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S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9课《波斯猫找快乐》word教案

合集下载

找不到快乐的波斯猫(西师版二年级教学案例)

找不到快乐的波斯猫(西师版二年级教学案例)

找不到快乐的波斯猫(西师版二年级教学案例)读演悟唱—《找不到快乐的波斯猫》教学设计(第二课时)内容简析:《找不到快乐的波斯猫》是S版二年级下期的一篇童话故事,主要讲波斯猫不知道快乐是什么,因而去找燕子、蜜蜂、青蛙询问,最后还是不明白快乐是什么,而学生主要通过学习课文,从燕子、蜜蜂、青蛙的话中去理解“劳动创造快乐”的道理。

设计思路:《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所以本次设计,我紧扣“快乐”这个主题,主要通过学生有目的地自读、小组合作读、默读、齐读、分角色表演读等多种形式的读。

学生在充分朗读后,感悟理解燕子造窝过程辛苦,但最后住得温暖,它很快乐;蜜蜂给自己和人们酿造了甜甜的蜂蜜,所以它很快乐;青蛙捉害虫,自己吃饱了,还给农民伯伯带来了丰收,所以它很快乐。

最后通过表演、唱歌等形式,进一步感悟只有辛勤劳动,服务他人,才会感到快乐,依赖别人生活,靠别人为自己服务,是没有快乐的。

从而学做一个快乐的人。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多种形式地朗读课文和分角色表演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角色读、演、唱,理解快乐的真正含义,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服务他人,才会感到快乐;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劳动带来快乐,从小学做一个勤劳快乐的人。

教学重、难点:从波斯猫与燕子、蜜蜂、青蛙的对话中理解快乐的真正含义,学做一个勤劳快乐的人。

教学过程:一、引出“不快乐”,切入课题1、展示课件1,出示波斯猫动态各异的照片,介绍它们是猫中的贵族,颜色多样,姿态各异,美丽可爱,深受人们的宠爱。

这时,一只美丽的波斯猫愁容满面的走出来,它一边走一边自我介绍:我叫咪咪波斯猫,我一只眼睛是绿色的,一只眼睛是蓝色的。

我长得美丽,深受宠爱,吃穿不缺,衣食无忧,可我每天却感觉不到快乐。

2、学生回到课文,快速浏览第一小节,说说课文中的波斯猫和画面上的波斯猫是否一样感觉不到快乐?那它们该怎样去寻找快乐呢?(设计一组颜色漂亮、动态各异的波斯猫,让学生直观感觉到波斯猫是深受人们喜爱的宠物。

二年级语文(语文出版社)下册第9课波斯猫找快乐教学设计

二年级语文(语文出版社)下册第9课波斯猫找快乐教学设计

语文二年级下册9波斯猫找快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石湍镇中心小学付以铭设计思路: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说的是一只波斯猫向人请教快乐是什么滋味的故事。

本课教学以读为本,重点指导分角色朗读课文,体现低年段阅读教学特点和任务,立足于学生,以学定教。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会对波斯猫找不到快乐而产生疑问,所以创设探究性问题情境是本课的教学主线。

1. 以读代讲,让学生在反复的解读中理解文本内容。

2. 创设情境,体会波斯猫的心境。

感悟不劳动、不付出,碌碌无为就不会有快乐,只有辛勤的劳动、真心的付出,乐于奉献才会体现自己的价值,才会收获快乐。

教学目标:1. 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依赖别人的生活是找不到快乐的,只有靠自己辛勤地劳动和创造,才能拥有快乐生活的道理。

2.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己积累语言的能力。

重难点分析:有感情地朗读波斯猫与众多人物的对话,理解波斯猫找不到快乐的原因。

课前准备:1.波斯猫头饰。

2.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一)小朋友,你快乐吗?什么事让你快乐?(请生说)(二)我们都找到了快乐,可有一只漂亮的波斯猫却找不到快乐,你们想认识它吗?(三)老师请他出来好吗?(学生上台展示波斯猫自我介绍表演)(四)让我们一起去帮助他找到快乐吧!(五)课件出示课题,并板书课题。

(六)请生齐读。

(七)复习生字词。

(课件出示,学生开火车领读)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一)教师范读课文,思考问题。

(提示:在教师读课文时,要求学生小声跟读或默读课文,读准字音)1.找不到快乐的波斯猫,都去问了谁?(请在文中用“——”画出来。

)(1)学生思考。

(2)抽生反馈。

(3)课件出示标准答案。

2.用“~~~”画出燕子、蜜蜂、青蛙的快乐是什么?(1)学生思考。

(2)抽生反馈。

(3)课件出示标准答案。

(二)自由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1.为什么燕子、蜜蜂、青蛙很快乐?2.为什么波斯猫感觉不到快乐?3.抽生反馈,集体评议。

2下教案-9波斯猫找快乐.docx

2下教案-9波斯猫找快乐.docx

9 •波斯猫找快乐教学时间:教学目标:1. 认识“斯、滋、决”等12个生字,会写8个字,学习偏旁:单耳。

2. 分角色朗读课文。

理解波斯猫和燕子、蜜蜂、青蛙对快乐的不同看法。

3. 通过教学,让学生懂得“劳动创造快乐”的道理。

培养学生自主积累词语的能力,边读边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燕子、麥蜂、青蛙说的话。

理解波斯猫为什么觉得不快乐,而燕子、蜜蜂和青蛙却觉得很快乐。

教学准备:波斯猫、燕子、蜜蜂和青蛙的头饰。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景激趣,导入新课。

1. 动画出示波颠猫自我介绍:“我是波斯猫,我的一只眼是蓝色,另一只是绿色。

我吃穿不缺,衣食无忧,但我却感到很不快乐。

哎,这可怎么办呢?”(教师相机解说:“这只波斯猫没有快乐,于是,他就出去寻找快乐,它都找了谁?结果怎样呢?”〉2. 揭示课题:找不到快乐的波斯猫(二)学习生字,初步感知一)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生检测,齐读。

二〉学习一类生字1. 出示生字,读准字音。

2. 观察字形结构与部首。

新部首:单耳。

强调易错字与重点字,拔与拨。

生书写练习,师巡回检查。

(三〉学习二类生字师:听你们读得这么认真,藏在课文里的生字娃娃可喜欢你们了。

瞧,他们一个个排好了队等着来跟你们交朋友呢。

出示二类生字波斯猫滋味衔泥软绵绵忙碌酿蜜纸箱一蹦一跳呱呱唉自由读-点生领读-交流识字方法一检测------ 齐读。

现在,我们把词语宝宝送回课文。

请小朋友再读一遍课文,看谁读得最认真三、再读课文,整体感悟。

了解课文内容。

1. 分段读文,并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1)这篇课文写了主要讲波斯猫不知道快乐是什么,去问找燕子、蜜蜂、青蛙,最后还是不明白快乐是什么的故事。

(2〉阅读学习连接:了解农谚。

四、作业设计1. 生字2+2+22. 填写练习册反思:第二课时教学时间:教学目标:1、理解波斯猫和燕子、蜜蜂、青蛙对快乐的不同看法。

2、通过教学,让学生懂得“劳动创造快乐”的道理。

波斯猫找快乐 教学设计

波斯猫找快乐 教学设计

波斯猫找快乐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二年级下册语文S版第9课《波斯猫找快乐》教者: XXX教学时间:20XX年X月X日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理解波斯猫和燕子、蜜蜂、青蛙对快乐的不同看法。

通过教学,让学生懂得“劳动创造快乐”的道理。

培养学生自主积累词语的能力,边读边思考的能力。

2.方法与过程:分角色情境教学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燕子、蜜蜂、青蛙说的话。

理解波斯猫为什么觉得不快乐,而燕子、蜜蜂和青蛙却觉得很快乐。

教学重点理解燕子、蜜蜂、青蛙说的话。

理解波斯猫为什么觉得不快乐,而燕子、蜜蜂和青蛙却觉得很快乐。

教学难点理解燕子、蜜蜂、青蛙说的话。

理解波斯猫为什么觉得不快乐,而燕子、蜜蜂和青蛙却觉得很快乐。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课时第一课时(略)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新课(二)1.检查认读生字词的情况。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9课《波斯猫找快乐》,学习新课之前,让我们先来复习一下上节课学过的生字词,用开火车的形式看看大家有没有掌握好呢?其他同学想不想试一试?那么我们一起来读读吧!(课件出示词语:波斯猫、滋味、衔泥、软绵绵、忙忙碌碌、酿蜜、冰箱、蹦来蹦去、呱呱、唉)同学们的声音整齐有力,催人奋进,接下来你们的表现更让老师期待哦!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波斯猫分别去问了(课件出示):“波斯猫为了找到快乐,它决定去问、,还有。

”结果它还是。

(二)略读课文,理清脉络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找一找燕子、蜜蜂、青蛙是怎样获得快乐的?波斯猫听后又是什么反应?并完成以下表格。

燕子波斯猫衔泥造窝睡在软绵绵的沙发上蜜蜂波斯猫采花酿蜜主人的冰箱里多得很青蛙波斯猫捉害虫、保卫庄稼主人家的炸鱼香得很(三)品读感悟,体会“劳动创造快乐”过渡:同学们,你们对课文真熟悉。

找得又快又准确。

那么,你们看,谁来啦!()是啊!春天来了,报春归来的小燕子在干什么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燕子的话,看看它是怎样衔泥造窝的?()文章中有两个词语是说燕子造窝的动作,你能找到吗?(一口一口、飞来飞去)从这个动作你可以感受到什么?()是啊!小燕子们每次只能衔一点点泥土或草才能一点点把窝筑起来,它们不知疲惫地奔忙着,终于,垒起了自己的窝,建造了自己的家园,你们看,睡在窝里的小燕子是什么感受呢?(快乐、幸福)好,带着你们自己的感受读一读。

部编语文2年级《波斯猫找快乐》波斯猫找快乐 教学设计

部编语文2年级《波斯猫找快乐》波斯猫找快乐 教学设计

《波斯猫找快乐》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波斯猫找快乐》是一篇童话故事,主要讲波斯猫不知道快乐是什么滋味,因而去找燕子、蜜蜂、青蛙询问,最后还是不明白快乐是什么。

课文借这一故事告诉孩子们,依赖别人的生活是找不到快乐的,只有靠自己辛勤地劳动和创造,才能拥有快乐的生活。

设计理念:采用创设情境法、对比法、学法迁移等教学方法,抓住“快乐”这一主线,理解波斯猫与燕子、蜜蜂、青蛙对快乐的不同认识,在对比中体会劳动创造快乐的道理。

采用合作探究法、朗读感悟法等学习方法找出动物的对话,分角色表演朗读,理解课文、感悟文本,深入体会依赖别人的生活是找不到快乐的,只有靠自己辛勤地劳动和创造,才能拥有快乐生活的道理。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课文。

能力目标:理解燕子、蜜蜂、青蛙对快乐的不同看法。

情感目标:懂得依赖别人的生活是找不到快乐的,只有靠自己辛勤地劳动和创造,才能拥有快乐生活的道理。

教学重点: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燕子、蜜蜂、青蛙对快乐的不同看法。

教学难点:了解波斯猫为什么不快乐,从而认识到“劳动创造快乐”的道理。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合作探究法等。

教具准备:ppt课件、动物剪贴画教学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只可爱的小动物,瞧瞧,他是谁?(课件出示波斯猫图)波斯猫是猫中贵族,它举止优雅,相貌迷人,深得主人的宠爱,可是它却从来不知道快乐是什么滋味,它决定去问问别人,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帮帮波斯猫找快乐吧!2、板书课题,(学生书空,读题)(设计意图:通过欣赏图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课文的欲望,从而引入新课的学习。

)二、复习生字词语。

1、同学们,上节课学过的生字还记得吗?老师来考考你们,我们先来玩“开火车读生字”的游戏。

(课件出示生字)2、看来这些生字难不倒你们,老师加大难度再考考你们,我们再来玩“摘红花”游戏。

你想读哪个词语就把它大声朗读出来,读准了老师就把这朵花送给你了。

(课件出示词语)(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字词,巩固所学知识,为学习新课做好铺垫。

找不到快乐的波斯猫优秀教案设

找不到快乐的波斯猫优秀教案设

找不到快乐的波斯猫优秀教案设找不到快乐的波斯猫优秀教案设教材说明:《找不到快乐的波斯猫》是语文S版二年级下册的课文。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说的是一只波斯猫从来不知道快乐是什么滋味,它分别向燕子、蜜蜂、青蛙请教。

但是它觉得:燕子说的衔泥造窝是快乐的,蜜蜂说的采花酿蜜是快乐的,青蛙说的捕捉害虫、保卫庄稼是快乐的,都是不值得快乐的,它非常失望,仍然为找不到快乐而哀叹。

课文借这一故事告诉同学们一个道理:依赖别人的生活是找不到快乐的,只有靠自己辛勤的劳动和创造,才能获得快乐。

教学目标:1、学习本节课8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认13个生字。

2、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明白波斯猫不快乐和燕子、蜜蜂、青蛙快乐的原因。

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对劳动的热爱。

4、培养学生自主积累词语的能力,边读边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点:1、会认1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理解燕子、蜜蜂、青蛙所说的话,把握他们说话时的语气。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课文,理解“劳动创造快乐”的道理。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波斯猫、燕子、蜜蜂、青蛙的相关头饰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出示波斯猫的头饰。

这是什么动物啊?你们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2、老师扮演波斯猫,自述波斯猫找不到快乐的.苦闷:“我是波斯猫,我的一只眼是蓝色的,另一只是绿色的。

我吃穿不缺,衣食无忧,但我却感到很不快乐。

哎,这可怎么办呢?”(教师相机解说:“这只波斯猫没有快乐,于是,他就出去寻找快乐,它都找了谁?结果怎样呢?”)3、板书课题:找不到快乐的波斯猫设计理念:这一环节主要是通过教师有声有色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波斯猫漂亮的外貌和它的苦闷,是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童话的兴趣,让学生带着好奇学习新知识。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这个故事一共有几个自然段?(10个)你是怎么知道的?(每段开头空两个字)2、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要求:(1)读准本课的生字,特别注意读准平翘舌音、前后鼻音和轻音节。

找不到快乐的波斯猫教案设计

找不到快乐的波斯猫教案设计

找不到快乐的波斯猫教案设计教材说明:《找不到快乐的波斯猫》是语文S版二年级下册的课文。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说的是一只波斯猫从来不知道快乐是什么滋味,它分别向燕子、蜜蜂、青蛙请教。

但是它觉得:燕子说的衔泥造窝是快乐的,蜜蜂说的采花酿蜜是快乐的,青蛙说的捕捉害虫、保卫庄稼是快乐的,都是不值得快乐的,它非常失望,仍然为找不到快乐而哀叹。

课文借这一故事告诉同学们一个道理:依赖别人的生活是找不到快乐的,只有靠自己辛勤的劳动和创造,才能获得快乐。

教学目标:1、学习本节课8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认13个生字。

2、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明白波斯猫不快乐和燕子、蜜蜂、青蛙快乐的原因。

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对劳动的热爱。

4、培养学生自主积累词语的能力,边读边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点:1、会认1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理解燕子、蜜蜂、青蛙所说的话,把握他们说话时的语气。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课文,理解“劳动创造快乐”的道理。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波斯猫、燕子、蜜蜂、青蛙的相关头饰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出示波斯猫的头饰。

这是什么动物啊?你们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2、老师扮演波斯猫,自述波斯猫找不到快乐的苦闷:“我是波斯猫,我的一只眼是蓝色的,另一只是绿色的。

我吃穿不缺,衣食无忧,但我却感到很不快乐。

哎,这可怎么办呢?”(教师相机解说:“这只波斯猫没有快乐,于是,他就出去寻找快乐,它都找了谁?结果怎样呢?”)3、板书课题:找不到快乐的波斯猫设计理念:这一环节主要是通过教师有声有色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波斯猫漂亮的外貌和它的苦闷,是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童话的兴趣,让学生带着好奇学习新知识。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这个故事一共有几个自然段?(10个)你是怎么知道的?(每段开头空两个字)2、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要求:(1)读准本课的生字,特别注意读准平翘舌音、前后鼻音和轻音节。

(2)读顺课文,注意读出每种动物说话时的语气。

语文S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找不到快乐的波斯猫

语文S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找不到快乐的波斯猫

语文S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找不到快乐的波斯猫1. 教学目标1.学习并理解本课文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主旨意义。

2.通过配合绘本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使学生能够领略文学的美感。

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合作、创新等能力,加强学生的自我认知和综合素养。

4.能够运用所学语言,进行活动探究和表达。

2.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主旨意义2.领略文学的美感3.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表达、合作、创新等能力3. 教学难点1.能够运用所学语言,进行活动探究和表达2.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探究文学语言风格和美感。

4. 教学过程设计4.1 导入教师可在课前准备若干张波斯猫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后,让学生谈自己眼中的波斯猫的形象特征、性格特点和行为举止,然后教师可以逐一指出图片中波斯猫的形象特征、性格特点和行为举止与课文中的波斯猫有何异同点。

4.2 学习课文教师可以用绘本或者幻灯片的形式呈现课文。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停顿,指导学生针对课文中出现的生词或难点进行讲解。

4.3 课文探究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主旨意义。

如:•故事背景是什么?故事中有哪些人物?他们的性格特征是什么?•课文中描写了波斯猫和小兔子的一段对话,这段对话表达了什么意思?•故事中的主人公波斯猫没有快乐怎么办?最后他是怎么找到快乐的?4.4 语言探究在课文探究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分析文学语言的特点,探究美感的表现形式。

如:•课文中有哪些生动形象的描写?这些描写有何作用?•课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运用了这些修辞手法有何效果?•教师可适时播放有关修辞手法的视频,辅助学生理解。

4.5 课文拓展为了增加学生对波斯猫故事的深入认识,并加强对文学的感悟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完成波斯猫剪纸、彩绘、制作波斯猫形象的小商品等小创意。

4.6 作业布置布置口头作业,呼吁学生进行爱护动物的活动,并要求学生写下对波斯猫的一段小故事,或者对波斯猫进行自我描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波斯猫找快乐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波、斯、滋、衔、绵、碌、酿、箱、蹦、呱、却、唉”12个生字,会写“却、保、捉、温、暖、蜂、蜜、道”8个字和偏旁:横山头。

2.能力目标:分角色朗读课文。

理解波斯猫和燕子、蜜蜂、青蛙对快乐的不同看法。

3.情感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懂得“劳动创造快乐”的道理。

培养学生自主积累词语的能力,边读边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理解燕子、蜜蜂、青蛙说的话。

理解波斯猫为什么觉得不快乐,而燕子、蜜蜂和青蛙却觉得很快乐。

教学方法:分角色情境教学法。

预习作业:朗读课文,标出段落;查生字部首和字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波斯猫、燕子、蜜蜂和青蛙的头饰。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波、斯、滋、衔、绵、碌、酿、箱、蹦、呱、却、唉”12个生字,会写“却、保、捉、温、暖、蜂、蜜、道”8个字和偏旁:横山头。

2.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认识“波、斯、滋、衔、绵、碌、酿、箱、蹦、呱、却、唉”12个生字,会写“却、保、捉、温、暖、蜂、蜜、道”8个字和偏旁:横山头。

2.分角色朗读课文。

(一)情景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有一只波斯猫,从来不知道快乐是什么滋味。

他决定去问问别人”(教师相机解说:“这只波斯猫不知道快乐是什么滋味,于是,他就出去问别人,它都找了谁?结果怎样呢?”)
2.揭示课题:波斯猫找快乐
(二)学习生字,初步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多拼读几遍。

2.小组内循环读课文,把读错的字找出来,互相纠正。

3.出示生字词,检查学生课前预习情况:
学生开火车读、男女生比赛读。

4.再读课文:想一想,为什么波斯猫不知道快乐是什么滋味?(不需回答)
5.说说快乐的滋味是什么?
6.自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
(三)朗读训练,理解课文。

1.不知快乐是什么滋味的波斯猫努力去寻找快乐,他去问谁了呢?请你再读读课文,用——划出。

2.学生自由朗读,老师巡视。

3.指名回答,课件出示波斯猫与燕子、蜜蜂、青蛙的对话过程。

老师相机板书:燕子蜜蜂青蛙
4.你知道它们的快乐是什么吗?
(l)请三位学生以阅读的方式来表达。

(2)请三位学生用简单的语言来表达。

老师相机板书:造泥窝酿蜂蜜捉害虫
5.齐读第2、第5、第8自然段,提出本课学习的重难点:为什么燕子、蜜蜂、青蛙觉得生活是快乐的,而波斯猫却不觉得呢?
6.学习第2~3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

思考:燕子是怎样造泥窝的?(用“~~~~’’从课文中标出来)所以它得很快乐。

(2)完成填空:燕子(),睡在里面,觉得很快乐。

(3)自由读燕子说的话,并说说你的体会(老师相机结合课件指导学生读“一口一口”,读出造窝的辛苦,并板书)
(4)指名读第3自然段,读出波斯猫瞧不起的语气。

(5)分角色朗读,思考回答:为什么睡在软绵绵的沙发上的波斯猫没有感到快乐,而睡在泥窝的燕子却感到很快乐昵?
(6)学生反馈,老师板书:劳动创造快乐
7.小组内学习4~6自然段
(1)出示学习要求:
a.一起熟读课文。

b.讨论完成填空:蜜蜂(),觉得特别快乐。

c.说说你从中懂得了什么?还有什么没有弄懂的?
(2)小组内学习
(3)学生反馈学习情况,老师相机结合蜜蜂酿蜂蜜的资料和过程的课件指导学生朗读好“忙忙碌碌”,从而体验蜜蜂酿蜜的辛苦,并理解:为什么波斯猫没有觉得快乐,而蜜蜂却觉得特别快乐?(板书:忙忙碌碌)
8.学习第7~9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你懂得了什么?
(2)填空:青蛙觉得()是它最大的快乐。

(3)学生质疑。

(4)师生在熟读的基础上共同解决疑问,老师相机板书:蹦来蹦去
9.你明白快乐是什么了吗?你的快乐又是什么?
10.多媒体出示儿童歌曲:《劳动最光荣》,学生跟着一起唱。

并说说自己的劳动是什么,你打算怎样创造你的快乐。

11.学习最后一段。

讨论:波斯猫为什么找不到快乐?并指导好朗读。

12.你们能帮助波斯猫吗?想对它说点什么昵?
(四)课外延伸,巩固含义
说说你这节课的收获。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

理解波斯猫和燕子、蜜蜂、青蛙对快乐的不同看法。

2、通过教学,让学生懂得“劳动创造快乐”的道理。

3、培养学生自主积累词语的能力,边读边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理解燕子、蜜蜂、青蛙说的话。

2、理解波斯猫为什么觉得不快乐,而燕子、蜜蜂和青蛙却觉得很快乐。

(一)复习,导入新课
1.检查认读生字词的情况。

2.有感情得朗读课文,回忆:波斯猫为什么找不到快乐?波斯猫怎样做才会找到它的快乐昵?找到快乐的波斯猫是怎样的呢?(把自己编的故事说一说)
(二)分角色朗读,并演一演
1.把课文和自己遍的故事结合起来,小组内分角色朗读,并演一演。

2.选四个好的同学在同学们前面演一演,其他同学评一评。

(三)展练习,拓展思维
1.燕子觉得()很快乐,蜜蜂觉得()特别快乐,青蛙觉得()是他最大的快乐,使我明白了()才是真正的快乐。

2.牛伯伯觉得()很快乐,清洁工人觉得()很快乐,()觉得()很快乐……
3.给课后第3题的句子加上标点。

4.我想对波斯猫说:“。


(四)书写,运用生字。

1.读一读要求写的字,并说说这些字的哪些偏旁你是认识的,哪些是你不认识的。

(学习偏旁:横山头)
2.自主识记生字
3.指名说识记生字的方法,并运用它来组词,用所组的词说一句话。

4.自主观察每个生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班内讨论如何书写。

5.指导书写,让学生描红,再独立书写。

作业:积累词语。

1、把你在这课中学到的词语填在“词语花篮”里,并读一读。

2、书写生字并组词。

板书设计: 9 波斯猫找快乐
燕子一口一口造泥窝
蜜蜂忙忙碌碌采花酿蜜劳动创造快乐
青蛙蹦来蹦去捉害虫、保卫庄稼
教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