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复习-教学教案-初一语文教案

合集下载

第四单元复习教案2023-2024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复习教案2023-2024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首先,关于写作手法的运用,我认为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多提供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模仿,逐步学会将这些手法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同时,加强写作练习的指导,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尝试和改进。
其次,在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有些学生发言不够积极,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讨论主题不够熟悉或者缺乏自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打算在下次课中提前给出讨论主题,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和准备。此外,我还将鼓励学生们多参与讨论,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4)诗词背诵与鉴赏:对于诗词的理解和鉴赏,学生可能感到困难。
突破方法:通过讲解诗词背景、分析诗句意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提高鉴赏能力。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复习的是《第四单元》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描述季节变化的美妙景色?”(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复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回顾这个单元中的精彩篇章。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在自己的写作中运用本单元所学的写作手法”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写作中的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经验。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4)语法知识的掌握:强化学生对本单元所学的句子成分、句式转换等语法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举例: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把”字句和“被”字句的转换方法。
2.教学难点

七年级语文第四单元复习教案

七年级语文第四单元复习教案

七年级语文第四单元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复习和巩固第四单元的学习内容,包括词语解释、句子分析和诗歌鉴赏等。

2.技能目标: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的知识点,能够分析句子,理解课文,鉴赏诗歌。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词语解释、句子分析和诗歌鉴赏的复习和巩固。

2.教学难点:能够准确地理解和鉴赏诗歌。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老师与学生互动,介绍本节课的内容和目标。

2.提问:你们认为本单元最难的是什么?为什么?2. 讲解与复习1.词语解释–给学生几个词语,让他们解释词义,并举例说明。

–有些词语可能不太好理解,老师给予解释,并引导学生思考。

2.句子分析–给学生几个句子,让他们分析句子成分和结构,并解释意思。

–引导学生理解句子深层次的含义。

3.诗歌鉴赏–让学生朗读本单元所学的诗歌,并引导他们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老师对一些难懂的词语和表达方式进行解释和说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3. 练习与评价1.练习:根据所学的知识点,让学生完成练习题和作业。

2.评价:老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作业,进行评价和反馈,提出建议和意见,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

4. 总结回顾1.让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2.老师进行点拨和提醒,强调学生需要在下一次复习中重点关注的内容。

四、教学反思1.教学过程中需要适时引导学生思考和展现自己的见解,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诗歌鉴赏中,需要注意掌握好语音语调和情感表达的搭配,以达到更好的诗意理解。

3.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深入的理解和分析,需要通过举例和分析等方式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4.在评价中,需要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认真的反馈和评估,以便本班的教学质量能够不断得到提升。

第四单元复习七年级语文教案

第四单元复习七年级语文教案

第四单元复习七年级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巩固第四单元的字词句篇知识,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2.通过复习,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1.课文复习:《春》、《济南的冬天》、《雨的四季》、《秋天的怀念》2.词语复习:生字词、多音字、形近字、词语辨析3.句子复习:修辞手法、句式结构、句意理解4.阅读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作者情感把握、课文主题探讨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第四单元的四篇课文,大家对这些课文有什么印象呢?有没有什么疑问或者想要分享的地方呢?2.课文回顾3.词语复习(1)生字词: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要求学生能正确读写。

(2)多音字、形近字:通过游戏或竞赛的形式,让学生辨析多音字、形近字。

(3)词语辨析:让学生在具体语境中区分词语的用法。

4.课堂小结第二课时1.导入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回顾了第四单元的课文和词语,这一节课我们将继续复习句子和阅读理解。

2.句子复习(1)修辞手法:让学生举例说明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作用。

(2)句式结构:让学生分析课文中的长句和短句,讨论句式结构对文章表达的影响。

(3)句意理解:让学生解释课文中的难句,讨论句子的深层含义。

3.阅读理解(1)课文内容理解:让学生回答关于课文内容的问题,检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2)作者情感把握:让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情感变化,探讨作者的情感表达。

(3)课文主题探讨: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探讨课文主题,提高学生的思维深度。

4.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复习了第四单元的句子和阅读理解,通过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句式结构和句意,我们对课文的理解更加深入。

同时,我们还探讨了课文主题,提高了我们的思维深度。

第三课时1.导入同学们,经过前两节课的复习,我们对第四单元的知识有了全面的掌握。

这一节课,我们将进行综合练习,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

2.综合练习(1)完成课后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复习教案1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复习教案1

第四单元复习教案复习目标:1.复习并巩固本单元的知识要点。

2.促进学生了解并认识我国传统的民间文化和艺术。

3.通过朗读教学,深入领会文章的思想情感。

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

4.培养学生对艺术的热爱和鉴赏能力。

教学要点:1.复习并巩固本单元的重点知识。

2.指导学生了解各种艺术形式的魅力,使语文教学更加鲜活。

课前准备:学生以列表格的形式总结本单元的内容,写一篇以“我与京剧”为内容的作文。

教学设想:本单元所选课文以民间文化为主题。

注意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生活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本单元作品独特的艺术风味,力求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和语文的综合素质。

教学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第一项:学生讨论后展示单元知识总结。

师生一起总结。

第二项:内容拓展1. 鲁迅作品《朝花夕拾》鲁迅1926年所作的回忆散文集。

朝花夕拾》共10篇文章。

按照思想内容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狗·猫·鼠》《二十四孝图》这两篇都以议论为中心,将散文和杂文笔法揉合在了一起,穿插童年时代的生活经历和感受,主要目的却是讽刺丑恶和批判旧道德。

第二类:《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范爱农》文章回忆往事,主要挖掘普通人身上的朴实、善良、高尚的情操。

第二类:《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范爱农》文章回忆往事,主要挖掘普通人身上的朴实、善良、高尚的情操。

2. 关于舞蹈艺术民间舞【民间舞】(folk dance)泛指产生并流传于民间、受民俗文化制约、即兴表演但风格相对稳定、以自娱为主要功能的舞蹈形式。

不同地区、国家、民族的民间舞蹈,由于受生存环境、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民族性格、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等因素影响,以及受表演者的年龄性别等生理条件所限,在表演技巧和风格上有着十分明显的差异。

民间舞不乏朴实无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形象生动等特点,历来都是各国古典舞、宫廷舞和专业舞蹈创作不可或缺的素材来源。

古典舞【古典舞】(classical dance)泛指以各地区、国家或民族的政治、文化为背景,历史久远、风格独特并且有明显创作痕迹的传统舞蹈。

七年级语文第四单元复习教案

七年级语文第四单元复习教案

七年级语文第四单元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巩固和深化对第四单元所学课文的理解和掌握。

2.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增强文学鉴赏水平。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课文回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安恩和奶牛》、《卖油翁》。

2.语法知识: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

3.写作技巧:景物描写、人物描写、情感抒发。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回顾课文内容,掌握语法知识,提高写作能力。

2.教学难点:景物描写、人物描写、情感抒发的技巧。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以轻松幽默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第四单元所学课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课文回顾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篇课文进行回顾,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3.语法知识讲解教师通过实例讲解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的用法。

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写作技巧讲解教师以课文为例,讲解景物描写、人物描写、情感抒发的技巧。

学生根据讲解,尝试进行写作练习。

5.课堂讨论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先生对童年的怀念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看法。

6.课后作业布置教师根据课堂讨论和学生的掌握情况,布置课后作业,如:“以‘我的童年’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学生根据教师的点评,进行自我反思,改进学习方法。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分析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和对生活的感悟。

学习景物描写技巧,如:“百草园的景色是那么美丽,那么宁静,仿佛是一个梦幻世界。

”2.《社戏》分析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现代生活的反思。

学习人物描写技巧,如:“他穿着一件蓝色的长衫,头发花白,眼神里透着慈祥。

”3.《安恩和奶牛》分析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赞美。

学习情感抒发技巧,如:“安恩看着那头老奶牛,心中充满了感激和敬意。

新版新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课时复习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课时复习教案

第四单元第一课时复习内容:第四单元基础部分一、复习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1)对汉字的要求“学生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左右”,“读准字音”。

(2)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3)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

2、中招考点多年来,作为语文试卷的第一大题,积累与运用部分在河南中招中以选择的形式出现,且多是对字音字形、词语成语、文学常识、古诗文默写(一般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名著、综合性学习等内容的考查。

3、教材分析文中的重点词语,特别是一些常用的成语经常出错。

同时,我们在学以致用的基础上更要丰富自己的语文知识,识记重要的文学常识,本单元的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写出了作者对生活的思考、感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礼赞,让学生学会思考人生,珍惜生命。

4 学情分析这单元的课文虽已经学习过,由于基础程度不同,部分学生对学习过的生字词掌握不牢,有些甚至对拼音还有着模糊地迹象,不能正确地读准字音,对文学常识的记忆不够深入。

同时针对综合性的题目,学生思路狭窄,不能大胆交流,畅所欲言。

二、复习目标:1、能读会写重点字词。

2、能读会写文中的重点语句和重要的文学常识。

3、通过学习文本,认识自我,能说出自己的烦恼,并能互帮互助解决烦恼。

三、评价任务1、针对目标1, 设计一个活动:能读会写重点字词。

2、针对目标2, 设计一个活动:能读会写文中的重点语句和重要的文学常识。

3、针对目标3,设计两个活动:设置情景,活动前的布置与讨论:学生畅所欲言,小组讨论说出自己的烦恼,并能够进行沟通,一起互帮互助解决烦恼。

四、教学过程五、限时训练积累与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小憩.( qì)昂.首(áng )瘦骨嶙.峋(lín)B、纳罕.(hǎn)瞬.间( shùn )头晕目眩.( xuàn )C、辜.负( gū)迸.溅( bèng )仙露琼浆.(jiāng )D、伶仃.( dīng)伫.立( zhù)忍俊不禁.(jìn)2、选出字形有误的一项是()A、庸碌隐秘茁壮怡然自得B、凝成迂回训诫心惊肉跳C、糟蹋骚扰卑微峰围蝶阵D、宽恕纹理收敛盘虬卧龙3、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母亲小心翼翼....地起床做饭,心里欣喜的想,让儿子多睡一会,不要惊醒他。

初一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

初一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李晓艳一、课题:第四单元复习备课二、教学目的:1.要求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用心领会写作意图,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思考人生的问题。

2.学习并运用正确的朗读方法诵读课文,提高朗读能力,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读出语气。

3.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1.把握文章内容,理解文章中心,体会情感,领悟哲理,懂得体味人生、关爱生命。

2.能够复述故事情节,体会语言的运用和写作方法,培养阅读能力。

四、教学难点:学会多角度的思考问题。

五、课型:复习课六、教学过程:<一>词语拼音zhàn bèng zhù qiú qióng( 绽)放(迸)溅(伫)立盘(虬)卧龙仙露(琼)浆训诫(jiè)瘦骨嶙峋(lín xún)啜泣(chuò)纳罕(nàhǎn)头晕目眩(xu àn)收敛(liǎn)聒聒(guō) 宽恕( shù) 卑微( bēi ) 响彻( chè) 一丝不苟(gǒu)凝成(níng)喧腾(xuān)一瞬间(shùn)隐秘(mì)嘉肴(y áo)教学相长:(zhǎng)弗食,不知其旨也:(fú)(zhǐ)知困,然后能自强也(qiǎng )《兑命》曰:“学学半”(yuè)(xiào )(xué)<二>重点文言词语理解虽:即使。

弗:不。

其:代词,指嘉肴。

善:好处。

然后:这样以后。

故:因此。

长:促进。

古今异义1.虽有至道。

虽古:即使。

今:虽然。

2.不知其旨也。

旨古:甘美。

今:意义。

3.虽有至道。

至古:好到极点。

今:到。

4.教然后只困。

困古:不通,理解不了。

今:困难。

5.教学相长也。

长古:促进。

今:增长。

<三>文学常识。

①宗璞(1928~),原名冯钟璞,现代女作家。

七年级语文第四单元名师复习教案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第四单元名师复习教案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第四单元名师复习教案人教版教案是教师课堂教学进程中的重要根据,是教学活动正常展开的重要保证。

课件,也称课时计划,教师经过备课,以课时为单位设计的具体教学方案,由于学科和教材的性质﹑教学目的和课的类型不同,教案不必有固定的情势。

下面作者给大家带来关于初中七年级语文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初中七年级语文教案1《真正的英雄》一、导入:1986年1月28日,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发射升空大约70秒后爆炸,七名宇航员全部遇难。

这架耗资12亿美元的航天飞机,转眼时销于无形。

“挑战者号”爆炸后,美国全国上下悲痛万分,纷纭哀悼;全世界也为之震动,各国元首纷纭发表讲话,对死难者家属和美国人民表示慰问。

当时美国总统发表了全国性的电视讲话。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充满气力的演讲一真正的英雄。

(里根,美国第49届、50届总统。

)二、整体掌控文章思路:总—分—总(1)深深的哀痛和对英雄的赞美 (1一4 自然段)(2)追忆七位英雄 (5一13自然段)(3)号令人们化悲痛为气力,连续向太空进军 (14—2l自然段)全文蕴涵着两种思想感情:悲痛,英雄已死,对人类,对亲人,对朋友都是庞大的缺失;气力,我们不能停留于悲痛,而应化悲痛为气力,沿着英雄的足迹连续前进。

(主题概括:这篇演讲词哀悼了罹难的航天勇士,歌颂人类的探索精神,号令人们化悲痛为气力,踏着先烈首创的道路,连续进行太空探索。

)三、概括七名宇航员的事迹或性情特点。

1迪克•司各比机长:探索太空不畏危险。

2迈克•史密斯:为祖国屡建战。

3朱蒂丝•莱恩尼科:笑对工作,乐对人生4埃里森•奥尼佐卡:充满企图,建立了难忘事迹。

5罗纳德•麦克耐尔:坚决。

6格里高利•杰维斯:不忘为母校争光。

7科里斯塔•麦考利芙:以勇气和探索精神荣获全国人民的教师荣誉。

共同点:大胆、坚强、勇于献身、有开辟精神四、问题探究:1.演讲者提及女教师麦考利芙的时候,为何说她“凝聚了全部国家的想像力”?[麦考利芙是全美选出来的教师代表,是世界上第一位“太空教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复习-教学教案-初一语文教案
第四单元复习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体会诗人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2.品味优美的诗句。

3.学习诗歌形象、含蓄、精练的语言和比喻、拟人、象征等手法的巧妙运用。

4.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力。

5.识记有关常识及重点字词。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培养欣赏诗歌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培养乐观向上,积极对待人生的生活态度以及爱国主义情怀。

(四)美育渗透点
领会诗歌的音韵律,情感美和意境美。

二、学法引导
1.撰写100字左右的单元内容概要。

(课前)
2.自制文体、文学常识及重点字词积累卡片。

(课前)
3.通过练习加以巩固。

4.进行能力迁移训练。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
重点:一是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优美的意境和诗人抒发的真挚感情。

二是理解诗中运用的比喻、拟人、象征等表现手法。

三是揣摩诗歌形象、含蓄、精练的语言。

解决办法:加强朗读、背诵,欣赏品味重点诗句。

四、课时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录音机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诗歌朗诵比赛(选择自己最喜爱的一首诗朗诵,可配乐。

)
2.进行知识抢答。

3.交流有关常识和重点字词积累卡。

4.练习巩固。

5.能力迁移训练。

七、教学步骤
(一)概述单元内容
本单元所选的都是新诗,包括中外的优秀诗歌。

诗歌语言非常凝练,往往一句话就是一个镜头,就蕴涵一片深情。

只有反复吟诵、联想、品味,才能领略其中的画意诗情,感受意境美。

要认真揣摩反复、拟人、排比、比喻这些修辞的表达效果。

要认真体会作者描绘景物的想像力和抓住景物特点以抒发自己感触和情怀的抒情方法。

(二)诗歌朗诵比赛
(自选,可配乐。

)
(三)文学、文体常识抢答
1.郭沫若
2.冰心
3.冯至
4.闻一多
5.何其芳
6.余光中
7.席慕蓉
8,普希金
9.弗罗斯特
(四)交流重点字词积累卡
(五)巩固练习
1.从国别着眼,选出不同类的一项(C)
A.《乡愁》(席慕蓉)B.《天上的街市》
C.《未选择的路》D.《我是一条小河》
2.从作者着眼,选出不同类的一项(B)
A.冰心B.余光中C.何其芳D.冯至
3.下边对几首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A)
A.余光中的《乡愁》诗借助时空的变化来层层推进诗情的抒发。

席慕蓉的《乡愁》则运用新奇的比喻显示超凡的想像力,前者用象征手法,后者巧用比喻的手法。

B.何其芳的《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通过诗人强烈的抒情,抒发了对延安的新生活和延安青年的热爱和赞美。

C.闻一多在《色彩》中歌唱色彩,也就是歌唱艺术的价值,因为有了艺术才有生命的价值。

D.冰心的《繁星》和《春水》可以说是现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小诗集。

4.下面是有关诗歌知识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D)
A.新诗,也叫现代诗,是指辛亥革命以来产生的白话诗歌,是与传统诗歌(旧诗)相对而言的。

B.诗歌按表达方式分,可以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

《我是—条小河》是——首叙事诗,《纸船》是一首抒情诗。

C.诗这种文学样式,偏重于抒情言志,也必须饱含诗情,才能生动感人。

D.《天上的街市》这首诗以奇妙的联想和想象,编织出一幅天上的美景,表现了诗人对黑暗现实的痛恨,抒发了自己郁闷的感情。

5.请选出对下列诗歌分类不当的一项( C )
A.《静夜》是一首抒情诗。

B.《未选择的路》是一首具有象征意味的哲理诗。

C.《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是一首叙事诗。

D.《色彩》是一首哲理诗。

6.下列词语中感情色彩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D )
A街灯忠义希望悲哀B热情明星溺爱海浪
C森林乡愁珍奇怅惘D亲切美丽高洁快乐
7.选出对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D)
A.缥缈: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无端:没有来由;无缘无故。

B.至爱:最爱。

溺爱:过分宠爱。

诗中指极度热爱。

C.凄艳:凄凉而艳丽。

高洁:高尚纯洁。

D.清远:清脆悠远。

怅惘:迷惘。

8.朗读的节拍和重音标记有误的是(C)
A.你看,/gp浅浅的/天河
B.定然是/不甚/宽广
C.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
D.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六)重点语段
阅读《纸船》,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句子语音停顿正确的一句是( )。

A.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B.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C.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叠着
D.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2.填空:
①写出表示作者执著信念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对母亲万般思念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作者赋予“纸船”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副标题“——寄母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中,“妄弃”改为“丢弃”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含着泪”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总是留着——留着”中,“留着,留着”采用了___修辞手法,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能力迁移
盼望
一个海员说
他最喜欢的是(起锚)所激起的
那一片洁白的浪花……
一个海员说,
最使他高兴的是(抛锚)所发出的
那一阵铁链的喧哗……
一个盼望出发,
一个盼望到达。

1.依据诗的上下文,将“抛锚”“起锚”填入合适的括号里。

2.这首现代诗的主题是()
A.描绘两海员不同的想法。

B.“出发”充满希望,“到达”带回果实。

C.表现的是海员们与大海“拼搏”的渴望,是到达“胜利”彼岸的期待。

3.这首诗押韵四个字是()、()、()、()。

4.同样的意思也要注意变化,这首诗一二节,哪两个不同句式表达相同的意思()
A.“一片洁白的浪花”“一阵铁链的喧哗”
B.“他最喜欢的”“最使他高兴的”
C.“激起”“发出”
答案
(六)1.B 2.①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叠着,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

②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他载着他的爱和悲哀归去。

③对母亲的怀恋,赞美伟大的母爱补充说明本诗的主题3。

不好。

“丢弃”的对象说明已无多大利用价值,“妄弃”说明对使用对象的不屑一顾的态度,“不妄弃”正说明作者对“纸”的珍爱之情。

4.“含着泪”说明了一个即将远离故土的女儿对母亲的缱绻怀恋之情。

5.略,
(七)1.见文中。

2.B
3.花、哗、发、达
4.B
第四单元复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