗绢恶扇,败人意兴”。在艺术品的层次结构中,造成这一现象的因素是( A )

A.物质实在层

B.形式符号层

C.意象世界层

D.意境超验层

9.下列美学家中不主张模仿说的是( D )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贺拉斯

D.席勒

10.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乐”,体现了美育的( B )

A.形象性

B.愉悦性

C.独创性

D.逻辑性

11.叔本华说:“国王和乞丐从窗口看夕阳,两者都可以感觉到美”。这是在强调( B )

A.美有绝对一致的评判标准

B.美的普遍性和超功利性

C.审美是纯粹的知性活动

D.审美与社会地位毫不相干

12.最重要的审美途径是( D )

A.自然

B.社会

C.人生

D.艺术

13.美学史上最早提出“美在数的和谐”的美学家是( A )

A.毕达哥拉斯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

14.在朱光潜的美论中,“物”与“物的形象”的不同主要是(B )

A.前者是客观的,后者是主观的

B.前者是客观的,后者是主客观的统一

C.前者是实在的,后者是虚幻的

D.前者属于内容范畴,后者属于形式范畴

15.与美学联系最为密切的学科当推(B )

A.哲学、语言学、精神分析学、社会学

B.哲学、文艺学、心理学、伦理学

C.哲学、教育学、现象学、文化人类学

D.哲学、文艺学、阐释学、符号学

16.陶渊明认为,欣赏自然美景时“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指的是( B )

A.审美的非功利性

B.审美的非自觉性

C.审美的具象性

D.审美的个性

17.“红杏枝头春意闹”在美感心理构成上主要是( B )

A.直觉

B.通感

C.想象

D.表象

18.把人的感觉看作是“以往全部世界历史的产物”的思想家是( B )

A.黑格尔

B.马克思

C.亚里士多德

D.卢梭

19.春光明媚和冰天雪地给人以不同的美感,这说明了( B )

A.美感的主体差异

B.形式因素在美感中的中介作用

C.美感的一般特点

D.美感的感觉特征

20.“环肥燕瘦”十分生动地说明了审美现象具有( A )

A.历史性

B.民族性

C.阶级性

D.地域性

21.唯物辩证法对于美学研究具有( A)

A.总的指导意义

B.具体方法的意义

C.重要启示意义

D.实践意义

22.人在劳动实践中创造美的事物的基本规律是(C )

A.按照对象的客观规律进行建造

B.按照主体的内在尺度来生产

C.把人的本质力量表现为可供审美欣赏的形象

D.把主体情感投射到对象上面

23.马克思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异化劳动在美学上的两种意义,即( B )

A.既批判丑,又肯定美

B.既制造丑,又创造美

C.既扬弃了丑,又消解了美

D.丑中有美,美中有丑

24.马克思主义美学在探讨艺术的本质问题时,首先强调( B )

A.艺术作为观念形态对生活的审美反映

B.艺术作为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的依赖关系

C.艺术作为意识形态必然具有阶级性

D.艺术必须服务于工人阶级的解放斗争

25.美的本质问题的核心是( A )

A.人的本质与美的本质之间的关系问题

B.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之间的关系问题

C.人类审美感官与世界历史的关系问题

D.事物审美属性如何在实践中生成的问题

26.托马斯?阿奎那认为:“事物并不是因为我们爱它才成为美的,而是因为它是美的与善的

才为我们所爱。”这一观点表明,作者理解美的角度是( A)

A.客观事物自身的属性

B.人的主观心意状态

C.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

D.人类的审美需要

27.原始时代的狩猎民族虽然住在花卉极其丰富的土地上,却决不用花做装饰。这一现象说明( C )

A.美取决于人的主观心意状态

B.美在移情

C.美依存于人们的生活实践

D.美取决于距离

28.在西方美学史上,真正严格地区别了美感和快感的美学家是( D )

A.德谟克利特

B.休谟

C.博克

D.康德

29.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说不同于柏拉图“美在理念”说的主要特点是( C )

A.突出了美的感性因素

B.强调了美的理性内容

C.注入了辩证法的精神

D.更具有思辨的意味

30.艺术操作中技与道的完美结合,在中国古代书画理论中常被称为:( A )

A.心手相应

B.刻镂无形

C.胸有成竹

D.气韵生动

二、多项选择题。

31.下列诗句所包含的意境为无我之境的有( CDE )

A.“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B.“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D.“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

E.“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32.布莱克说:“从一粒沙里看一个世界”,这说明审美是( ABCE )

A.感性具体的

B.以小见大

C.个别性与普遍性的统一

D.透过现象看本质

E.直观个别的形象

33.狄德罗认为“美在关系”,他所说的关系主要包括( ABD )

A.一事物自身在内在结构上的秩序、安排、对称等关系

B.一种事物与其它事物的关系

C.由想象力移植到物体上的关系

D.事物与人的关系

E.在虚拟世界里创造出来的关系

34.李泽厚认为,美的特点主要有( CE )

A.典型性

B.观念性

C.客观社会性

D.主客观统一性

E.具体形象性

35.美学思想不同于审美意识的特点主要在于( BE )

A.它以直观的形式存在于人的心理意识层

B.它以语言文字的形式存在于典籍文献之中

C.它是对人自身审美需要的把握

D.它是对客观事物审美属性的反映

E.它具有理论观点和概念范畴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36、37小题每题3分,38、39小题每题4分,共14分)

36.寓教于乐37.美学研究的对象38.生命的机械化39.集体无意识说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40、41小题每题7分,42小题6分,共20分)

40.为什么说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的命题符合生活的常识,却不符合生活的辩证法?

41.简述喜剧性的效果

42.简述美育与体育的区别与联系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43小题12分,44小题14分,共26分)

43.以李益《江南曲》为例,试分析对比联想在审美活动中的作用。

附诗: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44.画家郑板桥曾这样描述自己的创作过程:“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题画》)请结合艺术意象的孕育与生产过程,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36.参考答案(1)古罗马贺拉斯提出。

(2)把美育看成娱乐与道德教育的统一。

(3)要求文艺具有魅力,通过感动给人以教益。

37.美学研究的对象:(1)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2)通过艺术来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3)研究各种审美对象、美感经验、审美意识、审美范畴和美学思想。

38.(1)法国学者柏格森提出。

(2)他认为生命的本质在于不断创造,而生命的反面,则是僵硬、呆滞、机械化。

(3)喜剧性产生的原因,正在于动作、姿态、形体的机械化。

(4)这种说法不能囊括所有喜剧产生的原因。

39.(1)集体无意识说是由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提出的;

(2)他认为“集体无意识”是由遗传保存下来的一种具有人类普遍性的、潜藏于意识深层的朦胧精神;

(3)艺术家正是在“集体无意识”的驱动下进行创作的,艺术起源于集体无意识。

(4)这是一种从起源的角度界定艺术的学说。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40、41小题每题7分,42小题6分,共20分)

40.(1)生活中有美也有丑,有悲也有喜,不能简单地把一切生活都看作是美的,更不能把美定义为生活。

(2)车尔尼雪夫斯基一方面说凡是能够显示现实生活的都是美的,另一方面说只有依照我们的理解应当如此的生活才是美的,这样,同一个命题就出现了矛盾。

(3)主观上的喜欢与生理上的满足是“美是生活”在理论上的两根支柱,前一方面容易滑向主观唯心主义,后一方面则容易走向庸俗的生理学观点。

41.(1)喜剧性的笑是人类才有的心理现象。

(2)笑的感情必须与是非判断无关,与强烈的憎恶之情不相容。

(3)笑要有共鸣,是在一定的社会圈子里产生的。

42.(1)区别:①方式不同,体育以锻炼身体为主,美育以情感教育为主。

②目的不同,体育的目的在于增强健康体质,美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审美能力。(2)联系:①现代健康的特征是身心协调,体育不仅有生理学特征,而且有心理学特征。身体的运动促进着心理的发展和提高。

②美育中的情感活动促进着身心的全面发展。

③体育本身也是美育的一种途径,使运动者和观赏者产生强烈的审美体验。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43小题12分,44小题14分,共26分)

43.(1)联想使得美感比一般动物的快感更加丰富多彩。

(2)联想使得既有对象变成含蕴丰富、生生不已的审美意象。

(3)联想使得美感在时间和空间两个领域得到拓展。

(4)分析出“瞿塘贾”与“弄潮儿”的对比联想。

44.(1)艺术创造的核心是意象的生成,郑板桥的话即描述了这一过程。

(2)艺术意象的生成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意象的孕育与意象的生产。

(3)意象的孕育起源于主体与客体的感性相遇。客观事物在这种相遇中从美的角度展示自己,主体则激发起创作的冲动。

(4)意象的生产意味着艺术家心中的意象得到了物态化和物化,内在的意义转化成了外在

《设计美学》期末复习资料资料讲解

《设计美学》期末复习资料2010.12 试题类型: 判断题:2’X5 简答题:20’X2 论述题:20’X1;30’X1 1、先秦至两汉是我国设计美学形成的基础阶段,许多设计美学观念在这时开始形成。 2、先秦时期理论上较为突出的成就就是设计典籍《考工记》的出现。 3、“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体现了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4、墨子的“先质后文”、“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居必常安,然后求乐”,进一步强调了实用功能,反对浪费奢靡。 5、杨雄的“言为心声,书为心画”提倡一种博大精深、富于崇高色彩的美。 6、按照郭沫若对青铜器的说法,青铜器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人化——神化——礼化——人化。 7、简要论述《考工记》设计学思想。 答:1、“阴阳五行”的道器统一观。是说各种事物现象都存在着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对立关系。2、“天人合一”“天时地气”“材美工巧”。“天时”、“地气”指的是自然方面的客观因素,“才美”、“工巧”则强调的是主体和主观因素。主张人与自然的融合,强调工艺制作要符合自然生态规律,并认为自然规律可以制约设计的优劣。3、“制器尚象”。《周易》中就已提到“制器尚象”,主张把有形之器与卦象等抽象符号联系起来,运用象征手法表现抽象的“意”。 8、南齐画家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六法论,即“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等创作原则。 9、简要论述宋代哲学特征。 答:中国哲学美学在宋代现实儒道释三学融合,完成了以道德为本体和主题的中国人格美学.既不向往神仙或宗教的热狂境界,也渴慕治国平天下的世工业绩,它面向现实人生,高度重视生活情趣,任情感自然地流露和表现,鄙视宫廷艺术的富丽堂皇、雕琢伪饰。宋代美学大体可以分为两派,一派提倡“平淡天然的美”,以欧阳修、苏轼、严羽为代表;另一派是提倡客体化的、具有伦理道德性质的“理”,以邵雍、程璟、程颐、朱熹等哲学家为代表。 10、中国设计美学思想来源。 答:道家美学的思想对设计美学的影响。道家哲学和美学的创始人是老子和庄子及其学派,在道家看来,真正的美是一种同自然无为的“道”合为一体、超越人世的利害得失、在精神上不为任何外物所奴役绝对自由的境界。这种心境与自然融合、与道同行的境界是审美的最高境界。佛教美学对中国设计美学的影响,中唐时期的禅宗,通过直觉、顿悟以求的精神解脱、达到绝对自由的人生境界的理论。 11、中国传统设计美学观念的具体体现。 P32 (结合课本适当张开论述答题) 答:1、中国传统设计中的“精气神” 2、中国设计中的“意”与“象” 3、中国设计美学中的“和”与“合” 12、苏格拉底被认为是西方设计美学思想的鼻祖。(P37) 苏格拉地论述美和效用的关系问题对设计产生了较大影响。 13、古希腊简述基本上是三种主要柱式,即多利克、伊奥尼亚和科斯林三种柱式结构。 14、多利克柱式、伊奥尼亚柱式、科林斯柱式的特点。 答:(P39) 1、多利克柱式的特点是比较粗大雄壮,没有柱础,柱身有20条凹槽,柱头没有装饰,又被称为男性柱式 2、伊奥尼亚柱式的特点是比较纤细秀美,柱身有24条凹槽,柱头有一对向下的涡卷装饰,由于曲线明显, 这一柱式结构又被称为女性柱式。 3、科林斯柱式的特点是装饰性强,但是在古希腊建筑中的应用并不十分广泛,典雅的宙斯神庙采用的是科 林斯柱式。 15、奥古斯汀的美学著作《论美与适宜》中把美区分为“自在之美”和“自然之美”两种类型。 答:(P41第四段) 即事物本身的美和一个事物适宜于其他事物的美。奥古斯丁罗列出美的较为具体的特征和规律,它们包括平衡、类似、适宜、对称、比例、和谐等原则,统摄这些原则的“整体”。美不在于各种成份的量,而在于

美学

1、审美现象历史性——指审美现象本身以及人们对审美现象的反思都不是从来如此,永远不变的,而是随着人类生存的历史发展而不断演变的。它们既有历史的延续性,又有不同时代和语境造成的差异性 2、审美关系就是根植于人生在世的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之间的自由情感关系。 3、审美经验——亦称美感经验,简称美感。体现为主体直观到了超越现实功利、伦理、认识的自由人生境界,体验到了人与世界的存在意义而产生的自由感、幸福感、喜悦感 4、人生境界——主要标志着人在生存实践中的精神修养及思想觉悟程度,是人对宇宙和人生的自觉和对生命意义、幸福感的感悟水平,包括着人生实践中的审美的境界。 5、审美需要——指人作为一种有生命、有意识的社会存在物所内在具有的一种渴望在对象化的活动中能动地实现自己、肯定自己,并按照他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所形成的人生理想去自由而完整地发展自己的独特精神要求 6、审美理想——又称美的理想,它是主体心目中关于完善的美的观念。就是主体通过想象在头脑中构造出来的理想形态的美 7、审美趣味——个人在审美活动和审美评价中所表现出来的主观爱好和倾向。审美能力或鉴赏力是审美趣味内在方面,兴趣和品位是审美趣味外在表现 8、价值用以揭示人与世界、主体与客体之间一种特殊关系的重要范畴,它从根本上表征着人的自由自觉的生命活动不同于动物本能式的生命活动的本质属性。 9、审美惊异——人在一定的现实境遇中由于客体对象的直接契合所产生出来的一种迥异于日常生活经验的特殊心境。 4、惊异――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的一种存在状态。它始于主客区分,继于主体对客体的探索。审美惊异不是一般生活中的好奇、惊诧。并非一种单纯的感性刺激,一种主观的任意,而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召唤;审美惊异也不是一种理性的求知欲,而是一种鲜活的生命感。 10、审美体验——主体在审美活动中被具有某种独特性质的客体对象所深深地吸引,情不自禁地对之进行领悟、体味、咀嚼,以至于陶醉其中,心灵受到摇荡和震撼的一种独特的精神状态。 11、澄明之境——就是光明、敞亮的境界,它与遮蔽、晦暗不明相区别,所谓走向澄明之境,亦即揭开遮蔽、去除迷误,从而走向光明之域 11、荒诞――西方现代美学思想中的一种审美形态。其实质是本质与现象的分裂,动机与结果的背离,最具代表性的表征是非理性和异化。 12、崇高——人的本质力量在经过巨大的异己力量的压抑、排斥、震撼之后,最终通过人生实践尤其是审美实践活动而得到全面的高扬和完整的体现 13、优美——优美是理性内容与感性形式、理想与现实、个体与社会及自然、自由与自在、主观的合目的性与客观的合规律性的和谐统一。 14、气韵——气韵作为一种审美形态,就是在审美活动中,审美对象洋溢着一股不可抑制的生命的活力,源源不断地流淌出来,而且这种生命的波动又具有一定的节奏和规律性,形成美的形象和美的感受,并且在文字、线条、色彩和声音等表现形式之外,给人留下很多联想和回味的余地 15、意境——人在审美活动中,用心灵去观照外界对象包括艺术对象,在把握和领会对象的基础上,充分展开想象,在自己的思想意识领域里超越外在的形象,从而创造出新的意蕴和境界。佛家的境界不是指客观物象和环境,是指人的主观

产品造型设计的评价指标体系 -郭文涛

产品造型设计的评价指标体系 郭文涛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摘要:产品造型设计的评价指标体系涉及到美学、技术、人机、环境和经济等诸多领域。对产品造型设计的评价既包括理性方面,也包括了感性方面。科学的应用评价指标体系,不仅可以保证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同时也为产品设计的实施和展开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本文围绕产品造型设计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展开,介绍了产品造型设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准则和组成结构,为产品造型的设计评价奠定了物质基础。 关键词:产品造型,造型设计,评价指标体系。 Abstract: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product design involves a lot of fields such as aesthetics, technology, man-machine, environment and economy. The evaluation of product design includes both the rational aspect and the perceptual aspect. Scientific application of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not only can guarantee the accuracy of the evaluation results, but also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product design and development have a great role in promoting. In this paper, around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product design,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riteria and the structure of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product design, which lays the material foundation for product design. Keywords:Product modeling, Modeling desig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1 引言 美国苹果公司的产品造型设计,堪称现代产品造型设计的楷模。究其原因,产品造型设计是实现企业形象的具体表现。产品造型设计是以产品设计为核心,以评价指标体系为理论依据,在产品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一片天地。 现如今,人们往往对产品设计投入大量的精力,而往往忽略了对产品造型设计评价的重要性。一个良好的评价指标体系,可以有效的促进产品设计的实施与展开;也可为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做保证;同时也节省了大量的工作时间,避免了资源浪费。 据了解,目前在国内,产品造型设计的评价指标体系主要着重于理性方面的研究,众所周知注重理性评价,虽然数据资料充分明确,证明力强,但与用户关联少或几乎没有,多为采纳专家意见作为评价依据。产品造型设计注重“以人为本”,产品没有广泛关注消费者的亲身感受,这样的产品造型,定然不会取得很大的成功。而在国外,他们虽然注重消费者对产品的感受,注重感性研究。不过这种研究同样也会造成很大的困扰,例如:消费者人数过多,数据不易采集;采集的数据资料缺乏准确性等等。如何正确解决产品造型设计的评价指标体系,成为现在很多学者广泛研究的问题。要评价一款产品是否完美,就要考虑到多个因

美学美育

美育的概念(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可以从具体过程、实施效用和与人目的三方面来讲。1、具体过程:美育是一种以情动人的美的教育,它利用审美形象实的情感力量去感染个体以达到教育目的。2实施效用:美育是一种作用于知情意的能力教育,美育对人的塑造不仅=仅作用于情感,而且导致知情意等能力的全面提高,它同时辩证的融汇了认识、意志和情感三方面。以美启真,以美入善,以美化情。3美育的育人目的:它包含一种对人的全面塑造。通过对人类符号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审美的方式达成人的自我完善。 综上所述,美育是运用审美形象的感染作用塑造人的知情意等各种符号实践能力的教育形式,其目的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美育的具体特征 趣味性(以美的形象吸引人)、感染性(以情动人而非以理动人)、多样性(时空上灵活、个体针对性上显现差异的特性) 美育的功能 个体塑造、社会整合、文化构建 第三讲美学的基本形态 形态就是外部表现。美的外部表现有多种多样,千差万别。但是,作为美学的研究对象,我们一般只着重研究崇高(优美)、悲剧、喜剧(滑稽)等几种最为基本的形态。 一、崇高与优美 ?在美学史上,很早就有人注意了崇高与优美(狭义的美)的不同。中国战国时期的孟子曾对“美”和“大”加以区别;以后的文论,通论对两者的区别描绘就更加生动,明确地提出了阴刚之美与阴柔之美的概念。如“其得于阳与刚之美者,则其文如霆,如电,如长风之出谷……其得于阴与柔之类者,则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烟、如霞,如幽林曲涧……” ?西方美学史上关于崇高很早就有各种理论,如古代罗马列的朗吉弩斯曾提出和研究了“崇高体”,他已经观察到宏大和新细之间的差别。 ?古罗马的朗吉弩斯在《论崇高》中认为崇高的来源有五个 ?:一、“首要的是庄严而伟大的思想”;二、“具有慷慨激昂的热情,?三、“构思辞格的藻饰,?;四、“使用高雅的措词”;五、“尊严和高雅的结构”。其中最重要的是前两个,并强调崇高的思想来自高尚的心灵:“崇高的风格是一颗伟大心灵的回声”。 ?十八世纪英国经验派美学家柏克曾将崇高与优美并列起来,对崇高的经验特征作了比较充分地表述。他认为,“崇高是引起惊羡的,它总是一些巨大的可怕的事物上面见出。”柏克将崇高与恐怖联系起来,认为人对对象(如黑暗、孤独、无限等)不能理解而感到畏惧,引起崇高感。 ?以后康德则从哲学上揭示了崇高与优美的区别,确定了崇高在美学中的独特地位。康德认为,崇高不在对象而在人类自身的精神,在于人心能抗拒外界威力所引起的先惧后苦的愉悦。它展示了理性的力量而过渡到伦理领域。 ?康德:“我们欣然把它们称为崇高,那是因为它们把我们灵魂的力量提升到那样一种高度,远远地超过了庸俗的平凡,并在我们的内心发现了一种完全不同的抵抗力量”。 ?现代一些西方美学家论崇高: ?鲁斯金:崇高是在伟大的感情上产生的效果……这伟大,无论是物质的、空间的、力量的、品德的或者美的。 ?布莱德利:任何以崇高来打动我们的东西,都产生出一种伟大的印象,而且更多的是——非常的、甚至令人震撼的伟大。 ?李斯托威尔:崇高存在于精神上或物质上令人震撼的宏伟里面。……没有灵魂的高尚伟大,最高贵的艺术作品和自然都必定会永远暗淡无光。

美学选择题整理

选择题: 题目:认为“美学是研究艺术的”的观点是把认识的重点放在了 A.审美主体上 B.审美客体上 C.主客体关系上 D.艺术与现实的关系上 解题指南:“美学是研究艺术的”的观点是黑格尔提出的,认识的重点放在了审美客体上 题目:美学研究的核心方法 | A.哲学的方法 B.社会学的方法 C.考古学的方法 D.名俗学的方法 解题指南:美学研究的核心方法是哲学方法 题目:美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创立于 A.古希腊时期 B.古罗马时期 C.十八世纪 D.十九世纪 解题指南:美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创立于1750年,所以选18世纪。 题目:把理念论作为美学思想的哲学基础的哲学家 … A.赫拉克利特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贺拉斯 解题指南:柏拉图的美学思想以其理念论为哲学基础的

题目:最基本、最普通的形式规律是 A.均衡对称 B.对比调和 C.节奏韵律 D.多样统一 解题指南:多样统一是最基本、最普通的一种形式规律。 @ 题目:在“生物本能说”中影响最大的人物是 A.德谟克利特 B.博克 C.达尔文 D.弗洛伊德 题目:把美分成“秀美”和“威严”两大类的哲学家是 A.西塞罗 B.博克 C.康德 D.黑格尔 题目:不属于优美形式特征的是 A.秀丽 B.柔媚 C.娇小 D.粗狂 ) 题目:把体积数量的大称为“数学的崇高”和力量的巨大称为“力学的崇高”的哲学家是 A.博克 B.康德 C.黑格尔 D.席勒 解题指南:“数学的崇高”和“力学的崇高”是康德提出的。(多选出现过) 题目:把解释学与生命哲学结合起来并使其发展成为人文科学的普遍方法论的哲学家是 A.施莱尔马赫 B.狄尔泰 C.海德格尔 D.伽达默尔 ; 题目:属于类似联想的诗句是 A.“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B.“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C.“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瓦片” D.“马后桃花马前雪” 解题指南:类似联想:指两件事物时间和空间上比较接近。

美学复习资料汇总(全)

美学复习资料汇总(全)

《美学》选择题 1、被称为“美学之父”的美学家是(鲍姆加登) 2、美学发展经历的第一阶段是指(审美意识的形成) 3、从主观心意状态探求美,其核心的理论取向在于(坚持把美归结为人的某种主观心意) 4、最早从数关系出发探讨美的本质的是(毕达哥拉斯学派) 5、提出“美育代宗教”的是(蔡元培) 6、第一次明确提出“审美教育”概念的是(席勒) 7、最早提出“诗言志”的著作是(《尚书·尧典》) 8、正式提出“崇高”范畴并系统探讨的是(朗吉弩斯《论崇高》) 9、在文学艺术中的美学意义和价值在于(丑在充分表现自己中否定自己) 10、下面审美联想中属于相似联想的是(“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11、从古至今,美学家对美感有很多分歧,但他们都肯定(美感必须依赖于人的感官) 12、艺术的核心功能是(审美功能) 13、王国维所谓艺术意境的“无我之境”与“有我之镜”是指(前者是“隐我”,后者是“显我”,但都体现出“天人合一”的意境) 14、“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的景色都没有感觉”,这说明(穷人没有与美景建立自由的审美关系) 15、“世界历史形式的最后一个阶段是喜剧”提出者是(马克思) 16、提出“曲线为美,蛇形线最美”的是(威廉·荷加斯《美的分析》) 17、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哲学基础是(整体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18、在历史上,美学长期被看作(哲学的分支) 19、美的问题性质在于(透过美的现象探讨美的本质) 20、中国最早将教育分为德育、智育、美育的是(王国维) 21、艺术品最基本的必要条件是艺术品必须是(人工制品) 22、“细雨鱼儿飞,微风燕子斜”描绘的是(优美景象) 23、将“崇高”分为数学的崇高和力学的崇高的是(康德)

艺术领域评价指标

一级指标二级 指标 三级指标评价提示评价方式评价要求 艺术领域音 乐 审美感受 能集中注意倾听或观看喜欢的 音乐舞蹈表演,能在音乐活动 中体验快乐。 倾听、情绪活动评价 1.主动倾听,体验音乐的快乐。(优秀) 2.知道倾听,感受音乐。(良好) 3.教师引导下倾听,同伴带动下参与活动。 (再努力) 艺术表现 能进行唱歌、律动、打击乐等 活动,会跟着音乐做简单的身 体动作。 动作、节奏感、会 使用2-3种打击 乐、知道名称。 抽查 1.动作合拍,节奏感强,会正确使用打击乐。 (优秀) 2.能随音乐愉快做动作,知道感应节奏。(良 好) 3.会在音乐伴奏下模仿同伴动作。(再努力) 想象创造 对自己熟悉、喜爱的歌曲、乐 曲能进行自主的模仿。 音准、旋律抽查 1.发音正确,能准确把握歌曲的旋律、节奏, 吐字清晰,发音准确。(优秀) 2.能较准确的把握歌曲的音准、旋律。(良好) 3.歌曲旋律或节拍方面把握不够准确。(再努 力) 美 术 审美感受 愿意参加美术欣赏活动,对色 彩鲜明的事物感兴趣。 参与性、主动性 日常观 察 1.能积极主动投入活动。(优秀) 2.在教师指导下愿意参与活动。(良好) 3.不愿参与美术活动。(再努力) 艺术表现 学习正确的握笔、做画姿势, 会有序摆放材料及安全使用材 料。 会用画笔大胆涂鸦。 会使用美术工具进行随意撕 纸、粘贴,大胆玩泥。 1.正确握笔 2.横竖线、曲线、 螺旋线、圆的画 法。 3.尝试用多种材 料操作。 作品分析 实际操作 1.会运用简单线条组画,画面突出主题。并会 运用多种材料尝试作画、手工制作。(优秀) 2.线条应用不很流畅,知道围绕主题绘画。在 教师指导下使用多种材料进行作画、手工制 作。(良好) 3.会在纸上涂涂画画。知道动手使用各种材 料。(再努力) 想象创造 绘画中有初步的想象,能简单 添画。 能否想象添画作品分析 1.能有目的的添画,丰富作品内容。(优秀) 2.愿意动手随意添画。(良好) 3.不会添画。(再努力)

主题性博物馆展示设计中美学元素融入与体现

主题性博物馆展示设计中美学元素融入与体现 博物馆作为一个传承文化、艺术的载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近二十年来中国博物馆经历了空前的发展变化,从而也带动了博物馆展示设计的发展。不同时期、不同性质的博物馆有着不同的展示观念与展示方法,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阶段性变化。杭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博物馆特别是主题性博物馆建设成效显著,茶、丝、瓷、中医药等产业主题馆;西湖、运河等自然人文主题馆,无不反映出杭州在历史、文化、产业、自然环境等诸多方面的深厚积淀。文章从民族与地域文化特色出发阐述展示设计的内在需求,当代博物馆展示设计中地域性美学元素的融入与体现。 标签:主题性博物馆展示设计美学元素 博物馆是人类文明的栖息地,信息传播与交流的桥梁,通过展示将所承载的文化、艺术价值进行诠释。主题性博物馆作为地域性、专业性特色较强的博物馆在展现传统文化、产业文化、地域文化,发掘深层次文化精髓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杭州作为文化、艺术、地域特色鲜明的历史名城,有诸如丝、瓷、中医药、钱币、西湖、运河、印学等主题性博物馆。特别是面对西湖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程,如何整理和提炼主题性博物馆展示设计中所蕴含的丰富文化积淀,凸现特有的文化审美理念有着积极意义,并以此来张扬城市文化个性,丰富城市文化内涵,提高杭州的城市文化品位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是在对(杭州)主题性博物馆展示设计形态的一次全面调研、分析基础之上,探讨地域性美学元素在当代主题性博物馆展示设计中的体现与融合。通过对空间类型、艺术特征、传达方式、视觉元素的分析,实现:①民族与地域特色是当代博物馆展示设计的内在需求;②当代主题博物馆展示设计中地域性美学元素的融入与体现。以期通过本文的研究,整理和挖掘主题性博物馆展示设计内在的文化根源与美学理念,为此类设计提供一定的思考与借鉴价值,同时指导实践教学。 1 民族与地域特色是当代博物馆展示设计的内在需求 展示设计在实现其展示物品、传递信息等物质功能性的同时,还必须有艺术(审美性)的精神感染力,一種足以影响参观者心理的精神氛围。而参观者的精神意识总是与其所受的文化熏陶、地域环境与民族特点相统一。因而在展示设计中融入具有本地区、本民族、本行业特色的美学元素,对于形成中国特色的博物馆展示设计形态有着重要意义。 1.1 迎合受众文化意识的需要展示设计的主要目的是美化、优化展示环境,烘托形成具有浓烈视觉特点的氛围,吸引参观者目光,帮助其理解、明确展示物所富含的文化、艺术内涵。而所有目的的实现都必须围绕参观者展开。因此,设计师必须特别注重参观者的心理需求,在其习俗、喜好、价值观、民族心理上下功夫以寻求可传达情感的视觉载体,投其所好。而一个人的心理需求,总是受其

城市环境设计的美学功能

城市环境设计的美学功能 城市环境设计的美学功能 1我国城市环境设计的美学功能 1.1自然美 自然环境可以为人类生存提供所需求的氧气,同时也是多种植物生存的家园,自然环境中的植物、阳光、空气,也是城市环境艺术 设计工作开展的基础元素,从中可以了解到自然才是城市环境设计 的基础,自然美也是城市环境设计中的主要美学功能。城市环境设 计中,设计人员将技术与艺术进行良好融合,从而使得城市环境可 以更为良好的满足城市居民精神世界追求。特别是在环境污染严重,节能环保理念渐渐深入人心,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实的今天,城市环 境设计所具备的自然美美学功能,已经成为现代城市实现可持续发 展的必然需求,同时还可以现代城市居民的审美观。 1.2社会美 城市是人们生存的重要空间,城市环境设计通过科学化、系统化的设置,对城市建筑群体重新组合,加强城市绿地景观建设,对城 市生存空间进行生态haunted的改造,从而使得城市环境更加具有 人文化的特性,为人们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城市生活环境。 1.3建筑美 建筑是城市环境设计中的重要构成元素,对我国传统的城市环境设计理念进行分析,就是对城市建筑群体进行合理化的改造,加强 不同建筑物之间的协调性,不仅可以将建筑物个体具有的特点良好 呈现出来,同时也可以保证建筑群体具有良好的美观性,生化建筑 群体的内涵。现代城市建筑工程项目建设中,对区域文化给予了充 分尊重,建筑物不仅具备了时代特性,同时还可以将区域特性良好 呈现出来。在此基础上通过城市环境设计对城市建筑物进行塑造,

可以加强区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使得城市具备良好的个性化特征,对促进城市经济发展也会起到积极影响。 1.4文化美 城市环境不仅包含了社会的、自然界的物质,同时也含有民族的、历史的、区域的文化内涵,这些内容通过城市环境设计可以更为良 好的表现出来,加强城市居民的审美体验。文化美也是城市环境设 计中非常重要的美学功能,城市环境设计想要实现这一功能,不仅 需要将自然美、社会美、建筑美进行整合,同时还需要融入城市环 境设计相关理论,以及城市区域的文化内涵,这样才能将实现城市 环境设计的文化美。文化美不仅可以促进城市环境设计领域发展, 同时还可以彰显城市文化内涵与城市独有的精神。城市居民会因生 活在这样的城市感到骄傲、自然,也会让城市居民自主的`去保护生 存的家园,进一步强化城市环境保护力度,为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 奠定良好基础。 2我国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的反思 城市环境设计工作开展中,设计人员要从城市整体面貌进行思考,对城市居民精神世界追求进行分析。城市化建设脚步不断加快,但 是随之也带来了很多不良问题,其中工业、建筑领域发展迅速,导 致城市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为严重。对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发展现状 进行分析,虽然经过相关人员的不懈努力,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取得 了一定可观成就,但是城市环境设计中的利益分配矛盾问题仍然不 能忽视,众多理论性问题也是客观存在的。 2.1权利审美问题 改善城市居民环境,缓解城市污染现状是城市环境设计的主要目的,想要顺利实现这一目的对城市环境设计的民主性必须要给予充 分尊重,城市环境设计决策也必须要实现民族化的特点。但是对以 往城市环境设计工作开展进行分析发现,无论是决策阶段还是设计 阶段,都是由我国政府部门已经相关企业最终决定的,并没有吸取 广大民众的意见和建议,导致城市环境设计民主性较差。也正因如此,很多城市景观建设都是根据主观意见决定的,城市景观建设缺

艺术设计与美学重点

(04026)设计美学复习详细资料 一、人名、成就、名言、作品 伽利略——科学家。现代科学研究方法的奠基人; 培根——科学家。被誉为“自然大臣”;书籍《新工具》、提出“知识就是力量”; 笛卡尔——科学家。笛卡尔二元论逻辑; 牛顿——科学家。三大运动基本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法拉第、麦克斯伟——科学家。电磁理论; 阿尔文?托夫勒——美国著名未来学家;书籍《第三次浪潮》 塞尚——印象派画家。现代艺术之父; 莫奈——印象派画家。《阿尔让特依大桥》 修拉——印象派画家。点彩画法;《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 毕加索——立体主义画家。对现代设计影响最大的艺术家; M.金兹堡——俄国构成主义设计师;书籍《风格与时代》 艾尔?利兹斯基——俄国构成主义主要代表。海报《红楔子攻打白色》 康定斯基——抽象表现主义画家,包豪斯教师; 杜斯伯格——“风格派”理论家、发言人; 蒙德里安——荷兰“风格派”核心人物,画家。《红黄蓝》系列油画 里特维德——“风格派”家具、建筑设计师。《红蓝椅子》 鲍姆伽通——德国哲学家。书籍《美学》 康德——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德国哲学家 彼得托齐纳——捷克设计师,提出技术美学的概念; 鲍列夫——苏联美学家; 泽姆佩尔——德国建筑学家,最早研究美学的学者,其理论成为现代设计理念形成的基础; 约瑟夫?帕克斯顿——“万国博览会”英国“水晶宫”的设计师; 拉斯金——英国艺术理论家。把造型艺术称为“大艺术”,设计称为“小艺术”; 莫里斯——英国艺术设计家、作家。拉斯金思想的传承人,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奠基人;书籍《乌有乡消息》、《乔叟集》(书籍装帧第一书);设计史上第一次提出整体设计概念; 穆特修斯、凡德?威尔德——德意志制造联盟成员,双方发生著名的争吵;

《美学》

【名词解释】 1、什么是美学? 美学是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的人文科学,是将以艺术活动为典范的现实审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的学问,是一门以人类生存实践为出发点,通过集中审视社会性的审美关系和历史性的审美活动,对审美主客体、审美形态、审美经验、艺术存在和审美及审美教育等进行思考、解释和论述的学科。 2、什么是美感? 美感是审美活动中与审美对象(客体)同时建构起来的审美主体所呈现出来的存在方式和存在状态,它体现为主体直观到了这种超越现实功利、伦理、认识的自由人生境界、体验到了人与世界的存在意义而产生的自由感、幸福感和愉悦感。 3、崇高的内涵? 人的本质力量在经过巨大的异己力量的压抑、排斥、震撼之后,最终通过人生实践尤其是审美实践活动而得到全面的高扬和完整的体现。在这种审美活动之中,对象和审美主体都获得了新的意义;或者说,崇高是一种通过人生实践和审美活动,在真善美与假恶丑的对立冲突中重建起来的具有肯定性价值内涵的审美形态。 4、艺术鉴赏 是指受众(或接受者)通过对艺术作品的关照、欣赏获得审美愉快和体验的活动,是整个艺术活动的第三环节和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鉴赏是一种需要接受者充分调动起自己的审美和文化修养以全部心灵的活跃来参与的积极的能动的审美活动。 5、什么是审美教育? 审美教育是以艺术和各种美的形态作为具体的媒介手段,通过审美活动展示审美对象丰富的价值意味,直接作用于受教育者的情感世界,从而潜移默化地塑造和优化人的心理结构、铸造完美人性,提升人生境界的一种有组织、有目的的定向教育方式。 6、什么叫游戏说? 代表人物:柏拉图、康德、席勒 席勒所说的游戏,不同于我们一般所说的玩耍嬉戏之类,也不是想入非非的懒散的幻想活动,而是指人在摆脱了物质欲望的束缚和道德必然性的强制之后所从事的一种真正自由的活动。这种自由活动的显著特征就在于,他只是对事物的纯粹外观产生兴趣,也就是只对事物的形象本身无所为而为地进行观赏和玩味。因此,所谓游戏,其实也就是一种审美。 局限:①他试图从人的生命活动的独特性质中去探寻审美发生的直接精神动力,并敏锐地揭

美学设计

美学设计:对话和学习——关于Satind er E Gill的美学设计案例研究 来源:社会学系,兰开斯特大学,兰开斯特,英国 摘要:本文所讲述的知识概念是一个在实践过程中实现共同交流和学习的平台概念。共享的做法涉及到实践分享。这种经验共享的必要性体现在不同的层面并表现出不同的形式。这表明在基于对话和学习的参考下,参与设计对未来的发展具有推波助澜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为未来的发展提出相关的做法和建议。本文讨论和研究的对象是景观设计。为了在分享实用知识方面更加凸显活动参与性的重要(不论通过语言还是肢体),一项研究正在他们的共同合作下进行(比如审美)。 关键字:审美美学设计交流分布式学徒知识体现学习实践参与实用知识 一、引言 这组景观设计是设计实践的一个范例,其包含探索性的做法,以揭示特定合作的设计。在参与未来的时间过程中,可以说在很多方面参与设计是和一些基本问题相关的,比如民主(Cf. Ehn , 1988; Cooley, 1987),从事的活动(Suchman,1987, Hughes et al. in press)以及合作设计辩证法和合作分析(Mogensen, 1995)。在实施设计实践后,其内在的思想往往反映在景观建筑上,本文论述了有关问题的处理经验以及所产生的研究成果,从另一个层面来对这些讨论和研究。讨论了以人为本的设计出发点来参与设计(Gill, 1996; Cooley, 1987),以及如何在项目建筑设计的情况下使景观分布在执业活动跨越地理距离,或者解决因知识结构而产生分歧(Gill, 1995),是团队内部磨合度提高。本文建议,在发生这种情况时,知识的代表并不了解,并力求表现出知识的意义体现在经验知识的共享。该方法是根据我的媒体设计研究博士学位工作所提出来的,认为如何进行审美交涉的实践(例如知识)是可以共享。 参与学习看作是体现了对话和共享的实践中的学习,对话是需要信任和同情,使价值(例如审美价值),来增加他们参与对话的知识。知识背景下的信任和同情方面的转移将明显成为各项研究的重点。所以可以说,参与设计是有助于对话和实践学习今后的发展。 第二个景观设计对于在建筑倾斜角度上的研究具有很大的实践意义。其在建筑审美价值视域景观设计的概念成为伟大意义,并引发了起草和景观畅销拟议变动。 对话在这里不仅仅是作为口头或书面沟通,而且由于涉及的肢体语言和身体所在的物理(如工具为基础)环境。后者与其最相关的一个领域就是视觉和形体,例如建筑景观。 本文讨论了企业在这园林建筑师越来越重视基地分布的技巧。这是不难传播信息,但它是一个不同的问题,涉及到分享知识的分布。分享知识体现共享的做法。同样,审美价值共享是共同的做法(Johannessen,1981)。有需要获得更深的理解知识的共享和生产实践的审美,以了解如何分享知识的审美价值,而且成功地采取执业地点的分布式网络。会发生什么事的具体做法是不共享?正是在这里,参与设计面临的挑战,发展手段的做法,由于多种通信技术手段知识,美学价值可能被共享的基地(社区横跨几乎分布式知识网络)媒体。对于我们研究成果而言,在理论上实现这一目标是具有很大可能性的。 二、专业知识及其表现 能够参与设计,即创造出过去与现在,将来的使用情况,其中之一就是需要一个有能力从事者对话其他参与者来分享经验。这种对话涉及学习,使所有参与者的知识转嫁和吸收其余成员的知识。这种学习的核心是收购过程/吸收的做法以了解产品知识。通过代表,我的意思是,互动与物理(物质世界的工具可能是口头语言,身体,如钢笔,光桌等),和[建设的素描]物理(如颜色,地图,示意图,总体规划,总体规划,计划,功能描述草图,照片,书面文件等)。本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理解来定义了内容和背景。共享的做法是,学习和创造共同的意见。 在这方面的提出解决一些问题的方法,通过对传统知识,认为它具有作为一个实体,可

诗歌中视角空间的美学功能

2002年3月 第23卷 第2期 外语教学 Fo reign L anguage Educati on M ar.2002 V o l.23N o.2诗歌中视角空间的美学功能 汪少华 (复旦大学外文系上海200433) 摘 要:视角空间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空间,普遍存在于诗歌之中。在诗歌中视角空间主要通过拟人、移就和隐喻等修辞手法来建构。诗歌中的视角空间有着独特的美学功能。分析其中视角空间的建构及其整合过程可以引导我们更好地把握诗歌语言中意义的构建与解读。 关键词:视角空间;概念合成;美学功能 中图分类号:H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5544(2002)022******* 是说,它们不会出现在同一个语篇环境中。 -根据UM T s和PRM T s的语篇功能、语义特征及语篇分布,人们可假设它们的结构形式至少部分取决于它们的功能。 总之,UM T s和PRM T s结构的使用与交际语境、说话者的意图及交际双方的共有知识等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在书面语篇和口语交际中都具有重要价值。 注:本文大部分例句转引自K ies,D,1988及H alliday, 1994. 参考文献 [1]Chafe,W.Givenness,contrastiveness,definiteness, subjects,top ics,and po ints of view[A].L i(ed.). S ubject and T op ic[C].N ew Yo rk:A cadem ic P ress, 1976. [2]F irbas,J.O n defining the them e in functi onal sentence analysis[J].T ravaux ling u istics d e P rag ue,1964(1): 267280. [3]F riedm an,L.T he m anifestati on of subject,object, and top ic in Am erican Sign L anguage[A].L i(ed.). S ubject and T op ic[C].N ew Yo rk:A cadem ic P ress, 1976. [4]Givon,T.O n U nd erstand ing G ramm ar[M].N ew Yo rk:A cadem ic P ress,1979. [5]H alliday,M.A.K.A n Introd uction to F unctional G ramm ar.2nd ed.[M].L ondon:Edw ard A rno ld, 1994.[6]Jackendoff,R.S e m antic Interp retation in Generative G ramm ar[M].Cam bridge:M ass.M IT P ress,1972. [7]K ies,D.M arked T hem es w ith and w ithout P ronom inal R einfo rcem ent:their m eaning and distributi on in dis2 course[A].EH.Stiner&R.V eltm an(eds).P ragm at2 ics,D iscou rse and T ex t:S o m e S y ste m ically2insp ired A pp roaches[C].L ondon:P inter Publishers L i m ited, 1988. [8]L eech,G.N.&Sho rt,M.H.S ty le in F iction[M]. N ew Yo rk:L ongm an Group L i m ited,1981. [9]L eech,G.&Svartvik,J.A Co mm unicative G ramm ar of E ng lish[M].N ew Yo rk:L ongm an Group L td, 1975. [10]L yons,J.S e m antic T heory[M].N ew Yo rk:H arper and Row,1977. [11]Q uirk,R.et al.A Co mp rehensive G ramm ar of the E ng lish L ang uag e[M].L ondon:L ongm an Group L i m ited,1985. [12]T homp son,G.Introd ucing F unctional G ramm ar [M].L ondon:A rno ld,1996. [13]牛保义.主题提升理论评介[J].当代语言学,1999 (2). [14]张德禄.功能文体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8. 收稿日期 2000209207 责任编校 王和平

艺术设计与美学

艺术设计与美学刘子川考试大纲 艺术设计与美学 每章重点 作者:刘子川 第一章何谓现代设计 一、自学和考试基本要求 本章是现代设计与美学。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现代设计”的诞生;了解现代设计与传统工艺美术设计的异同;了解现代设计美学的概念及特征; 本章重点:设计美学的界定和特性。 本章难点:现代设计美学的意义。 二、课程内容 1、现代设计诞生的背景 2、现代设计与传统工艺美术设计的异同 3、设计美学 三、考核知识点 (一)现代设计的诞生背景。 (二)现代设计与传统工艺美术设计的异同。 (三)设计美学的界定。 四、考核要求 (一)现代设计的诞生

1. 识记:现代科学观的建立、基于工业化背景下的社会总景观。 2. 领会:基于机器文明的现代艺术。 3. 简单应用:现代设计诞生的综合背景。 (二)现代设计与传统工艺美术设计的异同 l. 领会:现代设计与传统工艺美术设计的异同点。 2. 简单应用:现代设计的复杂性和易变性、传统工艺美术的稳定性和地域性。 3. 综合应用:他们各自对人类社会生存环境的影响。 (三)现代设计美术的界定 1. 识记:现代设计美学的概念。 2. 领会:现代设计美学的形成与发展。 3. 简单应用:现代设计美学的研究对象、特征和类别。 第二章工业经济时代的设计观念与美学思想 一、自学和考试基本要求 本章是工业经济时代的设计观念与美学思想。通过本章的学习,从工艺美术运动到现代设计运动,掌握现代设计诞生的过程;从“包豪斯设计学院”到“乌尔姆设计学院”掌握功能主义的形成;对欧洲现代主义的设计体系的阐述,使学生了解到功能主义在欧洲的具体体现;对美国现代主义的设计体系的分析,使学生了解现代设计在美国不同的体现。 本章重点:现代设计的欧洲体系和美国体系。 本章难点:这两大体系产生的环境以及对世界设计发展的作用。 二、课程内容

体育美学与欣赏

体育美学与欣赏 浅谈体育美的基本特征学院: 体育学院姓名: 俄力克西学号: P7浅谈体育美的基本特征体育运动的目的,除强身健体外,更以运动美的形式给人们展示绚丽多姿美的艺术世界,给人予美的陶醉,美的享受。 一、体育运动与美水乳交融体育运动美是借于人的自然实体来表现的。 马克思曾指出“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法国著名艺术大师罗丹说: “自然界中没有任何东西比人体更美”,苏联的马雅可夫斯也说: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件衣衫比健康的皮肤和发达的肌肉更美。 这些观点精辟地指出人体与健康美的关系。 体育运动是以人体美的运动形式来表现和创造美的。 如健美运动,当运动员在比赛时,根据音乐节奏把自己那强健肌肉进行充分展现。 他们那隆起的肌肉群,雕塑般的身躯,匀称的线条,优美的造型无不不是体育美的展现,不能不使人陶醉在美的享受之中。 几乎任何一项体育项目都能展现人体的力量、速度、灵巧、耐力和青春活力,展现人类的形态美与心灵美。 因此说体育运动与美是水乳交融。 二、体育运动与体育审美体育运动是人们有计划地向着一定的目标前进的创造过程。 一方面,体育运动的目的是为了增进人的健康,发展人的个性;另一方面,体育运动可作观赏,丰富人们的业余生活。

观赏体育比赛,本质上是一种审美活动。 从认识观看,它是一种感性和理性直接统一的直观认识,它不借助抽象概念,而是在活动的直观形式中演化到理性内容。 从论理实践看,它本质上具有一定的理性目的的社会功利价值。 中国女排和田径“马家军”取得的巨大成功,对促进我国社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体育审美和艺术审美不同,体育运动美感建立在一种双重的基础上。 首先是以运动者运动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关,其次则产生于经历情感体验与竞赛过程中非常实际的感受。 这是体育审美与艺术审美的显著区别之处。 体育观众是直接参与体育创造和传播的。 观赏者既是感受的主体,又是参与的客体。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观众都能获得体育运动的美感。 首先,观赏者必须具备体育审美的意识和能力,即主体的意识能够通过感知和客体发生交流,以引起心理的振奋和激励;其次,观赏者必备一定的运动能力,即对观赏的运动项目的特点、结构、力量和幅度都有一定的体验,才能对审美客体作出一种稳定不变的情感反应。 体育运动的直接目的是功利的,尤其是竞技体育,它是以比赛胜负为目的,是和团体,民族和国家利益联系在一起的。 体育竞争是运动员用身心体能这一特殊的物质和心理手段去战胜对手。 人类本身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必然要在运动中,在观众面前展现出来。 人在运动中要拥有最大的空间,达到最高速度,显示最大力量,是对人体极限的冲击,是人的自我超越。

设计美学论文

设计美学课程论文 题目:浅谈设计美学的运用 学生姓名:汪XX 学号:3130106XXX 专业班级:工业设计1301 指导老师:邱XX老师 2016年5 月22日 设计美学论文 设计美学是在现代设计理论和应用的基础上,结合美学与艺术研究的传统理论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设计美学的研究范围涵盖了艺术设计的全部过程,包括设计产品、设计过程、产品消费、部门设计、设计美学历史等等。设计美学研究的使命就是探索设计的本质,并利用审美规律创造新的美的形态,推动设计运动不断向前发展。 设计美学是一个抽象概念,它不是具体的,但它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也在不断地被改变。设计美学是一种应用美学,它是把美学原理应用到设计艺术之中而产生的一种美学,这种美学消解了生活与艺术之间的距离,使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这是当代社会与文化的一个突出变化,即设计美学的核心和出发点是:日常生活审美化。 设计美学的本质是人类有目的性的,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创造设计,设计美的体现是一种动态过程,而其达到的是一种静态效果。 设计美是社会性劳动成果的结晶。它不依附于艺术美,因为设计的价值体现是作为实用功能美而存在的。设计美是在不断创造中体现的,不千篇一律,也不一成不变。产品的材料、结构、形式、功能构成一个有机整体,成为不可分割的、互为一体的设计美构成要素。 材料美要素被称之为设计美的第一要素,材料的物理性质和品种,对材料的加工工艺技术,其性质的变化规律等,在不同条件下发挥材料特质赋予材料以美的属性。除过材质本身,对于同一件设计品来说,它表现出来的色泽,纹理、软硬、轻重、粗糙、温润等性能状态都是由于材质而决定的。 结构美要素,“结构”是指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互相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的总和,它是空间里的存在,它把产品的形态从空间上分解为点、线、面、色彩、机理等简单要素,经过这些简单要素的位移、重复、变形,进行组合,构建,产生一些感觉上不同的感受以产生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