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作业一答案
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作业

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作业课时作业一、选择题江苏北部沿海滩涂围垦,需要经过筑堤、挖渠等工程措施和种植适应性植物等生物措施改造,4-5年后才能种植粮食作物。
据此完成1-2题。
1.改造滩涂所种植的适应性植物应()A.耐湿B.耐旱C.耐盐D.抗倒伏2.若缩短滩涂改造时间,需投入更多的()A.化肥B.农家肥C.农药D.淡水答案 1.C 2.D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自然地理环境形成和发展中不同要素(如生物、淡水)的作用。
由题意,沿海滩涂是指沿海大潮高潮位与低潮位之间的潮浸地带,盐碱化程度高,所以改造滩涂所种植的适应性植物应具有耐盐碱性特征。
淡水是改造沿海滩涂盐碱地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由题意,如果缩短滩涂改造的时间,就需要投入更多的淡水淋洗土壤以降低盐度。
读非洲大陆气候类型分布及景观图,回答3-4题。
3.景观图中的高大树木,俗称猴面包树。
树干虽然都很粗壮,木质却非常疏松,可谓外强中干、表硬里软。
这种像多孔的海绵的木质最利于储水。
据此分析,它生长地区的气候特征是()解析从图中可知从①到④林地减少,耕地增多,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大;河流水文特征的变化与植被、地形等有关,这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处于不断的循环运动中,图中序号代表碳循环的过程,读图回答7-8题。
7.图中()A.①开采矿产来自岩石圈,对水圈无影响B.②排放的气体是破坏臭氧层的主要物质C.③可降低温室气体浓度,减弱温室效应D.④需要在变质或者重熔再生作用下进行8.若大气中CO2浓度增加,则()A.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减弱B.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增强C.石灰岩地貌的侵蚀作用变缓D.亚寒带针叶林向较低纬扩展答案7.C8.B解析图中③过程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会减弱温室效应。
开采矿产会影响地表和地下水循环;二氧化碳对臭氧层基本无影响;动植物遗体通过沉积作用变为煤炭和石油,没有重熔再生过程。
二氧化碳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会使大气升温。
(0686)《自然地理学》网上作业题及答案

(0686)《自然地理学》网上作业题及答案1:第一次2:第二次3:第三次4:第四次5:第五次6:第六次7:第七次1:[填空题]衡量地震的指标是___、___。
参考答案:2:[填空题]完整的气候系统由、、、、五部分组成。
参考答案:3:[填空题]风化作用分为、、。
参考答案:4:[论述题]论述成土因素对土壤形成的作用参考答案:1:[填空题]飞机起飞拔高后一般都要进入,因为这个高度空气能见度好。
参考答案:2:[填空题]河流根据地理―地质特征划分为河源、、、、五段。
参考答案:3:[论述题]以降水补给河流为例,说明径流的形成过程参考答案:4:[填空题]大气对太阳辐射有、和反射作用,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通量密度减小。
参考答案:5:[填空题]地理环境可分为、和,而自然环境又包括和。
参考答案:1:[论述题]名词解释生态平衡2、气旋3、滑坡参考答案:2:[论述题]土壤基本属性和本质特点是具有,土壤四个肥力因素是、、、。
参考答案:3:[论述题]地面辐射E地和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E气之差值,称为。
参考答案:1:[填空题]地球具有圈层结构,从地表到地心将地球划分为、、。
其间有两个分界面,分别为、。
参考答案:2:[论述题]论述气压带和三圈环流的形成参考答案:3:[论述题]简述三大岩类的区别和联系。
参考答案:1:[多选题]由于褶皱形成的地貌有A:单面山B:构造盆地C:一山三岭两槽D:方山E:地堑参考答案:BC2:[单选题]某地经度指该地所在经线与()角距A:赤道面B:地心C:极点D:本初子午线参考答案:D3:[单选题]从水量平衡方程中可知,海洋蒸发量()降水量A:大于B:小于C:等于参考答案:A4:[单选题]在北半球的气旋中,气流的运动方向为A:从中心向四周作顺时针旋转B:从中心向四周作反时针旋转C:从四周向中心作顺时针旋转D:从四周向中心作反时针旋转参考答案:D5:[多选题]自由大气中空气作直线运动时受到的力有A:水平气压梯度力B:地转偏向力C:惯性离心力D:摩擦力参考答案:AB6:[单选题]片流作用的产物称为A:洪积物B:坡积物C:崩积物D:冲积物参考答案:B7:[判断题]潜水是指埋藏在隔水层之上的重力水参考答案:错误8:[判断题]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水汽压降低参考答案:正确9:[判断题]河流在上游搬运、中游侵蚀、下游堆积参考答案:错误10:[判断题]氟里昂的大量排放,可以破坏大气中O3的结构参考答案:正确1:[多选题]每年阳光直射赤道时,是A:6月22日前后B:3月21 日前后C:9月23日前后D:12月22日前后参考答案:BC2:[多选题]地球上产生昼夜更替的主要原因是A:地球是一个不透明、不发光的椭球体B:地球绕太阳的运动C:地球自转D:地轴同赤道面成23.5°夹角参考答案:AC3:[单选题]甲地海拔268m,潜水位的标高为248m,乙地海拔245m,潜水位标高为235m,若分别在两地开发地下水,则打井的深度为A:甲地井深B:乙地井深C:两地一样深参考答案:A4:[单选题]除两极外,通过地球表面任何一点可以有经纬线A:无数条B:各一条C:一条D:各两条参考答案:B5:[判断题]一年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夏季,大陆上多出现在8 月,海洋上多出现在7 月参考答案:错误6:[单选题]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光直射A:北回归线B:南回归线C:南极圈D:赤道参考答案:B7:[单选题]槽台学说以地壳的()运动为主A:水平B:升降参考答案:B8:[多选题]黄土区的特征有A:地貌类型为塬、梁、峁等B:黄土的颗粒成分以粉砂为主C:黄土的矿物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D:黄土区水土流失严重参考答案:ABCD9:[判断题]地球上所有地方都有地转偏向力。
自然地理课程作业一一一青藏高原隆起对中国自然环境的影响

青藏高原隆起对中国自然环境的影响青藏高原概述青藏高原旧称青康藏高原(北纬25°~40°,东经74°~104°)是亚洲中部的一个高原地区,它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平均海拔高度在40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和“第三极”之称。
青藏高原实际上是由一系列高大山脉组成的高山“大本营”,地理学家称它为“山原”。
高原上的山脉主要是东西走向和西北—东南走向的,自北而南有祁连山、昆仑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和喜马拉雅山。
这些大山海拔都在五六千米以上。
所以说“高”是青藏高原地形上的一个最主要的特征。
青藏高原在地形上的另一个重要特色就是湖泊众多。
高原上有两组不同走向的山岭相互交错,把高原分割成许多盆地、宽谷和湖泊。
这些湖泊主要靠周围高山冰雪融水补给,而且大部分都是自立门户,独成“一家”。
著名的青海湖位于青海省境内,为断层陷落湖,面积为4456平方公里,高出海平面3175米,最大湖深达38米,是中国最大的咸水湖。
其次是西藏自治区境内的纳木湖,面积约2000平方公里,高出海平面4 650米,是世界上最高的大湖。
这些湖泊大多是内陆咸水湖,盛产食盐、硼砂、芒硝等矿物,有不少湖还盛产鱼类。
在湖泊周围、山间盆地和向阳缓坡地带分布着大片翠绿的草地,所以这里是仅次于内蒙古、新疆的重要牧区。
它包括中国西藏自治区全部、和青海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甘肃省、四川省、云南省的部分,不丹、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的部分或全部,总面积250万平方公里。
一、青藏高原隆起对地貌的影响我国现代地貌格局与特点的最终形成是在漫长地质历史时期中的内、外营力做共同做用的结果,燕山运动以前形成的山脉高原在进入第三纪时,已经长期侵蚀夷平。
与现代地貌关系最密切的是喜马拉雅运动和新构造运动期间隆起的青藏高原,与高原巨大高度,广阔面积屹立在我国西南部构成第一级阶梯,最后奠定了我国现代地貌格局。
高原形成后,它以巨大的高度与帕米尔高原同列为世界屋脊。
【西南●最新版】[0431]《综合自然地理学》网上作业及课程考试复习资料(有答案)
![【西南●最新版】[0431]《综合自然地理学》网上作业及课程考试复习资料(有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ee7f4dd76a20029bd642d73.png)
[0431]《综合自然地理学》第一次作业[填空题]地域分异的两个基本因素是与。
参考答案:太阳能地球内能[填空题]太阳能在无机界中的转化途径是,转化形式是;太阳能在有机界中的转化途径是,转化形式是。
参考答案:大气―地面―大气太阳辐射(短波辐射)―地表增温(长波辐射)―大气增温植物―动物―微生物光能―化学能―热能。
[填空题]自然地理环境的能量组成,主要包括、以及等,其中以为最重要,它们共同支配着自然地理环境内部的物质运动。
参考答案:太阳能地球内能潮汐能太阳能[填空题]水分循环通常由、、和四个环节组成。
参考答案:凝结降水水汽蒸发水汽输送地表径流[填空题]自然地理系统的基本能量来源是:和。
参考答案:太阳能地球内能[填空题]自然地理系统的物质组成是:、、和。
参考答案:大气对流圈、水圈、沉积岩石圈和生物圈。
[填空题]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循环的方式可归纳为四种类型,即:、、、。
参考答案:大气循环水循环地质循环生物循环[填空题]高低纬度间热量交换:、,海陆间热量交换:。
参考答案:大气环流、大洋洋流,季风。
[填空题]自然地理系统的组成要素包括:、、、、、六大要素。
参考答案:气候、地貌、水文、生物、土壤、岩石[填空题]太阳能对自然地理系统的作用效应是,地球内能的作用效应是。
参考答案:夷平化崎岖化[填空题]土地分级的基本单位是:、、。
参考答案:相限区地方[填空题]水分循环通常由、、和四个环节组成。
参考答案:水分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地表径流[填空题]地质循环的全过程实际蕴含着太阳能与地球内能的一系列转化及其相应的四种作用过程,即、、、。
参考答案:风化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构造作用。
[填空题]根据风化发育阶段学说,土壤形成过程经历了四个阶段,分别是、、、。
参考答案:物理风化阶段、富钙阶段、富硅铝阶段、富铝阶段。
[填空题]地带性单位内的非地带性分异叫,非地带性单位内的地带性叫。
参考答案:省性带段性[填空题]自然地理环境的节律性可概括为三类型:、、。
《综合自然地理学》作业及参考答案

《综合自然地理学》作业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自然地理学的创始人是。
A.洪堡德 B.道库恰耶C.伊萨钦科2.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A.地理环境B.自然地理环境整体 C.PRED系统3.景观生态学的创始人是。
A.贝尔B.索恰瓦C.帕萨格4.冷湿的森林沼泽环境的标型元素是。
A.Fe+B.Fe++C.Ca++5.《21世纪议程》是在年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提出的。
A.1972B.1987C.19926.坚持地理环境决定论的人是。
A.孟德斯鸠B.道库恰耶夫C.白吕纳7.从土地评价的类型来看,美国八等制基本上属于。
A.潜力评价B.适宜性评价C.经济评价8.按照道库恰耶夫的理解,是自然地理综合体的一面镜子。
A.植被B.土壤C.气候9.美国八等制的土地潜力级主要是根据划分的。
A.土壤B.适宜性C.限制性10.土地评价因素的选取原则主要是。
A.因评价用途的不同而不同B.因地区的不同而不同C.A和B D.因评价者的理论水平差异而不同11.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创始人是。
A.道库恰耶夫B.洪堡德C.伊萨钦科12.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A.地理环境B.自然地理环境C.PRED系统13.景观学的创始人是。
A.贝尔格B.索恰瓦C.帕萨格14.干旱草原环境的标型元素是。
A.Fe++ B.Fe+++ C.Ca++15.可持续发展的概念首次是在年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提出的。
A.1972B.1987C.199216.或然论的创始人是。
A.维达尔·白吕纳B.罗士培C.拉采17.从土地评价的类型来看,FAO土地评价纲要基本上属于。
A.潜力评价B.适宜性评价C.经济评价18.按照狭义理解,属于地带性规律。
A.纬度地带性B.垂直地带性C.水平地带性19.FAO土地评价纲要的土地适宜级主要是根据划分的。
A.适宜性类别B.适宜性程度C.限制性因素20.地理系统(自然地理系统)是由首先提出的。
A.贝尔格B.索恰C.帕萨格21.湿热环境的标型元素是。
八年级地理作业及答案

八年级地理作业及答案八年级地理作业及答案【三篇】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要能比较熟练的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进一步提高阅读地图的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绘图的能力。
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八年级地理作业及答案的内容,欢迎阅读,内容仅供参考!八年级下册地理作业本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个小题,共计6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字母的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 珠江三角洲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是祖国的南大门。
西双版纳是一个神秘而美丽的地方,她有我国独特的热带雨林风光,特有的傣家民族风情。
你对它们的概况掌握了吗好!下面请你答题,进入本章的检测吧!1.我国目前有5个经济特区,其中不在珠江三角洲的是( )(1)海南省 (2)深圳 (3)珠海 (4)厦门 (5)汕头A.(1)(2)B.(3)(4)C.(3)(4)(5)D.(1)(4)(5)2.决定珠江三角洲外资来源的主要因素是( )A.地理位置B.国家政策C.自然条件好D.气候暖热3.有关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说法错误的是( )A.它是广东的平原和“鱼米之乡”B.这里的“基塘”农业是我国一种独特的农业生产制度C.是我国历“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D.是我国对外开放最早的地区之一,我国最早设立的深圳经济特区在这里4.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糖料作物和粮食作物分别是( )A.甜菜、水稻B.甘蔗、水稻C.甘蔗、小麦D.甜菜、小麦5.珠江三角洲面积的城市是( )A.广州B.深圳C.珠海D.佛山6.珠江三角洲地区吸引外资、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是( )A.自然资源十分丰富B.气候宜人,风调雨顺C.地势平坦,土壤肥沃D.毗邻港澳和东南亚7.珠江三角洲地区形成的工业基地的性质是( )A.全国的综合性工业基地B.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C.全国的重工业基地D.北方的综合性工业基地8.珠江三角洲地区与沪宁杭地区的共同特征是( )A.以轻工业为主B.自然资源十分丰富C.临近海洋D.临近东南亚9.在我国境内并和中南半岛山水相连、流经西双版纳通往国外的河流是( )A.怒江B.长江C.珠江D.澜沧江10.西双版纳植物种类繁多,有“植物王国”之称,这些植物构成了(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景观B.高山植物垂直变化景观C.热带雨林景观D.温带落叶阔叶林景观11.西双版纳有“热带动物王国”之称,这里有亚洲象、绿孔雀、长尾猿、长嘴犀鸟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
自然地理学课后作业

绪论当今地球环境的主要问题?水与地球环境的关系?第一章矿物不同矿物其化学成分不同吗?矿物单晶为什么形态不同?光泽与颜色为什么不同?区别:石英~方解石;正长石~斜长石;滑石~高岭土第二章岩石1、什么是岩浆岩?主要有哪几类?它们和化学成分及矿物成分有什么关系?2、请列出相同岩浆形成的侵入岩和火山岩的对应关系。
3、岩浆岩产状如何形成?产状与结构、构造的关系?4、岩浆岩结构和构造有何区别?有几种主要结构、构造?5、为什么有晶质、非晶质?6、岩浆岩的结构、构造反映哪些成岩信息?7、岩浆岩为什么有色调深浅差别?8、根据SiO2含量岩浆岩分几类?9、如何区分岩浆岩的等粒结构、斑状结构与沉积岩的碎屑结构?10、什么是沉积岩?它是怎样形成的?沉积岩有哪些类别?11、风化的方式与作用?12、变质岩与岩浆岩在形成机制上有哪些异同?13、变质岩的结构、构造与其成因关系?14、三大类岩石区别要点?第三章地史与地层整合、不整合接触与地壳运动关系第四章地壳运动与地质构造1、褶皱构造有多少类型及变形类型?2、确定褶皱构造类型最主要标志为什么是地层新老关系而不是地层产状?(结合图解)3、产状三要素是否哪项可缺少?4、如何确定断层的位移与类型?5、断裂与褶皱在成因上有何内在联系?第五章山原1、基岩和地质构造对地貌发育有何影响?2、什么是地质构造地貌?它有哪些主要类型?第六章冰川与冻土冰川、冻土的形成条件?冰川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冰川与全球气候、海面变化的关系?冰川、冻土区与南方温暖湿润区水文特征有何差异?第七章河流1、河流作用的类型?分别形成哪些主要河流地貌类型?2、河流沉积物的搬运方式3、河流袭夺4、河流浅滩的成因5、洪积扇的成因、结构特征6、河漫滩的成因、结构特征7、阶地的类型、成因8、三角洲的类型、发育过程第十章岩溶1、岩溶发育的4个基本条件2、岩溶水的垂直分带及各带的岩溶发育特点3、地表、地下岩溶地貌类型4、石芽、峰林、孤峰在形态上的差别及它们的分布规律5、岩溶地貌的发育过程6、岩溶地区水文特征第十一章风沙与黄土1、风蚀作用2、风力搬运的三种方式3、风积物的特征4、风蚀地貌主要类型5、风积地貌主要类型的形态特征及成因。
高一地理地形的特征练习题及答案(1)

高一地理地形的特征练习题及答案(1)练题
1. 请列举地球表面上的四大洲。
答案: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
2. 什么是地球的第三极?
答案:地球的第三极是指南极,也称为南极,是地球上最南端
的洲际陆地。
3. 解释大陆漂移理论。
答案:大陆漂移理论是一种科学理论,认为地球上的大陆会随
时间的推移而移动,这是由于地球外层岩石层在地幔上运动导致的。
4. 请解释地壳的特征。
答案:地壳是地球上最外层的岩石层,具有以下特征:第一,
地壳非常薄,相对于地球来说只占很小的比例;第二,地壳由岩石
和土壤组成;第三,地壳的厚度在大陆和海洋地壳之间存在差异。
5. 请解释地球的脊线系统。
答案:地球的脊线系统是指地壳中的脊线,也称为脊梁,它们
是地球表面上的长而窄的地形隆起。
脊线系统通常位于海洋地壳中,是地球的地壳构造之一。
答案
1. 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
2. 地球的第三极是指南极,也称为南极。
3. 大陆漂移理论是一种科学理论,认为地球上的大陆会随时间
的推移而移动。
4. 地壳是地球上最外层的岩石层,具有地壳非常薄、地壳由岩
石和土壤组成、地壳的厚度在大陆和海洋地壳之间存在差异等特征。
5. 地球的脊线系统是指地壳中的脊线,它们是地球表面上的长
而窄的地形隆起,通常位于海洋地壳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业一:
3、地球自转的速度越来越慢,从地球形状特征、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的角度出发,设想地球若停止自转将是一幅什么样的景象?
答:地球停止自转后仍会继续公转,仍有昼夜现象,即半个半球为昼半球,半个为夜半球,但是昼夜交替的周期由原来的一天,延长至一年,地球上任何一个地区都将忍受长达6个月的寒冷黑夜,而后是6个月的太阳暴晒。
.从而导致地球上温差特别大,处于昼半球的地点温度极高,而夜半球的地点温度极低。
温差巨大使得各类生物无法适应,植物大量死亡,食物链中断导致大量动物死亡,人类也无法生存。
所有的海水将向两极涌去。
一些城市将淹没。
4、简述地球的内部和外部构造特征。
答:地球呈现出圈层构造,可以划分出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
内部圈层由莫霍面、古登堡面将固体地球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康拉德面进一步将地壳分为上地壳和下地壳。
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大气圈指环绕地球的气体组成的圈层;水圈指地球表层由各种形式存在的水组成的圈层;生物圈指地球表层所有活着的有机体组成的圈层。
5、简述地球形状的地理意义。
答:研究表明,地球为一部规则旋转椭球体。
太阳辐射是地球表面最主要的能量来源,而太阳到地球的距离非常遥远,这样远的距离可以将太阳光线视为平行光线。
当平行光线照射到地球表面时,不同纬度地区正午的太阳高度角将各不相同。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决定了正午太阳高度角由南、北纬23°27′向两极地区减小。
因此,太阳辐射使地表增暖的程度也按同样的方向降低了,从而造成地球上热量的带状分布和多有与地表热状况相关自然现象的地带性分布。
6、简述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征及其地理意义。
答:地球在不停地运动。
运动的主要形式包括自转与绕太阳的公转。
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地方时、地转偏向力。
地球公转导致了季节的变化,导致了昼夜长短的变化。
地球运动对地表温度调节、生命孕育有重要的意义。
7、谈谈你所理解的地球表层系统。
答:地球表层系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巨系统,与人类活动密不可分,互相作用,互相影响。
地球表层系统的组成可分为四大圈层(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三大界(人文界、有机届、无机界)和固、液、气三态物质。
8、地球表面的形态有哪些?
答:垂直分层、水平分异、立体交叉和多级嵌套。
9、自然地理学具有(综合性)(区域性)(环境性)与(系统性)四性质.
10、自然地理学是(大气科学)(水文学)(地质学)与(生物学)的交叉学科或边缘学科.
11、太阳系的八大行星分别是(水星)(土星)(木星)(金星)(火星)(天王星)(冥王星)与海王星.
12、组成岩石圈的最常见矿物包括(长石)石英(黑云母)(角闪石)(辉石)()和橄榄石。
13、岩石根据成因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三大类。
14、日地距离是( A )
A 1.5亿公里
B 1.5亿米
C 1.5亿光年
D 1.5亿里
15、地球表层系统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四大圈层。
16、岩石圈运动有两种方向,分别为(水平运动)(垂直运动)。
17、火山喷发的两种基本类型是(裂隙式喷发)和(中心式喷发)。
18、下列不属于地球自传产生环境效应的是(D )
A昼夜交替B地方时C地转偏向力D季节变化
19、地表系统的主要能量来源是( C )。
A地热B万有引力C太阳辐射D大气环流
20、按岩石圈总体积进行统计,占最大体积的岩石类型是(B)。
A、沉积岩
B、岩浆岩
C、变质岩
21、举例简述野外如何鉴定矿物(岩石)?
答:观察矿物的颜色、条痕、光泽、透明度、解理和硬度。
22、简述威尔逊旋回。
答:1、胚胎期:地幔的活化,引起大陆壳的破裂,形成大陆裂谷。
2、幼年期:地幔物质上涌、溢出,岩石圈进一步破裂并开始出现洋中脊和狭窄的洋壳盆地。
3、成年期:洋中脊的进一步延长和扩张作用的加强,洋盆扩大,两侧大陆相向分离,出现了成熟的大洋盆地,洋盆两侧并未发生俯冲作用,与相邻大陆间不存在海沟和火山弧,称为被动大陆边缘。
4、衰退期:随着海底扩张的进行,洋盆一侧或者两侧开始出现了海沟,俯冲消减作用开始进行,主动大陆边缘开始出现,洋盆面积开始缩小,两侧大陆互相靠近。
5、残余期:随着俯冲消减作用的进行,两侧大陆相互靠近,其间仅残留一个狭窄的海盆。
6、消亡期:最后两侧大陆直接碰撞拼合,海域完全消失,转化为高峻山系。
23、地球为什么能够成为人类的家园?
答:这是由适宜的日地距离、适中的地球质量、近球形的地球形状、特定的运动速度与方式决定的。
24、论述岩石圈与人类的关系。
答:岩石圈层是人类的生活场所。
人类生活在地球表层,主要生活在岩石表层。
在目前条件下,人类无法长期生活在水中或者空中。
假如没有固体岩石圈的支撑,很难想象人类能否诞生,能否演化为今天的人类。
从生物演化的历史看,地球上最早的生命诞生在海洋中。
但如果没有陆地,没有一部分海洋生物登上陆地,就不可能有今天的人类。
人类的食物主要依赖于岩石表层的土壤的生产力。
没有岩石,也就没有土壤,人类的食物来源将会成为问题。
没有固体岩石圈的支撑,水圈的形态将会明显不同于现在,对食物、人类将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岩石是重要的建筑材料。
岩石作为重要的建筑材料,是人类修筑房屋,建造公路、桥梁、水库、水库、大坝等不可缺少的材料。
石质工具是人类使用的时间最长的工具。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金属工具使用是时间中有几千年,而石质工具使用的时间却长达几百万年。
25、简述我国地震带的分布。
答:1、华北地震带2、东南沿海地震带3、中部南北地震带4、藏南地震带
5、西北地区盆地边缘地震带
6、东北东部深震带
7、河西走廊地震带
判断题:
地球的公转产生了昼夜更替。
(错)
27、我国台湾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属于地震较多的地区。
(对)
28、化石一般出现在沉积岩中。
(对)
29、沉积岩、岩浆岩与变质岩这三类岩石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对)
30、大洋中脊与大陆裂谷都是属于拉张型板块边界。
(对)
31、海沟——岛弧是属于转换断层型板块边界。
(对)
32、地缝合线是海洋板块与陆地板地碰撞相结合式的地带。
(错)
33、大西洋正在伸展,而太平洋正在缩小。
(对)
34、日本列岛位于的地震带(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