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邮离散数学期末复习资料题
离散数学期末考试题附答案和含解析1

..一、填空2.A ,B ,C 表示三个会合,文图中暗影部分的会合表达式为 (B⊕C)-AA C4.公式(PR)(SR)P的主合取范式为(PSR) ( PS R)。
5.若解说I 的论域D 仅包括一个元素,则 xP(x) xP(x) 在I 下真值为 1 。
6.设A={1,2,3,4},A 上关系图以下,则 R^2={(1,1),(1,3),(2,2),(2,4)}。
//备注: 0 1 0 01 0 1 0 0 1 0 1R 1 0 1 0 R 20 0 0 1 0 0 0 00 0 0 00 0 0 07.设A={a ,b ,c ,d},其上偏序关系R 的哈斯图以下,则R={(a,b),(a,c),(a,d),(b,d),(c,d)}U{(a,a),(b,b)(c,c)(d,d)}。
备注:偏序知足自反性,反对称性,传达性8.图 的补图为 。
//补图:给定一个图G,又G 中全部结点和全部能使 G 成为完整图的增添边构成的图,成为补图. 自补图:一个图假如同构于它的补图,则是自补图 9.设A={a ,b ,c ,d},A 上二元运算以下:* a b c da abcd b b c d a ccdabd d a b c那么代数系统<A ,*>的幺元是 a ,有逆元的元素为a,b,c,d,它们的逆元分别为a,b,c,d 。
//备注:二元运算为 x*y=max{x,y},x,y A 。
10.以下图所示的偏序集中,是格的为 c。
//(注:什么是格?即随意两个元素有最小上界 和最大 下界的偏序)二、选择题 1、以下是真命题的有( C 、D )A .{a} {{a}};B .{{}} { ,{}};C .{{}, }; D .{} {{ }}。
2、以下会合中相等的有( B 、C )A .{4,3} ;B .{ ,3,4};C .{4, ,3,3};D .{3,4}。
;....3、设A={1,2,3},则A 上的二元关系有( C )个。
最新离散数学期末考试试题与答案[1]课件ppt
![最新离散数学期末考试试题与答案[1]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9ceca2c04431b90d6d85c7c2.png)
19. (5分) 已知公理 A: (pq) ((qp) (pq)) B: pp∨q
C: pp D: (pr) ((qr) ((p∨q) r)) E: p∧qp 证明定理: p(p∨p)
证明:
(1) pp∨q
公理B
(2) pp∨p
代入
(3) (pr) ((qr) ((p∨q) r))
公理D
(4) (pp) ((pp) ((p∨p) p)) 代入
∑d(v) ≥1+2(|V|-1)=2|E|+1, 这与结论 ∑ d(v) =2|E| 矛盾! 矛盾说明 T 不止
一片树叶。
12. (8分) (G, ·)是一个群,取定u ∊ G. ∀g1,g2∊G,定义: g1*g2= g1·u-1·g2. 证明: (G,*)是群。
证明: (1) 封闭性 (2) 可以结合性 (3) 幺元 e*=u. 事实上, g*e*=g*u=g·u-1·u=g·e=g e**g=u*g=u·u-1·g=e·g=g (4) 逆元 对于∀g∊G, 在代数运算*下的逆元记为g*-1 于是, g*-1=u·g-1·u
所以,根据连通的定义知:G的补图一定连通 。
9. (4分) 一个有奇数条边、偶数个顶点的欧拉图,但不是哈 密尔顿图。
10 (6分) 画出K4,4,判断K4,4是否平面图. 否!
11. (5分) 证明: 多于一个顶点的树,至少有两片树叶。
证明:设 T=(V,E)是一棵树,若T中最多只有一片树叶, 则有
g*a*g-1H,
g*a*g-1K, 从而有g*a*g-1HK, 故HK是G的正规子群。
14. (4分) 已知(G, *),(A, △)是两个群,f: G→A是群同态的。
证明: (1) f(eG)=eA (eG G是幺元, eA A是幺元). (2) ∀g∊G, f(g-1)=(f(g))-1.
离散数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离散数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1.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命题中,属于复合命题的是:A. 3是一个奇数,且2是一个偶数B. 如果2是一个素数,那么4也是一个素数C. 不是所有奇数都是素数D. 存在一个整数x,使得x>5且x是一个偶数答案:D2. 已知命题p:草地是绿的,命题q:天空是蓝的。
下列表述可以表示p ∧ ¬q 的是:A. 草地是绿的,天空是蓝的B. 草地不是绿的,天空是蓝的C. 草地是绿的,天空不是蓝的D. 草地不是绿的,天空不是蓝的答案:B3. 设命题p表示“这个数是偶数”,q表示“这个数大于10”。
那么“这个数既是偶数又大于10”可以表示为:A. p ∧ qB. p ∨ qC. ¬p ∧ qD. ¬p ∨ q答案:A4. 下列以下列集合的方式描述,其中哪个是空集∅:A. {x | 0 ≤ x ≤ 1}B. {x | x是一个自然数,x > 10}C. {x | x是一个正偶数,x < 2}D. {x | x是一个负整数,x < -1}答案:C5. 设A = {a, b, c},B = {c, d, e},C = {a, c, e}。
则(A ∪ B) ∩ C等于:A. {a, b, c, d, e}B. {a, c, e}C. {c}D. 空集∅答案:B6. 假设U是全集,A、B、C是U的子集。
则(A ∪ B) ∩ C 的补集是:A. A ∩ B ∩ C的补集B. (A ∪ B) ∩ C的补集C. A ∪ (B ∩ C)的补集D. (A ∩ C) ∩ (B ∩ C)的补集答案:D7. 若关系R为集合A到集合B的一种映射,且|A| = 7,|B| = 4,则R包含的有序对数目为:A. 4B. 7C. 11D. 28答案:D8. 设A={1,2,3},B={4,5,6},则从A到B的映射总数为:A. 3B. 9C. 6D. 18答案:C9. 设A={a,b,c,d,e},则集合A的幂集的元素个数是:A. 2B. 5C. 10D. 32答案:D10. 若f:A→B为满射且g:B→C为单射,则(g ∘ f):A→C为:A. 双射B. 满射C. 单射D. 非单射且非满射答案:A2.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请简要解释什么是关系R的自反性、对称性和传递性。
离散数学期末考试试题配答案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 谓词公式)()(x xQ x xP ∃→∀的前束范式是___________。
2. 设全集{}{}{},5,2,3,2,1,5,4,3,2,1===B A E 则A ∩B =____,=A _____,=B A __ _____3. 设{}{}b a B c b a A ,,,,==,则=-)()(B A ρρ__ __________,=-)()(A B ρρ_____ ______。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 与命题公式)(R Q P →→等价的公式是( )(A )R Q P →∨)( (B )R Q P →∧)( (C ))(R Q P ∧→ (D ))(R Q P ∨→ 2. 设集合{}c b a A ,,=,A 上的二元关系{}><><=b b a a R ,,,不具备关系( )性质 (A ) (A)传递性 (B)反对称性 (C)对称性 (D)自反性 三.计算题(共43分)1. 求命题公式r q p ∨∧的主合取范式与主析取范式。
(6分)2. 设集合{}d c b a A ,,,=上的二元关系R 的关系矩阵为⎪⎪⎪⎪⎪⎭⎫⎝⎛=1000000011010001R M ,求)(),(),(R t R s R r 的关系矩阵,并画出R ,)(),(),(R t R s R r 的关系图。
(10分)5. 试判断),(≤z 是否为格?说明理由。
(5分)(注:什么是格?Z 是整数,格:任两个元素,有最小上界和最大下界的偏序)四.证明题(共37分)1. 用推理规则证明D D A C C B B A ⌝⇒∧⌝⌝⌝∧∨⌝→)(,)(,。
(10分)2. 设R 是实数集,b a b a f R R R f +=→⨯),(,:,ab b a g R R R g =→⨯),(,:。
求证:gf 和都是满射,但不是单射。
(10分)一,1, _∃x∃y¬P(x)∨Q(y)2, {2} {4,5} {1,3,4,5}3, {{c},{a,c},{b,c},{a,b,c}} Φ_二,B D三,解:主合取方式:p∧q∨r⇔(p∨q∨r)∧(p∨¬q∨r)∧(¬p∨q∨r)= ∏0.2.4 主析取范式:p∧q∨r⇔(p∧q∧r) ∨(p∧q∧¬r)∨(¬p∧q∧r) ∨(¬p∧¬q∧r) ∨(p∧¬q ∧r)=∑1.3.5.6.7四,1,证明:编号公式依据(1)(¬B∨C)∧¬C前提(2)¬B∨C,¬C(1)(3)¬B(2)(4)A→B (3)(5)¬A(3)(4)(6)¬(¬A∧D)前提(7)A∨¬D(6)(8)¬D(5)(6)2,证明:要证f是满射,即∀y∈R,都存在(x1,x2)∈R×R,使f(x1,x2)=y,而f(x1,x2)=x1+x2,可取x1=0,x2=y,即证得;再证g是满射,即∀y∈R,,都存在(x1,x2)∈R×R,使g(x1,x2)=y,而g(x1,x2)=x1x2,可取x1=1,x2=y,即证得;最后证f不是单射,f(x1,x2)=f(x2,x1)取x1≠x2,即证得,同理:g(x1,x2)=g(x2,x1),取x1≠x2,即证得。
离散数学期末考试试题(有几套带答案)

离散数学试题(A卷及答案)一、证明题(10分)1)(⌝P∧(⌝Q∧R))∨(Q∧R)∨(P∧R)⇔R证明: 左端⇔(⌝P∧⌝Q∧R)∨((Q∨P)∧R)⇔((⌝P∧⌝Q)∧R))∨((Q∨P)∧R) ⇔(⌝(P∨Q)∧R)∨((Q∨P)∧R)⇔(⌝(P∨Q)∨(Q∨P))∧R⇔(⌝(P∨Q)∨(P∨Q))∧R⇔T∧R(置换)⇔R2)∃x(A(x)→B(x))⇔∀xA(x)→∃xB(x)证明:∃x(A(x)→B(x))⇔∃x(⌝A(x)∨B(x))⇔∃x⌝A(x)∨∃xB(x)⇔⌝∀xA(x)∨∃xB(x)⇔∀xA(x)→∃xB(x)二、求命题公式(P∨(Q∧R))→(P∧Q∧R)的主析取范式和主合取范式(10分)证明:(P∨(Q∧R))→(P∧Q∧R)⇔⌝(P∨(Q∧R))∨(P∧Q∧R))⇔(⌝P∧(⌝Q∨⌝R))∨(P∧Q∧R)⇔(⌝P∧⌝Q)∨(⌝P∧⌝R))∨(P∧Q∧R)⇔(⌝P∧⌝Q∧R)∨(⌝P∧⌝Q∧⌝R)∨(⌝P∧Q∧⌝R))∨(⌝P∧⌝Q∧⌝R))∨(P∧Q∧R)⇔m0∨m1∨m2∨m7⇔M3∨M4∨M5∨M6三、推理证明题(10分)1)C∨D, (C∨D)→⌝E, ⌝E→(A ∧⌝B), (A∧⌝B)→(R∨S)⇒R∨S证明:(1) (C∨D)→⌝E (2) ⌝E→(A∧⌝B)(3) (C∨D)→(A∧⌝B)(4) (A∧⌝B)→(R∨S)(5) (C∨D)→(R∨S)(6) C∨D(7) R∨S2) ∀x(P(x)→Q(y)∧R(x)),∃xP(x)⇒Q(y)∧∃x(P(x)∧R(x)) 证明(1)∃xP(x)(2)P(a)(3)∀x(P(x)→Q(y)∧R(x))(4)P(a)→Q(y)∧R(a) (5)Q(y)∧R(a)(6)Q(y)(7)R(a)(8)P(a)(9)P(a)∧R(a)(10)∃x(P(x)∧R(x))(11)Q(y)∧∃x(P(x)∧R(x))四、设m是一个取定的正整数,证明:在任取m+1个整数中,至少有两个整数,它们的差是m的整数倍证明设1a,2a,…,1+m a为任取的m+1个整数,用m去除它们所得余数只能是0,1,…,m-1,由抽屉原理可知,1a,2a,…,1+m a这m+1个整数中至少存在两个数sa和t a,它们被m除所得余数相同,因此s a和t a的差是m的整数倍。
北邮离散数学期末复习题

北邮离散数学期末复习题第一章集合论一、判断题(1)空集是任何集合的真子集. ( 错 )(2){}φ是空集. ( 错 ) (3){}{}a a a },{∈ ( 对 ) (4)设集合{}{}{}{}AA 22,1,2,1,2,1⊆=则. ( 对 ) (5)如果B A a ⋃∉,则A a ∉或B a ∉. ( 错 )解 B A a ⋃∉则B A B A a ⋂=⋃∈,即A a ∈且B a ∈,所以A a ∉且B a ∉(6)如果A ∪.,B A B B ⊆=则 ( 对 )(7)设集合},,{321a a a A =,},,{321b b b B =,则},,,,,{332211><><><=⨯b a b a b a B A ( 错 )(8)设集合}1,0{=A ,则}1},0{,0},0{,1,,0,{><><><><=φφρ是A2到A 的关系. ( 对 )解 A 2}},1{},0{,{A φ=, =⨯A A 2}1,,0,,1},1{,0},1{,1},0{,0},0{,1,,0,{><><><><><><><><A A φφ(9)关系的复合运算满足交换律. ( 错 )(10).条件具有传递性的充分必要上的关系是集合ρρρρA = ( 错 )(11)设.~,上的传递关系也是则上的传递关系是集合A A ρρ ( 对 ) (12)集合A 上的对称关系必不是反对称的. ( 错 )(13)设21,ρρ为集合A 上的等价关系, 则21ρρ⋂也是集合A 上的等价关系( 对 )(14)设ρ是集合A 上的等价关系, 则当ρ>∈<b a ,时, ρρ][][b a = ( 对 )(15)设21,ρρ为集合 A 上的等价关系, 则 ( 错 )二、单项选择题(1)设R 为实数集合,下列集合中哪一个不是空集 ( A )A. {}R x x x ∈=-且,01|2 B .{}R x x x ∈=+且,09|2C. {}R x x x x ∈+=且,1|D. {}R x x x ∈-=且,1|2(2)设B A ,为集合,若φ=B A \,则一定有 ( C )A. φ=B B .φ≠B C. B A ⊆ D. B A ⊇(3)下列各式中不正确的是 ( C )A. φφ⊆ B .{}φφ∈ C. φφ⊂ D. {}}{,φφφ∈ (4)设{}}{,a a A =,则下列各式中错误的是 ( B )A. {}A a 2∈ B .{}A a 2⊆ C. {}A a 2}{∈ D. {}Aa 2}{⊆ (5)设{}2,1=A ,{}c b a B ,,=,{}d c C ,=,则)(C B A ⨯为 ( B ) A. {}><><c c ,2,1, B .{}><><c c ,2,,1C. {}><><2,,,1c cD. {}><><2,,1,c c(6)设{}b A ,0=,{}3,,1b B =,则B A 的恒等关系为 ( A ) A. {}><><><><3,3,,,1,1,0,0b b B .{}><><><3,3,1,1,0,0C. {}><><><3,3,,,0,0b bD. {}><><><><0,3,3,,,1,1,0b b(7)设{}c b a A ,,=上的二元关系如下,则具有传递性的为 ( D )A. {}><><><><=a b b a a c c a ,,,,,,,1ρB . {}><><=a c c a ,,,2ρC. {}><><><><=c b a b c c b a ,,,,,,,3ρD. {}><=a a ,4ρ(8)设ρ为集合A 上的等价关系,对任意A a ∈,其等价类[]ρa 为 ( B )A. 空集; B .非空集; C. 是否为空集不能确定; D. }|{A x x ∈.(9)映射的复合运算满足 ( B )A. 交换律 B .结合律 C. 幂等律 D. 分配律(10)设A ,B 是集合,则下列说法中( C )是正确的.A .A 到B 的关系都是A 到B 的映射B .A 到B 的映射都是可逆的C .A 到B 的双射都是可逆的D .B A ⊂时必不存在A 到B 的双射(11)设A 是集合,则( B )成立.A .A A #22#=B .A X X A⊆↔∈2 C .{}A2∈φ D .{}AA 2∈ (12)设A 是有限集(n A =#),则A 上既是≤又是~的关系共有(B ).A .0个B .1个C .2个D .n 个三、填空题1. 设}}2,1{,2,1{=A ,则=A2____________.填}}},2,1{,2{}},2,1{,1{},2,1{}},2,1{{},2{},1{,{2A A φ=2.设}}{,{φφ=A ,则A 2= . 填}}},{{},{,{2A A φφφ=3.设集合B A ,中元素的个数分别为5#=A ,7#=B ,且9)(#=⋃B A ,则集合B A ⋂中元素的个数=⋂)(#B A .34.设集合}4,1001|{Z x x x x A ∈≤≤=的倍数,是,}5,1001|{Z x x x x B ∈≤≤=的倍数,是,则B A 中元素的个数为 .405.设 },{b a A =, ρ 是 A2 上的包含于关系,,则有ρ= .},,},{,}{},{,},{,}{},{,,,}{,,}{,,,{><><><><><><><><><A A A b b b A a a a A b a φφφφφ6.设21,ρρ为集合 A 上的二元关系, 则=21ρρ .~1~2ρρ7.集合A 上的二元关系ρ为传递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ρρρ⊆8. 设集合{}{}><><==0,2,2,02,1,01ρ上的关系A 及集合A 到集合{}4,2,0=B 的关系=2ρ{><b a ,|><b a ,A b a B A ∈⨯∈,且∩}=21,ρρ 则B ___________________.填 }2,2,0,2,2,0,0,0{><><><><四、解答题1. 设 A d c b a A },,,,{=上的关系 },,,,,,,,,,,,,,,{><><><><><><><><=c d d c a b b a d d c c b b a a ρ(1)写出ρ的关系矩阵;(2)验证ρ是A 上的等价关系;(3)求出A 的各元素的等价类。
北邮离散数学期末复习题

北邮离散数学期末复习题 第一章集合论 一、判断题(1)空集是任何集合的真子集. ( 错 )(2){}φ是空集. ( 错 ) (3){}{}a a a },{∈ ( 对 ) (4)设集合{}{}{}{}AA 22,1,2,1,2,1⊆=则. ( 对 ) (5)如果B A a ⋃∉,则A a ∉或B a ∉. ( 错 )解 B A a ⋃∉则B A B A a ⋂=⋃∈,即A a ∈且B a ∈,所以A a ∉且B a ∉(6)如果A ∪.,B A B B ⊆=则 ( 对 )(7)设集合},,{321a a a A =,},,{321b b b B =,则},,,,,{332211><><><=⨯b a b a b a B A ( 错 )(8)设集合}1,0{=A ,则}1},0{,0},0{,1,,0,{><><><><=φφρ是A2到A 的关系. ( 对 )解 A 2}},1{},0{,{A φ=, =⨯A A 2}1,,0,,1},1{,0},1{,1},0{,0},0{,1,,0,{><><><><><><><><A A φφ(9)关系的复合运算满足交换律. ( 错 )(10).条件具有传递性的充分必要上的关系是集合ρρρρA =ο ( 错 )(11)设.~,上的传递关系也是则上的传递关系是集合A A ρρ ( 对 ) (12)集合A 上的对称关系必不是反对称的. ( 错 )(13)设21,ρρ为集合A 上的等价关系, 则21ρρ⋂也是集合A 上的等价关系( 对 )(14)设ρ是集合A 上的等价关系, 则当ρ>∈<b a ,时, ρρ][][b a = ( 对 )(15)设21,ρρ为集合 A 上的等价关系, 则 ( 错 )二、单项选择题(1)设R 为实数集合,下列集合中哪一个不是空集 ( A )A. {}R x x x ∈=-且,01|2 B .{}R x x x ∈=+且,09|2C. {}R x x x x ∈+=且,1|D. {}R x x x ∈-=且,1|2(2)设B A ,为集合,若φ=B A \,则一定有 ( C )A. φ=B B .φ≠B C. B A ⊆ D. B A ⊇(3)下列各式中不正确的是 ( C )A. φφ⊆ B .{}φφ∈ C. φφ⊂ D. {}}{,φφφ∈ (4)设{}}{,a a A =,则下列各式中错误的是 ( B )A. {}A a 2∈ B .{}A a 2⊆ C. {}A a 2}{∈ D. {}Aa 2}{⊆ (5)设{}2,1=A ,{}c b a B ,,=,{}d c C ,=,则)(C B A I ⨯为 ( B ) A. {}><><c c ,2,1, B .{}><><c c ,2,,1C. {}><><2,,,1c cD. {}><><2,,1,c c(6)设{}b A ,0=,{}3,,1b B =,则B A Y 的恒等关系为 ( A ) A. {}><><><><3,3,,,1,1,0,0b b B .{}><><><3,3,1,1,0,0C. {}><><><3,3,,,0,0b bD. {}><><><><0,3,3,,,1,1,0b b(7)设{}c b a A ,,=上的二元关系如下,则具有传递性的为 ( D )A. {}><><><><=a b b a a c c a ,,,,,,,1ρB . {}><><=a c c a ,,,2ρC. {}><><><><=c b a b c c b a ,,,,,,,3ρD. {}><=a a ,4ρ(8)设ρ为集合A 上的等价关系,对任意A a ∈,其等价类[]ρa 为 ( B )A. 空集; B .非空集; C. 是否为空集不能确定; D. }|{A x x ∈.(9)映射的复合运算满足 ( B )A. 交换律 B .结合律 C. 幂等律 D. 分配律(10)设A ,B 是集合,则下列说法中( C )是正确的.A .A 到B 的关系都是A 到B 的映射B .A 到B 的映射都是可逆的C .A 到B 的双射都是可逆的D .B A ⊂时必不存在A 到B 的双射(11)设A 是集合,则( B )成立.A .A A #22#=B .A X X A⊆↔∈2 C .{}A2∈φ D .{}AA 2∈ (12)设A 是有限集(n A =#),则A 上既是≤又是~的关系共有(B ).A .0个B .1个C .2个D .n 个三、填空题1. 设}}2,1{,2,1{=A ,则=A2____________.填}}},2,1{,2{}},2,1{,1{},2,1{}},2,1{{},2{},1{,{2A A φ=2.设}}{,{φφ=A ,则A 2= . 填}}},{{},{,{2A A φφφ=3.设集合B A ,中元素的个数分别为5#=A ,7#=B ,且9)(#=⋃B A ,则集合B A ⋂中元素的个数=⋂)(#B A .34.设集合}4,1001|{Z x x x x A ∈≤≤=的倍数,是,}5,1001|{Z x x x x B ∈≤≤=的倍数,是,则B A Y 中元素的个数为 .405.设 },{b a A =, ρ 是 A2 上的包含于关系,,则有ρ= .},,},{,}{},{,},{,}{},{,,,}{,,}{,,,{><><><><><><><><><A A A b b b A a a a A b a φφφφφ6.设21,ρρ为集合 A 上的二元关系, 则=21ρρο .~1~2ρρο7.集合A 上的二元关系ρ为传递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ρρρ⊆ο8. 设集合{}{}><><==0,2,2,02,1,01ρ上的关系A 及集合A 到集合{}4,2,0=B 的关系=2ρ{><b a ,|><b a ,A b a B A ∈⨯∈,且∩}=21,ρρο则B ___________________.填 }2,2,0,2,2,0,0,0{><><><><四、解答题1. 设 A d c b a A },,,,{=上的关系 },,,,,,,,,,,,,,,{><><><><><><><><=c d d c a b b a d d c c b b a a ρ(1)写出ρ的关系矩阵;(2)验证ρ是A 上的等价关系;(3)求出A 的各元素的等价类。
离散数学期末考试试题

离散数学期末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在离散数学中,以下哪个概念不是布尔代数的基本元素?A. 变量B. 常量C. 逻辑运算符D. 函数2. 以下哪个命题不是命题逻辑中的命题?A. p ∧ qB. p ∨ qC. ¬pD. 5 > 33. 集合{1, 2, 3}与集合{2, 3, 4}的交集是什么?A. {1}B. {2, 3}C. {1, 2, 3}D. {2, 4}4.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关系的性质?A. 自反性B. 对称性C. 传递性D. 唯一性5. 函数f(x) = x^2 + 1的值域是什么?A. {x | x > 0}B. {x | x ≥ 1}C. {x | x ≠ 0}D. {x | x ≥ 0}6. 以下哪个命题的否定是真命题?A. 如果今天是星期一,那么太阳从东方升起。
B. 所有的狗都是哺乳动物。
C. 存在一个整数x,使得x^2 = -1。
D. 所有的苹果都是红色的。
7.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图论中的基本概念?A. 顶点B. 边C. 路径D. 函数8. 以下哪个选项是有限自动机的组成部分?A. 状态B. 函数C. 变量D. 集合9. 在命题逻辑中,以下哪个命题是重言式?A. (p ∨ ¬p) ∧ (¬p ∨ p)B. (p → q) ∧ (q → p)C. (p → q) → (¬q → ¬p)D. (p ∧ q) → (p ∨ q)10. 以下哪个选项是P vs NP问题的核心?A. 问题是否可解B. 问题是否可证明C. 问题是否可快速验证D. 问题是否可并行处理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1. 命题逻辑中的合取范式是将所有可能的________组合起来的形式。
12. 在集合论中,如果集合A的所有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则称A是B的________。
13. 函数f: A → B是________的,当且仅当对于B中的每一个元素y,存在唯一的x使得f(x) = y。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邮离散数学期末复习题 第一章集合论 一、判断题(1)空集是任何集合的真子集. ( 错 )(2){}φ是空集. ( 错 ) (3){}{}a a a },{∈ ( 对 ) (4)设集合{}{}{}{}AA 22,1,2,1,2,1⊆=则. ( 对 ) (5)如果B A a ⋃∉,则A a ∉或B a ∉. ( 错 )解 B A a ⋃∉则B A B A a ⋂=⋃∈,即A a ∈且B a ∈,所以A a ∉且B a ∉(6)如果A ∪.,B A B B ⊆=则 ( 对 )(7)设集合},,{321a a a A =,},,{321b b b B =,则},,,,,{332211><><><=⨯b a b a b a B A ( 错 )(8)设集合}1,0{=A ,则}1},0{,0},0{,1,,0,{><><><><=φφρ是A2到A 的关系. ( 对 )解 A 2}},1{},0{,{A φ=, =⨯A A 2}1,,0,,1},1{,0},1{,1},0{,0},0{,1,,0,{><><><><><><><><A A φφ(9)关系的复合运算满足交换律. ( 错 )(10).条件具有传递性的充分必要上的关系是集合ρρρρA = ( 错 )(11)设.~,上的传递关系也是则上的传递关系是集合A A ρρ ( 对 ) (12)集合A 上的对称关系必不是反对称的. ( 错 )(13)设21,ρρ为集合A 上的等价关系, 则21ρρ⋂也是集合A 上的等价关系( 对 )(14)设ρ是集合A 上的等价关系, 则当ρ>∈<b a ,时, ρρ][][b a = ( 对 )(15)设21,ρρ为集合 A 上的等价关系, 则 ( 错 )二、单项选择题(1)设R 为实数集合,下列集合中哪一个不是空集 ( A )A. {}R x x x ∈=-且,01|2 B .{}R x x x ∈=+且,09|2C. {}R x x x x ∈+=且,1|D. {}R x x x ∈-=且,1|2(2)设B A ,为集合,若φ=B A \,则一定有 ( C )A. φ=B B .φ≠B C. B A ⊆ D. B A ⊇(3)下列各式中不正确的是 ( C )A. φφ⊆ B .{}φφ∈ C. φφ⊂ D. {}}{,φφφ∈ (4)设{}}{,a a A =,则下列各式中错误的是 ( B )A. {}A a 2∈ B .{}A a 2⊆ C. {}A a 2}{∈ D. {}Aa 2}{⊆ (5)设{}2,1=A ,{}c b a B ,,=,{}d c C ,=,则)(C B A ⨯为 ( B ) A. {}><><c c ,2,1, B .{}><><c c ,2,,1C. {}><><2,,,1c cD. {}><><2,,1,c c(6)设{}b A ,0=,{}3,,1b B =,则B A 的恒等关系为 ( A ) A. {}><><><><3,3,,,1,1,0,0b b B .{}><><><3,3,1,1,0,0C. {}><><><3,3,,,0,0b bD. {}><><><><0,3,3,,,1,1,0b b(7)设{}c b a A ,,=上的二元关系如下,则具有传递性的为 ( D )A. {}><><><><=a b b a a c c a ,,,,,,,1ρB . {}><><=a c c a ,,,2ρC. {}><><><><=c b a b c c b a ,,,,,,,3ρD. {}><=a a ,4ρ(8)设ρ为集合A 上的等价关系,对任意A a ∈,其等价类[]ρa 为 ( B )A. 空集; B .非空集; C. 是否为空集不能确定; D. }|{A x x ∈.(9)映射的复合运算满足 ( B )A. 交换律 B .结合律 C. 幂等律 D. 分配律(10)设A ,B 是集合,则下列说法中( C )是正确的.A .A 到B 的关系都是A 到B 的映射B .A 到B 的映射都是可逆的C .A 到B 的双射都是可逆的D .B A ⊂时必不存在A 到B 的双射(11)设A 是集合,则( B )成立.A .A A #22#=B .A X X A⊆↔∈2 C .{}A2∈φ D .{}AA 2∈ (12)设A 是有限集(n A =#),则A 上既是≤又是~的关系共有(B ).A .0个B .1个C .2个D .n 个三、填空题1. 设}}2,1{,2,1{=A ,则=A2____________.填}}},2,1{,2{}},2,1{,1{},2,1{}},2,1{{},2{},1{,{2A A φ=2.设}}{,{φφ=A ,则A 2= . 填}}},{{},{,{2A A φφφ=3.设集合B A ,中元素的个数分别为5#=A ,7#=B ,且9)(#=⋃B A ,则集合B A ⋂中元素的个数=⋂)(#B A .34.设集合}4,1001|{Z x x x x A ∈≤≤=的倍数,是,}5,1001|{Z x x x x B ∈≤≤=的倍数,是,则B A 中元素的个数为 .405.设 },{b a A =, ρ 是 A2 上的包含于关系,,则有ρ= .},,},{,}{},{,},{,}{},{,,,}{,,}{,,,{><><><><><><><><><A A A b b b A a a a A b a φφφφφ6.设21,ρρ为集合 A 上的二元关系, 则=21ρρ .~1~2ρρ7.集合A 上的二元关系ρ为传递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ρρρ⊆8. 设集合{}{}><><==0,2,2,02,1,01ρ上的关系A 及集合A 到集合{}4,2,0=B 的关系=2ρ{><b a ,|><b a ,A b a B A ∈⨯∈,且∩}=21,ρρ 则B ___________________. 填 }2,2,0,2,2,0,0,0{><><><><四、解答题1. 设 A d c b a A },,,,{=上的关系 },,,,,,,,,,,,,,,{><><><><><><><><=c d d c a b b a d d c c b b a a ρ(1)写出ρ的关系矩阵;(2)验证ρ是A 上的等价关系;(3)求出A 的各元素的等价类。
解 (1)ρ的关系矩阵为⎪⎪⎪⎪⎪⎭⎫ ⎝⎛=1100110000110011ρM (2)从ρ的关系矩阵可知:ρ是自反的和对称的。
又由于 ρρρM M M ≤⎪⎪⎪⎪⎪⎭⎫ ⎝⎛=⎪⎪⎪⎪⎪⎭⎫ ⎝⎛⎪⎪⎪⎪⎪⎭⎫ ⎝⎛=110011000011001111001100001100111100110000110011 或ρρρ= 满足ρρρ⊆所以ρ是传递的。
因为ρ是自反的、对称的和传递的,所以ρ是A 上的等价关系。
(3) },{][][b a b a ==,},{][][d c d c ==2. 设集合}36,24,12,8,6,3,2,1{=A ,ρ是A 上的整除关系,(1) 写出ρ的关系矩阵ρM ;(2) 画出偏序集><ρ,A 的哈斯图;(3) 求出A 的子集}6,3,2{=B 的最小上界和最大下界。
解:(1)⎪⎪⎪⎪⎪⎪⎪⎪⎪⎪⎪⎭⎫ ⎝⎛=1000000001000000111000000101000011101000111011001111101011111111ρM (2)(3)lubB=6, glbB=1五、证明题1. 设21,ρρ为集合A 上的等价关系, 试证21ρρ⋂也是集合A 上的等价关系。
证明:由于21,ρρ是自反的,所以对任意A a ∈,21,,,ρρ>∈<>∈<a a a a , 因而21,ρρ⋂>∈<a a ,即21ρρ⋂是自反的。
若21,ρρ⋂>∈<b a ,则21,,,ρρ>∈<>∈<b a b a ,由于21,ρρ是对称的,所以21,,,ρρ>∈<>∈<a b a b , 从而21,ρρ⋂>∈<a b ,即21ρρ⋂是对称的。
若21,,,ρρ⋂>∈<><c b b a ,则21,,,,,,,ρρ>∈<><>∈<><c b b a c b b a ,由于21,ρρ是传递的,所以21,,,ρρ>∈<>∈<c a c a , 从而21,ρρ⋂>∈<c a ,即21ρρ⋂是传递的。
由于21ρρ⋂是自反的、对称的和传递的,所以21ρρ⋂是等价关系。
第二章 代数系统一、判断题(1)集合A 上的任一运算对A 是封闭的. ( 对 )(2)代数系统的零元是可逆元. ( 错 )(3)设A 是集合,A A A →⨯: ,b b a = ,则 是可结合的. ( 对 )(4)设b a ,是代数系统〉〈 ,A 的元素,如果e e a b b a (== 是该代数系统的单位元),则.1b a =- ( 对 )(5)设.)(,,,111---⋅=⋅⋅〉〈b a b a G b a 则的元素是群 ( 错 )(6)设>⋅<,G 是群.如果对于任意G b a ∈,,有 222)(b a b a ⋅=⋅,则>⋅<,G 是阿贝尔群. ( 对 )(7)设.,,,满足幂等律则运算是格∨∧〉∨〈L ( 对 )(8)设集合},{b a A =,则>⋂⋃<,},},{},{,{A b a φ是格. ( 对 )(9)设>∧∨<,,,B 是布尔代数,则>∧∨<,,B 是格. ( 对 )二、单项选择题(1)在整数集Z 上,下列哪种运算是可结合的 ( B )A. b a b a -= B .},max{b a b a =C. b a b a 2+=D. ||b a b a -=(2)下列定义的实数集R 上的运算 * 中可结合的是. ( C )A .b a a b a ⋅+=*B .b a a b a ⋅+=*2C .b b a =*D .b a b a +=*其中,+,·,︱ ︱分别为实数的加法、乘法和取绝对值运算.(3)设集合{}10,,4,3,2,1 =A ,下面定义的哪种运算关于集合A 不是封闭的 ( D )A. },max{y x y x =B . },min{y x y x =C. },{GCD y x y x = ,即y x ,的最大公约数D. },{LCM y x y x = ,即y x ,的最小公倍数(4)下列哪个集关于减法运算是封闭的 ( B )A. N (自然数集); B .)}(|2{整数集Z x x ∈;C. }|12{Z x x ∈+;D. }|{是质数x x .(5)设Q 是有理数集,在Q 定义运算*为ab b a b a -+=*,则*,Q 的单位元为 ( D )A. a ; B .b ; C. 1; D. 0(6)设代数系统〈A ,·〉,则下面结论成立的是. ( C )A .如果〈A ,·〉是群,则〈A ,·〉是阿贝尔群B .如果〈A ,·〉是阿贝尔群,则〈A ,·〉是循环群C .如果〈A ,·〉是循环群,则〈A ,·〉是阿贝尔群D .如果〈A ,·〉是阿贝尔群,则〈A ,·〉必不是循环群(7)循环群+,Z 的所有生成元为 ( D )A. 1,0 B .-1,2 C. 1,2 D. 1,-1三、填空题1. 设A 为非空有限集,代数系统>< ,2A中,A 2对运算 的单位元为 ,零元为 .填A ,φ2.代数系统>+<,Z 中(其中Z 为整数集合,+为普通加法),对任意的I x ∈,其=-1x .填x -3.在整数集合Z 上定义 运算为b a b a ++=2 ,则>< ,Z 的单位元为 .解 设单位元为e ,a e a e a =++=2 ,所以2-=e ,又a a a a a a =++-=-=-++=-2)2()2(,)2(2)2( ,所以单位元为2-=e4.在整数集合Z 上定义 运算为ab b a b a -+= ,则>< ,Z 的单位元为 .解设单位元为e ,a ae e a e a =-+= ,0)1(=-e a ,所以0=e5.设⋅,是群,对任意G c b a ∈,,,如果,c a b a ⋅=⋅,则 .填c b =6.设⋅,是群,e 为单位元,若G 元素a 满足a a =2,则=a .填e四、解答题1.设 为实数集R 上的二元运算,其定义为ab b a b a R R 2,:2++=→ ,对于任意R b a ∈,求运算 的单位元和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