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对称半桥同步整流 DCDC 变换器
一种改进型不对称半桥DC/DC变换器的研究

I1
¨
l
L = D + O ) ( , r ̄ -
所 以 :U = U / oD i n。
i lom ( ) 's =c ( 1 1)
上式中 为变压器的励磁 电感 ,并且L> m > 。因此与模态1 相比,变 压器原边此 时的电流上升率平缓很多 ,电流波形在t . 时刻形成一个转折 l= 点 。此模态 中,原边功率_ , 么 , ,在此期间 ,U过 时 ,流过s 的电流i 向副边传送该模态结束时流2 U i.i 设 . 管 。- 那 . e一 =谐 感
meh dp o lm il t de i p p r Co ae i h a i o a a - r g i ut temo i e o v r r i u t n r a e ya xl r to rb e i manysu id i t s a e . mp rd w t tet dt n l l b d ecr i h df d c n e t r i ic e s d b u i ay s nh h r i h f i c , i e cc i
( 2)
模 态9 t】 9 一.:在t o 时刻s , ,原边 电流给c、c充电,给c放 电。 关断 , 。
由于副边处于两个二极管都导通的续流状态 , 此时给电容充放电完全依 靠谐振电感 ( 包括变压器漏感 ) 所存储的能量。 设 时刻原边 电流为I,则在这段 时间里 ,原边 电流i | 和电容c 、c 。 的电压为:
= 一
() 3
击 =一 △ f I p
— —
( 4 )
( 5)
当该模态结束 时,U = ,则该模态持续的时间: mO
C △l 2 f :f一‘:— =U当电容c电压降为零时 ,S [ o 。 I 的体二极管将导通 ,此后 若开通s , .s 将是z s V 开通 。至此 , 一个完整的工作周期结束,然后工作 模态将 回到模态1 。
半桥式DC-DC变换器的系统

(4)半桥式变换器 由两个电容器和两个开关管组成两个桥,桥的对角线接变压 器的原边绕组,故称半桥变换器。半桥式变换器减小了原边开关管的电压应力,结构 简单 ,功率器件少,所以在中小功率场合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设计电路将 400V 恒定直流输入变为 5V 稳定直流输出,输出功率较低,所以 我们采用半桥式变压器。 1.3 本文研究的内容 本文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 (1) 研究半桥式 DC-DC 电力变换电路的工作原理。 (2) 研究 PWM 调制方法的机理和半桥式 DC-DC 变换电路的控制方法。 (3) 设计从 400V 到 5V 的半桥式 DC-DC 变换器。 (4) 采用 MATLAB 工具对所设计系统进行仿真研究。
1 绪 论
1.1 研究背景 随着科技的发展,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电力已成为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一部 分,在各个场合,人们都需要各式各样的电力来为其服务,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电力都 能在一开始就能满足需要,于是就要求有电力变换的过程。 直流- 直流变换器 (DC-DC) 作为一种应用广泛变换器广泛应用于远程及数据通讯、 计算机、办公自动化设备、工业仪器仪表、军事、航天等领域,涉及到国民经济的各 行各业。按额定功率的大小来划分,DC-DC 可分为 750W 以上、750W~1W 和 1W 以 下 3 大类。 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 DC-DC 变换器在低功率范围内的增长率大幅度提高, 其中 6W~25W DC-DC 变换器的增长率最高,这是因为它们大量用于直流测量和测试 设备、计算机显示系统、计算机和军事通讯系统。由于微处理器的高速化,DC-DC 变 换器由低功率向中功率方向发展是必然的趋势,所以 251W~750W 的 DC-DC 变换器 的增长率也是较快的,这主要是它用于服务性的医疗和实验设备、工业控制设备、远 程通讯设备、多路通信及发送设备,DC-DC 变换器在远程和数字通讯领域有着广阔的 应用前景。 DC-DC 变换器将一个固定的直流电压变换为可变的直流电压,这种技术被广泛应 用于无轨电车、地铁、列车、电动车的无级变速和控制,同时使上述控制具有加速平 稳、快速响应的性能,并同时收到节约电能的效果。用直流斩波器代替变阻器可节约 20%~30%的电能。直流斩波器不仅能起到调压的作用(开关电源),同时还能起到有效 抑制电网侧谐波电流噪声的作用。 DC/DC 变换器现已商品化,模块采用高频 PWM 技术,开关频率在 500kHz 左右, 功率密度为 0.31W/cm3~1.22W/cm3。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要求电源模块实现 小型化,因此就要不断提高开关频率和采用新的电路拓扑结构。目前,已有一些公司 研制生产了采用零电流开关和零电压开关技术的二次电源模块,功率密度有较大幅度 的提高。 电子产业的迅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开关电源的发展。高频小型化的开关电源及其 技术已成为现代电子设备供电系统的主流。在电子设备领域中,通常将整流器称为一 次电源,而将 DC/DC 变换器称为二次电源。一次电源的作用是将单相或三相交流电网 变换成标值为 48V 的直流电源。目前,在电子设备中用的一次电源中,传统的相控式
不对称半桥型变流器的改进方法

不对称半桥型变流器的改进方法大家好,今天咱们聊聊“半桥型变流器”——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复杂?别急,别怕,咱们慢慢来,轻松聊,绝对不让你觉得枯燥乏味。
这个半桥型变流器呢,它就是一种常用的电力电子设备,简而言之,就是用来把电能转换成你需要的形式,像把直流电变成交流电,或者是把电压从一个水平变到另一个水平。
说白了,它的作用就像是电路中的“调皮捣蛋”小角色,控制着电流的流向和大小。
所以,很多时候你会在电力系统、照明设备,甚至是电动汽车上见到它的身影。
嗯,说到这里,可能有小伙伴开始发愁了:这么重要的玩意儿,怎么改进才好?这问题问得好,让我告诉你,改进的关键就在“半桥”这两个字上!咱们常说的“半桥型”其实就是指这玩意儿的结构。
简单来说,它比全桥少了两根开关管。
听起来是不是特别简单?但是!这就成了它的一个短板——不对称!这不对称,常常会带来一些不太友好的“副作用”。
比如,输出电压不稳定,或者在负载发生变化的时候,系统不够平滑,给负载带来不必要的波动。
更严重的情况呢,它可能会导致效率低下,甚至把元件搞坏。
所以呢,咱们今天就要探讨一下,如何通过一些聪明的改进方法,解决这些“不对称”带来的麻烦。
大家可能会想,既然有“半桥型”这个结构,为什么不直接就全桥呢?这个问题问得好!全桥结构确实在稳定性和效率上表现得比较好,但它有个“硬伤”——成本!全桥结构需要更多的开关管,设计起来复杂,成本也高。
所以,半桥型变流器成了很多工程师们的“心头好”,它简直就是在经济性和技术性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的“高性价比”选择。
所以,咱们不可能轻易就放弃它,对吧?如何改善它的“不对称”呢?其中一个有效的改进方法就是优化控制策略!要知道,控制方式可是决定半桥型变流器是否高效、稳定的关键之一。
有些聪明的工程师会通过精确的调节控制信号,巧妙地平衡半桥中的开关管工作状态,从而减少电流和电压的波动。
这样一来,负载变化带来的影响就能被压缩到最小,输出也会更加平稳。
不对称半桥变换器研究 开题报告分解

不对称半桥变换器研究一.课题来源、目的、意义,国内外概况和预测:1955年美国罗耶发明的自激振荡推挽晶体管单变压器直流变换器,是实现高频转换控制电路的开端,1957年美国查赛发明了自激式推挽双变压器,在1964年美国科学家们提出了取消工频变压器的开关电源的设想。
直到1969年终于做成了25千赫的开关电源,这一电源的问世,在世界各国引起了强烈反响,从此对开关电源的研究成了国际会议的热门课题。
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得到发展和应用的DC-DC功率变换技术其实是一种硬开关技术。
60年代中期,美国已研制成20kHz DC-DC变换器及电力电子开关器件,并应用于通信设备供电。
由于这种技术抛弃了50Hz工频变压器,使直流电源的重量、体积大幅度减小,提高了效率,输出高质量的直流电。
到70年代初期已被先进国家普遍采用。
早期开关电源的控制电路一般以分立元件非标准电路为主,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国外在1977年左右开始进入控制电路集成化阶段。
控制电路的集成化标志着开关电源的重大进步。
80年代初英国采用上述原理,研制了第一套完整的48V 成套电源,即目前所谓的开关电源(SMP-SwitchMode Power)或开关整流器(SMR-Switch Mode Rectifier )o70年代以来,在硬开关技术发展和应用的同时,国内外电力电子界和电源技术界不断研究开发高频软开关技术。
最先在70年代出现了全谐振型变换器,一般称之为谐振变换器(Resonantconverters)。
它实际上是负载谐振型变换器,按照谐振元件的谐振方式,分为串联谐振变换器(Series resonant converters, SRCs)和并联谐振变换器(Parallel resonantconverters, PRCs)两类。
此类变换器一般采用频率调制的方法,且与负载关系很大,对负载变化很敏感,在谐振变换器中,谐振元件一直谐振工作,参与能量变换的全过程。
AHB 直流变换器的 ZVS 原理分析与控制

AHB 直流变换器的ZVS 原理分析与控制Z"#$%&’(&$)*+’,)-.&.,’/01’2%1)31%+456076001’8*%2*%张友军(苏州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苏州215021)摘要针对一种小功率的不对称半桥AHB 直流变换器。
利用其变压器励磁电流实现开关管零电压开关ZVS ,采用同步整流控制和突发模式控制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变频器的效率和减少待机功耗。
关键词变换器零电压开关同步整流突发模式控制待机功率AbstractFor a kind of Asymmetrical Half Bridge(AHB )DC/DC converter ,the operation principle and its control method are analyzed and studied in this pa-per.By using the magnetizing current of the transformer ,Zero Voltage Switching(ZVS )is realized for the switches of the converter ,which suits low power situ-ation.A 150W prototype was manufactured.Its experiment and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efficiency can be improved and the standby power loss decreased by adopting synchronous rectifying and burst mode control.Keywords ConverterZero Voltage Switching (ZVS )Synchronous rectifyingBurst mode controlStandby power0引言各种电子电子变换器在对电能进行处理的时候,存在多种能量损耗。
磁集成技术在不对称半桥倍流整流变换器中的应用

磁集成技术在不对称半桥倍流整流变换器中的应用1 引言随着通信设备、计算机时钟频率的不断提高,对低压/大电流输出的电源要求越来越高。
要提高功率密度,就必须减小体积,降低损耗。
人们通常采用提高频率的方法来获得小型化,但受到磁件特性的限制,高频化的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一方面,频率的提高会受到整机效率的限制;另一方面,频率的提高会带来磁芯损耗的迅速加大,为了减小磁芯损耗,磁芯高频工作时一般要降额使用,磁芯利用率降低,限制了磁件体积的减小。
为进一步减小磁件的体积和损耗,同时保证变换器性能良好,人们研究了磁集成技术的应用。
磁集成技术就是将变换器的两个或多个分立磁件绕制在一副磁芯上,从结构上集中在一起。
采用磁集成技术可以减小磁件的体积、重量和损耗,减小电流纹波,改善滤波效果,对提高电源的性能及功率密度有重要意义。
2 电路结构及磁件结构在研究电路拓扑时,不仅要从电路拓扑方面考虑问题,还要注意将电路拓扑方案与磁件的可能集成方案综合在一起研究,达到电路结构与磁件结构的最佳组合。
2.1 电路结构图1 不对称半桥倍流整流变换器电路不对称半桥( Asymmetrical Half Bridge , Asym . HB )倍流整流( Current Doubler Rectifier , CDR )变换器电路如图1所示。
选择这种电路结构是因为它简单、高效,并且CDR 对减小变压器的二次绕组的损耗有利。
图1电路中有三个分立磁件(Discrete Magnetics , DM),变压器T,电感LO1 和LO2 ,本文主要就是应用磁集成技术将这三个磁件集成在一起,从而减小磁件损耗、体积。
DM 集成后的磁件被称为集成磁件(Integrated Magnetics , IM )。
2.2 磁件结构用源转移等效变换法,给出了IM的变换过程如下:(a)DM-CDR 电路2006.04.07Powermy Collection(b)C.Peng 提出的IM-CDR电路(c) 拆分(b)中IM的绕组得到的IM(d)合并(c)中IM的绕组得到Wei Chen提出的IM(e)拆分(d)中IM的绕组得到的IM(f)改变(e)中IM的绕组连接方式得到改进型IM图2 不对称半桥倍流整流电路中IM的变换过程图2(a)为从图1中简化的DM-CDR 电路。
零电压开关不对称半桥DCDC变换器.

零电压开关不对称半桥DC/DC变换器零电压开关不对称半桥DC/DC变换器类别:电源技术 0 引言 不对称半桥DC/DC变换器具有软开关工作、器件数量少以及控制简单等优点,因此,在不超过1000W的中小功率变换电路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但是,在传统的不对称半桥电路拓扑中,只有在变压器漏感和主开关的寄牛电容产生谐振时才能实现零电压开关,因此,为了实现软开关,谐振电感(即变压器漏感)的值必须足够大.而谐振电感与输出整流二极管的寄生电容在换流过程中会发生严重谐振,产生电压冲击,甚至击穿输出二极管,而且大的漏感会导致大的占空比丢失。
  为避免输出二极管误工作和损坏,必须限制由变压器漏感和二极管寄生参数谐振产生的过电压。
通常,在二极管两端加箝位和吸收电路可以限制该过电压,例如,经常使用的方法是在二极管两端加电阻-电容-二极管吸收电路(RCD电路)来抑止过电压。
但该电路最大的缺点是能量几乎全部消耗在电阻上,这将明显降低该变换器的效率。
另外,电压的波动会持续以较低的频率出现,而且很难消除。
 1 箝位二极管的作用 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是在变压器Tr的原边加箝位二极管,如图1所示:加箝位二极管的目的是在不改变变换器工作特性的前提下,消除输出整流管换流时与外部电感谐振吋产生的过电压,通过这两个二极管将变压器Tr原边电压箝位在电容C3和C4的端电压Vc1和Vc2。
其过程为:如果开关S1导通占空比为D,则S,的占空比为1-D,当S1导通吋,变压器原边的电压通过二极管Dg1箝位为Vc1,当S2导通时,变压器原边的电压经Dg2箝位为-Vc2,相应地副边的电位也箝位住了,输出整流二极管(Dr1和Dr2)上也不会出现明显的电压冲击。
此时,输入电压源和电容通过箝位二极管吸收输出整流管与外部电感谐振产生的能量,而通过箝位二极管的电流很小,而且它们只在输出整流管换流时才起作用,因此,它们对整个变换器的工作过程影响很小。
一种不对称半桥正反激DC DC变换器

2. 变换器工作原理
2.1. 变换器结构
不对称半桥正反激 DC/DC 变换器电路结构由不对称半桥结构、 正反激变压器组和副边并联半波整流 构成(见图 1)。图中:Q1、Q2 为主功率开关管,C2 为隔直电容,NP1 和 NS1 分别为正激变压器 T1 的原边和 副边绕组,NP2 和 NS2 分别为反激变压器 T2 的原边和副边绕组。原边绕组 NP1、NP2 串联,副边绕组 NS1、 NS2 通过整流二极管 D1 和 D2 并联连接到负载, 此结构减小整流二极管的电流应力的同时还可以减小输出 的电流纹波,有利于减小输出滤波器的体积。高压侧的不对称半桥结构减小了功率开关管的电压应力, 隔直电容 C1 所承受电压也较低。
绕组串联、 低压侧绕组通过整流二极管并联的结构, 让其具有高效率、 高功率密度、输出纹波小、利用自身拓扑结构易实现软开关的特点。因此,有源嵌位正反激变换器被广 泛应用于锂电池充电,电动汽车,航空电源等领域。文献[1] [2] [3]详细的分析了该变换器的工作原理。 但是,实际工作中由于变换器自身结构的原因,主开关管和嵌位电容的电压应力总是很高,大大影响了 其在高电压输入场合的应用。 基于此,本文提出一种不对称半桥正反激 DC/DC 变换器,将不对称半桥结构与有源嵌位正反激变换 器结合起来,继承了有源嵌位正反激变换器的原有优点,减小了主开关管电压应力,因此在相同的输入 电压等级下可以选用耐压低、 导通电阻小的 MOSFET, 进一步提高变换器效率, 不对称半桥正反激 DC/DC 变换器也更加适合高压输入场合[4] [5] [6] [7]。
3. 稳态特性分析
3.1. 基本数量关系
利由上述模态分析可知,模态 1 和模态 5 是变换器工作的主要模态,其他模态相对于这两个模态非 常短暂,在分析基本数量关系是可忽略。定义开关周期为 TS,开关管 Q1 导通的占空比为 D。 1) 隔直电容电压 由变压器原边侧的伏秒平衡可以得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对称半桥同步整流DC/DC变换器
[日期:2005-4-27]来源:电源技术应用作者: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陈保艳
王志强
[字体:大中小]
摘要:简要介绍了不对称半桥同步整流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对同步整流管的驱动方式进行了比较和选择,并在分析变换器的整流损耗的基础上,总结出了影响整流损耗和变换器效率的各种参数。
关键词:不对称半桥;同步整流;损耗
引言
目前,对低压大电流输出变换器的研究已经成为重要的课题之一,如何提高这类变换器的效率是研究的重点。
在传统的DC/DC变换器中,对于低的输出电压,即使采用通态电压只有0.5V的肖特基二极管作为输出的整流器件,其输出压降造成的损耗亦相当可观。
同步整流技术可有效减小整流损耗,适合同步整流技术的拓扑有多种形式,其中,采用同步整流的不对称半桥变换器具有显著优势,下面将对该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同步整流驱动方式的选择以及同步整流管损耗作详尽的分析。
1 不对称半桥变换器
不对称半桥DC/DC变换器是一种采用互补控制技术的变换器,与对称半桥变换器不同,该变换器两个主开关管的导通时间不相等,而是互补的,“不对称”由此而来。
相对于其他电路拓扑,不对称半桥DC/D C变换器具有众多优点[1][2],诸如实现了软开关;开关电压应力小;结构简单,所用元器件少;由于变压器副边是中心抽头型,输出滤波电感较小。
将同步整流技术与不对称半桥变换器结合使用,可使变换器适合高频工作,并能获得很高效率。
不对称半桥DC/DC变换器如图1所示[3]。
图中,S1及S2为主开关;D1及C1和D2及C2分别为S1及S2的寄生元器件;n1及n2分别为两个次级与初级的匝数比;SR1及SR2为次级同步整流管,其工作方式等效于整流二极管;Lr为变压器漏感;Lm为励磁电感,所有的电压与电流已在图中标出。
为了简化分析,作如下假设:
1)滤波电感足够大,工作于电流连续模式;
2)变压器励磁电感和漏感都折算到原边;
3)开关寄生电容为常量,不随电压变化;
4)所有开关管和二极管都是理想的;
5)电容Cp上的电压在一个开关周期内保持不变。
1.1 工作原理
设占空比为D,开关周期为T,S1在DT时间内导通。
一个开关周期内S2上的平均电压为DVin,由于变压器的平均电压为零,因此Cp上的电压也为DVin,可将变换器的工作过程分为4个阶段,图2为主要的电压电流波形。
阶段1〔ta~tb〕主开关管S1开通,S2关断。
此时励磁电流im以Vm/Lm的速率增加,p点电压vp= Vin(1-D);图中it=n1iSR1-n2iSR2为变压器次级绕组反射到初级的电流,流过初级绕组的电流ip=im+it;
阶段2〔tb~tc〕主开关管S1及S2都关断,S2的ZVS过程开始;
阶段3〔tc~td〕主开关管S2开通,S1关断。
此时励磁电流以|Vm|/Lm的速率减小,p点电压vp=-VinD;
阶段4〔td~te〕主开关管S1及S2都关断,S1的ZVS过程开始。
1.2 ZVS分析
S1和S2的ZVS过程是相似的,所以,这里只对S2的ZVS过程作分析,该过程〔tb~tc〕也有4个工作模态。
模态1图1中主开关管S1关断,此时S2,D1,D2和SR2都处于关断状态,仅SR1导通。
电容C2放电,电压线性下降;C1充电,电压线性上升。
p点电压vp线性下降,m点电压vm也线性下降,由于电压v m仍然是正向的,因而im继续增大,但速率会下降。
当vp减小到零时,im增大到最大值,整流管SR2导通,此工作模态结束。
如图3(a)所示。
模态2整流管SR1及SR2导通,S1,S2,D1,D2关断。
此时,电容C1及C2和漏感Lr开始谐振,C2上的电压继续下降,vp转为负值。
由于SR1及SR2导通,vm和vf为零,励磁电流im保持不变。
在次级,iSR2增大,同时iSR1减小,因而it=n1iSR1-n2iSR2下降。
当it下降到零时,此模态结束。
如图3(b)所示。
模态3SR1及SR2仍导通,S1,S2,D1,D2仍关断,电容C1及C2和漏感Lr继续谐振。
此时it已经换向,当C2上电压下降为零时,D2导通,该模态结束。
此时导通S2,S2为零电压开通。
如图3(c)所示。
模态4S2,D2,SR1,SR2导通,S1及D1关断。
此时漏感上电压为-VinD,ip线性下降,it反向增大,当it反向增大到n2iSR2时,SR1关断。
如图3(d)所示。
2 同步整流管驱动方式的选择
同步整流技术的基础是使用导通压降较低的MOSFET代替二极管整流,这样就存在MOSFET的驱动问题,下面将对适合于不对称半桥同步整流变换器的驱动方式进行讨论。
同步整流技术按其驱动信号类型可以分为电流驱动型和电压驱动型,选择何种驱动方式直接影响变换器的效率和复杂程度。
2.1 电流型驱动
电流驱动同步整流是通过检测流过自身的电流来获得MOSFET驱动信号[4],由于检测电流而造成的功率损耗很大,而且它不可避免要将电流信号转换为电压信号,增加了成本,性价比低,在这里不作讨论。
2.2 电压型驱动
同步整流的电压驱动又分为自驱动,外驱动(控制驱动)和混合驱动3种。
图4(a)所示的是采用自驱动同步整流的不对称半桥DC/DC变换器[5]。
该电路不需要附加驱动电路,结构简单。
但缺点是两个MOSFET的驱动时序不够精确,MOSFET不能在整个周期内代替二极管整流,使得负载电流流经寄生二极管的时间较长,造成了较大的损耗,限制了效率的提高。
而且当输出电压很低时,次级绕组输出端电压也会相应降低,无法起到完全驱动同步整流管的作用。
电压型外驱动,又称为控制驱动,使用外驱动的不对称半桥同步整流器的电路如图4(b)所示。
为了实现驱动同步,附加驱动电路须由变换器主开关管的驱动信号控制,通常使用电压型控制驱动方法能使电源的效率达到最高,但是缺点是驱动电路过于复杂。
电压型混合驱动是一种新的方法,使用混合驱动的不对称半桥同步整流变换器[5],如图4(c)所示,这种方法既能按较精确的时序给出驱动电压信号,同时其附加的驱动电路也较外驱动简单,所以,已被普遍接受应用于各种拓扑中。
综合比较这3种电压型驱动方式可得知,在不对称半桥同步整流变换器中最好的选择是采用电压混合型驱动。
这样不仅可使变换器达到高效率,而且驱动电路简单,容易控制。
3 同步整流管损耗分析
在不对称半桥变换器中采用同步整流技术的主要目的是降低整流损耗,提高变换器效率,所以,有必要对变换器中同步整流管的损耗作一下简要分析[5]。
MOSFET模型如图5所示[6],其中Rdson为导通电阻,Cgs及Cds和Cgd为MOSFET的寄生电容,其值是非线性的,与MOSFET上所施加的电压有关。
在本文中为了简化分析,认为寄生电容值是不变的。
以图4(a)所示的自驱动型同步整流变换器为例,理想的电压和电流波形如图6所示。
同步整流管总的损耗PLOSS为
式中:PSR1CON及PSR2CON为两个同步整流管的导通损耗;
PSR1SW及PSR2SW为两个同步整流管的开关损耗;
PD3CON及PD4CON为两个同步整流管的体二极管的导通损耗。
3.1 同步整流管的导通损耗
SR1的导通损耗为
式中:Io为输出电流;
Rdson1为S1的通态电阻。
SR2的导通损耗为
式中:Rdson2为S2的通态电阻。
因此,总的导通损耗PCON为
3.2 同步整流管的开关损耗
假设所有寄生电容为线性,整流管SR1的开关损耗为
式中:Vin为输入电压;
f为开关频率;
n=1/n1=1/n2为初级与次级的匝数比。
同样地,SR2的开关损耗为
式中:Cgdp为vgd>0时的Cgd;
Cgdn为vgd<0时的Cgd。
因此,同步整流管总的开关损耗PSW为
式中:CTOT=Cgs+Cds+Cgdp+Cgdn为所有寄生电容之和。
3.3 同步整流管体二极管的导通损耗
两个体二极管的导通损耗PDCON为
PDCON=PD3CON+PD4CON=(ty+tz)IoVD/T (14)
式中:VD为体二极管的通态电压。
将式(4),式(13),式(14)相加就是图3(a)中变换器总的整流损耗PLOSS。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变换器的整流损耗与以下参数有关,即输出电流Io;输入电压Vin;开关频率f;漏感Lr;MOSFET 自身参数值。
在这些影响因素中,漏感Lr的选择至关重要。
显然,Lr越大,损耗越大,因此,为了提高效率,Lr应尽可能小。
但是,同时又要保证Lr足够大,以实现主开关管的ZVS,所以,在选择Lr的值时,要综合考虑两方面的影响,使变换器的性能最优。
4 结语
不对称半桥DC/DC变换器是一种能实现软开关的变换器,与其它拓扑相比,具有很多优点。
本文对同步整流技术在不对称半桥变换器中的应用,从电路工作原理到同步整流驱动方式的选择作了全面的介绍,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变换器的整流损耗,使对影响整流损耗的参数有了全面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