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门静脉系 (1)
体循环静脉习题集7

二、体循环的静脉体循环静脉的特点:1.管壁薄,管腔大,血流缓慢,压力低;2.多有静脉瓣,可阻止血液的逆流;浅静脉--位于皮下,数量多,不与动脉伴行3.分浅、深两种静深静脉--位于深筋膜深面或体腔内,多与动脉伴行4.静脉之间的吻合丰富;5.几种特殊结构的静脉:硬脑膜窦、板障静脉上腔静脉系体循环静脉的组成下腔静脉系心静脉系(一)上腔静脉系上腔静脉系的主干为上腔静脉,其主要收集头颈部、上肢和胸部(心、肺除外)的静脉血。
1.上腔静脉、头臂静脉静脉起始部位注入部位右心房上腔静脉在右侧第1胸肋结合处后方,由左、右头臂静脉合成上腔静脉头臂静脉在胸锁关节的后方,由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合成2.头颈部的静脉静脉起始部位注入部位锁骨下静脉在第1肋外缘,与腋静脉相续头臂静脉颈内静脉在颈静脉孔处,与乙状窦相续头臂静脉锁骨下静脉颈外静脉在下颌角平面,由下颌后静脉的后支、耳后静脉、枕静脉合成3. 上肢的静脉分为浅静脉和深静脉。
(1)深静脉:与同名的动脉伴行。
(2)浅静脉静脉起始部位注入部位头静脉手背静脉网的桡侧腋静脉或锁骨下静脉贵要静脉手背静脉网的尺侧肱静脉或腋静脉肘正中静脉位于肘窝,自头静脉向内上连到贵要静脉4. 胸部的静脉起始部位:右腰升静脉奇静脉注入部位:上腔静脉属支:右侧肋间后静脉、食管静脉、支气管静脉和半奇静脉起始部位:左腰升静脉半奇静脉注入部位:奇静脉属支:食管静脉、左侧下部肋间后静脉和副半奇静脉副奇静脉注入部位:半奇静脉或奇静脉属支:接受左侧中、上部肋间后静脉椎静脉丛:分椎内、外静脉丛,是连接上、下腔静脉系和颅内、外静脉的重要通道(二)下腔静脉系下腔静脉系主干为下腔静脉,其由左、右髂总静脉在第5腰椎的右前方汇合而成,收集下肢和盆、腹部的静脉血。
1. 下肢的静脉分为浅静脉和深静脉(1)深静脉:与同名的动脉伴行。
(2)浅静脉小隐静脉起始部位:足背静脉弓的外侧缘注入部位:腘静脉起始部位:足背静脉弓的内侧缘注入部位:股静脉大隐静脉腹壁浅静脉阴部外静脉主要属支旋髂浅静脉股内侧浅静脉股外侧浅静脉2. 盆部的静脉(1)髂内静脉:属支有脏支和壁支。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资料

第一题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导致侧支循环开启,引起脐周浅静脉高度扩张,形成“海头蛇”呕血的原因:肝硬化压迫肝门静脉,导致肝门静脉回流受阻,此时肝门静脉系的血液经上述交通途径形成侧支循环,通过上、下腔静脉系回流。
由于血流量增多,交通支变得粗大和弯曲,出现静脉曲张,如食管静脉丛、直肠静脉丛和脐周静脉丛曲张。
如果食管静脉丛和直肠静脉丛曲张破裂,则引起呕血和便血。
肝门静脉系统的胃左静脉、胃短静脉和胃后静脉,在食管下段和胃底处,与腔静脉系统奇静脉的食管静脉相吻合。
在肝门静脉高压症时,血液可经胃左静脉至食管静脉、奇静脉流入上腔静脉,因此可发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曲张的静脉易受物理性或化学性损伤和粘膜面溃疡糜烂而破裂,引起急性大出血。
存在出血潜在危险的部位1、脾静脉(splenic vein):由数条小静脉在脾门处汇合而成,经过胰的后方,脾动脉下方向右行进,与肠系膜上静脉以直角汇合成肝门静脉。
脾静脉回收脾、胰及部分胃的静脉血,还常收纳肠系膜下静脉。
2、肠系膜上静脉(superior mesenteric vein):走行于小肠系膜内,与同名动脉伴行。
收集十二指肠至结肠左曲以上肠管、部分胃和胰腺的静脉血,并与脾静脉一起构成门静脉。
3、肠系膜下静脉(inferior mesenteric vein):与同名动脉伴行,在胰头后方注入脾静脉或肠系膜上静脉,少数注入上述两静脉汇合处的夹角。
肠系膜下静脉收集降结肠、乙状结肠及直肠上部的静脉血。
4、胃左静脉(left gastric vein):与胃左动脉伴行,收集胃及食管下段的静脉血直接注入门静脉。
(胃左静脉在贲门处与食管静脉吻合,食管静脉吻合可注入奇静脉和半奇静脉,借此,门静脉可与上腔静脉相交通)。
5、胃右静脉(right gastric vein):与胃右动脉伴行,在胃小弯处可与胃左静脉吻合,并在注入肝门静脉前收纳幽门前静脉(此静脉是胃与十二指肠的分界标志之一)。
胃右静脉收纳同名动脉分布区的血液。
系统解剖静脉

3)奇静脉:起自右腰升静脉,沟通上、下腔静脉的重要通道。
属支:右肋间后静脉、食管静脉、支气管静脉、半奇静脉
注入:上腔静脉(平对第4胸椎高度勾绕右肺根上方注入) 4)半奇静脉:起自左腰升静脉。
属支:左下部肋间后静脉、食管静脉、副半奇静脉
注入:奇静脉(平对第8胸椎高度注入) 5)副半奇静脉
第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五:十八点 四十二分。
下肢浅静脉
1)小隐静脉 足背静脉弓
2)大隐静脉 隐静脉裂孔 股内侧浅静脉
股外侧浅静脉
阴部外静脉 腹壁浅静脉
旋髂浅静脉
旋髂浅静脉
股静脉 隐静脉裂孔
股外侧浅静脉
易发生静脉曲张 (穿静脉)
腹壁浅静脉
阴部外静脉
股内侧浅静脉
大隐静脉
小隐静脉
足背静脉网 足背静脉弓
第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五:十八点 四十二分。
后支与耳后静脉、枕静脉汇合成颈外静脉
第五页,编辑于星期五:十八点 四十二分。
3)颈外静脉
属支:下颌后静脉后支、耳后静脉与枕静脉
注入:锁骨下静脉或静脉角
4)颈前静脉:颈前正中线两侧
注入:颈外静脉末端或者锁骨下静脉
吻合: 颈静脉弓(胸骨柄上方)
5)颈内静脉:位于颈动脉鞘内
属支:颅内:乙状窦,岩下窦
颅外:面静脉,舌静脉,咽静脉,
2)上肢深静脉:与动脉伴行 腋静脉:2条肱静脉在大圆肌下缘处汇合而成
第七页,编辑于星期五:十八点 四十二分。
3.胸部静脉(头臂静脉、上腔静脉、奇静脉及其属支) 1)头臂静脉:起于胸锁关节后方,止于右侧第1胸肋关节后方。
属支: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椎静脉, 胸廓内静脉,甲状腺下静脉
肝门静脉收纳的范围

肝门静脉收纳的范围肝门静脉是人体重要的静脉之一,它起源于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的汇合处,负责将来自肠道和脾脏的血液引流至肝脏。
肝门静脉收纳的范围广泛,涵盖了肠道、脾脏以及相关的血管和组织结构。
1. 肠道肠道是肝门静脉最主要的来源之一。
肠道是消化系统的一部分,包括胃、小肠和大肠。
在消化过程中,肠道吸收并运输着大量的营养物质和废物。
这些物质在肠道内被各种血管收集,其中包括肝门静脉。
肝门静脉通过吸收肠道内的营养物质和废物,将其引流至肝脏进行进一步的代谢和排泄。
2. 脾脏脾脏是肝门静脉另一个重要的来源。
脾脏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参与着免疫应答和红细胞的储备与分解。
脾脏通过脾静脉与肝门静脉相连,将脾脏内的血液引流至肝脏。
这样,肝门静脉可以接收到脾脏中的免疫细胞和其他相关物质,以协调免疫应答和红细胞代谢。
3. 相关血管和组织结构除了肠道和脾脏,肝门静脉还收纳了其他一些相关的血管和组织结构。
其中包括肠系膜上静脉和其他与肝脏相关的血管。
肠系膜上静脉是肠道血液引流的重要通道,它与脾静脉在肝门处汇合形成肝门静脉。
此外,肝门静脉还与肝动脉和肝静脉等血管相连,形成了肝脏的血液循环系统。
肝门静脉收纳的范围广泛,涵盖了肠道、脾脏以及相关的血管和组织结构。
它不仅起到了引流和运输血液的作用,还参与了营养物质和废物的代谢和排泄,以及免疫应答和红细胞的储备与分解。
肝门静脉的正常功能对于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任何与其相关的疾病或异常都可能对人体造成严重的影响。
因此,对肝门静脉的研究和了解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以为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
解剖

《解剖》一、名词解释1、椎间盘:位于椎骨的椎体之间,是骨块相互之间起衬垫作用的弹性软骨性圆盘。
2、咽峡:由腭垂、腭帆游离缘、两侧的腭舌弓及舌根共同围成的狭窄处称咽峡,为口腔通咽的孔口,也是口腔和咽的分界处3、膀胱三角:为膀胱底内面的一个三角形区域,位于两输尿管口与尿道内口之间。
4、静脉角:同侧的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在胸锁关节的后方汇合而成头臂静脉(又称无名静脉),汇合处的夹角称静脉角。
5、神经核: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常聚集在一起,称为神经核。
6、翼点:翼点是额骨、顶骨、颞骨和蝶骨大翼4骨相交处所形成的“H”形骨缝,位于颞窝内,颧弓中点上方两横指(或3.5~4cm)处。
7、胸骨角:胸骨柄和胸骨体相接的地方有个向前突起的角叫胸骨角,是计数肋骨的重要标志,两侧平对第二肋,第四胸椎的下缘正对胸骨角的水平。
8、子宫峡:子宫颈阴道上部的上端与子宫体相接处较狭细,称子宫峡。
非妊娠期此部不明显,在妊娠末期可延长至7~11cm,峡壁渐变薄,剖宫产术常在此进行。
9、乳糜池:乳糜池是人体淋巴循环的一部分,收集肠干,左右腰干的淋巴,注入到胸导管中,再注入左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液中。
胸导管起始处的膨大部称乳糜池,常位于第1腰椎体的前方,由肠干和左、右腰干汇合成。
10、灰质:灰质是一种神经组织,是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灰质内功能相同的神经细胞体集合一起称为神经核。
中枢神经系统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白质。
11、解剖学姿势:人体解剖学姿势是身体直立,面向前,两眼平视前方,两足并拢,足尖向前,上肢下垂于躯干的两侧,掌心向前。
描述人体任何结构时,均应以此姿势为标准。
13、肾窦:肾门向肾内续一个较大的腔隙,称为肾窦renal sinus,sinus renalis,窦内含有肾动脉的主要分支、肾静脉的主要属支、肾小盏、肾大盏。
14、动脉韧带:由肺动脉干分叉处稍左侧连至主动脉弓下缘的纤维结缔组织索,是胎儿时动脉导管在出生后闭锁的遗迹。
系统解剖学讨论题

系统解剖学讨论题运动系统研究题1、如何区分颈椎、胸椎和腰椎?答:颈椎特征性结构:横突孔,内有椎动脉和椎静脉通过。
颈椎椎体较小,横断面呈椭圆形,椎孔呈三角形,上下关节突关节面呈水平位。
第3到7颈椎椎体上面侧缘向上突起称椎体钩,与上位椎体下面的两侧唇缘相接,形成钩椎关节。
第6颈椎横突末端前方的结节特殊隆起,称颈动脉结节。
第2到6颈椎的棘突较短,末端分叉。
第7颈椎的棘突较长,末端不分叉。
胸椎椎体自上而下逐渐增大,横断面呈心形。
上下肋凹与肋头相关节,横突肋凹与肋结节相关节。
关节突的关节面几乎呈冠状位,棘突较长。
腰椎:椎体粗大,横断面呈肾形,椎孔呈三角形,上下关节突粗壮,关节面呈矢状位。
棘突宽而短,板状水平向后。
棘突间隙较宽,作腰椎穿刺。
2、肱骨上中下段骨折简单损伤什么神经?答:部位描述:上:肱骨上部骨折处较多位于外科颈。
损伤神经:腋神经。
损伤后症状:患肢上抬受限。
部位描述:中:肱骨干骨折系指肱骨外科颈以下1~2厘米至肱骨髁上2厘米之间的骨折。
损伤神经:桡神经。
损伤后症状:腕下垂,拇指及各手指下垂,不能伸掌指关节,前臂有旋前畸形,不能旋后,拇指内收畸形。
部位描述:下:肱骨髁上骨折系指肱骨远端内外髁上方的骨折。
损伤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
损伤后症状:主要表现为“爪形手”,夹纸无力。
3、哪些关节有关节盘?哪些关节有关节唇?哪些关节有囊内韧带?答:有关节盘:颞下颌关节,胸锁关节,桡尺远侧关节,桡腕关节,膝关节。
膝关节的关节盘即内侧半月板,外侧半月板。
有关节唇:肩关节,髋关节。
有囊内韧带:髋关节:股骨头韧带;膝关节:前交错韧带,后交错韧带。
4、试比较背阔肌和胸大肌的起止点及其作用。
答:背阔肌:起点:以腱膜起自下6个胸椎的棘突,所有腰椎的棘突,骶正中嵴,髂嵴后部。
止点:以扁腱止于肱骨结节间沟底。
作用:使肱骨内收,旋内,后伸。
当上肢上举固定时,可引体向上。
胸大肌:起点:锁骨的内侧半、胸骨、1~6肋软骨。
止点:肱骨大结节嵴。
心血管系统--静脉

中静脉。
腹部的静脉
包括注入下腔静脉的属支和肝门静脉系。
下腔静脉可分为脏支和壁支,多数与动脉伴行。
成对的壁支和脏支直接或间接注入下腔静脉。
不成对的脏支先汇合成肝门静脉后,再经肝静脉
注入下腔静脉。
腹部的静脉
3)睾丸静脉: 脏支: 壁支:
4)肝静脉: 起自睾丸和附睾的小静 1)肾上腺静脉:右 包括4对腰静脉,同 脉,在精索内吻合称静 有2-3支,分别 侧注入下腔静脉, 侧各腰静脉之间的 脉丛,再向上逐渐合并 称做肝左静脉 左侧注入左肾静脉。 纵支连成腰升静脉。 成睾丸静脉。左侧以直 肝中静脉和肝右 角注入左肾静脉,右侧 2)肾静脉:起自肾 左、右腰升静脉向 以锐角注入下腔静脉。 静脉,收集肝 门,在肾动脉的前 上分别移行为半奇 由于睾丸静脉细长,左 血窦回流的静脉 方横行向右侧注入 静脉和奇静脉,向 侧以直角汇入,血液回 下腔静脉。左肾静 下连于同侧的髂总 血,在腔静脉沟 流不利,所以睾丸静脉 脉长于右肾静脉。 静脉。 曲张以左侧多见,此静 处注入下静 脉
(一)上腔静脉系
上腔静脉的合成、属支及收纳范围
上 腔 静 脉
左锁骨下静脉
左头臂静脉
左上肢静脉血
头部左侧静脉血 右上肢静脉血 头部右侧静脉血
左颈内静脉
右头臂静脉
右锁骨下静脉 右颈内静脉 奇静脉 •左静脉角 •右静脉角
食管、支气管及部分胸腹后壁的 静脉血
下腔静脉系
下腔静脉系由下腔静脉及其属支 组成,收集下半身的静脉血,主干 为下腔静脉。 1、下肢静脉 2、腹盆部静脉
肠系膜上静脉:与同名动脉伴行。 附脐静脉:起自脐周静脉网,沿肝圆韧带上行至肝下注入肝门静脉 胆囊静脉:注入肝门静脉主干或肝门静脉右支。 胃右静脉:接受幽门前静脉。 胃左静脉:在贲门处与奇静脉和半奇静脉的属支吻合。 肠系膜下静脉:注入脾动脉或肠系膜上静脉。 脾静脉:起自脾门,经脾动脉下方和胰后方右行。
门静脉解剖

2.
3.
肝门静脉系统与腔静脉系统之间有着广 泛的吻合。
分流现象。
4.
分流现象
• 来自右半侧结肠的血液经肠系膜上静脉汇入门
静脉,然后经门静脉右支流入右半肝。
• 来自脾、左半侧结肠的血液经脾静脉、肠系膜
下静脉汇入门静脉,然后经门静脉左支流入左
半肝。 • 临床上肠道感染(如细菌或阿米巴原虫)多发 生在右半侧结肠,故由此而引起的肝脓肿多发 生在右半肝。
门静脉与腔静脉之间存
在有四个交通支:
1.
食管静脉丛:
门静脉系统的胃左静脉属支,在食管下 段和贲门附近通过食管静脉丛,与腔静 脉系统奇静脉的属支相吻合。
因此,当门静脉高压症时,可发生食管、胃 底静脉曲张,甚至破裂出血。
肝 门 静 脉
肝 毛 细 血 管 ( 混 合 )
脾 静 脉
肠 系 膜 下 静 脉
下腔静脉
肝静脉(2-3支)
肝门静脉的属支主要有(肠系膜上静 脉)、(脾静脉) 、(胃左静脉)和肠 系膜下静脉,此外还有( 胃右静脉 )、
( 胆囊静脉 )、( 附脐静脉 )。
门静脉的结构特点
1.
与一般静脉不同,它的起始端与终未端均 为毛细血管(一端起始于胃、肠、胰、 脾的毛细血管网,另一端终于肝小叶内 的血窦)。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腰升V
脐周V网
附脐V
门静脉
肠系膜下V
脾V,肠系膜 上、下V
RetziusV
腹壁下V 腹壁浅V
直肠上V 直肠V丛 髂内V
痔疮
髂外V
下腔静脉
睾丸(卵巢)V
(图2)
中央静脉 肝窦 门静脉小分支 交通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门静脉系
Hepatic Portal Venous System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教研室
郝玲
复习
• 静脉的特点:1.起自毛细血管,接受属支,口径逐渐变粗; 2.静脉瓣; 3.静脉之间有丰富的吻合支。
• 体循环的静脉:上腔静脉系 心静脉系 下腔静脉系 肝门静脉系
学习目标
1 掌握肝门静脉系的组成及收纳范围。 2 掌握肝门静脉系的结构特点。 3 掌握肝门静脉系的三个交通支。 4 理解肝门静脉系的临床意义。
交通途径(3)
脐周静脉网
脐周V网
上腔静脉 食管V丛
腹腔所有不成对脏 器的静脉血
门静脉
肝血窦
右心房
直肠V丛
下腔静脉
肝静脉
病例分析
1.肝硬化所致门脉高压? 2.门脉高压与呕血和便血等表现 的关系?
肝小叶
正常时,肝动脉、门静脉小分 支分别流入肝血窦,它们之间 的交通支不开放。
临床意义
肝硬化后的肝小叶
髂总静脉
髂内静脉
肛静脉 直肠下静脉
通过直肠静脉丛和下腔静脉系相交通
交通途径(2)
直肠静 脉丛
腋静脉
锁骨下静脉
胸外侧静脉 胸廓内静脉 头臂静脉
胸腹壁静脉 腹壁上静脉 上腔静脉
脐周 附脐 肝门 静脉网 静脉 静脉
腹壁浅静脉 腹壁下静脉 下腔静脉
髂外静脉
髂总静脉
通过脐周静脉网和上、下腔静脉系相交通
肠系膜上静脉 脾静脉
(1) 胃左静脉 (2) 胃右静脉 (3) 肠系膜上静脉 (4) 肠系膜下静脉 (5) 脾静脉 (6) 胆囊静脉 (7) 附脐静脉
7条属支
6
7 1
P2 5
34
收纳范围
P
收纳了腹腔内所有的不成对脏
器(肝脏除外)的静脉血
结构特点
两端都是毛细血管
P
起始端——毛细血管
终末端——肝血窦
3
案例
患者金某,男,62岁,因呕血、便血等表现入院, 检查发现患者存在食管静脉曲张、 直肠静脉曲张 和腹壁静脉曲张。
初步诊断:肝硬化所致门脉高压。
直肠静脉曲张
“食海管蛇静头脉”曲张
问题
1.为什么肝硬化后会出现门脉高压?
2.为什么门脉高压后会引起呕血和便血等表现?
知识点链接
1 肝脏功能 —— 新陈代谢
静
静
静
脉
脉
脉
门脉高压
丛
丛
丛
曲
曲
曲
血液逆流
张
张
张
侧支循环开放
食管静脉曲张
呕 血
便 血
海 蛇 头
静脉曲张
直肠静脉曲张
“海蛇头”
知识拓展
门
静脉曲张
脉
高
压
脾肿大
三
主
症
腹水
小结
1.肝门静脉系的组成、收纳范围 2.肝门静脉系的特点(2个) 3.肝门静脉系的交通途径(3个) 4.肝门静脉系的临床意义
郑重声明:本题并非广告!
肝硬化时,交通支开放,肝动脉 血流入门静脉,从而使门静脉压 力更高。
临床意义
肝硬化后的血流变化
海蛇头
上腔静脉
/
食管V丛
脐周V网
门静脉
直肠V丛 下腔静脉
临床意义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肝血窦 痔疮
静脉曲张
食直脐 管肠周 静静静 脉脉脉 丛丛丛 曲曲曲 张张张
临床意义
食管静脉丛
直肠静脉丛
食
直
脐
管
肠
周
肝硬化
2 原料供应 —— 消化系统
3 输送工具 —— 脉管系统
Hepatic Portal Venous System
肝脏
脉静脉管
肝门静脉系
胃肠道
肝门静脉系
组成 7 条属支 收纳范围 结构特点 交通途径 临床意义
组成
P
P
2
13
P
2
1
3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P 2
1
3
Ⅰ型 52.0%
Ⅱ型 13.3%
Ⅲ型 34.7%
P- 门静脉 1-肠系膜上静脉 2-脾静脉 3-肠系膜下静脉
无静脉瓣
当肝门静脉的压力增高时,血 液很容易逆流!
腹腔所有不成对脏 器的静脉血
门静脉
肝血窦
右心房
下腔静脉
?
交通途径
血管吻合和侧支循环示意图
上腔静脉 奇静脉
食管静脉
胃左静脉
食管静脉丛
肝门静脉 通过食管静脉丛和上腔静脉系相交通
交通途径(1)
食管静 脉丛
肝门静脉
下腔静脉
脾静脉
肠系膜下静脉
直肠上静脉 直肠 静脉丛
荣昌肛泰“贴肚脐,治痔疮”的解剖 学原理是什么(它的有效成分是如何 到达患处的)?
提示:荣昌肛泰的说明书中解释说:药物 直接入血,避免了肝脏的第一次灭活,消 除了首过效应。
思考题1
思考题2
治疗痔疮,若采用口服药物,药物如何到达患 处发挥作用?输液呢?与贴肚脐相比路径有何 不同? 你认为口服、输液、贴肚脐哪种方法更好?为 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