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初二)上册 光的折射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一、光的折射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现象。
2、光的折射定律:⑴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⑵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与法线两侧。
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属于近法线折射。
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属于远法线折射。
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或其他介质射出),折射角=入射角=0度。
二、透镜1、名词:薄透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光心:(O)即薄透镜的中心。
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焦点(F):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三、凸透镜成像规律凸透镜成像规律表:物距像的性质像距应用倒、正放、缩虚、实u>2f倒立缩小实像f<v<2f照相机< p="">f<u2f幻灯机uu放大镜四、眼睛和眼镜近视及远视的矫正:近视眼要戴凹透镜,远视眼要戴凸透镜.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1、物理学史研究光、热、力、声、电等形形色色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2、观察和实验是获取物理知识的重要来源3、长度测量的工具是刻度尺,长度的国际基本单位是米,符号是m;常用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km=1000m、lm=l0dm、ldm=l0cm、lcm=l0mm1mm=1000μn、lμm=1000nm4、长度测量结果的记录包括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
5、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叫误差。
误差产生的原因:①与测量的人有关;②与测量的工具有关。
任何测量结果都有误差,误差只能尽量减小,不能绝对避免;但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2024年初二物理光的折射教案(通用13篇)

2024年初二物理光的折射教案(通用13篇)初二物理光的折射教案篇1教材分析:光的折射是重要的光学现象,理解由于折射而产生的现象基础是折射定律,而折射定律的学习历来是初中学生物理学习的难点,同时又是解释日常生活中许多光现象的基础。
因而本节的重点是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的光线偏折的规律。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例如鱼在那里,池水变浅等。
所以本节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段时间的光学知识的学习,特别是光的反射定律的学习,对光的折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的迁移,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且能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
由于在光的反射时,垂直入射也会发生反射,学生容易产生垂直入射也会发生折射的错误观念,因此,在实验时,要学生注意观察,强调“斜射”。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光的折射现象。
2.了解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
3.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过程与方法。
1.体验由光的折射引起的视觉现象,能用光的折射知识简单解释有关现象。
2.通过实验观察,认识光的折射现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感受折射现象,增强热爱自然的情感。
2.尊重科学,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浓厚的学科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难点:用光的折射知识简单解释有关现象。
器材准备:教师:实物投影仪,激光笔、玻璃砖、白胶板、水槽、空烧杯、纸杯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光的反射规律;2、光的反射现象。
(二)、新课教学投影出示:(1)汤姆大叔漫画系列;(2)水中的筷子怎么折断了?学生思考为什么,带着问题引入新课。
演示实验:让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玻璃)中,观察实验现象。
提出问题:(1)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光在空气中是怎样传播的?(2)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在水中又是怎么样传播的?(3)光从空气进入水的界面上发生了什么现象?从而得出:光的折射概念:一、光的折射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的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节 光的折射

课题名称:第二章光现象第四节光的折射一、概述光的折射是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学期第二章的第四节,是本章的一个重点内容。
与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一起组成了初中物理中的“光现象”。
光的折射现象在自然界很常见,在生活、生产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通过本节对光的折射现象的探究,为下一节光的色散以及下一章透镜的学习打下基础。
本节教材从水中筷子变折、钢笔折断等生活中常见的折射现象入手引出,进一步通过激光演示器进行实验探究,归纳出光的折射的初步规律,并能解释筷子变折等折射现象。
通过实验来探究光的折射规律,不仅便于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重要的是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体,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有较大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光的折射现象②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③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观察,认识折射现象。
②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的情感。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1、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现象,以及光的可逆性,这些都为学习本节内容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基础。
另外学生对实验探究过程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对总结结论也有了一定的基础。
2、初二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观察思考能力,另外对于物理现象也有着浓厚的兴趣,为本节的学习气氛和学习过程打下了较好基础。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教法:实验探究。
先让学生观察一些折射现象,引发他们的思考,接着自己提出问题,进行猜想,自己设计和进行实验来验证。
完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教学思路:多媒体及实验创设情景→发现提出问题→进行猜想→设计和进行实验→讨论总结→教师小结→实际应用。
学法指导: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以及培养他们总结的能力,语言的严密性和科学性。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教师准备:光路动画演示和板书的PPT 课件,及相关折射现象视频,激光演示器。
4.4 光的折射(课件)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2024)

第4节 光的折射
01 光的折射 02 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03 课堂总结 04 练习与应用 05 提升训练
第4节 光的折射
一
光的折射
一 光的折射
1. 光的折射概念
(1)光的折射现象 实验情景:如图所示,是让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的情景。在水 中滴几滴牛奶来显示光路。 情景描述:这束光在分界面上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光被界面反射回 空气,还有一部分光射入水中,并且发生了偏折。
虚像S′
池底实际位置S
二 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神奇的“硬币”
现在你能解释课堂导入提出的问题 吗?——神奇的“硬币”。
如图,起初茶碗看起来是空的,但当 你慢慢往茶碗中倒水时,就会发现碗中原 来还藏着一枚硬币。这是为什么?
分析:加水后,硬币的光从水中斜射 入空气时,折射光线偏离法线,折射光进 入了眼睛,眼睛看到的实际上是升高了的 硬币虚像。
光在大气中的传播路径
一 光的折射
2. 探究光折射时的特点
【提出问题】 清澈见底、 看起来不过齐腰深的池水, 不会游泳的人千万不要 贸然下去, 因为它的实际深度会超过你看到的深度。 这是因为光从 水斜射入空气中发生折射的缘故。 那么当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中时, 光的传播方向如何 偏折?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的位置有什么关系? 折射角跟入射角大 小是什么关系?
④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α. ⑤折射角: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β.
A M
N α
O β
N′
空气
M′
水(玻璃)
B
一 光的折射
(4)理解光的折射现象 ①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中时,在两种介质的分 界面上,光线的传播方向一般要发生改变。其中一部分光线发生 反射,同时还有一部分光线进人另一种介质中而发生折射。 ②光的折射是在两种介质的分界面处发生的。因为光是在两 种介质中传播的,所以传播的速度各不相同。 ③当同种介质不均匀时,光的传播方向也会发生改变,也就 是说会发生折射。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光现象》第4节光的折射(共26张)

r璃
O
M
i
玻 璃
N′ B
N′ A
当一束光线斜穿过一块玻璃时,光线传播的路线将会怎 样呢?画出光路图并回答.
空
玻璃
气
射入的光线与射出的光线不在同一直线上,但两条光线 平行.
三线关系 两角关系 特殊情况
光反射和折射的联系
反射 三线共面 法线居中 两角相等 同增同减 垂直入射原路返回
折射 三线共面 法线居中 空气中角大 同增同减 垂直入射方向不变
射角小于入射角) . ④当光从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折
射角大于入射角).
光的折射规律: ⑤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 ⑥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传播方向不 变. ⑦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应用光的折射规律完成光路图:
A
N
B
N
i
空 气
r
空
气
M
O
M′ M
玻
3.使入射角增大,则折射角如何变化?入射角减 小呢?
答: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增大.入射角减小时,折射角 减小.
4.将光逆着折射光的方向从水中射向空气中时, 会视察到什么现象?
答:进入空气中的折射光逆着本来入射光的方向射出.
光的折射规律: ①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②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 ③当光线从空气斜射入其它介质时,折射光线靠近法(折
利用光的折射解释现象
海市蜃楼 早晨见到的太阳 池水变浅 筷子变折
课堂小结
光的 折射
折射现象: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 介质时,传播方向产生偏折 折射规律:空气中的角大
在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3.1 光的折射(课件)八年级物理上册(苏科版2024)

科学奇观
海市蜃楼
海市蜃楼是一种光的折射现象,多发生在夏天海面上。
成因:远处物体发出的光本来到达不了我们的眼睛,在射向空气的的过程中,由于 海面或沙漠附近的空气疏密不均匀,而发生折射,逐渐向地面弯曲,进入观察者的 眼睛。观察者逆着光线看去,就看见了远处的“物体”形成美丽的海市蜃楼现象。
PART FOUR
太阳奇观
太阳变形的奥秘 我们知道,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其实,
即使在同一种介质中,如果介质的疏密分布不同,光也会发生折射。 例如,夏天的傍晚,海水温度和空气温度相差较大,造成海面附近
空 气的疏密分布不同。当光在疏密分布不同的空气中传播时, 就会发 生折射。 图 3-7 所示是我们看到的由于光的折射而变形的太阳。
1. 如图 3-1 所示,将一束光斜射到容器底面 点 O 处;向容器中注水,观察底面上光斑的位置是 否发生变化。
2. 设法使光束在空气和水中的传播路径显示出 来,观察光传播的方向是否变化。
3. 使光束垂直于水面射入,观察光的传播方向; 改变光的入射方向,观察光的传播方向怎样变化。
o
图3-1 观察光的折射现象
(4)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光路可逆)
PART THREE
生活中光的折射现象
例题 如图 3-5 所示,将硬币放在碗底,然后后退 至恰好看不到硬币的位置停下。请另一位同学向碗中 缓缓注水(注意不要 移动硬币的位置),当水面上升 到一定高度时,你就能再次看到硬币了。试一试,并 解释其原因。
图 3-5
鱼从水中射出的光线,由水进入空气时发 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 入人眼,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觉 得光线好像是从它们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 即鱼像发出来的,像比鱼位置高。
初二物理光的折射知识点总结

初二物理光的折射知识点总结1、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理解:光的折射与光的反射一样都是发生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只是反射光返回原介质中,而折射光则进入到另一种介质中,由于光在在两种不同的物质里传播速度不同,故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传播方向发生变化,这就是光的折射。
注意: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既发生折射,同时也发生反射2、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在折射中光路可逆。
理解:折射规律分三点:(1)三线一面(2)两线分居(3)两角关系分三种情况:①入射光线垂直界面入射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0°;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等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③光从水等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3、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4、透镜及分类透镜:透明物质制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且透镜厚度远比其球面半径小的多。
分类:凸透镜:边缘薄,中央厚凹透镜:边缘厚,中央薄5、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主光轴: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
(透镜中心可认为是光心)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虚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
每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焦距和一个光心。
6、透镜对光的作用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如图)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如图)7、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成像大小像的虚实像物位置像距应用(u) ( v )u > 2f 缩小实像透镜两侧 f < v <2f 照相机u = 2f 等大实像透镜两侧 v = 2ff < u <2f 放大实像透镜两侧 v > 2f 幻灯机u = f 不成像u < f 放大虚像透镜同侧 v > u 放大镜凸透镜成像规律:虚像物体同侧;实像物体异侧;物远实像小而近,物近实像大而远。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 光的折射》同步练习题带答案-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的折射》同步练习题带答案-人教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知识点回顾一、光的折射现象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2.垂直分界面进入另一种介质,传播方向不变。
二、光从空气中射入其他介质1.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2.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
3.光的折射规律:4.在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5.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光从水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巩固练习一、单选题1.如图所示的现象中与“海市蜃楼”现象的原理相同的是()A.如图中高大建筑物耀眼的玻璃幕墙 B.如图中手影的形成C.如图中水中铅笔看起来变弯折 D.如图中塔在水中形成倒影2.光从水中进入空气时()A.光的传播速度一定发生改变B.折射角一定大于入射角C.光的传播方向一定发生改变D.折射角不可能等于入射角3.如图所示是江滩水底射灯景观图,在下图中能正确表示水底灯光射出水面的光路图是()A.B.C.D.4.如图所示,两名花样游泳运动员潜入水中,她们从水中仰头看到游泳池上空悬挂的条幅()A.比实际的位置高B.比实际的位置低C.与实际的位置一样高D.无法判断5.小红在平静的湖边看到“鸟在水中飞,鱼在云上游”,如图所示,对画面中的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水中的“鸟”是光的折射形成的B.水中的“鸟”是实像C.看到的“鱼”比实际位置深D.看到的“鱼”是虚像6.光从空气射入水中,部分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关系如表1,若一束光从水中射入空气,入射角为30°,则折射角最接近选项中的()表入射角0°10°20°30°40°50°60°70°80°折射角0°7.5°14.9°22.1°28.9°35.2°40.6°45.0°47.8°A.22.1°B.30°C.41.7°D.50.2°7.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水两种介质中传播时发生的现象,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入射角等于30°B.折射角等于60°C.MN是界面D.M′N′左侧是水8.如图是光源S发出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的光路图,下列关于人在岸上观察到光源S所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A.光源S所成的虚像在直线①上B.光源S所成的虚像在直线②上C.光源S所成的实像在直线①上D.光源S所成的实像在直线②上二、填空题9.如图甲所示的日晷是通过观察直杆在阳光下影子的方位和长短来确定时间,其中影子的形成可以用光的来解释;如图乙所示,插在水中的笔看起来“折断”了,这是光的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G 20° F
C
30° 70°
30°60°O
D 法线
E 玻璃 空气
B 界面
小结
1、光的折射现象:光从一种透明介质斜射入 另一种透明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2、光的折射规律:光发生折射时,折射光线、 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 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
(1)光从空气斜射到水或玻璃等其它透明介质时,
A
B
C
D
四、颜色之谜
1、白光不是单色光,而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2、光射到物体上时,一部分光被物体反射,一部分光被 物体吸收,如果是透明物体,还有一部分光被透过物体。 ⑴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的。⑵有色的 不透明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不透明物体如果几乎能反射各种色光,它就是白色, 如果几乎把各种色光都全部吸收,它就是黑色的。
水 P·
水
结论:在在空水气中中看看空水气中中的的物物体体,,位位置置偏偏高高
思考1.人看到水池里的月亮和鱼的像,它
们的形成分别是哪一种现象?( D )
A、都是折射现象;
B、都是反射现象;
C、前者是折射现象,后者是反射现象;
D、前者是反射现象,后者是折射现象。
思考2.站在河边看清澈的水中的鱼和山的
光的折射
请你谈谈你对光的折射的认识, 哪些现象是由于光的折射引起 的?
1、光的折射现象:光从一种物质 斜射入另一种物质时传播方向发 生改变的现象。
光线斜射入另一种透明介质时,不但传 播方向改变,传播速度也改变。
2、光的折射规律:光发生折射时,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 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 位于法线两侧。
凹 透 镜
u>0 任意值
同侧, v<0 |v|< u
正立,虚像
缩 小,m<1
近视镜片 f<0, u>0, v<0
⑴凸透镜的焦点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二倍焦距是像大小的分界 点;
三、透镜的应用
1、照相机
⑴原理:利用凸透镜能成缩小、倒立的实像的原理制成 的,要求物距大于2倍的焦距。
⑵构造及作用:
a、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b、胶卷相当于光屏。 c、调焦环是为了使不同远近的景物都能在胶片上产生
(1)光从空气斜射到水或玻璃等其它透明介 质时, 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3)光从水或玻璃等其它透明介质斜射入空 气时, 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2)光垂直射到水或玻璃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
注意:折射光路和反射光路都是可逆的
应用你所学的“光的折射”的
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
现象 空气
空气
·S′ ·S
·P′
[例7]照集体像时,发现有些人没有进入镜头,为 了使全体人员进入镜头,其办法是: A、人不动,照相机离人远一些,镜头向里缩一些; B、人不动,照相机离人近一些,镜头向里缩一些; C、人不动,照相机离人远一些,镜头向外伸一些; D、照相机、镜头不动,只要人站近一些。
[例8]放映幻灯时,想使银幕上出现大的“F”字母, 那么幻灯片正确的放法应选择用图中的哪一个:
⑶放大镜是利用了凸透镜能成放大、正立的虚像的原理制 成的。观察物体时,必须使物距u小于焦距f,透过凸透镜才 能看到物体正立、放大的虚像。放大倍数可以从几倍到二十 多倍。
要使放大倍数提高,能看到更细微的物体,就要用显微镜。 显微镜的镜筒两端各有一个凸透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 镜叫物镜,可使物体成放大的实像,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目 镜,使物镜成的放大的实像再成放大的虚像。
⑴当物体到凸透镜距离大于一倍焦距而小于二倍焦距时, 即f<u<2f时,成放大、倒立的实像。
⑵幻灯机是利用了凸透镜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制成的。 要求幻灯片到镜头的距离,即物距比镜头焦距稍大。为了使 观众看正立的像,幻灯片要倒插。要使屏幕上的像更大些, 应使幻灯机远离屏幕,同时调节幻灯片和镜头距离变小使像 清晰。
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3)光从水或玻璃等其它透明介质斜射入空气时,
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2)光垂直射到水或玻璃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
3、有关现象:水中的物体变浅 天空的星星变高 注意:折射光路和反射光路都是可逆的
5、透镜的成像规律:
种类 物的位置 像的位置 像的性质 像的大小 实例 成像公式
u→∞ 异侧, v→f
倒影,实际所看到的是( B )
A、鱼的实像和山的实像; B、鱼的虚像和山的虚像; C、鱼的实像和山的虚像; D、鱼的虚像和山的实像。
思考3.筷子放在盛有水的碗里,侧面看去
筷子发生曲折,这是由于光的( A )
A、折射现象;
B、反射现象; C、漫反射现象; D、镜面反射现象
思考4. 我们见到水中的鱼和空中的星星, 和它们各自的实际位置进行比较( )
A、B鱼的位置偏高、星星的位置偏低;
B、鱼的位置偏高、星星的位置偏高;
C、鱼的位置偏低、星星的位置偏低;
D、鱼的位置偏低、星星的位置偏高;
思考5.一束光线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界
面上发生了反射和折射,请你在图中标出
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折射光线的方向,
并判断入射角、反射角、折射角的大小及 玻璃在界面的哪一方?
3、红、绿、蓝叫色光的三原色。利用这三种色光的强弱 可混合出绚丽多彩的各种色彩来。
4、红、黄、蓝三种色光称颜料的三原色。利用红、黄、 蓝颜料进行不同的组合可呈现各种颜色。颜色由混合的 颜料共同反射的色光决定。
[例6]如图是蜡烛经凸透镜在光屏上成像的 实验。画出给出的两条光线的折射光线。
实像
成一点
太阳光通过 放大镜聚焦
11 1 uv f
u>2f
异侧, f<v<2f 倒立,实像
缩 小,m<1
照相机
凸 透
u=2f
镜 f <u<2f
u=f
u<f
异侧, v=2f
异侧, v>2f v→∞
同侧, v<0
倒立,实像
等 大,m=1
倒,虚像
放 大,m>1
f>0, u>0 当v>0成实 幻灯机 像.v<0成 虚1像 .1放大1 平行光源 率um v f m=像长/物 长=|v|/u
清晰的像而设置的。上面刻的数字表示的是拍摄的景物 到镜头的距离。拍摄近景时,镜头向前伸,物距变小, 像距(胶片到镜头的距离)变大,成的像将变大。
d、光圈环,它的作用是控制进入镜头的光的多少而控
制曝光量。
e、快门,控制曝光的时间,曝光时间可从快门上数字
知道。光圈和快门共同控制曝光量。
2、幻灯机和放大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