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乳腺炎诊疗常规
70=急性乳腺炎(乳房浅表脓肿切开引流术)临床路径

急性乳腺炎(乳房浅表脓肿切开引流术)临床路径一、急性乳腺炎(乳房浅表脓肿切开引流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急性乳腺炎(ICD-10:O91,N61)行乳腺脓肿切开引流术(ICD-9-CM-3:85.0)(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黄家驷外科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病史:乳房出现红、肿、热、痛等急性炎症表现;多为哺乳期女性,常发生在产后3-4周;也可为非哺乳期女性。
2.体征:患侧乳房出现红、肿、热、痛等急性炎症表现,常伴有患侧腋窝淋巴结肿大、压痛等,随炎症发展常伴有寒战、高热、脉搏加快等全身中毒表现。
3.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
4.影像学检查:超声提示有炎性浸润,单个或多个脓腔形成。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黄家驷外科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早期未形成脓肿前,应用抗菌药物可获得良好效果。
2.中医中药治疗,可用蒲公英、野菊花等清热解毒药物。
3.脓肿形成后,及时行脓肿切开引流。
(四)标准住院期间为≤1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O91,N61急性乳腺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1-3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凝血功能、血型、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3)胸片、心电图;(4)乳房彩超(脓肿形成者需行术前定位)。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肺功能、超声心动图等。
(七)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
2.入院后即开始使用抗菌药物,经验性抗菌治疗可选用耐青霉素酶的半合成青霉素、头孢菌素、大环内酯类或克林霉素类药物。
急性乳腺炎的治疗及注意事项

急性乳腺炎的治疗及注意事项乳腺炎是一种常见的乳房疾病,通常会在哺乳期间出现,是乳腺炎的一种形式,通常会导致乳房肿胀、红斑、疼痛和发热等症状。
如果不及时治疗,急性乳腺炎可能会进展为严重的感染并引起其他健康问题,及早诊断和治疗急性乳腺炎至关重要。
治疗方法包括使用抗生素来治疗感染、按摩乳房以促进乳汁排出、应用冷敷或温敷来减轻疼痛和红肿,同时,注意卫生和个人护理也非常重要。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特别是在服用药物的剂量和时间方面,以确保顺利康复。
另外还需要注意乳房清洁,避免乳头裂伤和乳房堵塞等情况,并保持充足的休息和营养,以提高身体免疫力和促进康复。
以下为大家简要科普急性乳腺炎的症状、引起急性乳腺炎的原因、急性乳腺炎的注意事项以及急性乳腺炎的治疗方法等知识。
一、急性乳腺炎的症状(一)早期症状乳房疼痛:乳房可能会出现钝痛或胀痛,疼痛程度轻微,类似于乳腺增生或月经前期症状,但如果发现一侧乳房比另一侧更痛,建议及时就医。
乳头分泌物:可能会出现白色、黄色或橙色的液体排出,这些分泌物通常是正常的乳汁,但偶尔也可能是由于感染引起的。
乳头瘙痒:由于乳房疼痛和分泌物的存在,乳头可能会感到瘙痒或刺痛。
(二)中期症状乳房肿胀:可能会出现乳房肿胀、局部硬块或肿块,并且在触摸时有明显的不适感。
乳房红肿:乳房通常会变得红润,可能伴随着皮肤发红和发热等症状。
发热和寒战:病情恶化后,可能会出现发热和寒战,体温可能高达38℃或更高。
身体不适:感染引起的乳腺炎可以使患者感到非常虚弱和疲倦,甚至可能影响日常生活。
(三)晚期阶段脓肿:未经治疗的乳腺炎可能会形成脓肿,这是一种由脓液充满的囊肿。
毒血症:严重的急性乳腺炎可以引起毒血症,这是一种因感染而导致全身性炎症和器官衰竭的疾病。
乳头坏死:如果急性乳腺炎得不到治疗,乳头周围的组织可能会坏死,导致溃疡和出血。
二、引起急性乳腺炎的原因(一)乳房堵塞当母乳无法流经乳腺管时,乳汁就会在乳腺中积聚。
急性乳腺炎护理常规【范本模板】

急性乳腺炎护理常规。
一、评估要点1.评估患者病情:乳房局部有无红肿热痛、局部皮肤有无破溃、腋窝淋巴结是否肿大。
2.评估患者所用药物、配合情况、自理能力、以及心理状况。
3.测量生命体征:观察患者是否出现高热、寒颤及脉率加快等现象。
4.了解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二、护理要点1.按外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饮食: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食物,保证足量水分摄入。
3.休息:注意休息、适当运动、劳逸结合。
4.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产褥期卫生习惯,勤更衣,定期淋浴,保持口腔、皮肤及阴部的清洁.5.缓解疼痛:(1)防止乳汁淤积:患乳暂停哺乳,定时吸净乳汁。
(2)局部托起:用宽松的胸罩托起乳房,以减轻疼痛,促进血液循环。
(3)局部热敷、药物外敷或理疗:25%硫酸镁溶液湿热敷。
6.控制体温和感染:(1)控制感染:遵医嘱早期应用抗生素.(2)病情观察: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监测白细胞计数及分类变化。
(3)降温:高热者予物理降温,必要时遵医嘱应用解热镇痛药。
(4)脓肿切开引流后的护理:保持引流通畅,定时更换敷料。
7.如有切开引流,应注意保持引流的通畅,并观察切口有无渗血、渗液, 敷料有无脱落,伤口有无感染等。
8.指导患者预防乳房炎的措施:411第十四篇乳腺、甲状腺外科护理常规(1)保持乳头和乳晕清洁:每日清洗乳头,保持局部清洁和干燥。
(2)纠正乳头内陷:乳头内陷者于妊娠期经常挤捏、提拉乳头。
(3)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哺乳习惯:定时哺乳,每次哺乳时将乳汁吸净。
(4)保持婴儿口腔卫生,及时治疗婴儿口腔炎.(5)及时处理乳头破损。
乳腺炎临床诊疗指南

乳腺炎临床诊疗指南【概述】乳腺炎是乳腺组织的急性化脓性炎症。
患者几乎都是产后哺乳期妇女,初产妇更为多见。
主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常由于哺乳时未能吸尽乳汁,而乳腺又不通畅,导致乳汁淤积在乳腺内,给细菌生长繁殖创造了环境,乳头破损使细菌侵人,导致乳腺炎发生。
【诊断要点】症状哺乳期产妇,发病前多有乳头破损、乳晕皲裂、乳汁淤积等诱因。
乳房肿胀、疼痛明显,常伴有畏寒,高热等症状。
体征乳房患区红、肿、热,并可触及硬块,压痛明显,如脓肿形成可有波动感,脓肿可数个同时存在。
脓肿可向外破溃,也可穿过乳管自乳头排出脓液。
可伴有患侧腋下淋巴结肿大、触痛。
化验检查血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增多。
超声检查如脓肿形成,超声检查可见液性暗区,穿刺可抽出脓液。
【康复治疗】1.乳汁淤积期停止哺乳,用吸乳器吸出乳汁。
热疗法:局部热敷或太阳灯、红外线照射,同时轻揉、按摩乳房,使乳腺管通畅,乳汁排出。
电疗法:主要采用超短波疗法,患病部位,玻璃电极或板状电极,单极法;右侧乳房可用两个板状电极前后对置法。
无热量,8?12min/次,1?2 次/山一般治疗6?12次。
光疗法;主要采用紫外线疗法,患侧乳房照射(乳头应遮盖),2MED,每次加1/2?1MED,1 次/I?2d。
按摩疗法:用手掌按摩乳房,促进淤积的乳汁排出,3?4次/d。
只要淤积乳汁大量排出,常可迅速缓解症状。
其他疗法:He-Ne或C02激光散焦照射疗法、毫米波疗法、微波疗法等也可采用。
浸润期应避免挤压乳房。
(1)电疗法超短波疗法:方法同乳汁淤积期,但时间为12?15min/次,1?2次/d, 8?12次为一疗程。
厘米波疗法:圆形辐射器置于乳房患处,距离皮肤5?10cm,30? 50W,15?20min/次,1次/d,疗程视病情而定。
照射左侧乳房应慎用。
毫米波疗法:辐射器置于乳房患处,30?40min/次,1次/d,8?12 次为一疗程。
此外,还可以用激光疗法、磁疗法、热疗法等。
脓肿形成期脓肿形成后,应及时切开引流。
什么是急性乳腺炎

什么是急性乳腺炎
一、什么是急性乳腺炎二、急性乳腺炎能治好吗 1. 急性乳腺炎能治好吗2. 急性乳腺炎的治疗方法3. 急性乳腺炎的治疗费用三、急性乳腺炎的注意事项
什么是急性乳腺炎急性乳腺炎是乳腺的急性化脓性病症,多见于初产妇的哺乳期。
细菌可自乳头破损或皲裂处侵入,亦可直接侵入乳管,进而扩散至乳腺实质。
患侧乳房胀满、疼痛,哺乳时尤甚,乳汁分泌不畅,乳房结块或有或无,全身症状可不明显,或伴有全身不适,食欲欠佳,胸闷烦躁等。
然后,局部乳房变硬,肿块逐渐增大,此时可伴有明显的全身症状,如高烧、寒战、全身无力、大便干燥等。
常可在4~5日内形成脓肿,可出现乳房搏动性疼痛,局部皮肤红肿,透亮。
成脓时肿块中央变软,按之有波动感。
若为乳房深部脓肿,可出现全乳房肿胀、疼痛,高热,但局部皮肤红肿及波动不明显,需经穿刺方可明确诊断。
有时脓肿可有数个,或先后不同时期形成,可穿破皮肤,或穿入乳管,使脓液从乳头溢出。
破溃出脓后,脓液引流通畅,可肿消痛减而愈。
若治疗不善,失时失当,脓肿就有可能穿破胸大肌筋膜前疏松结缔组织,形成乳房后脓肿;或乳汁自创口处溢出而形成乳漏;严重者可发生脓毒败血症。
急性乳腺炎能治好吗
1、急性乳腺炎能治好吗急性乳腺炎并不可怕,只要在发现初期得到及时的治疗还是可以很快治愈的。
2、急性乳腺炎的治疗方法中医治疗急性乳腺炎通常会运用到,生大黄和芒硝,两味药进行研末,期中加入少量凡士林之后用热水调匀,将药摊于纱布上,慢慢敷贴于女性患者的乳房红。
急性乳腺炎急救与护理

急性乳腺炎急救与护理
急性乳腺炎是乳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多见于哺乳期的妇女。
致病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菌往往从破损的乳头侵入,引起乳腺急性化脓性蜂窝
织炎。
正常情况下,细菌的侵入并不立即发生炎症,如果产妇的身体抵抗力减弱,乳腺管不通畅或喂奶时未完全吸尽,奶汁积聚在乳房内形成块状物,此时侵入的细菌就很容易在此生长繁殖,破坏乳腺,引起化脓。
初期病人表现乳房胀痛,低热,甚者有高热、寒战、乳房肿胀、搏动性疼痛、皮肤红肿并有压痛,腋窝淋巴结可有肿大。
如果治疗不及时,易形成乳房脓肿。
【急救措施】
(1)患侧暂停哺乳,将乳汁用吸乳器吸净。
(2)患病早期可用宽布带将患侧乳房托起,局部冷敷,减少充血和乳汁分泌。
(3)应用大量抗菌素或磺胺类药物治疗。
(4)可用鲜蒲公英或仙人掌捣碎外敷乳房。
乳汁过多者,可用芒硝250克,装纱布袋内外敷患处。
(5)脓肿形成期,应对乳房作热敷,促使感染局限化。
(6)若脓肿已形成,应到医院治疗。
脓腔较小者,可采用局部抽脓,并向脓腔内注入青霉素10一20万单位,脓腔较大者,作切开引流术。
【护理方法】
(1)产妇哺乳期间,应心情舒畅,并保持乳头清洁,乳房内不存留奶汁,更不可挤压乳房。
(2)乳头被婴儿吸破时,局部应涂以紫药水或磺胺软膏及抗菌素软膏。
喂奶时,再将药膏擦掉。
急性乳腺炎诊疗常规

急性乳腺炎
【概述】
急性乳腺炎是乳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病人多是产后哺乳的妇女,尤以初产妇更为多见,往往发生在产后3-4周。
【诊断要点】
早期表现是乳房疼痛、局部红肿、发热。
随着炎症发展,病人可有寒战、高热、脉搏加快,常有患侧淋巴结肿大、压痛,白细胞增高。
【诊断依据】
1.产后3-4周哺乳期产妇。
2.早期患侧乳腺红、肿、热、痛,脓肿形成后可触及患侧乳腺有波动感。
3.患者有发热,血常规检查提示WBC、N↑,乳腺彩超检查提示炎症改变或脓肿形成。
4.脓肿形成后行空针穿刺科抽出脓性液体。
【鉴别诊断】
1.乳头湿疹样癌,即乳头Paget’s病,好发于中青年女性,表现为乳头皮肤搔痒、糜烂、破溃、结痂、脱屑、伴灼痛,至乳头回缩,病理活检可鉴别。
2.乳腺囊性增生病:多见于中年妇女,特点是乳房胀痛,肿块可呈周期性,于月经周期有关。
肿块或局部乳腺增厚与周围乳腺组织分界不明显。
【治疗原则】
消除感染,排空乳汁。
早期蜂窝织炎表现时宜抗感染治疗,但脓肿形成,则行脓肿切开引流。
【转归标准】
1.痊愈:乳腺红、肿、热、痛症状消失,血象正常;
2.好转:红、肿、热、痛症状好转;
3.加重:感染扩散、继发感染性休息等严重并发症;
4.死亡。
【预防】
避免乳汁淤积,防止乳头损伤,并保持其清洁,注意婴儿口腔卫生。
急性乳腺炎临床路径

急性乳腺炎临床路径一、急性乳腺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急性乳腺炎(ICD-10:O91,N61)行乳腺脓肿切开引流术(ICD-9-CM-3:85.0)(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黄家驷外科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病史:乳房出现红、肿、热、痛等急性炎症表现;多为哺乳期女性,常发生在产后3-4周。
2.体征:患侧乳房出现红、肿、热、痛等急性炎症表现,常伴有患侧腋窝淋巴结肿大、压痛等,随炎症发展常伴有寒战、高热、脉搏加快等全身中毒表现。
3.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
4.影像学检查:超声提示有炎性浸润,单个或多个脓腔形成。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黄家驷外科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早期未形成脓肿前,应用抗菌药物可获得良好效果。
2.中医中药治疗,可用蒲公英、野菊花等清热解毒药物。
3.脓肿形成后,及时行脓肿切开引流。
(四)标准住院期间为≤2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O91,N61急性乳腺炎疾病编码。
2.准备采用脓肿切开引流治疗急性乳腺炎的患者,可以进入路径。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1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凝血功能、血型、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3)胸片、心电图;(4)乳房彩超(脓肿形成者需行术前定位)。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肺功能、超声心动图等。
(七)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
2.入院后即开始使用抗菌药物,经验性抗菌治疗可选用耐青霉素酶的半合成青霉素、头孢菌素、大环内酯类或克林霉素类药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乳腺炎诊疗常规
急性乳腺炎和乳房脓肿
急性乳腺炎是由于细菌入侵引起的急性乳腺炎症,多见于初产妇产后哺乳初期,起病较急, 临床表现为乳腺发炎部位皮肤发红、肿块、皮肤温度升高、乳房胀痛,伴有畏寒、发热等中毒症状,如处理不当可发展为乳房脓肿。
【病史釆集】
1产后喂养方式及哺乳习惯,有无乳头破损或乳汁排出不畅。
2乳房肿块出现时间,疼痛性质,有无波动感,局部曾做过何种处理。
3是否伴有畏寒、发热、头痛、全身乏力。
【体格检查】
1早期乳房肿块较硬,边界不清,压痛,局部皮肤发红发热。
2脓肿形成后肿块中央变软,有波动感,后期可有皮肤溃破。
3患侧腋下淋巴结肿大。
【辅助检查】
1血常规、尿常规。
2乳房B超。
3肿块穿刺抽液。
4全身症状重者做脓液或血液细菌培养+药敏试验。
【诊断】
1哺乳期乳头有破损、乳汁排出不惕。
2乳房肿块。
3后期肿块有波动感或溃破。
4起病急,局部有红、肿、热、痛。
5腋下淋巴结肿大。
6伴有畏寒、发热。
7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
8 B超探测肿块有液性暗区。
9穿刺抽出脓液或脓性乳汁。
【鉴别诊断】
1炎性乳腺癌。
2乳汁淤积囊肿。
3浆细胞性乳腺炎。
4乳房结核病。
【治疗原则】
1乳房脓肿形成之前:
(1)炎症初期可继续哺乳。
<2)用吸奶器或用手按摩协助排空乳汁。
(3)冷敷:适用于起病24小时内。
(4)热敷或理疗:适用于起病24小时后。
(5)使用对革兰氏阳性球菌敏感的抗生素。
2乳房脓肿形成之后:
<1)患侧乳房停止哺乳。
(2)如患者不想继续哺乳可用回奶药。
<3)局麻下行切升排脓引流术,引流要通畅。
<4)继续使用抗生素。
【疗效标准】
1治愈:症状及局部炎症体征消先或脓肿引流后伤口愈合,未遗留炎性肿块。
2好转:症状、体征好转,脓肿已切开引流,炎症控制。
3未愈:症状、体征无明显好转,或脓肿形成而未获有效引流者。
【出院标准】
达治愈或好转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