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醚和环氧化合物

合集下载

第十章 醚和环氧化合物

第十章 醚和环氧化合物
-
H CH3 HO
OCH 3 H H
不对称的取代环氧乙烷,在碱性条件下,是按SN2机制进 行的。亲核试剂主要进攻含取代基较少(空间位阻小)的碳 原子。立体化学:反式开环。
H2O, H + CH3OH, H + OH
HO CH2 CH2 OH CH3O CH2 CH2 OH O CH2 CH2 OH
OH
200 C
o



14
OH

CH2CH=CH2

200oC
14
CH2CH=CH2

克莱森重排机理(P373)
• Claisen 重排是个协同反应,中间经过一个环状 过渡态,所以芳环上取代基的电子效应对重排无 影响。
• 邻位已被取代基占据,无法发生互变异构,接着 又发生一次[3,3]σ迁移到对位,然后经互变异构 得到对位烯丙基酚。
• (CH3)2COCH3 + O2
优先形成稳 定的自由基。
(CH3)2COCH3 OO •
(CH3)2COCH3 + (CH3)2CHOCH3 OO • • (CH3)2COCH3 + (CH3)2COCH3 OOH
关键中间体
第七节 冠醚 含有多个氧的大环醚
15 16 17 14 18 O 13 O1 2 O 12 11 O 10 9 O 8 7 6 O4 3 5
应用实例:
• Claisen 重排具有普遍性,在醚类化合物中,如 果存在烯丙氧基与碳碳双键相连的结构,就有可 能发生Claisen 重排。
四 自动氧化(过氧化物的生成)
1 定义:
化学物质和空气中的氧在常温下温和地进行氧化, 而不发生燃烧和爆炸,这种反应称为自动氧化。

第八章醚和环氧化合物(etherandepoxides)

第八章醚和环氧化合物(etherandepoxides)

第一节醚(ether)一、醚的结构、分类与命名二、醚的物理性质三、醚的化学性质四、冠醚五、硫醚混醚对于 Ar—O—R 型芳香醚,芳香烃基名称在前,脂肪烃基名称在后。

苯甲醚多元醚首先写出多元醇的名称,再写出另一部分烃基的数目和名称,最后写 “醚”字。

CH3OCH2CH2O CH3乙二醇二甲醚CH3OCH2CH2O CH2CH3乙二醇甲乙醚较复杂的醚以较大的烷基、不饱和烃基或芳香烃基所对应的烃作为母体,另一烃基与氧组成的烃氧基作为取代基。

HOCH2CH2OCH2CH3 2-甲氧基戊烷2-乙氧基乙醇环醚多用俗名;或按杂环化合物命名的方法命名。

(1)命名或写结构式(2)(3)CH 3CHCHCH 2CH 2CH 3OC 2H 5CH 32-甲基-3-乙氧基己烷CH 3CH 2OCH(CH 3)2O 乙基异丙基醚苯基环丙基醚一些常见醚的物理性质0.994158.3-37.3苯甲醚35CH 2═CHOCH ═CH 2二乙烯基醚0.769141-97.9(CH 3CH 2CH 2CH 2)2O 正丁醚0.72568-86(CH 3)2CHOCH(CH 3)2异丙醚0.73690.5-122(CH 3CH 2CH 2)2O 正丙醚0.71434.6-116CH 3CH 2OCH 2CH 3乙醚0.69710.8CH 3OCH 2CH 3甲乙醚0.661-24.9-138CH 3OCH 3甲醚密度/(g·cm -3)沸点/℃熔点/℃结构式化合物(续表)0.86383-68CH 3OCH 2CH 2OCH 3乙二醇二甲醚1.033101111,4-二氧六环0.88865.4-108四氢呋喃0.88211环氧乙烷 1.07425927二苯醚密度/(g·cm -3)沸点/℃熔点/℃结构式化合物三、醚的化学性质RCH 2 -O-CH 2R●●1、 盐的生成2、醚键的断裂3、过氧化物的生成H +(一) 盐的生成醚分子中氧原子上的孤对电子能接受质子而生成 盐。

有机化学(北大版)第8章醇酚醚(习题)

有机化学(北大版)第8章醇酚醚(习题)

(1)间苯三酚
3SO3 HO3S
SO3H NaOH
SO3H
NaOH
熔融 NaO
ONa H3O
ONa HO
OH OH
(2)4-乙基-1,3-苯二酚
NaOH
C2H5 SO3Na NaOH 熔融
SO3Na
C2H5 ONa
H3O
ONa
C2H5 OH
OH
(3)4-乙基-2-溴苯酚
SO3H
H2SO4
NaOH NaOH 熔融
C2H5Br AlCl3
OH
Br2 CCl4
OH Br
ONa H3O
C2H5 (4)4-硝基-2-羟基苯甲酸
C2H5
CH3 HNO3 H2SO4
CH3
CH3
发烟H2SO4
SO3H KMnO4
NO2 COONa
NaOH NaOH 熔融
ONa
NO2 H3O
COOH OH
OH
COOH SO3H
NO2
NO2
(2)
CH2CHCH3 H ?
OH
(3)
CH2CHCH(CH3)2 H ?
(4) CH3CH OH
OH CHCH3 Al2O3
OH
(5) OH
H2SO4 ? NaOH ? C2H5I ?
160℃
熔融
(6)
H2SO4 ? Br2 ? 稀 H2SO4 ?
NaOH
?
100℃
AlCl3
CH2 CHCH2Cl
OH
(A)
(B)
(C)
(D)
(E)
(F)
CH3
Cl
C2H5
OCH3

醚和环氧化合物

醚和环氧化合物

OR
H3C
HO HO H
NHR H3C
OH OR NHR
11
醚的制备
• 1.醇的脱水——简单醚
• 2.醇钠与卤代烷反应(Williamson反应)——混醚,
SN2历程
CH3
+ H3C C OK H3C
Br CH3
CH3 C2H5 H3C C O
CH3
ONa I
+
CH3 CH3COCH3 56oC
OCH 3
OH+ C2H5
- H+
CH3
HO CH3 OH+ C6H5
- H+
HO CH3
OH OC 2H5
CH3 OC 6H5
CH3
OH
10
环氧化合物(碱催化)
1. H3C 2. H3C 3. H3C
HO- O-
O H3C
R O- O-
O H3C
ORNH 2
O H3C
HO HO H
OH
H3C
HO HO H
第八章 醚和环氧化合物
醚(ROR)——
醇或酚的羟基中氢原子被烃基取代后生成的 化合物
环氧化合物——
含三元环的醚及其衍生物。 官能团:醚键(C—O—C)
1
8.1 醚
• 8.1.1 分类和命名
单醚
直链醚 混醚
• 分类(醚键是否成环)
芳香醚
• 命名
环醚:四氢呋喃(THF, ) O
普通命名——简单的,烃基后加醚
CH3 1,2-二甲氧基乙烷
OCH 3
1-(对甲氧基)苯基丙烯
14
环醚命名
• 环醚通常用习惯命名
O

有机化学第8章第三节醚2013

有机化学第8章第三节醚2013
CH2 CH CH2 OH SH SH
二巯基丙醇(BAL)
CH2 CH CH2 SH SH SO3Na
二巯基丙磺酸钠
HS HC CO2Na HS HC CO2Na
二巯基丁二酸钠
上述解毒剂与金属离子的亲和力较强,它们不仅能 与进入体内的重金属离子结合成不易解离的无毒配合物 由尿排出体外,以保护酶系统,而且还能夺取已经与酶 结合的重金属离子,使酶的活性恢复,从而达到解毒的 目的。但若酶的巯基与重金属离子结合过久,酶的活性 则难以恢复,故重金属中毒需尽早用药抢救。
第8章 8.3 醚(ether) P.195
1 O R 8.3.1 醚的分类与命名
R2
根据醚分子中两个烃基的情况,分为:
• 简单醚(又称对称醚) 此时 R1 = R2
• 混合醚(又称不对称醚)
此时 R1 R2
根据烃基的种类分为饱和醚、不饱和醚、芳香醚
CH3OCH3 CH3CH2OCH2CH CH2 O
CH3CH2OCH2CH3 + O2
CH3CHOCH2CH3 O OH
形成的过氧化物遇热容易爆炸,所以储存时间长的醚在 使用前必须进行检查,若会使湿的KI-淀粉试纸变蓝或使 FeSO4-KCNS 混合液变红,则表明醚中含有过氧化物。 加铁粉或用FeSO4水溶液洗涤,可破坏其中的过氧化物。
8.3.3 醚的制备
1)酸性
RSH + NaOH
RSNa + H2O
C2H5SH > H2O >C2H5OH pKa 10.5 15.7 15.9
2).与重金属作用
与无机硫化物类似,硫醇可与 Pb、 Hg 、Cd、 Ag 、Cu 等重金属盐或氧化物作用生成不溶于水 的硫醇盐。

第八章 开环聚合

第八章 开环聚合
由转移生成的聚合物链的速率为:
d[N] k tr,M [C][M] dt
两式相除,得:
k tr,M CM d[N] d[M] k p k tr,M 1 C M
(8-5)
其中CM为向单体转移常数。
19
将式上式积分,得:
CM [N] [N]0 ([M]0 [M]) (8-6) 1 CM
2
开环聚合的推动力是环张力的释放。从机理上分 析,大部分开环聚合属于连锁机理的离子聚合,小部分 属于逐步聚合。 可以进行开环聚合单体包括环醚、环缩醛、环 酯、环酰胺、环硅烷等。 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己内酰胺、三聚甲醛等的开 环聚合都是重要的工业化开环聚合反应。
3
8.1 环烷烃开环聚合热力学
环的大小(元数)、构成环的元素(碳环或杂环)、环上 的取代基等对开环的难易都有影响。 有的环状化合物难以开环,如γ—丁氧内酯、六元环醚等; 有的聚合过程中环状单体和聚合物之间存在平衡,如己内 酰胺。 此外,双官能度单体线性缩聚还有环化倾向。 这些现象都取决于环和线性结构的相对稳定性,属于热力 学因素。
以OP-10 [C8H17C6H4O(EO)10H]为例,辛基酚起始剂提供端 基分子量为189,10单元的环氧乙烷分子量440,属于低聚 物,端基不能忽略。
16
RX(EO)nH
改变疏水基R、连接元素X、环氧烷烃种类及聚合度n,可衍生 出上万种聚醚产品。起始剂有脂肪醇、烷基酚、脂肪酸、胺类 等,可形成多种聚醚型表面活性剂。
21
8.4 环醚的阳离子开环聚合
1)丁氧环(四元环醚) 在0℃或较低温度下,丁氧环经Lewis酸引发,易开环聚 合成聚氧化三亚甲基。但有应用价值的单体却是3,3’-二氯 亚甲基丁氧环(丁氧环的衍生物,聚合产物俗称氯化聚 醚),机械强度比氟树脂好,可用作工程塑料。

第8章 醚和环氧化合物

第8章 醚和环氧化合物

HCl
O
H+,CH3OH
(2)、 (2)、碱催化开环反应
碱性条件下与NaOH、RONa、ArONa、 强亲核试剂反应 碱性条件下与NaOH、RONa、ArONa、NH3等强亲核试剂反应 条件下与NaOH
OH- , H2O
CH2 OH CH2 OH CH2 OH
CH2 OH CH2 NH2 CH2 OCH3
3-甲氧基戊烷 甲氧基戊烷 3-methoxypentane
HOCH2CH2OCH2CH3
2-乙氧基乙醇 乙氧基乙醇 2-ethoxyethanol
3.环醚 3.环醚
命名常采用俗名,没有俗名的称为环氧某烷, 命名常采用俗名,没有俗名的称为环氧某烷, 或看成杂环 的衍生物。 的衍生物。
O
四氢呋喃
(tetrahydrofuran
酸性条件下亲核试 剂进攻点
主要受电子效应控制
H3C H3C C O
H C H
碱性条件下亲核 试剂进攻点
主要受立体因素控制
本 章 要 点
1. 醚的结构 2. 醚的分类 3. 醚的命名 4. 醚的性质 醚键中氧为 sp3 杂化 脂肪醚, 芳香醚; 单醚, 脂肪醚, 芳香醚; 单醚, 混醚 基醚” 某烃氧基某烃” “A基B基醚”;“某烃氧基某烃” 形成 ;醚键断裂;形成过氧化物 醚键断裂; 氧化某烯” 环氧乙烷” “氧化某烯”;“环氧乙烷”
C2H5 O C2H5
H+
C2H5
O H
IC2H5 SN2
CH3CH2 I-
O C2H5 H
SN2过渡态 过
对于SN2历程若被亲核试剂进攻的碳 对于SN2历程若被亲核试剂进攻的碳 SN2历程若被亲核试剂进攻的 有手性, 则生成的卤代烃构型翻转 构型翻转. 有手性, 则生成的卤代烃构型翻转.

第8章 醚

第8章 醚
Nu
C O C
H
+
C
C O H+
Nu
C OH
C
O H C H 3C H 2
O
H
H
H
OH
H C H 3C H 2

Cl
C H 3C H 2
Cl
19
第八章 醚和环氧化合物
第二节 环氧化合物 (二、开环反应)
(二) 碱催化开环反应
环氧化合物在强碱作用下, 环 被打开,生成相应的加成产物。
O H , H 2O H 2C CH2 乙二醇
配合物 K+ [18-冠-6]
12
第八章 醚和环氧化合物
第二节 环氧化合物
第二节 环氧化合物
一、环氧化合物的结构与命名
环氧化合物(epoxides)是指含有三元环的醚及其衍生物。
O H 2C CH2
~105º
O
O
61.6º
C
59.2o
149pm
C
13
第八章 醚和环氧化合物
第二节 环氧化合物 (一、结构与命名)
1. 环氧化合物的普通命名法是根据相应的烯烃 称为“氧化某烯”。氧化乙烯又称为环氧乙烷。
O H 2C CH2
H 2C O CHCH3
H 2C O C
CH3 CH3
氧化乙烯 (环氧乙烷) (ethylene oxide)
氧化丙烯 氧化异丁烯 (propylene oxide) (isobutylene oxide)
21
第八章 醚和环氧化合物
第二节 环氧化合物 (三、开环反应机制)
碱催化开环反应机制
碱催化的开环反应, 是亲核试剂直接进攻环氧 化合物本身, 而不是先生成质子化环氧化合物, 因 此开环需要在强碱条件下或强亲核试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1
O H3CHC CHCH3
3 2
O H2C CHCH2CH3
3 2
2,3-二甲基环氧乙烷 二甲基环氧乙烷
2-乙基环氧乙烷 乙基环氧乙烷
1
O CH 3 H2C C 3 2 CH2CH3
2-甲基 乙基环氧乙烷 甲基-2-乙基环氧乙烷 甲基
二、环氧化合物的开环反应 醚较稳定, 醚较稳定,环氧化合物由于三元环张力较大 易开环,具有高度活泼性。在酸碱催化下,易与 易开环,具有高度活泼性。在酸碱催化下, 许多试剂作用,发生开环反应。 许多试剂作用,发生开环反应。 (一)酸催化开环反应 环氧化合物与其它醚一样,在酸存在下先质 环氧化合物与其它醚一样, 子化。然后亲核试剂去进攻环氧碳原子, 环氧碳原子 子化。然后亲核试剂去进攻环氧碳原子,使环破 裂,得到相应的产物。 得到相应的产物。
芳香醚断裂,则生成酚和卤代烷。 芳香醚断裂,则生成酚和卤代烷。如:
57%HI 120~130℃ ℃
O CH 3
OH
+ CH3 I
两个烃基都是芳香基, 两个烃基都是芳香基,则不易发生醚键的 断裂。环醚与氢卤酸作用,醚键断裂生成双官 断裂。环醚与氢卤酸作用, 能团化合物 。
O
HI HOCH 2CH2 CH 2 CH 2I
醚较稳定,其稳定性仅次于烷烃。 醚较稳定,其稳定性仅次于烷烃。醚不能与 强碱、稀酸、氧化剂、还原剂或活泼金属反应。 强碱、稀酸、氧化剂、还原剂或活泼金属反应。 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反应,反应与醚氧原子上的 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反应, 孤电子对有关。 孤电子对有关。 (一)醚的质子化: 醚的质子化:
CH 3CH2 O CH 2CH 3 + H 2SO4
C O C
,醚键中
的氧为sp 不等性杂化 键角约为110 杂化, 110° 的氧为 3不等性杂化,键角约为110°。
.
.. ..
O
136pm
CH3
142pm
H3C
112 °
121
O 142pm CH3 o
(二)醚的分类 根据分子中烃基的结构,醚可分为脂肪醚 脂肪醚和 根据分子中烃基的结构,醚可分为脂肪醚和 芳香醚。 芳香醚。如:
(三) 过氧化物的生成 三 烷基醚在空气中久置, 碳上的氢可被氧化 碳上的氢可被氧化, 烷基醚在空气中久置,α-碳上的氢可被氧化 生成醚的过氧化物。 生成醚的过氧化物。
CH3CH2 O CH2CH3 + O2 CH3CH2 O CHCH3 O O H
乙醚
过氧化乙醚
过氧化醚受热易分解爆炸, 过氧化醚受热易分解爆炸,蒸馏醚时应避免蒸干 过氧化醚的检验:酸性碘化钾 淀粉试纸 过氧化醚的检验:酸性碘化钾-淀粉试纸
O
H2 C C CH3 H + HCl HOCH2CHCH3 Cl + ClCH2CHCH3 OH
2-甲基环氧乙烷 甲基环氧乙烷 (二)碱催化开环反应
(90%)
(10%)
环氧化合物在强碱或强亲核试剂作用下, 环氧化合物在强碱或强亲核试剂作用下 , 环 被打开,生成相应的加成产物。 被打开,生成相应的加成产物。如:
C C O
环氧化合物的环 (二)环氧化合物的命名 1.普通命名法 环氧化合物的普通命名法是根据相应的烯烃称 氧化某烯” 为“氧化某烯”。最简单的环氧化合物是氧化乙烯 又称为环氧乙烷。例如: 又称为环氧乙烷。例如: 环氧乙烷
O H2C CH2
氧化乙烯 环氧乙烷) (环氧乙烷)
O H2C CHCH3
CH3ONa O H2C CHCH3 + CH3OH
CH3OCH2CHCH3 OH
1-甲氧基 丙醇 甲氧基-2-丙醇 甲氧基 (三)环氧化合物开环反应机制 1. 酸催化开环反应机制 环氧化合物的酸催化开环反应是属于S 反应。 环氧化合物的酸催化开环反应是属于SN反应。 环氧化合物在酸性条件下, 环氧化合物在酸性条件下,环氧化合物首先质子 质子化环氧化合物, 化生成质子化环氧化合物 化生成质子化环氧化合物,然后亲核试剂进攻质 子化环氧化合物中的环氧碳原子 环氧碳原子, 子化环氧化合物中的环氧碳原子,质子化环氧化 合物迅速开环生成产物。 合物迅速开环生成产物。如:
H
R-O-R’ 醚
H
H H
O
环氧化合物
第一节 醚(Ethers) )
一、醚的结构和命名
(一)醚的结构
R O R'
sp3杂化 醚与醇、水相似,其分子中氧原子也是sp3 与醇、水相似, 分子中氧原子也是 不等性杂化 杂化。 不等性杂化。
醚的通式为R-O-R(R’)、Ar-O-R或Ar-O的通式为 、 或 Ar(Ar’)。醚的官能团为醚键 。
H+
C C O
C C O+ H
H
:Nu
Nu C C OH
质子化环氧化合物
O H R H
+
O H
δ+
OH H R Nu
R
弱亲核试剂) Nu (弱亲核试剂)
H O H H3C H+ O δ H H3C
+
OH H R Cl
Cl
2. 碱催化开环反应机制 环氧化合物的碱催化开环反应是属于S 环氧化合物的碱催化开环反应是属于SN2反 碱催化开环反应, 应。 碱催化开环反应, 是亲核试剂直接进攻环氧 化合物的本身, 而不是先生成质子化环氧化合物, 化合物的本身, 而不是先生成质子化环氧化合物, 因此开环需要在强碱条件下或强亲核试剂。 因此开环需要在强碱条件下或强亲核试剂。如:
CH3 H3 C C O CH 2CH3 CH3
O
CH 3
HI
CH3 CHCH 2 CH 3
CH3 H3 C C I CH3
OH + CH 3I
HI
+ CH 3 CH 2OH
醚键断裂机理(亲核取代反应机理) 醚键断裂机理(亲核取代反应机理)
CH3 I H
SN2 机理(伯烷基醚) 机理(伯烷基醚)
CH3 O CH3 I
O O
Li
+
O
+
O O
O O
O O
O K+ O O
O MnO4 O
Na
O
KMnO4 18-Crown-6 室温, 快
COOH COOH ~100% %
第二节
环氧化合物( 环氧化合物(Epoxides) )
一、环氧化合物的结构与命名
(一)结构 环氧化合物是指含有三元环的醚及其衍生物。 环氧化合物是指含有三元环的醚及其衍生物。
氧化丙烯
O CH 3 H2C C CH3
氧化异丁烯
2.系统命名法 2.系统命名法 环氧化合物的系统命名法通常将母体命名为 “环氧乙烷”,三元环中氧原子编号为1,将取 环氧乙烷” 三元环中氧原子编号为1 代基的位次、个数及名称写在“环氧乙烷” 前面。 代基的位次、个数及名称写在“环氧乙烷” 前面。 如:
CH 3 O CH3 O CH 3 O
脂肪醚
芳香醚
根据两个烃基是否相同或分子形状, 根据两个烃基是否相同或分子形状,又可分 简单醚(单醚) 混合醚(混醚) 环醚。 为简单醚(单醚)、混合醚(混醚)和环醚。
CH3 CH 2
O
CH2 CH 3
H 3 C O CH2 CH 3 O
单醚 (三)醚的命名
混醚
第八章 醚和环氧化合物 (Ethers and Epoxides) 学习要求: 学习要求:
1.掌握醚的结构、命名和化学性质。 1.掌握醚的结构、命名和化学性质。 掌握醚的结构 2.掌握环氧化合物的结构、命名和化学性质。 2.掌握环氧化合物的结构、命名和化学性质。 掌握环氧化合物的结构 醚 (ethers) 是两个烃基通过氧原子连接起来 的化合物。环氧化合物 多指含有三元 的化合物。环氧化合物(epoxides)多指含有三元 多指含有 及其衍生物。 环的醚及其衍生物 环的醚及其衍生物。
CH3 CH3 CH3 CH3 O H C CH3 I CH3 I OH + CH3 C CH3 CH3
CH3 H CH3 O H CH3 H
SN2
CH3 CH3 I + HO CH3 H
SN1 机理
CH3 CH3 I H O C CH3
SN1
SN1,中间体 , 稳定性为主
CH3 I C CH3
CH3
CH 3 O CH3 + HI CH3I + CH3OH HI
CH3I + H2O
混合醚与氢卤酸作用时, 一般是较小的烷基 混合醚与氢卤酸作用时 , 生成卤代烷, 当氧原子上连有叔烷基时, 生成卤代烷 , 当氧原子上连有叔烷基时 , 则主要 生成叔卤代烷。 生成叔卤代烷。
CH3 CHCH 2 CH 3
C2H5OC2H5 冷浓 SO 冷浓H2 4 n-C5H12
乙醚溶解, 乙醚溶解,呈一相 戊烷不溶解, 戊烷不溶解,分层
(二)醚键的断裂
醚键在中性、碱性或弱 醚键在中性、
酸性条件下不会断裂。醚在浓HX存在下加热,醚 存在下加热, 酸性条件下不会断裂。醚在浓HX存在下加热 键断裂,生成醇和卤代烷,生成的醇可进一步与 键断裂,生成醇和卤代烷, 过量的氢卤酸反应。 过量的氢卤酸反应。 氢卤酸使醚链断裂能力:HI>HBr>>HCl 氢卤酸使醚链断裂能力: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12-冠-4 冠 (12-crown-4)
18-冠-6 (18-crown-6) 冠
冠醚分子当中有一个空穴。只有与此空穴大小 冠醚分子当中有一个空穴。只有与此空穴大小 空穴 空穴 适合的M 才能进入空穴内 空穴内, 适合的Mn+才能进入空穴内,从而对金属离子具有 较高的络合选择性 络合选择性。 18只可与K 络合。 较高的络合选择性。例如 18-冠-6 只可与K+络合。 可用来分离及测定某些金属离子。 因此冠醚 可用来分离及测定某些金属离子。 冠醚对金属离子的络合 相转移催化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