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醚和环氧化合物
合集下载
第十章 醚和环氧化合物

9
例如:合成
(CH3)2CH O CH2Ph
X
(CH3)2CHCl + NaO CH2
(CH3)2CHONa + Cl CH2
(CH3)2CHOH Na
(CH3)2CHONa
CH3
Cl2 hν
CH2Cl
(CH3)2CHONa
(CH3)2CH O CH2Ph
10
◆ 芳香醚的合成:
O ONa + CH3OSOCH3 O
R
+
.. O ..
R' + HCl
R
O
+
R' + Cl
pKb≈ 17.5
H
醚还可以与缺电子的Lewis酸形成络合物:
R
.. O .. .. O ..
R' + BF3
R R'
O
R R' O
BF3
X Mg R" O R R'
16
R
R' + R"MgX
2. 醚键的断裂 醚在HI或HBr的作用下,C–O键断裂,生成醇与卤代烷等
第十章 醚和环氧化合物
1
1 结构和命名
通式为R—O—R,两个烃基相同时称为简单醚,不相
同时称为混合醚。
烃基可以是芳香烃基,也可以是脂肪烃基,两个烃基 可以彼此相连形成环醚。 醚和碳原子数目相同的醇互为同分异构体。 CH3OCH3 CH3CH2OH
2
H O H
R O R'
醚
CH3CH2OCH2CH3
R ONa + R' L
用于混醚、环醚、芳香醚的合成
例如:合成
(CH3)2CH O CH2Ph
X
(CH3)2CHCl + NaO CH2
(CH3)2CHONa + Cl CH2
(CH3)2CHOH Na
(CH3)2CHONa
CH3
Cl2 hν
CH2Cl
(CH3)2CHONa
(CH3)2CH O CH2Ph
10
◆ 芳香醚的合成:
O ONa + CH3OSOCH3 O
R
+
.. O ..
R' + HCl
R
O
+
R' + Cl
pKb≈ 17.5
H
醚还可以与缺电子的Lewis酸形成络合物:
R
.. O .. .. O ..
R' + BF3
R R'
O
R R' O
BF3
X Mg R" O R R'
16
R
R' + R"MgX
2. 醚键的断裂 醚在HI或HBr的作用下,C–O键断裂,生成醇与卤代烷等
第十章 醚和环氧化合物
1
1 结构和命名
通式为R—O—R,两个烃基相同时称为简单醚,不相
同时称为混合醚。
烃基可以是芳香烃基,也可以是脂肪烃基,两个烃基 可以彼此相连形成环醚。 醚和碳原子数目相同的醇互为同分异构体。 CH3OCH3 CH3CH2OH
2
H O H
R O R'
醚
CH3CH2OCH2CH3
R ONa + R' L
用于混醚、环醚、芳香醚的合成
第十章 醚和环氧化合物(修改)

O
O
4.命名
普通命名法: 甲醚 ; 甲乙醚; 乙醚; 烯丙基乙炔基醚.
O
O
O
O
系统命名法
1-甲氧基丁烷; 乙氧基乙烯 1,4-环氧丁烷
O
O
O
二.一般制法
(1)一般用于制备对称醚 产率10>20>30 (30易脱水成烯) (2)可用于制备伯烷基叔烷基醚
OH
+
OH
con.H2SO4 O
叔烷基醚还可以这样制备:
1.乙醚 乙醚通常用于从水中萃取有机物的原因: ① 乙醚微溶于水; ② 乙醚能溶解大多数有机物; ③ 沸点低.
环氧乙烷及其它1,2-环氧化物
制备 ① 烯烃氧化
C C
+
RCO3H Ag
C C O
(过过过过过)
CH2 CH2
+
O2
250℃
CH2 O
CH2
(催过过过)
② β-卤代醇与碱作用
C C X OH
+
CH3 C O C CH3
H
+
CH3 CH3 C CH3
H O
+
CH3 C CH3 CH3
(CH3)3COH CH3 CH3 C CH2
CH3 _ H+
CH3 CH3 C O CH3 CH3
H
+
CH3 CH3 C CH3
H O
+
CH3 CH3 CH3 C+
+
CH3OH CH3 CH3 C CH2
CH3 _ H+
OH
+
H2SO4 O
2. Williamson醚合成法 醚合成法 特点:a.可制混合醚; b.不能用20RX、30RX。
第十章-醚和环氧化合物

检查过氧化物的方法:使湿的淀粉/KI试纸变蓝或使FeSO4 /KSCN显红色。 除去过氧化物的方法:用FeSO4洗涤(还原破坏)
四、克莱森(Claisen)重排
烯丙基芳基醚在高温下可以重排为邻烯丙基酚或对烯丙基酚, 称为克莱森重排。
OC* H2CH=CH2 200oC
OH CH2CH=C* H2
若邻位已被占领,烯丙基经两次连续重排迁移到对位。
CH3
OCH2CH=C* H2 CH3
CH3
OH CH3
CH2CH=C* H2
αβγ
O CH2CH=CHCH3
CH3
CH3
重排机理:经历环状过渡态
CH3
OH CH3
CH2CH=CHCH3
α βγ
* O
* O
O
OH
H CH2CH=C*H2 互变异构
CH2CH=C* H2
如何制备?
OH
CHCH2CH3 C6H5 CH3
KOH 160 ~180oC
CH2=CH O C2H5
汞盐催化下醇对炔烃的亲电加成反应
CH3C CH + HOR Hg2+
CH2C=CH2 OR
第四节 醚的化学性质
醚是一类不活泼的化合物,对稀酸、碱、金属钠、催化氢 化、氧化剂、还原剂等都很稳定,与强酸可以发生反应。
一 烊盐的形成 二 醚键的断裂 三 生成过氧化物 四 克莱森重排
OR C
OR
H3O+
C O + ROH
ROH
H3O+
H+
O
O OR
四氢吡喃醚
+ ROH
O OH
常用于保护羟基
4* 含芳基的混合醚,醚键总是优先在脂肪烃基一边断裂。
第十章 醚和环氧化合物

sp3杂化
2. 环氧化合物的结构
10.3 醚和环氧化合物的制法 1. 醚和环氧化合物的工业合成
乙醇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硫酸催化下,加热脱水生成乙醚。
乙烯催化氧化得环氧乙烷。
浓 H2SO4
2 CH3CH2OH
CH3CH2OCH2CH3 Ag
H2C CH2
+
1/2 O2
oC 280~300
1~2MPa
H2C CH2 O
R
OH
+
H3C
C
CH2
CH3
用于醇的保护和脱保护
• 烯基醚
R' C R" CH OR R"
H2O/ H+
R' CH CH O + HOR
醛(或酮) 总是在烯基醚键处开裂
醇
3. 环氧化合物的酸性开环——亲核取代反应SN1机理
环氧化合物的碱性开环——SN2机理
O O + NH3 HOCH2CH2NH2 一乙醇胺 O HOCH2CH2NHCH2CH2OH 二乙醇胺 HOCH2CH2 HOCH2CH2 HOCH2CH2 三乙醇胺 N
第十章
醚和环氧化合物
主要学习内容
掌握醚的分类及其命名法。 掌握氢键对沸点、水溶性等物理性质的影响。 理解醚的结构特点。 掌握醚和环氧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理解醚和环氧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一.醚(Ether)和环氧化合物的分类及命名
分类
O O O O O
O R R'
R
O
R'
(CH2)n O
• 叔烷基醚按SN1 机理
CH3 CH3 CH3 I H O C CH3 CH3 CH3 O H CH3 C CH3 I CH3 I C CH3 CH3 I OH + CH3 C CH3
第十章 醚及环氧化合物.

Boiling Points of Ethers and the Isomeric 1-Alkanols
Ether CH3OCH3 CH3OCH2CH3 (CH3CH2)2O Name Methoxymethane (Dimethyl ether) b.p. (oC) -23.0 1-Alkanol CH3CH2OH CH3CH2CH2OH CH3(CH2)3OH CH3(CH2)7OH b.p. (oC) 78.5 82.4 117.3 194.5
反应的动力:亲核试剂强的亲核性,开环后张力减小 2 碱性开环方向
SN2:从位阻小的方向进攻
31
3 碱性开环的立体化学
SN2:从离去基团的背面进攻
32
Summary
环氧化合物在酸性与碱性条件下都可以开环: (1) 酸性开环,为SN2机理,但具有部分SN1的性质, 不对称的 环氧化合物开环时, 开环反应的比较复杂。 (2) 碱性下开环,同样为SN2机理,但不对称的环氧化合物开 环时,开环方向由空间效应所决定,亲核试剂加在取代 少的环碳上。 (3) 无论酸性或是碱性开环,亲核试剂从氧桥的反面进攻中 心碳原子,符合SN2反应的立体化学特征。
§5 冠醚(Crown ether)
高度稀释
18-Crown-6
23
选择性识别
相转移催化-PTC(Phase Transfer Catalysis)
24
§6 环氧化合物的反应
分子内部存在张力,易开环
一、酸性开环
25
1 酸性开环机理:一般SN2
削弱C-O键
2 酸性开环方向
SN2机理但具有部分SN1的性质
Why?
10
二、Williamson Ether Synthesis
第十章 醚和环氧化合物

NH3 ① CH
CH3 CH CH2NH2 OH + CNa ② H3O CH3 CH CH2C CH OH
OH
冠醚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15-冠-5
O O K+ O O
18-冠-6
二环己并-18-冠-6
O O
O Li+ O
O O
冠醚通常用Williamson法制备
-
醚可以溶于浓的强无机酸形成 盐,如浓盐酸、浓硫酸。 用冷水稀释可以得到醚,可用于醚的分离、纯化。 醚可以和lewis酸形成加合物或络合物。 R R
O R
R O R
BF3
R R'MgX R
O R
O R Mg X
BF3
R O R
2、 醚键的断裂:
CH3CH2CH2OCH3 HI
H CH3CH2CH2OCH3
环氧乙烷由于存在较大角张力,性质活泼, 容易与亲核试剂(如H2O、HX、ROH、 NH3、RMgX等)发生亲核取代反应而开环。
① n C6H13MgBr,乙醚 n C6H13CH2CH2OH + ② H 3O CH2 CH2 O H+/H2O or HO /H2O H+/ROH or RO-/ROH
Pederson 1904年生于韩国,1927年在马萨诸塞州工科 大学硕士,1927-1969年杜邦公司研究员。 Cram1919年生于佛蒙特州,1942年Nebraska大 学学士,1947年哈福大学博士。1956年起任加利福尼 亚大学教授。 Lehn 1939年生于法国,于斯特拉斯堡大学获博士学 位,后为该校教授。
环氧化合物 (Epoxides)
有机化学-第十章 醚与环氧化合物-文档资料

Oxonium salt
17
10.5.2 酸催化醚键断裂
例如: (1) 对称醚键的断裂: 两侧醚键断裂均等
18
(2) 甲基伯烷基醚:醚键断裂在甲基一侧
(3) 叔烷基醚:醚键断裂在叔丁基一侧
(4) 芳基醚:醚键断裂在烷基一侧
19
醚键开裂机理
甲基伯烷基醚:SN2机理(主要考虑位阻影响为主)
叔烷基醚:SN1机理(主要考虑碳正离子稳定性)
11
(3) 立体专一性反应——邻基参与作用
12
10.3.3 不饱和烃与醇的反应
该反应是可逆反应,可利用异丁烯与醇反应生成的叔 丁基醚保护醇羟基。
13
10.4 醚的物理性质和波谱性质
IR:
C–O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200 ~ 1050cm-1
14
10.4 醚的物理性质和波谱性质
δ 3.4 ~ 4.0
1H
NMR:
20
两类较易水解的醚类化合物
• 叔丁基醚
用于醇的保护和脱保护
• 烯基醚
21
烯基醚的水解机理
22
10.5.3 环氧化合物的开环反应
稀酸介质 HX溶液
23
反应机理
不对称环氧化物的酸性下开环
反应取向:在取代基多的一端开环,具有SN1性质。
立体化学: 反式开环。
酸的醇溶液
碱性条件下的环氧化物开环
2
。
10.1 醚和环氧化合物的分类
单醚:
乙醚 甲基叔丁醚
醚
混醚: 环醚:
四氢呋喃(THF)
1,4-二氧六环
环氧化合物:
环氧乙烷
3
10.1 醚和环氧化合物的命名 1. 单醚: “二”+“烃基 + 醚”
17
10.5.2 酸催化醚键断裂
例如: (1) 对称醚键的断裂: 两侧醚键断裂均等
18
(2) 甲基伯烷基醚:醚键断裂在甲基一侧
(3) 叔烷基醚:醚键断裂在叔丁基一侧
(4) 芳基醚:醚键断裂在烷基一侧
19
醚键开裂机理
甲基伯烷基醚:SN2机理(主要考虑位阻影响为主)
叔烷基醚:SN1机理(主要考虑碳正离子稳定性)
11
(3) 立体专一性反应——邻基参与作用
12
10.3.3 不饱和烃与醇的反应
该反应是可逆反应,可利用异丁烯与醇反应生成的叔 丁基醚保护醇羟基。
13
10.4 醚的物理性质和波谱性质
IR:
C–O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200 ~ 1050cm-1
14
10.4 醚的物理性质和波谱性质
δ 3.4 ~ 4.0
1H
NMR:
20
两类较易水解的醚类化合物
• 叔丁基醚
用于醇的保护和脱保护
• 烯基醚
21
烯基醚的水解机理
22
10.5.3 环氧化合物的开环反应
稀酸介质 HX溶液
23
反应机理
不对称环氧化物的酸性下开环
反应取向:在取代基多的一端开环,具有SN1性质。
立体化学: 反式开环。
酸的醇溶液
碱性条件下的环氧化物开环
2
。
10.1 醚和环氧化合物的分类
单醚:
乙醚 甲基叔丁醚
醚
混醚: 环醚:
四氢呋喃(THF)
1,4-二氧六环
环氧化合物:
环氧乙烷
3
10.1 醚和环氧化合物的命名 1. 单醚: “二”+“烃基 + 醚”
第十章醚和环氧化合物

《有机化学》授课教案
第十章
授课内容
授课对象
学时安排
醚和环氧化合物
应用化学专业本科
2学时
教学内容
10-1醚和环氧化合物的命名;
10-2醚和环氧化合物的结构;
10-3醚和环氧化合物的制法;
10-4醚的物理性质;
10-5醚的波谱性质;
10-6醚和环醚的化学性质;
10-7冠醚。
教学重点
醚和环氧化合物的结构;醚的制法;醚的波谱性质;醚和环醚的化学性质。
2.《有机化学》徐寿昌等,高等教育出版社
3.叶孟兆,《有机化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年5月
备注
教学难点
醚和环氧化合物的结构;醚和环醚的化学性质。
要求
1.了解醚和环氧化合物的命名、醚的物理性质;
2.掌握醚和环氧化合物的结构;
3.掌握醚和环氧化合物的制法;
4.掌握醚的波谱性质;
5.掌握醚和环醚的化学性质;
6.、9。
参考书
1.《基础有机化学》邢其毅等,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十章
授课内容
授课对象
学时安排
醚和环氧化合物
应用化学专业本科
2学时
教学内容
10-1醚和环氧化合物的命名;
10-2醚和环氧化合物的结构;
10-3醚和环氧化合物的制法;
10-4醚的物理性质;
10-5醚的波谱性质;
10-6醚和环醚的化学性质;
10-7冠醚。
教学重点
醚和环氧化合物的结构;醚的制法;醚的波谱性质;醚和环醚的化学性质。
2.《有机化学》徐寿昌等,高等教育出版社
3.叶孟兆,《有机化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年5月
备注
教学难点
醚和环氧化合物的结构;醚和环醚的化学性质。
要求
1.了解醚和环氧化合物的命名、醚的物理性质;
2.掌握醚和环氧化合物的结构;
3.掌握醚和环氧化合物的制法;
4.掌握醚的波谱性质;
5.掌握醚和环醚的化学性质;
6.、9。
参考书
1.《基础有机化学》邢其毅等,高等教育出版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醚也可以和lewis酸形成络合物:
BF3 R O R' + AlCl3 Mg
lewis 碱
R O R' R O R' R O R'
BF3 AlCl3 Mg R" X
R" X
lewis 酸
10.6.2 酸催化碳氧键断裂
醚与HBr、HI作用,可使醚链断裂:
CH3OCH2CH3 + HI
CH3I + CH3CH2OH (定量进行)
第十章
醚和环氧化合物
水分子中的两个H被烃基R取代形成的化合物叫做醚。
醚键(C-O-C)
C2H5OC2H5
CH3OC2H5 CH2 CH2 O
O CH3
单醚
混醚
环醚
芳醚
10.1
醚和环氧化合物的命名
① 习惯命名法:(常用,适用于简单醚)
¥ ´ Ñ º µ ¿ Ã £ CH3CH2OCH2CH3 (¶ )Ò Ã þ Ò Ñ
(CF3COO)2Hg (CH3)3COH
OC(CH3)3 HgOOCCF3
NaBH4 OH -
OC(CH3)3
(CH3)3C CH=CH2
(1) Hg(OAc)2,CH3OH (2) NaBH4,OH -
(CH3)3C CH CH3 OCH3
P368习题10.2
10.4
① ②
醚的物理性质
相对密度、沸点较低,因为醚分子间不能形成氢键。 水中溶解度与同碳数醇差不多,因醚分子与水分子可形成分子间 氢键:
10.6.4 环氧乙烷与Grignard试剂的反应
环氧乙烷与格氏试剂反应,得到多两个碳的伯醇:
O
+ R-MgX
ÅÅ
RCH2CH2OMgX
纯醚 H2O H+
H2O/H+
RCH2CH2OH
à ö Ä ® ¼ ¶ 2· Cµ ² ´
例如:CH =CHCH MgBr + 2 2
O
CH2=CHCH2 CH2CH2 OH
乙醚是重要的有机溶剂,在工业上,可用醇脱水的方法制取:
2CH3CH2OH
浓H2SO4
CH3CH2
O CH2CH3
环氧乙烷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是制备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重要 原料。工业上,可由乙烯催化氧化制取环氧乙烷:
Ag 1 CH2=CH2 + O2 o 2 300 C , 1~2Mpa
CH2 O
3-氯-1,2-环氧丙烷 (简称为环氧氯丙烷)
O O 1,4-环氧丁烷 (或四氢呋喃)
1,4-二氧六环 (或二 口 烷) 恶
P368习题10.1
10.2
醚和环氧化合物的结构
10.2.1 醚的结构 饱和醚分子中的氧原子采取不等性sp3杂化,醚键键角接近于109.5°
不等性sp3杂化 O CH3
o
0.142nm
CH2OH OH CH3
(1) NaH/CH2Cl2 (2) TsCl/CH2Cl2
CH2 O-
OTs O
- OTs-
CH3
90%
环保型新反应:
绿色 化学
O OCH3 + CH OH + CO 3 2 碳酸二甲酯 可循环使用 O 无毒, 可代替有毒的硫酸二甲酯( CH3O S OCH3 传统的甲基化试剂) O
AgNO 3
AgI
根据AgI的重量可推算出原来分 子中 -OCH 3 的含量。(Zeisel法)
伯烷基醚与HI作用时,按SN2机理进行:
HI SN2
CH3CH2CH2I
CH3CH2CH2
O CH3
小
H+
I-
CH3CH2CH2
O CH3 S 2 N H
CH3CH2CH2OH + CH3I
小O
O
OH
六元环状过渡态
(H) R O-CH-CH=CH 2
a b c
OH
例:
CH 2-CH=CH-R c b a (H)
c b a
O-CH 2-CH=CH 2 R-C=CH-R'
a
b
c
O CH2-CH=CH 2 R-C-CH-R'
10.6.1
盐的生成
R O + ÅHCl(ÅÅH 2SO4Å ¨ ò ¨ R'
î ¼ á Ë
R + O H ClR' (HSO4-)
Å Ñ ò ÅÎ
盐必须在浓HCl、浓硫酸作用下才能生成,因为 盐在浓酸下才能稳定 存在,一遇水即水解!利用此性质可分离提纯醚。 例:用简单的化学方法除去正溴丁烷中少量的正丁醇、正丁醚、1-丁烯? 答案:用浓硫酸洗。
OH + CH O C OCH 3 3
(2) 合成环醚 — 分子内的Williamson合成反应
OH (CH2)n CH2 X
OH-
O(CH2)n CH2 X
- X-
(CH2)n+1 O
• 为避免分子间的Williamson反应,可采用溶剂,在稀释条件下合成环醚。
• 环的大小与反应速率的关系: k3 ≥ k5 ≥ k6≥ k4 ≥ k7≥ k8 (k为速率常数,n为生成环醚环的节点数) • Why?熵变和环张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n太大,不利于氧负离子进攻卤原子的α–C,不利于环醚的生成; n太小,产物环张力大,不稳定,也不利于环醚的生成
C ONa CH3
O Na
+ Br CH2CH3
OCH2CH3
注意:不能用叔卤烷做原料!
叔卤烷在碱性条件下易消除:
CH3 CH3-C-Br + CH3CH2ONa CH3
CH3 CH3C=CH2 + CH3CH2OH + NaBr
使用磺酸酯、硫酸酯、碳酸酯等代替卤代烷进行Williamson合成 反应,也可得到相应的醚(相当于把离去基团由Cl-换成OTs-等):
H2SO 4
CH 3 BrCH 2CH 2CH 2O-C-CH 3 CH 3
Mg 干醚
D 2O
H2SO 4
CH 3 DCH 2CH 2CH 2OH + CH 3-C=CH 2
环氧化合物在酸催化下可开环加成,生成2-取代乙醇:
H 2O CH2 CH2 + C2H5OH O HBr
H+
CH2 OH
D2O H2SO4
CH3 BrCH2CH2CH2O C CH3 CH3
Mg 纯醚
DCH2CH2CH2O C CH3 CH3
H2SO4
CH3 DCH2CH2CH2OH + CH3 C CH2
(2) 乙烯基醚的合成
由于乙烯醇不存在,不能采用Williamson合成法制备乙烯醚, 而是利用乙炔的亲核加成来制备乙烯醚:
CH3- CH O
CH2
Nu
CH3
CH O-
Nu CH2
(似S N2)
C 空间障碍:1 < C2 ,
例如:
Nu更容易从背面进攻C1
H3C
C CH CH3 CH ONa,CH OH H3C C 3 3 H3C O O
CH3O-
CH3 CHCH3 OCH3
CH3OH
CH3 H 3C C CHCH3 OH OCH3
(HOCH2CH2)3N
三乙醇胺
例2:
CH2 CH2 + HO O
R
烷基酚
OH
-
OH CH2CH2O
乙二醇烷基酚醚
R
O
OH -
HOCH2CH2OCH2CH2O
二乙二醇烷基酚醚
R
n-1 O
OH -
HO(CH2CH2O)n CH2CH2O
聚乙二醇烷基酚醚 乳化剂-OP
R
反应是按照SN2机理进行的,在取代基较少的碳原子上引入新的取代基:
不对称环氧化合物与格氏试剂反应时,易按SN2机理进行,
在取代基较少的碳原子上引入新的取代基:
MgBr +
CH3 纯醚 O
H2O H+
CH2CHCH3 OH
10.6.5
Claisen重排
苯基烯丙基醚及其类似物在加热时,经六元环状过渡态生成C-烯丙 基酚或酮的重排反应,称为Claisen重排。
混合醚: CH3OCH2CH3 甲乙醚 (CH3)3COCH3 甲叔丁醚 OCH3 苯甲醚
(芳基命在前面)
O (¶ )±Ã þ ½ Ñ
(小的R命在前面)
②
系统命名法:(不常用,适用于复杂醚) 将RO-或ArO-当作取代基,以烃为母体:
CH3CH2CH2CHCH2CH3 OCH3 3-甲氧基己烷
CH3OCH CHCH2CH3
20% KOH水溶液 , P NaOH 160~180 C
o
CH CH + CH3OH
CH2=CH OCH3
CH CH + C2H5OH
CH2=CH OC2H5
(3) 烯烃的溶剂汞化-脱汞法 与烯烃经羟汞化-脱汞反应制醇相似。烯烃与三氟乙酸汞 (或乙酸汞)在醇的存在下反应,首先生成烷氧基有机汞,然 后用硼氢化钠还原,脱汞生成醚。
CH3 CH3 CH3CH C
CH3
-H+
OH HOCH3
10.6.3 碱催化碳氧键断裂
一般情况下,醚对碱稳定。但环氧化合物却在碱性条件下发生开环加成。
例1:
CH2 CH2 + NH3 O O
OH -
OH -
HOCH2CH2NH2
乙醇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