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理论和湖南县域经济发展-PPT精选文档

合集下载

区域经济联系ppt4 湘教版优质课件

区域经济联系ppt4 湘教版优质课件

南水北调工程简介
南水北调总体规划推荐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 调水线路。通过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黄河、 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的联系,构成以“四横三 纵”为主体的总体布局,以利于实现我国水资 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合理配置格局。
东线
调水源地 长江下游江苏
扬州附近。
线路走向 (解决华 北缺水的 问题)
可调水量 源地水质
经济全球化:
主要指生产、贸易、投资、金融、管理等经济行为在全球范围 内大规模活动,包括生产资料、信息、资金、人力资源等生产 要素的全球性配置与重组。经济全球化是大势所趋,它给世界 各国经济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也给包括我在内的所有国家 和地区提出了新的挑战。
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 发展的两大趋势。
四横
连接了哪几条大河?形成了怎样的总体布局? 三纵
南水北调工程简介
自1952年10月30日毛泽东主席提出“南方水多, 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 宏伟设想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和关 怀下,广大科技工作者持续进行了50年的南水 北调工作,做了大量的野外勘查和测量,在分 析比较50多种方案的基础上,形成了南水北调 东线、中线和西线调水的基本方案,并获得了 一大批富有价值的成果。
线路全为隧洞,地质构造最复杂,施工环境
困难,工程技术复杂,工程规模过大,可作为远 景轮廓设想。
有利影响
“调出区”居民
“调入区”居民
大大改善供水区生态环境和投资环境,推动我 国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优点:水质好,覆盖面大,自流输水、运转费用低等 缺点:工程量大,投资多,移民量大等
西线
调水源地 从长江上游通天河、 支流雅砻江、大渡河 上游
线路走向 开凿穿过长江与黄河的 解决西北 分水岭巴颜喀拉山的输

区域发展阶段ppt4 湘教版

区域发展阶段ppt4 湘教版

项目


区域 产业 结构 空间 结构
加工制造业向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全 面升级。第二、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相 当大的比重。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 明显超过第二产业,高科技成为推动区域发展 的主导力量。现代化的交通运输网络和信息商 务网络逐步形成。 区域内部的发展差异逐渐缩小,区域开 放程度和对外联系大幅度增强 区域处于较高水平的均衡状态
发展 状态
人地关系全面不和谐
活动3
思考、讨论P12页“活动”
近半来世纪来,美国东北部受到资源衰减、设备 老化、污染严重等因素的影响,匹兹堡及其附近地区 的钢铁产量明显减少,工业化地位显著下降。目前, 匹兹堡的钢铁产量只相当于以往高峰时期的70%—80 %。而美国西部的硅谷、南部的休斯敦等新兴工业中 心迅速繁荣起来,对美国东北部老工业基地构成严峻 挑战
人地关系基本和谐
2、工业化阶段 ——成长阶段
1、它们位于美国东北部(五 大湖)工业区,地形平坦开阔,附近 煤铁资源丰富,水源充足,农业发达, 水陆交通便利,人口密集,劳动力丰 富,市场广阔。
2、产业结构的变化:工业的迅速发展,使工 业占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迅速上升;工业内部结构 趋于复杂,在钢铁工业的基础上出现了机械、化学、 纺织等工业部门;第三产业也出现加速发展的趋势。 空间结构的变化:工业区域不断扩大,初期 阶段发展起来的中心城市(匹兹堡)向四周扩展, 形成由点到面的发展局面。 导致这些变化的原因是:区域经济的发展, 尤其是工业化、城市化的大力推进。
区域 产业 结构
区域 空间 结构
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迅速上升,第 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劳动力开始 由农业向制造业和服务业大规模转移。
区域内部的集聚作用大为加强,相继出现一 系列规模较大的中心城市和工业基地。中心 城市的发展速度要显著高于区域的平均发展 速度,对于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大幅度加强, 交通运输建设显著加快,区域对外开放程度 逐步提高。 整个区域处于不平衡的加速发展状态

区域经济联系ppt2 湘教版优质课件

区域经济联系ppt2 湘教版优质课件
国民经济收入提高 (增加就业,促进……)
8 、人没有获得成功的时候,成功是神秘的,值得人们苦苦地追求;但当获得成功时,会觉得不过如此,还会觉得有一种失去对手的空虚。 5 、成功的三宝 :第一件那就是雄心,雄心是激发潜能的第一动力,心有多大,人生的舞台就有多大。第二件那就是毅力,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第三件那就是 责任,责任比能力更重要,没有责任感的人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
3 、成功就像一座平衡的秤,一边是努力,一边是快乐;付出的多,收获的也多。 15 、水的心是平静的,水的心是轻灵的,你看,水,一平如镜,云月其中,怡然自乐。水,怀着平静而轻灵的心,缓和的一淌而去,遇一些阻隔且轻轻的绕过,何必那么多计较,心平而轻流自 畅;如一路顺直,那更好了,我也可以尽情的奔流,一望千里,波涛澎湃,我也会挥洒我的潇洒,我的纵情。 17 、不要轻易用过去来衡量生活的幸与不幸!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可以绽放美丽的,只要你珍惜。
中线: 移民问题,对汉江中下游水文情势的影响 西线: 生态环境问题
(二)西气东输
西气东输的主体工程起止点在哪里?途中经过哪 些省级行政单位?
除主体工程外,还包括哪些工程? 西气东输工程的建设,有什么重要意义?
(三)西电东送
1我国水力资源主 要分布在哪里?
西南(60%多) 中南 西北(黄河上游)
1. 4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域经济联系
APEC:
现有21个成员,总人口占世界人口 的45%,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的55%, 贸易额占46%,在全球经济活动中 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区域经济一体化: APEC 、EU
经济全球化: 跨国公司、国际贸易
_区__域__经__济_一__体__化___与__经_济__全__球__化_是当代世界 经济的两大发展趋势

第十章 区域经济发展 《发展经济学》PPT课件

第十章  区域经济发展  《发展经济学》PPT课件
(四)简要评论
第二节 中国区域发展过程和战略的演变
一、中国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过程及其原因 (一)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过程
新中国成立初期至改革开放前的平衡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后的最初30年,我国在 全国的生产力发展的布局上,采取了 “均衡配置、均衡发展”的原则,即 希望通过工业在全国各地区“遍地开 花”“星罗棋布”,来迅速缩小国内 各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
第一节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
(三)空间经济理论的核心观点
第一,经济系统内生的循环累 积因果关系决定了经济活动的 空间差异
第三,区位粘性的存在决定着 地区的经济稳定性
第二,即使不存在外生的非对 称冲击因素,经济系统内生力 量也可以促使经济活动的空间 差异
第四,产业集聚带来集聚租金
第一节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
区域模型也就是中心—外围模型,类似于米尔达尔的地理上的二元经济 发展模型
城市模型涉及的是城市层级体系的演化。城市模型以冯·杜能的“孤立 国”为起点,定义城市为制造业的集聚地,四周为农业腹地
国际模型主要讨论国际专业化与贸易、产业集聚、可贸易的中间产品和 贸易自由化趋势对一国内部经济地理的影响。国际模型得出的结论是, 即使越过国界,特定产业同样会向特有的国家集聚,形成专业化
第一节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
(二)空间经济理论的逻辑结构和基本模型
在空间经济学模型中,有两种相反的力量决定均衡稳定性。正是这两种 力量的相对强弱决定了长期稳定的经济活动空间模式。
市场接近效应
市场拥挤效应
这是引起区域分异的力量,也就是导致现代 部门的经济活动向某一区域聚集的力量,称 之为聚集力,或者向心力
第一节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
三、梯度转移理论
➢ 梯度转移理论源于美国学者雷蒙德·弗农在20世纪 60年代提出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认为一个产品或 产业的发展是有生命周期的,将经历创新、发展、 成熟到衰退整个过程。

《区域经济学》课件

《区域经济学》课件

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01
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包括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环境压力大、 人才短缺等。
02
对策包括优化产业结构、加强科技创新、推进绿色发展、加强人才培 养等。
03
优化产业结构是指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业附加值和技术含量, 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
04
加强科技创新是指通过加强研发和推广新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 质量,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04
区域经济政策与实践
区域经济政策的基本概念
01
区域经济政策定义
区域经济政策是政府为了促进区域经 济发展、改善区域经济结构、缩小区 域发展差距而制定的各项经济政策。
02
区域经济政策的理论 基础
区域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础包括区域经 济发展理论、区域差异理论、区域产 业结构理论等,这些理论为制定区域 经济政策提供了指导。
03
区域产业结构与优化
区域产业结构的基本概念
区域产业结构
指一个区域内各种产业部门的构 成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比 例。
区域产业结构分类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区 域产业结构分为不同的类型,如 按三次产业分类、按资源密集度 分类等。
区域产业结构的特

区域产业结构具有地域性、历史 性和动态性的特点,不同地区的 产业结构存在差异,且随着时间 的推移,区域产业结构也会发生 变化。
03
区域经济政策的工具
区域经济政策的工具包括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土地政策等, 这些政策工具可以单独或组合使用, 以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的目标。
区域经济政策的实践案例
01
欧盟的区域经济政策
欧盟为了促进成员国之间的均衡发展,实施了一系列区域经济政策,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从区域经济理论视野分析湖南省县域 经济现状
我省共辖14个市州122个县市区。根据湖南省 委办公厅湘办发[2019]17号文件《县域经济考核 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县域经济考核分为经济强 县市考核和发展速度考核。
经济强县市考核的对为全省88个县市和鼎城、 君山、赫山、资阳、苏仙、北湖、冷水滩、零陵、 永定9个市辖区。
二、从区域经济理论视野分析湖南省县域 经济现状
省政府要求2019年8月25日前全省各县市区对自己 的“2019年度县域经济考核”完成自查。凡是GDP达 到40亿元,财政总收入达到3亿元的县市,既要申报经 济强县市的数据,又要申报经济发展速度排序考核数据。 2019年8月30日前各县市区将申报数据报市州;2019 年9月8日前市州完成初审并将审核结果报省县域办。 2019年度县域经济十强县正在复评.
二、从区域经济理论视野分析湖南省县域 经济现状
一、现代区域经济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区位理论与区域分工合作理论 1、区位理论与区位优势选择
(1)古典区位论:从成本分析产业配置的区 域条件 杜能于1826年完成了《孤立国同农业和国 民经济的关系》一书,奠定了农业区位理论的基 础。 韦伯,他于1909年发表了《工业区位论》
一、现代区域经济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现代区域经济理论的主要内容
(三)区域产业机构演进理论 1、区域产业结构演进规律
配第—克拉克定理:随着经济发展,人均国民收入水平提高, 劳动力首先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移动。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 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就会向第三产业移动。
2、区域产业结构演进的实质
区域产业结构高级化不仅仅是三大产业增加值比重主导地位 的依此更替,更主要的是表现在产业素质提高,产业关联性强 化,产业技术水平提高,产业开放性扩大。
区域经济理论与湖南县域经济发展


县域作为一种特殊区域,其经济发展,必 须遵循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 区域常见的有三种类型:一是自然区域;二 是行政区域 ;三是经济区域。 讲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现代区域经济理 论的主要内容;二是从区域经济理论视野分 析我省县域经济现状;三是按照区域经济理 论要求加快我省县域经济发展。 重点讲述第一个问题和第三个问题。
(二)梯度推移与反梯度推移理论 1、梯度转移理论 该理论认为,创新活动是决定区域发展梯度层次的 决定性因素,而创新活动大都发生在高梯度地区。随着 时间的推移及生命周期阶段的变化,生产活动逐渐从高 梯度地区向低梯度地区转移,而这种梯度转移过程主要 是通过多层次的城市系统扩展开来的。 2、反梯度推移理论 是指低梯度区域直接引进采用新技术,发展自己的 新技术产业,实行超越发展,使得区域经济产业技术流 程改变从高梯度区向低梯度区扩展流动的常规方向,反 过来由低梯度区向高梯度区推移。
(一)区位理论与区域分工合作理论 1、区位理论与区位优势选择
(2)市场区位论:从市场分析产业配置的区 域条件 德国学者克里斯泰勒于1933年首先系统阐 明了“中心地理论”。 (3)现代区位论:从成本—市场综合分析产业 配置的区域条件 艾萨德是现代区位论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
一、现代区域经济理论的主要内容
二、从区域经济理论视野分析湖南省县域 经济现状
经济强县市的考核标准是:GDP(现价)在40 亿元以上、财政总收入在3亿元以上,人均GDP、 人均财政收入高于全省县域平均水平,GDP增长速 度(可比价)、地方财政收入增长速度、城镇居民 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 度高于全省县域平均水平。 经济强县市排序以GDP总量、人均GDP、财政 总收入、人均财政总收入、非农产业比重、财政总 收入占GDP比重、建设项目环保“三同时”执行合 格率、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达标率、单位GDP能耗 降低率、森林总蓄积量增长率等10项指标进行加权 计算。
二、从区域经济理论视野分析湖南省县域 经济现状
县域经济发展速度考核。以GDP增长速 度(可比价)、地方财政收入增长速度、非 农产业增长速度、地方财政收入占GDP比重、 建设项目“三同时”执行合格率、工业企业 污染物排放达标率、单位GDP能耗降低率、 森林总蓄积量增长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 收入增长速度、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等 10项指标进行加权计算排序。
(一)区位理论与区域分工合作理论
2、区域分工合作理论 (3)协议性分工合作理论 主要代表人物是小岛清 。协议性分工理论认为, 两个区域之间生产要素禀赋相似,不存在比较优势 的情况下,区域分工仍然能够发生。 (4)同产业贸易分工合作理论 该理论对同产业产品的国际和区域贸易的原因进 行解释。
一、现代区域经济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区位理论与区域分工合作理论
2、区域分工合作理论 (1)优势理论 一是斯密的绝对优势学说。 二是李嘉图的相对比较优势学说。 (2)要素禀赋理论 主要代表人物是赫克歇尔和俄林提出的 要素禀赋学说的基本思想是,区域之间或国家之间生 产要素的禀赋差异是它们之间出现分工和发生贸易的主 要原因。
一、现代区域经济理论的主要内容
由省政府公布的2019年度全省县域经济十强县(市)为长沙县、 浏阳市、望城县、资兴市、醴陵市、冷水江市、宁乡县、桂阳 县、永兴县、湘乡市共10个县市 由湖南省县域经济学会于2019年11月23日发布的2019年 度湖南省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排名为:长沙县、浏阳市、望城县、 宁乡县、冷水江市、醴陵市、资兴市、耒阳市、攸县、韶山市。
3、区域产业结构演进的机制
市场调控机制与政府干预调节机制有机结合
一、现代区域经济理论的主要内容
(四)区域经济空间聚集理论 1、极核式空间聚集理论 极核式空间聚集理论即增长极理论,最早由法国经济 学家佛朗索瓦· 佩鲁提出。汉森对这一理论进行了系统的 研究和总结。 2、点轴式空间聚集理论 最早由波兰经济学家萨伦巴和马利士提出。点轴空间 聚集开发理论是极核式空间聚集理论的延伸。 3、网络式空间聚集理论 主张加强增长点与面之间的联系,实现整体推进,大 力发展块状经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