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临床心电图
常见临床心电图

病理性Q波 可有
—
ST动态改变 可有
—
T波特征
倒置,对称T波倒置对称是冠状T波的特征(图16—1)。
倒置,不对称
2.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
请参阅相关著作。
扩张型心肌病的病理性Q波
Pathological Q wave In DilatedCardiomyopathy
早期复极的心电图诊断标准有:
① ST段与J点一起抬高,J点未回到基线,一般不超过4mm。通常V3导联最明显,V6导联很少超过2mm。 如超过2mm,常提示病理性改变。
② ST段呈凹面向上型抬高。 ③ ST段抬高不伴镜像导联ST段压低。 ④ 出现明显的J波,表现为QRS波终末部出现切迹、粗钝,并参与构成ST段的起始部分。 ⑤ 胸导联T波高大,两支不对称,升支缓慢,降支陡峭。 ⑥ ST段抬高相对稳定,可持续数天、数月不变。 ⑦ 运动、过度换气可使ST段回落到基线。
早期复极
Early Repolarization
①窦性心律;②早期复极。
心率 P波 PR间期 QRS波群
ST段 T波 QT间期
P波规律出现,频率76次/min。 Ⅱ、I导联P波直立,aVR导联倒置;P波时限90ms; P波振幅肢体导联<2.5mm,胸导联V1~V2<2mm。 160ms QRS限80ms,l导联QRS呈Rs型,Ⅲ导联QRS呈qR 型,电轴不偏。 V1~V4导联QRS波的R波进行性增高,S波逐渐递减; V1~V6导联由rS逐渐演变呈Rs型。QT间期400ms。 V3~V6导联QRS波群结束部位J点抬高、ST段缩短 伴上斜性抬高。 除aVR、V1导联T波倒置外,余各导联均直立,振幅 >同导联>1/10R。 400 ms
临床常见的种心电图(ppt)

7.房颤 8.室速 9.室扑 10.室颤 11.心肌梗死
各波形的意义
心电图记录的是心肌细胞除极和复极过程中电位变化。
关于心电图纸
附:算心率
心律齐:HR=60/P-P(或R-R) 心律不齐:3s(或6s)内的QRS波群数乘以20(或10),既可算出心室率 搞清楚了上面这些, 下面我们就开始看心电图!
10.室颤
老婆(p波)跑了,老公(QRS)疯了,手舞 足蹈,一顿乱跳。
出现大小、形态、距离不等的室颤波,频率 250-500次/分;此为最严重的心律失常,若不 及时抢救,就马上成一条直线GAMEOVER!
11.心梗
心梗心电图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大家主要看ST段,如果大家是参加考试,一般都会给 你一个急性期“S-T段抬高”的心电图。
二度I型房室传导阻滞:老公回家越来越晚,有时候太 晚了就不会来了
P-R间期逐渐延长,直至脱落一个QRS波,脱落后的第一 个P-R间期又恢复正常,而后渐延长,直至又脱落QRS波, 如此循环往复的过程,称文氏现象。
4.房室传导阻滞
二度II型房室传导阻滞:老公晚上回家时间固定(PR 间期相等),但是经常不回家了!(QRS波群突然漏 搏)
临床常见的种心电 图(ppt)
优选临床常见的种心电图
今天我们讲临床常见的11种心电图,讲讲它的主要特点,看了这些 以后,大家基本可以分辨这些常见的心电图,对于心电监护,护士 对心电就能基本的判别。
11种心电图目录为: 1.正常心电图 2.窦性心动过缓 3.窦性心动过速 4.房室传导阻滞 5.房早与室早 6.心房扑动源自房颤8.室性心动过速
室速是一群光棍(QRS)在跳舞 连续出现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宽大畸形的QRS波
群,R-R间期略不规则,但频率在150-200次/ 分。上图的频率大家可以按照文章前面讲的方 法计算一下,差不多150次左右。
临床上常见心电图诊断要点

六、临床上常见心电图诊断要点一、正常窦性心律和窦性心律失常正常窦性心律诊断要点1.P波的方向:P I、P II直立,P aVR倒置,PⅢ、P aVF一般也是直立的。
2.PR间期:在每个P波之后都继有QRS波群,PR间期0.12~20秒,而且在每个心搏是恒定的。
小儿PR间期随心率和年龄的不同而不同,不小于正常的低限或大于正常高限。
3.PP间期:并不绝对匀齐,但PP间期的相差<0.12秒。
4.心房频率:60~100次/分。
小儿不超过正常相应年龄组心率95%或不低于正常相应年龄组的5%。
窦性心动过缓诊断要点1.P波的方向:P I、P II直立,P aVR倒置,PⅢ、P aVF一般也是直立的。
2.PR间期:在每个P波之后都继有QRS波群,PR间期0.12~20秒,而且在每个心搏是恒定的。
小儿PR间期随心率和年龄的不同而不同,不小于正常的低限或大于正常高限。
3.P波频率<60次/分,但很少<40次/分。
小儿心率低于下列范围:1岁以内超过100次/分,1~6岁超过80次/分,6岁以上超过60次/分。
4.可能伴有窦性心律不齐,交界性逸搏等。
窦性心动过速诊断要点1.P波的方向:P I、P II直立,P aVR倒置,PⅢ、P aVF一般也是直立的。
2.PR间期:在每个P波之后都继有QRS波群,PR间期0.12~20秒,而且在每个心搏是恒定的。
小儿PR间期随心率和年龄的不同而不同,不小于正常的低限或大于正常高限。
3.P波频率100~160次/分,但甲亢的成人患者,P波频率可大于180次/分。
小儿心率超过下列范围:1岁以内超过140次/分,1~6岁超过120次/分,6岁以上超过100次/分。
4.心动过速时由于P电轴下移,P波的形态可发生某种程度的改变,心率过快时可与T波重叠,PR段及ST段可下降,T波平坦甚至倒置。
窦性心律不齐诊断要点1.窦性心律2.PP间期相差>0.12秒,也有人以相差>0.16秒作为诊断标准,由于窦性心律不齐多为正常变化,我们建议以相差>0.16秒作为诊断标准。
常见心电图分析及临床意义分析

常见⼼电图分析及临床意义分析同步⼗⼆导联⼼电图正常⼼电图⼼律为正常窦性⼼律、⼼率、各波形、波段、间期、时限及电压等均正常。
常见异常⼼电图的分析诊断异常⼼电图指:⼼电图图形与⼼律有肯定异常且有病理意义者。
1、房、室肥⼤:1)左、右⼼房扩⼤2)左、右⼼室肥厚2、⼼律失常:起源异常1)期前收缩(早搏)2)⼼动过速(室上性、室性)3)颤动、扑动(房性、室性)传导异常1)⼀度房室传导阻滞2)⼆度房室阻滞3)三度房室阻滞3、⼼肌缺⾎、梗死:急性下壁、前间壁、前壁、侧壁等急性⼼肌梗死的⼼电图演变4、电解质紊乱及药物影响:低⾎钾、⾼⾎钾⼀、房、室肥⼤:1)左⼼房扩⼤2)右⼼房扩⼤3)左⼼室肥厚4)右⼼室肥厚1、左⼼房扩⼤:1、P波时限>0.12s2、P波呈双峰,峰距>0.04s3、Ptfv1<-0.04mm.s2、右⼼房扩⼤:P波振幅增⾼:Ⅱ>0.25mV,V2>0.15mV⼆、⼼律失常:激动起源异常2)期前收缩(早搏)3)⼼动过速4)颤动、扑动1、窦性⼼动过速正常成⼈窦性⼼律的频率>100次/分。
2、窦性⼼动过缓成⼈窦性⼼律的频率<60次/分。
3、房性期前收缩1.提前出现P′-QRS波群;2.P′-R间期>0.12s;3.QRS形态、时限正常(呈室上性)或呈室内差异性传导或未下传。
7、⼼房颤动P波消失,代之⼤⼩不等形态各异的颤动波(f波),⼼房率为350~600次/分。
QRS波群为室上性,室率⼤多120~180次/分节律绝对不规则。
8、⼼房扑动P波消失代之连续的⼤锯齿状扑动(F波)。
F波频率多为250—350次/分,⼤多不能下传⽽以固定⽐例(2:1,4:1)下传。
4、室性期前收缩:1.期前出现的QRS-T形态宽⼤畸形,时限常>0.12s2.连续发⽣三次以上的早搏为短阵室速短阵性室性⼼动过速6、阵发性室性⼼动过速1.频率在140~200次/分。
QRS>0.12s2.房室分离3.⼼室夺获4.室性融合波室性⼼动过速5、阵发性室上性⼼动过速有突发突⽌的特点,频率⼀般在160--250次/分,节律快⽽规则,QRS形态⼀般正常。
临床常见的11种心电图

临床常见的11种心电图今天我们讲临床常见的11种心电图,讲讲它的主要特点,看了这些以后,大家基本可以分辨这些常见的心电图,特别是应付一下执业医师考试,应该没有多大问题。
11种心电图目录为:1.正常心电图2.窦性心动过缓3.窦性心动过速4房室传导阻滞5.房早与室早6.心房扑动7.房颤8.室速9.室扑10.室颤11.心肌梗死(一)各波形的意义心电图记录的是心肌细胞除极和复极过程中电位变化。
(二)关于心电图纸附:算心率心律齐:HR=60/P-P(或R-R)心律不齐:3s(或6s)内的QRS波群数乘以20(或10),既可算出心室率搞清楚了上面这些,下面我们就开始看心电图!1、正常心电图1)窦性P波(振幅:<0.25mv、时限:<0.12s)2)P-R间期0.12-0.20s3)心率:60-100次/分这个大家一般扫一眼就可以看出来。
窦速与窦缓口诀:小三大五窦速缓,三五之间无异变。
2.窦性心动过缓=大于五格3.窦性心动过速=小于三格4.房室传导阻滞说到房室传导阻滞,大家先记一对夫妻,丈夫外遇的故事:(记住这个↓,下面常用到)P波代表老婆QRS代表老公一度—老公经常性晚归,但还是回来了。
二度I型—老公晚上回家越来越晚,有时候太晚就没有回来。
二度II型—老公晚上回家时间比较固定了,但是经常不回家了!三度—离婚了,老公老婆就各玩各的啦!一度房室传导阻滞;老公虽然晚归,但是终究还是回来了!P-R间期持续>0.20S(五个小格,一个正方形的格),但是每个P波后面还是有QRS波群。
二度I型房室传导阻滞:老公回家越来越晚,有时候太晚了就不会来了P-R间期逐渐延长,直至脱落一个QRS波,脱落后的第一个P-R间期又恢复正常,而后渐延长,直至又脱落QRS波,如此循环往复的过程,称文氏现象。
二度II型房室传导阻滞:老公晚上回家时间固定(PR间期相等),但是经常不回家了!(QRS波群突然漏搏);P-R间期固定,规律性的出现QRS波脱落;每两个P波,有一个P波未下传,称2:1传导阻滞;每3个P波有一个未下传,称3:2传导阻滞。
常见心电图解析

常见起搏故障心电图
图6间歇性感知不良
常见起搏故障心电图
起搏器模式诊断
➢植入 VVI 起搏器, 多年未行起搏器程控 随访检查 ➢上图 : 部分起搏信 号未能夺获心室
➢下图:全部起搏信 号未能夺获心室 ➢原因 : 起搏器电池 耗竭
临床常见急症心电图解析
常见起搏器术后心电图解析
➢ 起搏信号 ➢ 融合波和假性融合波 ➢ 频率适应性起搏 ➢ 心房起搏心电图 ➢ 心室起搏心电图 ➢ 双腔起搏心电图 ➢ 常见起搏器故障心电图
起搏信号
➢ 起搏刺激信号,又叫起搏钉,在心电图上与基线垂直。 ➢ 度量两个起搏钉之间的距离可以计算出起搏器的起搏频率。
起搏和感知
(2)损伤型改变:ST段抬高;
(3)缺血性改变:缺血型T波有三个特点:a.升支与降支对称; b.顶端变为 尖耸的箭头状;c.T波的直立变为倒置;
在体表心电图上,可同时记录到上述三种类型的混合型图形,即异常Q波,S-T段抬高呈 单向曲线及T波倒置,即急性心肌梗死的基本图形。ST段的抬高呈单向曲线对诊断急性心肌 梗死最有意义,如进一步观察其演变过程则可助诊断。
频率:65bpm 感知功能:不能评价
常见起搏故障心电图
图1起搏故障
常见起搏故障心电图
图2肌电干扰
肌电干扰
常见起搏故障心电图
图3室速发作时起搏器感知功能异常
常见起搏故障心电图
图4单腔频率滞后
(允许感知事件之后发生低于低限频率)
低限频率 70 ppm
滞后频率 50 ppm
常见起搏故障心电图
图5心房感知不良 (有自身的除极活动存在,但起搏器未能感知)
五、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示例
图1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A.超急性期 B.急性期 C.亚急性期
常见典型心电图诊断

心率=
P-P(或R-R)interval(s)
临床上还利用查表来求出心率。
心律失常概念 由于心脏起源、频率、传导途径和传导速度改变引起的心律紊乱。可见于正常健康人,也可见于器质性心脏病。
窦性心律及窦性心律失常
窦性心律
P波:规律出现的P波,Ⅰ、Ⅱ、aVF、
频率:60~100次/分。
室 速
室上性阵速合并
室内差异传导
束支传导阻滞
预激症候群
病 史
易出现于器质性心脏病
常反复发作,可出现于无器质性心脏病者
同 左
同 左
心 律
可略不规则
绝对规则
绝对规则
绝对规则
心 音
强度可不一致
一 致
一 致
一 致
颈静脉搏动
与心率不一致
与心率一致
与心率一致
与心率一致
P波与QRS波频率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如冠心病(尤AMI时)、心肌病、低血钾及洋地黄中毒等。其特点: QRS宽大畸形,时限>0.12s; 继发性ST-T改变; 频率多在150~200次/分之间; 节律:可略不规则。 如有P波,可见其频率较室性慢,与QRS无固定关系,偶见心室夺获或室性融合波。
there is no P-R to QRS relationship.
idionodal rhythm
the atrial and the ventricular rhythms are absolutely independent of one another.
idioventricular rhythm
利多卡因 治疗
多有效
无效
无效无效Biblioteka 扑动和颤动 是频率较阵发性心动速更高的主动性异位心律,可发生于心房或心室,同时伴有一定的传导障碍,易于形成折返激动。
临床常见心电图分析报告

临床常见心电图分析报告心电图(ECG)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检查方法,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的变化来评估心脏功能和诊断心脏疾病。
在本次临床中,我们对患者进行了心电图检查,并进行了分析和诊断。
1. 患者信息及症状描述:- 姓名:XXX- 性别:男/女- 年龄:XX岁患者主诉XXXXX。
经过详细询问病史和身体检查,患者无明显疼痛或不适,无心脏病史,无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
2. 心电图结果分析:本次心电图检查采用标准12导联,测量时速度为25mm/s,参考电压为10mm/mV。
(此处开始编写心电图的结果)3. 心电图诊断与讨论:(此处开始根据心电图结果进行诊断和讨论)4. 结论与建议:综合以上分析结果,结论如下:(此处写出结论和建议,可以包括进一步检查、诊断、治疗方案等)本次心电图检查作为临床常见的心脏评估工具,为我们提供了大量有关患者心脏功能和异常的信息。
在进行心电图分析和诊断时,我们尽力准确解读每一个细节,并结合患者的病史和症状,做出相应的判断。
请患者遵循医生的建议并进行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心电图作为一种无创、方便、快捷的检查方法,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对于我们医护人员来说,熟练掌握心电图的分析和诊断技巧至关重要,能够准确判断心脏功能和异常,为患者提供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将继续积极探索和学习心电图的应用,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知识储备,为患者的健康服务更加优质和全面。
参考文献:(如果有引用文献或参考资料,请在此处列出)(文章结束)以上是根据您提供的题目进行的一个示例性文章,希望能满足您的需求。
请根据您的实际需要进行修改和完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3/10
2
发生机制
心电图是记录心脏生物电流的一种检查手段。如果在描记心电图时,某些原因导致心电流耗损或丢失 ,记录出的心电图波形振幅降低,最终形成低电压心电图。低电压形成的理论解释如下。 ① 心电传导短路:心包积液、胸腔积液、皮下水肿时,传导至体表的心电流减少。 ② 心电传导障碍:肥胖、肺气肿、气胸等。 ③ 心电产生减弱:心肌炎、心肌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等,心脏除极产生的电动力减弱,产生的电流过 低。 约有1%的正常人心电图表现为低电压。随着年龄的增大。低电压心电图发生率增加,70岁以上老年人 可达30%,因此一部分低电压并不表示患者存在器质性疾病。
导联呈qr型,电轴不偏。V1~V6导联
QRS波呈rs型。
各肢体导联QRS波绝对值的和均
<5mm,胸前导联QRS波绝对值的和
均<10mm。
ST段
各导联ST段无明显偏移。
T波
除aVR导联T波倒置、V1导联T波低
平外,余各导联均直立,振幅>1/10R。
QT间期 400 ms
心电图诊断标准
当三个标准导联或三个加压单极肢体导联的QRS波综合振幅(正、负振幅绝对值之和,R+S,R+Q)均小于5mm,心前导联均小于 10mm,称为低电压。三个标准导联或三个加压单极肢体导联的QRS波群电压总和小于1 5mm,也可诊断为低电压。 如上述六个导联中有五个导联的QRS波群电压小于 5mm,一个导联的QRS波群电压超过5mm,则称为低电压趋势。 低电压仅在肢体导联出现时,称为肢体导联低电压;肢体导联和胸前导联同时出现者,称为真正的低电压。
常见临床心电图
2021/3/10
1
低电压
①窦性心律;②低电压。
Low Voltage
心率
P波规律出现,频率78次/min。
P波
Ⅱ、I导联P波直立,aVR导联倒置;
P波时限90ms;P波振幅肢体导联
<2.5mm,胸导联V1~V2<2mm。
PR间期 180ms
QRS波群 QRS间期90ms,l导联QRS呈r型,Ⅲ
2021/3/10
3
早期复极
Early Repolarization
①窦性心律;②早期复极。
心率 P波 PR间期 QRS波群
ST段 T波 QT间期
P波规律出现,频率76次/min。 Ⅱ、I导联P波直立,aVR导联倒置;P波时限90ms; P波振幅肢体导联<2.5mm,胸导联V1~V2<2mm。 160ms QRS限80ms,l导联QRS呈Rs型,Ⅲ导联QRS呈qR 型,电轴不偏。 V1~V4导联QRS波的R波进行性增高,S波逐渐递减; V1~V6导联由rS逐渐演变呈Rs型。QT间期400ms。 V3~V6导联QRS波群结束部位J点抬高、ST段缩短 伴上斜性抬高。 除aVR、V1导联T波倒置外,余各导联均直立,振幅 >同导联>1/10R。 400 ms
PR间期 180ms
QRS-ST-T QRS间期80ms;I、Ⅲ导联QRs主波向上。电轴
不偏。V1~V5导联QRs波的R波进行性增高,s
波逐渐递减;
V1~V6导联由rS逐渐演变呈Rs型。
V1~V3导联T波倒置,V4导联T波低平,Ⅲ导联
T波倒置、aVF导联T波低平。
QT间期 360 ms
发生机制
本专题典型心电图是一例6岁男孩门诊体检的心电图,临床无器质性心脏病,其右胸导联V1~v3出现的深倒置T波考虑为正常现象。
2021/3/10
5
右胸导联T波深倒置
Deep Inverted T waves in Right Chest Leads
①窦性心律;②正常心电图
心率
P波规律出现,频率88次/min。
P波
Ⅱ、I导联P波直立,aVR导联倒置;P波时限
90ms;P波振幅肢体导联<2.5mm,胸导联
V1~V2<2mm。
⑤ 胸导联T波高大,两支不对称,升支缓慢,降支陡峭。
⑥ ST段抬高相对稳定,可持续数天、数月不变。
⑦ 运动、过度换气可使ST段回落到基线。
2021/3/பைடு நூலகம்0
4
发生机制
人类心外膜和心内膜的动作电位曲线是不相同的,心外膜存在显著的1相切迹,平台期较短,心内膜1相 切迹不明显,平台期较长。对大多数人而言,这些差异不会引起心电图发生明显的改变。不过,一部分 个体,心外膜和心内膜1相切迹和2相平台期的差异较大,这样就在心外膜和心内膜之见形成了电势差, 即跨室壁电压梯度,这种电压强度达到一定程度,就引起心电图对应波形的偏转(图1 5-2 )。 心内膜和心外膜动作电位1相切迹不同的原因是心外膜富含参与l相复极的Ito通道,即瞬时外向钾流, 心内膜缺乏Ito。绝大多数人的早期复极是—种良性心电图改变。
临床经过 符合冠心病临床,包括危险因素、症状、其他辅助检查等 无器质性心脏病证据
波及导联 V1~V6导联均可受累
V1~V4,不超过V4导联
病理性Q波 可有
—
ST动态改变 可有
—
T波特征
倒置,对称T波倒置对称是冠状T波的特征(图16—1)。
倒置,不对称
2.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
请参阅相关著作。
2021/3/10
不过,40岁以上的成人鲜有持续幼稚性T波。
2021/3/10
6
临床指引
对于成人而言,持续幼稚性T波要与各种器质性右胸导联T波倒置鉴别。
1. 冠状T波
冠状T波与持续幼稚性T波的鉴别见表16—1。
表16—1 冠状T波和持续幼稚性T波的鉴别
鉴别点
冠状T波
持续幼稚性T波
年龄
中老年多见
青中年多见,常<40岁
新生儿、儿童和成年人的正常心电图相差很大。新生儿T波V1导联常直立,出生后第7天变为倒置,倒置的T波可以持续到7岁,小儿
如果7岁前出现直立T波,反而提示右心室肥大。
不到10%的正常成人V2导联出现T波倒置、双向、低平,v3导联偶见T波倒置,V1导联T波倒置的成年男性不足1%。总之,正常成人
右胸导联T波倒置少见。如果出现≥2个右胸导联T波倒置,酷似正常儿童或青少年模式,且临床无器质性心脏病,称为持续幼稚性T波。
早期复极的心电图诊断标准有:
① ST段与J点一起抬高,J点未回到基线,一般不超过4mm。通常V3导联最明显,V6导联很少超过2mm。
如超过2mm,常提示病理性改变。
② ST段呈凹面向上型抬高。
③ ST段抬高不伴镜像导联ST段压低。
④ 出现明显的J波,表现为QRS波终末部出现切迹、粗钝,并参与构成ST段的起始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