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地区的植物配置
南京自然条件

南京市自然条件分析一区位分析南京位于下游沿岸,北连,东接,处于长江下游中心,是距中原和华北最近的江南中心城市。
南京的地理坐标范围在北纬31°14′至32°37′、东经118°22′至119°14′之间,南北最大直线距离140余公里,东西最大直线距离80公里。
全市总面积约6587.02平方公里。
南京位于江苏省西南部,东邻省内的、、3市,南、西、北三面分别与、和相邻,市界总长约730公里。
南京市在江苏省中的位置二地形地貌南京地貌特征属宁镇扬丘陵地区,以低山缓岗为主,低山占土地总面积的3.5%,丘陵占4.3%,岗地占53%,平原、洼地及河流湖泊占土地总面积的39.2%。
南京地区的土壤在北、中部广大地区为黄棕壤(地带性土壤),南部与安徽省接壤处有小面积的红壤。
南京城四周山峦起伏,宁镇山脉和江北的老山横亘市域中部,南部有秦淮流域丘陵岗地南界的横山、东庐山遥相呼应。
市区除宁镇山脉最高峰紫金山外,北有幕府山峭壁如屏;西有清凉山(古名石头山)犹如蹲踞之虎,南麓有清凉寺、扫叶楼;城南的雨花台,是一座出产色彩鲜艳的花纹卵石的山冈;西南有牛首山、祖堂山,层峦叠翠,绚丽多姿;栖霞山在城东北,入秋后红枫黄槲,层林尽染;城东北临江兀立的燕子矶,山体虽小,但险峻峭拔,宛如欲飞的燕子。
土地利用类型2005年底土地总面积658231.3公顷,其中农用地438039.0公顷,建设用地157262.7公顷,其他土地62929.6公顷,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66.5%、23.9%和9.6%。
农用地中,耕地245593.1公顷,园地9404.1公顷,林地73927.9公顷,其他农用地109063.1公顷,分别占农用地面积的56.1%、2.1%、16.9%、24.9%另有牧草地50.8公顷。
耕地以灌溉水田为主,主要分布在六合区、江宁区、溧水县、高淳县和浦口区。
园地以果园和茶园为主,主要分布在溧水县和江宁区。
南京园林常见植物配置表综述

南京园林常见的植物配置表南京园林植物造景特点摘要:以南京市几个纪念性公园、自然式公园、代表性高校及主要街道绿化的植物配置和造景为分析对象,从植物配置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两方面出发,综合叙述了南京园林植物造景特色,同时针对现有情况,对一些不足之处提出相应改进意见。
关键词:南京;园林植物;植物遣景完美的景观设计必须是科学性与艺术性两个方面的高度统一,既满足植物对生态环境的要求,又通过艺术构图原理,体现植物个体、群体的形式美及人们在欣赏时所产生的意境美。
本文以南京市的植物造景特色为例,加以讨论。
1 南京园林植物造景特色1.1植物造景的科学性1.1.1采用大量乡土树种及生长良好的外来树种南京地处北亚热带,有大量性状优良的乡土树种。
南京园林就地取材,应用了大量的乡土树种,符合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习性;乡土树种的大量运用,节省了成本和养护费用,充分体现了科学性与经济性的统一。
南京园林应用的常见乡土树种列于下。
(1)常绿乔木及灌木树种:圆柏、粗榧、罗汉松、广玉兰、含笑、樟树、枇杷、椤木石楠、石楠、蚊母树、锦熟黄杨、雀舌黄杨、苦槠、青冈栎、石栎、海桐、冬青、胡颓子、桂花、女贞、六月雪等。
(2)落叶开花乔木及色叶树种:白玉兰、银杏、水杉、合欢、山茱萸、灯台树、四照花、枫香、毛白杨、小叶杨、垂柳、枫杨、麻栎、白栎、槲栎、榆类、朴类、构树、杜仲、梧桐、乌桕、卫矛、丝棉木、枣、臭椿、无患子、黄山栾树、黄连木、五角枫、元宝枫、鸡爪槭、红枫、羽毛枫、小檗属、朱砂根、紫金牛、南天竹等。
(3)花灌木:月季、木香、棣棠、火棘、海棠、梅、蜡梅、杏、紫荆、红瑞木(冬天观红果)、锦带花、海仙花、天目琼花、蝴蝶绣球、结香、山茶、杜鹃、金钟连翘、八仙花、金银木、金丝桃、紫薇、栀子花等。
(4)林下耐荫地被:箬竹、水栀子、络石、石菖蒲、萱草、二月兰、紫萼、玉簪、垂盆草等。
(5)爬藤类:紫藤、金银花、中华猕猴桃、常春藤等。
除乡土树种之外,南京园林还选择应用了性状优良的外来树种,如:雪松、法桐、日本五针松、火炬松、湿地松、池杉、铺地柏、鹅掌楸、樱花、槐、洒金珊瑚、八角金盘、珊瑚树、加拿大杨、木槿、石榴、爬山虎、葡萄、七叶树、云南黄馨、茉莉花、夹竹桃、大叶黄杨等。
南京市浦口乡村绿化树种的选择与配置

南京市浦口乡村绿化树种的选择与配置摘要介绍树种选择的意义、原则以及配置方式,并就所在浦口地区绿化中植物的选择与配置进行了总结,以供同行业者参考。
关键词乡村绿化;树种选择;配置;江苏南京;浦口地区南京浦口地区位于长江以北,滨临长江,东距出海口360 km,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无特殊冷热气象和自然灾害。
该文以南京浦口地区的绿化为例,探讨绿化树种的选择与配置。
1 树种选择的意义与原则1.1 树种选择的意义每个树种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对其生存环境产生了适应性,这种适应性具有遗传性,形成了该树种的生态特性。
树种选择是影响成活率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树木速生丰产优质的基础,是决定和影响造林时机的重要条件。
要使树木充分发挥其功能效益,只有选择适宜的树种,并且环境条件满足其生态要求[1-2]。
1.2 树种选择的原则要满足植物的生态要求,使植物正常生长,即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因地制宜是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制定或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做某件事或处理一些事。
适地适树是指立地条件与树种特性相互适应,是选择造林树种的基本原则,决定造林工作的成败[3-4]。
(1)选择抗污染性强、抗逆性强的树种。
抗逆性强的树种是指抗病虫害、耐瘠薄、适应性强的树种。
在大量选用这些树种的同时,还要选择干直、树形优美、枝繁叶茂、花艳芳香的树种,加以配置,这样才能达到千姿百态的绿化效果。
(2)考虑四季景色的变化,突出季相特色。
实行落叶乔木与常绿乔木相结合,乔木与灌木相结合,增添花香、彩叶植物来丰富绿化的层次和美感。
树种选择要求四季常青,季相变化明显,并且花开不断。
大部分树木的花期多集中在春、夏2季,夏季以后观花树种逐渐减少,因此要掌握好花期,注意夏季以后观花、观叶树种的培植[5-6]。
2 树木的配置方式2.1 树木配置的基本原则要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切忌违背树木的生长规律,要满足绿地功能要求的原则,既要考虑多层次的绿化效果,又要注重树木的季相变化。
南京市居住区景观环境中植物的配置与运用——以南京市方圆绿茵小区为例

南京市居住区景观环境中植物的配置与运用——以南京市方圆绿茵小区为例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居住环境对于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越来越重要。
而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景观环境。
在南京市方圆绿茵小区这个例子中,植物的配置与运用对于居民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植物配置的原则为了营造优美的景观环境,植物应该按照一定的原则进行配置,以保证整体的美观度和环境的协调性。
1、选择当地易于生长的植物。
南京地处南方,气候温和潮湿,适宜生长的植物种类很多。
选择当地易于生长的植物,不仅能减少植物死亡的风险,也能为居民提供更好的观赏效果。
2、各类植物类型要有适当比例。
在植物配置时,需要考虑到景观的整体平衡性,不宜过于单调。
可以根据景观面积的大小、种植条件的不同等,合理配置各类植物类型,形成美观的植物组合。
3、注重植物颜色、形态、花期的相互搭配。
不同种类的植物,因其颜色、形态、花期等具有各自的特点。
在配置植物时,要注重它们之间的相互搭配,营造出不同的观赏效果,增加居民的欣赏乐趣。
二、植物运用的策略为了使小区的景观环境更加美观、宜人,合理运用植物是非常重要的。
1、植物堆叠应用。
可以通过一类植物堆叠的方式,一方面增加植物的体积感、层次感,同时也能给居民带来诸如芬芳、色彩等方面的感受。
2、植物插在空隙中。
鉴于小区里的装饰物较为丰富,从而会出现一些装饰物与植物之间的空隙。
此时可以将一些小型的植物插在这些空隙中,充分利用上空间,为小区增添一些绿色植物。
3、植物与道路的结合。
在规划小区的道路时,应该考虑到道路两侧的绿化布局。
同时,在这些地方可以种植一些高低错落、色彩鲜艳的花卉或小乔木,使道路不局限于单调的石材铺设,增加道路的活力,激发居民的生命精气。
三、植物配置的实际运用在南京市方圆绿茵小区的配置中,开发商根据小区的绿化面积和绿化设计方案,选择了一系列的植物,包括各类小乔木、红、黄、白色花卉和圆柏等。
并且充分运用了前述的一些策略,使得小区布局美观、生态、环保。
观赏草在南京地区植物配置与造景中的应用

目前常用于南京城 市绿地的观赏草约有 3 8种 , 含 6科 2 3属 ,其 中禾本科 2 0种 ,莎草科 5种 ,百 合科 6种 ,灯心草科 1 种 ,香蒲科 1 种 ,天南星科 2
种 。南 京市 目前 运 用 的观 赏 草 大 多 为 传 统 品 种 , ( I m p e r a t a c y l i n d r i c a l 新 优 品 种 如 日本 血 草
杨 骏
南京 2 1 0 0 1 4 南 京 农业 大学 园 艺 学 院
摘要 :观 赏草是植物配置与造景的新 兴材料 。文 中介绍 了观 赏草 的概念及 其应用价值 ,通过 文献查 阅结合
实地调查分析 了 目前南京地 区观 赏草 的应 用种类与配置形式 ,最后 为 了丰 富南京城市植物配置与造景材料 , 推荐 了2 4种观 赏草 ,希望能为观赏草在 南京的普及与推广提供参考。
Ab s t r a c t :Or n a me n t a l g r a s s h a s b e e n k n o wn a s n e w ma t e ia r l s f o r p l a n t c o n i f g u r a t i o n a n d l a n d s c a p i n g i n r e c e n t y e a r s . B a s e d o n l i t e r a t u r e r e v i e w a n d i f e l d s u r v e y s ,t h i s p a p e r i n t r o d u c e d t h e c o n c e p t a n d a p p l i c a t i o n v a l u e f o o na r me n t a l
南京本土植物

毛茛科
天葵小毛茛
科
紫堇伏生紫堇东北延胡索
金缕梅科
蚊母树杨梅叶蚊母树红叶继木
榆科
榆朴树榔榆
大麻科
葎草
桑科
构树无花果桑树
胡桃科
薄壳山核桃枫杨
壳斗科
麻栎青冈小叶青冈苦楮小叶栎短柄枹
藜科
灰绿藜
苋科
牛膝水花生
石竹科
繁缕牛繁缕粘毛卷耳漆姑草蚤缀雀舌草
蓼科
何首乌酸模叶蓼羊蹄愉悦蓼扁蓄
蔷薇科
棣棠花桃樱花日本晚樱枇杷垂丝海棠海棠石楠红叶李木瓜月季蛇莓火棘菱叶绣线菊李叶绣线菊日本樱花蔷薇
豆科
槐洋槐黄檀紫藤紫荆白车轴草广布野豌豆小巢菜四籽野豌豆救荒野豌豆合欢
千屈菜科
紫薇浙江紫薇
交让木科
交让木
瑞香科
结香
石榴科
石榴
八角枫科
八角枫
山茱萸科
洒金桃叶珊瑚毛梾
卫矛科
冬青卫矛白杜
冬青科
枸骨大叶冬青
大戟科
菊科
忍冬日本珊瑚树雪球荚蒾金银忍冬
单子叶植物
泽泻科
蒲公英苦苣菜黄鹌菜豚草一年蓬卵裂黄鹌菜稻槎菜鼠麴草小白酒草菊花雏菊金盏菊金鸡菊万寿菊泥胡菜黄花蒿艾蒿马兰
棕榈科
泽泻
芭蕉科
棕榈
天南星科
芭蕉
浮萍科
半夏
鸭跖草科
浮萍
莎草科
鸭跖草
禾本科
莎草
美人蕉科
早熟禾草地早熟禾狗牙根马唐牛筋草日本看麦娘光头稗子孝顺竹紫竹鹅观草
百合科
大花美人蕉
石蒜科
凤尾兰蜘蛛抱蛋万年青麦冬绵枣儿阔叶土麦冬
科名
种名
裸子植物
苏铁科
南京玄武湖环湖路主要景点植物配置调查与分析

南京玄武湖环湖路主要景点植物配置调查与分析王海英(濮阳职业技术学院,河南濮阳457000)南京玄武湖环湖路景观带是对外开放的可供南京市民晨练、散步、观景的公共绿地。
景观带包含很多著名景点。
通过对部分景点植物配置的调查与分析,总结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植物配置形式,对植物配置存在的问题的景点提出合理建议,为玄武湖环湖路景观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玄武湖;景观;植物配置此景点空间结构为封闭及半封闭空间,大乔木所占比重较大,运用乔木、灌木、地被植物并且结合适量的藤本植物,形成丰富自然的植物群落,空间层次变化明显的,植物空间的变化将武庙闸隐藏其中,增加了武庙闸的神秘感。
此处植物配置以大乔木为主,并且大乔木树体高大,冠大荫浓,树形婀娜婆娑,绿地覆盖率达到60%以上。
此景点植物配置之不足之处为,树木种类偏少,以阔叶落叶树木为主,缺乏季相变化,冬季景观单调。
应适当配置常绿树种、彩叶树种或观花植物,以加强景观色彩变化。
另外,此景点可能由于位置原因疏于管理,从远处看给人萧条落寞之感,林下草坪效果欠佳,部分土地裸露。
外来游客经过此景点,如果没有专人介绍可能并不知道这里还是有名的景点,这样便造成了景观资源的浪费。
建议玄武湖管理部门加强对此景点的重视,适当增加常绿植物、彩叶植物及观花植物,加强对此景点的宣传,让其价值充分地体现出来。
2.3十里长堤景点植物配置长堤烟柳总长度2100m ,烟雨蒙蒙,桃红柳绿,整个景观蕴藏着无限的诗情画意。
曾有晚唐著名诗人韦庄于《金陵图》中诗云“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这里便是金陵四十八景之“长堤烟柳”。
十里长堤的特色景观为“桃红柳绿”,此景观可与西湖苏堤之美景相媲美。
春季是观赏此景的最佳季节,嫩绿的柳芽、绯红的桃花,给人十足的春的气息。
此景点空间结构为开敞式空间,主要植物有碧桃、紫叶桃、垂柳等。
此景点植物配置不足之处是,植物种类较为单一,空间层次不明显,主要观景季节春季过后便没有其他特色景观供游人观赏。
南京地区常用植物

南京地区常用植物1、常绿乔木:香樟、日本柳杉、杜英、广玉兰、大叶女贞(大叶冬青)、桂花、柑桔、罗汉松、雪松、月桂、深山含笑、乐昌含笑、金玉含笑、枇杷、石楠、棕榈、苏铁、加拿利海枣、华盛顿棕榈。
落叶乔木:法国梧桐、池杉、水杉、榉树、栾树、无患子、银杏、合欢、金合欢、马褂木、垂柳、白玉兰、国槐、朴树、枫香、枫杨、青桐、紫薇、紫荆、红枫、垂丝海棠、贴梗海棠、西府海棠、樱花、丁香、紫玉兰、二乔玉兰、木槿、香泡、木芙蓉、红花刺槐、盘槐、桃树、山麻杆、红叶李、结香、石榴、意杨、枣树、乌桕。
2、常绿灌木:法国冬青、龟甲冬青、红果冬青、桃叶珊瑚、栀子花、细叶栀子、八角金盘、六月雪、十大功劳、阔叶十大功劳、大叶黄杨、金边黄杨、雀舌黄杨、茶花、茶梅、椤木石楠、红继木、月季、杜鹃、金叶女贞、小叶女贞、云南黄馨、丝兰、火棘、蚊母、棣棠、二月兰、洒金柏、龍柏、海桐、夹竹桃、金丝桃、南天竹、苏铁、棕竹、扶桑、苟骨、凤尾竹。
3、落叶灌木:八仙花、棣棠、丁香、海棠、红瑞木、红叶碧桃、红叶李、结香、金山绣线菊、决明、腊梅、连翘、木芙蓉、木槿、绣线菊、紫荆、紫薇、矮生紫薇、红叶小檗、青枫、金丝桃、迎春、垂叶榆。
4、草本花卉:(多年生)芭蕉、美人蕉、百合、春羽、二月兰、风信子、佛座草、活血丹、金边龙舌兰、金娃娃萱草、肾蕨、石蒜、宿根福禄考、宿根美女樱、文殊兰、夏堇、小苍兰、萱草、一叶兰、鸢尾。
(一年生)百日草、彩叶草、常夏石竹、大丽花、地肤、紫菀、白晶菊、瓜叶菊、金盏菊、天人菊、万寿菊、邹菊、茑萝、三色堇、芍药、石竹、太阳花、向日葵、虞美人、羽衣甘蓝、牵牛、蜀葵5、藤本植物:凌霄、木香、油麻藤、葡萄、常春藤、木香、紫藤。
6、地被植物:(草坪)百慕大、高羊毛草、黑麦草、马蹄金、马尼拉、狗牙根。
(地被植物)白景天、白三叶、斑叶活血丹、葱兰、佛甲草、花叶薄荷、花叶蔓长春、金边吊兰、金叶过路黄、麦冬、婆婆纳、书带草7、水生植物:旱伞草、蒿苞、花叶芦竹、芦苇、水葱、睡莲、莲藕、香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林业大学徐侠许晓岗城市道路是城市的骨架,是城市各个功能区之间联系交往的纽带,同时还展示着城市的形象。
建筑师简·雅各布说:“当我们想到城市时,首先出现在脑海的是街道和广场。
街道有生气,城市也有生气;街道沉闷,城市也沉闷。
”在这里,我们以安徽省马鞍山市和江苏省南京市的道路绿地(不包括街头小游园、小广场等形式)中的植物配置为研究对象,重点探讨城市道路绿地中的植物配置。
1.道路绿地的发展变化1.1国外城市道路绿地的发展据文献记载,世界上最古老的行道树种植于公元前10世纪,建于喜马拉雅山麓,在连接印度和阿富汗的干道中央与左右,种植了三行树木,称作大树路。
传说亚历山大大帝曾率领大军由此进军。
罗马时代(公元前7~公元前4世纪)在神殿广场与运动竞技场前的散步道路旁种植了法国梧桐。
据载当时罗马城主要街道种植的是意大利丝柏。
文艺复兴时期以后,欧洲一些国家街道绿化有了较大的发展。
法国亨利二世依据1552年颁布的法律,命令国人在境内主要道路栽植行道树,因而有在国道上栽植欧洲榆(Ulmus laevis.)的记载。
1647年在柏林曾以特尔卡登为起点设计了菩提树大道,在道路东侧配置了4~6列树木。
这条美丽的林荫大道对日后法国巴黎辟建的林荫大道有极大的影响。
1625年英国于伦敦市的摩尔菲尔斯地区,格林公园以西,圣詹姆市公园以北,设置了公用的散步道,兼作车道,长约1000米,种植4~6排悬铃木。
这条林荫路是女王陪同国宾巡视的街景优雅的迎宾道。
这条路开创了都市散步道植树的新概念,即所谓林荫步道。
它成为闻名于世界的美国华盛顿林荫步道,即具有四排美国榆树(Ulmus amel’icana)的园林大道之原型,是美国各大都市设计林荫道的典范。
18世纪后半期,奥匈帝国国王约瑟夫二世在1770年颁布法令:在国道上种植苹果、樱桃、西洋梨、波斯胡桃等果树作行道树。
因此,至今匈牙利、南斯拉夫、德国和捷克等国仍延续这种传统。
工业革命之后,人口向都市集中,市区急速扩张,都市规划发展,辟建干线,行道树栽植日渐盛行。
19世纪后半叶,欧洲各国拆除了中世纪的古城墙,填平壕沟,建成环状街道或辟局部为园林大道,以绿化景观为主要功能,有宽阔的游憩散步路,使城市面貌更加生动活泼。
十月革命后的前苏联(前苏联于1991年解体),在街道绿化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就。
通过街道绿化的实践,在理论方面也有所建树,强调将行道树、林荫道、防护林带联系起来组成“绿色走廊”。
1957年以前莫斯科仅有40条林荫道,到1973年已有将近100条林荫道,使莫斯科的市容和环境有了一定的改善。
与此同时,有关林荫道应具备的功能与最低规模要求也得以制定和完善。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工商业城市不断涌现。
为了满足交通运输的需要,特别是汽车的日益增多,城市必须建立宽阔的道路和方便的交通网。
作为城市建设组成部分的行道树种植更加普遍,行道树的布置形式和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特别是近几十年来由于工业的高速发展,引起城市环境的日益恶劣,很多城市进行了重新规划。
在新的规划中普遍要求增加绿地,以改善和保护环境。
国外城市规划理论中出现了“花园城市”、“城市林带”和“绿色走廊”等设想,并得到了实践。
所谓“花园城市”,可以澳大利亚的堪培拉市为例,它是由美国建筑师制定的规划,曾在国际竞赛中取得头奖。
这个规划中绿地总面积占城市总面积的58vA,,街道两旁种植行道树,公园和私人花园一般不设围墙,使城市中的各种设施和园林融为一体。
目前,堪培拉市已成为一座非常美丽的城市。
朝鲜平壤也是一个花园般的城市,除有大面积的公共绿地和风景区外,在主干道两侧布置10米左右的绿带,种植树木、草皮和花卉。
日本在城市人口大量集中的情况下,从防震出发设置了大型公园,构成了以绿地为中心的避难所。
在通向避难所的道路上有很好的绿化,十分重视植物的环境保护作用,发挥了绿地的防公害、防噪音、防风、防雪等功能。
在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的商业街上都设有种植树木的位置。
在绿地极少的情况下,采用彩色水泥制成的各种形式的活动种植盆,种植小型乔灌木和花卉,以美化、点缀、改善环境气氛。
1.2国内城市道路绿地的发展我国的城市道路绿化具有悠久的历史。
在2000多年前的周秦时代就已经沿道路种植行道树。
据《周礼》记载,公元前五世纪周朝时由首都至洛阳的街道种有许多列树,来往的过客可以在树荫下休息。
《汉书》记载:秦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滨海之观毕至。
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原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
修驰道是秦代的功绩之一,在2000多年前这样大规模地沿路种植青松,在世界也是仅见的。
驰道指的是城市与城市之间的道路,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公路,我们可以设想当时城市内道路的绿化情况也是空前的。
西汉长安“路衢平整,可并列车轨,十二门三涂洞辟,隐以金椎,周以树木”。
长安城有南北并列的14条大街,东西平行11条大街,用这些街道将全程划分为108个街坊。
中轴线上的朱雀大街宽150米,安上门大街宽134米,通往春光门和金光门的东西大街宽120米。
街道上是土路面,为了排水,两侧有宽、深各2米的水沟,街道两侧种有成行的槐树,称为“槐衙”。
南北朝建康(今南京)是宋、齐、梁、陈各朝的首都。
它的布局是曲折而不规则的,但中央御道砥直,御道两侧是御沟,沟旁种柳,所以有“飞甍夹驰道,垂柳荫御沟”的记载。
唐玄宗(8世纪中叶)定有路树制度。
首都长安南北街、东西街,布局严谨,城内街道主要树种是槐树、垂柳、桃、李、榆。
行道树制度通过日本遣唐使传至日本,对日本平城京的行道树的种植与管理等制度有很大影响。
据木宫泰彦著《中日交通史》记载:“日本中古之制…..多仿唐制也。
”北宋东京(今开封)是在后周都城基础上建成的。
在宫城正门南的御街,用水沟把路分成三道,并用桃、李、梨、杏等列植于水边,沟外又设木栅以限行人。
沟内植以荷蕖莲花,春夏繁花似锦,夏末荷花飘香,秋季果实累累。
可以说宋朝的街道绿化已把传统的形式发展得极为丰富多彩了。
清中叶以后,欧美经商和入侵中国,沿海城市迅速兴起,一些新建街道引种刺槐、法国梧桐、意大利黑杨等树种作为行道树。
我国古代城市道路绿化具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容和形式,严格的管理制度,其中有些是可以继承的,值得我们沿袭和发扬。
建国以来我国的城市建设发展很快,面貌日新月异,不少城市在街道绿化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
例如,南京在解放前仅有2000多株行道树,现在全市种植了20余万株行道树,对改善南京市夏季的酷暑环境起到一定的作用。
随着都市化进程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对所居住的城市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以人为本,创造一个适合人类生活起居的有个性、有魅力的城市空间,正是我们奋斗的目标,加快城市道路绿地建设已成为必然趋势。
2.调查研究内容:城市道路绿地(不包括街头小游园、小广场等形式)中植物的配置植物配置是植物景观性得以体现的基石。
所谓植物的景观性是指在内外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有观赏价值的植物的个体美或群体美。
内因是植物自身的生理特性,外因则主要是环境、季节的变化和人为的搭配。
季节变化赋予了植物景观独特的“四维性”,如植物的色叶、彩果,正是“季节”这一维,大大丰富了植物的景观性。
植物这种富有生命气息的柔性材料给城市道路注入活力,形成城市道路绿地季相性的景观特性。
2.1马鞍山部分马鞍山位于长江下游南岸,安徽省的东部,处于亚热带气候内,四季分明。
有著名的采石矶景区。
2.1.1马鞍山湖南路(雨山湖路段)湖南路(图1)位于马鞍山雨山湖的南侧,傍水而建,临湖设有游步道,把优美的雨山湖景借入其中,是一条优美的景观路。
道路绿化所选植物品种丰富,乔灌草相结合,层次感强。
主要选用的植物有:香樟、垂柳、棕榈、杜鹃、月季、海桐、桂花、罗汉松、珊瑚树、红花酢浆草、一串红、金钟、马褂木、水杉等,其中快车道和自行车道问的绿带由棕榈、金钟和红花酢浆草组成,自行车道和人行道问的绿带由马褂木、珊瑚树、金钟和红花酢浆草组成。
一年四季都有丰富的景观:春景——生机勃勃:早春先叶开放的金钟,满枝金黄;春末盛放的蔷薇色杜鹃;地被植物酢浆草开出的粉红色小花。
夏景——浓荫葱笼:雄伟的香樟;婀娜的柳树;淡黄绿色的马褂木花。
秋景——桂馨和韵:马褂木的黄叶;红艳的月季:桂花的芬芳。
冬景——傲霜立雪:挺拔的棕榈,一派南国风光;珊瑚树组成整齐的“绿墙”。
湖南路的植物配置除了注重较传统的乔灌草结合,还注意到了色叶树种(如水杉、马褂木)和芳香树种(如桂花)的运用、常绿乔木和落叶乔木的搭配,特点明显,景观性突出。
2.1.2马鞍山佳山路佳山路(图2)绝“佳”在栾树的选用。
佳山路主要应用的植物有:栾树、月季、细叶麦冬、金丝桃。
春景:踏春而来的栾树的红色嫩叶。
夏景:栾树开花,满树金黄;金丝桃开花,满株鲜黄。
秋景:栾树黄色的叶片;深红的月季。
冬景:墨绿的细叶麦冬。
佳山路选用植物不多,道路也不宽,但植物配置也体现了乔灌草结合以及运用色叶树种的特点。
栾树的应用使佳山路景观在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中富于变化,生机勃勃。
2.1.3马鞍山湖北路(鹃岛路段)湖北路(图3)位于马鞍山雨山湖的北侧,植物长势很好,景观效果比较突出。
湖北路主要选用的植物有:狭叶十大功劳、细叶麦冬、悬铃木、红花酢浆草、水杉、唐菖蒲、毛白杨等。
夏秋有色彩丰富的唐菖蒲,秋天有悬铃木和水杉的色叶,冬天有悬铃木斑驳的干皮。
2.1.4小结(1)综观几条调查过的马鞍山市的道路,植物全部采用乔木、灌木和地被相结合的形式,使城市道路绿地富于景观性,并注重色叶树种的使用(如水杉、马褂木、栾树等),使道路绿地景观在一年中随植物季相的变化而变化,绿地成为道路中有机组成的一部分,不但满足了城市道路的功能要求,更体现了接近大自然,美化城市的理念。
道路树种多样,栽植有一定的变化,植物的交替变化,形成韵律,从而大大提高了城市道路绿地景观的可观赏性。
(2)马鞍山环境优美,空气清新,飞鸟随处可见。
雨山湖中的鸟岛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环境因子给植物生长发育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外部空间,是城市道路绿地中植物发挥其景观作用的重要保障。
生长良好的植物又反作用于马鞍山的环境,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体现功能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3)存在问题a.市内不同道路的绿化景观反差很大,如湖南路和艳阳路(花雨广场南)。
艳阳路在穿过花雨路之后,路两边没有一点绿意。
又如,火车站到鹃岛的道路绿化单调,大部分只有悬铃木。
b.市区和市郊绿化反差也比较大。
试想,在通往国家4A景区(采石矶)的路上,尘土飞扬,那会是一种什么感觉?c.马鞍山的道路绿化可以说做到了“一路一特色”,大大丰富了城市道路绿地的景观。
d.对于改变或调整道路绿化存在一定困难的路段(艳阳路),个人认为可以采用一些小灌木等植物,结合道路旁的栏杆,寻求新的绿化形式(如南京洪武路户部街段的挂在路旁栏杆上的小植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