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笏园历史 潍县四大家族

合集下载

十笏园文化小镇驶进新1日功能转换的快车道

十笏园文化小镇驶进新1日功能转换的快车道

十笏园文化小镇驶进新旧功能转换的快车道文/杜刚 张宝辉 胡一平可见之诗·第三届中国油画风景作品展开幕式现场。

The Cultural Town of Shihuyuan has been onthe Fast Track of Shifting from Old to New Growth Drivers“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盛夏的午后,漫步十笏园文化街区,青青的瓦片、温润的空气,长满苔痕的墙角、岁月沧桑的屋檐,细雨霏霏敲打着竹子,一丝一缕,流淌着这片街区悠久的历史文化,深情且唯美,缓慢而悠长。

这样的十笏园,让你分不清是在梦境,还是在人间。

如今,“世界风筝都大客厅、中国画都新地标”已经成为十笏园的新名片。

近年来,乘着潍坊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创建“四个潍坊”的东风,十笏园文化街区充分挖掘城市历史文化内涵,努力提升文化品质,积极构建特色鲜明、功能完备、富有活力、效益明显的文化旅游产业小镇。

制定了实现十笏园文化街区未来发展“四个城市建设示范典型”的战略创新举措。

具体内容是全力打造“一区、一地、一心、一市”的战略布局,即“创建非遗新旧动能转化集聚区,创建爱国主义教育培训基地,铸造节庆会展活动中心,打造省级文化创意大超市”四大系统工程,形成“四轮驱动”的巨大引擎,带动整个十笏园文化街区乃至十笏园文化小镇驶进新旧功能转换的快车道。

创建非遗新旧动能转化集聚区十笏园文化街区的齐鲁非遗文化产业孵化器,是2015年十笏园文化小镇创建的全国首家非遗孵化器,今后十笏园将以非遗孵化器为核心,创新建立全市非遗文化产业的集聚区和展示区。

重点解决非遗传承人年龄偏高、青黄不接、存在断代等问题,实现非遗传承人的新旧动能转化,孵化一批既拥有传统非遗技能、又具有现代科技创新意识的新型传承人,为全国非遗保护传承提供借鉴而积累经验。

实现非遗产品的新旧动能转换,适应现代人文观念的多元需求,既注重人们强烈的时代文化诉求与传统文化不相匹配的冲突矛盾,又要避免非遗产品低端化和急功近利。

潍坊-十笏园

潍坊-十笏园

潍坊十笏园十笏园,位于潍坊市潍城区胡家牌坊街,是潍县豪绅丁善宝的旧宅,潍县在清代手工业及商业发达,曾经流传着“十万织布机,九千绣花女,二百支洪炉,三千砸铜匠”的佳话。

根据史书记载,在清中期,潍坊境内就有园林七十二座,十笏园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座,现仅存的,也是保存最完好的一座.由于潍县地处南方和北方的交界点,故十笏园传成了北方园林的讲求轴线、布局严谨的特点,又具有园林的小巧玲珑,小中见大的手法,成为南北园林兼容的典范,著名园林专家陈从周在《说园》一书中赞誉说“潍坊十笏园,园甚小,故以十笏名之。

清水一池,山廊围之,轩榭浮波,极轻灵有致。

触景成咏:‘老去江湖兴未阑,园林佳处说般般,亭台虽小情有限,别有缠绵水石间’。

北国小园,能饶水石之胜者,以此为最”。

康有为《十笏园留题》:“峻岑寒松荫薜萝,芳池水石立红荷。

我来山下凡三宿,毕至群贤主客多”。

十笏园建于清朝光绪十一年(1885年),丁善宝利用明代刑部郎中胡邦佐的故居,在保留明代建筑砚香楼的基础上,改建的一座私人庭院。

十笏园占地面积只有2000平方米,为形容园子的小巧玲珑,十笏园“以其小而易就也,署其名曰十笏园,亦以其小而名之也。

”以笏量宅基,只有十笏,故号方丈之室。

后人即以“十笏”来形容小面积的建筑物。

园子虽小,设计巧妙,布局严谨,疏密有致、高低错落,紧凑而不拥挤、丰富而不繁杂。

在有限的空间里,能呈现自然山水之美,含蓄曲折,引人入胜。

园中假山池塘、曲桥回廊、亭榭书房等建筑共34处,房间67间,身临其境,如在画中,给人一种布局严谨、一步一景的感觉,是古典造园艺术中的奇葩。

完工后,园主亲撰《十笏园记》并制碑,《十笏园题句》道曰:“赤栏桥畔水亭西,亭下微风扬钓丝。

荷叶染衣花照眼。

”王麒麟《沁园春》词赞曰:“三弓隙地拓开尽,子久云林弗剪裁。

有方塘半亩,镜湖三敛滟,奇峰十笏,灵壁崔巍,曲榭留云,是看山已足,五岳归来”。

十笏园平面近似方形,由中、东、西三条轴线组织园内的各个建筑,形成三跨并行。

牌坊林立——“东莱首邑”的大潍县古城名不虚传

牌坊林立——“东莱首邑”的大潍县古城名不虚传

牌坊林立——“东莱首邑”的大潍县古城名不虚传熟知潍坊的人基本上都知道十笏园,说道十笏园就不得不提到胡家牌坊,不仅仅是因为十笏园位于胡家牌坊街上;因为她代表的是一种建筑艺术、历史文化,更是是一种深厚的乡土情结,抑或是一种民族自信。

说到牌坊,笔者特意从网上搜索了一下“牌坊”的概念和意义:牌坊是中华特色建筑文化之一,是封建社会为表彰功勋、科第、德政以及忠孝节义所立的建筑物。

也有一些宫观寺庙以牌坊作为山门的,还有的是用来标明地名的。

又名牌楼,为门洞式纪念性建筑物,宣扬封建礼教,标榜功德。

牌坊也是祠堂的附属建筑物,昭示家族先人的高尚美德和丰功伟绩,兼有祭祖的功能。

从上述可以看出,牌坊首先是一种“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勇恭廉”身份歌功颂德的一种象征,其次才是一种建筑艺术,所以当一个人或者一个家族被命名为“牌坊”是何等的荣耀;恰恰老潍县历史上却不乏相关牌坊的记载;据有关文献记载,老潍县城乡的牌坊约有190多座。

县城及城乡附近约为85座。

按建造时间划分,建于明代的32座,建于清代的53座。

按其作用划分,约略为以下几种类型。

事功坊类:主要是科举中了功名,或得了官职,有了爵位功德,而建立的牌坊;明朝万历二年到乾隆时期《潍县志》记载明朝至清初举人进士登科题名的科第坊等。

总督坊:明隆庆六年,由总督冀辽保定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使刘应节立。

大司寇坊:为刑部尚书刘应节立。

敕建佳城坊:为太子少保刑部尚书刘应节立。

凌霄坊:为举人陈鹏立。

薢元坊:为杜珏立。

光啟坊:为举人高明立。

恩荣坊:为进士胡节立。

都宪坊:为都御史王荩立。

司空坊:为工部侍郎王荩立。

步天衢坊:为举人于周立。

鸣凤坊:为举人梁玠立。

谏议坊:为户科右给事中宋继先立。

佳城坊:为通政司参议宋继先立。

柱史坊:在东关,为山西道监察御史王渐立。

都谏坊:为万历甲戌进士姚德重立。

天垣掌谏坊:即四牌坊,为吏科左给事中齐一经立。

乔梓清班坊:为礼兵二部郎中高桂立。

龙章重锡坊:为广西道监察御史颜思忠立。

潍坊-十笏园

潍坊-十笏园

潍坊十笏园十笏园,位于潍坊市潍城区胡家牌坊街,是潍县豪绅丁善宝的旧宅,潍县在清代手工业及商业发达,曾经流传着“十万织布机,九千绣花女,二百支洪炉,三千砸铜匠”的佳话。

根据史书记载,在清中期,潍坊境内就有园林七十二座,十笏园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座,现仅存的,也是保存最完好的一座.由于潍县地处南方和北方的交界点,故十笏园传成了北方园林的讲求轴线、布局严谨的特点,又具有园林的小巧玲珑,小中见大的手法,成为南北园林兼容的典范,著名园林专家陈从周在《说园》一书中赞誉说“潍坊十笏园,园甚小,故以十笏名之。

清水一池,山廊围之,轩榭浮波,极轻灵有致。

触景成咏:‘老去江湖兴未阑,园林佳处说般般,亭台虽小情有限,别有缠绵水石间’。

北国小园,能饶水石之胜者,以此为最”。

康有为《十笏园留题》:“峻岑寒松荫薜萝,芳池水石立红荷。

我来山下凡三宿,毕至群贤主客多”。

十笏园建于清朝光绪十一年(1885年),丁善宝利用明代刑部郎中胡邦佐的故居,在保留明代建筑砚香楼的基础上,改建的一座私人庭院。

十笏园占地面积只有2000平方米,为形容园子的小巧玲珑,十笏园“以其小而易就也,署其名曰十笏园,亦以其小而名之也。

”以笏量宅基,只有十笏,故号方丈之室。

后人即以“十笏”来形容小面积的建筑物。

园子虽小,设计巧妙,布局严谨,疏密有致、高低错落,紧凑而不拥挤、丰富而不繁杂。

在有限的空间里,能呈现自然山水之美,含蓄曲折,引人入胜。

园中假山池塘、曲桥回廊、亭榭书房等建筑共34处,房间67间,身临其境,如在画中,给人一种布局严谨、一步一景的感觉,是古典造园艺术中的奇葩。

完工后,园主亲撰《十笏园记》并制碑,《十笏园题句》道曰:“赤栏桥畔水亭西,亭下微风扬钓丝。

荷叶染衣花照眼。

”王麒麟《沁园春》词赞曰:“三弓隙地拓开尽,子久云林弗剪裁。

有方塘半亩,镜湖三敛滟,奇峰十笏,灵壁崔巍,曲榭留云,是看山已足,五岳归来”。

十笏园平面近似方形,由中、东、西三条轴线组织园内的各个建筑,形成三跨并行。

潍坊丁氏家族

潍坊丁氏家族

潍坊丁氏家族丁永志先生作者介绍:丁永志,山东潍县潍城区人,海州丁氏(谦益堂)分支潍阳丁氏18世孙。

潍县著名乡绅丁叔言之子。

1950年入山东大学哲学系,1953年就职青岛理工大学教书育人。

我在这里说的潍坊丁氏家族是指和十笏园历史有关的丁氏家族。

人生一世,有一些事情是自己所无法选择的,包括自己的家庭出身,家族姓氏,出生地区和年月,以及所处的时代,自己只能被动地承受。

我被动地承受了出生地潍坊,也被动地承受了我的祖先,成了丁氏家族的后代,我没有挑选它的权利,只能“寻根问祖”地去了解它、记述它。

根据历来学者的考证,丁姓的始见大致是在3100年以前的周武王伐纣之时。

《姓氏考略》记载有:“太公金匮,武王伐纣,丁侯不朝,丁姓始此。

”明确指出了当时已有丁姓的诸侯。

另外,据《万姓统谱》、《通志·氏族略》等资料记载,姜太公之子伋谥号为齐丁公,子孙以其谥号为性,称为丁氏,并尊丁公伋为丁姓始祖。

这两种说法,或者还有其它种种说法,我不是研究历史的,究竟哪一种说法对,我无从考证。

下面我只说说潍县丁氏,特别是十笏园所在地的丁氏的来源。

潍县丁氏、诸城丁氏都以丁兴为始祖。

我父亲丁叔言在《五十年之回顾》中写道:“始祖兴,湖北武昌县人,以铁枪从明太祖,征伐有功,调守海州卫。

一世祖山,由海州迁潍”。

比父亲年长三百岁的诸城人、曾创作了长篇小说《续金瓶梅》的丁耀亢在其《族谱序》中也写道:“当元之末,始祖讳兴者,以铁枪归明太祖,从军有功,除淮安海州卫百户,子贯世袭。

自海州而徙琅琊,则自兴之次子推始”。

潍坊丁氏的直接始祖是丁山,他是元末武将武昌人丁兴之三子。

丁兴因随明太祖朱元璋征战有功而受封海州,其子孙则由海州分迁诸城、潍县、寿光、黄县、日照等地。

明洪武二十四年,即1391年,丁山迁潍,卜居城南门,生计困难,人丁不旺,至明天顺年间,即1459-1464年间,始有丁琰为河南太康县训导,丁俊为安徽桐柏县县丞,而后家业逐渐兴发,及至明清发达鼎盛,成为潍县巨富。

潍坊十笏园的文化内涵

潍坊十笏园的文化内涵

园中居住三晚 后写 出 《十笏 园留题 》: “峻 的建筑艺术风格 与特 色 ,并拿 出多套设
岭寒松 荫薜萝 ,芳池水石立红荷 。我来山下 案 来共 同商议十笏园的建筑韵味 ,像 当l
凡三宿 ,毕至群贤 主客 多。”
大 名鼎鼎 刘子 秀等 参与了 该 工程 的建
· 名 字 的 由来 ·
计 。十笏 园 是古 建筑 群 的精 华。全 园 3430m ,共有大小建筑物 34处 ,房屋 6
据 史书记载 ,十笏园的主人 名叫丁善宝 , 园内布局严谨 、疏 密有致 。
是潍坊 四大豪绅之 一。他在咸丰年间曾捐 巨
入园即是忘忧客 ,到此无非画中人
款而 获得 举 人和 内阁 中书之 衔 。他才 华横 时 山 东安丘 市 的王端 麟 曾到访 留 下了J
筑物的小巧玲玲之美 ,又有北方建筑的庄重 衷建造 自己独立 的书房 ,以供 自己的家人读
大气 之 风 格 。
书享受之用 ,以便 为世人称之 为书香I]第之
四照亭 ,是指 其建 筑物 的四面都是三开 家。砚香楼的整体 建筑构成 为 2层砖 砌结构 ,
间 ,四面可观 :往东可观山亭 ,朝西可观 曲 两开间 5檩 ,屋 顶为硬 LLJ顶 。楼上门窗外设
漪岚亭可解释 为为游客提供倚栏风亭 、享 受 为 “北 国 私家 园林之 最 ”。1978年潍坊 市
பைடு நூலகம்
自然山水风光的亭子 。古代的亭子和歌 舞亭 博物 馆迁 于 此地 ,并 按原 貌进 行 了局部 维
榭 的所起 的作 用实 质上都 是供 人欣 赏之 用 修 。1987年 国家 有关 文物管 理部 门拨 款对
代 诗 人苏舜钦 曾在 苏州 拙政 园内 建造沧 浪

潍坊青州古城

潍坊青州古城

潍坊青州古城篇一:青州风俗习惯及风土人情简介青云山有哪些民族娱乐活动?骑马、射箭、荡秋千、扎风筝、印年画、打铁、织布青云山民族风情区有哪些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傣族、佤族、哈尼族、怒族等少数民族请说出潍坊所有的县、市潍城区、奎文区、坊子区、寒亭区,青州市、诸城市、寿光市、安丘市、高密市、昌邑市。

请说出下列分别是潍坊依次的哪个县市区?中华古城安丘樱桃草莓之乡安丘化石之乡临朐恐龙之乡诸城宝石之乡昌乐丝绸之乡昌邑从学校到青云山我们一共走了哪些路,哪些街?幸福街,潍州路,青云山路青云山上你看到的少数民族有哪几个?中国上你学习的有关这些民族的知识点有哪些?傣族、佤族、哈尼族、怒族我国历史上所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辖设立的机构有哪些?汉朝:西域都护府唐朝: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安北都护府、安东都护府、安南都护府、黑水都督府元朝:宣政院、宣慰司明朝:乌思藏都司、朵甘都司、奴儿干都司清朝:驻藏大臣、西宁办事大臣、伊犁将军府、奉天将军府、吉林将军府、黑龙江将军府今天的旅途中你看到的农作物有哪些?请你举例我国引进国外从的农作物品种三种以上并说明分别是什么时期引进的?玉米、甘薯。

答案不唯一,举例即可2333333文登在元朝时属什么章丘机构管辖?中书省篇二:青州旅游优势资源及发展策略1月29日,好客山东文旅交融产业创新产业峰会暨2021山东旅游金榜品牌隆重举行推选活动颁奖盛典在济南举行,我市在众多候选单位中脱颖而出,荣获4项大奖,是日照市获奖数量最多的县(市区),在全省位居前列。

在此次评选中,青州市荣获2021好客荷泽全域旅游示范县。

青州古城荣获2021好客山东十佳特色旅游品牌,知名旅游大V “游青州逛古城”活动荣获2021好客山东旅游新媒体旅游区营销创新典型,青州仰天山国家森林公园荣获2021好客山东当年度主题旅游景区(度假区2021年以来,我市深入实施“旅游立市”发展战略,加快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整合古城、生态、花卉、乡村等资源,推动全域旅游发展,青州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全面提升。

十笏园探幽,领略历史变迁,了解丁氏家族

十笏园探幽,领略历史变迁,了解丁氏家族

十笏园探幽,领略历史变迁,了解丁氏家族
十笏园位于山东潍坊市胡家牌坊街中段,是中国北方地区的古典园林袖珍式建筑,有“鲁东明珠”的美誉。

十笏园始建于明代,园中的砚香楼原是明朝嘉靖年间刑部郎中胡邦佐的故宅。

后于清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被潍坊首富丁善宝以重金购得,在砚香楼的基础上建了整座园林。

十笏园被称作“丁家花园”。

整座建筑坐北向南,青砖灰瓦,主体是砖木结构,总建筑面积约2000平方米。

因占地较小,喻若十个板笏之大而得其名。

1988年,十笏园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释:
尔俸尔禄,民脂民膏,下民易虐, 上天难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你有你的俸禄可以收取,(还要) 去搜刮民脂民膏,天底下的百姓是好 欺负的,(但)上天的神明是不可欺 负的。

五代十国时期,后蜀孟知祥称帝后,为了酬谢昔日患难与共 一同打江山的将相大臣,给他们诸多宽厚的待遇。然而这些官吏 借此机会肆无忌惮地害民虐庶,搜刮民脂民膏。孟昶继位后,为 整饬吏治,于广政四年(公元941年)亲撰《颁令箴》24句: 朕念赤子,旰食宵衣,言之令长,抚养惠绥。 政存三异,道在七丝,驱鸡为理,留犊为规。 宽猛得所,风俗可移,无令侵削,无使疮痍。 下民易虐,上天难欺,赋舆是切,军国是资。 朕之爵赏,固不逾时,尔俸尔禄,民膏民脂。 为民父母,莫不仁慈,勉尔为戒,体朕深思。 以此诫谕地方官要爱护百姓,不做贪官污吏。 宋灭蜀后,宋太宗鉴于前后蜀政治腐败、不战而败的历史教 训,将《颁令箴》缩写为4句16字: 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 这16个字就是《戒石铭》,于太平兴国八年(公元983年)颁示 天下,至南宋绍兴二年(1132)高宗又把诗人黄庭坚书写的这一祖 训,颁于各府州县刻石立于大堂前。明太祖朱元璋进一步明令立 于甬道中,并建亭保护,故有“戒石亭”之称。警示长官坐堂理 事北向的铭文16字,即抬头可见,以提醒其秉公办事,若徇私枉 法,天理不容。

潍县郭家,在潍县,竟也是本家望族占了 一条长街:郭宅街。郭宅气象,卓尔不群。 即此郭宅,明清两代,前后出8个进士:明 代的郭尚友,清代的郭梦龄、郭梦惠、郭熊 飞、郭圲、郭璋、郭恩赓、郭育才。举人出 了29人,秀才出了200多人。郭家8位进士, 郭尚友仕至明代户部尚书。
清代郭家第一代,堂兄弟三人,都位高爵显。 长兄郭梦龄,为清道光三年(公元1822年)进士, 出任顺天香和县知县,累官至山西布政使,曾署 山西巡抚。其堂弟郭梦惠为咸丰三年(公元 1852年)进士,出任翰林院纂修,戊午科顺天乡 试同考官。其弟郭梦星为道光二十六年(公元 1848年)举人,官至内阁中书。 郭家第二代,郭梦龄之长子郭襄之,为道光 二十四年(公元1846年)举人,仕至甘肃西宁府 知府。其弟郭杭之、郭薰之,一为知府,一为知 县。 郭家第三代,郭薰之之子郭恩赓,为光绪二 十四年(公元1897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 其后人郭味蕖为现代画家。
西门里张家,俗称“总督府”。莫可小 觑,“张氏一门四进士”。第一代,张翔(1782— 1854),嘉庆十三年(公元1808年)进士,初任直隶省 献县知县,后授河间府知府,广平府知府。 第二代,张兆栋(1821—1887),张翔之侄。道 光二十五年(公元1847年)进士,初仕陕西凤翔府 知府,接任四川按察使,后任广东、安徽、江苏 布政使,漕运总督,广东巡抚,署两广总督。张兆 楷(1825—1879),张兆栋之弟。同治十年(公元 1871年)进士,出任江南兴化县知县。
尽管今日,有人对科举取士制度,说三道四,但科举 选才,有两条最佳长项,无法否认,一是公开,就是公开 考试,一纸考卷定乾坤。一切腐败,在一纸公开考卷面前, 无所施其技。二是公平,就是有考无类。 正因如此,清朝山东全省一共出了六名状元(聊城两名, 济宁两名,潍县两名),潍县独得其二。一个曹鸿勋,一个 王寿彭。这两个状元,有四条线相交:一是,两人同居一巷: 南关新巷子;二是,两人都出身于贫穷之家。三是,两人 都在光绪一朝:曹鸿勋在光绪二年(公元1875年),王寿彭 在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四是,在济南泺源书院曹 鸿勋授课王寿彭。 所以说,两个穷书生,能遂凌云之志, 倘无科举考试的有考无类,对穷富一视同仁,那“一巷状 元双登科”,则绝对如登蜀道,“难于上青天”了。


“翰林院安陈氏家”,潍县陈家,当此无愧。 清承明制,京城有“翰林院”之设。这个翰 林院,颇像今天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是一个人 文俊彦的“智库”。凡殿试中状元的,初步 安排是翰林院修撰;凡中进士的,初始安排 翰林院编修。新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的,叫 “点翰林”。

而潍县陈官俊,在嘉庆十三年(公元1808年) 中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后授翰林院编修,又升 为翰林院侍讲学士。陈官俊之子陈介祺,在道光 二十五年(公元1847年),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 陈介祺的弟弟陈介猷,在咸丰二年(公元1851年) 朝考翰林院庶吉士。这样,祖居潍县城里北门大 街南首路东的陈氏祖宅,先后出了三个翰林。所 以潍县乡亲,不无自豪地说,“北京城的翰林院,简 直像安到潍县陈宅来了。”(位在增福堂街的陈 宅,是陈官俊父子从北门大街迁出后所建新宅, 因陈官俊官至协办大学士,故潍县老乡称其宅为 “相府”)尚存万印楼旧址。
十笏园历史 第四课
《红楼梦》中,一个荣国府,一个宁国府,贾门 独秀,两府占了一条大街,号称荣宁街。 在历史文化悠久的潍县,也有因官宦门第 兴起的街巷,我们新青民校所在的郭宅街就是 其中之一。那么,以前的郭宅街是怎么兴盛起 来的?在当时都有哪些著名的庞大家族,他们 都有什么光辉事迹呢? 让我们走进今天的课堂——潍县四大家族。


潍县衙门坐北朝南,在南北轴线的北端, 衙门里松柏参天,大门口有一对两米多高威 武的石狮子。在大堂上就能看到衙门大门外, 有一座木质结构的牌坊,南面书“戒碑”二 字,北面书“尔俸尔禄,民脂民膏,下民易 虐,上天难欺。” 在封建社会也是注重政 府形象的。县衙的左首是城隍庙,右首是关 帝庙和孔融词。城里街道多有牌坊,都是官 宦之家。



第三代,张僖(1850—1896),张兆栋之子。 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进士。曾出任福 建泉州知县,升至福建兴化府知府。张宅故 居并未完全拆除,张兆楷故居尚存

在老潍县四大家族中,惟独丁家,非仕宦望族, 却拥有大量土地与商贾。财大气粗,祖辈乐善好施,喜 欢捐资助学,为老潍县教育事业发展,贡献了相当的力 量,邑民口碑载道。说“丁宅立校如植花”,非为溢美。 早在清代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潍县乡绅丁毓庚, 曾捐巨款助学,反响甚佳。至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 年),他又出资创办了丁氏继志高等小学,由他三子丁叔 言任校长。私人办学的好风气一旦兴起,如日初升,温 煦大地。潍县丁氏办学,以及郭氏办学,都在潍城教育 史上,写下动人心弦的一章。十芴园乃丁宅私园。
潍县丁氏世家在清代出了十二个举人,三个进士。该
世家有利亨钱庄一处,由丁四宅经营,开设在潍城东 门里,原有资金五千吊,到民国初年达到五十多万吊, 另外有丰利、丰亨、义丰当铺三处。还有利亨缎店、 际元、德亨、义盛、元隆(开设在北京)等商号。另 外,丁六宅还开办了潍县最大最好的中华澡堂和中华 戏院。同时,他们以投资为主,在上海参股南洋兄弟 烟草公司和五洲大药房,在大连经营广和公货栈,在 青岛经营义德栈全省联号货栈,在济南投资鲁丰纱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