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林郭勒盟锡林浩特市自然概况

合集下载

锡林郭勒盟锡林浩特市自然概况

锡林郭勒盟锡林浩特市自然概况

锡林浩特市自然概况锡林浩特市位于锡林郭勒草原中部。

北纬43°02′-44°52′,东经115°13′-117°06′。

东邻西乌旗、西依阿巴嘎旗、南与正蓝旗接壤、东南与赤峰市的克什克腾旗相连、北同东乌旗为邻。

市区至首都北京和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的距离分别为610公里和620公里,是锡盟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交通中心。

市境南北长208千米,东西长143千米。

总面积14592平方公里。

至2005年总人口155901万人,其中城市人口占总人口84.2%,含蒙、汉、回、满、达斡尔、鄂伦春、鄂温克等17个民族,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占多数、多民族聚居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素有“草原明珠”的美誉。

市人民政府驻地邮编:026021。

代码:152502。

区号:0479。

拼音:Xilinhaote Shi 。

行政区划锡林浩特市辖7个街道、1个镇、2个苏木、6个国有农牧场:希日塔拉街道、宝力根街道、杭盖街道、楚古兰街道、额尔敦街道、南郊街道、巴彦锡勒街道、阿尔善宝拉格镇、宝力根苏木、朝克乌拉苏木。

蔬菜农场、奶牛场、贝力克牧场、毛登牧场、白音锡勒牧场、白银库伦牧场。

历史沿革锡林,系蒙古族部落名,意为“山丘”或“草原”。

锡林浩特意为“草原之意”或’山城”。

古代新石器中、晚期,今锡林河水库西侧发现有人类活动遗址。

先后出土砍砸器、刮削器及石核、石片等石器,证明距今4000~6000年以前已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从事涛游猎养畜和原始手工业生产。

阿巴哈纳尔部:“汉,上谷郡北境,晋为拓跋氏地,隋及唐初为突厥所据,辽为上京道西境,金为北京路西北境,元属上都路,明入于蒙古。

”康熙六年(1667年),栋伊思喇布初授札萨克固山贝子世袭罔替。

康熙五年(1666年),色棱墨尔根亦来归。

康熙六年(1667年),诏授札萨克多罗贝勒世袭罔替,遣官指示阿巴嘎部移牧他所,以旧牧地给阿巴哈纳尔。

栋伊思喇布掌左翼,佐领九,驻乌勒陀罗海(《大清会典》作阿尔噶灵图山)。

浅谈锡林浩特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浅谈锡林浩特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浅谈锡林浩特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1.锡林浩特市基本概况1.1地理位置锡林郭勒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北与蒙古人民共和国交界,南与河北为邻,西与乌兰察布盟毗连,东邻西乌珠穆沁旗,南与正兰旗相接。

东南与赤峰市的克什克腾旗接壤,西与阿巴嘎旗,北同东乌珠穆沁旗为邻。

锡林浩特市是锡林郭勒盟政府所在地,地处祖国的北部边疆,位于内蒙古的锡林郭勒盟中部,南距北京市620公里,西距呼和浩特市625公里,东距赤峰市400公里,北距中蒙边界200公里,东经115°13′——117°16′,北纬43°52′——44°52′。

1.2地形地貌锡林浩特市市区地势南高北低,北部为平原的波状平原,海拔1000米左右,南部为低山丘陵,海拔1300米左右。

锡林河纵贯中部,形成河谷冲积盆地,间有不均匀沼泽。

盆地最低海拔920米左右,市区位于河谷盆地,周边低丘环绕,地势较平坦,北倚敖包山,锡林河流经市区西部。

1.3气象条件根据锡林郭勒盟气象部门提供的资料,锡林浩特市属内蒙古北部干旱高寒地区,无霜期短,降雨量小,是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炎热而短暂。

锡林浩特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炎热而短暂,春季干旱多大风,无霜期短,降雨量少。

年平均气温 1.9℃,气温的年较差和日较差很大,年平均降水量281.5,年最大降水量481毫米,主要集中在7-9月份,年平均蒸发量1770毫米,霜冻期从每年9月末至第二年的5月初,无霜期仅为130天,平均相对湿度为57%,最大冻土深度为2.79米,冻土期从10月初至5月初,取暖季节为7个月,年平均风速为3.3米/秒,风向冬季一般多北风、西南风,夏季多东南风,基本风压55千克/平方米,雪压25千克/平方米。

2水文地质锡林浩特市区位于锡林郭勒河床东侧,由第四系松散堆积物组成。

本河床与一级阶地表被全新统冲积、冲积-湖积淤泥质粉细砂、中细砂及粘砂地层覆盖,二级阶地表层被上更新统段冲积-洪积砂砾石、中细砂、中粗砂层覆盖,厚度一般在10米以内,其下部含水,最大厚度为9.51米,并与其下的湖积粉细砂组成潜水含水层的上段。

锡林浩特天气预报

锡林浩特天气预报

锡林浩特天气预报锡林浩特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是这一区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作为内蒙古的重要城市,锡林浩特的天气对居民的日常生活和经济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

下面将为大家详细介绍锡林浩特的天气预报。

一、气候概况锡林浩特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寒冷干燥。

年平均气温为4℃左右,夏季多风,冬季寒冷。

锡林浩特的气候特点是夏季短暂而凉爽,冬季漫长而寒冷。

二、春季天气特点春季是锡林浩特的转折季节,气温逐渐回升,但仍较为寒冷。

3月份是春季的开始,气温较低,早晚还需要穿厚衣物。

4月份气温回升较快,但室外活动仍需注意保暖,温差较大。

5月份气温逐渐回暖,可以适时减少穿的衣物,但仍需注意防晒。

三、夏季天气特点夏季是锡林浩特的短暂而凉爽的季节,在6月至8月期间气温较为宜人。

6月份的气温在20℃左右,适合户外活动。

7月份是一年中最热的月份,气温可达30℃以上,但相对湿度较低,不会感到闷热。

8月份气温有所回落,但仍较为舒适,适宜旅游和户外活动。

四、秋季天气特点秋季是锡林浩特的金色季节,气温逐渐下降,但较为宜人。

9月份气温较高,午后的阳光照射下仍感到温暖,早晚时分温度较低,需注意添衣防寒。

10月份气温明显下降,早晚时分气温在10℃左右,需要增添厚衣物。

11月份气温进一步下降,逐渐接近冬季的天气。

五、冬季天气特点冬季是锡林浩特最寒冷的季节,气温较低,需要做好保暖措施。

12月份气温较低,可以达到-20℃以下,而且平均风力较大。

1月份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温度在-30℃左右,大风和降雪的天气较多。

2月份气温稍有上升,但依然非常寒冷,需要佩戴厚重的冬装。

六、天气变化多端锡林浩特的天气变化多端,时常出现阵雨、雷雨和风沙天气。

尤其是春季和夏季,雷雨较为频繁,需注意及时避雨。

此外,锡林浩特常年有风,尤其是冬季,防寒保暖工作要做好。

以上是对锡林浩特天气的简要预报,仅供参考。

大家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应根据具体情况及时了解天气预报,做好相应的防护准备。

锡林浩特市简介

锡林浩特市简介

锡林浩特简介一:概况锡林浩特市是锡林郭勒盟盟委、行署所在地,全盟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交通中心。

全市总面积14785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成区面积37.5平方公里。

总人口26.7万人,其中城市人口25.4万人,含蒙、汉、回、满、达斡尔、鄂伦春、鄂温克等30个民族,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占多数、多民族聚居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素有“草原明珠”的美誉。

1995年以来先后进入了全国卫生先进市、全国双拥模范市、全国教育“基地”达标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科技先进市、内蒙古自治区八星级文明城市、自治区对外开放市行列,荣列第七届中国西部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之一。

二、自然资源畜牧业资源得天独厚,草场类型齐全,可利用优质天然草场面积2068万亩,具有发展现代畜牧业生产的先天条件,是国家重要的绿色畜产品基地。

生物具有多样性,野生动物主要有天鹅、灰鹤、苍鹰、百灵鸟、黄羊、狍子、獾子等,天然药用植物主要有黄芪、甘草、防风、知母、黄芩、柴胡等,天然食用植物有白蘑、黄花、发菜、蕨菜、山杏仁等。

矿产资源丰富,主要矿产有石油、煤炭、锗、钼、铬等30余种、石油探明储量5亿吨。

煤炭探明储量298.5亿吨,其中胜利煤田含煤面积342平方公里,探明储量224亿吨,并伴生有益矿产锗和石油,单层煤可采厚度244米,是目前全国每层最厚,储量最大的褐煤煤田,已列入国家13个大型煤炭基地之一;巴彦宝力格煤田含煤面积400多平方公里,探明储量107亿吨,煤炭在建产能6000万吨。

电力在建产能310万千瓦。

锗探明储量3300万吨,占全国储量的68%,居世界第三。

铬累计探明储量137万吨,为国内第三大铬矿,在建产能10万吨。

钼探明储量17万吨,在建产能3000吨。

锡铜储量超过2万吨。

萤石储量800万吨。

风能资源丰沛,年平均风速为3.4米/秒,风能总蕴藏量达2.5亿千瓦,其中可开发利用量超过2500万千瓦。

特别是辉腾锡勒风电场,属于海拔1400米到1600米的高原台电,总面积822平方公里,70米高度年平均风速为8.9米/秒,年有效风时数5000小时以上,是国家规划装机200万千瓦风电基地之一。

锡林浩特简介介绍

锡林浩特简介介绍

锡林浩特简介介绍汇报人:目录•锡林浩特市概述•锡林浩特市的历史沿革•锡林浩特市的经济发展•锡林浩特市的文化特色•锡林浩特市的风景名胜•锡林浩特市的地方特产与美食•锡林浩特市的未来展望与规划01锡林浩特市概述位于北纬43°02′—43°52′,东经115°10′—116°52′之间。

距离首都北京直线距离460千米,公路里程623千米。

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中部,锡林郭勒盟盟府所在地,是全盟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交通中心。

地理位置0102人口与民族锡林浩特市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有蒙古族、汉族、回族、满族、藏族、苗族、土家族等31个民族。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锡林浩特常住人口为20.89万人。

锡林浩特市属于典型的中温带干旱气候,具有寒冷、风大、多降水、降水分布不均的特点。

地势平坦,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呈波状起伏。

境内分布有巴彦宝力格、艾里克、额尔敦敖包、高日罕等季节性河流。

气候与地形02锡林浩特市的历史沿革史前文化锡林浩特地区有着丰富的史前文化遗址,如新石器时代的乌兰巴托遗址和青铜时代的扎门乌德遗址,这些遗址出土了大量的石器、陶器和骨器等文物,反映了古代游牧民族的生产和生活状况。

古代游牧文明锡林浩特地区是蒙古高原的重要游牧区域之一,历史上曾有匈奴、鲜卑、回纥、突厥、契丹等多个游牧民族在此繁衍生息。

这些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相互交流、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游牧文明。

蒙古帝国公元13世纪,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了蒙古帝国。

锡林浩特地区成为蒙古帝国的重要领地之一,也是蒙古帝国向西扩张的重要基地。

在蒙古帝国的统治下,锡林浩特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清朝时期,锡林浩特地区成为清朝的藩属地,隶属于乌里雅苏台将军管辖。

这一时期,锡林浩特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19世纪末,沙俄和日本先后占领了锡林浩特地区。

在这两个时期,锡林浩特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受到了极大的破坏。

锡林浩特市自然资源

锡林浩特市自然资源

锡林浩特市自然资源
锡林浩特市是内蒙古自治区的一个地级市,位于锡林郭勒草原的中心地带,是草原文化的代表之一。

该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草原、湖泊、森林等。

锡林浩特市的自然资源是其重要的经济支柱,也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

草原资源是锡林浩特市最宝贵的自然财富之一。

广袤的草原覆盖了市区大部分地区,是著名的锡林郭勒草原的一部分。

这片草原有着丰富的草种,是蒙古族牧民的放牧天堂。

草原不仅提供了丰富的牧草资源,也是狼、鹰等野生动物的栖息地。

湖泊资源丰富多样,锡林浩特市有多个湖泊分布在境内。

其中,乌敏湖是著名的高原淡水湖泊,湖水清澈见底,周围生态环境优美。

湖泊资源为当地生态系统提供了重要支持,也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森林覆盖面积较大,锡林浩特市境内有多处森林景观。

森林资源丰富,不仅提供了丰富的木材和药材资源,还是珍稀动植物的天然栖息地。

森林为城市环境改善和生态平衡发挥了重要作用。

总的来说,锡林浩特市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一颗明珠,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草原、湖泊、森林等资源丰富多样。

这些自然资源不仅支撑着当地经济发展,也为人们提供了美丽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旅游资源。

锡林郭勒盟情

锡林郭勒盟情

一、基本概况
锡林郭勒盟位于自治区中部,辖9旗2市1县和1个管理区,总人口103.6万,其中蒙古族人口占30%。主要特点有:一是地理区位重要。土地面积20.3万平方公里,可利用草场18万平方公里,占自治区的26.5%。南距北京180公里,北与蒙古国边境线长1098公里,有二连浩特和珠恩嘎达布其两个常年开放的一类陆路口岸。二是资源富集。锡林郭勒草原是全国草地类型植被种类最为齐全的草原,年出栏牲畜800万头只左右,是国家重要的绿色畜产品基地。已发现矿种80余种,探明储量30余种。煤炭资源尤为丰富,探明储量1448亿吨,探明加预测储量2600亿吨,储量10亿吨以上的煤田25处,其中百亿吨以上的5处;褐煤储量居全国首位,是发电和煤化工的优质原料。石油探明储量3.2亿吨。锗探明储量占国内可开采总量的70%、占世界总储量的35%。铁、铅、锌、铜等矿产储量也相当可观。全盟可开发利用风能超过5000万千瓦,太阳能资源也非常丰富。三是文化特色鲜明。蒙古族文化传承较为完整,民族风情浓郁,素有“搏克之乡”、“长调之乡”的美誉。境内元上都遗址被确定为我国2012年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唯一推荐项目。2010年中国马业协会授予“中国马都”称号。四是享受多重优惠政策。锡林郭勒盟同时享受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以及扶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等优惠政策的叠加。国家已将锡林郭勒盟规划为东北地区重要的资源接续地和能源后备区,列入全国规划的六大煤电基地和七大现代煤化工产业区蒙东基地,列入《东北地区振兴规划》中建设的大型煤电基地。在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中,锡林郭勒盟又被列为全国五大综合能源基地之一。
(三)积极推进基础设施和城镇建设,切实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五年累计完成公路建设投资182亿元,全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73万公里,主要出口公路全部实现高等级化。累计完成铁路建设投资166亿元,开工建设铁路22条,运营和在建里程达到2318公里。完成锡林浩特机场4C级改造工程和二连浩特机场建设。新建220千伏变电站9座,灰腾梁500千伏输变电站开工建设。着力提高水资源保障能力,新增水库库容1.48亿立方米。累计完成地勘投入69.8亿元,新探明煤炭储量700多亿吨。着力推进城镇化,按照“草原中的城市、城市中的草原”建设理念,坚决避免出现城乡结合部和城乡过渡带,全力打造草原特色城镇。五年来累计完成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资98.6亿元,城镇建成区面积扩大到150平方公里,城镇化率由45%提高到56%。

锡林浩特概况

锡林浩特概况

锡林浩特四、辛亥革命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仍以清王朝封建王公制度统治阿巴哈纳尔、阿巴嘎、浩齐特三个部。

1946年春,中国共产党在锡林浩特地区开辟工作,建立了中共贝子庙(锡林浩特)党支部,成立锡林郭勒盟人民政府,彻底废除了封建王公世袭罔替制度。

五、新中国成立1949年春,阿巴哈纳尔左旗、阿巴嘎左翼旗、浩齐特右翼旗划为中部联合旗。

1952年5月26日,中部联合旗与西部联合旗合并。

由于阿巴哈纳尔左翼旗庙由贝子管辖,故得名“贝子庙”。

1953年9月15日,经锡林郭勒盟人民政府批准,贝子庙改称锡林浩特(相当于苏木级),归西部联合旗管辖。

1956年7月3日,经国务院批准,将西部联合旗改称阿巴嘎旗;同年1年8月21日锡林浩特由锡林郭勒盟直接领导(区级建制不变)。

1959年4月15日,锡林浩特升为旗县级浩特,盟直接管辖。

同年9月将阿巴嘎旗宝力根人民公社划归锡林浩特。

1963年10月23日,经国务院批准,锡林浩特改称阿巴哈纳尔旗。

将阿巴嘎旗和西乌珠穆沁旗的阿尔善宝力格公社、朝克乌拉公社、朝克乌拉牧场、军营牧场、一二六队、贝力克牧场行政区域划为阿巴哈纳尔旗行政区域,原锡林浩特改设镇级政权,为阿巴哈纳尔旗领导。

六、改革开放1979年12月14日,阿巴哈纳尔旗的“哈”字改为“嘎”字,1983年10月10日,经国务院批准撤消阿巴哈纳尔旗,设立锡林浩特市,以城市景点照片(20张)阿巴哈纳尔旗的行政区域为锡林浩特市的行政区域。

现为县级市。

2000年,锡林浩特市辖5个街道、7个苏木:楚古兰街道、宝力根街道、希日塔拉街道、杭盖街道、额尔敦街道、图古日格苏木、达布希勒图苏木、城关苏木、伊利勒特苏木城市景点巴彦宝拉格苏木、阿尔善宝拉格苏木、朝克乌拉苏木。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173796人,其中:希日塔拉街道 18291、宝力根街道 11140、杭盖街道 43935、楚古兰街道 30724、额尔敦街道 30921、达布希勒特苏木 1817、城关苏木 1687、伊利勒特苏木 2867、巴彦宝拉格苏术 1727、阿尔善宝拉格苏木 4494、朝克乌拉苏木 1500、图古日格苏木 1457、锡林浩特煤矿虚拟街道 7835、毛登牧场虚拟乡 1203、锡市奶牛场虚拟乡 904、白音锡勒牧场虚拟乡 9796、白音库伦牧场虚拟乡 2617、食品公司贝力克牧场虚拟乡 88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锡林浩特市自然概况锡林浩特市位于锡林郭勒草原中部。

北纬43°02′-44°52′,东经115°13′-117°06′。

东邻西乌旗、西依阿巴嘎旗、南与正蓝旗接壤、东南与赤峰市的克什克腾旗相连、北同东乌旗为邻。

市区至首都北京和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的距离分别为610公里和620公里,是锡盟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交通中心。

市境南北长208千米,东西长143千米。

总面积14592平方公里。

至2005年总人口155901万人,其中城市人口占总人口84.2%,含蒙、汉、回、满、达斡尔、鄂伦春、鄂温克等17个民族,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占多数、多民族聚居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素有“草原明珠”的美誉。

市人民政府驻地邮编:026021。

代码:152502。

区号:0479。

拼音:Xilinhaote Shi 。

行政区划锡林浩特市辖7个街道、1个镇、2个苏木、6个国有农牧场:希日塔拉街道、宝力根街道、杭盖街道、楚古兰街道、额尔敦街道、南郊街道、巴彦锡勒街道、阿尔善宝拉格镇、宝力根苏木、朝克乌拉苏木。

蔬菜农场、奶牛场、贝力克牧场、毛登牧场、白音锡勒牧场、白银库伦牧场。

历史沿革锡林,系蒙古族部落名,意为“山丘”或“草原”。

锡林浩特意为“草原之意”或’山城”。

古代新石器中、晚期,今锡林河水库西侧发现有人类活动遗址。

先后出土砍砸器、刮削器及石核、石片等石器,证明距今4000~6000年以前已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从事涛游猎养畜和原始手工业生产。

阿巴哈纳尔部:“汉,上谷郡北境,晋为拓跋氏地,隋及唐初为突厥所据,辽为上京道西境,金为北京路西北境,元属上都路,明入于蒙古。

”康熙六年(1667年),栋伊思喇布初授札萨克固山贝子世袭罔替。

康熙五年(1666年),色棱墨尔根亦来归。

康熙六年(1667年),诏授札萨克多罗贝勒世袭罔替,遣官指示阿巴嘎部移牧他所,以旧牧地给阿巴哈纳尔。

栋伊思喇布掌左翼,佐领九,驻乌勒陀罗海(《大清会典》作阿尔噶灵图山)。

色棱墨尔根掌右翼,佐领七,驻昌山(又名永安山)。

阿巴哈纳尔左翼设旗,自康熙六年(1667年)至公元1946年,12代札萨克共执政280年。

民国时期民国22年(1933年),锡林郭勒盟建立伪蒙疆联合自治政府。

贝子庙地区被伪蒙疆联合自治政府控制。

民国27年(1938年),驻贝子庙日本军队组织伪锡林郭勒盟政府、伪旗政府。

民国35年(1946年),内蒙自治运动联合会转移到贝子庙,锡盟分会和政府组织工作队在阿巴哈纳尔左旗改造旧政权,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

阿巴哈纳尔左旗支会隶属锡林郭勒盟分会。

民国36年(1947年),在贝子庙成立了中共锡(锡林郭勒)、察(察哈尔)、巴(巴彦塔拉)、乌(乌兰察布)工委。

民国37年(1948年),阿巴哈纳尔左旗归中部中心旗工委。

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阿巴哈纳尔左翼旗划归锡林郭勒盟中部联合旗;阿巴哈纳尔右翼旗划归锡林郭勒盟西部联合旗。

1952年5月26日,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电准,中部和西部联合旗合并,统称锡林郭勒盟西部联合旗。

原阿巴哈纳尔左翼旗庙由贝子爵管辖,故得名“贝子庙”。

1953年9月15日,经锡林郭勒盟人民政府批准,“贝子庙”改称锡林浩特(相当于苏木级),统称西部联合旗锡林浩特人民政府。

1956年7月3日,经国务院批准,将西部联合旗改称阿巴嘎旗。

同年8月21日锡林浩特受锡林郭勒盟直接领导,苏木级建置不变。

1959年4月15日,锡林浩特升格为旗(县)级浩特,盟直接管辖。

1963年10月23日,经国务院批准,锡林浩特改设为阿巴哈纳尔旗。

1979年12月14日,阿巴哈纳尔旗的“哈”字为“嘎”字。

1983年10月10日,国务院(国函字[1983]218号)批复:同意撤销阿巴哈纳尔旗,设立锡林浩特市(县级),以阿巴哈纳尔旗的行政区域为锡林浩特市的行政区域。

2000年,锡林浩特市辖5个街道、7个苏木:楚古兰街道、宝力根街道、希日塔拉街道、杭盖街道、额尔敦街道、图古日格苏木、达布希勒图苏木、城关苏木、伊利勒特苏木、巴彦宝拉格苏木、阿尔善宝拉格苏木、朝克乌拉苏木。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173796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希日塔拉街道18291 宝力根街道11140 杭盖街道43935 楚古兰街道30724 额尔敦街道30921 达布希勒特苏木1817城关苏木1687 伊利勒特苏木2867 巴彦宝拉格苏术1727 阿尔善宝拉格苏木4494 朝克乌拉苏木1500 图古日格苏木1457 锡林浩特煤矿虚拟街道7835 毛登牧场虚拟乡1203 锡市奶牛场虚拟乡904 白音锡勒牧场虚拟乡9796 白音库伦牧场虚拟乡2617 食品公司贝力克牧场虚拟乡881。

【地形地貌】地势南高北低。

北部为平缓的波状平原,南部多为浅山丘陵。

海拔1000~1300米,汗乌拉1699.6米,为最高点。

锡林郭勒河纵贯中部,形成河间盆地,间有沼泽。

较大的湖泊有查干淖尔、巴彦呼热淖尔、巴彦淖尔。

按地貌单元类型和地貌形态特征,分为四个地貌单元。

即高平原丘陵地区、熔岩台地区、低缓丘陵地和沙丘沙漠地区。

【气候资源】高寒干旱,无霜期短,降雨量少。

具有寒冷、风大、雨少、日照长、温差大、蒸发力强,冬季严寒漫长,夏季温凉短促,春风多而干燥。

光能资源本市光照资源丰富,年日照时数东南部达2750小时,.其它地区2800小时以上,自东南向西北递增。

年日照百分率为65%,牧草生长期的(4~9)总日照达1500小时以上,能满足牧草生长发育的需要。

太阳辐射量为5681兆焦耳/米²·年。

本市光能利用率低,开发潜力很大。

热量资源本市≥0℃的积温一般在2000℃以上,最多达2700℃,其间隔天数在170~200天之间,南部天数短,积温少,北部天数长,积温多,≥1O℃积温在1600~2300℃之间,≥1800℃积温等值线北段同湿润废系数0.6等值线趋于重合,无霜期南部地区90天左右,中北部100天以上。

降水资源本市降水分布不均,降雨量由西北向东南递增.雨量主要集中在6~8月,占年降水量的70%左右,年度间降水变率大,丰水年与贫水年降水差距较大。

蒸发量1746.5毫米,约是降水量的5.8倍,本市湿润系数较大,在0.4~O.6之间,是全盟最湿润的地区之一。

【水资源】地表水资源锡林浩特市较大的河流是锡林河,其次好来吐河,好来川河,敖优廷河,吉林河为季节性河,水量小,径流距离短。

锡林浩特市多年地表水平均径流量为1763万米³/年。

频率P=50%时,地表水径流量为1531万米³/年;频率P=75%时,径流量为1199万米³/年,境内有常年及季节性诺尔近18个,但大部分为矿化度高的合碱、含盐的咸水湖。

地下水资源锡林浩特市地下水资源量为14995万米³/年,地下水资源开采量为7178万米³/年,其中山丘区可开采量为861万米³/年,平原区可开采量6317.7万米³/年。

地下水总补给量为29664万米³/年,其中平源区补给量为21057万米³/年,山丘区排泄量为8607万米³/年。

【土地资源】土壤类型由于本市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受生物气候环境的制约,从南至北分布有风沙土、栗钙土、黑钙土三大土壤类型,而隐域性的草甸土、沼泽土、盐土、碱土则发育在主要土壤类型中。

根据本市土壤普查,全市共分7个土类、15个亚类、30个土属。

土壤养份及其分布全市土壤总的养分状况是缺磷、氮中等,钾够用,本市土壤有机质含量属中等偏高的水平。

通过对全氮101个样本及碱解氮144个点位的化验分析表明,土壤的氮素处于中上等水平。

对全市291个点位速效磷的化验分析,磷的含量普遍很低。

磷素含量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母岩含磷低,物理风化作用强烈,降低了速效磷的释放,形成了难溶性的磷酸钙沉淀,磷酸被固定,变为迟效状态,难被植物吸收。

有机质含量状况表土壤钾素含量丰富,全钾及速效钾含量普遍高,全钾平均含量达4.028%,速效钾最高可达1430ppm,平均为303ppm。

总观全市土壤利用价值,北部土壤包括阿尔善宝力格苏木、朝克乌拉苏木、图古日格苏木及巴彦宝力格苏木大部分为低氮低磷,表土层薄,养分含量低。

由于不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已使部分土壤沙化、盐化,而且日趋严重,这是本区发展畜牧业的一大障碍,中部达布希勒特苏木,伊利勒特苏木,毛登、贝力克牧场一部分及白音锡勒、白音库伦牧场北部,土壤组成主要以暗栗钙土、草甸土为主,在垂直地带上分布有黑钙土。

土壤养分从北至南由中氮到高氮逐步增高。

草场类型以典型草原、草甸草原为代表,植被茂密,是全盟最好的草场。

南部浑善达克沙地,主要为风沙土.多为连续固定沙丘,在利用上应严加保护沙地植被,草场利用过度会导致土壤由固定沙地向半固定转化。

【生物资源】野生植物资源本市共有种子植物72科,289属,690种野生植物,野生药用植物有知母、黄芩、防风、山杏、黄芪、柴胡、甘草、沙参、马勃等;纤维造纸植物有芦苇、芨芨草、马蔺、荨麻等;食用菌及食用植物有白蘑、黑蘑、黄花、还有小叶锦鸡儿、光沙蒿、蒙古蒿、沙竹等固沙植物。

野生动物资源属国家二类保护的动物有天鹅,属三类保护的动物有灰鹤、大鸽、老鹰、猫头鹰。

肉食动物主要有黄羊、野兔、山鹑、野鸭子;毛皮动物有狼、狐狸、沙狐、艾虎、旱獭;药用动物有獾、蛇、刺猥等。

在草原区,穴居破坏草原严重的啮齿动物有达乌里黄鼠、草原鼢鼠、达乌尔鼠兔、长爪沙鼠、布氏田鼠、三趾跳鼠、五趾跳鼠(跳兔)。

【农牧业资源】农牧业用地至2005年拥有耕地15600公顷,播种面积10410公顷,有效灌溉2850公顷,草原面积150.06万公顷,可利用草原面积141.65万公顷。

林业资源本市土地面积辽阔,森林资源少,分布不均匀。

主要分布在南部沙地中,全市森林覆盖率0.39%。

草地资源本市的草场资源较丰富。

地貌多属于低缓丘陵和高平原,草场类型多样,植物种类繁多。

(1)草场类型:全市共分5个大类,两个亚类,17个草场组,29个草场型。

(2)草场等级:全市草场以一、二等为主,草场生产力以6级为主,由此可见本市草场质量较优,但生产力偏低。

天然草场植物据资料整理,全市除有饲用植物440种外,还有经济植物,主要有:①药用植物:易采量大的有知母、黄芩、防风、山杏、黄芪、柴胡、甘草、沙参。

真菌药用植物有马勃(马冀包)。

②纤维造纸植物:主要有芦苇、芨芨草、马蔺、荨麻等。

③食用菌及食用植物:主要有蘑菇、黄花。

④固沙植物:主要有小叶锦鸡儿、沙蒿、蒙古蒿、沙竹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