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之间的关系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

1、中国资产阶级的民族民主革命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不同的发展时期。
五四运动以前为旧民主主义革命,五四运动以后属新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较之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区别在于:第一,从革命阵线看,新民主主义革命已不再是旧的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而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第二,从革命的领导阶级看,不再是资产阶级,而是无产阶级:第三、从革命的指导思想看,不再是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而是马克思主义;第四,从革命的前途看,不再是要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而是建立新民主主义的人民共和国,并在这些基础上,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其中,最主要的和最根本的是领导阶级不同。
“五四”运动之前,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领导者是中国的资产阶级,是一批小资产阶级及知识分子。
这时,中国的无产阶级仅是作为资产阶级的追随者参加革命的。
而在“五四”运动以后,中国民主革命的政治指导者,已经被中国无产阶级所代替。
中国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了政治舞台,成为运动的主力军。
工人阶级的壮大,开始形成为一支强大的、最富有革命性的新的社会力量。
中国无产阶级由于自己的成长和十月革命的影响,已经迅速地成长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并登上了历史的舞台,随后组建的共产党,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纲领,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领导者。
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的胜利,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开始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
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在十月革命之后,所以说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范畴。
新民主主义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
在“五四”运动前,中国的革命、改良的指导思想均是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
新文化运动的开展,民主主义思想的深入;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五四运动的爆发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深入传播。
当时的国际环境、经济条件、政治条件和思想条件都使中国革命必然要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中的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关系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关系一、旧民主向新民主的必然转变旧民主主义革命是指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前这一段时期的历史。
自鸦片战争以来,旧中国由于本身落后的制度而受尽压迫,传统的封建制度已经极大的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为了推翻腐朽的封建统治,由此而产生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其所谓"新",是相对于"旧民主主义革命"。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自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它的目标是无产阶级(通过中国共产党)牢牢掌握革命领导权,彻底完成革命的任务,并及时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是中国近代社会基本矛盾和革命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旧民主主义革命斗争的失败,要求并预示着新的革命的到来。
1、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深刻地表明:农民阶级虽有巨大的革命潜力,但注定不能成为近代革命的领导阶级,由于在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实现现代化的历史任务。
2、洋务派作为地主阶级的一部分,其阶级属性决定了他们是封建制度的维护者,使其"师夷长技"局限在学习技术的层次,从根本上不可能实现自强和求富的目的。
3、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表明由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利益的上层知识分子发动的改良主义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是根本走不通的。
4、辛亥革命的失败,更进一步证明了,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带有浓厚两重性的阶级,又因为本身的力量薄弱,因而缺乏反侵略和反封建的坚决性。
这种两重性对,决定了其革命的不彻底性。
由此可见,革命的领导权是区分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标志,旧民主主义革命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无产阶级领导的。
以辛亥革命为代表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中国仍然需要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但革命的领导权不能再由软弱的资产阶级掌握,而必须掌握无产阶级手中。
2018考研政治总结:新、旧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与联系

总结:新、旧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与联系【考点二】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1.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总之,国体——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政体——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就是新民主主义政治。
2.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是: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内容。
党在民主革命时期,逐步认识到土地革命的极端重要性,形成了土地革命路线,这就是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题中应有之义。
没收官僚资本,包含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双重性质。
保护民族工商业,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中极具特色的一项内容。
在新民主主义条件下保护民族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是由中国落后的生产力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所决定的。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是一种与新生产力相联系的先进的生产方式和经济成分,它对发展现代技术、发展社会生产力具有积极作用。
3.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在新民主主义文化中居于指导地位的是共产主义思想。
模块三革命道路和基本经验【考点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提出在领导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革命实践斗争中,毛泽东相继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
1938年11月,他在《战争和战略问题》把经过长期武装斗争,先占农村,后取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作为革命道路确立下来。
新民主主义革命概念解析

有关“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概念解析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指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中的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其所谓“新”,是相对于17-18世纪欧美国家发生的资产阶级领导的,旨在推翻封建专制主义压迫,确立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旧民主主义革命。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的,在此之前的近代以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它的目标是无产阶级牢牢掌握革命领导权,彻底完成革命的任务,并及时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中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
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

辛亥革命:1911年,由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 中华民国。
重要人物:洪秀全、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等。
革命成果与影响
推翻了清朝的统治, 结束了中国两千多 年的封建帝制
建立了中华民国, 推动了中国的政 治现代化进程
●
缺乏科学的革命方法和手段
●
缺乏正确的革命政策和措施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缺乏正确的革命思想和文化
●
缺乏正确的革命路线和方针
●
缺乏正确的革命政策和措施
●
缺乏正确的革命思想和文化
●
缺乏正确的革命路线和方针
●
缺乏正确的革命政策和措施
●
缺乏正确的革命思想和文化
●
缺乏正确的革命路线和方针
●
缺乏正确的革命政策和措施
●
缺乏正确的革命思想和文化
建立新中国
抗日战争与民族独立
抗日战争的背景:日本侵略中国,民族危机严重 抗日战争的过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民族抗战 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国人民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 抗日战争的意义:促进了民族独立和民族团结
解放战争与新中国成立
解放战争:1946年-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进行的战争
级的统治
建立根据地: 1927年,中国 共产党在江西、 湖南等地建立革 命根据地,进行
武装斗争
红军长征: 1934年,红军 进行长征,到达 陕北,建立陕甘 宁边区革命根据
地
抗日战争: 1937年,抗日 战争爆发,中国 共产党领导根据 地军民进行抗日 斗争,发展壮大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政治知识: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与联系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政治知识: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与联系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标志着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五四运动也成为了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
旧民主主义革命即旧式的一般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阶段(1840年——1919年)。
新民主主义革命即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阶段(1919年——1949年)。
那么新旧民主主义革命到底有哪些区别与联系呢?1.联系:新旧民主主义革命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
由于革命任务决定革命性质。
旧民主主义革命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任务是(反帝反封建),所以革命性质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
在革命的过程中,资产阶级推翻了清政府,但是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最终被袁世凯窃取了,这直接造成了反对封建土地制度和帝国主义的任务尚未完成。
所以无产阶级只能先完成遗留下来的任务(反帝反封建),这样新旧民主革命的任务一样,从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也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了。
2.区别:在领导力量方面: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者是资产阶级,新民主主义的领导者是无产阶级。
这是二者最大的不同!区分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根本标志在于领导权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还是无产阶级手中。
在指导思想方面:旧民主主义革命是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所以指导思想是资产阶级的平等、自由思想和民主共和观念;而新民主主义革命由于是无产阶级领导,所以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
在革命前途方面: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走向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在完成民主革命任务后,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这就是中国革命分两步走)在革命发展和发动群众的深度、广度上: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的原因是纲领不彻底,土地问题不能彻底解决,群众发动不充分;所以新民主主义革命提出了彻底的革命纲领,广泛发动群众,解决了农民最关心的土地问题,紧密团结在人民群众周围。
在最终结果上:旧民主主义革命有胜利的一面,但最终果实被窃取,革命任务没有完成,从这个角度上来看是遭到了失败;而新民主主义革命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为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奠定了基础,迎来了最终的胜利。
1、试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1、试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纲领。
答:毛泽东在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同时,还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纲领,作为贯彻执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具体目标和要求。
(1)政治纲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纲领是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的压迫,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
这一纲领是新民主主义政治的集中体现。
新民主主义政治的特点是:①“国体”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国体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包括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反帝反封建人们在内的几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
②“政体”是指政权的构成形式,就是指占统治地位的阶级采取什么形式来组织政权机关。
与新民主主义国体相适应的政体是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
③新民主主义政治既与欧美式的三权分立有本质区别,又与苏联无产阶级苏维埃制度不同,是一种带有过渡性质的国家形式,其前途是社会主义。
(2)经济纲领: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是“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具体说来:①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内容。
农民问题,首要的是土地问题。
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分配给农民,不仅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个主要内容,而且也是解放社会生产力,实现工业现代化的一个必要步骤。
②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也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中的又一项重要内容。
官僚资本是国民党反动政权的经济基础,严重阻碍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没收官僚资本具有双重性质,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与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从而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奠定了基础。
③保护民族工商业,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中极具特色的一项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实际上是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3)文化纲领: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是指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
三种革命

旧民主主义革命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反对外国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革命。
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的79年,即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其中辛亥革命是比较完整意义上的一次旧民主主义革命。
分为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中国人民反抗斗争两个时期。
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该时期主要事件:广州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区别:旧民主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人士发动的,主要思想是三民主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人士发动的,主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思想。
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爆发后,即为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指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中的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所谓“新”,是相对于17-18世纪欧美国家发生的资产阶级领导的,旨在推翻封建专制主义压迫,确立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旧民主主义革命。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的,在此之前的近代以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它的目标是无产阶级(通过中国共产党)牢牢掌握革命领导权,彻底完成革命的任务,并及时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土地改革的完成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
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年)发生于1919年的五四运动被认为是中国现代历史上许多重大事件的思想源头。
它的直接起因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款。
强烈的爱国主义导致了这场由学生发起进而发展到全国各阶层的抗议运动。
它同时引发了各种新思潮进入中国,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921年,毛泽东等12 人代表各地的共产主义小组在上海举行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诞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之间的关系
2013213618 文学院吕锡玥32班
旧民主主义革命是指1840年至1919年五四运动之前进行的革命,而五四运动的爆发标志着广大无产阶级第一次登上历史舞台,而中国的革命也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
旧民主主义革命主要包括农民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由地主阶级洋务派领导的洋务运动,由资产阶级领导的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而这些运动和革命失败的结果表明了无论是农民、地主还是资产阶级都不能带领中国摆脱帝国主义的侵略、实现民主富强。
想要实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必须要有新的领导和指导思想来引领。
无论是洋务运动还是辛亥革命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出现和发展,由此也产生了广大的无产阶级,这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做好了阶级准备。
五四运动的发生让人们看到了工人阶级无穷的力量,而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为工人运动提供了理论指导。
由此旧民主主义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
旧民主主义与新民主主义革命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区别在于:首先领导阶级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主要是由资产阶级领导,而新民主主义革命由无产阶级领导,并且新民主主义革命不仅团结了无产阶级,也与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等紧密配合,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在指导思想上,旧民主主义革命视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为金科玉律,而新民主主义革命选择了与中国国情更为契合的马克思主义;在革命前途上,旧民主主义革命最终目的是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而新民主主义革命采取两步走策略,由新民主主义国家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国家。
其相同点是:首先,无论是新旧民主主义革命面对的都是半殖民地半社会性质的基本国情,主要矛盾都是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和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推翻这两座大山是新旧民主主义革命共同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