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有效性对策

合集下载

小学音乐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有效性对策

小学音乐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有效性对策

小学音乐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有效性对策江苏省宝应县小官庄镇中心小学 郭 军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德育的落实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必要任务。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积极渗透德育教育,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情感观念,促进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形成健康的心态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助于音乐教育审美作用的发挥。

利用音乐教学内容与方式,提高小学生的道德水平,能够全面实现音乐教育目标。

一、开发德育内容,落实德育教育在小学音乐教育过程中渗透德育内容,教师要积极开发小学音乐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当将德育视为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德育理念为指导,积极钻研小学音乐教材。

从教材中选择具有德育价值的素材,于课堂教学过程中找准德育切入点,才能让小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接受德育教育。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使得小学音乐教材的内容更加丰富,版面设计更加新颖。

小学音乐学习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关系日益密切,在教学中,教师不仅可以引导学生欣赏音乐作品优美的旋律与节奏,还要让学生在试唱过程中了解每一首音乐作品所传达的情感。

比如在讲解《天地之间的歌》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学唱《天地之间的歌》这首音乐作品。

用音乐作品中的素材,激发学生探究天地奥秘的欲望,激发学生的科学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借助音乐学习内容的主题与学生进行互动,大自然中有着变化万千的事物,让学生说一说他们所了解的自然景物与自然知识,能够让音乐课堂与科学学习结合在一起,更能让学生认识到自然之美,了解自然灾害,使学生建立起辩证化的自然观念。

用有效的教学内容和合理的延伸,让德育与音乐教育结合在一起,会让学生以更丰富的角度去理解音乐作品,且能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得到更多元化的启发。

二、丰富教学活动,落实德育教育在小学音乐课堂中落实德育,教师要将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

利用丰富多样的课堂活动,促进学生任何正确的思想观念与行为方式,有助于德育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有效落实。

小学音乐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有效性策略研究

小学音乐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有效性策略研究

小学音乐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有效性策略研究小学音乐教学中德育渗透是指在音乐教学过程中,通过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价值观念,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采取有效的德育渗透策略能够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

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情感表达能力。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引导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教师可以借助故事、诗歌等元素,将学生引入音乐所表达的情感世界中。

通过学习和演绎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学生能够培养情感表达能力,增强自我情绪的认知和情感交流的能力。

二、注重学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通过音乐作品的欣赏和演绎,激发学生对美的感知和追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对不同音乐作品进行感受和分析,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音乐教学中,可以通过合唱、乐团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合唱团或乐团活动,通过演奏和合唱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互相协作的能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分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和演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弘扬音乐的文化价值观念。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学习和了解音乐的文化价值观念。

通过介绍音乐历史、音乐文化等知识,让学生了解音乐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尊重。

教师还可以通过学习不同地区和国家的音乐文化,促使学生多元文化的认知和尊重,培养学生的宽容和包容的价值观念。

五、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造性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和编曲,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作能力。

通过创作的过程,学生能够体验到音乐的表达和创造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

小学音乐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有效性策略包括创设情境、注重学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弘扬音乐的文化价值观念以及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德育的渗透小学音乐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德育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美德,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情感体验。

本文将从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入手,探讨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渗透德育,促进学生成长与发展。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应着力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操。

音乐是一门表达情感的艺术,学习音乐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操。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欣赏、理解和表达音乐作品,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所传递的情感,培养学生对美的追求和热爱。

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学生会接触到各种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通过欣赏不同风格的音乐,学生可以感受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情感表达方式,增强对人文情操的认识。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音乐作品的解析和演绎,引导学生发现音乐作品背后的深层意义,帮助学生培养对美的感知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可以在音乐中感受到人性的美好和温暖,激发学生对美的向往和追求,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审美情感。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操,塑造学生的品格和人格,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德育渗透的过程,通过科学的教学设计和丰富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

希望未来的小学音乐教学能够在德育渗透方面取得更好的成效,让学生在音乐的海洋中感受到美的力量,收获成长的喜悦。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在小学教育中,音乐教育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还可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而在音乐教学中,德育渗透更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本文将浅谈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一、了解德育渗透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德育渗透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言传身教和适当手段,将德育内容注入到各门基础学科的教学过程之中,借助基础学科教学,以实现对学生的品德教育”。

在教育中,德育渗透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部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人文素质,形成道德情操和人文精神。

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德育渗透可以扩展学生的音乐知识,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音乐观和人生观,培养良好的品格和素质,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

二、建立正确的德育理念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德育渗透需要建立正确的德育理念,明确教育目标和任务。

首先,教师需要树立正确的德育观念,注重学生的人格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其次,教师需要明确音乐教学的德育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文化修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提高其个人品德。

最后,教师需要注重德育任务和方式,通过教育实践,不断探索提高小学音乐教育的德育效益。

三、以美育为主线,营造健康的音乐教育环境在小学音乐教育中,以美育为主线,是实施德育渗透的重要途径。

美育是一种通过艺术作品来感受和体验艺术价值的方式,可以借助音乐、绘画、雕塑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和细腻的艺术感悟。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营造一个良好的音乐教育环境,为学生提供多种音乐作品,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中的美和情感,并通过音乐与学生进行情感沟通,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

四、重视音乐教学的德育表现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需要注重学生的德育表现。

教师需要在指导学生发展音乐技能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品德修养。

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评价学生的德育表现,如评选优秀的音乐家和文化人、举办音乐比赛和音乐会、组织学生参加社区和公益活动等,引导学生发掘自身的潜力,发展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情操。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德育的渗透音乐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和精神的寄托。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是至关重要的,因为音乐教育不仅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音乐表演技巧,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美好品质和良好行为习惯。

本文将从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方面展开讨论,探讨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小学音乐教学中德育的渗透可以通过音乐作品的选择和教学内容的安排来实现。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旋律优美、歌词朴实、富有教育意义的音乐作品来教学,通过这些音乐作品,可以引导学生感受美好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情感表达能力。

教师还可以在教学内容中融入一些德育教育的内容,例如讲解音乐作品背后的故事、歌词中所表达的正能量和积极态度等,引导学生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小学音乐教学中德育的渗透还可以通过音乐教学活动的设计来实现。

音乐是一门艺术,它需要学生在合作中共同完成音乐创作和表演。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学会互相合作,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音乐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礼貌和乐于助人的品质,比如在学生的音乐表演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互相鼓励、互相表扬,让学生学会欣赏他人、关心他人,培养学生的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

小学音乐教学中德育的渗透还可以通过音乐教学中的言传身教来实现。

教师是学生的榜样,他们的言行举止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行为习惯和品德修养。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是传授音乐技能,更是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师应该在平时的生活中,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做一个有品德的人,用自己的行动来影响学生,让学生从教师身上学到做人的道理和做事的态度。

教师还可以在日常教育中,通过讲故事、讲道德、讲情感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人生,正确的看待世界,培养学生的美德和道德风尚。

小学音乐教学中德育的渗透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精心设计音乐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下面是一些可以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方法和措施。

首先,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合适的方法,如音乐启蒙故事、音乐游戏等,将课堂氛围打造成和谐、愉悦的氛围,让学生在积极的情绪中学习音乐,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乐于助人的品质。

其次,利用音乐作品引发道德思考。

音乐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思想,教师可以选取一些有明显道德主题的音乐作品进行演示和讲解,引导学生思考其中所表达的道德价值观,如友爱、诚实、勤奋等等。

通过讨论和分享,学生可以加深对这些道德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进而转化为自己的行为习惯。

第三,注重亲身体验和实践。

音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艺术,教师可以通过合唱、合奏、舞蹈等形式,让学生亲身参与其中,体验音乐艺术的美妙之处。

在实践中,教师可以设置合作、互助的任务,培养学生团队意识、责任感等德育品质。

第四,培养音乐审美情趣和情感识别能力。

音乐是一种表现情感的艺术,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选择适当的音乐作品,引发学生的共鸣和理解,使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美的情感。

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与学生就音乐所表达的情感进行交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表达自己的情感,发展学生的情感识别能力。

第五,多元化评价方式。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既注重学生的技能和音乐素养,又关注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个性发展。

例如,评价学生音乐表演时可以包括技巧和表达情感的评价,评价学生的声乐合奏时可以注重学生的协作、沟通能力等。

这样的评价方式能够使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体会到自己的价值,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最后,音乐教育要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形成合力。

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的家长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与家长共同关注学生的道德教育。

此外,学校和社会也可以组织音乐活动、比赛等,促进学生参与社会文化生活,培养学生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试论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

试论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

试论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小学音乐教学是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和情感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进行德育教育的有效载体之一。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德育渗透是一种直观、无形的方式,能够对孩子的心智和情感产生深远影响。

以下是针对小学音乐教学的德育渗透策略的论述。

一、引导学生体验音乐情感小学音乐教学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和情感经验。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听、唱、演、乐等方式体验音乐情感,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力量和魅力。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培养自身的情感素质,提高自身情感认知能力,增强爱、善、美的情感体验。

这样就能在音乐教育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将学生的情感认知融入德育大课堂中。

二、培养学生的审美表现力小学音乐教育的价值不仅在于帮助学生习得音乐技能,还在于培养学生审美表现力。

在传统的德育教育中,将审美教育作为培养德育意识和品质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在音乐教育中,教师可以挖掘学生的审美潜能,让学生感受到美的魅力与力量。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逐渐培养学生的审美表现力,提高其道德素质。

三、注重音乐教育和日常生活结合在音乐教育过程中,尤其是小学阶段,音乐教师应特别注意让音乐教育与日常生活进行紧密连结。

即在音乐教育中,教师应让学生感受到音乐对生活的影响和贡献,学生能够体验到音乐的积极效应。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认识到音乐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并且愿意在生活中积极应用所学的音乐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更好的行为修正和德育效应。

四、鼓励学生参与音乐创作小学学生在音乐教育中通过演唱、合作、创作等方式,可以表达自己的情感,传递自己的观点和价值观。

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作,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更能够使学生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情感情绪和价值观念。

在音乐创作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社会、文化、生活等多个角度,发现和分享美的意义,培养学生德育意识和审美素质。

总之,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德育渗透策略是多方面的,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阵列的教学经验以及教师的敬业、认真和责任。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德育的渗透小学音乐教学是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和美育情操的重要途径,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

本文旨在探讨小学音乐教学中德育的渗透,以期为小学音乐教学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促进思想道德素质的全面发展音乐是一种高度审美的艺术形式,能够引发学生对美的认知和感悟。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使其具备良好的审美情趣和情操修养,从而促进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全面发展。

3. 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音乐是一种集体艺术,学生在音乐教学中不仅要学会个人表现,更要学会和他人协作,形成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合唱、合奏等形式,引导学生学会团结互助、相互尊重、相互包容,在集体活动中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使其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和方法1. 选择优秀的音乐作品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选择具有积极向上的主题、富有深厚文化底蕴的音乐作品,如经典的民族音乐、优美的歌曲等,让学生在饱含深意的音乐中感受民族情感和文化内涵,激发其爱国情怀和家国情怀,培养其高尚的品格和道德情操。

2. 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有着独特的情感表达力。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音乐的表演、鉴赏、创作等环节,引导学生感受音乐所传达的情感,培养他们的感情体验和情绪表达能力,使其具备正面的情感品质和情感修养。

4. 融入德育教育内容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融入德育教育的内容,让学生通过音乐作品、音乐活动等途径,了解国学经典、民众伦理、中华传统美德等,培养学生的美德情怀和道德修养。

1. 提高教师的德育素养小学音乐教师要提高自身的德育素养,热爱音乐、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以身作则、以德育人,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和榜样。

3. 加强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小学音乐教师要与家长和社会各界密切合作,让家长对音乐教育的价值和意义有清醒的认识,让社会各界给予音乐教育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形成家校合作共育的良好态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有效性对策
小学音乐课本中的歌曲旋律优美,歌词生动活泼,演唱风格多样,音乐形象鲜明,深受学生喜爱。

不少歌曲中都含有教育学生爱家乡、爱自然、爱学习、爱劳动、爱科学,树立远大理想、继承革命传统,尊重师长、互相友爱等丰富多彩的内容。

因此,把德育渗透融入到音乐课堂教学中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音乐教学应通过生动的音乐形象,在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德育于美育之中,不断发展学生德育上的自我教育能力。

一、争取将德育观念渗透入小学音乐教学的全过程
为了实现德育观念渗透效果的增强,小学音乐教师应该努力将其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使每个教学环节都能够体现德育的观念。

这就要求教师认真对待教学设计,不拘形式、见缝插针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并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课前起立、问好等培养学生讲文明、讲礼貌、尊师重道的良好习惯。

其次,教师可以通过发生训练和组织学生合唱等形式,培养学生和谐统一、协调均衡的集体意识和良好心态。

最后,教师要充分结合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和途径,将教材内容充分融合进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将德育思想在教学的全过程内全面、深层渗透,引导、鼓励学生不断克服自身缺点,争取在掌握基本的音乐技巧和素养的基础上,不断完善自身,实现品格和情操的优化提升。

二、音乐技能中的德育渗透
音乐技能教学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音乐能力的主要途径,如小学生进入三年级后,将开始学习一门简单吹奏乐器的演奏,因为大多数学生在此之前并没有学习乐器甚至接触乐器的经历,也没有积累足够多的音乐基础理论知识作支撑,许多学生便认为器乐吹奏高不可攀,产生了畏难情绪。

其实这也是渗透德育的一个良好契机,教师可以从细节之处针对学生的困惑,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具体指导,在这一过程中,处处都暗含德育渗透的好时机:初学者往往对乐器学习无所适从,此时教师应当指导学生树立理想,并积极为之努力;当学生学习进入瓶颈期时,指导学生吹奏时可以先分后合,先慢后快,先易后难,从而渗透德育(不能畏惧困难,要迎难而上);当学生达到一定演奏水平后,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到音乐统一、节奏一致、控制呼吸,在演奏自己声部时兼顾其他声部,让学生倾听合奏效果是否和谐优美。

保持变化中的统一,分散中的集中,层次的分明与彼此的配合,并且适时组织全班表演赛,这也在无形中鼓励他们树立自信心、耐心、恒心。

在此教学过程中学生自觉地学会了遵守纪律,团结合作,顾全大局,树立了集体主义观念。

三、情境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三年级闪闪的红星这一单元,以红色革命为主题,是一个渗透德育的良好契机,这一单元中的几首歌曲旋律朗朗上口,难度不大,学生很快就能掌握,我便和學生一起观看了电影《鸡毛信》片段,利用时光隧道的形式带领大家穿越到抗日战争时期,教师扮演八路军大队长,并且向他们讲解了儿童团鸡毛信等一些名词的含义,学生对这些十分感兴趣,在大队长的带领下兴致勃勃地巩固了这个单元中的所有歌曲,然后回到现实中,我将影片内容和这一单元中的歌曲《儿童团放哨歌》相联系,告诉学生,在过去,儿童团员手拿长梭镖,臂戴红袖章,站在山坳口保家卫国,虽然过去了很多年,抗日战争离我们已经很遥远,可是儿童团
离我们却并不遥远,过去的儿童团发展到现在就是中国少年先锋队,现在我们身处和平时期,不用像儿童团员那样走上前线和敌人作战,但是胸前飘扬的红领巾是我们最大的骄傲,我们也有武器,那就是手中的笔,我们的敌人就是知识海洋里的重重困难和作业本里的难题,然后问他们:作为儿童团员的接班人,你们有没有信心战胜这些困难?学生会坚决一致地回答:有!就在这种情境体验中,也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四、在欣赏音乐中渗透德育
欣赏教学不单是放音乐给学生听,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诱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师应紧紧抓住旋律、节奏、音色、拍子、曲式等音乐要素所塑造的形象,引导学生进入歌曲的意境,使其全身心投入到美妙的音乐世界里。

如欣赏《红星歌》一课时,可结合电影《闪闪的红星》剧情介绍,采用音乐故事的形式,边播放影片片段边讲述主人公潘冬子的成长过程。

让学生了解在战争年代,许多孩子小小年纪就已参加了革命,所以革命队伍中有许多小八路,同时也涌现了很多小英雄,像王二小小海娃等,让孩子们懂得中国革命的胜利,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课堂小结时,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激发学生对革命先烈的怀念,同时勉励大家向革命前辈学习,做共产主义的接班人,使孩子们的道德情感得到升华,从而领悟到要努力学习、长大才能建设祖国的道理。

五、借助多种教学方法,将德育教学应用到教学的各个环节
在进行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德育渗透不能是生硬的说教,要应该灵活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

可以通过普通的音乐课程训练,来使学生养成有礼貌、讲文明的好习惯,还可以培养学生见到老师主动问好的习惯。

将德育渗透与各个环节教学结合在一起,还能够培养学生更好的克服自身的缺点,充分发挥自身的优点,使他们养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更好的开发学生的智力,从而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综上所述,音乐教育的
全过程是德育渗透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音乐教育从本质上说是塑造人的工程,它具有唤醒、联系和整合人格的力量。

因此,音乐教育对于中小学德育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在音乐教学各个环节中不断加以德育渗透,才使得音乐教学更加有意义,才能真正使学生得到健康、全面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