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与方剂学

合集下载

兽医中药与方剂学

兽医中药与方剂学
兽医中药与方剂学
第九章 中 药 总 论
简介几种有关概念:
1.中药:
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防治多种动物疾病旳天然 药物,药书有记载。如:人参,黄芪等。
2.草药:
民间医生或劳感人民就地采集,用来预防疾病旳原生 药。它有一定旳地域性,一般不作为商品在全国各地销 售。目前所说旳草药有旳在古代本草书中已经有记载, 有旳流传于民间。如,夏枯草,蜀羊泉等。
1.煮:药物加水或用辅料煮,以降低毒性或增 强疗效,eg,醋煮商陆,芫花、狼毒可降低 毒性,酒煮黄芩可增强其清肺热旳功能。
2.蒸:用蒸气将药物蒸熟,或清蒸,或加辅料 蒸,以增强药效或缓解烈性。eg:酒蒸大黄 可缓解其泻下作用;何首乌经反复蒸晒后, 才不再有泻下力,而能补肺肾、益精血。
(四)水火合制
3.泡:浸泡变软,以便果核类去皮。浸泡一定时间。 4.浸:用水或醇类浸泡根茎类药物,药物以便切制。
较长时间。如槟榔要浸7天
5.水飞:对矿物类粉剂等,与水一同研磨,上面旳悬
浮物沉淀后备用。eg:飞滑石;朱砂,炉甘石。 。
(三)火制
即药材直接或加入一定辅料后,用火处理。 1.烘:放于近火或烘箱内使之干燥旳措施。 2.焙:放于玻璃或瓦片上微火烘干旳措施,eg,
一、四气五味
四气旳阴阳所属:
寒凉
阴 清热泻火,凉血解毒。
eg.黄连,柴胡
温热
阳 温里散寒,助阳通络。
eg,防风,干姜
一、四气五味
平性
除寒热温凉外,还有一类平性药,eg甘草,性 质比较平和,但实际上也有一定旳微寒或微 温性,仍未超出四气旳范围,所以仍称四气 不是五气。
一、四气五味
(二)五味:即酸、苦、甘、辛、咸
1.酸味:
能收能涩,主治脾气下陷旳所致旳虚汗、久泻、脱肛, eg乌梅、石榴皮

中药与方剂学考核试题题库及答案

中药与方剂学考核试题题库及答案

中药与方剂学考核试题题库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中药的四气五味中,具有发散、解表作用的是()A. 寒B. 温C. 热D. 凉答案:D2. 以下哪项不是中药的性能特点()A. 升降浮沉B. 归经C. 毒性与副作用D. 性能答案:D3. 下列哪味中药具有利水渗湿、健脾止泻的功效()A. 泽泻B. 白术C. 茯苓D. 薏苡仁答案:C4. 以下哪个方剂是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组成的()A. 四君子汤B. 六君子汤C. 补中益气汤D. 理中丸答案:A5. 下列哪个中药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的功效()A. 黄芩B. 黄连C. 黄柏D. 栀子答案:D6. 下列哪个方剂是由麻黄、桂枝、杏仁、甘草组成的()A. 麻黄汤B. 桂枝汤C. 杏苏散D. 麻杏甘石汤答案:D7. 以下哪个中药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功效()A. 川芎B. 丹参C. 桃仁D. 红花答案:D8. 下列哪个方剂是由当归、川芎、白芍、熟地组成的()A. 四物汤B. 四君子汤C. 补中益气汤D. 六味地黄丸答案:A9. 下列哪个中药具有温中散寒、行气止痛的功效()A. 干姜B. 肉桂C. 附子D. 吴茱萸答案:D10. 以下哪个方剂是由黄连、黄芩、黄柏、栀子组成的()A. 四君子汤B. 六君子汤C. 龙胆泻肝汤D. 三黄煎答案:D二、填空题11. 中药的性能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方面。

答案:性、味、归经、性能12. 中医药学认为,药物的性能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的影响。

答案:品种、产地、采收季节13. 四君子汤的组成药物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人参、白术、茯苓、甘草14. 中医药学中的“归经”理论是指药物主要作用于________的经络系统。

答案:人体15. 下列哪味中药具有“升降浮沉”的性能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药方剂学

中药方剂学

中药方剂学中药方剂学是中医药学中的重要学科之一,研究的是中医中药中方剂的组成、制备方法以及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知识和技术。

中药方剂学是中医药学的基础学科,对于中医临床的运用和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中药方剂是中医药学中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是根据中医理论,通过选用特定的药物,并按照一定的比例和制剂方法配制而成的药物组合。

方剂的组成包括主药、辅助药和调药,并按照药物的药性和功效的不同,进行配伍和制剂。

中药方剂学主要包括方剂各种制剂的研究和应用。

方剂可以分为丸剂、散剂、水剂、膏剂、酒剂等多种剂型。

每种剂型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应用范围。

研究中药方剂制剂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方剂的疗效和药物的利用率。

通过不同的制剂方法,可以提高药物的溶解度、稳定性和吸收率,提高方剂的疗效。

中药方剂的研究还包括通过实验和临床观察,探讨方剂的药效、毒性和副作用等方面的问题。

通过临床实践,可以验证方剂的疗效和安全性,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改进。

方剂的应用范围很广,可以用于预防和治疗多种疾病。

因此,对方剂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中药方剂学的发展对于中医药学的推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研究方剂的组成和制剂方法,可以提高方剂的疗效和安全性,增强它们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

同时,方剂的研究还可以为新药的开发提供参考,为中医药学的创新作出贡献。

总结起来,中药方剂学是中医药学中的重要学科,它研究的是中药方剂的组成、制备方法以及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知识和技术。

中药方剂的研究和应用对于中医药学的发展和推广具有重要的作用。

我们应该加强对中药方剂学的学习和研究,为中医药学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中药与方剂学》题库

《中药与方剂学》题库

《中药与方剂学》题库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哪一种中药具有清热解毒、收敛止血、止痢的功效?A.贯众B.茜草C.大枣D.黄连正确答案:D.黄连2、下列哪一种中药可以用于治疗虚寒性出血?A.大蓟B.艾叶C.槐花D.地榆正确答案:B.艾叶3、下列哪一种中药具有祛风止痛、消肿解毒的功效?A.羌活B.白芷C.防风D.苍术正确答案:A.羌活4、下列哪一种中药可以用于治疗湿热黄疸?A.茵陈蒿B.栀子C.茯苓D.猪苓正确答案:A.茵陈蒿5、下列哪一种中药具有祛风除湿、通痹止痛的功效?A.独活B.桑寄生C.五加皮D.威灵仙正确答案:D.威灵仙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哪些中药具有止血作用?A.大蓟B.小蓟C.地榆D.白茅根正确答案:ABCD2、下列哪些中药具有安神作用?A.远志B.合欢皮C.夜交藤D.龙骨正确答案:ABCD3、下列哪些中药具有清热解毒作用?A.金银花B.连翘C.大青叶D.板蓝根正确答案:ABCD《方剂学》期中考试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哪一项不是方剂的基本组成?A.药物B.剂型C.剂量D.功效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方剂的特性?A.整体性B.科学性C.固定性D.随意性3、下列哪一项不是方剂的分类原则?A.用药目的B.药物组成C.治疗方法D.药材质量二、简答题1、请简述方剂的基本结构。

2、请说明方剂的剂型选择原则。

3、请对方剂的疗效进行评估,并举例说明。

三、论述题1、请论述方剂学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及价值。

2、请对方剂学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并举例说明可能的研究方向和应用领域。

《方剂学》期末考试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哪一项不是方剂的基本组成?A.药物B.剂型C.剂量D.功效答案:B.剂型2、下列哪一项不是组方原则?A.君臣佐使B.对症治疗C.调整脏腑功能D.标本兼治答案:B.对症治疗3、下列哪一项不是解表剂的特点?A.作用猛烈,应中病即止B.多用于外感风寒,阳气闭阻的表证C.可用于内伤杂病,如气虚感冒D.多用辛味药物,以辛味发散为主答案:C.可用于内伤杂病,如气虚感冒二、简答题1、简述补益剂的组成和主治病症。

中药方剂学

中药方剂学

中药方剂学中药方剂学是中医药学的重要分支之一,是指通过对中草药性味归经、功效作用和配伍规律的研究,探讨以中草药为主要药材制成的复方制剂,即中药方剂,其形式包括汤剂、丸剂、散剂等。

中药方剂学旨在总结丰富的中医药传统经验,提高中药治疗效果,确保使用中药安全有效。

中药方剂的基本概念方剂的定义中药方剂是指按照一定的配方规律,将若干种中草药按一定比例配伍煎煮或制成剂型,用以治疗疾病的药物组合。

方剂通常包含主药、佐使药、调和药以及药引等组成部分,各药性味相辅相成,共同发挥治疗作用。

方剂的分类方剂按类型可分为汤剂、丸剂、散剂、片剂等;按作用可分为解表剂、清热剂、和解剂、化气剂等多种类型;按使用目的可分为治标方、治本方、方解、方草、便民方、辨变方等不同类别。

中药方剂的基本原则君臣佐使配伍原则中药方剂使用中,通常根据君臣佐使相配的原则进行配伍。

君药在方剂中起主导作用,臣药则在辅助君药的同时有特定的作用,佐药则有助于调和君臣药的作用,使整个方剂更加有效。

用药考量原则在选择用药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年龄、体质等因素,确保选用药物不仅疗效确切,而且用量适中,药性温和。

疾病辨证原则中药方剂的使用需要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结合患者的病情特点,确保选用适合的方剂治疗疾病,提高治疗效果。

中药方剂学的未来发展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中药方剂学也在不断创新与发展。

未来,中药方剂学将更加注重对方剂的药效成分研究,探索中药方剂的作用机制,致力于提高方剂的疗效并减少不良反应,实现中药的规范化、现代化应用。

总的来说,中药方剂学是中医药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传承了中医药精髓,通过对中药材性味归经、功效作用和配伍规律的深入研究,为中医药的临床应用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也为现代科学技术的融合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愿中药方剂学在未来的发展中继续发光发热,造福人类健康。

中药方剂学的概念

中药方剂学的概念

中药方剂学的概念
中药方剂学是中医药学科中的一门基础学科,主要研究中药方剂的组成、配伍规律、制备方法、药效评价以及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知识和理论。

它涉及到中药学、中医学和药剂学等多个学科的内容。

中药方剂是中医治疗疾病的主要药物形式,它是由多种中药组合而成,通过药物的相互作用来发挥疗效。

中药方剂学的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方剂的组成:研究方剂中各种药物的配伍规律,即各种药物之间
的相互作用关系。

这包括药物的相互增效、相互抑制、相互调和等方面的研究。

2.方剂的制备方法:研究方剂的制备工艺和方法,包括煎煮、浸泡、
蒸馏、提取等制剂方法的研究,以及方剂的炮制、调剂等工艺的研究。

3.方剂的药效评价:研究方剂的药效和疗效评价方法,通过实验研
究和临床观察来评价方剂的药物活性和治疗效果。

4.方剂的临床应用:研究方剂在临床上的应用情况,包括方剂的适
应症、用法用量、疗效评价等方面的研究。

中药方剂学的研究旨在深入了解中药方剂的组成和作用机制,为中医药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促进中医药的现代化发展。

同时,它也对中药方剂的合理应用和临床疗效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中药与方剂学》题库.

《中药与方剂学》题库.

1.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药学专著是()A、《神农本草经》B、《新修本草》C、《证类本草》D、《本草纲目》E、《本草纲目拾遗》2.下列不属于水火共制法的是()A、蒸B、煮C、水飞D、炖E、淬3.将药材与液体辅料拌炒,使辅料逐渐渗入药材内部的方法,称为()A、蒸B、煨C、润D、炙E、淬4.中药性能的主要容包括()A、升降浮沉和有毒无毒B、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C、功效与不良反应D、药物的偏性E、气味、归经5.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其药性一般多属于()A、热性B、温性C、平性D、寒、凉之性E、温、热之性6.中药四气是如何确定的()A、是从人体的感官感觉出来的B、是从机体的反应总结出来的C、是从疾病的性质总结出来的D、是由药物作用于人体所产生的不同反应和获得的不同疗效总结出来的E、是从药物的质地轻重、药用部位、炮制方法等推导出来的7.五味中属于阳的是哪一组()A、辛、甘、酸B、辛、甘、淡C、甘、淡、苦D、辛、苦、酸E、酸、苦、咸8.辛味药物的主要作用是()A、行气、活血B、收敛、固涩C、补益、缓急D、软坚、散结E、燥湿、通泄9.下列哪项作用是苦味药的作用()A、行气、活血B、软坚、泻下C、和中、缓急D、收敛、固涩E、通泄、降泄10.升降浮沉是指药物的()A、药物有无毒副作用B、作用部位的选择性C、作用趋向性D、药物有无补泻作用E、药物作用的峻猛与否11.中药归经指的是()A、药物对于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B、药物寒热温凉四性C、药物的五种滋味D、药物具有的升、降、浮、沉的作用趋向E、药物对于机体有无毒副作用12.以下说法中错误者是()A、临床应用有毒药时要特别慎重B、要避免盲目使用有毒药物C、无毒药用量过大或使用过久也可能产生中毒反应D、毒药一般要经过炮制后才使用E、所有个体用药后的反应都是相同的13.相须、相使配伍的共同点是什么()A、协同作用,使疗效增强B、拮抗作用,使疗效降低C、减轻或消除毒副作用D、产生毒副作用E、以上都不是14.一味药的毒副效应会被另一味药降低或消除,这种配伍关系是()A、相须B、相使C、相畏D、相杀E、相恶15.下列有关中药配伍时用药剂量的论述错误者是()A、单味药应用时用量宜大B、复方配伍应用时剂量宜小C、同一病情、同一药物,入汤剂时用量宜大D、同一病情、同一药物,入丸散剂时用量宜大E、同一药物不同用药目的用量可不同16.下列有关不同患者情况用药剂量的论述错误者是()A、老年人用量宜大B、小儿用量宜小C、体质健壮者用量宜大D、病势急重者用量宜大E、青壮年用量宜大17.胶类药应当()A、先煎B、后下C、包煎D、烊化E、另煎18.煎药不适于用的器具是()A、砂锅B、搪瓷器皿C、不锈钢锅D、瓷器E、铜、铁、铝锅19.既能燥湿健脾又能祛风湿的药是()A、厚朴B、苍术C、独活D、羌活E、防风20.用治风湿痹证兼夜盲者宜选()A、苍术B、砂仁C、木瓜D、白豆蔻E、厚朴21.既能化湿行气,又能温中止呕的药是()A、藿香B、佩兰C、白豆蔻D、厚朴E、苍术22.用治湿阻气滞之脘腹胀闷,腹痛及咳喘多痰宜选()A、佩兰B、砂仁C、厚朴D、藿香E、白豆蔻23.下列哪项不是厚朴的功效()A、行气B、活血C、燥湿D、消积E、平喘24.下列除()以外,均是威灵仙的功效A、祛风湿B、通经络C、治骨梗D、消痰水E、强筋骨25.治湿热痹痛,当首选()A、防已B、秦艽C、桑枝D、木瓜E、蚕沙26.秦艽除能祛风湿外,还能()A、补肝肾B、消水肿C、清虚热D、治骨梗E、强筋骨27.桑枝擅长于治疗()A、上肢痹痛B、下肢痹痛C、游走性痹痛D、寒湿腰痛E、周身疼痛28.风湿痹痛兼有表证者,当选用()A、秦艽B、独活C、威灵仙D、桑枝E、桑寄生29.腰以下之寒湿痹痛,首选()A、羌活B、独活C、桑枝D、桑寄生E、千年健30.桑寄生与五加皮都具有的功效是()A、祛风湿、舒筋络B、祛风湿、安胎元C、祛风湿、强筋骨D、祛风湿、补肝肾E、祛风湿、通经络31.既能祛风湿止痛又能解表的药物是()A、威灵仙B、独活C、蕲蛇D、木瓜E、五加皮32.既能祛风湿退虚热,又能利胆退黄的药是()A、木瓜B、五加皮C、秦艽D、防己E、狗脊33.既能祛风湿,强筋骨又能安胎的药是()A、狗脊B、防己C、五加皮D、桑寄生E、独活34.既能祛风湿止痛又能利水消肿的药是()A、独活B、防己C、狗脊D、秦艽E、木瓜35.大黄用于治疗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咯血等出血证,宜用()A、蜜制大黄B、醋制大黄C、生大黄D、大黄炭E、酒制大黄36.大黄用于治疗大便秘结,胃肠积滞,宜用()A、生大黄B、醋制大黄C、蜜制大黄D、大黄炭E、酒制大黄37.具有润下通便、利水消肿作用的药物是()A、大黄B、番泻叶C、芒硝D、芦荟E、郁李仁38.不宜与芫花同用的药物是()A、甘草B、大枣C、乌头D、玄参E、细辛39.单味泡服,小剂量缓泻、大剂量攻下,用治热结便秘,习惯性便秘及老年便秘的药是()A、郁李仁B、火麻仁C、番泻叶D、芒硝E、芦荟40.既能润肠道便,又兼有滋养补虚作用,用于治疗肠燥便秘的药是()A、桃仁B、杏仁C、郁李仁D、火麻仁E、瓜蒌仁41.攻下药的主要作用是()A、泻下通便、破血消癥B、泻下通便、攻逐水饮C、泻下通便、清热利湿D、泻下通便、清热泻火E、泻下通便、去积杀虫42.大黄与芒硝均具有的功效是()A、清热、泻下B、活血、解毒C、润下、软坚D、泻水、逐饮E、润肠、杀虫43.火麻仁、郁李仁的共同功效是()A、滋养补虚B、润肠通便C、行气通便D、养阴通便E、利水消肿44.甘遂、京大戟共同的功效是()A、泻水逐饮、杀虫、疗疮B、泻水逐饮、去积、蚀疮C、泻水逐饮、消肿散结D、泻水逐饮、祛痰、蚀疮E、泻水逐饮、破血消癥45.车前子入汤剂须()A、先煎B、后下C、包煎D、另煎E、打碎46.功能甘淡渗泄,利水渗湿,兼能泻热的药物是()A、茯苓B、车前子C、木通D、泽泻E、冬瓜皮47.既能利尿通淋,又治湿热痹痛的药物是()A、滑石B、通草C、木通D、地肤子E、薏苡仁48.下列除哪项外均是金钱草的功效()A、利尿通淋B、除湿退黄C、软坚排石D、疏肝利胆E、解毒消肿49.大剂量使用可导致急性肾衰竭,入汤剂常用量-g的药物是()A、猪苓B、通草C、石韦D、瞿麦E、关木通50.下列药物中,治疗脾虚湿盛者最为适宜的是()A、猪苓B、通草C、泽泻D、薏苡仁E、木通51.下列除哪项外,均是附子的主治证()A、亡阳欲脱,肢冷脉微B、寒凝血瘀,经闭阴疽C、命门火衰,阳痿早泄D、中寒腹痛,阴寒水肿E、阳虚外感,寒痹刺痛52.具有散寒止痛,理气和胃功效的是()A、肉桂B、干姜C、高良姜D、小茴香E、花椒53.治疗肝火犯胃,呕吐吞酸,黄连常配伍()A、丁香B、干姜C、吴茱萸D、小茴香E、花椒54.乌药的归经是()A、肺、肝、脾、肾经B、肺、脾、肾、膀胱经C、肺、胃、肝、膀胱经D、肝、胃、大肠、膀胱经E、肝、肾、胃、小肠经55.寒痰凝滞,胸阳不宣,胸痹作痛当选下列何药()A、桂枝B、薤白C、丹参D、川芎E、降香56.被《本草纲目》誉为“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的药是()A、川芎B、郁金C、乌药D、香附E、元胡57.略带解表之功的消食药是()A、山楂B、谷芽C、麦芽D、神曲E、鸡内金58.山楂的归经是()A、脾、胃、肾经B、脾、胃、肝经C、脾、胃、肺经D、脾、胃、大肠经E、脾、胃、小肠经59.加热60℃左右即易破坏失效的药物是()A、使君子B、苦楝皮C、鹤草芽D、雷丸E、槟榔60.功能有凉血散瘀止血的药物是()A、苎麻根B、黄芩C、白茅根D、槐花E、大蓟61.大蓟、小蓟皆可用于治疗()A、肝火目赤B、肺热咳嗽C、胃火牙痛D、热毒疮疡E、热淋涩痛62.下列药物中,具有止咳化痰功效的是()A、地榆B、苎麻根C、白茅根D、槐花E、侧柏叶63.不属于牛膝功效的是()A、活血祛瘀B、强筋壮骨C、引火归元D、利尿通淋E、补益肝肾64.具有活血止痛,消肿生肌功效的药组是()A、乳香、没药B、红花、桃仁C、血竭、儿茶D、五灵脂、续断E、自然铜、骨碎补65.功能活血利尿,兼可清热解毒的药物是()A、泽兰B、牛膝C、益母草D、瞿麦E、大蓟66.下列哪味药既能活血又能行气()A、桃仁B、红花C、丹参D、川芎67.治疗筋骨折伤首选药组是()A、当归、乳香、丹参B、桃仁、红花、郁金C、大黄、丹皮、赤芍D、土鳖虫、骨碎补、自然铜E、血竭、儿茶、麝香68.既能化痰,又能降肺胃气逆的药物是()A、前胡B、苏子C、白芥子D、白前E、旋覆花69.既能润肺化痰止咳,又能杀虫灭虱的药物是()A、榧子B、百部C、贯众D、鹤虱E、花椒70.天南星的功效是()A、燥湿化痰、降逆止呕B、燥湿化痰、祛风止痉C、燥湿化痰、祛风解毒D、燥湿化痰、止咳平喘E、燥湿化痰、清热定惊71.半夏的归经是()A、脾、心、肾经B、脾、肾、肝经C、肾、胃、肺经D、脾、胃、肺经E、心、胃、肝经72.《神农本草经》谓“安五脏,和心志,令人欢乐无忧”的药物是()A、郁金C、合欢皮D、玫瑰花E、绿萼梅73.具有养心安神,敛汗功效的药物是()A、酸枣仁B、莲子C、远志D、合欢皮E、夜交藤74.朱砂入药的炮制方法是()A、水飞B、炙C、煅D、煨E、淬75.代赭石除具有平肝潜阳的作用外,还能()A、收敛固涩B、镇静安神C、清肝明目D、降逆止呕E、祛痰平喘76.地龙的功效是()A、熄风、平喘、祛风湿B、熄风、利尿、退黄疸C、熄风、利尿、退虚热D、熄风、安神、平喘咳E、熄风、平喘、通经络77.下列哪项不是牡蛎的功效()A、收敛制酸B、软坚散结C、收敛固涩D、清肝明目E、平肝潜阳78.不论寒证、热证,惊风抽搐均可选用的药物是()A、羚羊角B、地龙C、胆南星D、天麻E、蜈蚣79.下列除哪项外,均为天麻和全蝎的适应症()A、小儿急惊B、脾虚慢惊C、肝阳眩晕D、风湿痹症E、破伤风证80.患者突然晕倒,口噤不开,面青身凉,苔白,脉迟有力,首选的药物是()A、冰片B、牛黄C、苏合香D、石菖蒲E、郁金81.牛黄和熊胆都具有的功效是()A、开窍B、化痰C、利咽D、明目E、止痉82.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A、开窍药的功效主要是开窍醒神B、开窍药的主要用于高热寒战C、开窍药的作用有凉开和温开之别D、开窍药为急救治标之品E、开窍药多制成丸散成药服用83.具有补益肺、脾、肾三脏功效的药物是()A、补骨脂B、益智仁C、天门冬D、山药E、西洋参84.有止血作用的补血滋阴润燥药物是()A、制首乌B、桑葚C、墨旱莲D、阿胶E、熟地黄85.下列哪项不是甘草的归经()A、脾B、肺C、胃D、肝E、心86.功能润肺清心,养阴生津的药物是()A、天冬B、石斛C、生地D、麦冬E、黄精87.久服较大剂量,容易引起浮肿的药物是()A、山药B、甘草C、大枣D、黄精E、玉竹88.补气养阴,清热生津,首选()A、山药B、西洋参C、沙参D、太子参E、玄参89.既能补益肝肾、固精缩尿、安胎、明目,又能止泻的药物是()A、枸杞子B、覆盆子C、沙苑子D、菟丝子E、五味子90.固精缩尿兼能涩肠止泻的药物是()A、金樱子B、桑螵蛸C、覆盆子D、乌梅E、赤石脂91.白豆蔻、草豆蔻、肉豆蔻都具有的功效是()A、芳香化湿B、涩肠止泻C、温中行气D、醒脾开胃E、调气畅中92.下列除哪项外都属于树脂类药材()A、乳香B、没药C、苏合香D、血竭E、五倍子93.内服能涌吐风痰,外用能收湿去腐的药物是()A、胆矾B、明矾C、皂矾D、枯矾E、以上都不是94.下列哪味药忌用火煅()A、升药B、炉甘石C、硼砂D、雄黄E、明矾95.下列哪味药外用可以拔毒去腐()A、升药B、炉甘石C、硼砂D、轻粉E、砒石96.确定道地药材的关键因素是()A、产地B、品种C、采收D、加工E、疗效97.既能活血祛瘀,又能润肠通便的药物是()A、桃仁B、杏仁C、柏子仁D、苏子E、红花98.下列药物中有大毒的是()A、血竭B、马钱子C、自然铜D、骨碎补E、莪术99.旋覆花入煎剂应()A、先煎B、后下C、包煎D、冲服E、另煎100.下列哪组药为“十八反”的内容()A、半夏与川乌B、硫磺与水银C、川乌与三棱D、牙硝与人参E、肉桂与五灵脂101.我国第一部官修本草是()A、《神农本草经》B、《新修本草》C、《证类本草》D、《本草纲目》E、《本草纲目拾遗》102.借药物的粗细粉末在水中的悬浮性的不同,将不溶于水的矿物、贝壳类药物,经反复研磨,制备成极细粉末的炮制方法是()A、漂B、粉碎处理C、水飞D、潬E、淬103.盐水拌炒杜仲属于哪一种炮制法()A、炒B、炙C、煅D、煨E、烘焙104.中药的作用包括()A、药物的治疗作用和不良作用B、药物的副作用C、药物的治疗作用D、药物的不良反应E、以上均不是105.能够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其药性一般属()A、温性B、热性C、平性D、温、热之性E、寒、凉之性106.五味中属于阴的是哪一组()A、辛、甘、酸B、辛、甘、淡C、甘、淡、苦D、辛、苦、酸E、酸、苦、咸107.甘味药物的主要作用是()A、行气、活血B、收敛、固涩C、补益、缓急D、软坚、散结E、燥湿、通泄108.咸味药的主要作用是()A、清热泻火B、引血下行C、降逆止呕D、利水渗湿E、软坚泻下109.升浮药的作用趋向是()A、向上、向外B、向下、向里C、向气、向血D、向阴、向阳E、以上都不是110.归经学说的理论基础是()A、阴阳学说B、寒热温凉四性C、脏腑经络学说D、药物的四气五味E、药物质地轻重升降浮沉趋向111.确定升降浮沉的依据()A、疾病影响人体的部位B、病证的寒热程度C、药物的气味厚薄D、用药的反应情况E、药物作用的趋向112.关于辛味,指出下面错误的是()F、能发散G、能行气H、能活血I、能开窍J、能收敛113.解表药多具()K、甘味L、辛味M、苦寒N、甘寒O、辛凉114.以花、叶、草为主的汤剂,煎药前应浸泡:( )A、10~15分钟B、20~30分钟C、30~40分钟D、40~50分钟E、60分钟115.下列哪种器具不适宜煎药:( )A、砂锅B、陶瓷罐C、瓦罐D、不锈钢容器E、搪瓷类容器116.在煎煮青黛时,应选用下列哪种煎煮法:( )A、先煎B、后下C、另炖D、包煎E、溶化117.关于藿香正气水说法错的是()A、功效是解表化湿,理气和中B、可以治疗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C、可以治疗胃肠型感冒D、功效是健脾祛湿,理气止痛E、可以治疗暑湿感冒118.逍遥丸的功用是()A、疏肝解郁,活血调经B、疏肝行气,调经止痛C、疏肝健脾,养血调经D、疏肝通络,调经散结E、以上都不是119.下列哪项不属于感冒辨寒热表证的要点()A、发热恶寒的轻重B、咳痰清稀与黄稠C、有无汗出D、口渴与口不渴E、脉象的浮沉120.感冒的病因中,哪一项占先导地位()A、风B、寒C、热D、燥E、湿121.下列哪项不属感冒的病因()A、外感六淫B、时行疫毒C、正气不足D、饮食劳倦E、以上都不是122.感冒的预防关键在于()A、常进补B、多穿衣C、增强体质D、免疲劳E、多休息123.下列可用于治疗风寒感冒的方剂是()A、银翘散B、荆防败毒散C、参苏饮D、桑菊饮E、玉屏风散124.某患者,恶寒发热,热重寒轻,咽肿赤疼痛,痰涕黄稠,脉浮数,诊断为()A、风寒感冒B、风热感冒C、气虚感冒D、暑湿感冒E、时行感冒125.消渴的主要治疗原则是()A、活血化瘀B、养阴生津C、清热解毒D、健脾益气E、活血化瘀126.治疗消渴上消的常用方剂是()A、玉女煎B、金匮肾气丸C、消渴方D、六味地黄丸E、一贯煎127.消渴患者日常应注意做到()A、保证营养摄入,每餐必饱B、高强度锻炼以强壮身体C、定期进行血糖检查D、常饮酒以助阳气E、多食糖类食物128.患者烦渴多饮,口干舌燥,尿频量多,舌红苔黄,脉数。

中药与方剂实训报告

中药与方剂实训报告

中药与方剂实训报告在学习了两年中医课程之后,我渐渐意识到中医基础理论是讲述中医如何思考的,中医诊断学是讲述中医如何看病的,中药学和方剂学是讲述中医如何治病的,这四门课程理法方药环环相扣,构成一一个中医学生对中医的完整认知,也构成一个中医医生看病的的全过程。

思考可以是多角度、多层次的、多广度的,诊断可以是多方面的,中西结合似乎是现代临床的趋势,而治疗更可以是多种的。

针灸推拿作为-种在国际上更为被认可和广泛通行,更有甚者认为扎针就是中国。

除了在学校学习之外,我更希望可以实际操作-下,通过实践加深理解,以丰富我的中医素养。

于是,我到我们当地中医院针灸科见习三周。

到针灸科的第一天,这与我在学校所见到的针法有所不同。

我在学校所看到的只有下针,过20分钟之后起针。

而在这里,我了解到医生会根据病情的不同,选穴组方,如同我所熟悉的组药成方一般,再一施针,同时要配合上电疗机以代替医生间断行针来给病人持续有效刺激,再加上烤灯给针扎处强有力的渗透治疗。

此外还会根据病情的不同,加以或推拿按摩、或艾灸、或拔罐等来辅助治疗,以使病人尽快缓解病痛,达到康复的目的。

在实际操作中,我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了电疗机的连接。

根据不同病情给予不同波形,如一般情况下是连续波,而对于初期面瘫、腹部因肚凉一扎针者就不需要用电疗机,中后期的面瘫患者则需要给予疏密波;根据施针部位不同给予不同的连接方式,如上肢、脖子、背部、腰部一般同侧连接,可跨越心脏,而下肢可以在同一条腿上横向连接,是膝关节疼痛处更应如此连接;根据病人对针跳动的耐受程度给予不同大小的电流刺激,如年老体弱者、女性、小儿一般用较小的电流,而体格强壮之人或疼痛部位日久麻木者就要给予较强的刺激,电流大小要以病人可以耐受为好,可太大以使扎针处感到疼痛而不可忍受,也不可太小已起不到治疗效果。

此外,还应间隔一段时间询问一下病人感受来调整电流大小。

同样,烤灯的摆放也需要根据施针部位、病人耐受程度来灵活调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与方剂学》习题集专业班级姓名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药系编制总论第一章中药与方剂的起源与发展一、选择题(一)A型题(在每小题给出的A、B、C、D、E五个选项种,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我国现存最早的本草专著是:A.《开宝本草》B.《嘉祐本草》C.《神农本草经》D.《新修本草》E.《本草拾遗》2. 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的本草著作是:A.《本草拾遗》B.《本草纲目》C.《神农本草经》D.《新修本草》E.《本草经集注》3、我国第一部药典性的本草是()。

A、本草纲目B、本草经集注C、本草备要D、本草求真E、新修本草4、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方书是( )A.《太平圣惠方》B.《普济方》C.《圣济总录》D.《外台秘要》E.《五十二病方》5、对于《本草纲目》不正确的是( )A.集我国16世纪以前药学成就之大成 B.对世界自然科学也有突出贡献C.附图1100多幅 D.附方11 000多首E.药物采用三品分类法6. 最早采用图文对照编写方法的本草著作是:A.《神农本草经》B.《名医别录》C.《徐之才药对》D.《李当之药录》E.《新修本草》7. 宋代的本草代表著作是:A.《开宝本草》B.《本草纲目》C.《嘉祐本草》D.《证类本草》E.《本草衍义》8. 集我国16世纪以前药学大成的本草著作是:A.《本草品汇精要》B.《本草纲目》C.《证类本草》D.《图经本草》E.《本草原始》(二)B型题(A、B、C、D、E是其下面两道小题的备选项,每小题只能从中选择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个选项可以被选择一次或两次。

)A.载药365种B.载药730种C.载药844种D.载药1500种E.载药1892种1.《本草纲目》的载药数是:2.《本草经集注》的载药数是:A.陶弘景 B.苏敬C.唐慎微 D.陈藏器 E.李时珍3.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来编纂本草的是( )4.最先在本草中增列诸病通用药的是( )(三)X型题(每道题有五个备选答案。

正确答案为2-5个,必须将其全部选中,少选、多选或错选者,均不得分。

)1. 成书于宋代的本草专著有:A.《本草拾遗》B.《开宝本草》C.《本草经集注》D.《证类本草》E.《本草纲目》2.有关《伤寒杂病论》的论述正确的有( )A.创造性地融理、法、方、药于一体B.其中多数方剂组织严谨,用药精当,疗效卓著,被后世誉为“方剂之祖”C.最早提出佐药的概念D.首次依据君臣佐使剖析理方原理E.为金代成无己所著3.下列方书属于宋代的有( )A.《外台秘要》B.《千金翼方》C.《太平圣惠方》D.《圣济总录》E.《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二、填空题1.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是《神龙本草经》成书于公元前1—公元1,载药 365种。

2.《神农本草经集注》成书于两晋南北朝时代(陶弘景)3.《新修本草》又称《唐本草》,成书于隋唐,编者是孙无忌、载药 844种。

4.明代,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编写了《本草纲目》这一科学巨著。

载药数 1892附方110965.赵学敏是清代杰出医学家。

他编写了《本草纲目拾遗》丰富了我国药学宝库。

全书共载药921。

三、问答题1、举出五部本草方面的著作,指明其成书朝代、作者。

2、举出五部方论方面的著作,指明其成书朝代、作者。

3、简述中药、本草、草药、中草药的联系和区别。

4、试述《神农本草经》主要内容特点及学术价值。

第二章中药的性能一、选择题(一)A型题(在每小题给出的A、B、C、D、E五个选项种,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药的性能不包括( )A.四气B.滋味 C.归经 D.升降浮沉 E.毒性2.淡味的主要作用是( )A.化湿 B.渗湿 C.燥湿 D.逐水 E.散湿3.具有沉降趋向的是( )A.解表药 B.祛风药 C.温里药D.平肝药 E.开窍药4.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升降浮沉是说明作用趋向的性能D.沉可以表示收敛固藏 C.升浮属阳,沉降属阴D.升降浮沉理论形成于金元E.升降之性是由药物性状决定的5.药物产生中毒反应的主要因素是( )A.体质弱 B.年龄小C.用量大 D.辨证失误 E.配伍不当(二)B型题(A、B、C、D、E是其下面两道小题的备选项,每小题只能从中选择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个选项可以被选择一次或两次。

)A.四气 D.五味 C.归经 D.升降浮沉 E.毒性1.能反映药物影响人体阴阳盛衰的性能是( b)2.能反映药物影响人体寒热变化的性能是( a)(三)X型题(每道题有五个备选答案。

正确答案为2-5个,必须将其全部选中,少选、多选或错选者,均不得分。

)1.具有沉降趋向的是( )A.平肝药B.渗湿药C.安神药D.止呕药 E.化湿药2.涩味表示的药物作用是( )A.止泻 B.固精 C.生津 D.宣肺平喘 E.泻肺止咳二、填空题1、中药的性能包括、和等方面。

2.苍术、黄连都有苦味,但由于苍术性辛温,所以用于水湿或风寒夹湿,而黄连性寒 ,所以主要用于湿热证。

3.炮制能影响药物的升降浮沉和归经的性能,如经酒炒则能散,姜汁炒则能升浮,醋炒则能收涩,盐水炒则下潜。

4.升降浮沉性能中,升是上升、提升,降是下降、降逆,浮表示轻浮、上行发散,沉表示重沉、下行的作用。

三、问答题1、药物四气、五味有何意义?并举例说明之。

2、药性的升降浮沉有何作用?它与人体的病势病位有何关系?3、产生药性升降浮沉有哪些因素?引起升降浮沉转化有哪些条件?4、何谓归经?临床用药怎样掌握归经理论?5、怎样理解药物的有毒与无毒?认识药物的有毒与无毒有何意义?第三章中药的应用一、选择题(一)A型题(在每小题给出的A、B、C、D、E五个选项种,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药物的"七情"最早见:( )A.《神农本草经》B.《本草经集注》C.《名医别录》D.《新修本草》E.《炮炙论》2.生南星能被生姜降低毒性,属( )A.相使B.相畏C.相杀D.相恶E.相反3.配伍禁忌包括( )A.十八反B.相杀C.相畏D.忌口E.妊娠用药禁忌4、胶类药应当( )A.先煎B.后下C.包煎D.烊化E.另煎5.以下服药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A.辛温解表药应当冷服B.呕吐病人服药宜小量频服C.泻下药以得下为度D.消食药宜饭后及时服E.对胃有刺激的药宜饭后服6.在一个方剂中不可缺少的药物为( )A.君药B.臣药C.佐药D.使药E.引经药7.有关君药的认识,不确切的是( )A.药力居方中之首B.用量较作为臣、佐药应用时大C.能引方中诸药以达病所D.针对主证或主病起主要治疗作用E.君药在方中是首要的8.下列哪项不属于佐药的意义( )A.直接治疗次要兼证B.引方中诸药以达病所C.用以消除或减缓君、臣药的毒性和烈性D.根据病情需要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二)B型题(A、B、C、D、E是其下面两道小题的备选项,每小题只能从中选择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个选项可以被选择一次或两次。

)A.相须B.相使C.相畏D.相恶E.相反1.既为配伍禁忌,又可以利用的是(e)2.互相拮抗而削弱原有功效的配伍是( d)A.巴豆与牵牛子B.甘遂与牵牛子C.人参与藜芦D.人参与丁香E.人参与三棱1.属于十八反的是( c)2.属于十九畏的是(a )(三)X型题(每道题有五个备选答案。

正确答案为2-5个,必须将其全部选中,少选、多选或错选者,均不得分。

)1.汗法可用于治疗( abc )A.外感表证B.疹出不透C.疮疡初起D.里热实证E.饮食停滞2.下列哪些属“和法”的范畴( abe )A.和解少阳B.开达膜原C.滋补肝肾D.回阳救逆E.调和肝脾3.下列哪些属于“消法”范畴( abcde )A.消食导滞B.行气C.活血D.化痰E.利水4.能协同增效的配伍是(ab )A.相须 B.相使 C.相畏 D.相杀 E.相反5.以下属于配伍禁忌的是(abe )A.甘草与芫花 B.乌头与白及 C.苦参与细辛 D.人参与赤石脂 E.丁香与郁金6.有关臣药的论述正确的有(bcd )A.是一个方剂中不可缺少的药物B.药力小于君药C.辅助君药治疗主病或主证D.针对兼病或兼证起治疗作用E.制药君药的毒性7.方剂的组成变化包括( abcde )A.方名的变化B.药味增减变化C.剂型更换变化D.服药时间的变化E.药量增减变化二、填空题1._治法___是组方的依据,方剂是_治法___的体现,即“_方从法立_”,“_无法不成方”。

2.温法主要可以分为_温里____、_祛寒____、___回阳__三种。

3.应用毒药时应当尽量考虑选用__相偎___和_相杀____的配伍关系。

4.用药禁忌主要有__配伍___禁忌、_证候____禁忌和_妊娠____禁忌。

5.在十八反中,丹参反_藜芦____;在十九畏中牙硝畏_三棱____。

6.服药方法,汤剂都宜于温服 ; 发散风寒药最好是热服;7、呕吐或药物中毒患者宜小量频服.用从治法时,也有热药冷服或冷药热服的。

8.一剂中药,一天通常服 3 次;病缓可服 2 次;病重病急可隔 4 小时左右服一次。

9.中药的应用包括配伍、用药禁忌和剂量等主要内容。

10.前人把单味药的应用同药与药之间的配伍关系总结为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

11.服药期间,凡属 1生冷、粘腻、腥臭等不易消化及有特殊刺激性的食物,都应根据需要予以避免。

高热患者还应忌热燥。

12.除峻烈药、毒性药和某些精制药剂以外,一般中药的常用内服剂量约为 5-10 克,部分常用量较大的为 15-30 克。

13.佐药有三种意义,一是_佐助___,二是_佐制___,三是_反佐___。

14.使药有两种意义,一是__引经__,二是_调和___。

15.方剂的组成变化包括三方面:___药味_____、____药量____和_____剂型___。

三、问答题1. 方剂与治法的关系?2. 和法的定义、适应证和分类各是什么?3.相须和相使的主要区别是什么?4、中药的用量在药物方面应注意哪些方面?5、方剂的组方原则及其意义?各论第一章解表药及方剂一、选择题(一)A型题(在每小题给出的A、B、C、D、E五个选项种,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解表药主归(e )A.肺、肾经 B.肺、肝经 C.肺、膀胱经 D.肺、脾经 E.肺、大肠经2.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作用的药物是(b )A.桂枝 B.麻黄 C.香薷 D.紫苏 E.荆芥3.下列病证中,麻黄不能使用的病证是(e )A.风寒感冒 B.咳嗽气喘 C.风水水肿 D.风寒痹症 E.胸痹心痛4.麻黄治疗风寒表实证,常与其相须为用的药是(d )A.荆芥 B.防风 C.细辛 D,桂枝 E.香薷5.发散风热药的最主要作用是( e)A.宣肺气 B.利咽喉 C.清头目 D.透麻疹 E.散风热6.薄荷的性味是(b )A.苦,寒 B.辛,凉 C.苦,温 D.咸,凉 E.甘,寒7.既疏散风热,又疏肝解郁的药物是( e)A.牛蒡子 B.蔓荆子 C.桑叶 D.蝉蜕 E.薄荷8.外散风热,内解热毒的药物是( b)A.薄荷 B.牛蒡子 C.蝉蜕 D.桑叶 E.柴胡9、其穗力强长于散风的解表药是:( c )A麻黄 B蝉衣 C荆芥 D防风 E白芷10、下列哪项不是防风的功能? ( d )A祛风解表 B胜湿 C止痛 D补气 E解痉11、下列哪项不是白芷的功能? ( e )A解表 B祛风燥湿 C消肿排脓 D止痛 E行气12、下列哪项不是薄荷的功能? ( a )A活血 B疏散风热 C清利头目 D利咽 E透疹13、下列哪项不是浮萍的功能? ( c )A发汗解表 B透疹 C平喘 D祛风止痒 E利水消肿14.麻黄汤的证治要点是( a )A 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B 风寒湿痹,身体烦疼,无汗C 外感风寒,不汗出而燥,身疼痛,脉浮紧D 发热,汗出,恶风,脉浮缓E 恶寒发热,腹痛吐泻,头重身痛,无汗,胸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