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夜书所见》说课稿

一、简说教材

《夜书所见》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9课《古诗两首》其中一首。《夜书所见》这首诗是南宋诗人叶绍翁客游在外,因秋风落叶,感到孤独郁闷,由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小孩在捉蟋蟀,不禁回忆起自己的故乡和童年的生活,于是那种郁闷之情又被一种亲切之感所代替。

二、说设计理念

努力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重视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在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理解诗中的词句,展开想象,体会诗人的思乡情感,并注重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体验、积累。另外,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反复诵读,加深对诗句内容和情感的理解感悟,领略古诗的意境,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这课的重难点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古诗。

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

说教法:以读激趣,以读代讲。

说学法:自读自悟,自主领悟

三、说学情:

由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年龄小,生活阅历浅,可能对古诗所表达的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感情不容易理解,需要他们通过多次诵读,从字里行间去品味、领悟。

四、说教学流程及设计理念

《夜书所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并会写生字“促、深”。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古诗。

3.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古诗。

难点: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

教法学法

教法:以读激趣,以读代讲。

学法:自读自悟,自主领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诗趣。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唐诗宋词是中国古典文化的两大瑰宝。之前,我们也已经学习积累了不少唐诗宋词,今天就请同学们来展示一下吧。(学生展示)

[设计意图]通过古诗积累展示,创设学习情境。

二、板书课题,释题

1、师:刚才同学们背了很多首古诗,这节课我们再学习一首《夜书所见》。(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师:你知道题目的意思吗?

2、组织学生交流。

时间:夜晚

书:写

所见:所看到的

(重点强调:诗中的“书”,在这里当动词“写”来讲。)

3、适时介绍作者叶绍翁。

(叶绍翁:南宋诗人,最有名的诗是《游园不值》,流传千古的名句是“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4、课件出示古诗,学生自读。

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检查朗读情况,适时正音。

读给同桌听一听,看看有没有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设计意图】

从题目入手,引导学生理解诗题,这是学习古诗的第一步,也能更好地过渡到古诗内容的教学。通过学习生字词,以落实“双基”的教学,并培养学生的识字的能力。鼓励学生多读,就是为了扫除阅读障碍,总体把握诗文,为进一步的学习和理解奠定基础。

三、齐读,初步感知

1、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2、在这样一个秋天的晚上,诗人走出门外,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感

到了什么?

3、齐读古诗,学生交流。

老师板书:看到---梧叶挑促织一灯明

听到---萧萧寒声

想到---家乡、小时候、亲人

感到---冷、孤独、郁闷、温暖

[设计意图]

初读课文,让学生提出不懂的地方,检查其学习情况,通过注释、看图片等方法,让学生通过多种渠道学习,并更形象地理解词语。

四、深入朗读,悟诗情

1、教师引导学生学会使用古诗的注释,来帮助我们理解诗意。并适时引导学生谈对这些词语的认识。

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并出示前两句:“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学生补充填空:

一阵阵()吹动(),发出()的声音,让人感到()。

诗人叶绍翁就是抓住了秋天的梧叶、寒声、秋风来写秋天的,一下子就把我们带到了那个阴冷,萧瑟的深秋时节。(板书:景——冷)此情此景,诗人最想念的就是家。(板书:思念家乡)学生读,读出此时作者的悲秋、思乡之情。

[设计意图]

抓住诗句中的字词来理解诗文内容,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创设情境,播放音乐,引导学生想象,感受秋天,感受诗人的孤独和思乡情感,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并让新莞人孩子谈谈自己离开家乡的感受,深深体会“动客情”,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2、叶绍翁的伟大之处,并不在于他能把秋愁写得淋漓尽致,更在于,他能让自己从秋愁中跳出来,发现生活中别样的美。诗人笔锋一转,写到:“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学生读,体会此时作者的惊喜。

3、作者为什么如此肯定,这“一灯明”就是儿童在挑促织呢?

(因为他小时候也在夜晚打着灯笼抓蛐蛐。他此时一定想到了自己的童年,想到了自己的朋友,想到了自己的家。)童趣萦绕心头,让作者感觉如此温暖、如此亲切。这是一种暖暖的思乡之情。(板书:事——暖)学生读,读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交流自己对诗句的理解,解除疑难,理解诗句所描述的情景。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必须让学生把诗句联系起来进行分析,这既符合古诗本身的特点,也让学生在尝试理解的过程中慢慢悟出了学习古诗的方法。并且还引导学生对于诗句中的“知”字深入思考,品词析句,积极思维,展开想象,使之感受更为深入,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变化,体悟了诗内涵,也学会了阅读。

五、背诵古诗,加强积累

1、你们最喜欢玩游戏了,现在我们来玩背书游戏:

(1)我说上句,你们背下句。

(2)我说说诗中的一个字,请你说出相应的诗句。

(3)我说诗句的意思,你们来猜相应的诗句,好吗?

2、同桌互相背古诗,再指名、齐背古诗。

[设计意图]

古诗教学要注重背诵积累,背诵古诗不仅仅是语言的积累,同时还是文化的积累,

思想的积累。再次通过游戏等不同的方式进行背诵,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品味古诗的诗蕴。

六、作业:1、借助注释,用读、猜,查资料等方法,自学另一首写秋天的写景抒情诗《九

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搜集、积累描写秋天、思乡的古诗。(最少两首)

3、到田野里走一走,写一写或画一画你看到的秋天。

[设计意图]

将学习古诗的方法学以致用,拓展教材,使课堂教学得到拓展和延伸,并架设起课内、课外有机连接的桥梁,丰富学生的积累。写眼中的秋天,达到读写结合的目的。

板书设计:

夜书所见

看到---梧叶挑促织一灯明

听到---萧萧寒声

想到---家乡、小时候、亲人

感到---冷、孤独、郁闷、温暖

(景冷、事暖---思念家乡、思念亲人)

[设计意图]

板书的设计是紧密结合教学内容,抓住重点词语,并突出主题,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情,使学生一目了然,从而对古诗的理解有所加深。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