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象山隧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象山隧道1#斜井右线出口方向第二循环全断面超前预注浆方案_百(精)

龙厦铁路ZD-1标象山隧道1#斜井右线出口方向第二循环全断面超前预注浆方案(YDK24+ 114 ~+144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龙厦铁路ZD-1标项目经理部中铁隧道集团(洛阳科学技术研究所二零零九年三月1 工程概况1.1 工程基本情况象山隧道位于福建省境内,隧道起于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曹溪镇三坑村,经过适中镇新祠村、象山村,止于漳州市南靖县和溪镇乐土村。
隧道采用左、右单洞单线,两条隧道并行的方案,左线隧道进口里程DK19+690,进口轨面设计标高453.337米;右线隧道进口里程YDK19+690,进口轨面设计标高453.337米;左线隧道出口里程为DK35+588,出口轨面设计标高280.095米;右线隧道出口里程YDK35+607,出口轨面设计标高280.093米。
左线隧道全长15898米,右线隧道全长15917米。
隧道最大埋深830米。
有5个斜井辅助施工导坑,斜井长度200m~900m左右,1#及5#斜井为无轨运输,2#、3#、4#斜井为大坡度有轨运输,坡度14°~22°,进入正洞后共计24个工作面。
1.2 工程地质右线注浆里程为YDK24+112~142,此处隧道埋深150m左右,原设计地质情况为F7断层破碎带及其影响带,为硅化碎裂岩、糜棱岩,少量断层泥。
产状20°-40°/NW(局部SE∠65°-78°。
挤压擦痕明显,扁豆体发育,属压扭性断层,断层宽度2.00-4.00m。
隧道开挖断面内主要为三迭系下统溪口组,硅质灰岩,灰青色,薄层粉砂岩、细砂岩,底部夹厚层状灰岩,弱风化,节理裂隙较发育,局部有溶蚀现象,地下水较发育,围岩较破碎,易坍塌掉快和涌水。
1.3 水文地质隧道区地表水以公祠自然村为分水岭(DK27+500,分南东、北西两侧排泄。
北西侧为龙岩龙津河支流水系,南东为闽南漳州九龙江西溪水系。
由于地形高差大,冲沟坡度陡,水流较急,排水通畅。
象山隧道煤层采空区专项方案

新建龙岩至厦门铁路站前重点工程ZD-I标象山隧道煤层、采空区不良地质地段隧道施工专项方案编制:韩志怀审核:李红军批准:赵喜斌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龙厦铁路ZD-1标项目经理部二〇〇八年三月十日象山隧道煤层、采空区不良地质地段隧道施工专项方案1. 编制依据及原则1.1 编制依据(1)新建铁路龙岩至厦门铁路站前重点工程ZD-Ⅰ标施工合同;(2)新建工程龙岩至厦门铁路龙岩至漳州段施工图;(3)现场踏勘调查所获得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当地资源、交通状况及施工环境等调查资料;(4)铁路工程技术规范及国家行业标准、规则、规程;(5)《铁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6)象山隧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1.2编制原则(1)按照施工合同、施工图的要求,结合隧道施工环境、特点、工程量及合同总工期要求进行编制;(2)指导思想:施工技术先进,施工方案可行,施工方法稳妥可靠,施工组织科学、优质、高效、安全、不留后患;(3)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正确选择施工方案,合理安排施工顺序;(4)重视隧道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调查及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建立以地质工作为先导、以量测为依据的信息化施工管理体系;(5)严格执行设计文件、技术规范和标准的要求,实行全面质量管理。
2. 设计煤层—采空区相关地质情况隧址区左侧出露有童子岩组煤系地层(P1t)(DK25+500~DK26+700左侧),适中镇象山公祠煤矿正在开采,根据煤矿提供的开采巷道平面图,隧道轴线在煤矿开采范围右侧。
根据隧道纵断面图,对照所收集的象山公祠煤矿采掘巷道分布图,隧道通过煤矿部位的标高为380~370m,即隧道低于目前采空区(560m)和采煤储水仓区(442m),就目前开采现状而言,该煤矿的采空区对隧道影响不大,但下伏地层易产生涌水、突水、坍塌等问题。
据象山公祠煤矿基坑排水资料,煤矿采用采空区集中排水方式,雨季最大排水量为400m3/小时,旱季一般排水量为120m3/小时。
其余沉积岩地下水赋水性一般。
XXX隧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青兰高速公路富县南至雷家角段LJ27标杨家湾隧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第一节、编制说明青兰高速公路富县南至雷家角段LJ27标杨家湾隧道由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中标承建,我隧道队根据项目管理办法组建施工队伍,由我施工队直接组织实施。
为优质、高效、安全地完成施工任务,本着“精心组织、精心施工”的原则,编制了本施工组织设计。
第二节、编制依据本施工组织设计是依据《青岛至兰州公路陕西境壶口至雷家角高速公路隧道工程招标文件》、《青岛至兰州公路陕西境壶口至雷家角高速公路隧道工程施工图》和技术要求编制的,并遵照如下标准和规范:1.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TJ076-95)。
2.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3.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D70-2004);4.《锚杆喷射混凝土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5.《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
6.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J042-94)7.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8.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JTJ026.1-1999)9.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1F80/1-2004)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第三节、工程概况一、工程简介(一)、工程概况本合同段为本项目的第二十七标段,杨家湾隧道位于富县张家湾镇杨家湾村,左线里程范围为ZK183+495~ZK183+923,全长428m。
右线里程范围为YK183+487~YK183+945,全长458m。
隧道左、右线纵坡均为0.5%。
隧道进出口均位于圆曲线上,中间段位于缓和曲线内,双线均设置超高。
隧道左线进口超高4.0%,左线出口为5.6%,右线进口为4.79%,右线出口为4.0%。
隧道起点和终点均下穿309国道,国道标高比隧道拱顶标高高2.5m-4.0m。
象山隧3#斜井IV级大变形段施工方案

软弱围岩大变形段施工方案一、编制目的象山隧道3#斜井施工的正洞里程,深埋均大于200m,属深埋围岩,软岩可能出现大变形,为了使软弱围岩大变形段安全、顺利、快速并保证质量地通过,特制定本施工方案。
二、编制依据1、《新建铁路龙岩至厦门铁路象山隧道施工图》。
2、现行铁路设计、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规程、规定、和标准。
3、象山隧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4、《深埋特长隧道及其施工地质灾害》5、已建的深埋隧道高地应力软弱围岩大变形施工经验及科研成果。
三、工程设计概况1、设计地质情况象山隧道隧址区主要构造线呈NE~SW,推断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为NW~SE,与隧道轴线夹角60°左右斜交,为N94°W。
本地区地应力强度属中等应力场地区。
隧道除进出口外,洞身大面积出露粉砂岩、砂岩、砂质泥岩等软质岩地层,DK25+040~DK33+350段隧道埋深>200m,最大埋深780m。
隧道洞身在软质岩开过程中,DK25+040~DK33+350段围岩可能会发生大变形,需加强支护。
左(右)线隧DK(YKD)27+210~ DK(YKD)DK29+235地段,隧道可能存在软岩大变形问题,除DK(YKD)28+315~ DK(YKD)DK28+355采用软岩大变形衬砌外,其余地段设计暂时未考虑软岩大变形的影响。
我工区施工管段内的DK27+210~DK29+235,隧道埋深大,开挖过程中,围岩会发生大变形,设计上DK(YDK)28+315~DK(YDK)28+355为Ⅳ级软岩大变形段。
2、设计开挖支护情况(1)超前支护:超前小导管配合型钢钢架使用,设计参数如下:①超前小导管规格:钢管外径42mm,壁厚3.5mm热轧无缝钢管,钢管长度为3.5m;②环向间距及搭接长度:小导管环向间距40cm;纵向相邻两排的水平投影搭接长度不小于100cm;③外插角:5°~10°;④注浆材料:水泥砂浆水灰比0.5~1.0(重量比);⑤注浆压力:0.5~1.0MPa,对于涌水量较大的松散破碎带,可采用具有针对性的注浆材料,有关参数具体设计时加以说明;⑥设置范围:拱部120°范围,每环设置23根。
甬台温铁路某隧道(实施)施工组织设计

XX铁路XX至XX南段新建工程XX隧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一、编制依据1、《XX铁路XX至XX南段DK109+266~DK116+272XX隧道设计施工图》(甬温施图(隧)25)及设计文件规定相关参考图;2、《铁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3、其它相关规范、验标及文件;二、编制范围DK109+266~DK116+272范围内XX隧道洞口边、仰坡开挖,正洞及斜井开挖、支护、二次衬砌、仰拱施作、铺底及水沟、电缆槽施工。
三、工程概况XX隧道全长7006米,进口里程DK109+266,出口里程DK116+272,为新建双线铁路,设计行车速度为200km/h,并满足进一步提速条件。
1、地质概况隧道处于东海之滨,括苍山山脉东,属构造剥蚀低山区,区内山势连绵起伏,峰峦叠嶂,植被发育,灌木杂草丛生,区内海拔高度70~566m,相对高差100~300m自然坡度25°~35°,局部可达40°~60°。
测区内基岩岩性总体上属中酸性火山熔岩类,山体坡面较陡,沟谷深切,沟内大多有水,沟底坡降大,多处形成深滩,瀑布景观,中部凝灰质粉砂岩地段,地形相对和缓,山顶浑圆,区内冲沟较发育,多数为旱沟,平时无水。
2、设计概况XX隧道出口段位于左偏曲线上,其余地段均位于直线上,隧道内设人字坡,变坡点里程为DK111+200,纵坡3‰,与-5‰,坡长分别为2250m,5300m。
隧道采用无渣轨道,隧道内采用60kg/m耐腐蚀钢轨。
设计行车时速度200km/h,隧道限界根据《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函『2003』439号)及《200kg/h客货共线铁路双层装箱运输建筑界限(暂行)》(铁科级函『2004』157号)要求,在满足重新提速的条件下,重新拟定建筑限界和衬砌内轮廓。
进口采用帽檐斜切式洞门,出口采用柱式明洞门,全隧除进口DK109+266~283斜切式洞门段和出口DK116+200~272偏压路堑式明洞段采用整体式衬砌外,其余地段均采用复合衬砌,全隧设综合洞室28个,每个综合洞室设置余长电缆腔。
隧道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纯方案,64页)

第一章:编制依据1、《青山隧道施工图设计》、《C9标段两阶段施工图设计》;2、广惠C段第9合同段承包合同;3、现行有关公路隧道的设计、施工有关规范、规程及验收标准;《锚杆喷射砼支护技术规范》等。
4、我公司现有技术水平和机械装备能力。
5、青山隧道停工后现场实际状况。
第二章:工程概况2.1、概况本标段位于广东省惠东县白花镇,全长1.76Km,包括青山隧道、约1.3Km路基及盖板涵。
青山隧道位于惠东县白花镇新民村南约500米的山体中,为上下行分离式的四车道高速公路隧道,最大埋深约80米。
左线隧道起讫桩号为ZK146+525~ZK146+980;全长455m,设计纵坡为-0.5%的单向坡。
小金口端洞口设计高程71.477米,凌坑端洞口设计高程69.327米;右线隧道起讫桩号为YK146+535~ZK146+995;全长460m,设计纵坡为-0.5%的单向坡。
小金口端洞口设计高程71.047米,凌坑端洞口设计高程68.747米。
左、右线隧道均位于平曲线上,左线平曲线半径为5000米,右线平曲线半径为6800米,路线横坡为2%。
青山隧道前一施工单位为长大四公司,由于质量等方面的原因于2001年4月底停工,停工时小金口端左线上台阶已进尺29.973m,下台阶进尺约2m;小金口端右线上下台阶均进尺51.482m。
凌坑端左线上台阶进尺26.969m,下台阶未跟进;右线只完成了长管棚的施工,长管棚套拱未按要求施工完成。
已开的三个洞口均未进行仰拱开挖施工。
进出口端洞顶截水沟均未施工完成,由于截水沟渗水,两端边坡均有不同程度的坍塌,出口端右线边坡坍塌尤其严重。
本标段路基为分离式路基,半幅路基宽13.0米,全长1.76Km,有钢筋砼盖板暗涵8道。
前一施工单位停工时已完成路基挖方约4万方,填方约3万方及涵洞的部份工程。
至我公司进场施工时本工程已停工半年多,路基填土已被严重冲毁,边坡开挖与图纸不符,已多处坍塌。
2.2、地形地貌本标段为重丘区地形,山势起伏较大,坡度陡缓不一,地形复杂,沟谷发育,沟内常年流水不断。
龙厦高速铁路象山隧道3号斜井进入正洞时的施工组织安排.

龙厦高速铁路象山隧道3#斜井井底车场及进正洞施工组织设计一、工程概况1、设计概况新建工程龙岩至厦门铁路龙岩至漳州段站前工程ZD-1标象山隧道设计为双洞单线,左线起止里程DK19+690~DK35+558,全长15898m;右线起止里程DK19+690~DK35+607,全长15917m;本条线路设计有5座斜井,其中3#斜井位于龙岩市新罗区适中镇象山村。
3#斜井位于线路前进方向的右侧,与隧道中线平面夹角为17°,斜井井身中线与左线线路交点里程为YDK28+230,斜井斜长905.65m,井身倾角为23.08°。
斜井设计采用有轨运输三车道,最小开挖断面宽×高(664×463cm)。
斜井与隧道采用斜交单联连接方式,端墙式洞门,洞身采用喷锚支护整体式衬砌。
斜井施工完成后,隧道竣工之前,斜井口及斜井与正洞交接处需封堵。
斜井的支护型式:Ⅲ级围岩地段以喷锚衬砌为主,Ⅳ、Ⅴ级围岩地段采用喷锚支护整体式衬砌,斜井与隧道的交叉点等受力复杂环节衬砌加强。
3#斜井对应正洞左、右线施工里程为DK26+831~29+063和YDK26+871~29+063,长度分别为2232m和2196m。
本段围岩地质条件极差,DK26+945~DK26+910段为F10断裂带,DK27+035~DK27+085段为F12断裂带,DK27+150~DK27+210段为F13断裂带。
在DK27+080~DK27+170和DK28+250~DK28+837段有岩溶水;在DK26+707~DK26+855段有煤层瓦斯;在DK26+160~DK28+420段有高地温;在DK27+080~DK27+170和DK28+250~DK28+837段地应力及岩爆;在DK27+210~DK28+837段为软岩大变形。
3#斜井向2#斜井方向的正洞段地质条件复杂,Ⅳ、Ⅴ级围岩占18.02%,雨季最大涌水量超过11000立方米,为整个象山隧道的重要的、关键的控制线路。
某隧道及接线工程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 58页

某隧道及接线工程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 58页)春晓垛子岭隧道及接线工程(K0+000~K1+694)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浙江金顺路桥建设有限公司春晓垛子岭隧道及接线工程项目经理部二○○八年十一月十日春晓垛子岭隧道及接线工程(K0+000~K1+694)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第一章工程概况、施工总体安排第一节工程概况一、工程概况1、工程简况:本工程起点位于三山村西南侧,与太河路相接,向西南方向以隧道方式穿越垛子岭,终点与大海线相接,路线全长1.694公里。
2、主要工程内容(1)路基土石方清理现场等 10820m2路基挖方54743m3路基填筑 10694m3(2)桥梁工程 2×10m普通钢筋砼连续板/1座(3)隧道工程385m/1座(4)排水及涵洞工程排水工程 2181m圆管涵 47m(5)砌筑防护工程 4012m(6)路面工程水泥稳定土 8671 m2级配碎石基层 10546 m2水泥砼面板 8795 m2(7)安全设施钢护栏 800m(8)机电照明灯 138套二、施工条件1、交通条件本工程起点接太河路、终点接大海线,太河路、大海线终点均与沿海中线相接,区域内交通便利,筑路材料能方便地运至施工现场。
2、施工场地安排根据本工程路线平面位置的布置,我们考虑到为方便施工及交通方便,在线路走向的附近布置施工现场(详见总施工平面布置图)。
3、工程材料来源一、片、块石、碎石、中粗砂本工程圬工砌体用片石、块石、碎石可在附近采石场购买;通过海运解决本工程用砂问题,通过宁波市建工海沙淡化有限公司、宁波市镇海福耀海沙淡化有限公司价购,宁波地区工程用高质量黄砂均由福建外购。
二、水泥、钢材等本地水泥生产能力可以解决本工程水泥供应。
所需钢材、高强钢材、木材、等可以由市场供应。
4、生活、施工生产用水本工程路线有水库河流分布,水资源丰富,水质较好,对混凝土不具结晶类、分解类、结晶分解复合类腐蚀性,施工时可从附近主干渠及排水沟中抽取,基本能满足施工用水;在拌和场内自备水箱,供砼拌和用;生活用水考虑可从驻地村庄自来水饮用水源中连接取水或打井取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象山隧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批准:目录1编制说明 (1)1.1编制依据 (1)1.2编制原则 (1)2工程概况 (2)2.1简介 (2)2.2设计概况 (2)2.2.1设计标准 (2)2.2.2隧道纵平面设计 (2)2.2.3隧道结构设计 (2)2.2.4工程数量 (4)2.3工程、水文地质 (5)2.3.1地形地貌 (5)2.3.2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 (5)2.4工程重难点 (6)3管理目标 (6)3.1工期目标 (6)3.2质量目标 (6)3.3安全目标 (6)3.4环保、水土保持目标 (7)3.5职业健康安全目标 (7)4施工布署及工期安排 (7)4.1组织机构设置 (7)4.2施工部署及安排 (8)4.2.1施工部署 (8)4.2.2临时工程设施 (8)4.3工期安排 (11)4.3.1工期总体安排 (11)4.3.2进度指标确定 (14)4.3.3分部分项工程施工进度计划 (15)5总体施工方案及主要施工方法 (15)5.1总体施工方案 (15)5.2洞口及明洞施工 (16)5.2.1边仰坡开挖及加固 (18)5.2.2明洞及洞门施工 (24)5.3隧道开挖 (25)5.3.1开挖方法简述 (25)5.3.2三台阶临时仰拱施工 (26)5.3.3三台阶七步法施工 (29)5.3.4附属洞室开挖 (32)5.4钻爆破设计 (32)5.4.1减振控制爆破技术措施 (32)5.4.2控制爆破设计 (33)5.5超前支护施工 (39)5.5.1超前管棚 (39)5.5.2超前小导管、锚杆 (40)5.6锚杆、钢架及喷射砼施工方法 (42)5.6.1φ25中空注浆锚杆施工 (42)5.6.2φ22砂浆锚杆施工方法 (44)5.6.3钢架支撑 (44)5.6.4钢筋网片施工 (45)5.6.5喷射砼施工 (46)5.7结构防排水施工 (47)5.7.1排水盲沟施工 (48)5.7.2防水板施工 (49)5.7.3止水带施工 (50)5.8隧道仰拱及中心管沟施工 (51)5.9隧道拱墙衬砌施工 (52)5.10隧道水沟电缆槽施工 (55)5.11监控量测 (57)5.12超前地质预报 (62)5.13施工排水、通风防尘及管线布置 (64)5.13.1施工排水 (64)5.13.2施工通风 (65)5.13.3防尘措施 (67)5.13.4管线布置 (68)5.14弃砟场工程施工 (69)6重点、难点施工方案 (69)6.1施工难点分析 (69)6.2确保隧道结构稳定和施工安全的技术措施 (71)6.3高边坡施工措施 (73)6.3.1总体安排 (73)6.3.2边坡开挖及加固 (74)6.3.3控制爆破 (74)6.3.4爆破设计 (75)6.3.5防护措施 (76)6.3.6边坡监测 (77)7施工资源配置 (77)7.1劳动力使用计划 (77)7.2主要机械设备使用计划 (79)7.3主要工程材料使用计划 (81)8安全目标及保证措施 (82)8.1安全目标 (82)8.2安全保证体系 (83)8.3安全保证措施 (83)8.3.1安全保证制度 (83)8.3.2施工现场安全措施 (85)8.3.3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86)8.3.4应急预案的建立和实施 (91)8.3.5职业健康安全保证措施 (91)9质量目标和保证措施 (93)9.1质量目标 (93)9.2质量保证体系 (93)9.3质量保证措施 (93)9.3.1建立质量保证制度 (93)9.3.2保证工程质量的技术措施 (96)10施工环保、水土保持措施 (103)10.1施工环保、水土保持管理目标 (103)10.2施工环保、水土保持措施 (103)11文明施工及保证措施 (105)11.1文明施工目标 (105)11.2施工现场管理 (105)11.3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108)1编制说明1.1编制依据(1)、沪宁城际铁路站前工程(HNCJZQⅠ标)招投标文件。
(2)、新建铁路上海至南京城际铁路轨道交通施工图《南象山隧道设计图》(沪宁城际施图(隧)01)和新建铁路上海至南京城际铁路轨道交通施工图《隧道参考图》(沪宁城际施图(隧)参)。
(3)、国家和铁道部现行的有关客运专线工程的设计暂规、施工指南、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及安全技术规程,以及铁道部颁布的现行《设计规范》、《铁路工程质量验收标准》和其它有关文件资料。
(4)、现场施工调查报告。
1.2编制原则(1)、严格遵守设计规范、施工规范和质量验收标准,严格遵照招标文件各项标准和条款要求。
(2)、积极响应和遵守招投标文件中的工期、质量、安全、环境保护、文明施工等的规定及铁路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施工合同条款内容。
(3)、科学合理地安排施工工序,突出重点项目和关键,统筹组织,合理安排,确保开始铺轨等节点工期及总工期。
(4)、发挥专业优势,充分发挥专业人员和专用设备的优势,科学合理安排各项施工顺序,运用网络技术,组织连续、均衡、紧凑有序地施工。
(5)、根据本工程地质水文条件、开挖断面、埋深以及施工条件等,选择合理、可靠的施工方法和爆破方式,以保证施工安全及减少对地层的扰动,优先选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工艺和设备,以保证施工工序质量和工程质量。
(6)、文明施工,重视环保,珍惜土地,合理利用。
确保水土保持、保护地下管线和既有构筑物,减少扰民,切实维护建设单位及地方群众的利益。
(7)、执行GB/T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关心职工健康安全。
2工程概况2.1简介南象山隧道是沪宁城际铁路站前I标的四座隧道之一,全长1070m,起讫里程为DK14+370~DK15+440,为新建铁路双线隧道;隧道进口地处栖霞区新和村东部山庄度假村内,出口为栖霞街道后山,近邻居民区。
2.2设计概况2.2.1设计标准铁路等级:客运专线;正线数目:双线;设计速度:200km/h以上;线间距:4.8m;设计活载:0.8UIC;轨道结构:无碴轨道。
2.2.2隧道纵平面设计线路调整后,保持线路中心不变,向两侧各加0.1m。
曲线资料以原4.6m 线间距时对应值,隧道左线位于半径为4500m的曲线上,右线位于半径为4495.4m的曲线上,隧道内设单面下坡,坡度为9‰。
2.2.3隧道结构设计(1)、隧道按300~350公里高速铁路建筑接近限界标准设计,断面有效面积(轨面以上)为100m2,线间距为4.8m;洞内设置双侧侧沟、双侧电缆槽,电力电缆槽位于边墙侧,通信信号电缆槽采用合槽的方式置于道床侧。
(2)、隧道设计以新奥法原理为基础,采用由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组成的复合式衬砌结构,在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之间设置防水隔离层。
(3)、隧道初期支护以锚杆、钢筋网、喷射混凝土、型钢或格栅刚架等结构形式组成,并根据不同的围岩情况,铺以大管棚、超前小导管、超前锚杆等超前预支护措施。
(4)、隧道防排水按一级防水标准设计,要求混凝土表面无湿渍;除洞口坡顶以截水沟截排地表水外,在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间铺设EVA防水板加土工布防水,在隧道设置环向排水盲沟与纵向排水盲沟相连,并以横向排水管引入中心水沟排走。
隧道各级围岩支护参数见表2-1。
表2-1 隧道各级围岩支护参数表项目单位围岩级别备注ⅣⅤ超前支护类型mmφ25中空锚杆φ42小导管2.4~3m/环,洞口为40mφ108大管棚间距cm 40 40长度m 4.5 4.5初期支护喷射砼C25 cm 25 28 网喷系统锚杆类型mm墙部φ22锚杆墙部φ22锚杆拱部φ25中空长度cm 350 400锚杆布置m1.2×1.21.2×1.0钢筋网直径mmφ6φ8布置形式cm 20×20 20×20支撑刚架形式H16格栅架I20a/I22a间距cm 1.0 0.6偏压段0.5m二次衬砌拱墙部C35钢筋砼cm 45 50仰拱喷C25砼cm 10 28 素喷C35钢筋砼cm 55 60注:在隧道下穿溶洞段超前预支护采用双层φ42小导管,在穿越断层破碎带时采用φ89洞身管棚。
2.2.4工程数量主要工程规模及数量见表2-2序号工程项目名称类型单位数量1 正洞开挖IV m 120 V m 8512 支护IV m 110 V m 8593 衬砌IV m 110 V m 8594 明洞/ m 675 洞门斜切式m/座34/22.3工程、水文地质2.3.1地形地貌隧址区位于312国道及既有沪宁铁路间,属宁镇山脉中段剥蚀丘陵区,地势起伏较大,相对高差约100米,隧道所处山脊总体走向近北东~南西向,自然坡度20~30度,植被发育,树林茂密,灌木、荆棘丛生。
隧道进口位于东部山庄休闲区内,洞口有别墅和220KV高压铁塔;在隧道中部DK14+840~+862段存在一“垭口”,该处外侧地势平坦,埋深浅,隧道拱顶出露地表约2m;出口位于栖霞街道后山,紧邻居民生活区。
2.3.2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1)、工程地质南象山隧道隧址处地质条件复杂,洞身多属浅埋地层,最大埋深36m,围岩均属Ⅳ、Ⅴ级,基本为泥质粉砂岩和石英砂岩,表层覆盖粉质粘土,出口段有灰黑色厚层灰岩出现,总体表现为岩体破碎,完整性差,节理裂隙发育,多属张开型,其可溶岩岩溶发育;在出口DK15+335附近存在一逆断层,断层围岩破碎,层间结合力差,其走向235°,倾向北西。
隧道在DK15+062~+185段下穿一溶洞,溶洞埋深约15m,距拱顶约6.5m。
(2)、水文地质隧道所处的剥蚀丘陵区地表水不发育,地下水根据其赋存条件可分为风化层裂隙水、灰岩岩溶裂隙水及构造裂隙水。
风化层裂隙水赋存于各岩层全风化~弱风化带中、含水层薄,水量小,对隧道工程基本无影响。
构造裂隙水主要在F断层中存在,但主要为大气降水补给,补给区较小,对隧道工程造成一定的影响。
灰岩岩溶裂隙水在南象山南西部因灰岩出露地表,地层产状近直立,受构造影响,各种溶沟、溶槽等溶蚀现象发育,地下水为岩溶裂隙水,向北东方向岩溶发育程度逐渐减弱,至洞身部位,不具备岩溶发育条件,仅存在一定的地下水迁移通道。
2.4工程重难点(1)、隧道地质差,全隧均需采用三台阶临时仰拱法、三台阶七步法施工,解决其开挖支护进度以满足业主的工期目标是施工难点。
(2)、隧道中部和出口分别下穿溶洞和断层,保证隧道的结构稳定和施工安全是施工重点。
(3)、隧道出口和中部“垭口”与周围民房距离较近,边坡较高且偏压,施工中保证不出现高边坡跨塌及爆破安全防护是施工重点。
3管理目标3.1工期目标满足业主工期目标,实现业主调整施工组织计划工期要求:因不涉及架梁,隧道不作为控制工期,但宜在正式开工后12个月内完成。
3.2质量目标达到国家和铁道部现行的质量验收标准和设计要求,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