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西安考察报告赴南方旅游教育考察报告

合集下载

西安考察报告

西安考察报告

西安考察报告西安是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这次的考察使我有幸亲临这座古都,深刻感受到了其独特的魅力与骄人的发展成就。

在这里,我目睹了古代和现代的交融,传统与创新的共存,也思考着如何将这些经验和智慧应用于自己所处的城市发展之中。

首先,西安的历史文化遗产令人叹为观止。

作为中国历史最悠久的之一,西安承载了包括秦始皇兵马俑、大雁塔等在内的众多历史遗迹。

想象着这些建筑与文物在过去的岁月中所经历的兴衰更迭,令我十分敬畏。

这些古迹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内涵,也成为了吸引游客的重要景点。

因此,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注重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是至关重要的。

其次,我对于西安的城市规划印象深刻。

在城市中心,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与现代化的城市设施相得益彰。

通过游览古城墙、回民街和钟楼等地,我感受到了历史与现代的完美融合。

西安城市规划的成功之处在于既保留了传统元素,又注重现代化建设。

这种平衡有助于增加城市的魅力,吸引国内外游客,也提升了居民的生活品质。

近年来,西安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引起了广泛关注。

我参观了西安曲江新区,这个集聚了众多科技企业和高等教育机构的区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里的科学技术创新环境十分活跃,自主研发的高科技产品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西安致力于加强创新能力和自主创新,鼓励人才培养和技术交流,打造了具有较高竞争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这种发展经验可以为其他城市提供借鉴,促进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西安还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我参观了曲江湖生态保护区,被那里的绿意与湖面美景所吸引。

这个区域保护了丰富的植物和动物资源,注重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西安积极探索生态城市建设,开发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改善空气质量和水资源利用效率。

这种环保理念与城市发展相得益彰,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示范和借鉴。

在这次西安考察中,我不仅感受到了西安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也了解到了其城市发展的新方向。

作为我们所处的城市,我们应该学习西安的城市规划、科技创新和生态保护经验,借鉴其成功的做法,并且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西安考察报告总结

西安考察报告总结

篇一:西安考察报告西安考察报告考察目的:为了更好的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我们环境艺术专业的实践能力也为了开拓我们环境艺术专业的视野和提升我们环境艺术专业的实践水平通过对中国地域特色浓厚的历史城镇、现代都市、各类建成的优秀建筑进行考察,学习古代、现代的建筑思想,充实和扩大了我们的知识面,让我们能够亲身体验城市,感知建筑,加深对大都市、小城镇、古建和现代建筑的感性认识,从而丰富我们的认知体系,扩大知识面。

西安是一个拥有丰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千年古都。

从建筑方面看,雄伟古老的城市建筑风格,培养了西安浑厚的城市性格,“雄浑、厚重”可以提炼为“西安城市精神”在西安我们了解他的建筑风格,西安的大规划是“新旧分制”。

旧城区和重要文物古迹周围,建筑风格要发扬民族传统和地方特点,建筑的色彩以灰颜色为基调;新城区的建筑风格要开朗,以现代建筑风格为主,但要体现地域特色,外立面色彩风格很难统一,建筑设计创作可以“百花齐放”。

我们对西安的一些历史古迹、现代园林等进行了为期三天的考察,考察前我们对将要考察的城市进行了资料的收集整理,按照既定的计划对西安市部分建筑进行了细致的考察,主要的地点有世博园,大唐芙蓉园,半坡遗址,华清池,兵马俑,陕西省博物馆,碑林,钟鼓楼,大雁塔等,让我们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地去感受西安这个十三朝古都所积淀下来的沉厚历史文化和浓厚的古典建筑风格。

考察时间:2013年4月26日——2013年4月29号考察内容:西安是我国最有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具有较为完善的历史风貌,在现代建筑中融合了地域文化,做出了许多有代表性的作品,古建筑与在它基础之上做出的现代建筑进行对比,激发我们去思考。

我们一共参观了10个景区:世博园、大唐芙蓉园、半坡遗址、华清池、兵马俑、陕西省博物馆,大雁塔,碑林、明长城,钟鼓楼。

我觉得大唐芙蓉园是最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的,在这里我将就西安大唐芙蓉园内建筑和园林设计做主要的介绍。

大唐芙蓉园大唐芙蓉园是建筑大师张锦秋院士,融合了唐代元素精心设计打造的,在现代景观设计和园林设计上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此次以此为重点考察项目,主要是希望通过对大唐芙蓉园的考察,为我们在今后的景观设计上提供新思路和新题材。

西安考察报告

西安考察报告

西安考察报告—西安之旅感悟目录内容摘要:这次去西安考察给了我深深的触动,我感受到历史不再只是停留在教科书上枯燥而无味的文字,而是真真切切存在着的鲜活而有趣的事情。

这对我今后历史的学习有着很大的帮助,使我学习历史的兴趣更加浓厚,同时也开拓了自己的视野,使理论与实际结合更紧密。

西安之行中与同学们共同参观游玩,加深了我们之间的友谊,使以后同学相处更加和谐、遇到困难时彼此也更加团结、信任,所以这不仅仅是一次历史专业考察,也是我们同学之间的友谊之旅,我想这次的旅行将深深的印在我们每个同学的大学生活的记忆中,在以后的人生闲暇时光可以时时拿出来好好品味一番,也不乏为人生的一件趣事。

关键词:大明宫、秦始皇兵马俑、西安小吃Abstract:This time to go to xi'an gave me deeply impression,Ifeel no longer just stay in the textbook on the history of the dull and tasteless,but there is a real fresh and interesting things.At history study is a big help to me,which makes me more interested in studying history,but also develop their own field of vision,to combine theory with practice more closely.For a fun filled visit toxi'an trip together with my classmates,deepen the friendship between us,make the classmates after having difficulty with a more harmonious,more unity,trust each other,so it is not only a history major,also is the friendship between our classmates tour,I think this trip will imprint in our university life memories,every classmate leisure in later life can always take out a good taste,and for the life of a funny thing happened.Key words:Da ming palace,Qin dynasty terracotta warriors,xi'an snacks.一、惊在大明宫(一)大明宫概况大明宫是中国唐代长安城最大的一处皇宫,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位于西安市太华南路,被誉为西安的“城市中公园”,始建于贞观八年(634年),名永安宫,次年改名为大明宫,662年重加修建,改名为蓬莱宫,670年又改名为含元宫,701年复名为大明宫,自高宗以后大明宫成为帝王居住与朝会的主要场所,唐朝末年,因遭兵火,遂成废墟。

西安考察实习报告

西安考察实习报告

西安实习考察报告指导老师:学生姓名:学号:西安考察实习报告考察目的地:华山秦始皇陵以及兵马俑大唐芙蓉园秦陵地宫华清池大雁塔西安世园会华山篇:首先说下华山,对于华山的地质特征,在老师和导游以及自己在网上了解已经差不多了,由于我对景观的学习不是非常深入,只能多听老师和导游的介绍。

也说些自己看到的东西吧,去西安之后,总感觉陕西的景点对如何多从游客身上多赚点钱很有研究,在华山脚下,按照给旅客一个方便舒适快捷游览华山的规划,我认为售票点应该放在北峰脚下的中巴站。

但旅游单位却在山外修建一个巨大的游客接待中心,浪费土地不说,还硬性规定要乘坐游客接待中心的中巴才能上山,中巴也需要额外付费,完全没法理解这样做除了赚钱还能有什么利于旅客的目的,我毕竟对景观规划不是了解很深,只能从自己身为旅游者的方向考虑问题。

其实这个我个人感觉可以参考下庐山,对于上山的直接一次性收费,即使是自驾也能上山,对于现代人旅游的想法,个人觉得这个比较靠谱,但是华山也不可能如此做,毕竟地理环境不太一样,但是参考下这个方向,也是可以的,由于我华山五个峰只登顶北峰,所以也没了解到很多,所以华山就说到这里吧。

秦始皇陵以及兵马俑和秦陵地宫篇:然后再说下秦始皇陵以及兵马俑和秦陵地宫,秦始皇陵我们去的时候大门还在建设过程,所以也不多说什么,兵马俑的规划总体上,我感觉还算不错,然而,当真正站在兵马俑博物馆的一号坑前时,成百上千的“泥人”所构筑起的气势丝毫不逊于千军万马。

我想,很少有人能不心潮澎湃。

周围有不少外国游客,大多数人对中华文化少有涉猎,但他们同样在那里啧啧称奇。

他们所感到的,不是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不是秦朝工匠的精湛技艺,而是那股不可抗拒的气势。

人们说音乐是无国界的,它的旋律能感动世上几乎所有的人,兵马俑有何尝不是如此?西安游记在兵马俑博物馆内参观了一圈,已觉双脚无力,心想秦始皇也够猛的,光陪葬的军队就怎么多。

然而,当看到几十平方米的秦陵复原模型角上一小块标着“兵马俑遗迹”的模型时,我真有些惊呆了。

南方旅游教育考察报告

南方旅游教育考察报告

南方旅游教育考察报告报告摘要:本次考察以南方旅游教育为主题,主要包括对南方地区旅游资源的调研和教育机构的参观。

通过对南方旅游景点的实地考察和教育机构的访问,我们对南方地区的旅游教育情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探讨了南方旅游教育的发展趋势。

一、南方旅游资源调研我们考察了南方多个著名旅游景点,主要包括广州、深圳、三亚和厦门等地。

通过对这些景点的调研,我们认为南方地区的旅游资源丰富多样,包括历史文化遗址、风景名胜、度假胜地等。

这些景点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吸引了大量游客。

二、南方旅游教育机构参观我们还参观了南方地区多家旅游教育机构,包括旅游学院、旅行社和旅游培训机构等。

这些机构通过培训和教育,为学生提供与旅游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帮助他们更好地投身于旅游行业。

我们了解到,南方地区的旅游教育机构注重实践教学和行业合作,通过组织实地考察、实习和实训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南方旅游教育的发展趋势通过对南方旅游教育的考察,我们认为南方地区的旅游教育有以下几个发展趋势:1.注重专业化人才培养。

随着旅游行业的快速发展,南方地区的旅游教育机构越来越重视培养专业化人才,为旅游行业提供更高素质的从业人员。

2.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南方旅游教育机构通过组织实地考察、实习和实训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他们更好地适应旅游行业的需求。

3.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

南方地区注重将旅游与文化相结合,通过文化创意、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提升旅游的文化内涵和价值。

4.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

南方旅游教育机构通过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提供在线学习和实时信息共享,为学生提供更便捷的学习方式。

总结:通过本次考察,我们对南方地区的旅游教育情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探讨了南方旅游教育的发展趋势。

南方地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专业的旅游教育机构,为培养优秀的旅游人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我们相信,南方地区的旅游教育将迎来更好的发展。

2024年西安旅游考察心得体会样本(三篇)

2024年西安旅游考察心得体会样本(三篇)

2024年西安旅游考察心得体会样本在周日的午后,母亲提出一项提议,她希望带我体验一次“古城墙穿越之旅”,但前提是我必须先将作业完成。

我迅速地完成了任务,心想穿越西安城墙不过是小菜一碟,毕竟我对爬山有一定的自信。

抵达城墙脚下,我被其宏伟的气势深深震撼。

母亲催促我:“别发愣了,快点上来。

”跟随母亲的脚步,我登上了石阶,踏上城墙。

城墙上视野开阔,景色宜人,但路面却有些崎岖不平。

我们开始沿着城墙快速行走,母亲在一旁向我讲述城墙的历史和文化。

这座城墙全长约13.7公里,设有东、南、西、北四座主要城门,并伴有若干小门。

它拥有超过____年的历史,尤其在明代经历了一次大规模的修复,因此被誉为明城墙。

我们计划从西门出发,途径南门至东门,最后返回西门。

行至东门,我发现南门和东门附近异常繁华,游客络绎不绝,租赁自行车和小卖部随处可见。

穿过东门后,游客数量减少,道路也变得更加平坦。

随着行走的距离增加,我的体力逐渐下降。

母亲鼓励我,如果我能够完成这次徒步,她将在明年带我穿越戈壁滩。

这一承诺让我兴奋不已,尽管如此,在最后一段路途中,我还是因为过早的兴奋而感到体力不支,与母亲拉开了一段距离。

母亲递给我一些牛奶,帮助我恢复了体力,我们继续一同前行。

当我最终走下城墙,我已经筋疲力尽。

我们共用时两小时十五分钟完成了全程。

母亲称赞我勇敢坚强,首次就能以如此快的速度走完全程。

她鼓励我继续锻炼,希望下次我能以更快的速度完成这一挑战,因为这样,她才有可能实现带我去穿越戈壁滩的承诺。

2024年西安旅游考察心得体会样本(二)去年夏季,我有幸踏足古都西安。

刚下车,便立刻感受到这座城市的古老韵味,葱郁的绿树、绚烂的花朵、巍峨的城墙以及猎猎作响的旗帜,共同绘就了一幅西安独有的美丽画卷。

华清池的水清澈透明,骊山巍峨耸立,而最为壮观的则是西安著名的兵马俑。

次日在参观兵马俑时,我了解到这一遗址位于西安西北部的临潼镇,靠近秦始皇陵的东北侧。

该博物馆是一座宏伟的文化遗产,分为四个展览厅。

西安旅游考察心得体会(精选11篇)

西安旅游考察心得体会(精选11篇)

西安旅游考察心得体会(精选11篇)西安旅游考察篇1去年暑假,我来到了西安。

一下火车,我就觉得那是一个古老的城市,荫荫的绿树,艳丽的花儿,古老的城墙,飘扬的旗帜,这一切都呈现出西安之美。

清澈透明的,是华清池的水;高耸入云的,是西安的骊山;而雄伟壮观的,是西安最有名的兵马俑。

第二天,我们来到了兵马俑,它位居西安西北部的临潼镇,秦始皇陵的东北部,那是一个大型博物馆,这个博物馆分为四个厅,第一厅展览了西安的历史,一幅幅画面,一篇篇文字,一件件精雕细刻的工艺品,样样展现了西安的古老文化和独特的魅力。

第二、三、四厅是一个个俑坑。

坑里的兵马俑好象在前线与敌人作战。

头上有扎纂的`、有戴方巾的、有戴帽子的、有戴头盔的。

身上,有身披战袍的,也有身穿凯甲的。

脸上,有微笑的、也有严肃的,有眺望的,也有呐喊的,有怒目圆睁的,也有若有所思的,动作更是千姿百态,光站姿就有许多种,有手抱前胸的,有双手背后的,有双手垂直的,还有侧身的、抬头的,还有跪着的、骑战马的、坐战车的……,真是神采奕奕、栩栩如生。

看了这些兵马俑,我想到了许多许多,是谁用泥土塑造了一支庞大而威武的军队?是谁用泥土塑造出一个个活灵活现的军官、士兵——那是劳动人民啊!这证明了我们祖先的智慧与才干!后来,我又游览了举世文明的大雁塔、小雁塔、碑林和华清池。

西安给我留下了古老、美丽、文明的美好印象,是当之无愧的文化古城!西安旅游考察心得体会篇2十八日一大早,我和邝栩仪、刘嘉深开始了西安之旅。

我们一下飞机就直奔法门寺,法门寺位于陕西扶风县城北10公里的法门镇,距西安市120公里。

里面的建筑极其壮观,存放了许许多多的宝物。

法门寺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

里面的宝物非常多,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骨头做的舍利,法门寺因为舍利而创建、出名。

舍利还分真的假的,寺庙供奉了四个舍利,两个使用汉白玉做的,一个是用猩猩的骨头做的,还有一枚就是真的指骨舍利。

四枚舍利按发现的先后顺序命名。

第四枚舍利是用八个箱子装的,最外层的箱子由于是含香木做的,已经腐朽了,后面还有7个箱子,拆开了里面就有一个箱子,到最后有一个小棺材,里面就是舍利。

西安考察报告

西安考察报告

西安专业考察报告西安是个历史古都,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我一直希望有机会能去西安看看。

终于,在这个暑假趁着学院组织到西安进行专业考察而达成了这个愿望。

7月10日上午,怀揣着对西安的好奇,坐上了火车开始了西安之行。

经历了十个小时的车程。

终于在晚上十一点到达西安。

一出站口,就发现了西安的不同。

与其他地方的火车站不同的是,西安站建的古色古香。

貌似一座城楼。

给人的印象很深刻。

出了火车站,就发现西安古城墙在附近。

巍峨的城墙仿佛承载着西安千年的文化沉淀。

将这千年中国的风风雨雨深深刻在身上。

本来昏昏沉沉疲惫的我,不禁精神一震。

到了西安,经历一次转车后,来到我们事先预定好的酒店入住。

休息一晚后,第二天开始我们对西安的专业考察第二天早上,吃完饭,我们开始我们的第一站,位于西安市乾县的乾陵。

乾陵位于咸阳乾县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是唐高宗李治和女皇武则天的合葬墓陵。

乾陵以山为陵,依梁山而建,座北朝南,由内外两城组成,占地颇广。

现在外城遗迹已消失,内城遗迹仍保存完好。

梁山有三峰,北峰最高,海拔1047.9米,高宗和武则天两帝的合葬墓就在此峰中。

南面两峰较低,东西对峙,中间为司马道。

乾陵是“唐十八陵”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陵园,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座两个皇帝的合葬墓。

乾陵地面文物主要是石刻,共计114件。

石刻多用整块巨石雕成。

乾陵两旁现有华表1对,翼马、驼鸟各1对,石马5对,翁仲10对,石碑2道。

东为著名的武则天“无字碑”,西为述圣记碑。

有王宾像61尊,石狮1对,周围还有17座陪葬墓。

“唐高宗陵墓”墓碑,高2米,是陕西巡府毕源为高宗所立,原碑已毁,现在这块碑是清乾隆年间重建的。

此碑右前侧另一块墓碑,是郭沫若题写的“唐高宗李治与则天皇帝之墓”12个大字。

乾陵东南有17座陪葬墓,永泰公主、章怀太子、懿德太子墓现已发掘复原,并在永泰公主墓园内建有乾陵博物馆。

第三天,我们去了大雁塔。

这算是西安的标志性古建筑之一。

大雁塔又名大慈恩寺塔,位于西安市南郊大慈恩寺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赴西安考察报告赴南方旅游教育考察报告
20xx年5月下旬,笔者利用去云南丽江参加第六届全国生物多样性研讨会的机会,取道昆明、杭州和上海,对我国旅游教育起步较早的几所南方高等院校进行了考察和调研,并与相关单位旅游专业的负责人和旅游专家进行了广泛地交流。

5月23日,在浙江大学旅游管理专业三年级学生章小云同学的帮助下,笔者首先拜见了管理学院高级管理培训中心主任助理郭毅博士,在与郭博士的交谈中,笔者了解到浙江大学管理学院下属有四个系,即工商管理系、管理科学与工程系、旅游管理系及农业经济与管理系,其中旅游管理系下设旅游研究所和饭店管理研究所,现有师资23人。

据郭博士介绍,他们系的强项是旅游饭店管理,因而经常接待和培训来自全国著名饭店特别是旅游饭店的从业人员。

鉴于他们的发展势头,大学领导层特别为旅游管理系制定了优惠政策,即在对外交往中把旅游管理系提升为旅游学院,所谓“一套班子,两个牌子”。

在郭博士的引见下,5月24日笔者拜见了浙大旅游学院副院长、旅游研究所副所长周玲强博士,周博士详细向笔者介绍了旅游管理系的发展概况。

据周副院长讲,浙大旅游管理系是于x年在国家旅游局首批投资布点的我国第一个旅游管理本科专业的基础上迅速发展起来的,早在x年就拥有了我国第一个旅游管理硕士点。

旅游管理系旨在培养德才兼备的中高级旅游业管理人才、
教育人才和科研人才,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业管理、旅游饭店管理、旅行社管理、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旅游景区规划与管理。

现有专业教师29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2人,讲师13人;主要学术骨干中有博士2人,硕士12人。

在交谈中,周副院长高度评价了北京林业大学,特别对园林学院给予了肯定。

他说:“我们相信你们北林大的水平,所以接受了贵校园林学院推荐来的学生”。

笔者知道他指的是我校旅游管理专业免试推荐的郑聪辉同学。

5月25日,笔者还在浙江日报社大楼拜见了浙大旅游研究所副所长、旅游地理学专家周进步教授。

虽然此次相见是笔者与周先生第一次谋面,但两人就旅游学的话题谈得非常投机。

听说笔者第二天还要去上海考察,他热情地向笔者推荐了去上海应该会面的几个旅游学人士。

5月28日,笔者到复旦大学了解情况,早知道他们的旅游管理专业属于历史系。

有意思的是虽属于历史系,但也被称为旅游学系。

目前有教师9人,同时招收旅游管理专业的本科生和硕士生,但规模不大。

交谈中了解到他们的强项是旅游文化。

计划准备约见的夏林根教授,也是上海旅游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同时担任上海茶文化研究中心秘书长和《发现》杂志副理事长,是中国文化和旅游学方面的专家,可惜赶上出差,未能谋面。

通过本次考察,对笔者来说,感觉收获很大。

既开阔了眼界,也增长了知识。

现粗略总结以下几点,以就正于识者。

1.旅游管理专业大都是在原有的优势背景专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各大学均有各自的特色。

比如云南大学最初是在英语专业基础上成立的,后来又和工商管理合并(现在学院名称为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强强结合,达到了快速发展的效果。

2.旅游管理专业的本科生招生规模受学校总体发展的制约,人数均不是很多。

比如浙大,一届只能招收50人左右。

3.课程设置基本上是原来的背景专业课占据1/3,旅游方面占1/3,公共课占1/3。

4.师资力量普遍比较强,考察的5所大学,人数上最少的也达到9人,最多的达29人。

5.云南大学已经拥有旅游管理专业的博士点。

本次考察得到园林学院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笔者在此表示感谢!
旅游管理教研室 xxx
20xx年6月12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