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几何综合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旋转单元测试试题及答案

第13题.如图,已知四边形 ,是关于点 成中心对称图形,试判定四边形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答案:解:是平行四边形,理由如下:
四边形 是关于点 成中心对称图形.
.
四边形 是平行四边形.
第14题. 在等边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矩形和圆这四个图形中,即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有( )
A.1个B.2个C.3个D.4个
A.矩形、菱形、正方形都是中心对称图形,对角线的交点是对称中心
B.中心对称的对称中心只有一个,而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可能不只一条
C.中心对称图形一定是轴对称图形
D.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一个对称中心
答案:C.
第20题.把图中的各三角形绕 边中点 ,旋转 ,画出得到的图形,并说明拼成了一个什么图形?分析它的对称性.
答案:B.
第32题. 下列文字中属于中心对称图形的有( )
A.干B.中C.我D.甲
答案:B.
第33题. 下图中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A.A和BB.B和CC.C和DD.都是
答案:B.
第34题.如图 与 关于 点成中心对称.则 _______ , ______, ________.
答案:=, , .
第35题.已知四边形 和点 ,作四边形 使四边形 和四边形 交于点 成中心对称.
A.只能作一个B.能作三个C.能作无数个D.不存在
答案:A.
第24题. 已知 及边 上一点 ,画出 以点 为对称中心的对称图形.
答案:略.
第25题. 等边三角形、正方形、菱形和等腰梯形这四个图形中,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有( )
A.1个B.2个C.3个D.4个
答案:B.
第26题. 下列各图中,不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旋转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旋转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旋转的定义是什么?A. 绕某一点转动B. 沿直线平移C. 缩放D. 反射2. 旋转变换不改变图形的哪些性质?A. 形状B. 大小C. 面积D. 所有选项3. 旋转对称图形在旋转多少度后能与自身重合?A. 90度B. 180度C. 360度D. 任意角度二、填空题4. 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____度后,与原图形重合,这个点称为图形的______。
5.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将点P(x, y)绕原点O(0, 0)逆时针旋转θ度,旋转后的坐标为______。
三、简答题6. 请简述旋转的性质,并给出一个生活中的例子。
7. 解释什么是旋转对称图形,并给出一个例子。
四、计算题8.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3, 4)绕原点O(0, 0)顺时针旋转90度,求旋转后点A的新坐标。
9. 若一个图形在旋转对称变换下,其旋转中心为点P(1, 2),旋转角度为120度,请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五、论述题10. 论述旋转在几何证明中的应用,并给出一个具体的几何证明例子。
答案:一、1. A2. D3. C二、4. 180,旋转中心5. (-y, x)三、6. 旋转的性质包括保持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旋转中心到图形上任意两点的距离相等。
生活中的例子包括门的开关,地球的自转等。
7. 旋转对称图形是指在旋转一定角度后能与自身重合的图形,例如等边三角形。
四、8. 点A的新坐标为(4, -3)。
9. 根据旋转对称图形的定义,旋转后的图形与原图形形状相同,位置不同,具体图形需根据题目要求绘制。
五、10. 旋转在几何证明中常用于证明图形的全等或相似,例如利用旋转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具体例子需根据题目要求给出。
旋转几何综合单元达标训练题(Word版 含答案)

旋转几何综合单元达标训练题(Word 版 含答案)一、初三数学 旋转易错题压轴题(难)1.阅读材料并解答下列问题:如图1,把平面内一条数轴x 绕原点O 逆时针旋转角00)90(θ︒︒<<得到另一条数轴,y x 轴和y 轴构成一个平面斜坐标系.xOy规定:过点P 作y 轴的平行线,交x 轴于点A ,过点P 作x 轴的平行线,交y 轴于点B ,若点A 在x 轴对应的实数为a ,点B 在y 轴对应的实数为b ,则称有序实数对(),a b 为点P 在平面斜坐标系xOy 中的斜坐标.如图2,在平面斜坐标系xOy 中,已知60θ︒=,点P 的斜坐标是()3,6,点C 的斜坐标是()0,6.(1)连接OP ,求线段OP 的长;(2)将线段OP 绕点O 顺时针旋转60︒到OQ (点Q 与点P 对应),求点Q 的斜坐标; (3)若点D 是直线OP 上一动点,在斜坐标系xOy 确定的平面内以点D 为圆心,DC 长为半径作D ,当⊙D 与x 轴相切时,求点D 的斜坐标,【答案】(1)37OP =2)点Q 的斜坐标为(9,3-);(3)点D 的斜坐标为:(32,3)或(6,12). 【解析】【分析】 (1)过点P 作PC ⊥OA ,垂足为C ,由平行线的性质,得∠PAC=60θ=︒,由AP=6,则AC=3,33PC =OP 的长度;(2)根据题意,过点Q 作QE ∥OC ,QF ∥OB ,连接BQ ,由旋转的性质,得到OP=OQ ,∠COP=∠BOQ ,则△COP ≌△BOQ ,则BQ=CP=3,∠OCP=∠OBQ=120°,然后得到△BEQ 是等边三角形,则BE=EQ=BQ=3,则OE=9,OF=3,即可得到点Q 的斜坐标;(3)根据题意,可分为两种情况进行分析:①当OP 和CM 恰好是平行四边形OMPC 的对角线时,此时点D 是对角线的交点,求出点D 的坐标即可;②取OJ=JN=CJ ,构造直角三角形OCN,作∠CJN的角平分线,与直线OP相交与点D,然后由所学的性质,求出点D的坐标即可.【详解】解:(1)如图,过点P作PC⊥OA,垂足为C,连接OP,∵AP∥OB,∴∠PAC=60θ=︒,∵PC⊥OA,∴∠PCA=90°,∵点P的斜坐标是()3,6,∴OA=3,AP=6,∴1 cos602ACAP︒==,∴3AC=,∴226333PC=-=,336OC=+=,在Rt△OCP中,由勾股定理,得226(33)37OP=+=;(2)根据题意,过点Q作QE∥OC,QF∥OB,连接BQ,如图:由旋转的性质,得OP=OQ,∠POQ=60°,∵∠COP+∠POA=∠POA+∠BOQ=60°,∴∠COP=∠BOQ,∵OB=OC=6,∴△COP≌△BOQ(SAS);∴CP=BQ=3,∠OCP=∠OBQ=120°,∴∠EBQ=60°,∵EQ∥OC,∴∠BEQ=60°,∴△BEQ是等边三角形,∴BE=EQ=BQ=3,∴OE=6+3=9,OF=EQ=3,∵点Q在第四象限,∴点Q的斜坐标为(9,3 );(3)①取OM=PC=3,则四边形OMPC是平行四边形,连接OP、CM,交点为D,如图: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CD=DM,OD=PD,∴点D为OP的中点,∵点P的坐标为(3,6),∴点D的坐标为(32,3);②取OJ=JN=CJ,则△OCN是直角三角形,∵∠COJ=60°,∴△OCJ是等边三角形,∴∠CJN=120°,作∠CJN的角平分线,与直线OP相交于点D,作DN⊥x轴,连接CD,如图:∵CJ=JN ,∠CJD=∠NJD ,JP=JP ,∴△CJD ≌△NJD (SAS ),∴∠JCD=∠JND=90°,则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得CD=ND ;过点D 作DI ∥x 轴,连接DJ ,∵∠DJN=∠COJ=60°,∴OI ∥JD ,∴四边形OJDI 是平行四边形,∴ID=OJ=JN=OC=6,在Rt △JDN 中,∠JDN=30°,∴JD=2JN=12;∴点D 的斜坐标为(6,12);综合上述,点D 的斜坐标为:(32,3)或(6,12). 【点睛】本题考查了坐标与图形的性质,解直角三角形,旋转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正确寻找圆心D 的位置来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创新题型.注意运用分类讨论的思想进行解题.2.如图一,矩形ABCD 中,AB=m ,BC=n ,将此矩形绕点B 顺时针方向旋转θ(0°<θ<90°)得到矩形A 1BC 1D 1,点A 1在边CD 上.(1)若m=2,n=1,求在旋转过程中,点D 到点D 1所经过路径的长度;(2)将矩形A 1BC 1D 1继续绕点B 顺时针方向旋转得到矩形A 2BC 2D 2,点D 2在BC 的延长线上,设边A 2B 与CD 交于点E ,若161A E EC=,求n m 的值. (3)如图二,在(2)的条件下,直线AB 上有一点P ,BP=2,点E 是直线DC 上一动点,在BE 左侧作矩形BEFG 且始终保持BE n BG m =,设AB=33E 移动过程中,PF 是否存在最小值,若存在,求出这个最小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1)56π;(2)3;(3)存在,63+【解析】【分析】(1)作A1H⊥AB于H,连接BD,BD1,则四边形ADA1H是矩形.解直角三角形,求出∠ABA1,得到旋转角即可解决问题;(2)由△BCE∽△BA2D2,推出222A DCE nCB A B m==,可得CE=2nm,由161A EEC=-推出16A CEC=,推出A1C=26nm•,推出BH=A1C=26nm•,然后由勾股定理建立方程,解方程即可解决问题;(3)当A、P、F,D,四点共圆,作PF⊥DF,PF与CD相交于点M,作MN⊥AB,此时PF 的长度为最小值;先证明△FDG∽△FME,得到3FGFFM FED==,再结合已知条件和解直角三角形求出PM和FM的长度,即可得到PF的最小值.【详解】解:(1)作A1H⊥AB于H,连接BD,BD1,则四边形ADA1H是矩形.∴AD=HA1=n=1,在Rt△A1HB中,∵BA1=BA=m=2,∴BA1=2HA1,∴∠ABA1=30°,∴旋转角为30°,∵22125+=∴D 到点D 1所经过路径的长度=30551806ππ⋅⋅=; (2)∵△BCE ∽△BA 2D 2,∴222A D CE n CB A B m==, ∴2n CE m=, ∵161EA EC=-, ∴16A C EC=, ∴A 1C=26n m⋅, ∴BH=A 1C=2226n m n m -=⋅, ∴42226n m n m-=⋅, ∴m 4﹣m 2n 2=6n 4, ∴242416n n m m-=•, ∴3n m =(负根已舍去). (3)当A 、P 、F ,D ,四点共圆,作PF ⊥DF ,PF 与CD 相交于点M ,作MN ⊥AB ,此时PF 的长度为最小值;由(2)可知,3BE n BG m ==, ∵四边形BEFG 是矩形,∴3FG FE = ∵∠DFG+∠GFM=∠GFM+∠MFE=90°,∴∠DFG=∠MFE ,∵DF ⊥PF ,即∠DFM=90°,∴∠FDM+∠GDM=∠FDM+∠DFM=∠FDM+90°,∴∠FDG=∠FME ,∴△FDG ∽△FME ,∴FG F FM FE D ==,∵∠DFM=90°,tan FD FMD FM ∠==, ∴∠FDM=60°,∠FMD=30°,∴FM DM =;在矩形ABCD 中,有AD AB =3=,则3AD =, ∵MN ⊥AB ,∴四边形ANMD 是矩形,∴MN=AD=3,∵∠NPM=∠DMF=30°,∴PM=2MN=6,∴NP=AB =,∴DM=AN=BP=2,∴2FM DM ===∴6PF PM MF =+=+【点睛】本题考查点的运动轨迹,旋转变换、解直角三角形、弧长公式、矩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属于压轴题,中考常考题型.正确作出辅助线,正确确定动点的位置,注意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进行解题.3.小明研究了这样一道几何题:如图1,在△ABC 中,把AB 点A 顺时针旋转α (0°<α<180°)得到AB ′,把AC 绕点A 逆时针旋转β得到AC ′,连接B ′C ′.当α+β=180°时,请问△AB ′C ′边B ′C ′上的中线AD 与BC 的数量关系是什么?以下是他的研究过程:特例验证:(1)①如图2,当△ABC 为等边三角形时,AD 与BC 的数量关系为AD = BC ;②如图3,当∠BAC =90°,BC =8时,则AD 长为 .猜想论证:(2)在图1中,当△ABC为任意三角形时,猜想AD与BC的数量关系,并给予证明.拓展应用(3)如图4,在四边形ABCD,∠C=90°,∠A+∠B=120°,BC=12,CD=6,DA=63,在四边形内部是否存在点P,使△PDC与△PAB之间满足小明探究的问题中的边角关系?若存在,请画出点P的位置(保留作图痕迹,不需要说明)并直接写出△PDC的边DC上的中线PQ的长度;若不存在,说明理由.【答案】(1)①12;②4(2) AD=12BC,理由见解析(3)存在,313【解析】【分析】(1)①由已知条件可得AD⊥B′C′,由α+β=180°可得∠BAC+∠B′AC′=180°,已知∠BAC=60°,可求得∠B′AC′=120°继而∠B′=∠C′=30°,可得AD=12AB′=12BC②当∠BAC=90°时,可得∠B′AC′=∠BAC=90°,△B′AC′是直角三角形,可证得△BAC≌△B′AC′,推出对应边相等,已知BC=8求出AD的长.(2)先做辅助线,延长AD到M,使得AD=DM,连接B′M、C′M,如图1所示:因为B′D=DC′,AD=DM,对角线相互平分,可得四边形AC′MB′是平行四边形,得出对应边相等,由∠BAB′+∠CAC′=180°推得∠BAC=∠AB′M,可证明△BAC≌△AB′M,所以BC=AM,AD=12 BC;(3)先做辅助线,作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交BE于P,即为点P的位置;延长AD交BC的延长线于M,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F,连接PA、PD、PC,作△PDC的中线PQ,连接DF交PC于O假设P点存在,再证明理由.根据已知角可得出△DCM是直角三角形,∠MDC=30°,可得出CMDM在;∵CD=6,∠DCM=90°,∠MDC=30°,∠M=90°﹣∠MDC=60°,可求得EM=12 BMDE=EM﹣DM﹣由已知DAAE=DE且BE⊥AD,可得PF是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证得PA=PD因为PB=PC,PF∥CD,可求得CF=12BC,利用线段长度可求得∠CDF=60°利用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可证得△FCP≌△CFD(AAS),进而证得四边形CDPF是矩形,得∠CDP=90°,∠ADP =60°,可得△ADP是等边三角形,求出DQ、DP,在Rt△PDQ中可求得PQ长度.【详解】(1)①∵△ABC是等边三角形∴AB=BC=AC=AB′=AC′,∠BAC=60°∵DB′=DC′∴AD⊥B′C′∵∠BAB′+∠CAC′=180°∴∠BAC+∠B′AC′=180°∴∠B′AC′=180°﹣∠BAC=180°﹣60°=120°∴∠B′=∠C′=30°∴AD=12AB′=12BC故答案:1 2②∵∠BAB′+∠CAC′=180°∴∠BAC+∠B′AC′=180°∵∠BAC=90°∴∠B′AC′=∠BAC=90°在△BAC和△B′AC′中,''"90"AB ABBAC B ACAC AC=⎧⎪∠=∠=︒⎨⎪=⎩∴△BAC≌△B′AC′(SAS)∴BC=B′C′∵B′D=DC′∴AD=12B′C′=12BC=4故答案:4(2)AD与BC的数量关系:AD=12BC;理由如下:延长AD到M,使得AD=DM,连接B′M、C′M,如图1所示:∵B′D=DC′,AD=DM,∴四边形AC′MB′是平行四边形,∴∠B′AC′+∠AB′M=180°,AC′=B′M=AC,∵∠BAB′+∠CAC′=180°,∴∠BAC+∠B′AC′=180°,∴∠BAC=∠AB′M,在△BAC和△AB′M中,'''AC B MBAC AB MAB AB=⎧⎪∠=∠⎨⎪=⎩,∴△BAC≌△AB′M(SAS),∴BC=AM,∴AD=12 BC;(3)存在;作BE⊥AD于E,作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交BE于P,即为点P的位置;理由如下:延长AD交BC的延长线于M,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F,连接PA、PD、PC,作△PDC的中线PQ,连接DF交PC于O,如图4所示:∵∠A+∠B=120°,∴∠ADC=150°,∴∠MDC=30°,在Rt△DCM中,∵CD=6,∠DCM=90°,∠MDC=30°,∴CM3DM3,∠M=90°﹣∠MDC=60°,在Rt△BEM中,∵∠BEM=90°,BM=BC+CM333,∠MBE=90°﹣∠M=30°,∴EM=12BM3∴DE=EM﹣DM333∵DA3∴AE=DE,∵BE⊥AD,∴PA=PD,∵PF是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PB=PC,PF∥CD,在Rt△CDF中,∵CD=6,CF=12 BC∴tan∠CDF=CFCD=6,∴∠CDF=60°,∴∠MDF=∠MDC+∠CDF=30°+60°=90°,∴∠ADF=90°=∠AEB,∴∠CBE=∠CFD,∵∠CBE=∠PCF,∴∠CFD=∠PCF=30°,∵∠CFD+∠CDF=90°,∠PCF+∠CPF=90°,∴∠CPF=∠CDF=60°,在△FCP和△CFD中,CPF CDFPCF CFD CF CF∠=∠⎧⎪∠=∠⎨⎪=⎩,∴△FCP≌△CFD(AAS),∴CD=PF,∵CD∥PF,∴四边形CDPF是矩形,∴∠CDP=90°,∴∠ADP=∠ADC﹣∠CDP=60°,∴△ADP是等边三角形,∴∠APD=60°,∵∠BPF=∠CPF=90°﹣30°=60°,∴∠BPC=120°,∴∠APD+∠BPC=180°,∴△PDC与△PAB之间满足小明探究的问题中的边角关系;在Rt△PDQ中,∵∠PDQ=90°,PD=DADN=12CD=3,∴PQ.【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边旋转的问题,旋转前后边长不变,根据已知角度变化,求得线段之间关系.在证明某点知否存在时,先假设这点存在,能求出相关线段或坐标,即证实存在性.4.如图1,在正方形ABCD中,点E、F分别在边BC,CD上,且BE=DF,点P是AF的中点,点Q是直线AC与EF的交点,连接PQ,PD.(1)求证:AC垂直平分EF;(2)试判断△PDQ的形状,并加以证明;(3)如图2,若将△CEF绕着点C旋转180°,其余条件不变,则(2)中的结论还成立吗?若成立,请加以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答案】(1)证明见解析;(2)△PDQ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理由见解析(3)成立;理由见解析.【解析】试题分析:(1)由正方形的性质得出AB=BC=CD=AD,∠B=∠ADF=90°,∠BCA=∠DCA=45°,由BE=DF,得出CE=CF,△CE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即可得出结论;(2)由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的性质得出PD=AF,PQ=AF,得出PD=PQ,再证明∠DPQ=90°,即可得出结论;(3)由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的性质得出PD=AF,PQ=AF,得出PD=PQ,再证明点A、F、Q、P四点共圆,由圆周角定理得出∠DPQ=2∠DAQ=90°,即可得出结论.试题解析:(1)证明:∵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B=BC=CD=AD,∠B=∠ADF=90°,∠BCA=∠DCA=45°,∵BE=DF,∴CE=CF,∴AC垂直平分EF;(2)解:△PDQ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理由如下:∵点P是AF的中点,∠ADF=90°,∴PD=AF=PA,∴∠DAP=∠ADP,∵AC垂直平分EF,∴∠AQF=90°,∴PQ=AF=PA,∴∠PAQ=∠AQP,PD=PQ,∵∠DPF=∠PAD+∠ADP,∠QPF=∠PAQ+∠AQP,∴∠DPQ=2∠PAD+2∠PAQ=2(∠PAD+∠PAQ)=2×45°=90°,∴△PDQ是等腰直角三角形;(3)成立;理由如下:∵点P是AF的中点,∠ADF=90°,∴PD=AF=PA,∵BE=DF,BC=CD,∠FCQ=∠ACD=45°,∠ECQ=∠ACB=45°,∴CE=CF,∠FCQ=∠ECQ,∴CQ⊥EF,∠AQF=90°,∴PQ=AF=AP=PF,∴PD=PQ=AP=PF,∴点A、F、Q、P四点共圆,∴∠DPQ=2∠DAQ=90°,∴△PDQ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考点:四边形综合题.5.某数学活动小组在作三角形的拓展图形,研究其性质时,经历了如下过程:操作发现(1)某小组做了有一个角是120︒的等腰三角形DAC和等边三角形GEB纸片,=,让两个三角形如图①放置,点C和点G重合,点D,点E在AB的同侧,AC DA DC和GB在同一条直线上,点F为AB的中点,连接DF,EF,则DF和EF的数量关系与位置关系为:________;数学思考(2)在图①的基础上,将GEB绕着C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如图②,试判断DF和EF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类比探索(3)①将GEB绕着点C任意方向旋转,如图③或图④,请问DF和EF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改变了吗?无论改变与否,选择图③或图④进行证明;②GEB绕着点C旋转的过程中,猜想DF与EF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用一句话表述:________.【答案】(1)3EF DF =,DFEF ; (2)3EF DF =,DFEF ,理由见解析; (3)①3EF DF =,DFEF ;②旋转过程中3EF DF =,DF EF 始终成立.【解析】【分析】 (1)由题意过点D 作DM AB ⊥于点M ,过点E 作EN AB ⊥于点N ,利用等边三角形和中点性质设DM a =,2GB b =,结合相似三角形判定和性质进行综合分析求解; (2)根据题意要求判断DF 和EF 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连接CF ,OB 与AE 交于点M ,并综合利用垂直平分线定理以及矩形和等边三角形性质与三角函数进行综合分析;(3)①根据题意延长DF 并截取FN DF =,连接NE ,连接NB 并延长交CE 于点P ,交DC 的延长线于点O ,连接DE ,并利用全等三角形判定和性质以及三角函数进行分析证明;②由题意可知结合①猜想可知旋转过程中3EF DF =,DFEF 始终成立. 【详解】解:(1)3EF DF =,DF EF ;如解图,过点D 作DM AB ⊥于点M ,过点E 作EN AB ⊥于点N ,AD CD =,EGB 为等边三角形.AM MC ∴=,GN BN =.又点F 为AB 的中点,AF BF ∴=.()12MF CF NC NB AC AM CB MC NC +=++=+=+∴. MF NC NB ∴==,CF CN FN AM +==.设DM a =,2GB b =, 120ADC ∠=︒,DA DC =,3AM a ∴=,3FN a =,MF NC NB b ===.tan 33EGB NE GN GN b =⋅==∠.在DMF 和FNE 中,333DM FN a==, 333MF NE b==, 又90DMF FNE ∠=∠=︒,DMF FNE ∴∽. MDF NFE ∴∠=∠,3DF DM FE FN ==,即3EF DF =. 90MDF DFM ∠+∠=︒,90DFM NFE ∴∠+∠=︒.90DFE ∴∠=︒.3EF DF ∴=且DFEF . (2)3EF DF =,DF EF . 理由如下:如解图,连接CF ,OB 与AE 交于点M ,当旋转角是90︒时,则90ACB ∠=︒,在Rt ACB △中,点F 是AB 的中点,CF BF ∴=.又CE EB =,EF ∴垂直平分BC.同理,DF 垂直平分AC ,∴四边形LCMF 为矩形,90DFE ∴∠=︒.DF EF ∴⊥,//AC EF .DA DC =,120ADC =∠︒,30DCA ∴∠=︒.GEB 为等边三角形,60ECB ∴∠=︒.∴∠DCA+∠ACB+∠ECB=180^∘∴D ,C ,E 三点共线.30DCA DEF ∴∠=∠=︒.∴在RtDEF △中,3tan 33DE DF F F E DF ===∠; (3)①3EF DF =,DFEF .选择题图进行证明: 如解图,延长DF 并截取FN DF =,连接NE ,连接NB 并延长交CE 于点P ,交DC 的延长线于点O ,连接DE ,在ADF 和BNF 中,AF BF AFD BFN DF NF =⎧⎪∠=∠⎨⎪=⎩,()SAS ADF BNF ∴≅.AD NB ∴=,ADF BNF ∠=∠.//AD NB ∴.18060O ADC ∴∠=︒-∠=︒.又CPO BPE ∠=∠,60O CEB ∠=∠=︒,OCP OBE ∴∠=∠.DCE NBE ∴∠=∠.又GEB 是等边三角形,GE BE ∴=, 又AD BN CD ==,()SAS DCE NBE ∴≅.DE NE ∴=,BEN CED ∠=∠.BEN BED CED BED ∴∠+∠=∠+∠,即60NED BEC ∠=∠=︒.DEN ∴是等边三角形.又DF FN =,DF EF ∴⊥,60FDE ∠=︒.tan 3E E F DF DF FD ∴∠=⋅=.或选择图进行证明,证明如下:如解图,延长DF 并延长到点N ,使得FN DF =,连接NB ,DE ,NE ,NB 与CD 交于点O ,EB 与CD 相交于点J , 在ADF 和BNF 中,AF BF AFD BFN DF NF =⎧⎪∠=∠⎨⎪=⎩,()SAS ADF BNF ∴≅.AD NB ∴=,ADF BNF ∠=∠.//AD NB ∴.120NOC ADC ∴∠=∠=︒.60BOJ ∴∠=︒,60JEC ∠=︒.又OJB EJC ∠=∠,OBE ECJ ∴∠=∠.AD CD =,AD NB =,CD NB ∴=. 又GEB 是等边三角形,CE BE ∴=.()SAS DCE NBE ∴≅.DE NE ∴=,BEN CED ∠=∠.BEN BED CED BED ∴∠-∠=∠-∠,即60NED BEC ∠=∠=︒. DEN ∴是等边三角形.又DF FN =,DF EF ∴⊥,60FDE ∠=︒.tan 3E E F DF DF FD ∴∠=⋅=.②旋转过程中3EF DF =,DFEF 始终成立.【点睛】本题考查几何图形的综合探究题,难度大,运用数形结合思维分析以及掌握并灵活利用全等三角形判定和性质以及三角函数、相似三角形判定和性质等是解题关键.错因分析:①未掌握旋转的性质,即旋转前后线段、角度均不变;②不能合理利用类比关系,由浅到深解决问题.6.我们定义:如果一个三角形一条边上的高等于这条边,那么这个三角形叫做“等高底”三角形,这条边叫做这个三角形的“等底”。
初中旋转数学测试卷及答案

1. 下列哪个图形旋转180°后与原图形重合?()A. 正方形B. 长方形C. 等腰三角形D. 梯形2. 下列关于旋转的说法,正确的是()A. 旋转会改变图形的大小B. 旋转会改变图形的形状C. 旋转后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D. 旋转后对应点的连线垂直平分线经过旋转中心3. 一个图形绕着点O旋转90°,那么它的旋转中心是()A. 点OB. 图形的中心C. 图形上任意一点D. 无法确定4. 下列哪个图形旋转90°后与原图形重合?()A. 正方形B. 长方形C. 等腰三角形D. 梯形5. 一个正方形绕着它的对角线旋转,那么它的旋转中心是()A. 对角线交点B. 对角线中点C. 正方形中心D. 无法确定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25分)1. 一个图形绕着点O旋转,它的旋转中心是__________,旋转方向是__________,旋转角度是__________。
2. 下列图形旋转180°后与原图形重合的是__________。
3. 一个图形绕着点O旋转,它的旋转中心是__________,旋转方向是__________,旋转角度是__________。
4. 一个图形绕着点O旋转,它的旋转中心是__________,旋转方向是__________,旋转角度是__________。
5. 下列图形旋转90°后与原图形重合的是__________。
三、解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绕着它的直角顶点旋转,求旋转180°后与原图形重合的图形。
2. 一个长方形绕着它的中心旋转,求旋转180°后与原图形重合的图形。
3. 一个正方形绕着它的对角线旋转,求旋转90°后与原图形重合的图形。
四、综合题(15分)1. 已知一个等边三角形ABC,点D在BC边上,AD=BD,求点D绕点A旋转60°后与原图形重合的图形。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旋转》单元综合测试卷(带答案)

7.正方形 中的顶点 在平面坐标系中的坐标为 ,若将正方形 绕着原点 按逆时针旋转 .则旋转后的点 坐标为()
A.(-1, 1)B.(1, -1)C.(0, - )D.(- , 0)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旋转中心为原点,旋转方向逆时针,旋转角度135°,作出点A的对称图形A′,求得OA的长度,也就求得了OA′的长度,可得所求点的坐标.
26.如图 , 中, , , , ,将 绕着点 旋转一定的角度,得到 .
(1)若点 为 边上中点,连接 ,则线段 的范围为________.
(2)如图 ,当 直角顶点 在 边上时,延长 ,交 边于点 ,请问线段 、 、 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写出探索过程.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详解】根据题意,易得点(-2,3)与(2,-3)的纵横坐标互为相反数,则这两点关于原点中心对称.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平面直角坐标系关于坐标轴成轴对称的两点的坐标之间的关系,注意掌握关于原点对称的点,横坐标与纵坐标都互为相反数
9.将△AOB绕点O旋转180°得到△DOE,则下列作图正确的是()
A. B. C. D.
∵∠AOD=90°,
∴∠BOC=90°-38°-38°=14°.
故选B.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旋转的性质,正确得出∠AOC=∠BOD是解题关键.
5.下面关于中心对称图形的描述,正确的是()
A. 中心对称图形与中心对称是同一个概念
B. 中心对称描述的是两个图形的位置关系,中心对称图形是一个图形的性质
C. 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的过程中,只要能与原来的图形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就叫做中心对称图形
九年级上学期数学《旋转》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答案]B
[解析]
根据旋转的性质: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可知,只要连接两组对应点,作出对应点所连线段的两条垂直平分线,其交点即为旋转中心.
解:如图,
连接A D、BE,作线段A D、BE的垂直平分线,
两线的交点即为旋转中心O′.其坐标是(0,1).
[答案]
[解析]
[分析]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任意一点P(x,y),关于原点的对称点是(-x,-y),记忆方法是结合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图形记忆.
[详解]∵点A(m,5)与点B(2,n)关于原点对称,
∴m=−2,n=−5,
∴3m+2n=−6−10=−16.
故答案为−16.
[点睛]本题考查了关于原点对称点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的掌握关于原点对称点的性质.
⑤锐角,不是中心对称图形;
⑥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
所以,①②④⑥共4个.
故答案为4.
[点睛]本题考查了中心对称图形,解题的关键是熟练的掌握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
14.请在下图各组符号中找出它们所蕴含的内在规律,然后在横线的空白处设计一个恰当的图形.
________.
[答案]
[解析]
试题分析:从图中可以发现所有的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而且图形从左到右分别是1-7的数字,所以画一个轴对称图形且数字为6即可.
[详解]A.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此选项错误;
B.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此选项错误;
C.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此选项正确;
D.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此选项错误;
故答案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中心对称图形,解题的关键是熟练的掌握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
2.如图,△DEF是由△A B C绕着某点旋转得到的,则这点的坐标是()
九年级数学上册旋转几何综合综合测试卷(word含答案)

九年级数学上册旋转几何综合综合测试卷(word含答案)一、初三数学旋转易错题压轴题(难)1.(1)观察猜想如图(1),在△ABC中,∠BAC=90°,AB=AC,点D是BC的中点.以点D为顶点作正方形DEFG,使点A,C分别在DG和DE上,连接AE,BG,则线段BG和AE的数量关系是_____;(2)拓展探究将正方形DEFG绕点D逆时针方向旋转一定角度后(旋转角度大于0°,小于或等于360°),如图2,则(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如果成立,请予以证明;如果不成立,请说明理由.(3)解决问题若BC=DE=2,在(2)的旋转过程中,当AE为最大值时,直接写出AF的值.【答案】(1)BG=AE.(2)成立.如图②,连接AD.∵△ABC是等腰三直角角形,∠BAC=90°,点D是BC的中点.∴∠ADB=90°,且BD=AD.∵∠BDG=∠ADB-∠ADG=90°-∠ADG=∠ADE,DG=DE.∴△BDG≌△ADE,∴BG=AE.…………………………………………7分(3)由(2)知,BG=AE,故当BG最大时,AE也最大.正方形DEFG绕点D逆时针方向旋转270°时,BG最大,如图③.若BC=DE=2,则AD=1,EF=2.在Rt△AEF中,AF2=AE2+EF2=(AD+DE)2+EF2=(1+2)2+22=13.∴AF=【解析】解:(1)BG=AE.(2)成立.如图②,连接AD.∵△ABC是等腰三直角角形,∠BAC=90°,点D是BC的中点.∴∠ADB=90°,且BD=AD.∵∠BDG=∠ADB-∠ADG=90°-∠ADG=∠ADE,DG=DE.∴△BDG≌△ADE,∴BG=AE.(3)由(2)知,BG=AE,故当BG最大时,AE也最大.Z+X+X+K]因为正方形DEFG在绕点D旋转的过程中,G点运动的图形是以点D为圆心,DG为半径的圆,故当正方形DEFG旋转到G点位于BC的延长线上(即正方形DEFG绕点D逆时针方向旋转270°)时,BG最大,如图③.若BC=DE=2,则AD=1,EF=2.在Rt△AEF中,AF2=AE2+EF2=(AD+DE)2+EF2=(1+2)2+22=13.∴AF=.即在正方形DEFG旋转过程中,当AE为最大值时,AF=.2.在△AOB中,C,D分别是OA,OB边上的点,将△OCD绕点O顺时针旋转到△OC′D′.(1)如图1,若∠AOB=90°,OA=OB,C,D分别为OA,OB的中点,证明:①AC′=BD′;②AC′⊥BD′;(2)如图2,若△AOB为任意三角形且∠AOB=θ,CD∥AB,AC′与BD′交于点E,猜想∠AEB=θ是否成立?请说明理由.【答案】(1)证明见解析;(2)成立,理由见解析【解析】试题分析:(1)①由旋转的性质得出OC=OC′,OD=OD′,∠AOC′=∠BOD′,证出OC′=OD′,由SAS证明△AOC′≌△BOD′,得出对应边相等即可;②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OAC′=∠OBD′,又由对顶角相等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出∠BEA=90°,即可得出结论;(2)由旋转的性质得出OC=OC′,OD=OD′,∠AOC′=∠BOD′,由平行线得出比例式,得出,证明△AOC′∽△BOD′,得出∠OAC′=∠OBD′再由对顶角相等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出∠AEB=θ.试题解析:(1)证明:①∵△OCD旋转到△OC′D′,∴OC=OC′,OD=OD′,∠AOC′=∠BOD′,∵OA=OB,C、D为OA、OB的中点,∴OC=OD,∴OC′=OD′,在△AOC′和△BOD′中,,∴△AOC′≌△BOD′(SAS),∴AC′=BD′;②延长AC′交BD′于E,交BO于F,如图1所示:∵△AOC′≌△BOD′,∴∠OAC′=∠OBD′,又∠AFO=∠BFE,∠OAC′+∠AFO=90°,∴∠OBD′+∠BFE=90°,∴∠BEA=90°,∴AC′⊥BD′;(2)解:∠AEB=θ成立,理由如下:如图2所示:∵△OCD旋转到△OC′D′,∴OC=OC′,OD=OD′,∠AOC′=∠BOD′,∵CD∥AB,∴,∴,∴,又∠AOC′=∠BOD′,∴△AOC′∽△BOD′,∴∠OAC′=∠OBD′,又∠AFO=∠BFE,∴∠AEB=∠AOB=θ.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旋转的性质.3.如图1,正方形ABCD与正方形AEFG的边AB、AE(AB<AE)在一条直线上,正方形AEFG以点A为旋转中心逆时针旋转,设旋转角为. 在旋转过程中,两个正方形只有点A 重合,其它顶点均不重合,连接BE、DG.(1)当正方形AEFG旋转至如图2所示的位置时,求证:BE=DG;(2)当点C在直线BE上时,连接FC,直接写出∠FCD 的度数;(3)如图3,如果=45°,AB =2,AE=,求点G到BE的距离.【答案】(1)证明见解析;(2)45°或135°;(3).【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可得AB=AD,AE=AG,∠BAD=∠EAG=90°,再求出∠BAE=∠DAG,然后利用“边角边”证明△ABE和△ADG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证明即可.(2)当点C在直线BE上时,可知点E与C重合或G点C与重合,据此求解即可.(3)根据和求解即可.试题解析:(1)如图2,∵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B=AD,∠BAE+∠EAD=90°.∵四边形AEFG是正方形,∴AE=AG,∠EAD+∠DAG=90°.∴∠BAE=∠DAG..∴△ABE≌△ADG(SAS).∴BE=DG..(2)如图,当点C在直线BE上时,可知点E与C重合或G点C与重合,此时∠FCD 的度数为45°或135°.(3)如图3,连接GB、GE.由已知α=45°,可知∠BAE=45°.又∵GE为正方形AEFG的对角线,∴∠AEG=45°.∴AB∥GE.∵,∴GE =8.∴.过点B作BH⊥AE于点H.∵AB=2,∴. ∴..设点G到BE的距离为h.∴.∴.∴点G到BE的距离为.考点:1.旋转的性质;2.正方形的性质;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4.平行的判定和性质;5.勾股定理;6.分类思想的应用.4.(1)问题发现如图1,△ACB和△DCE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CB=90°,B,C,D在一条直线上.填空:线段AD,BE之间的关系为 .(2)拓展探究如图2,△ACB和△DCE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CB=∠DCE=90°,请判断AD,BE的关系,并说明理由.(3)解决问题如图3,线段PA=3,点B是线段PA外一点,PB=5,连接AB,将AB绕点A逆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AC,随着点B的位置的变化,直接写出PC的范围.【答案】(1) AD=BE,AD⊥BE.(2) AD=BE,AD⊥BE.22.【解析】【分析】(1)根据等腰三角形性质证△ACD ≌△BCE (SAS ),得AD=BE ,∠EBC=∠CAD ,延长BE 交AD 于点F ,由垂直定义得AD ⊥BE .(2)根据等腰三角形性质证△ACD ≌△BCE (SAS ),AD=BE ,∠CAD=∠CBE ,由垂直定义得∠OHB=90°,AD ⊥BE ;(3)作AE ⊥AP ,使得AE=PA ,则易证△APE ≌△ACP ,PC=BE ,当P 、E 、B 共线时,BE 最小,最小值=PB-PE ;当P 、E 、B 共线时,BE 最大,最大值=PB+PE ,故5-32≤BE≤5+32. 【详解】(1)结论:AD=BE ,AD ⊥BE . 理由:如图1中,∵△ACB 与△DCE 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AC=BC ,CE=CD , ∠ACB=∠ACD=90°, 在Rt △ACD 和Rt △BCE 中AC BC ACD BCE CD CE ⎧⎪∠∠⎨⎪⎩=== ∴△ACD ≌△BCE (SAS ), ∴AD=BE ,∠EBC=∠CAD 延长BE 交AD 于点F , ∵BC ⊥AD , ∴∠EBC+∠CEB=90°, ∵∠CEB=AEF , ∴∠EAD+∠AEF=90°, ∴∠AFE=90°,即AD ⊥BE . ∴AD=BE ,AD ⊥BE . 故答案为AD=BE ,AD ⊥BE . (2)结论:AD=BE ,AD ⊥BE .理由:如图2中,设AD 交BE 于H ,AD 交BC 于O .∵△ACB 与△DCE 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AC=BC ,CE=CD ,∠ACB=∠ECD=90°, ∴ACD=∠BCE , 在Rt △ACD 和Rt △BCE 中AC BC ACD BCE CD CE ⎧⎪∠∠⎨⎪⎩===, ∴△ACD ≌△BCE (SAS ), ∴AD=BE ,∠CAD=∠CBE ,∵∠CAO+∠AOC=90°,∠AOC=∠BOH , ∴∠BOH+∠OBH=90°, ∴∠OHB=90°, ∴AD ⊥BE , ∴AD=BE ,AD ⊥BE .(3)如图3中,作AE ⊥AP ,使得AE=PA ,则易证△APE ≌△ACP , ∴PC=BE ,图3-1中,当P 、E 、B 共线时,BE 最小,最小值2, 图3-2中,当P 、E 、B 共线时,BE 最大,最大值2, ∴22, 即22【点睛】本题是几何变换综合题,考查了旋转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寻找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学会添加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学会用转化的思想思考问题,属于中考压轴题.5.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数学小探究系列,完成所提出的问题:()1探究1:如图1,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中,90ACB ∠=,BC a =,将边AB 绕点B顺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BD ,连接.CD 求证:BCD 的面积为21.(2a 提示:过点D 作BC 边上的高DE ,可证ABC ≌)BDE()2探究2:如图2,在一般的Rt ABC 中,90ACB ∠=,BC a =,将边AB 绕点B 顺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BD ,连接.CD 请用含a 的式子表示BCD 的面积,并说明理由.()3探究3:如图3,在等腰三角形ABC 中,AB AC =,BC a =,将边AB 绕点B 顺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BD ,连接.CD 试探究用含a 的式子表示BCD 的面积,要有探究过程.【答案】(1)详见解析;(2)BCD 的面积为212a ,理由详见解析;(3)BCD 的面积为214a . 【解析】 【分析】()1如图1,过点D 作BC 的垂线,与BC 的延长线交于点E ,由垂直的性质就可以得出ABC ≌BDE ,就有DE BC a.==进而由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得出结论;()2如图2,过点D 作BC 的垂线,与BC 的延长线交于点E ,由垂直的性质就可以得出ABC ≌BDE ,就有DE BC a.==进而由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得出结论;()3如图3,过点A 作AF BC ⊥与F ,过点D 作DE BC ⊥的延长线于点E ,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以得出1BF BC 2=,由条件可以得出AFB ≌BED 就可以得出BF DE =,由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就可以得出结论. 【详解】()1如图1,过点D 作DE CB ⊥交CB 的延长线于E ,BED ACB90∠∠∴==,由旋转知,AB AD =,ABD 90∠=,ABC DBE 90∠∠∴+=,A ABC 90∠∠+=, A DBE ∠∠∴=, 在ABC 和BDE 中, ACB BED A DBE AB BD ∠=∠⎧⎪∠=∠⎨⎪=⎩, ABC ∴≌()BDE AAS BC DE a ∴==,BCD 1S BC DE 2=⋅,2BCD 1S a 2∴=;()2BCD 的面积为21a 2,理由:如图2,过点D 作BC 的垂线,与BC 的延长线交于点E ,BED ACB 90∠∠∴==,线段AB 绕点B 顺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BE ,AB BD ∴=,ABD 90∠=,ABC DBE 90∠∠∴+=,A ABC 90∠∠+=, A DBE ∠∠∴=, 在ABC 和BDE 中, ACB BED A DBE AB BD ∠=∠⎧⎪∠=∠⎨⎪=⎩, ABC ∴≌()BDE AAS ,BC DE a ∴==,BCD1S BC DE2=⋅,2BCD1S a2∴=;()3如图3,过点A作AF BC⊥与F,过点D作DE BC⊥的延长线于点E,AFB E90∠∠∴==,11BF BC a22==,FAB ABF90∠∠∴+=,ABD90∠=,ABF DBE90∠∠∴+=,FAB EBD∠∠∴=,线段BD是由线段AB旋转得到的,AB BD∴=,在AFB和BED中,AFB EFAB EBDAB BD∠=∠⎧⎪∠=∠⎨⎪=⎩,AFB∴≌()BED AAS,1BF DE a2∴==,2BCD1111S BC DE a a a2224=⋅=⋅⋅=,BCD∴的面积为21a4.【点睛】本题考查了旋转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的面积等,综合性较强,有一定的难度,正确添加辅助线、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相关的性质与定理是解题的关键.6.已知,如图:正方形ABCD,将Rt△EFG斜边EG的中点与点A重合,直角顶点F落在正方形的AB边上,Rt△EFG的两直角边分别交AB、AD边于P、Q两点,(点P与点F重合),如图1所示:(1)求证:EP2+GQ2=PQ2;(2)若将Rt△EFG绕着点A逆时针旋转α(0°<α≤90°),两直角边分别交AB、AD边于P、Q两点,如图2所示:判断四条线段EP、PF、FQ、QG之间是否存在什么确定的相等关系?若存在,证明你的结论.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若将Rt△EFG绕着点A逆时针旋转α(90°<α<180°),两直角边所在的直线分别交BA、AD两边延长线于P、Q两点,并判断四条线段EP、PF、FQ、QG之间存在何种确定的相等关系?按题意完善图3,请直接写出你的结论(不用证明).【答案】(1)见解析;(2)PF2+FQ2=EP2+GQ2;(3)四条线段EP、PF、FQ、QG之间的关系为PF2+GQ2=PE2+FQ2.【解析】【分析】(1)过点E作EH∥FG,由此可证△EAH≌△GAQ,然后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EH=QG,又PQ=PH,在Rt△EPH中,EP2+EH2=PH2,由此可以得到EP2+GQ2=PQ2;(2)过点E作EH∥FG,交DA的延长线于点H,连接PQ、PH,由此可证△EAH≌△GAQ,然后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EH=QG,又PH=PQ,在Rt△EPH中,EP2+EH2=PH2,即EP2+GQ2=PH2,在Rt△PFQ中,PF2+FQ2=PQ2,故PF2+FQ2=EP2+GQ2;(3)四条线段EP、PF、FQ、QG之间的关系为PE2+GQ2=PF2+FQ2,证明方法同上.【详解】(1)过点E作EH∥FG,连接AH、FH,如图所示:∵EA=AG,∠HEA=∠AGQ,∠HAE=∠GAD,∴△EAH≌△GAQ,∴EH=QG,HA=AQ,∵FA⊥AD,∴PQ=PH.在Rt△EPH中,∵EP2+EH2=PH2,∴EP2+GQ2=PQ2;(2)过点E作EH∥FG,交DA的延长线于点H,连接PQ、PH,∵EA=AG,∠HEA=∠AGQ,∠HAE=∠GAD,∴△EAH≌△GAQ,∴EH=QG,HA=AQ,∵PA⊥AD,∴PQ=PH.在Rt△EPH中,∵EP2+EH2=PH2,∴EP2+GQ2=PH2.在Rt△PFQ中,∵PF2+FQ2=PQ2,∴PF2+FQ2=EP2+GQ2.(3)四条线段EP、PF、FQ、QG之间的关系为PF2+GQ2=PE2+FQ2.【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旋转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线合一,勾股定理,正确作出辅助线是解答本题的关键.7.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抛物线C:y=ax2+bx+c与x轴相交于A,B两点,顶点为D(0,4),AB=42,设点F(m,0)是x轴的正半轴上一点,将抛物线C绕点F 旋转180°,得到新的抛物线C′.(1)求抛物线C的函数表达式;(2)若抛物线C′与抛物线C在y轴的右侧有两个不同的公共点,求m的取值范围.(3)如图2,P是第一象限内抛物线C上一点,它到两坐标轴的距离相等,点P在抛物线C′上的对应点P′,设M是C上的动点,N是C′上的动点,试探究四边形PMP′N能否成为正方形?若能,求出m的值;若不能,请说明理由.【答案】(1)2142y x=-+;(2)2<m<223)m=6或m17﹣3.【解析】【分析】(1)由题意抛物线的顶点C(0,4),A(20),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24y ax=+,把A(220)代入可得a=12-,由此即可解决问题;(2)由题意抛物线C′的顶点坐标为(2m,﹣4),设抛物线C′的解析式为()21242y x m=--,由()221421242y xy x m⎧=-+⎪⎪⎨⎪=--⎪⎩,消去y得到222280x mx m-+-=,由题意,抛物线C′与抛物线C在y轴的右侧有两个不同的公共点,则有()222(2)428020280m mmm⎧--->⎪⎪>⎨⎪->⎪⎩,解不等式组即可解决问题;(3)情形1,四边形PMP′N能成为正方形.作PE⊥x轴于E,MH⊥x轴于H.由题意易知P(2,2),当△PFM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时,四边形PMP′N是正方形,推出PF=FM,∠PFM=90°,易证△PFE≌△FMH,可得PE=FH=2,EF=HM=2﹣m,可得M(m+2,m﹣2),理由待定系数法即可解决问题;情形2,如图,四边形PMP′N是正方形,同法可得M(m﹣2,2﹣m),利用待定系数法即可解决问题.【详解】(1)由题意抛物线的顶点C (0,4),A (22,0),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24y ax =+,把A (22,0)代入可得a =12-, ∴抛物线C 的函数表达式为2142y x =-+.(2)由题意抛物线C ′的顶点坐标为(2m ,﹣4),设抛物线C ′的解析式为()21242y x m =--, 由()221421242y x y x m ⎧=-+⎪⎪⎨⎪=--⎪⎩,消去y 得到222280x mx m -+-= ,由题意,抛物线C ′与抛物线C 在y 轴的右侧有两个不同的公共点,则有()222(2)428020280m m m m ⎧--->⎪⎪>⎨⎪->⎪⎩, 解得2<m <22,∴满足条件的m 的取值范围为2<m <22. (3)结论:四边形PMP ′N 能成为正方形.理由:1情形1,如图,作PE ⊥x 轴于E ,MH ⊥x 轴于H .由题意易知P (2,2),当△PFM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时,四边形PMP ′N 是正方形,∴PF =FM ,∠PFM =90°,易证△PFE ≌△FMH ,可得PE =FH =2,EF =HM =2﹣m ,∴M (m +2,m ﹣2),∵点M 在2142y x =-+上,∴()212242m m -=-++,解得m =17﹣3或﹣17﹣3(舍弃),∴m =17﹣3时,四边形PMP ′N 是正方形.情形2,如图,四边形PMP ′N 是正方形,同法可得M (m ﹣2,2﹣m ),把M (m ﹣2,2﹣m )代入2142y x =-+中,()212242m m -=--+,解得m =6或0(舍弃),∴m =6时,四边形PMP ′N 是正方形.综上所述:m =6或m =17﹣3时,四边形PMP ′N 是正方形.8.两块等腰直角三角板△ABC 和△DEC 如图摆放,其中∠ACB=∠DCE=90°,F 是DE 的中点,H 是AE 的中点,G 是BD 的中点.(1)如图1,若点D 、E 分别在AC 、BC 的延长线上,通过观察和测量,猜想FH 和FG 的数量关系为______和位置关系为______;(2)如图2,若将三角板△DEC 绕着点C 顺时针旋转至ACE 在一条直线上时,其余条件均不变,则(1)中的猜想是否还成立,若成立,请证明,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3)如图3,将图1中的△DEC 绕点C 顺时针旋转一个锐角,得到图3,(1)中的猜想还成立吗?直接写出结论,不用证明.【答案】(1)相等,垂直.(2)成立,证明见解析;(3)成立,结论是FH=FG ,FH ⊥FG . 【解析】试题分析:(1)证AD=BE ,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推出FH=12AD ,FH∥AD,FG=12BE ,FG∥BE,即可推出答案;(2)证△ACD≌△BCE,推出AD=BE ,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即可推出答案; (3)连接BE 、AD ,根据全等推出AD=BE ,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即可推出答案. 试题解析:(1)解:∵CE=CD ,AC=BC ,∠ECA=∠DCB=90°, ∴BE=AD ,∵F 是DE 的中点,H 是AE 的中点,G 是BD 的中点,∴FH=12AD ,FH ∥AD ,FG=12BE ,FG ∥BE , ∴FH=FG , ∵AD ⊥BE , ∴FH ⊥FG ,故答案为相等,垂直. (2)答:成立,证明:∵CE=CD ,∠ECD=∠ACD=90°,AC=BC , ∴△ACD ≌△BCE ∴AD=BE ,由(1)知:FH=12AD ,FH ∥AD ,FG=12BE ,FG ∥BE , ∴FH=FG ,FH ⊥FG ,∴(1)中的猜想还成立.(3)答:成立,结论是FH=FG ,FH ⊥FG . 连接AD ,BE ,两线交于Z ,AD 交BC 于X , 同(1)可证 ∴FH=12AD ,FH ∥AD ,FG=12BE ,FG ∥BE , ∵三角形ECD 、ACB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CE=CD ,AC=BC ,∠ECD=∠ACB=90°, ∴∠ACD=∠BCE , 在△ACD 和△BCE 中AC BC ACD BCE CE CD ⎧⎪∠∠⎨⎪⎩=== ,∴△ACD ≌△BCE , ∴AD=BE ,∠EBC=∠DAC ,∵∠DAC+∠CXA=90°,∠CXA=∠DXB , ∴∠DXB+∠EBC=90°, ∴∠EZA=180°﹣90°=90°, 即AD ⊥BE , ∵FH ∥AD ,FG ∥BE , ∴FH ⊥FG , 即FH=FG ,FH ⊥FG , 结论是FH=FG ,FH ⊥FG.【点睛】运用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旋转的性质等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能熟练地运用这些性质进行推理是解此题的关键.9.在矩形ABCD 中,2AB =,1BC =,以点A 为旋转中心,逆时针旋转矩形ABCD ,旋转角为(0180)αα<<,得到矩形AEFG ,点B 、点C 、点D 的对应点分别为点E 、点F 、点G .()1如图①,当点E 落在DC 边上时,直写出线段EC 的长度为______; ()2如图②,当点E 落在线段CF 上时,AE 与DC 相交于点H ,连接AC ,①求证:ACD ≌CAE ; ②直接写出线段DH 的长度为______.()3如图③设点P 为边FG 的中点,连接PB ,PE ,在矩形ABCD 旋转过程中,BEP 的面积是否存在最大值?若存在请直接写出这个最大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1)23;(2)①见解析;34②;(3)存在,PBE 的面积的最大值为21,理由见解析 【解析】 【分析】()1如图①中,在RtADE 中,利用勾股定理即可解决问题;()2①证明:如图②中,根据HL 即可证明ACD ≌CAE ;②如图②中,由ACD ≌CAE ,推出ACD CAE ∠∠=,推出AH HC =,设AH HC m ==,在Rt ADH 中,根据222AD DH AH +=,构建方程即可解决问题; ()3存在.如图③中,连接PA ,作BM PE ⊥交PE 的延长线于M.由题意:PF PC 1==,由AG EF 1==,G F 90∠∠==,推出PA PE ==PBE1SPE BM 22=⋅⋅=,推出当BM 的值最大时,PBE 的面积最大,求出BM 的最大值即可解决问题; 【详解】()1四边形ABCD 是矩形,AB CD 2∴==,BC AD 1==,D 90∠=,矩形AEFG 是由矩形ABCD 旋转得到,AE AB 2∴==,在Rt ADE 中,DE ==CE 2∴=,故答案为2.()2①当点E 落在线段CF 上,AEC ADC 90∠∠∴==,在Rt ADC 和Rt AEC 中,{AC CACD AE ==,Rt ACD ∴≌()Rt CAE HL ;ACD ②≌CAE ,ACD CAE ∠∠∴=,AH HC ∴=,设AH HC m ==,在Rt ADH 中,222AD DH AH +=,2221(2m)m ∴+-=,5m 4∴=, 53DH 244∴=-=, 故答案为34; ()3存在.理由如下:如图③中,连接PA ,作BM PE ⊥交PE 的延长线于M ,由题意:PF PC1==,AG EF1==,G F90∠∠==,PA PE2∴==PBE 12S PE BM BM22∴=⋅⋅=,∴当BM的值最大时,PBE的面积最大,BM PB≤,PB AB PA≤+,PB22∴≤,BM22∴≤BM∴的最大值为22+PBE∴21.【点睛】本题是四边形综合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旋转变换,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三角形的面积,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寻找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学会利用参数构建方程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压轴题.10.(问题提出)如图①,已知△ABC是等边三角形,点E在线段AB上,点D在直线BC上,且ED=EC,将△BCE绕点C顺时针旋转60°至△ACF连接EF试证明:AB=DB+AF(类比探究)(1)如图②,如果点E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其他条件不变,线段AB,DB,AF之间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2)如果点E在线段BA的延长线上,其他条件不变,请在图③的基础上将图形补充完整,并写出AB,DB,AF之间的数量关系,不必说明理由.【答案】证明见解析;(1)AB=BD﹣AF;(2)AF=AB+BD.【解析】【分析】(1)根据旋转的性质得出△EDB与FEA全等的条件BE=AF,再结合已知条件和旋转的性质推出∠D=∠AEF,∠EBD=∠EAF=120°,得出△EDB≌FEA,所以BD=AF,等量代换即可得出结论.(2)先画出图形证明∴△DEB≌△EFA,方法类似于(1);(3)画出图形根据图形直接写出结论即可.【详解】(1)证明:DE=CE=CF,△BCE由旋转60°得△ACF,∴∠ECF=60°,BE=AF,CE=CF,∴△CEF是等边三角形,∴EF=CE,∴DE=EF,∠CAF=∠BAC=60°,∴∠EAF=∠BAC+∠CAF=120°,∵∠DBE=120°,∴∠EAF=∠DBE,又∵A,E,C,F四点共圆,∴∠AEF=∠ACF,又∵ED=DC,∴∠D=∠BCE,∠BCE=∠ACF,∴∠D=∠AEF,∴△EDB≌FEA,∴BD=AF,AB=AE+BF,∴AB=BD+AF.类比探究(1)DE=CE=CF,△BCE由旋转60°得△ACF,∴∠ECF=60°,BE=AF,CE=CF,∴△CEF是等边三角形,∴EF=CE,∴DE=EF,∠EFC=∠BAC=60°,∠EFC=∠FGC+∠FCG,∠BAC=∠FGC+∠FEA,∴∠FCG=∠FEA,又∠FCG=∠EAD∠D=∠EAD,∴∠D=∠FEA,由旋转知∠CBE=∠CAF=120°,∴∠DBE=∠FAE=60°∴△DEB≌△EFA,∴BD=AE, EB=AF,∴BD=FA+AB.即AB=BD-AF.(2)AF=BD+AB(或AB=AF-BD)如图③,,ED=EC=CF,∵△BCE绕点C顺时针旋转60°至△ACF,∴∠ECF=60°,BE=AF,EC=CF,BC=AC,∴△CEF是等边三角形,∴EF=EC,又∵ED=EC,∴ED=EF,∵AB=AC,BC=AC,∴△ABC是等边三角形,∴∠ABC=60°,又∵∠CBE=∠CAF,∴∠CAF=60°,∴∠EAF=180°-∠CAF-∠BAC=180°-60°-60°=60°∴∠DBE=∠EAF;∵ED=EC ,∴∠ECD=∠EDC ,∴∠BDE=∠ECD+∠DEC=∠EDC+∠DEC , 又∵∠EDC=∠EBC+∠BED ,∴∠BDE=∠EBC+∠BED+∠DEC=60°+∠BEC , ∵∠AEF=∠CEF+∠BEC=60°+∠BEC ,∴∠BDE=∠AEF ,在△EDB 和△FEA 中,DBE EAF BDE AEF ED EF ∠∠⎧⎪∠∠⎨⎪⎩=== ∴△EDB ≌△FEA (AAS ),∴BD=AE ,EB=AF ,∵BE=AB+AE ,∴AF=AB+BD ,即AB ,DB ,AF 之间的数量关系是: AF=AB+BD .考点:旋转变化,等边三角形,三角形全等,。
旋转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单元测试(三) 旋转(时间:100分钟满分:12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正确的.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A C D C C D A A D 1.下列图形中,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B)A B C D2.正方形ABCD绕着它的中心至少旋转________才能与它本身重合(A)A.90°B.180°C.120°D.60°3.如图,将△ABC绕点A按顺时针方向旋转115°后能与△AB1C1重合,若∠C=90°,且点C,A,B1在同一条直线上,则∠BAC1等于(C)A.30°B.40°C.50°D.60°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P(a,b)关于原点对称得到点P1,再将点P1向左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点P2,则点P2的坐标是(D)A.(b-2,-a) B.(b+2,-a) C.(-a+2,-b) D.(-a -2,-b)5.若点P(-m,m-3)关于原点对称的点是第二象限内的点,则m满足(C)A.m>3 B.0<m≤3 C.m<0 D.m<0或m>36.如图,将△ABC绕点C顺时针旋转90°得到△A′B′C,点A的对应点A′的坐标为(C) A.(0,2) B.(3,0) C.(2,2) D.(0,-3)7.如图,将等边△ABC绕点C顺时针旋转120°得到△EDC,连接AD,BD.则下列结论:①AC=AD;②BD⊥AC;③四边形ACED是菱形.其中正确的个数是(D)A.0 B.1 C.2 D.38.如图,网格纸上正方形小格的边长为1个单位长度.图中线段AB和点P绕着同一个点做相同的旋转,分别得到线段A′B′和点P′,则点P′所在的单位正方形区域是(A)A.4区B.3区C.2区D.1区9.如图,Rt△ABC中,∠ACB=90°,∠ABC=30°,AC=2,△ABC绕点C顺时针旋转得△A1B1C,当A1落在AB边上时,连接BB1,取BB1的中点D,连接A1D,则A1D的长度是(A) A.7 B.2 2 C.3 D.2 31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8,-1),B(-6,-9),C(-2,-9),D(-4,-1).先将四边形ABCD沿x轴翻折,再向右平移8个单位长度,向下平移1个单位长度后,得到四边形A1B1C1D1,最后将四边形A1B1C1D1,绕着点A1旋转,使旋转后的四边形对角线的交点落在x轴上,则旋转后的四边形对角线的交点坐标为(D)A.(-4,0) B.(5,0) C.(4,0)或(-4,0) D.(5,0)或(-5,0)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1.如图,在▱ABCD 中,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则图中成中心对称的三角形共有4对.12.若点P(ac 2,b a)在第二象限,则点Q(a ,b)关于原点对称的点在第一象限.13.如图,教室里有一只倒地的装垃圾的灰斗,BC 与地面的夹角为50°,∠C =25°,小贤同学将它扶起平放在地上(如图2),则灰斗柄AB 绕点C 转动的角度为105°.14.如图,将边长为3 cm 的正方形ABCD 绕顶点B 逆时针旋转30°得到正方形EBGF ,则两个图形重叠部分(阴影部分)的面积为33cm 2.1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等腰Rt △OA 1B 1的斜边OA 1=2,且OA 1在x 轴的正半轴上,点B 1落在第一象限内.将Rt △OA 1B 1绕原点O 逆时针旋转45°,得到Rt △OA 2B 2,再将Rt △OA 2B 2绕原点O 逆时针旋转45°,又得到Rt △OA 3B 3,…,依此规律继续旋转,得到Rt △OA 2019B 2 019,则点B 2 019的坐标为(-1,1).三、解答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满分75分)16.(8分)在方格纸上按以下要求作图,不用写作法:(1)作出“小旗子”向右平移6格后的图案;(2)作出“小旗子”绕点O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后的图案. 解:(1)(2)如图所示.17.(9分)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第二象限内的点P(x 2+2x ,3)与另一点Q(x +2,y)关于原点对称,试求x +2y 的值.解:由已知得⎩⎪⎨⎪⎧(x 2+2x )+(x +2)=0,y =-3.∴x 1=-1,x 2=-2,y =-3. 当x 1=-1时,x 2+2x =-1.当x 2=-2时,x 2+2x =0(不合题意,舍去). ∴x +2y =-1+2×(-3)=-7.18.(9分)如图,点P 是等边三角形ABC 内的一点,且PA =6,PB =8,PC =10,若△PAC 绕点A 逆时针旋转后,得△P ′AB. (1)求点P 与点P ′之间的距离; (2)求∠APB 的度数.解:(1)连接PP′.由题意可知BP′=PC=10,AP′=AP, ∠PAC=P′AB.∵∠PAC+∠BAP=60°,∴∠PAP′=60°.∴△APP′为等边三角形.∴PP′=AP=AP′=6.故点P与点P′之间的距离为6.(2)∵PP′2+BP2=BP′2,∴△BPP′为直角三角形,且∠BPP′=90°.∴∠APB=90°+60°=150°.19.(9分)下列3×3网格图都是由9个相同的小正方形组成,每个网格图中有3个小正方形已涂上阴影,请在余下的6个空白小正方形中,按下列要求涂上阴影:(1)选取1个涂上阴影,使4个阴影小正方形组成一个轴对称图形,但不是中心对称图形;(2)选取1个涂上阴影,使4个阴影小正方形组成一个中心对称图形,但不是轴对称图形;(3)选取2个涂上阴影,使5个阴影小正方形组成一个轴对称图形.(请将三个小题依次作答在图1、图2、图3中,均只需画出符合条件的一种情形)解:(1)画出下列其中一种即可.(2)画出下列其中一种即可.(3)画出下列其中一种即可.20.(9分)已知直线y =2x +4交x 轴于点A ,交y 轴于点B ,点C ,D 分别是点A ,B 关于原点的对称点.(1)求直线CD 的解析式; (2)求四边形ABCD 的面积.解:(1)令y =0,则x =-2,令x =0,则y =4,∴A(-2,0),B(0,4). ∵点C ,D 分别是点A ,B 关于原点的对称点, ∴C(2,0),D(0,-4).设直线CD 的解析式为y =kx +b ,则⎩⎪⎨⎪⎧2k +b =0,b =-4.解得⎩⎪⎨⎪⎧k =2,b =-4. ∴直线CD 的解析式为y =2x -4.(2)S 四边形ABCD =S △ACB +S △ACD =12×4×4+12×4×4=16.21.(10分)如图,△ABC 是等边三角形,△BDC 是顶角∠BDC =120°的等腰三角形,以D 为顶点作60°角,角的两边分别交AB ,AC 于点M ,N ,连接MN.试探究BM ,MN ,NC 之间的关系,并加以证明.解:MN =BM +NC.证明:∵∠A =60°,∠BDC =120°,∴∠DBM +∠ACD =180°.将△DBM绕点D顺时针旋转120°得到△DCE,则点A,C,E在同一直线上.∴BM=CE,DM=DE,∠BDM=∠CDE,∠EDN=∠CDN+∠CDE=∠CDN+∠BDM=∠BDC-∠MDN=60°=∠MDN.又∵DN=DN,∴△DMN≌△DEN(SAS).∴MN=EN=NC+CE=BM+NC.22.(10分)你可以直接利用结论“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解决下列问题:已知,在△ABC中,AB=AC.(1)如图1,若∠B=60°,则△ABC共有3条对称轴,∠A=60°,∠C=60°;(2)如图2,已知∠ABC=60°,点E是△ABC内部一点,连接AE,BE,将△ABE绕点A逆时针方向旋转,使边AB与AC重合,旋转后得到△ACF,连接EF,当AE=3时,求EF的长度;(3)如图3,在△ABC中,已知∠BAC=30°,点P是△ABC内部一点,AP=2,点M,N分别在边AB,AC上,△PMN的周长的大小将随着M,N位置的变化而变化,请你画出点M,N,使△PMN的周长最小,要写出画图方法,并直接写出周长的最小值.图1 图2 图3 解:(2)∵AB=AC,∠ABC=60°,∴△ABC是等边三角形.∴∠BAC=60°.∵△ACF是由△ABE绕点A旋转而得到的,且边AB与AC重合,∴∠EAF=∠BAC=60°,AF=AE.∴△AEF是等边三角形.∴EF=AE=3.(3)如图,画图方法:①画点P关于边AB的对称点G,②画点P关于边AC的对称点H,③连接GH ,分别交AB ,AC 于点M ,N , 此时△PMN 周长最小,最小值为2.23.(11分)在Rt △ABC 中,∠BAC =90°,AC =AB =4,D ,E 分别是AB ,AC 的中点.若等腰Rt △ADE 绕点A 逆时针旋转得到等腰Rt △AD 1E 1,设旋转角为α(0<α≤180°),记直线BD 1与CE 1的交点为P.(1)如图1,当α=90°时,线段BD 1的长等于25,线段CE 1的长等于25;(直接填写结果)(2)如图2,当α=135°时,求证:BD 1=CE 1,且BD 1⊥CE 1; (3)设BC 的中点为M ,则线段PM 的长为22.(直接填写结果)证明:∵Rt △AD 1E 1是由Rt △ADE 绕点A 逆时针旋转135°得到, ∴AD 1=AE 1,∠D 1AB =∠E 1AC =135°. 在△D 1AB 和△E 1AC 中, ⎩⎪⎨⎪⎧AD 1=AE 1,∠D 1AB =∠E 1AC ,AB =AC ,∴△D 1AB ≌△E 1AC(SAS). ∴BD 1=CE 1,∠D 1BA =∠E 1CA.令直线BD 1与AC 交于点F ,则∠BFA =∠CFP. ∵∠CAB =90°,∠ABF =∠PCF , ∴∠CPF =∠FAB =90°. ∴BD 1⊥CE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旋转几何综合单元测试卷附答案一、初三数学 旋转易错题压轴题(难)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O 为坐标原点,抛物线2y ax bx c =++的顶点是A(1,3),将OA 绕点O 顺时针旋转90︒后得到OB ,点B 恰好在抛物线上,OB 与抛物线的对称轴交于点C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P 是线段AC 上一动点,且不与点A ,C 重合,过点P 作平行于x 轴的直线,与OAB ∆的边分别交于M ,N 两点,将AMN ∆以直线MN 为对称轴翻折,得到A MN '∆. 设点P 的纵坐标为m .①当A MN '∆在OAB ∆内部时,求m 的取值范围;②是否存在点P ,使'56A MN OAB S S ∆'∆=,若存在,求出满足m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21y x 22x =-++;(2)①433m <<;②存在,满足m 的值为619-或639-. 【解析】【分析】(1)作AD ⊥y 轴于点D ,作BE ⊥x 轴于点E ,然后证明△AOD ≌△BOE ,则AD=BE ,OD=OE ,即可得到点B 的坐标,然后利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出解析式;(2)①由点P 为线段AC 上的动点,则讨论动点的位置是解题的突破口,有点P 与点A 重合时;点P 与点C 重合时,两种情况进行分析计算,即可得到答案;②根据题意,可分为两种情况进行分析:当点M 在线段OA 上,点N 在AB 上时;当点M 在线段OB 上,点N 在AB 上时;先求出直线OA 和直线AB 的解析式,然后利用m 的式子表示出两个三角形的面积,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方程即可求出m 的值.【详解】解:(1)如图:作AD ⊥y 轴于点D ,作BE ⊥x 轴于点E ,∴∠ADO=∠BEO=90°,∵将OA 绕点O 逆时针旋转90︒后得到OB ,∴OA=OB ,∠AOB=90°,∴∠AOD+∠AOE=∠BOE+∠AOE=90°,∴∠AOD=∠BOE ,∴△AOD ≌△BOE ,∴AD=BE ,OD=OE ,∵顶点A 为(1,3),∴AD=BE=1,OD=OE=3,∴点B 的坐标为(3,1-),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2(1)3=-+y a x ,把点B 代入,得 2(31)31a -+=-,∴1a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2(1)3y x =--+,即222y x x =-++;(2)①∵P 是线段AC 上一动点,∴3m <,∵当A MN '∆在OAB ∆内部时,当点'A 恰好与点C 重合时,如图:∵点B 为(3,1-),∴直线OB 的解析式为13y x =-, 令1x =,则13y =-, ∴点C 的坐标为(1,13-),∴AC=1103()33--=, ∵P 为AC 的中点,∴AP=1105233⨯=, ∴54333m =-=, ∴m 的取值范围是433m <<; ②当点M 在线段OA 上,点N 在AB 上时,如图:∵点P 在线段AC 上,则点P 为(1,m ),∵点'A 与点A 关于MN 对称,则点'A 的坐标为(1,2m -3),∴'3A P m =-,18'(23)233A C m m =-+=-, 设直接OA 为y ax =,直线AB 为y kx b =+,分别把点A ,点B 代入计算,得直接OA 为3y x =;直线AB 为25y x =-+, 令y m =,则点M 的横坐标为3m ,点N 的横坐标为52m --, ∴5552326m m MN m -=-=--; ∵2'11555515'()(3)22261224A MN S MN A P m m m m ∆=•=•-•-=-+; '138'3(2)34223OA B S A C m m ∆=••=•-=-; 又∵'56A MN OA B S S ∆'∆=, ∴255155(34)12246m m m -+=⨯-, 解得:619m =-或619m =+(舍去);当点M 在边OB 上,点N 在边AB 上时,如图:把y m =代入13y x =-,则3x m , ∴5553222m MN m m -=+=+-,18'(23)233A C m m =---=-, ∴2'11555515'()(3)2222424A MN S MN A P m m m m ∆=•=•+•-=-++, '138'3(2)43223OA B S A C m m ∆=••=•-=-, ∵'56A MN OA B S S ∆'∆=,∴255155(43)4246m m m -++=⨯-, 解得:6393m -=或6393m +=(舍去); 综合上述,m 的值为:619m =-或6393m -=.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二次函数综合运用,涉及到一次函数、图形的旋转、解一元二次方程、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等,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所学的性质,正确得到点P 的位置.注意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和分类讨论的思想进行解题.2.已知如图1,在ABC 中,90ABC ∠=︒,BC AB =,点D 在AC 上,DF AC ⊥交BC 于F ,点E 是AF 的中点.(1)写出线段ED 与线段EB 的关系并证明;(2)如图2,将CDF 绕点C 逆时针旋转()090a α︒<<︒,其它条件不变,线段ED 与线段EB 的关系是否变化,写出你的结论并证明;(3)将CDF 绕点C 逆时针旋转一周,如果6BC =,32CF =,直接写出线段CE 的范围.【答案】(1)ED EB =,DE BE ⊥,证明见解析;(2)结论不变,理由见解析;(3)最大值22=最小值322=. 【解析】【分析】(1)在Rt △ADF 中,可得DE=AE=EF ,在Rt △ABF 中,可得BE=EF=EA ,得证ED=EB ;然后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四边形ADFB 的内角和为180°,可推导得出∠DEB=90°; (2)如下图,先证四边形MFBA 是平行四边形,再证△DCB ≌△DFM ,从而推导出△DM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最后得出结论;(3)如下图,当点F在AC上时,CE有最大值;当点F在AC延长线上时,CE有最小值.【详解】(1)∵DF⊥AC,点E是AF的中点∴DE=AE=EF,∠EDF=∠DFE∵∠ABC=90°,点E是AF的中点∴BE=AE=EF,∠EFB=∠EBF∴DE=EB∵AB=BC,∴∠DAB=45°∴在四边形ABFD中,∠DFB=360°-90°-45°-90°=135°∠DEB=∠DEF+∠FEB=180°-2∠EFD+180°-2∠EFB=360°-2(∠EFD+∠EFB)=360°-2×135°=90°∴DE⊥EB(2)如下图,延长BE至点M处,使得ME=EB,连接MA、ME、MF、MD、FB、DB,延长MF交CB于点H∵ME=EB,点E是AF的中点∴四边形MFBA是平行四边形∴MF∥AB,MF=AB∴∠MHB=180°-∠ABC=90°∵∠DCA=∠FCB=a∴∠DCB=45°+a,∠CFH=90°-a∵∠DCF=45°,∠CDF=90°∴∠DFC=45°,△DC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DFM=180°-∠DFC-∠CFH=45°+a∴∠DCB=∠DFM∵△ABC和△CDF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DC=DF,BC=AB=MF∴△DCB≌△DFM(SAS)∴∠MDF=∠BDC,DB=DM∴∠MDF+∠FDB=∠BDC+∠FDB=90°∴△DM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点E是MB的中点∴DE=EB,DE⊥EB(3)当点F在AC上时,CF有最大值,图形如下:∵BC=6,∴在等腰直角△ABC中,AC=62∵CF=32,∴AF=32∴CE=CF+FE=CF+12AF92=当点F在AC延长线上时,CE有最小值,图形如下:同理,CE=EF-CF32 =【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的旋转变换,用到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解题关键是构造并证明△BDM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3.如图,在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 中,点P 、Q 分别是边AB 、BC 上的两个动点(与点A 、B 、C 不重合),且始终保持BP BQ =,AQ QE ⊥,QE 交正方形外角平分线CE 于点E ,AE 交CD 于点F ,连结PQ .(1)求证:APQ QCE ∆∆≌;(2)证明:DF BQ QF +=;(3)设BQ x =,当x 为何值时,//QF CE ,并求出此时AQF ∆的面积.【答案】(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3)当222x =-+//QF CE ;AQF S ∆442=-+.【解析】【分析】 (1)判断出△PBQ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然后求出∠APQ=∠QCE=135°,再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求出∠PAQ=∠CQE ,再求出AP=CQ ,然后利用“角边角”证明即可;(2)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AQ=EQ ,判断出△AQ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将ADF ∆绕点A 顺时针旋转90︒得F AB '∆,再证明()F AQ FAQ SAS '∆∆≌;(3)连结AC ,设QF CE ,推出QC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再证明()ABQ ADF SAS ∆∆≌,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QF=GF ,AQ AF =,22.5QAB DAF ∠=∠=︒,分别用x 表示出DF 、CF 、QF ,然后列出方程求出x ,再求出△AQF 的面积.【详解】(1)∵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AB BC =,90B BCD DCM ∠=∠=∠=︒,∵BP BQ =,∴PBQ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P QC =,∴45BPQ ∠=︒,∴135APQ ∠=︒∵CE 平分DCM ∠,∴45DCE ECM ∠=∠=︒,∴135QCE ∠=︒,∴135APQ QCE ∠=∠=︒,∵AQ QE ⊥,∴90AQB CQE ∠+∠=︒.∵90AQB BAQ ∠+∠=︒.∴BAQ CQE ∠=∠.∴()APQ QCE ASA ∆≌.(2)由(1)知APQ QCE ∆∆≌.∴QA QE =.∵90AQE ∠=︒,∴AQ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45QAE ∠=︒.∴45DAF QAB ∠+∠=︒,如图4,将ADF ∆绕点A 顺时针旋转90︒得F AB '∆,其中点D 与点B 重合,且点F '在直线BQ 上,则45F AQ '∠=︒,F A FA '=,AQ AQ =,∴()F AQ FAQ SAS '∆∆≌.∴QF QF BQ DF '==+.(3)连结AC ,若QF CE ,则45FQC ECM ∠=∠=︒.∴QC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2CF CQ x ==-,∴DF BQ x ==.∵AB AD =,90B D ∠=∠=︒,∴()ABQ ADF SAS ∆∆≌.∴AQ AF =,22.5QAB DAF ∠=∠=︒,∴AC 垂直平分QF ,∴22.5QAC FAC QAB FAD ∠=∠=∠=∠=︒,2FQ QN =,∴22FQ BQ x ==.在Rt QCF ∆中,根据勾股定理,得222(2)(2)(2)x x x -+-=.解这个方程,得1222x =-+, 2222x =--(舍去).当222x =-+时,QF CE .此时,QCF QEF S S ∆∆=,∴212QCF AQF QEF AQF AQE S S S S S AQ ∆∆∆∆∆+=+==, ∴()2222111222AQF AQE QCF S S S AQ CQ AQ CQ ∆∆∆=-=-=- ()222112(2)4244222x x x x ⎡⎤=+--=⋅==-+⎣⎦ 【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旋转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的应用,难点在于(3)作辅助线构造成全等三角形并利用勾股定理列出方程.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AOBC 是矩形,点O (0,0),点A (5,0),点B (0,3).以点A 为中心,顺时针旋转矩形AOBC ,得到矩形ADEF ,点O ,B ,C 的对应点分别为D ,E ,F .(1)如图①,当点D 落在BC 边上时,求点D 的坐标;(2)如图②,当点D 落在线段BE 上时,AD 与BC 交于点H .①求证△ADB ≌△AOB ;②求点H 的坐标.(3)记K 为矩形AOBC 对角线的交点,S 为△KDE 的面积,求S 的取值范围(直接写出结果即可).【答案】(1)D (1,3);(2)①详见解析;②H (175,3);(3)30334-≤S 30334+ 【解析】【分析】(1)如图①,在Rt △ACD 中求出CD 即可解决问题;(2)①根据HL证明即可;②,设AH=BH=m,则HC=BC-BH=5-m,在Rt△AHC中,根据AH2=HC2+AC2,构建方程求出m即可解决问题;(3)如图③中,当点D在线段BK上时,△DEK的面积最小,当点D在BA的延长线上时,△D′E′K的面积最大,求出面积的最小值以及最大值即可解决问题;【详解】(1)如图①中,∵A(5,0),B(0,3),∴OA=5,OB=3,∵四边形AOBC是矩形,∴AC=OB=3,OA=BC=5,∠OBC=∠C=90°,∵矩形ADEF是由矩形AOBC旋转得到,∴AD=AO=5,在Rt△ADC中,CD=22AD AC=4,∴BD=BC-CD=1,∴D(1,3).(2)①如图②中,由四边形ADEF是矩形,得到∠ADE=90°,∵点D在线段BE上,∴∠ADB=90°,由(1)可知,AD=AO,又AB=AB,∠AOB=90°,∴Rt△ADB≌Rt△AOB(HL).②如图②中,由△ADB≌△AOB,得到∠BAD=∠BAO,又在矩形AOBC中,OA∥BC,∴∠CBA=∠OAB,∴∠BAD=∠CBA,∴BH=AH,设AH=BH=m,则HC=BC-BH=5-m,在Rt△AHC中,∵AH2=HC2+AC2,∴m2=32+(5-m)2,∴m=175,∴BH=175,∴H(175,3).(3)如图③中,当点D在线段BK上时,△DEK的面积最小,最小值=12•DE•DK=12×3×(5-342)=303344-,当点D在BA的延长线上时,△D′E′K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12×D′E′×KD′=12×3×(3430334+综上所述,303344-≤S≤303344+.【点睛】本题考查四边形综合题、矩形的性质、勾股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旋转变换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学会利用参数构建方程解决问题.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原点,点A(8,0),点B(0,6),把△ABO绕点B逆时针旋转得△A′B′O′,点A、O旋转后的对应点为A′、O′,记旋转角为α.(1)如图1,若α=90°,则AB= ,并求AA′的长;(2)如图2,若α=120°,求点O′的坐标;(3)在(2)的条件下,边OA上的一点P旋转后的对应点为P′,当O′P+BP′取得最小值时,直接写出点P′的坐标.【答案】(1)10,102;(2)(33,9);(3)123545(,)【解析】试题分析:(1)、如图①,先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出AB=5,再根据旋转的性质得BA=BA′,∠ABA′=90°,则可判定△ABA′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然后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AA′的长;(2)、作O′H⊥y轴于H,如图②,利用旋转的性质得BO=BO′=3,∠OBO′=120°,则∠HBO′=60°,再在Rt△BHO′中利用含30度的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可计算出BH和O′H的长,然后利用坐标的表示方法写出O′点的坐标;(3)、由旋转的性质得BP=BP′,则O′P+BP′=O′P+BP,作B点关于x轴的对称点C,连结O′C交x轴于P点,如图②,易得O′P+BP=O′C,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判断此时O′P+BP的值最小,接着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O′C的解析式为y=x﹣3,从而得到P(,0),则O′P′=OP=,作P′D⊥O′H于D,然后确定∠DP′O′=30°后利用含30度的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可计算出P′D 和DO′的长,从而可得到P′点的坐标.试题解析:(1)、如图①,∵点A(4,0),点B(0,3),∴OA=4,OB=3,∴AB==5,∵△ABO绕点B逆时针旋转90°,得△A′BO′,∴BA=BA′,∠ABA′=90°,∴△ABA′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A′=BA=5;(2)、作O′H⊥y轴于H,如图②,∵△ABO绕点B逆时针旋转120°,得△A′BO′,∴BO=BO′=3,∠OBO′=120°,∴∠HBO′=60°,在Rt△BHO′中,∵∠BO′H=90°﹣∠HBO′=30°,∴BH=BO′=,O′H=BH=,∴OH=OB+BH=3+,∴O′点的坐标为();(3)∵△ABO绕点B逆时针旋转120°,得△A′BO′,点P的对应点为P′,∴BP=BP′,∴O′P+BP′=O′P+BP,作B点关于x轴的对称点C,连结O′C交x轴于P点,如图②,则O′P+BP=O′P+PC=O′C,此时O′P+BP的值最小,∵点C与点B关于x轴对称,∴C(0,﹣3),设直线O′C的解析式为y=kx+b,把O′(),C (0,﹣3)代入得,解得, ∴直线O′C 的解析式为y=x ﹣3, 当y=0时,x ﹣3=0,解得x=,则P (,0),∴OP=, ∴O′P′=OP=, 作P′D ⊥O′H 于D ,∵∠BO′A=∠BOA=90°,∠BO′H=30°, ∴∠DP′O′=30°,∴O′D=O′P′=,P′D=, ∴DH=O′H ﹣O′, ∴P′点的坐标为(,).考点:几何变换综合题6.(1)发现如图,点A 为线段BC 外一动点,且BC a =,AB b =.填空:当点A 位于____________时,线段AC 的长取得最大值,且最大值为_________.(用含a ,b 的式子表示)(2)应用点A 为线段BC 外一动点,且3BC =,1AB =.如图所示,分别以AB ,AC 为边,作等边三角形ABD 和等边三角形ACE ,连接CD ,BE .①找出图中与BE 相等的线段,并说明理由;②直接写出线段BE 长的最大值.(3)拓展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的坐标为()2,0,点B 的坐标为()5,0,点P 为线段AB 外一动点,且2PA =,PM PB =,90BPM ∠=︒,求线段AM 长的最大值及此时点P 的坐标.【答案】(1)CB 的延长线上,a+b ;(2)①DC=BE,理由见解析;②BE 的最大值是4;(3)AM 的最大值是2,点P 的坐标为(22)【解析】【分析】(1)根据点A 位于CB 的延长线上时,线段AC 的长取得最大值,即可得到结论; (2)①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D=AB ,AC=AE ,∠BAD=∠CAE=60°,推出△CAD ≌△EAB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CD=BE ;②由于线段BE 长的最大值=线段CD 的最大值,根据(1)中的结论即可得到结果;(3)连接BM ,将△APM 绕着点P 顺时针旋转90°得到△PBN ,连接AN ,得到△APN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PN=PA=2,BN=AM ,根据当N 在线段BA 的延长线时,线段BN 取得最大值,即可得到最大值为2+3;如图2,过P 作PE ⊥x 轴于E ,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详解】解:(1)∵点A 为线段BC 外一动点,且BC=a ,AB=b ,∴当点A 位于CB 的延长线上时,线段AC 的长取得最大值,且最大值为BC+AB=a+b , 故答案为CB 的延长线上,a+b ;(2)①CD=BE ,理由:∵△ABD 与△ACE 是等边三角形,∴AD=AB ,AC=AE ,∠BAD=∠CAE=60°,∴∠BAD+∠BAC=∠CAE+∠BAC ,即∠CAD=∠EAB ,在△CAD 与△EAB 中,AD ABCAD EAB AC AE ⎧⎪∠∠⎨⎪⎩=== , ∴△CAD ≌△EAB ,∴CD=BE ;②∵线段BE 长的最大值=线段CD 的最大值,由(1)知,当线段CD 的长取得最大值时,点D 在CB 的延长线上,∴最大值为BD+BC=AB+BC=4;(3)∵将△APM 绕着点P 顺时针旋转90°得到△PBN ,连接AN ,则△APN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PN=PA=2,BN=AM ,∵A 的坐标为(2,0),点B 的坐标为(5,0),∴OA=2,OB=5,∴AB=3,∴线段AM 长的最大值=线段BN 长的最大值,∴当N 在线段BA 的延长线时,线段BN 取得最大值,最大值=AB+AN ,∵AN=2AP=22,∴最大值为22+3;如图2,过P 作PE ⊥x 轴于E ,∵△APN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2,∴22,∴P (22).【点睛】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最大值问题,旋转的性质.正确的作出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7.操作与证明:如图1,把一个含45°角的直角三角板ECF和一个正方形ABCD摆放在一起,使三角板的直角顶点和正方形的顶点C重合,点E、F分别在正方形的边CB、CD上,连接AF.取AF中点M,EF的中点N,连接MD、MN.(1)连接AE,求证:△AEF是等腰三角形;猜想与发现:(2)在(1)的条件下,请判断MD、MN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得出结论.结论1:DM、MN的数量关系是;结论2:DM、MN的位置关系是;拓展与探究:(3)如图2,将图1中的直角三角板ECF绕点C顺时针旋转180°,其他条件不变,则(2)中的两个结论还成立吗?若成立,请加以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答案】(1)证明参见解析;(2)相等,垂直;(3)成立,理由参见解析.【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正方形的性质以及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证明出CE=CF,继而证明出△ABE≌△ADF,得到AE=AF,从而证明出△AEF是等腰三角形;(2)DM、MN的数量关系是相等,利用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等于斜边一半和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即可得出结论.位置关系是垂直,利用三角形外角性质和等腰三角形两个底角相等性质,及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即可得出结论;(3)成立,连接AE,交MD于点G,标记出各个角,首先证明出MN∥AE,MN=12AE,利用三角形全等证出AE=AF,而DM=12AF,从而得到DM,MN数量相等的结论,再利用三角形外角性质和三角形全等,等腰三角形性质以及角角之间的数量关系得到∠DMN=∠DGE=90°.从而得到DM、MN的位置关系是垂直.试题解析:(1)∵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B=AD=BC=CD,∠B=∠ADF=90°,∵△CE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C=90°,∴CE=CF,∴BC﹣CE=CD﹣CF,即BE=DF,∴△ABE≌△ADF,∴AE=AF,∴△AEF是等腰三角形;(2)DM、MN的数量关系是相等,DM、MN的位置关系是垂直;∵在Rt△ADF中DM是斜边AF的中线,∴AF=2DM,∵MN 是△AEF的中位线,∴AE=2MN,∵AE=AF,∴DM=MN;∵∠DMF=∠DAF+∠ADM,AM=MD ,∵∠FMN=∠FAE ,∠DAF=∠BAE ,∴∠ADM=∠DAF=∠BAE ,∴∠DMN=∠FMN+∠DMF=∠DAF+∠BAE+∠FAE=∠BAD=90°,∴DM ⊥MN ;(3)(2)中的两个结论还成立,连接AE ,交MD 于点G ,∵点M 为AF 的中点,点N 为EF 的中点,∴MN ∥AE ,MN=12AE ,由已知得,AB=AD=BC=CD ,∠B=∠ADF ,CE=CF ,又∵BC+CE=CD+CF ,即BE=DF ,∴△ABE ≌△ADF ,∴AE=AF ,在Rt △ADF 中,∵点M 为AF 的中点,∴DM=12AF ,∴DM=MN ,∵△ABE ≌△ADF ,∴∠1=∠2,∵AB ∥DF ,∴∠1=∠3,同理可证:∠2=∠4,∴∠3=∠4,∵DM=AM ,∴∠MAD=∠5,∴∠DGE=∠5+∠4=∠MAD+∠3=90°,∵MN ∥AE ,∴∠DMN=∠DGE=90°,∴DM ⊥MN .所以(2)中的两个结论还成立.考点:1.正方形的性质;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3.三角形中位线定理;4.旋转的性质.8.在矩形ABCD 中,2AB =,1BC =,以点A 为旋转中心,逆时针旋转矩形ABCD ,旋转角为(0180)αα<<,得到矩形AEFG ,点B 、点C 、点D 的对应点分别为点E 、点F 、点G .()1如图①,当点E 落在DC 边上时,直写出线段EC 的长度为______;()2如图②,当点E 落在线段CF 上时,AE 与DC 相交于点H ,连接AC ,①求证:ACD ≌CAE ;②直接写出线段DH 的长度为______.()3如图③设点P 为边FG 的中点,连接PB ,PE ,在矩形ABCD 旋转过程中,BEP 的面积是否存在最大值?若存在请直接写出这个最大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1)23;(2)①见解析;34②;(3)存在,PBE 的面积的最大值为21,理由见解析 【解析】【分析】 ()1如图①中,在Rt ADE 中,利用勾股定理即可解决问题;()2①证明:如图②中,根据HL 即可证明ACD ≌CAE ;②如图②中,由ACD ≌CAE ,推出ACD CAE ∠∠=,推出AH HC =,设AH HC m ==,在Rt ADH 中,根据222AD DH AH +=,构建方程即可解决问题; ()3存在.如图③中,连接PA ,作BM PE ⊥交PE 的延长线于M.由题意:PF PC 1==,由AG EF 1==,G F 90∠∠==,推出PA PE 2==PBE 12S PE BM 22=⋅⋅=,推出当BM 的值最大时,PBE 的面积最大,求出BM 的最大值即可解决问题;【详解】()1四边形ABCD 是矩形,AB CD 2∴==,BC AD 1==,D 90∠=,矩形AEFG 是由矩形ABCD 旋转得到,AE AB 2∴==,在Rt ADE 中,22DE 213=-=CE 23∴=, 故答案为23.()2①当点E 落在线段CF 上,AEC ADC 90∠∠∴==,在Rt ADC 和Rt AEC 中,{AC CACD AE ==,Rt ACD ∴≌()Rt CAE HL ;ACD ②≌CAE ,ACD CAE ∠∠∴=,AH HC ∴=,设AH HC m ==,在Rt ADH 中,222AD DH AH +=,2221(2m)m ∴+-=,5m 4∴=, 53DH 244∴=-=, 故答案为34; ()3存在.理由如下:如图③中,连接PA ,作BM PE ⊥交PE 的延长线于M ,由题意:PF PC 1==,AG EF 1==,G F 90∠∠==,PA PE 2∴==PBE 12S PE BM BM 22∴=⋅⋅=, ∴当BM 的值最大时,PBE 的面积最大,BM PB ≤,PB AB PA ≤+,PB 22∴≤,BM 22∴≤BM ∴的最大值为22+PBE ∴21.【点睛】本题是四边形综合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旋转变换,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三角形的面积,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寻找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学会利用参数构建方程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压轴题.9.如图1,点O是正方形ABCD两对角线的交点. 分别延长OD到点G,OC到点E,使OG=2OD,OE=2OC,然后以OG、OE为邻边作正方形OEFG,连接AG,DE.(1)求证:DE⊥AG;(2)正方形ABCD固定,将正方形OEFG绕点O逆时针旋转角(0°< <360°)得到正方形,如图2.①在旋转过程中,当∠是直角时,求的度数;(注明:当直角边为斜边一半时,这条直角边所对的锐角为30度)②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在旋转过程中,求长的最大值和此时的度数,直接写出结果不必说明理由.【答案】(1)DE⊥AG (2)①当∠为直角时,α=30°或150°.②315°【解析】分析:(1)延长ED交AG于点H,证明≌,根据等量代换证明结论;(2)根据题意和锐角正弦的概念以及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得到,分两种情况求出的度数;(3)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分别求出OA和OF的长,根据旋转变换的性质求出AF′长的最大值和此时的度数.详解:如图1,延长ED交AG于点H,点O是正方形ABCD两对角线的交点,,,在和中,,≌,,,,,即;在旋转过程中,成为直角有两种情况:Ⅰ由增大到过程中,当时,,在中,sin∠AGO=,,,,,即;Ⅱ由增大到过程中,当时,同理可求,.综上所述,当时,或.如图3,当旋转到A、O、在一条直线上时,的长最大,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1, , , , , , ,此时.点睛: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锐角三角形函数,旋转变换的性质的综合应用,有一定的综合性,注意分类讨论的思想.10.已知ABC ∆是边长为4的等边三角形,点D 是射线BC 上的动点,将AD 绕点A 逆时针方向旋转60得到AE ,连接DE .(1).如图,猜想ADE ∆是_______三角形;(直接写出结果)(2).如图,猜想线段CA 、CE 、CD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3).①当BD=___________时,30DEC ∠=;(直接写出结果)②点D 在运动过程中,DEC ∆的周长是否存在最小值?若存在.请直接写出DEC ∆周长的最小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1)等边三角形;(2)AC CD CE +=,证明见解析;(3)①BD 为2或8时,30DEC ∠=;②最小值为423+【解析】【分析】(1)根据旋转的性质得到,60AD AE DAE =∠=,根据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解答; (2)证明ABD ACE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BD CE =,结合图形计算即可; (3)①分点D 在线段BC 上和点D 在线段BC 的延长线上两种情况,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解答;②根据ABD ACE ∆≅∆得到CE BD =,根据垂线段最短解答.【详解】解:(1)由旋转变换的性质可知,,60AD AE DAE =∠=,ADE ∴∆是等边三角形,故答案为等边三角形;(2)AC CD CE +=,证明:由旋转的性质可知,60,DAE AD AE ∠==,ABC ∆是等边三角形60AB AC BC BAC ∴∠︒==,=,60BAC DAE ∴∠∠︒==,BAC DAC DAE DAC ∴∠+∠∠+∠=,即BAD CAE ∠∠=,在ABD ∆和ACE ∆中,AB AC BAD CAE AD AE =⎧⎪∠=∠⎨⎪=⎩, ABD ACE SAS ∴∆∆≌()BD CE ∴=,CE BD CB CD CA CD ∴++===;(3)①BD 为2或8时,30DEC ∠=,当点D 在线段BC 上时,3060DEC AED ∠︒∠︒=,=,90AEC ∴∠︒=,ABD ACE ∆∆≌,9060ADB AEC B ∴∠∠︒∠︒==,又=,30BAD ∴∠︒=,122BD AB ∴==, 当点D 在线段BC 的延长线上时,3060DEC AED ∠︒∠︒=,=,30AEC ∴∠︒=,ABD ACE ∆∆≌,3060ADB AEC B ∴∠∠︒∠︒==,又=,90BAD ∴∠︒=,28BD AB ∴==,BD ∴为2或8时,30DEC ∠︒=;②点D 在运动过程中,DEC ∆的周长存在最小值,最小值为4+理由如下:ABD ACE ∆∆≌,CE BD ∴=,则DEC ∆的周长DE CE DC BD CD DE BC DE +++++===,当CE 最小时,DEC ∆的周长最小,ADE ∆为等边三角形,DE AD ∴=, AD的最小值为DEC ∴∆的周长的最小值为4+【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旋转变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灵活运用分情况讨论思想是解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