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蒙运动时期的艺术——音乐汇总
西方音乐史与名作欣赏普修教程知识点整理

西方音乐史与名作欣赏普修教程(1-26章)时间轴:古代音乐(公元前16世纪)—》中世纪音乐(5世纪-14世纪)—》文艺复兴音乐(15、16世纪)—》巴洛克音乐(1600-1750)—》古典主义音乐(18世纪下半叶始)—》浪漫主义音乐(19世纪)—》20世纪音乐西方文化的特点和基本特征:科学性(十二平均律、和声、复调)、民主性、竞争性、法理性(严格的音乐结构和原则)。
古希腊、古罗马音乐古希腊(欧洲文明的发源地):1.荷马时代—》2.前古典时期—》3.古典主义时期—》4.希腊化时期荷马时代:出现希腊史诗(即记叙历史的诗歌,以大型历史事件、英雄人物故事为主要内容)代表人物:盲诗人荷马代表作:《荷马史诗》(作品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记载了古希腊的乐器、音乐观念等内容,包括对当时社会文明现状的描述。
古希腊的古典主义时期:出现抒情诗(来源于民歌,以抒发个人细腻丰富的生活感受为主——日常生活中的思想情感以及爱情即为核心)、颂歌(通常用于各种集体性的节庆仪式场合)以及悲剧(一种大规模的综合性戏剧体裁)。
1.抒情诗(产生于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6世纪)分类:双管歌(哀歌)、琴歌、讽刺歌等。
代表人物:被柏拉图誉为“第十位缪斯”女诗人萨福、阿纳克瑞翁。
2.颂歌代表人物:品达罗斯(诗作被欧洲古典主义时代诗人视为“崇高颂歌”的典范)3.悲剧(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悲剧的三大代表人物:埃斯库罗斯(代表作《被缚的普罗米修斯》)、索福克勒斯(代表作《安提戈涅》《俄狄浦斯王》)、欧里庇底斯(代表作《美狄亚》)希腊化时期:古希腊的音乐理论体系得以建立,在原有音乐体裁的基础上,喜剧开始盛行。
古希腊音乐:单声部音乐,分为声乐和器乐两类,声乐为主,有独唱和齐唱两种形式,歌曲服从诗词,器乐主要用于伴奏。
古希腊乐器:主要有弦乐和管乐两类。
重要的弦乐与管乐乐器:里拉琴、阿夫洛斯管。
古希腊音乐音阶基础:四音音阶,由阿里斯多塞若斯提出。
古希腊音乐思想:主要音乐美学思想及人物和谐论(毕达哥拉斯:音乐与数)、净化论(柏拉图)和模仿论(亚里士多德)——反映出音乐所具有的社会功能作用,有助于当时的君王的统治。
(完整版)西方音乐史试卷及标准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31分)1.德国歌剧和浪漫主义的歌剧诞生的标志是___.A.《自由射手》B.《魔弹射手》C.《欧利安特》D.《魔笛》2.主导动机是___首创的.A.柏辽兹B.帕格尼尼C.李斯特D.韦伯3.固定乐思是__首创的。
A.门德尔松B.李斯特C.莫扎特D.柏辽兹4.标题性序曲是__首创,标题交响曲是__首创A.贝多芬B.梅耶贝尔C.唐尼采蒂D.威尔第E.拉威尔F.门德尔松G.柏辽兹H.奥芬巴赫I.瓦格纳5.交响诗体裁是__首创A.莫扎特B.舒曼C.海顿D.李斯特6.主题变奏手法是由___首创。
A.李斯特B.贝多芬C.肖邦D.莫扎特7.被誉为意大利第一步赋于战斗性的正歌剧是____?A.《意大利少女在阿尔及尔》B.《塞维利亚的理发师》C.《威廉退尔》D《唐克雷蒂》.8.1829年罗西尼创作最后一部也是最优秀的一部歌剧A.《塞尔维尔的理发师》B.《意大利少女在阿尔及尔》C.《灰姑娘》D.《威廉.退尔》9.1816年罗西尼仅用2个半星期完成了____,这也是其喜歌剧创作的高峰A.《塞尔维尔的理发师》B.《意大利少女在阿尔及尔》C.《灰姑娘》D.《威廉.退尔》10.《哈罗尔德在意大利》、戏剧交响曲《罗密欧与朱丽叶》、《送葬与凯旋交响曲》和《哈罗尔德在意大利》奠定了__在法国以及欧洲的巨大声誉A.兰迪尼B.唐尼采蒂C.贝里尼D.柏辽兹11.____被世人誉为“意大利的夜莺”A.兰迪尼B.罗西尼C.贝里尼D.唐尼采蒂12.代表作有《梦游女》《诺尔玛》《清教徒》____.A.兰迪尼B.罗西尼C.贝里尼D.唐尼采蒂13.一生就一部歌剧《费得里奥》的作曲家是___。
A.海顿B.舒曼C.贝多芬D.莫扎特14.___的代表作《鲁斯兰与柳德米拉》将俄罗斯专业音乐提升到欧洲强国水准A.格里格B.格林卡C.斯特拉文斯基D.柴可夫斯基15. 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法国作曲家C.德彪西首创的一种音乐风格。
其特点是追求感官印象的___.A.美感B.体验C.描绘D.抽象16.____前奏曲基本确立了印象主义音乐风格A.《海》B.《欢乐岛》C.《牧神午后》D.《水中倒影》17.第一部真是主义的意大利歌剧是______.A.普契尼《图兰朵》B.莱翁卡瓦罗《丑角》C.威尔第《奥赛罗》D.马斯卡尼《乡村骑士》18.(匈牙利)20世纪最成功的民族主义作曲家是____.A.艾凯尔B.格林卡C莫纽什科. D.贝拉.巴托克19.格林卡第一部歌剧《____》A.鲁斯兰与柳德米拉》B.《伊凡.苏萨林》C.卡玛林斯卡亚D.《为沙皇献身》20.___为话剧《彼尔.金特》配乐。
绝版原创整理西方音乐史完整收录

本笔记为最初版本,且仅针对音乐家。
流派、风格、作品几部分还未做好。
时间仓促,尚未校正,也许会有许多错误,希望大家多多指正。
另,此笔记仅针对杨九华《西方音乐史普修教程》,并不适用其他的教程,请对症下药。
中世纪的音乐家们马肖(B+级)1法国新音乐时期的代表人物,西方音乐史上第一位作品保存最完整的音乐家。
2.经文歌创作,持续音声部器乐,上方两声部人声,用法文歌词,民歌代替圣咏旋律,重视等节奏经文歌;《圣母弥撒》第一次将常规弥撒的五个段落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各乐章之间有明显对比,出现了四声部;世俗乐曲的创作是他的重点,主张人们应该传达人们的情感体验。
兰迪尼(B级)1.中世纪新艺术时期音乐理论家,精通管风琴的制造,演奏及调律,大部分作品都是叙事歌,创作风格以甜美,抒情见长,不追求复杂的技巧。
2.创作有著名的兰迪尼终止式:si-la-do终止式。
杜费(B+级)1.文艺复兴时期勃艮第乐派的重要作曲家,创作分为世俗和宗教题材。
宗教方面有大量经文歌和弥撒曲,第一次将世俗曲调运用到弥撒曲中,第一次将经文歌的四声部织体运用到弥撒曲中,第一次在定旋律的下方加一个对位的低声部在弥撒曲中运用。
班舒瓦(B级)省略奥克冈(B级)1.文复时期佛兰德斯乐派的第一代作曲家,受勃艮第乐派的影响,弥撒曲庄严宏伟,旋律宽广,音响丰富,模仿复调有较高造诣,创有迷你卡农形式。
代表作为经文歌《感谢上主》。
若斯坎(B级)1.文复时期佛兰德斯乐派第二代作曲家,致力于复调技术的革新。
突出表现在经文歌的创作方面,强调各声部的同等作用,音乐性得到了加强,在表达歌词的意境,情感的表达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拉索(A级)1.文复时期佛兰德斯乐派第三代作曲家,精通各种题材,代表作为无伴奏合唱《回声》等。
他是文复时期声乐复调领域的集大成者。
1)初步建立了T-D D-T的和声功能圈。
2)弥撒曲中,定旋律的圣咏旋律被世俗曲调取代。
3)复调写作两种形式,一,对位化写作,模仿原则为主,各声部连绵不断的独立发展,少用终止式,一气呵成,通常为卡农曲。
欧洲各时期音乐史

欧洲各时期的音乐巴洛克时期1、巴罗克——一词源于葡萄牙语,意为“形状不规则的珍珠”,是十四世纪西方建筑、雕塑艺术中奇异、变形、夸张甚至荒诞的风格,音乐沿用这个词,实指巴罗克音乐用流利酣畅得多声部旋律、鲜明的强弱对比和音色的对比等。
2、巴罗克时期音乐的旋律:乐句长短不以,主题较长,无论声乐或器乐,旋律都空前的华丽复杂,有相当多的装饰音和模进音节。
和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一样,曲调带有形象性、色彩性的特征,引人注目的是,旋律中有明显的和声属性。
3、巴罗克时期音乐的节奏:有两种节奏——自由节奏和律动鲜明规整的节奏前者用于宣叙调、前奏曲、托卡塔,后者用于咏叹调、赋格等两种节奏在一个乐章中保持适中,这两种节奏还常搭配使用。
4、巴罗克音乐的调是:大小调体系取代教会体系。
5、巴罗克时期的和声:数字低音普遍使用,新的和声观念理论建立,已形成了完整的以主、属、下属为中心的功能和声体系,利用不协和音使调性转换,并使和声的进行富有情感的色彩,十二平均律在十七世纪的发明与和声体系的充分发展有密切关系。
6、巴罗克时期的音乐情绪:在一个乐章内保持一种基本情绪,各乐章间形成对比,乐章常是快慢交替的。
7、通奏低音——巴罗克时期特有的作曲手段,在键盘乐器的乐谱低音声部,表上明确音并表以说明其上方和声的数字,演奏者根据这种提示奏出低音和和声,而该和弦的排列有演奏者自己选择,高音声部和低音声部的分离感,也是数字底音的主要表现。
8、巴罗克时期的织体:复调织体占主要地位,写作技术达到了空前的高峰,与文艺复兴时期的复调不同,它是建立在和声基础上的对位,同时也有许多作品采用主调织体。
9、巴罗克时期的乐队结构:弦乐、管乐演奏音乐的旋律声部,古钢琴奏出通奏低音。
10、巴罗克时期的音乐体裁:声乐:弥撒、经文歌、众赞歌、格局、清唱剧、康塔塔、受难乐以及各种独唱合唱。
器乐:前奏曲、托卡塔、幻想曲、变奏曲、奏鸣曲、组曲、赋格、协奏曲。
1.巴洛克:从大约1600年到1750年这一个半世纪,在西方音乐史上被称为巴洛克时期。
欧洲音乐的几个主要的流派

欧洲音乐的几个主要的流派1、古典音乐及主要流派西方音乐的历史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时期:(1)古希腊时期希腊是古代欧洲文明的发祥地。
它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12世纪。
音乐除了祭祀太阳神、酒神的仪式外,还常用来表达爱情,歌唱友谊,欢庆典礼等。
在希腊文明鼎盛时期,产生了集音乐、诗歌、舞蹈为一体的宏大的悲剧和喜剧。
当时的雅典圆形剧场可容纳数万观众,著名的荷马史诗《伊里亚特》和《奥德赛》,既是文学作品,又是音乐作品,是由盲诗人荷马边弹琴边吟唱而即兴创作的。
(2)中世纪时期(大约公元476—1450)中世纪的欧洲,是教会统治的时期,宗教音乐也自然成为这一时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专业音乐完全为教会服务。
罗马教皇格列高里一世主编的唱经歌集《格列高里圣咏》流传极广,几乎人人会唱。
公元九世纪在这些圣咏旋律之上,添加了另一个声部。
多生音乐丰满、和谐的效果,象征着天国的音乐。
之后又添加至三个、四个甚至更多的声部,吸引人们的不再是配有简单曲调的宗教歌词,而是动人的音乐本身。
公元12世纪起,出现了带着乐器云游四方,演唱自己创作的歌曲的游吟诗人、恋歌诗人以及许多流浪艺人,他们的音乐是由悖于教会旨意甚至亵渎神灵的,去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
(3)文艺复兴时期(1450—1600)文艺复兴是欧洲文化和思想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
他以人文主义为主要思潮,一些音乐家要冲破教会神权的禁锢,用音乐来表现人的感情,尽管音乐仍然被教会利用作为传道工具,但更大程度上在人民中间起到娱乐作用,因而时速音乐发展极为迅速,她的成熟与影响都超过了宗教音乐。
16世纪末。
在宗教剧的基础上,意大利产生了歌剧,主要以神话、英雄业绩及人的喜怒哀乐为题材。
这时期契约脱离声乐而独立存在是音乐发展的又一重大成果。
(4)巴洛克时期(1600—1750)“巴洛克”一词来自葡萄牙语,意为歪扭不圆的珍珠。
后被借用专指17、18世纪西方建筑、雕塑中奇异、怪诞的风格。
在艺术上,更多的是表现人的内心情感。
启蒙运动影响下的欧洲古典音乐论文

启蒙运动影响下的欧洲古典音乐论文启蒙运动影响下的欧洲古典音乐论文摘要:古典主义时期是欧洲音乐历史发展的里程碑阶段。
受启蒙运动的影响,古典主义的艺术大师们对音乐构思中的理性精神和逻辑进行了探讨,并使得情感在音乐中得到更加适度的表现。
本文从当时歌剧领域和启蒙思想的理性精神两个方面,来探讨启蒙运动思想对欧洲古典音乐的影响及带来的变革。
关键词:启蒙运动;古典音乐;喜歌剧;理性精神古典主义时期是西方音乐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个阶段深受欧洲启蒙运动的影响。
发生在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欧洲启蒙运动,引导着新思维不断涌现,它和理性主义等思想一起构成一个长期的思想革命和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启蒙运动的影响覆盖了自然科学、文学、哲学、教育学、伦理学、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等各个知识领域。
18世纪中期,随着工业革命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欧洲的社会发生了深刻变革,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标志着欧洲进入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当时法国是强大的封建集权国家,资本主义工商业发达,资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致使资产阶级所需要的权利也随之膨胀,但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与封建阶级统治者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资本主义只有打破封建制度的束缚与羁绊并冲破封建的藩篱才能找到出路,启蒙运动也正是这种社会局势在思想上的真切体现。
启蒙运动作为一场资产阶级的革命首先兴起于西欧,之后波及到欧洲大多数国家,最后影响到全世界,并孕育和推动了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的形成,是继文艺复兴以来的第二次大规模的思想解放运动。
它反对封建制度与教会神权,比文艺复兴更强调“人”的作用,“人”的解放,它主张人的理性推理可以作为知识来源,高于并独立于感官感知,以“人”为中心,回归自然,追求共和、民主、权利、自由、平等、博爱,讲究普世性,推崇建立一个以“理性”为基础的社会,人的理性分析和推理成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
音乐是一种文化,一种思想,它并不是空中楼阁,虚无飘渺。
受到启蒙运动影响的音乐家也走出宫廷深院的大门,为新兴发展起来资产阶级构思创作,于是音乐的令人愉悦、容易理解和感情生动等品质,成为音乐美的准则,这是启蒙思想融入了音乐创作中的体现,如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卢梭等思想家的理论,会让我们更好的了解启蒙运动时期的音乐特质,更加了解这个时期的音乐家的创作与之前的巴洛克音乐和之后的浪漫主义音乐产生本质差异的原因。
启蒙音乐知识点总结大全

启蒙音乐知识点总结大全一、音乐的定义音乐是一种以声音为媒介所进行的艺术表达形式。
它是通过声音的组织和运动来表达情感、思想和意志。
音乐的形式包括乐谱、演奏和录音等。
二、音乐的发展史1. 远古时期:人类早期的音乐表现形式主要是口头传统,如歌谣、吟唱、鼓击等。
这些音乐形式一开始是用来传承和记录历史、文化、宗教等方面的信息的。
2. 古代音乐:随着社会的发展,音乐逐渐从口头传统转变为文字化,出现了乐谱的形式。
古代音乐主要以器乐为主,如古代中国的琴、瑟、箫等。
3. 中世纪音乐:中世纪音乐主要是宗教音乐,以教堂音乐为主。
它是经过严格的宗教规定和规范的音乐形式。
4. 文艺复兴音乐: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主要是以人声为主,多为合唱团、歌剧等形式。
同时也出现了一些类似现代音乐的音乐形式。
5. 巴洛克音乐:巴洛克时期的音乐,主要是以器乐和声乐相结合为主。
6. 古典音乐:古典音乐是18世纪至19世纪初期的音乐形式,它是以乐谱形式传承和发展,主要是以交响乐、协奏曲等形式为主。
7. 浪漫主义音乐: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期的音乐形式,主要是以情感化、个人化的表现形式为主。
8. 现代音乐:20世纪以后的音乐形式,主要是以技术化、实验性的创新为主。
9. 当代音乐:当代音乐主要是以多元化、包容性、国际性的发展形式为主,同时也包含了多种不同风格和流派的音乐。
三、音乐类型音乐可以分为许多不同的类型,每种类型都有特定的特点和风格。
1. 古典音乐:古典音乐是指欧洲古典音乐的一种音乐形式,它以古典时期和浪漫时期的音乐为主,是以乐谱形式传承和发展的音乐。
2. 流行音乐:流行音乐主要是指20世纪以后的音乐形式,它是以流行文化和商业化为主要特征的音乐。
流行音乐的风格多种多样,包括摇滚、流行、蓝调、爵士、乡村音乐等。
3. 民族音乐:民族音乐是指各种不同地域、民族、文化的音乐形式,它主要是以特定民族或地域的风格和特点为主要特色的音乐。
4. 电子音乐:电子音乐是以电子技术为主要手段的音乐形式,它是通过合成器、电脑等电子设备来创作和演奏的音乐。
各时期音乐流派

肖邦 威尔第 柴可夫斯基 李斯特 瓦格纳 马勒
中期 浪漫主义音乐以它特有的强烈、自由、奔放的风格与古典主义音乐的严谨、典雅、端庄的风 格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如果贝多芬的音乐只是黑白电影或版画的话,那么浪漫主义音乐派作 品则像水彩画和五颜六色的油画。这一时期产生了两种不同的浪漫主义音乐流派。一种是以 勃拉姆斯为主要代表的保守浪漫主义,另一种是积极浪漫主义。浪漫主义音乐时期也是欧洲 音乐发展史上成果最为丰富的时期,它极大丰富和发展了古典主义音乐的优良传统,并有大 胆的创新,这一时期的许多音乐珍品至今仍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欢迎。 晚期
俄阿尔韦尼斯西班牙格拉纳多斯西班牙德彪西法拉威尔法法雅西班牙席曼诺夫斯基波兰保罗杜卡法雷斯皮基意大利沃恩威廉斯英格什温格罗菲美美肖斯塔科维奇苏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勋伯格奥现代技法电子音乐克来德曼法情调音乐从十九世纪末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在音乐史上称为近代音乐时代5印象主义乐派4民族乐派印象派的音乐注重的是和声的色彩变化强调朦胧感
沃恩·威廉斯 英
20世纪初 以来的各 肖斯塔科维奇 苏 6 现代音乐 种音乐流 勋伯格 奥 派的总称 克来德曼 法
社会主义 的 多调性及无调性、奇异.的音响效果,因而往往带有很大的刺激性;以上的标新 立异, 现实主义 现代技法 电子音乐
情调音乐
追求探 索性、开拓性以及新意尤其讲究自由的结构、奇特的节奏、不和谐的和声语言、繁杂 也并不是所有作曲家都追求的,更有一些作曲家主张将古典主义音乐和本民族风格、现代作 曲技巧完美 结合,创造出更优秀的音乐作品
2 维也纳 古典乐派
1730年—— 1820年间的 欧洲主流音 乐流派
贝多芬 罗西尼 韦伯 舒伯特 柏辽兹 门德尔松 3 浪漫主 义乐派 舒曼
十九世纪初
德 意 德 奥 法 德 德 波兰 意 俄 匈牙利 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启蒙运动时期的艺术——音乐(讲稿)041201042 朱虹启蒙运动时期的音乐文化六大音乐断代史:中世纪文艺复兴巴洛克古典主义浪漫主义 20世纪;现在我们在日常的表达中,常常也将巴洛克时期(诸如巴赫、亨德尔的音乐)和浪漫主义时期(主要是19世纪上半叶)的音乐统称为“古典音乐”。
然而,真正在音乐史中所称的“古典音乐”,是指“古典主义音乐时期”的音乐。
“古典主义音乐时期”是西方音乐发展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
按照一般的看法将J.S.巴赫去世的1750年至贝多芬去世的1827年前后这段时期,称为“古典主义音乐时期”。
在这个历史时期中,又有学者将其再划分为“前古典主义音乐时期”和“维也纳古典主义音乐时期”;同时,也有人将“前古典主义音乐时期”称为“后巴洛克主义音乐时期”,而“维也纳古典主义音乐时期”也称为“古典主义音乐高峰时期”;与前古典主义音乐时期直接相关的音乐风格是“洛可可”、“华丽风格”和“情感风格”,即1730-1770年,这一时期是与巴洛克和古典主义音乐时期相交叉的一个历史阶段。
背景原因同其他任何音乐流派一样,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之所以产生,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
18世纪下半叶的欧洲正处在巨大的社会变革时期,工业革命与科技的发展促使整个西方文明大大向前推进,王权与神权同时面临危机,封建社会制度濒于土崩瓦解,欧洲各地都出现了新的经济体制。
在思想文化领域,法国“百科全书派”掀起“启蒙运动”,提出“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主张科学与知识的自由传播,呼吁宗教的宽容、人类的博爱。
18世纪下半叶的德国文学戏剧界的“狂飙突进运动”,在响应启蒙精神的同时,更强调人的感官直觉,追求自然、天性和本能。
这些思想在当时引起巨大的反响,甚至可说是构成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思想革命。
此时,一批批百科全书相继问世,众多的人文历史、文化著作出版,促使一个思想清晰、有秩序与讲究精确的“理性时代”的到来。
思想的变化导致人民生活方式的变化。
在古典主义音乐时期,乐器制造业有了很大的发展,提琴类乐器制造技术提高得很快,键盘类乐器如古钢琴的羽管键琴向现代钢琴过渡,这不仅大大促进了演奏技术的发展,同时也促使音乐创作意识的变化,并导致音乐理论观念的发展。
就音乐而言,18世纪的音乐生活更加世俗化、民众化,音乐从教会、宫廷进一步走向市民生活。
在城市中,专供市民欣赏的音乐会繁荣起来,供市民欣赏音乐会的场所大量出现,听音乐会成为市民(甚至是贵族也前往)的一种时髦风尚。
此外,在城市中的酒馆、集市中,音乐娱乐性质的业余歌唱、器乐的独奏、重奏异常活跃。
维也纳古典乐派人们常说的“维也纳古典乐派”是以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为代表的音乐家群体。
海顿、莫扎特与贝多芬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维也纳,并在那里创作出大量的经典作品。
他们受到欧洲启蒙主义思潮的影响,创作出带有鲜明人道主义思想和明朗奋进乐观的作品。
他们继承了欧洲特别是德奥音乐的文化传统,并对音乐的各种体裁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与创新。
他们接受了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影响,汲取了先辈作曲家的创作经验,写出形式严谨、内容深刻、形式和内容高度统一的器乐和声乐作品,成为后世之楷模。
维也纳古典乐派的音乐风格特点是简练、明晰,乐句处理得清晰明显,更平衡和具规律性,节奏音型也具规律性和简洁性;古典主义音乐具有新的强弱对比的观念;此时期器乐第一次占有了比声乐更重要的地位;管弦乐队和室内乐小组如弦乐四重奏、钢琴三重奏,成了一种典型的器乐样式;奏鸣曲式是古典主义时期许多器乐的结构的基础,这一曲式可以分别用在交响曲、协奏曲、弦乐四重奏体裁上;维也纳古典乐派作曲家们的作品确立了主调和风风格的主导地位,又创造性地运用了复调对位手法,其作品既有明晰而严谨的形式,又充满深刻的思想内涵;既吸收了德、奥民间音乐的传统,又富有高超的作曲技法,这一切使他们的音乐具有无穷的魅力,从而使欧洲古典主义音乐达到了一个顶峰。
莫扎特莫扎特4岁时创作了第一首协作曲,7岁时又写出第一首交响乐,12岁创作了第一出歌剧,他的一生共创作了549部作品,其中包括22部歌剧、41部交响乐、42部协奏曲、一部安魂曲以及奏鸣曲、室内乐、宗教音乐和歌曲等作品。
1756年1月27日,莫扎特生于奥地利的萨尔茨堡一位宫廷乐师的家庭,原籍是德国,他的父亲列奥波尔得·莫扎特是那座城中宫廷天主教乐团的小提琴手,也是一位作曲家;母亲安娜·玛丽亚·莫札特也热衷于音乐并会拉大提琴和小提琴。
【在莫扎特小时候,有一次,父亲列奥波尔得德与一位朋友一起回到自己家中,看到4岁的儿子正聚精会神地趴在五线谱纸上写东西。
父亲问他在干什么,莫扎特答道他正在作曲。
孩子的举止使两位大人相觑见笑,面对着纸上歪七扭八的音符,他们以为这不过是小孩的胡闹。
然而,当细心的父亲将儿子的作品认真看过之后,发现这张乐谱不一般,他相信莫扎特将成为一名出类拔萃的作曲家,因此他开始指导莫扎特作曲并带领他举行演出。
】【给莫扎特修理过头发的理发师回忆:帮他弄头发是件很困难的事,他从来坐不安稳,每时每刻都有灵感出现,然后他就会立刻冲向钢琴,理发师只能手里拿着头绳跟在莫扎特后面。
】莫扎特的音乐人生可分为三个时期。
少年时期(公元1762-1773年),萨尔茨堡时期(公元1774-1781年)和维也纳时期(公元1781-1791年)。
在少年时期的旅行演出(1762年,6岁的莫扎特在父亲的带领下到慕尼黑、维也纳、普雷斯堡作了一次试验性的巡回演出。
1763年6月至1773年3月,莫扎特与父亲先后到德国、法国、英国、荷兰、意大利等国进行为期十年的旅行演出。
)中,他接触了欧洲当时最前沿的音乐艺术—意大利和法国的歌剧,德国的器乐,也认识了很多的音乐家(J.C.巴赫、G.B.马蒂尼、G.B.萨马蒂尼)和新的音乐体裁与形式。
在此期间,莫扎特已出版了6首羽管键琴、小提琴和长笛奏鸣曲,写作了3首交响曲和歌剧《虚伪的善意》(1768年),《巴斯蒂安与巴斯蒂娜》(1768年)等作品。
在萨尔茨堡时期的1774-1781年(1773年底,莫扎特与父亲返回萨尔茨堡。
此时的莫扎特对自己卑微的奴仆乐师地位感到不满,为了争取人身与创作的自由,他经过激烈的斗争,终于在1777年9月获得大主教的同意,又随母亲进行了两年的旅行演出。
为了另谋职位,以便永远离开萨尔茨堡,他先后在慕尼黑和曼海姆教学、演出,进一步加深了对不平等制度的认识和体会。
在曼海姆时,他得到一些市民音乐家的帮助与同情,并接触到当时欧洲重要的曼海姆乐派,听到第一流管弦乐队的演奏。
1778年5月,莫扎特抵达巴黎,由于母亲病逝,加上未能谋到职位,于是在1779年1月返回萨尔茨堡。
)间,莫扎特在父亲的辅导下弥补被中断了的音乐文化学习,包括拉丁、意、法、英语等课程。
同时他也创作了大量音乐作品,包括协奏曲、奏鸣曲、交响曲、四重奏、小夜曲、嬉游曲以及他的正歌剧《伊多梅维斯》。
这些作品在内容上,反映出欧洲狂飙运动思潮的影响。
新因素的出现,增强了其音乐作品的戏剧性,使古典奏鸣曲式进一步形成与确立。
莫扎特在维也纳时期,摆脱了宫廷和教会的束缚,成为自由作曲家或独立音乐人。
(1781年6月,莫扎特再也无法忍受大主教的凌辱,毅然向大主教提出了辞职,成为欧洲历史上第一位公开摆脱宫廷束缚的音乐家,到维也纳谋生。
)维也纳的10年是他创作生涯中最重要的10年。
1782年7月首演并获得巨大成功的著名歌剧《后宫诱逃》是他1781年和大主教决裂后完成的。
1782年,莫扎特没有征得父亲的同意,同一位音乐家的女儿结了婚。
婚后,他没有固定职业,繁忙的写作和演出活动以及家庭中接踵而至的悲剧(孩子的接连早夭、妻子重病),精神上和债务上的沉重负担,压得他透不过气。
莫扎特和在维也纳的海顿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向海顿学习了四重奏和交响乐的创作经验。
1784年,莫扎特加入“共济会”,热心参加了这个带了资产阶级启蒙主义思想的秘密宗教团体的活动,他对其中所宣扬的“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有强烈共鸣,并以此思想启示写出了许多作品。
歌剧《剧院经理》、《费加罗的婚事》、《唐璜》、《女人心》都是在维也纳完成的。
1791年9月他写了最后一部歌剧《魔笛》,并在重病中写作大型宗教音乐作品《安魂曲》,未能全部完成,便与世长辞,死后他被葬在维也纳的贫民公墓。
代表作品①歌剧:《费加罗的婚事》、《唐璜》、《魔笛》。
②交响曲(50部):No.31.D大调《巴黎》(1778年)、No.35.D大调《哈夫纳》(1782年)、No.38.D大调《布拉格》(1786年)。
③协奏曲(50余部),钢琴、小提琴等。
近代协奏曲形式的创始人。
继承了巴洛克协奏曲的传统,发扬了新的创造精神,确立了18世纪古典主义协奏曲的结构原则。
④弦乐四重奏:K.387,G大调、K.421,d小调、K.428、K.458、K.464、K.465.献给海顿的6首(1782-1785年)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莫扎特的思想和风格,显得格外突出,它们既有海顿四重奏声部独立性强以及艺术含量、技术含量的丰满均衡的品质继承,又有莫扎特自己所具有的真挚亲切、明快开朗的性格和乐观主义的精神状态。
⑤五重奏,弦乐五重奏、单簧管五重奏、钢琴五重奏,古典主义均衡感。
⑥钢琴作品,奏鸣曲、回旋曲、变奏曲、幻想曲、二重奏和双钢琴。
贡献他是西方音乐历史上第一位脱离权贵保护自由作曲家。
自从莫扎特之后音乐家才渐渐意识到自由的重要,直到贝多芬之后音乐家才真正找到了尊严。
在音乐史上他进一步完善了钢琴协奏曲这一体裁,并把四重奏这一个新形式推向高峰。
在歌剧上他发展了意大利歌剧,并且开创了德文歌剧的先河。
他的作品几乎涉及了当时已知的所有音乐形式。
很多作品例如:单簧管协奏曲、双簧管协奏曲、钢琴协奏曲、安魂曲等等成为后世的范例,直到今天仍然很少有人能作出与之并驾齐驱的作品。
他为日后绵延300余年的音乐历史发挥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莫扎特死因缺少维生素D美国航空航天局的前大气物理学家威廉·格兰特认为:1762到1783年间,莫扎特的感染症状多出现在10月中旬和5月中旬。
这是因为在纬度较高的奥地利萨尔茨堡,人体由于缺乏光照而无法合成维生素D,这一情况可能持续达半年之久,以致莫扎特无法抵御疾病的侵袭。
旋毛虫病旋毛虫病是食用生的或没有煮熟的含有旋毛虫包囊的猪肉而引起的,旋毛虫病的症状是四肢肿胀、发烧,并且全身发痒。
在莫扎特生活的年代里,严重的旋毛虫病可以致命。
而莫扎特生前也抱怨说身上很痒。
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医学专家简·赫希曼是根据1791年10月7日莫扎特写给妻子康斯坦丝的一封信推断莫扎特的死因:莫扎特在信中写道:“你猜我闻到了什么味道?猪排味!多么好闻的味道啊,我要去吃,并祝你身体健康!”写完这封信45天后,莫扎特就离开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