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九年级下册第1课家同步练习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课本知识+课后练习(答案不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课本知识+课后练习知识点(1)本诗是当代著名女诗人舒婷写的一首抒情诗。
(2)本诗通过多组意象的组合,抒发了经历了文革动乱的一代青年对曾经饱受风霜、深受灾难而正在崛起的祖国的真挚感情,表达了他们渴望祖国日益富强的殷切心意。
(3)全诗共分四节,有四个意象群,每个意象群都包蕴着特定的思想感情。
第一节,“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滩上的驳船”的组成的意象群,其共有的陈旧、颓废、贫脊、阻滞的整体色彩,处处都在展现贫穷落后的历史面貌给予祖国的沉重负载。
第二节,“飞天”与未落地面的“花朵”组成的意象群,象征祖祖辈辈的美好理想在久远的贫穷与悲哀中一再失落。
第三节,“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挂着眼泪的笑涡”、“新涮出的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正在喷薄”组成一组富于生机和活力的意象,象征祖国正如东升的旭日喷薄而起。
第四节,“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表示自己要成为祖国的希望、未来,“伤痕累累的喂养”象征祖国母亲的养育之恩,“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表达要为祖国献身,作者以抒情的笔触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和她代表的一代人决心献身于祖国的热忱。
这四个意象群,第一节的“蜗行”展现历史悠久的古国负重前行的艰难与缓慢,表现了诗人为祖国的过去而悲伤之情;第二节写祖国的“希望”总是在贫穷与悲哀中失落,表现了诗人的遗憾之情;第三节的“黎明”象征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的祖国正如东升的旭日喷薄而起,诗人为祖国的新生和美好未来而欢呼;第四节的“沸腾”展现中国人民无比的信心、干劲和创造力,表现了诗人要为祖国的希望和未来而献身的热情。
实际上作者逐层推进地展现了祖国的历史面貌和自己对祖国不同时代、不同命运的深厚情感。
(4)本诗以“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为题,全诗共四节,每节都用一组包蕴着特定思想感情的意象群来表达作者对祖国的独特感情,虽无一词一句的直抒胸臆,却包含着深厚的思想内涵,这种象征达意的方法,增加了诗歌的意境美。
初三下学期语文第一单元同步练习第1课-word文档

初三下学期语文第一单元同步练习第1课查字典语文网初中频道为大家带来了初三下学期语文第一单元同步练习,希望大家可以通过这个来检验自己,一定要认真努力哦!一、积累与运用(12分)1.在下面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A.妖娆留滞黎明百姓略输文采B.骈进睿智自知之明一代天骄C.旁鹜扶掖弥留之际言行相顾D.喧嚷灵柩恼羞成怒断章取意【答案】B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力层级为识记A。
2.下列名著内容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3分)A.豹子头林冲,因高俅陷害,刺配沧州道,看守草料场,后火烧草料场,雪夜上梁山。
B.《我爱这土地》作者艾青,浙江金华人,成名作有《大堰河我的保姆》《向太阳》等,被誉为诗坛泰斗。
C.在笛福的笔下,鲁滨逊勇敢乐观,开拓进取。
在孤岛上,他凭着辛勤的劳动,改变了荒岛的面貌。
D.孔子,名丘,字仲尼,战国时期鲁国陬邑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D中应是孔子,春秋时期鲁国人。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
能力层级为识记A。
3.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3分)A.苏联科学家发现,如果二氧化硅(即非常纯的沙子)处于超高压的状态,那么它的原子相距很近,从而变得极为致密。
B.听着,朋友,他们说,你丑得可爱,连我都禁不住要喜欢你了。
C.他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D.《星光大道》是深受老百姓喜爱的一档文艺节目。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m查学生对常用标点符号用法的掌握。
注意标号和点号的区分和使用方法。
本题D项星光大道不是书名、报刊名、歌曲名等,是一个栏目,故将书名号改为引号。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4.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3分)①世间许多人读书只为装点门面,如暴发户炫耀家产,以多为贵。
②少读如果彻底,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以至于变化气质。
【精品】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家同步练习+语文版含解析word版

家一、字音字形1.识记生难字炊烟袅.袅(niǎo)温馨.(xīn)琐屑.(xiè)休憩.(qì)摇曳.(yè)萦.绕(yínɡ)2.读准多音字(1)载.客:zài其他读音:zǎi 组词:记载(2)远处.:chù其他读音:chǔ组词:处理(3)当.然:dānɡ其他读音:dànɡ组词:当铺二、重要词语1.琐屑:琐碎。
2.休憩:休息。
3.祝祷:祝愿祷告。
4.黯然失色:相比之下,事物仿佛失去原有的色泽、光彩。
黯然,心里不舒服、情绪低落的样子。
5.陶冶:烧制陶器和冶炼金属。
比喻给人的思想、性格以有益的影响。
6.冥想:深沉地思索和想象。
7.萦绕:萦回。
8.举目无亲:抬头看不到一个亲人。
形容单身在外,人地生疏。
三、作家作品周国平,1945年生于上海。
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著有学术专著《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尼采与形而上学》,随感集《人与永恒》,散文集《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安静》,纪实作品《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译有《尼采美学文选》《尼采诗集》等。
1.对于三个比喻的理解。
点拨:(1)“家是一只船”是在观察渔民以“船”为家的生活现象之后进行深入思考才得出的。
在人生的长河里漂流,家承载着亲人战胜前方变幻莫测的命运。
(2)“家是温暖的港湾”是在第一个比喻的基础上将人生比为乘船远航,既是远航就需要休憩、停靠港湾、补充给养、恢复体力、放松精神。
(3)“家是永远的岸”是在第二个比喻的基础上提出的,既是远航,就要有目标,就要有彼岸和归宿。
家就是航行的目标和停靠的彼岸。
2.核心图解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漂.过(piǎo)荡.舟(dànɡ)驶.来(shǐ)B.泰.然(tài)莫.测(mè)耳畔.(pàn)C.祝祷.(dǎo)温馨.(xīn)陶冶.(yě)D.琐屑.(xiāo)黯.然(àn)永恒.(hénɡ)2.下列句子中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语文版(2018)九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第3课《家》同步练习 含答案

语文版(2018)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家同步练习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漂.过(piǎo)荡.舟(dànɡ)驶.来(shǐ)B.泰.然(tài)莫.测(mè)耳畔.(pàn)C.祝祷.(dǎo)温馨.(xīn)陶冶.(yě)D.琐屑.(xiāo)黯.然(àn)永恒.(hénɡ)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休憩嬉笑安之若素沉思暝想B.祝祷琐屑举之泰然命运莫测C.萦绕陶冶黯然失色恍然大悟D.抵御摇曳炊烟袅袅俗物琐事3. 品析下面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朋友,走近了你就知道,即使在最美丽的帆船上也有着太多琐屑..的噪音!(2)我亲眼看到渔民们安之若素....,举止泰然,而船虽小,食住器具,一应俱全,也确实是个家。
4.整体感知。
(1)全篇由引子和三个小节组成,其中三个小节之间有什么关系?引子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2)作者借对家的哲理思考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5. 阅读《家是永远的岸》然后做题。
5.“荷马史诗”是指古希腊著名的两部作品《》和《》。
6.“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出自《》,用在这里的含义是什么?7.文中的哪两个词是对“家是永远的岸”的最好诠释?8. 诗人描写“思家之情”的诗文还有很多,请你再举出两例。
9. 文章说“家是游子梦魂萦绕的永远的岸”,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0. 在你心中,人生是什么?家又是什么?仿照课文形式,用一组恰当的比喻形象地描述。
示例:如果人生是一场旅行,那么家是一辆汽车,家是加油站,家是终点站。
(1)如果人生是,那么家是,家是,家是。
(2)如果人生是,那么家是,家是,家是。
11. 春节是团圆的日子,也是传承民族优秀文化的日子。
请你根据要求,完成问题。
(1)下面是利用汉字结构创作的一幅窗花。
这幅窗花中有四个跟“口”有关的汉字。
请你将这四个字填入下面的方框内,组成一个表达人生态度的四字短语。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课《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同步练习(含答案)

第1课《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同步练习班级:姓名:学号:一、基础达标(15分)1.阅读文段,完成(1)-(3)题。
(7分)我是你蔟新的理想,/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丕芽;/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wō;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是绯.红的黎明/正在喷薄;/——祖国啊!(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3分)挣.( )脱笑wō( ) 绯.( )红(2)文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2分)改为改为(3)这段文字主要运用了、和拟人三种修辞手法。
(2分)2.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B.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C.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D.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3.下列关于语法知识的分析与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A.“疲惫”“黎明”“迷惘”“沸腾”都是形容词。
B.“勒进肩膊”“伤痕累累”“血肉之躯”的短语结构全不相同。
C.“(我)是绯红的黎明”中的“绯红的黎明”是宾语中心语。
D.“(我)是‘飞天’袖间/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一句的主干是“(我)是未落的花朵”。
4.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A.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发芽的种子)B. 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非常疲乏)C. 是绯红的黎明(鲜红)D. 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像蜗牛一样爬行)5.下列句子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2分)A.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B. 是“飞天”袖间/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C. 我是你的十亿分之一,/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D.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二、现代诗赏析(20分)(一)阅读《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第三、四节,回答6-9题。
(12分)我是你簇新的理想,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是绯红的黎明正在喷薄;──祖国啊!我是你十亿分之一,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喂养了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6.在节选的第一节诗中,诗人撷取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共同点?(3分)7.请在节选的诗歌中划出最能强调“我”与祖国不可分割关系的诗句。
第1课《家》同步练习(语文版初三下)3doc初中语文

第1课《家》同步练习(语文版初三下)3doc初中语文第一部分:1.给加点字注音:袅〔〕娜馨〔〕香小憩〔〕琐屑〔〕2.作者把"家"比作"一只船"的前提是什么?3.什么缘故"家"是"永久的岸"?4.本文的体裁是,这种文学体裁的特点是。
5.作者把"家"比作了、和。
6.以下句子中不是比喻句的一项为哪一项〔〕A.家是游子梦魂萦绕的永久的岸。
B.家是既让你高飞又用一根线牵扯的风筝轴。
C.小明家的房子专门高大,像一座大宫殿似的。
D.冬,像一双倦游的翅膀,悄悄地在暮色里归去。
7."傍晚,征帆纷纷归来,港湾里灯火摇荡,人声喧哗,把我对大海的深思冥想打断了。
"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读选文,回答以下咨询题:我明白世上有一些极自豪也极荒凉的灵魂,他们永久无家可归,让我们不要去打搅他们。
作为一般人,或早或迟,我们需要一个家。
荷马史诗中的英雄奥德修斯长年飘泊在外,历尽磨难和诱惑,正是回家的念头支撑着他,使他克服了一切磨难,抵御了一切诱惑。
最后,当女神卡吕浦索劝他永久留在她的小岛上时,他坚辞道:"尊贵的女神,我深知我的夫人在你的光荣下只会黯然失色,你长生不老,她却注定要死。
但是我仍旧天天想家,想回到我的家。
"自古以来,许多诗人咏唱过游子的思家之情。
"渔灯暗,客梦回,一声声滴人心碎。
孤舟五更家万里,是离人几行情泪。
"家是游子梦魂萦绕的永久的岸。
不要讲"赤条条来去无牵挂"。
至少,我们来到那个世界,是一个家让我们登上岸的。
当我们离去时,我们也不情愿举目无亲,没有一个能够向之辞不的亲人。
倦鸟思巢,落叶归根,我们回到故乡故土,犹如回到从前靠岸的地点,从那个地点启程驶向永恒。
我相信,假如灵魂不死,我们在天堂仍将怀念留在尘世的那个家。
8.作者举英雄奥德修斯的例子,要证明文中的哪一句话?9.你明白"赤条条来去无牵挂"这句话出自哪一部文学名著吗?你明白它的作者是谁吗?10.你能举出两个描写思乡之情的古诗词中的句子吗?11.请你用现代汉语表述文中引用的马致远的«寿阳曲·潇湘夜雨»。
精品解析: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诗两首》同步练习(解析版).docx

《我爱这土地》《乡愁》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1.根据拼音用正桝写出相应的汉字hou ( ________ )咙悲f©n ( _____________ ) 11 ( ________ )明fu ( _______ )烂坟mJ ( _____________ ) 海xid ( ______________ )【答案】(1).喉(2).愤(3).黎(4).腐(5).墓(6).峡【解析】试题分析: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咅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
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
如“喉” “愤^峡”等都是左右结构的字,造字法为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辨别字形。
2.请指出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撕哑喉咙汹涌B. 温柔腐烂深冗C.邮票坟墓海陕D.激怒悲愤黎明【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 A嘶哑。
B深沉。
C海峡。
3.文学常识填空。
①《我爱这土地》的作者是我国现、当代著名诗人,原名。
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最能点明主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 《乡愁》的作者是_________ (姓名),他是我国 (省名)诗人。
这首诗最终由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为【答案】(1).①艾青(2).蒋海澄(3).忧郁、悲愤(4).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5).②余光中(6).台湾(7).家国之思【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认知能力。
在阅读诗歌时,作者的一些简单情况是必须要了解的。
4.请用“/”和“・”划分、标注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和重音。
①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②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④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答案】①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精品解析: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诗两首》同步练习(原卷版).docx

《我爱这土地》《乡愁》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1.根据拼音用止榊写出相应的汉字hou ( )咙悲fOn ()H ( fu( )烂坟mu ()海xia2.请指出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撕哑喉咙汹涌B.温柔腐烂C.邮票坟墓海陕D.激怒悲愤3.文学常识填空。
①《我爱这土地》的作者是我国现、当代著名诗人最能点明主旨的诗句是O —)明(_____ )深冗黎明____ ,原名。
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____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 《乡愁》的作者是_________ (姓名),他是我国(省名)诗人。
这首诗最终由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为4.请用“/”和“・”划分、标注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和重音。
①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②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④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5.《我爱这土地》一诗中,诗人写到“假如我是一只鸟”,“鸟”的形彖与作者要歌颂的“土地”有什么联系?6.《乡愁》这首诗写了哪几种形象?这些形象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这种情感是怎样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呵/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学§科§网…学§科§网…7.全诗有四小节,每小节分别写什么内容?8.诗中运用了哪些形象?这些形象有什么共同特征?9.下列对诗歌含义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首诗是一首政治诗,强烈要求两岸统一。
B.诗中表达的思念之情超越了意识形态,表达的是人类固有的美好情感。
C.诗中的邮票船票坟墓海峡,都有意象,不是几种纯然的客观事物。
D.全诗只有四节,却跨越了无数的岁月,笼罩了现实世界的氛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同步练习【课堂跟讲】一、背记知识随堂笔记1.自古以来,无数诗人咏唱过游子的思家之情。
“渔灯暗,,。
,是离人几行清泪。
”家是游子的永远的岸。
2.文学(文体)常识(1)周国平,作家。
1998年以前作品结集为(1~6卷),译有、。
(2)散文是同、、并列的一种文体。
它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是“”。
散文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有、与。
二、整体把握板书设计(-)板书设计[来源:学&科&网](二)段落层次1.第1段:引子:。
2.第2~6段:第一节:。
3.第7~12段:第二节:。
4.第13~16段:第三节:。
(三)写作特点1.语言凝练,意蕴深长。
2.用了四个比喻句,使文章层层递进,思考深度逐层加深。
3.写作借鉴:本文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使文章简洁生动。
如本文开篇先把“人生比作一种漂流”,由此生发出“家是一只船”、“家是温暖的港湾”、“家是永远的岸”,后三个比喻简洁生动地表达出了作者对“家”的哲学思考。
三、重难点句子和段落诠释(-)重难点句子1.朋友,走近了你就知道,即使在最美丽的帆船上也有着太多琐屑的噪音!这句话表现出尼采对女人的讽刺和批评。
作者引用的目的在于说明在家中难免有吵吵闹闹,难免有家务拖累时的闲言碎语,这都是正常现象。
2.在我们的灵魂被大海神秘的涛声陶冶得过分严肃以后,家中琐屑的噪音也许正是上天安排来放松我们精神的人间乐曲。
这句话幽默地说明了“家是温暖的港湾”这一主题,也对尼采的讽喻给予有力的回击。
(二)对课文第一节的诠译本节首先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渔舟飘香、孩童在船上嬉戏的优美的江南水乡画,让人感觉到了水上人家的温馨、安乐,自然而然让读者感悟到“家是一只船”产生共鸣。
【当堂练习】1.给下列字注音。
屑()憩()冥()曳()巢()2.从文中找出一个比喻句,并分析其本体、喻体。
【课后巩固练习】一、基础题(4分)1.加粗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来源:学*科*网]A.漂过(piǎo)荡舟(dàng)驶来(shǐ)B.泰然(tài)莫测(mè)耳畔(pàn)C.祝祷(dǎo)温馨(xīn)陶冶(yě)D.琐屑(xiāo)黯然(àn)永恒(héng)2.下列句子中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2分)A.家是游子梦魂萦绕的永远的岸。
B.家是既让你高飞又用一根线牵扯的风筝轴。
C.小明家的房子很高大,像一座大宫殿似的。
D.冬,像一双倦游的翅膀,悄悄地在暮色里归去。
二、整体感悟(7分)1.“望着湖面上缓缓而行的点点帆影,我暗暗祝祷,愿每张风帆下都有一个温馨的家。
”这句话中的“点点风帆”指什么?作者为什么发出这样的祝祷?(4分,每问2分)2.“傍晚,征帆纷纷归来,港湾里灯火摇曳,人声喧哗,把我对大海的沉思冥想打断了。
”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3分)三、课文阅读题(8分)阅读课文第三节(第13~16段),回答下列问题。
1.作者举英雄奥德修斯的例子,要证明文中的哪一句话?(1分)2.你知道“赤条条来去无牵挂”这句话出自哪一部文学名著吗?你知道它的作者是谁吗?(2分)3.你能举出两个描写思乡之情的古诗词中的句子吗?(2分)4.请你用现代汉语表述文中引用的马致远的《寿阳曲·潇湘夜雨》。
(3分)四、类文阅读题(11分)小院吟关中农村,总喜欢用泥巴打墙,围起一个院儿。
我家的小院在村的正中。
母亲每天早早起来,将院子一遍一遍地扫干净,不允许我们扔下一片纸屑,一根柴棍。
村里的人见一方小院竟收拾得这般模样,便与母亲开起玩笑来:“王妈,您这是准备在地上擀面条了吧?”说得大伙直乐。
小院是母亲用四五年攒下的鸡蛋钱,请了小工,打墙围起来的。
得之不易,母亲便格外地宠它,爱它:冬天埋下一截葡萄枝条,春天里长起来了,嫩嫩的叶,像一只刚出壳的雏鸟,昂着头,望着这新鲜的世界;春天种下一行豆,夏天里蔓爬上土墙,花便密密地排成队儿,立了起来。
小院,是母亲精心编织的花篮。
它盛着农家艰辛而又多彩的生活,也使我稚嫩的心成熟起来。
父亲早年在外地工作,家中无劳力,地里的活儿早早地搁在了母亲和我的肩上。
天长日久,我在外面受了气,便独自坐在院子的石头上发呆。
母亲过来了,她最知道我的心思,便()了小板凳,凑到我的眼前,东南西北地比划,仿佛一切智慧的东西都从那粗布裹着的胸口倒出,就像放飞了一只鸽子,携我振奋起来。
更多的时候,我同母亲一起,在小院里筹划着生活,筹划着以后的事情。
或者跟了母亲的眼神,走进一个个带着泥土味儿,又十分生动的传说之中。
什么姑家婆、王老六,什么堤埂神、杨柳女,这些故事总如钩子一般地勾着我,让我至今忘不了。
[来源:Z,xx,] 小院南侧有几棵香椿树,那是母亲赶庙会时从近百里的山里挖来的苗,三年便长得胳膊般粗细,并举起一树的叶子。
香椿虽是野树,但那香却十分细腻,风来也罢,风去也罢,香都充满了小院,传遍了村落。
左邻右舍只说多了这香,整个村子也便多了新鲜,三天两头有人带了孩子来看,小院也因此多了一种情感。
慢慢地,小院成了大伙的小院了。
1.第四段括号里应填的一个最恰当的词是。
(1分)2.第二段写出小院怎样的特点?请用一个成语概括出来?(2分)3.第二段中,画线的“望着这新鲜的世界”一句,写出了谁的什么感受?请具体说明。
(2分)4.文中统领全篇的一句话是:(1分)5.说说第3段中画线的两句话不能前后调换的原因。
(2分)6.读完本文后,你有什么感受或想法?请把它写在下面。
(3分)赏析:《小院吟》和《家》都是以“家”为内容的文章,都写出了对家的热爱之情。
《小院吟》通过写小院的干净,突出了母亲的勤劳;通过写小院里的葡萄,写出了母亲对生活的热爱;通过写小院里的香椿,表现了母亲的热情好客。
本文多用描写的表达方式,字里行间突出了母亲对小院的挚爱,也蕴含了我对母亲的赞美之情。
《家》通过四个比喻句,“人生是一种漂流”、“家是一只船”、“家是温暖的港湾”、“家是永远的岸”,前一个是引子,由此生发出以下三个比喻句。
后三个逐层深入,阐释了作者对“家”的哲学思考。
在思考中,显示了作者对“家”的依恋之情。
语言上,两篇文章都有用词准确、语句优美的特点,不同之处是,《家》的语言凝练,《小院吟》的语言则自然,贴切。
[来源:学。
科。
网Z。
X。
X。
K]五、中考题(2004,江西省,15分)心中芦苇张驰①在我的记忆中,有一片茂密的芦苇。
她像自由的精灵,在远离世俗的淡泊中,独守江畔一方瘠土,潇洒倜傥。
瘦瘦的筋骨把生命的诗意一缕缕地挑亮,密密的芦花像一片片灿烂的微笑,将野地的清苦和宁静浓缩成永恒的沉默。
②芊芊芦苇,在滩涂上扎根,无拘无束;在纤桥旁 A (摇撼摇动摇曳),蓬蓬勃勃。
从苍翠的湖绿,渐渐化作凝重的黑色,却依旧亭亭玉立,倩影婆娑。
即使翻越季节的山峦,静候白露降临,那满目的芦花与天上的白云融为一体,绵延至月光不能触及的地方,也依旧洁白,充满蓬勃的张力,然后在冰冷的纯洁里面画上生命的句号。
③这白发苍苍的芦苇,是樵夫担上悠然飘起的一缕秋光,是村姑眉宇间挥之不去的一抹苍凉的妩媚。
像衣香鬓影的女子涉水而来,从古代,从《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遂成千古绝唱。
洄流中,弄蒿荡舟的少年水手,在水一方的窈窕淑女,映衬着茂密的芦苇,成了三千年文明古国最优美的诗行。
④倘若寄身木筏,去溯芦苇之源,你也会发现,苍凉凄美的芦花那么轻易就能拨动深藏的沧桑和历史的痛苦。
⑤易水之滨,悲凉的旋律中,荆轲①告别燕太子丹,踏上刺秦的不归路,他身后的芦花,一定在萧萧寒风中轻扬。
汨罗江边,披发行吟的逐臣屈原,掩涕叹息,仰天长问。
奸臣专权,楚王昏庸,居庙堂,不能为民解难;谪乡野,不能替君分忧。
生命的大寂寞郁结于心,奔涌于胸,使诗人纵身大江,荡起的涟漪是芦苇悲鸣的泪滴,在湿湿的夜色中流淌。
青青的生命的枝叶包裹起千千万万人民的崇敬和思念,投入历史的长河,成为端午节最深沉的纪念。
⑥真正拥有芦苇,是在大学时代,我喜欢在学校后面的江边漫步——那里,茂密的芦苇像无边的绸带,向着远处缓缓铺开。
流苏似的芦苇,像云,阵阵清香在如纱似雾的月光中 B (消失弥散弥漫)。
牛乳般的暮霭流动如烟,小鸟在苇丛中呢喃,还有几声蝉鸣,几声虫唱。
宁静,温和,洋溢的诗情触手可及。
倘是周日,阳光缓缓地流泻,我用苇叶编一只小船,轻轻放入江中,看它悠悠地随风而去。
更多的时候,我一卷在握,于芦花下,和屈原同愤,跟太白同醉,与东坡同发少年狂。
在绵绵秋雨和茸茸的芦花织成的透明的心境中,我读懂了字里行间的辛酸、痛苦、孤独、浓醇、率真和苦涩。
人世沧桑和历史悲剧熔铸的惨痛,犹如滴血的利刃,我们的前人把名揉碎了,咽下,宁可肝肠寸断,也要噙着泪带着微笑,轻轻地说,往事如烟啊!⑦人是孱弱②的,就像一根芦苇,但人又是坚强的,从柔弱中焕发出无穷的韧性,那种连自己都有可能意识不到的坚韧,陪伴着我们一路向前。
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说:“思想形成人的伟大。
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它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
”⑧这很能思想的芦苇,就是你,就是我……[来源:]【注释】①荆轲:战国末刺客。
因刺秦王嬴政未遂被杀。
②孱(chán)弱:瘦弱,软弱。
1.给文中加粗字注音。
(2分)(1)瘠土()(2)涟漪()2.根据文章内容,分别在第②和第⑤段的括号内,选择最恰当的词填在下面“A”、“B”两处。
(2分)A处:B处: [来源:ZXXK]3.从文中找出与第⑤段内容相照应的两个句子。
(2分)(1)。
(2)。
4.揣摩下列各句,说说你对句子的理解。
(4分)(1)她像自由精灵,在远离的世俗的淡泊中,独守江畔一方瘠土,潇洒倜傥。
(2)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它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
5.请简要概括第⑥段的内容。
(2分)6.俗话说:“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而文中作者却热情赞美了芦苇的品性与气节。
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赞美?说说你的理解。
(3分)六、创新片段作文题(30分)故乡的山山水水都会铭刻在自己心中,请你拿起笔,把你的思乡之情表达出来,300字左右。
【合作探究题】店铺主人对侄子说:“做买卖就要学我不吃亏。
我们铺子里的那块波兰呢料已放了很久,受潮,发霉,虫蛀,可是我将它冒充美国货来出售,很快就卖出去了,还多赚了一大笔钱。
哈!老天爷派了个糊涂虫给我。
”侄子恭敬地回答:“是,是,这话不假。
但我不知道谁是糊涂虫?您瞧,他给了您一叠假钞票。
”下列何项可作为此篇短文的题目?A.挂羊头,卖狗肉B.姜是老的辣C.邪不胜正D.恶有恶报小幽默假眼有个百万富翁的左眼坏了,他花了很多钱请人装了一只假的。
这只假眼几乎完全跟真的一样,初看时,人们无法辨别真伪。
一次,富翁遇见了马克·吐温,他问:“先生,你猜得出我哪只眼睛是假的吗?”作家漫不经心地指着他的左眼说:“这只是假的。
”“你是怎样判断的呢?”马克·吐温笑着说:“因为你这只眼睛里还有一点点慈悲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