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育观

浅谈教育观

浅谈教育观

发表时间:2019-08-20T10:32:46.707Z 来源:《教育学》2019年8月总第186期作者:张云辉[导读] 教育自有人类社会以来就一直被人类社会所重视并进行了不懈的探索。

元江县教师进修学校云南元江653300

摘要:教育始终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与探索的问题。当今时代,由于人们的立场、角度不同,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教育观。对于教育问题,我也做出了一些思考,本文中,我将阐述一下我的教育观。关键词:小学阶段中学阶段大学阶段

教育自有人类社会以来就一直被人类社会所重视并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来看,教育的内容和形式跟随人类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生变化,教育的本质从满足比较单纯地于生存需要逐步向满足人类多重需要的方向转变。教育正成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教育水平和技术的发达程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个民族或国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实力等级的排位。教育发展的结果除了对人类产生积极而有用的影响外,当然也不可避免地对人类产生消极负面的影响,战争、犯罪、浪费、贫穷、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等一切不利于人类生存因素也伴随着教育作用的发挥而衍生而出。我们要如何解决教育发展带给我们的困扰和危机,克服和化解不利于我们人类的不利因素,我认为唯一且长效的办法就是不断调整和改进我们的教育观,使教育的内容和形式符合社会的发展规律。

从人接受教育的角度出发,人的一生可以这样划分为几个阶段:基本知识的习得、学习习惯的养成、良好性格的培养、人格品质的养成。这些能力关乎一个人一辈子,也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学习基础知识、养成良好习惯、培养道德品质的最佳时期,我们要抓住儿童好奇心理较重、求知欲较强等特点,在小学五年里以识字、算术、自然、体育、美术、唱歌、舞蹈、言语等为主要学习课程内容来训练能力,所有学科内容不作考试只作考察,即运用积分达标的方式考核,每年级都规定符合不同年龄阶段的身体和心理标准的考核内容和考核方式进行,只要学生能达到这个考核标准,就能顺利升入高段年级。人生在这一时期是最最基础的时候,是发展智力和养成习惯的关键时期,所以小学时段最重要的就是要让学生按各自的喜好和天赋来发展,老师就做些引导和辅助,把学习内容整合到小学整个环节当中,让他们不知不觉学会无忧无虑的成长。我们应该丢掉那些太过功利的考试,不要把我们的孩子定格在只会考试做题却无真才实学的“学霸”荣誉板里。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很少有中国人,可能少部分原因是政治因素影响,更多的原因可能就是我们自己的教育问题了。中学阶段是学生心理和身体都发生重大变化的关键时期,他们的心理上趋于独立,却无能力独立承担后果,容易冲动叛逆,甚至选择极端方式处理事情,所以在中学阶段一定要做好心理方面的教育和引导。中学阶段学制最好定为五年,取消初中和高中的分别,把这两个阶段合并为一体,在这个阶段重点学习语言应用、数理基础、自然科学(物理化学)、艺术修养(美术、体育、音乐、舞蹈)、哲学宗教等学科,而社会实践课程(如:劳动技术、才艺表演、体验生活)则为学生理解知识和应用知识做好引导和铺垫,使学科知识的学习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不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初中阶段也是个人情感逐渐成熟起来的关键时期,情感的力量能对人产生正面积极的影响,也会产生负面消极的影响,所以树立科学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这一时期应该有所涉猎。让学生不仅从宏观的角度思考人生,也从实际当中思考人生,培养宏大的心量、高尚的情操,为接受高级教育提供必要的心理准备和知识储备。中学阶段对学生成绩和能力的考核也继续实行积分达标的方式,每一学段学业的结束和能否升入高段,其考核办法就看学生能否通过作业考核和实践操作等决定,这两项考核都必须独立完成。达到升入高段学习的要求后,顺利进入高段学习,如不能通过考核,就继续留下来学习,直到能熟练掌握所要求掌握的知识为止。

大学阶段是学生趋于成熟的时期,这个时候他们的身体和心理都基本接近成人水平,已经具备了学习专业知识或是深入学习学科知识的能力。在这个阶段可以分成两种模式,一种模式的学制为五年,第二种模式的学制为七年。这个阶段重点学习学科知识、专业知识和社会知识,两种模式不是全然分开,而是一体两用,三年时间继续学习相关的学科知识、社会知识和专业知识,一年时间完全到社会的企业或单位进行实习,第五年进行学业知识的巩固和继续加强学习必须考核达标的学科知识、专业知识等。如果各项指标达标且成绩优秀,此类学生升入第二种模式的高段继续求学,完成后续两年的高级阶段的学习训练,为培养专业型人才而作进一步的准备,而各项指标达标且成绩一般的学生则可以选择毕业。其中在大学阶段除了学习学科知识、专业知识外,要继续对学生的体育能力、艺术品质、历史知识、天文地理等方面进行培养,让他们的能力和水平得到较好的发展,起码让学生有较好较强的心理素质,为以后的生活和工作做好准备。参考文献

[1]许添喜浅谈教育观念的转变[J].好家长,2014,(38):102-103。

[2]刘忠仁教师教育观念转变之我见[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2014,(4):27-27。

我的教育观

我的教育观---用爱撒播希望 时常听别人说“不知道做什么,不知道能做什么?”就有人回答“去当老师吧!”说这句话的人一看就是一个外行人。作为内行人,我们都知道现在的老师们都多才多艺都饱读诗书。首先老师需要学科专业知识;其次就是教育类的文化知识;第三种就是教学法。拥有这些是不是就能教好学生呢,我觉得不一定。我认为还需要老师的爱心和耐心。爱是不可缺少的,老师如何爱学生呢?老师的爱是一种关心,一种理解,一种宽容,一种帮助,一种尊重,一视同仁地把这些爱献给学生。 我在高中的时候,班主任时常关心我的学习和生活,对此我就特别感动,老师喜欢我,我也喜欢老师,那我学习就特别有劲儿,最后考试取得了很大进步,我和班主任都很开心。然而不止班主任关心我,其他老师也关爱我们。化学老师也很关心我的学习,我的化学不好,老师课余时间就让我到办公室给我解惑,慢慢地我对化学就有了兴趣,成绩也有所提高。所以我相信老师的爱是伟大的,能够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帮助,能给学生信心,增强他们的自信。当我们的成绩有所提高的时候,自我的成就感就得到很大提升,就会更加地努力取得更大的进步。我的老师们怎样教育我,也同样影响着我,让我知道如何去对待他人,如何去教育我的学生。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师并非教书,而是教育学生。”老师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也在教育我们如何为人。老师如何爱我们,我们也会向老师学习如何爱他人,这就是所谓的为人师表。作为一名教师,用自己生命的质量,让教师这两个字有不一

样的分量,用自己的光亮,让教师这两个字有灿烂的光华。 马斯洛认为,人有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初中生初步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他们渴望别人的尊重、受人赏识、注意或欣赏,满足自我尊重的需要,避免产生自卑感、虚弱感和无能感。同样我们老师也是如此,当一名人民教师就是想要实现自我价值,得到别人的认同;得到认同后,就有加倍的信心。“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半句寒”,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告诫我们:当心在你的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里有牛顿,在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相信在温情教育到来的春天,我们的学生会学着为平凡感动,我们的校园会绽放出美丽的笑靥。

浅谈新时代的教育督导观

湖南省教育督导与评价优秀论文推荐表

浅谈新时代的教育督导观 [摘要]教育督导者必须确立政府与学校主体责任、“督政”与“督学”兼顾、督导主体与督导对象平等合作、教育督导队伍专业化等现代教育督导观,用合作意识和集体参与代替强制和命令,用权力平衡代替消极的服从,用热情的关怀和激励、内行的指导或辅导,与被督导者共同研究探索并鼓励其自我改进、自我成长的创新精神。 关键词:政府与学校教育督导观 随着我国教育发展战略地位的落实和教育督导地位的提高,传统的教育督导观已难以适应现代教育督导的新需要,必须确立政府与学校主体责任、“督政”与“督学”兼顾、督导主体与督导对象平等合作、教育督导队伍专业化等现代教育督导观。只有如此,教育督导才能肩负起新时代所赋予的新使命。 一、政府与学校主体责任的教育督导观 多年的实践已充分表明,仅仅从经费投入上去考察政府抓教育的行为和承担的责任已远远不够,难以强化政府在教育发展中的主体责任行为,更难以提高政府依法治教的自觉性。进一步强化各级政府的主体责任,规范政府抓教育的行为,使政府部门能真正站在当今世界教育和人才竞争的战略高度,对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全面负责,推动基础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就学校而言,学校是办学的独立法人,拥有学校规划、

教学指挥、质量控制、人事聘任、财务管理等办学自主权。学校的主体责任,既包括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又包括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学习的基本权利,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不仅如此,为了民族和国家的未来,学校还要对每一个学生全面负责,为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创造最佳的条件和环境,使所有的学生都能走向成功。因此,在教育督导实践中,我们必须唤起学校的主体责任意识,着力提高学校依法办学的自觉性。 二、督导主体与督导对象平等合作的教育督导观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督导表现为一种居高临下的行政视察,目的在于检查和考核学校和教师工作的优劣,造成教育督导人员与学校教师的对立。必须改革凭借等级的职位和权力进行督导的旧观念,用合作意识和集体参与代替强制和命令,用权力平衡代替消极的服从;必须改革以单纯的检查监督或以奖惩为手段的旧观念,用热情的关怀和激励,内行的指导或辅导,真心实意地与被督导者共同研究探索并鼓励其自我改进、自我生长的创新精神。 现代教育督导不是把督导对象置于被指责、控制的地位,不是用文件、指示、指标等对他们的工作进行简单的干预和

教师应如何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教师应如何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我认为教师必须更新教学理念,尽快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和程序化的教学模式。即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观;要树立现代课堂教学的全新理念,切实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让教师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和促进者,在教学方式上注意以学生为主,突出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即采取适合学生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的教学方法,围绕学生的需要来设计教学,提倡交流与合作的学习。 教师要有四个方面理论认识并应用在实践中,进而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第一,教师自身要有专业成长的理念和意识,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建立专业责任感; 第二,从教师成长的过程看,可以粗略地把教师的专业成长分为四个阶段:1.适应磨合期——前3年的教师称教学新手。其特点是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初步形成,但缺乏教学经验; 2.适应发展期——4-6年的教师,其特点教育教学实践能力较强,能够出色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称经验型教师; 3.成熟提高期——7-10年的教师,在适应期的基础上,教师因为个人职业的理想和发展需求,产生进一步的提高和发展的欲望,教学能力与教育科学研究能力协调发展的成熟教师(又称研究型的教师); 4.反思创新期——10年以后,教师开始由固定的、常规的、熟练化的工作进入探索和创造时期,是形成自己的独到见解的教学风格的时期称专家型教师。 每位在职教师应根据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不论教龄)去参照教师成长的“四个阶段”制定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即制定出教师个人的总体目标(30年)、长期目标(5年以上)、中期目标(3-4年)和短期目标(1-2年)。 第三,积极参加在职学习和培训,突出校本,提高实施新课程的能力。 随着课程教学的推进,很多教师现有的知识与技能远远不能紧跟时代形势,要想做一名领导信任、学生喜欢、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好教师,必须得加倍努力学习。目前要积极参加校本培训、“电子学习”,学好新课改的“四观”精要,即新的课程观、新的教学观、新的教材观和新的评价观。把握好各学科的课程标准,改变教师固有的传统教学方式,促进教师的自我反思,通过对比原有的教育观念与新课程要求的差距,以形成新的教育教学观念。同时,教师个体要加强同伴互助合作,即教师之间的专业切差、相互听课、评课和说课,可使教师个体少走弯路,在同伴互助中更好地成长。因此,教师应加强集体备课,在集体备课中,教师的不同教育思想、观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能在集体备课中得到交流、讨论,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 教师的反思是从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或者说,反思是人对获得观念的心灵的反观自照。反思是一种思考,一种意识,一种习惯,一种能力。可以说“反思”是“教书匠”与“教育家”的根本区别,是当前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经。反思可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反思。课堂教学前反思具有预测性,能使教学过程更贴近学生更富有创意;教学中反思具有调控性,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学后反思具有批判性,使教学成为一种理性的评价,即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有助于提高教师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通过“反思性教学”和自

心得:我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学观

心得:我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学观作为一名教师,我时常在想,我选择教育职业的原因是什么?我坚持并热爱的重要理由是什么?我要教育学生什么?我要怎样教好我的学生?在多年的教育教学路上探索,我认为一名教师最重要的“三观”就是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学观,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核心观点。下面具体谈谈: 一、教育观 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必须清晰并坚信自己的教育观。 1、素质教育观 素质教育早已不是一个新词了,它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行为和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等。我们国家呼唤着素质教育,我们需要“高素质人才”,不是“高应试人才”。 有人对立了“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可以说,“素质教育”是更全面的“应试教育”,它弥补和规范了教育的范围和方法,是更适合我国国情的教育方式。 作为教师,我们要明白:随着社会的发展,成绩已经不是唯一的衡量准绳,学生不是学习的工具。 2、现代教育观 学生是发展的人,现代的发展很快,教师的教育观也要跟着发展变化,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一个不发展不学习不

专业的教师,是很难教好学生的。那么,什么是现代教育观呢? 我认为:其一,教学是课程创生和开发的过程;其二,教学是师生互教互学的过程;其三,教学过程重于教学结果;其四,教学更注重人而不是学科更不是成绩。我们教育者早就从“中心”转变成“主导”,学生也已经从“被动接受”转变为学习的“主体”。 二、学生观 我们工作的对象是学生,正确的学生观尤为重要。 1、“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应该注重自身的教育理念更新,端正教育态度,规范教育行为;应该明白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坚持公平公正地对待所有学生,清楚教育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每个学生都有公平接受教育的权利。 2、注重科学规律 学生是人,是发展的人,是有独特思想的人,是有个性差异的人,是有巨大发展潜能的人。要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要坚信每一位学生都能教育和成长,因材施教、正确评价学生,并能时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我的理念是让优秀生得到飞跃,让中等生得到发展,让后进生得到进步。

三观教育演讲稿范文

三观教育演讲稿范文 树立正确的三观是当今国民的重要任务,那么对于三观教育有什么好的演讲稿吗?下面是为你的几篇三观教育演讲稿,希望能帮到你哟。 为期两天的“三观”理论学习使我对“正确的政绩观、科学的人才观、正确的群众观”有了很深的感触,总的收获和体会有这几个方面: 在新时期、新阶段,要树立“艰苦奋斗、廉洁从政、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新思想,符合“艰苦奋斗、廉洁从政、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新要求。 (一)促进工作作风的转变,宗旨意识进一步增强。 广大党员干部按照xx同志“ __”的重要思想要求,努力实践“ __”,把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和科学的发展观,体现在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上,落实在日常的具体工作中。 (二)促进事业心、责任感的增强,廉洁自律意识进一步强化。

开展“三观” __活动的时间正是我镇工作最紧张、最繁忙的阶段,同时也是最易淡化学习的关键阶段。一年一度的行业管理办法、制度、措施的出台本身就与行业的发展、企业的利益、干部的得失息息相关,在措施、办法出台前,尽量通过民主讨论后形成,尽量做到公开、公平、公正,避免用人、用权、办事上的不正之风。通过学习,让大家受到一次树立正确的权利观、政绩观、发展观的深刻教育,领导干部清醒地意识到,自己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要真正代表人民掌好权、用好权,权力越大责任也就越大,党员领导干部的世界观得到进一步的升华,领导廉政当表率、廉洁自律意识进一步的增强。 (三)促进理论学习自觉性的增强,主观世界得到进一步升华。 通过“三观” __活动大家都深刻认识到,只有坚持学习、加强学习、改善学习才能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和发展观。从党员领导干部撰写的心得体会文章中不难看出,大家一致认为县委组织的“三观” __活动非常有必要,意义重大,在心得体会文章中均能结合自己工作实际阐述了各自对此次教育活动的感触和体会,均表示应象党员干部的先进典型刘银昌、谭文敬、周国知、焦柱昌等为榜样,努力改造主观世界,努力重塑公仆形象,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我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学观二二

我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学观 通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和学习,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结合自己学习情况和自身工作实际,浅谈我对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学观的理解和体会。 一、教育观 教育是人类伟大的事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育人。因而,教师的职业道德对每位教师都是十分重要的。爱就是教育,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打开学生感情大门的钥匙。当学生知道你是真诚的热爱他们时,他们感情的大门,智慧的大门就会向你打开。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对所教学科的热爱、对科学的崇尚,会激发学生教师的尊敬、对学习执著探索和对科学的追求。 为此,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确立先进的教育观念,这比知识的积累、方法的更新和经验的总结更为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坚持将立德树人的中心思想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去。 二、学生观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首先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育人意识。传统的教育观念把教师的职责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这里的“传道”本质上就是培养人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更多关注的是学生学习的成绩,而忽略了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成长,这样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

实际上,不论是教育机构,还是教育工作者本身,都应该放下功利心,从学生终身发展的角度出发,不仅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技巧;更重要的还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处世;让每个学生懂得感恩,学会感恩,懂得为他人着想,做一个受欢迎的人和对社会有用的人。只有这样,他们才知道尊重老师,团结同学,孝敬父母,回报社会。我认为:成才比成绩重要,而成人比成才更重要! 其次,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平等观 平等是现代师生关系的基础,没有平等、民主,就没有现代教育。教师不仅是学生的导师,还应该是他们生活中的益友,是他们人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教育的角度是水平的,而不是居高临下的,在国外的课堂上,教师为了使自己的视角能和学生保持在一个水平面上,直接面对面地和学生交流,有时他们会跪在地上,由此也可以看到平等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教师和学生其实是先知和后知的关系,或者说是在某一领域比别人先知而已。孔子也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在科技日益发达、信息手段不断进步的今天,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是多方面的,在很多领域也许我们真的还没有学生知道的多。因此互相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也是今天新课标理念的基本要求。

浅谈教师的教育观念

浅谈教师的教育观念 【摘要】教师的教育观念是是是素质教育的必要前提,也是深入教学改革的必要条件。教师作为教学改革的实践者,必须要不断转变与更新旧的教育观念,适应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本文通过对教育观念内涵与特征的分析,结合教师的教育观念的作用,最后提出了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 【关键词】教育观念教师更新 社会飞速发展带来了教育的深化改革,教育的深化改革必然会引发教育思想与教育观念的转变更新。教育观念作为教师修养当中较深层次的东西,对教师的教学活动有着非常大的影响。而教师作为教学改革的实践者,必须要不断转变与更新旧的教育观念,适应社会发展对教育的新需求。 一、教育观念的内涵与特征 教师的教育观念具体是指教师在教学理论学习以及教学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对教学现象、教学能力以及学生的个体性认识。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现象,其涉及到诸多因素,而具体从教育观念的内容结构上看,教育理念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为核心性与价值性教育观念,主要包括教育目的观、教育价值观、教育功能观等;另一部分则是操作性教育观念,例如教育方法观、教育质量观、教育内容观等,这

些观念主要基于教育实践而产生。 作为教师具有的心理现象以及认识现象,教师的教育观念通常体现出了以下几点特征:教师教育观念是主体性与个性化的认识,教师在教学实践当中,不断加深对教育的认识与理解,构建起自身的教育观念。其次,教育观念有着明显的评价性与情感性,不易被他人的劝说而改变,教师对教育有着强烈的情感与兴趣的投入,有坚定的信心与勇气。此外,教师的教育观念也体现出了开放性,教师的教育观念系统中的内容是高度开放的,教育实践中的各个方面都能够纳入到教师的教育观念当中。 二、教师的教育观念的作用 教师的教育观念在教学实践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教师的教育观念是是是素质教育的必要前提,没有全新的教育观念,缺乏对于新时期素质教育理念内涵的深刻理解,就不可能实现素质教育。其次,教师的教育观念对教师认知与影响教师的教育行为两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相关研究表明,教师的教育观念对教师的理解、记忆等认知过程都有着较为重要的影响;教师的教育观念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育态度,并进一步影响着教师的行为,其是提升教师素质,指导教师教育教学行为,提升教师教学质量的必要因素。此外,教师的教育观念也是深入教学改革的必要条件,教育观念引导着教师的教学行为与活动,只有正

核心价值观教育演讲稿

核心价值观教育演讲稿 核心价值观教育演讲稿 我们的信念 大家好,我是来自江口县人民检察院的***,演讲的题目是《我们的信念》。 今天,我鼓起勇气,并且充满了高昂的激情和渴望站在这个舞台。虽然我是检察岗位上平凡的一员,但我身后有一支肩负着打击犯罪、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履行着法律监督职能重任的团队,一支对人民群众满腔热忱的团队,一支作风扎实,业务精湛,恪尽职守的团队。 在我耳旁不时响起:“我宣誓,我坚决恪守忠诚、公正、清廉、文明的检察官职业道德,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事实和法律,忠于人民检察事业……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捍卫者。”的铮铮誓言。这就是一名检察官的价值观与信念。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志们,此时此刻,当我们再次重温检察职业道德的誓词时,您心中是否也和我一样热血沸腾,感慨万千。 记得第一次进入人民检察院时,看着鲜艳的五星红旗和庄严的国徽,一种神圣的使命感油然而生,它

们告诉我,我将从事一份神圣的职业;如果说这还是很浅显的感受的话,那么让我懂得了更多的是……,后来我接触的检察工作和我身边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为检察事业忘我工作的同事们。从反贪、反渎干警日夜奔波在取证的第一线;从公诉干警脚踏实地、常年如一日的审查堆积如山的案卷,在法庭上用唇枪舌战有力的指控犯罪分子的罪行;从侦监干警们为了不使一个犯罪嫌疑人受到错误地逮捕而不放过任何一个作案细节;从控申干警对上访人的细心疏导、耐心释法说理;从民行科干警积极发挥检察监督职能作用、认真办理一起又一起的民事行政抗诉案件等等等等。他们这样为检察事业含辛茹苦的耕耘,无一不以公正、高效、文明、廉洁的形象,彰显检察人员忠于检察事业、热爱本职工作的检察情怀和信念。 身边,有着这样一位同志,他是一名基层检察战线上的普通检察官,以满腔热忱书写着对检察事业的无限执着;他身患绝症却默默地在岗位上坚守,一步一个脚印诠释着人民检察官廉洁自律、锐意进取、敬业奉献的公仆形象;他用忠诚和坚守谱写了一曲平凡却伟大的生命之歌!他就是江口县人民检察院***同志。他说“生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了生活的意志。病魔是弹簧,你弱它就强。我用正常的工作来忘

我的教育观

“我与课改共成长”征文 我的教育观 十年前我还是一个在长治师范读书的学生,还记的江泽民总书记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听到最多的字眼儿就是“减负”。2001年我被安排到一所农村小学实习了一个学期,2002年毕业后一直从事教育工作,直到2004年参加潞城市的公招考试,很荣幸成为一名人民教师,然后分配到潞城市店上联校赤头小学,一晃已经六年了。 从2001实习年到现在正好十年,我有幸见证了基础教育课改十年来的风起云涌,见证了十年来的辉煌成就。从教学生涯开始的第一天起,像婴儿刚刚诞生的那一刻,就烙上了课改的印记。与其说在谈课改不如说是在讲述自己的生活,我们这些思维独立,个性十足的八0后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有生力量,承担着为人民服务的重任,在祖国建设的各行各业发挥着巨大作用。课改的新理念像丝丝春雨浸润着我的心灵,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我的教育思想也在不知不觉发生着变化。做为教师,自己的变化当然也会传递给学生,实行在细微的教学环节中,伴随着课改的十年,我也从一个毛头小伙,跨入而立之年。在平凡的教师岗位上不断学习课改的新理念,大胆尝试创新,并常常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从浮华的表面逐步走向它的精神实质。现在通过一些对自己心灵有所触动的案例,结合个人所处的教育环境,工作中点点滴滴的积累,以及亲身经历和感受,来谈谈我的教育观。既是对课改十年的感恩,也记录一个年青教师的成长历程。

1、让课堂不再狭小,走向大自然,走向广阔的生活。 “教育即生活”,课改的新理念倡导“时时是教育之时,处处是教育之地”,教育早已不在拘泥于课堂的方寸之地,要走向广阔的生活。 春天是个生机勃勃的季节,万物潜滋暗长,每天都发生着变化,孩子们最能敏锐地感受到春天的变化。每到春天都会领着学生去村外的田野去玩,今年春天,我特地让学生带上彩笔、美术本,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孩子们欢歌笑语,阳光明媚、春风拂面,每到一处就让学生停下来,欣赏周围的景色,把所看到的画下来,太家都玩得很累,但很高兴。回到学校,趁着休息的时间,让同学们来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交流创作感受:有的同学画了连绵不断的大山、弯弯曲曲通向远方的小路、树林中隐约可见的庙、天空中自由飞翔的小鸟,有的学生画了近处的玉米杆、远处潞宝集团高大的烟囱,有的同学画了刚出芽的小草、村子里错落有致的房子……有的学生说第一次看到家乡如此的美,村子里的变化很大,都住上了新房子;有的学生说在田野里心情很舒畅,外面的空气比教室新鲜;还有的同学说以后当了老板要回来把家乡建设的更美好……这次春游,既让学生欣赏了春天的美景,又是一堂生动的美术课,同时对家乡有了更多的了解。 还记得今年早春的几场大雾吧!上课时候突然想起了本册书中有个单元让学生写天气,今天正好是雾天,与其让学生坐在教室想破脑袋,为什么不带他们去亲身体验一下呢?于是我便和孩子们来到郊外,田野的雾更大了。我先让同学在附近的小路走走,边走边观察自

教师如何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教师如何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经过二十几年的教书生涯,我觉得教师的职业与其他的职业有很大不同。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角色是个人在一定的社会规范中履行的一定社会职责的行为模式。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都同时扮演许多角色,但职业角色是相对单一的。而教师这一职业却具有多种角色特点。 1.传道者角色。正所谓“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充分说明,教师具有传递社会传统道德、正统价值观念的使命。进入现代社会以后,虽然道德观、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但学校、教师的道德观、价值观总是代表着居社会主导地位的道德观、价值观,并且用这种观念引导年轻一代。 2.授业解惑者角色。唐代韩愈早在《师说》中言:“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有言说“学高为师”。这就是传统意义上大家对教师的普遍和最为代表性的认识,这种认识在一定程度上成了“教师”职业的代名词,或者说是大家对“教师”职业的解释。作为教师本身,对自身职业的认识绝不能仅仅停留在这种程度上,而应该适应时代发展,不断提升对自我的认识和了解,理性、全面地看待教师职业。 3.管理者角色。学校教育是一个规范化的教育教学过程,它是对学生集体的教育,而对于集体而言,要实现共同的目标或目的,就必须要有规范的管理。因为教育和教学过程是水乳交融的,教学要有一定的形式和原则,而教育又是通

过教学过程中的点滴来进行渗透和教化的,所以教师就必然地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担当起了管理者的角色。教师对教育教学活动的管理,包括确定目标,建立班集体,制定和贯彻规章制度,组织班级活动,协调人际关系等等,并对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控制、检查和评价。 4.示范者角色。与“学高为师”相辅的就是“身正为范”。学生在成长过程,即个体在由自然人发展成社会人的过程中,他们对社会的认识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而缺失了样板,就无法对行为的正确恰当与否做出合理的判断。于是在教师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教师作为德高望重的人,他的言行自然而然地就成了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学生的这种向师性特点,使得教师的言论、行动、为人处事的态度,就对学生产生了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 那么教师如何根据教师职业的特点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我认为:教师作为这一特殊的职业,直接负担着培养下一代健康成长的历史重任,因此,师德比其他职业道德,有着更加强烈的典范性,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教师形象是每个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先决条件,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教师不断进取,赢得成功的力量所在。 一、爱岗敬业是师德的基石 爱岗敬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

“我的师德观”讨论发言稿通过这段时间的

“我的师德观”讨论发言稿 通过这段时间的教育法律法规学习,讨论和思考,我觉得自己的师德意识增强了,结合所学,以及自己身处的工作岗位来谈谈我的感受和体会。 师德,就是教师职业道德,是干这一行必须要要达到的行业要求,教师承担的是教书育人的重任,面临的是未成年人,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应该相对较高,长期以来,广大教师能够坚守师德底线,用爱心和责任奉献自己的青春年华,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对教育越来越重视,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果我们还停留在以前对教师的要求上,就会跟不上形势,就会被淘汰。 习总书记提出的关于好教师的四有标准就是一把尺子,好教师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好教师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好教师要有扎实的学识和好教师要有仁爱之心,以前,我认为教小学生只要具有中等师范毕业的水平就可以了,就足以胜任这份工作,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教育也在改革发展进步,特别是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即便是大学毕业来教小学生,还是得不停的学习,还记得在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学校里上课就是一枝粉笔一块黑板和一本书就可以了,现在上课用电脑,用数字资源包,里面包含动画音视频素材,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节省了时间,现代教育理念时时更新,要学的还很多,觉得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还要下大力气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不高也是师德修养的一部分,其次是要学法,知法、懂法,特别是要学习教育类的法律法规,作为一名教师,应该熟知教育类的法律法规,不能做一个法律的文盲,时时处处用法律的准绳来要求和衡量自己的一言一行,这一两年,每学期坚持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及和教育相关的政策文件,觉得自己知法,守法的意识和水平提高了,教育类法律法规的全面系统的学习,对自己来说是警醒,是教育,是保护,更是师德水平的提升。 再次,我觉得还是要学习正反两方面的材料,学习已经发生过的违反师德案例,时时关注网络媒体报道的有悖师德的典型材料,以他们为反面教材,从中汲取教训,用以警醒自己不犯类似的错误,同时向我们本校,本县的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学习,向他们学习精湛的教学技艺,高尚的道德风采,以他们为学习借

谈谈你对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价值观的看法和认识

谈谈你对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价值观的看法和认识? 2008年9月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一部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的新概括,其内容规定了六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即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这些规定皆体现了时代的特色和要求,是当今社会的教师应该切实执行和遵守的。比如“爱国守法”强调“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说明当今社会逐步进入法制社会,必须依法执教;又如,“关爱学生”规定“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体现出时代的公民意识、民主意识、权利意识和要求;又如,“教书育人”要求“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是民族复兴的时代要求,也是中华民族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客观必然;再如“终身学习”提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这正是当代学习型社会的本质,也是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创新型人才的要求。但是,与中国古代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相比较,会发现,这些要求都是一脉相承的,其贯穿始终的基本上就是“关爱学生,为人师表”。所以,师德规范的永恒主题是什么?我认为,虽然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对师德的要求和表述都因时代要求而有所差异,但是,作为教师职业,师德规范的永恒主题应该是“关爱学生,为人师表”。 从传统上讲,当教师最重要的就是要诚信、守礼,这也是人的品德的形成。受教育者要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还是品德。教师在传播知识的过程中,他的性格、品德包括价值观都会影响到学生的成长。 新时代的师德师风应该是与传统的标准揉在一起的。平易近人、严中带慈、公平待人、勤奋好学。严厉并不是苛刻,老师也是有七情六欲的,但不能把学生当作发泄的对象,这不是教育学生。我觉得传统中的师德师风与新时期的师德师风都应该是一样的,但现在存在的区别在于:师生关系的变化。以前的学生对教师要绝对服从,但现在则要求教师对学生也应尊重,这是个进步。因此,新时代的教师在关爱和严格要求学生上要提出新的标准。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传递知识和文明的接力手,是点燃光明未来的火炬手。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也深知肩负的历史寄托和责任。我清楚要成为优秀的新世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工作者,就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精神修养,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和专业文化水平。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已成为这个时代的主旋律,信息时代的教师一定要勤于学习,勇于创新,踏实肯干,用自己辛勤的努力培养出新世纪、新时期的新一代劳动者。教师职业的本质任务决定了我们要有更多的奉献精神,奉献要付出代价,并作出一定的自我牺牲。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行为就是学生的活生生的课本。时代向教师提出了廉洁自律的挑战,今后我一定要加强学习和自我修养,自律自爱,以高尚的师德去奉献自己所热爱的教育事业!还要更进一步认真学习,并从思想上行动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责任心,树立一切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提高自己的钻研精神,不要遇难而退,要发挥敢于与一切困难做斗争的思想和作风。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做到政治业务两过硬。

教师应如何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教師應如何樹立正確の教育觀? 我認為教師必須更新教學理念,盡快改變傳統の思維方式和程序化の教學模式。即改變過去“以教師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の教學方法,樹立“以學生發展為本”の新課程觀;要樹立現代課堂教學の全新理念,切實轉變傳統の教學方式和教學行為,讓教師真正成為課堂教學の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和促進者,在教學方式上注意以學生為主,突出自主、合作、探究の教學方式,即采取適合學生心理特點和接受能力の教學方法,圍繞學生の需要來設計教學,提倡交流與合作の學習。 教師要有四個方面理論認識並應用在實踐中,進而樹立正確の教育觀.第一,教師自身要有專業成長の理念和意識,學習教師專業發展の理論,建立專業責任感; 第二,從教師成長の過程看,可以粗略地把教師の專業成長分為四個階段:1.適應磨合期——前3年の教師稱教學新手。其特點是教育教學實踐能力初步形成,但缺乏教學經驗; 2.適應發展期——4-6年の教師,其特點教育教學實踐能力較強,能夠出色完成教育教學任務,稱經驗型教師; 3.成熟提高期——7-10年の教師,在適應期の基礎上,教師因為個人職業の理想和發展需求,產生進一步の提高和發展の欲望,教學能力與教育科學研究能力協調發展の成熟教師(又稱研究型の教師); 4.反思創新期——10年以後,教師開始由固定の、常規の、熟練化の工作進入探索和創造時期,是形成自己の獨到見解の教學風格の時期稱專家型教師。 每位在職教師應根據自己の教育教學能力(不論教齡)去參照教師成長の“四個階段”制定教師個人專業發展規劃即制定出教師個人の總體目標(30年)、長期目標(5年以上)、中期目標(3-4年)和短期目標(1-2年)。 第三,積極參加在職學習和培訓,突出校本,提高實施新課程の能力。 隨著課程教學の推進,很多教師現有の知識與技能遠遠不能緊跟時代形勢,要想做一名領導信任、學生喜歡、家長放心、社會滿意の好教師,必須得加倍努力學習。目前要積極參加校本培訓、“電子學習”,學好新課改の“四觀”精要,即新の課程觀、新の教學觀、新の教材觀和新の評價觀。把握好各學科の課程標准,改變教師固有の傳統教學方式,促進教師の自我反思,通過對比原有の教育觀念與新課程要求の差距,以形成新の教育教學觀念。同時,教師個體要加強同伴互助合作,即教師之間の專業切差、相互聽課、評課和說課,可使教師個體少走彎路,在同伴互助中更好地成長。因此,教師應加強集體備課,在集體備課中,教師の不同教育思想、觀念、教學模式、教學方法能在集體備課中得到交流、討論,提高教師の課堂教學能力。 教師の反思是從自己の職業活動為思考對象,對自己在職業中所做出の行為以由此產生の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の過程。或者說,反思是人對獲得觀念の心靈の反觀自照。反思是一種思考,一種意識,一種習慣,一種能力。可以說“反思”是“教書匠”與“教育家”の根本區別,是當前教師專業成長の重要途經。反思可分為教學前、教學中、教學後反思。課堂教學前反思具有預測性,能使教學過程更貼近學生更富有創意;教學中反思具有調控性,使教學過程真正成為師生互動の過程;教學後反思具有批判性,使教學成為一種理性の評價,即能使教學經驗理論化,有助於提高教師總結能力和評價能力。通過“反思性教學”和自

我的教育观

我的教育观 ---读《在绝望中寻找希望》有感 2014年盛夏,在充满书卷气息的蜀光中学陋室,我拜读俞敏洪先生的《在绝望中寻找希望》,俞敏洪先生的文字朴实而真诚,阅读他的文字,你能感受到向上的张力,昂扬的态度和智慧的人生哲学。本书分为“写给自己”、“写给年轻人”、“写给生活”三大篇章,细数了他50年心路历程、20载创业风云,与年轻人分享他对世界和人生的看法。在这个充斥着不安感的浮躁社会,给人以坚定的力量,让每个人思考应该如何更积极地度过人生……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自然关注的是教育问题,读《在绝望中寻找希望》后,有感于教育,谈谈自己的教育观。 观点一:面向未来教育,着重培养孩子的情商和逆商。 智商、情商、逆商的商数决定着一个人的终身成就,其中智商只起到百分之二十到三十的作用,情商、逆商的作用更为显著。目前13亿中国人中脱颖而出的高考尖子、大学尖子至今没有拿出问鼎世界级别的研究成果,是中国人缺乏获得顶级成就的能力吗?不是,在国外有不的少华裔获得诺贝尔奖。究其原因,中国的教育体制、机制性障碍导致学生能力发生偏差,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情商和逆商开发被忽视,三大商数开发不平衡。因此,培养孩子们讲诚信的人格、人品、待人诚恳和学会分享、相互帮衬情商的重要内容,通过鼓励方式,培养孩子们从失败中站起来勇往直前的逆商教育,都是我们重要的课题。 面向未来教育,除了三大商数的培养外,我觉得可以三方面入手:第一,实行心情教育。纵观山峦叠翠、沐浴晨光雨露、欣赏漫天繁星就是心情教育。江边说故事、参观名人故居、爬山消遣等表面看来不过是浪费时间,但实际上在这种氛围中学生学会彼此相处、学会排遣杂念,拥有愉悦心情,学习激情与效果在无形中得到提升。目前家庭干预过多,学校不敢作为,心情教育无法推行,而国外学校组织学生参加野外徒步20天等挑战项目,只需家长签生死协议书,发生意外,学校不负任何责任。第二,实行鼓励教育。培养孩子的成就感,让他们收获更多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如果一位老师不能从学生身上发现他们的特长和优势并加以鼓励,就难以称为合格教师,因为这等于你放弃了孩子,扼杀了孩子的成长空间。我们无须吝啬我们的语言和鼓励,鼓励他们的发型、服饰、笑容这些看似

最新我的教育观即兴演讲稿

亲爱的朋友,很高兴能在此相遇!欢迎您阅读文档我的教育观即兴演讲稿,这篇文档是由我们精心收集整理的新文档。相信您通过阅读这篇文档,一定会有所收获。假若亲能将此文档收藏或者转发,将是我们莫大的荣幸,更是我们继续前行的动力。 我的教育观即兴演讲稿 我的教育观即兴演讲稿我的教育观即兴演讲稿1 今天我们的教育在很多情况下,价值是扭曲的,这使得教育有很多不人性化的地方,没有体现以人为本。实行了高考报名社会化以后,我想可能会带来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 第一,使得学校的办学行为更加规范。学校的压力减轻以后,他们就应该开齐、开足各种课程。比如说,体育课、艺术类等,学校加课和补课的热情也会由此降低,在一定的程度上减少课程的总量,使学生有充足睡眠和体育活动的时间,周六周日补课的情况也可能会得到逐步缓解。这时,我们就应该从学校设置课程的多样性上评价学校,考虑是不是可以适应学生发展。为学生提供逐步丰富的课程,而不仅仅是把课和内容紧紧限于升学考试所规定的那几个学科。 第二,由于这种做法会使学校的压力减轻,在一定程度上,会有助于缓解生源大战的激烈程度。比如说,我们多年来谈的奥数热的问题,我想会逐步得到缓解。

第三,缓解教师的压力。有利于促进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去年,我们听到有几起师生之间发生冲突,以至于学生杀老师的事件,我想说,从目前我们从媒体上得到的对情节的描述上看,我个人认为,或多或少有教师教育行为不当在先。为什么我们今天的教育失去了对学生的宽容、耐心呢?我想跟老师、学生承受了巨大的分数压力、考试上的压力有很大的关系。 我想,学校的压力缓解、教师的压力缓解以后,会有助于使我们过分紧张的师生关系也得到缓解。教师和学生就能够以一种更加正常的方式来相处。我在自己的博客上也说过,教育的艺术说到底是师生相处的艺术。教育的过程是师生共处的一段生命历程。如果没有良好的师生关系,就谈不上教育,如果师生关系被污染和恶化了,那么我们教育很可能就失去了它应有的功能。 另外,这还有助于推进我们的一些教育方面的其他改革,比如说课程方面的改革。究竟能不能缓解学生的压力和负担,在这点上,我认为是很有可能的。我们的老师到外地的学校去听课,发现有一些课纯粹就是一种低层次的重复式训练,比如说上课对答案,或者一遍遍讲考试技巧,一遍遍讲同样的题目。我觉得,严格地说这些不是教育。如果教师的压力缓解了以后,那么教师就会有更多的思考空间去钻研教育的艺术,能够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更有效的教学。这就有可能使学生在同样长的时间里,把

我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学观

我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学观 作为一名教师,从事教学活动已有十年之久,在这过程中我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总结,与学生一同成长!我从以下几点谈谈我的教育观,我的学生观和教学观! 教育观 教育是人类传承与成长的必经之路,教育是育人之本。而作为教师是教育过程中的一个很重要的一个引导者,因此教师必须要具备相应的专业道德,实现言传身教。因此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要首先热爱自己的事业,热爱自己的学生,对教学科目和科学热爱,把这种对学习的执着和探索的精神传递给学生,让学生愿意接收教育,热爱学习,行为举止以师为范。 学生观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有宽容的心,要关心和爱护学生,严慈相济,诲人不倦,真心关爱学生,对学生要有要求,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不得歧视,虐待和伤害学生。 作为一名教师,要明白平等是现代师生关系的基础,没有平等、民主,就没有现代教育。教师不仅是学生的导师,还应该是他们生活中的益友,是他们人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教育的角度是水平的,而不是居高临下的,在国外的课堂上,教师为了使自己的视角能和学生保持在一个水平面上,直接面对面地和学生交流,有时他们会跪在地上,由此

也可以看到平等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教师和学生其实是先知和后知的关系,或者说是在某一领域比别人先知而已。孔子也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在科技日益发达、信息手段不断进步的今天,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是多方面的,在很多领域也许我们真的还没有学生知道的多。因此互相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也是今天新课标理念的基本要求。 作为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更要重视学生情感的发展与人格的完善。既要小心地保护学生的自尊,又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个性,应在有效的沟通中,使自己成为学生可信赖的朋友和伙伴。这样,才会有师生交往的愉快、健康,才会有师生的共同进步和教育所本应拥有的那份快乐。 作为一名教师要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个性。一个班级就像一棵大树,每一片叶子都需要阳光雨露,更重要的是,树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学生的差异状况是客观存在的,从学生个人身上体现出不同的发展方向、不同的发展水平和不同的个性特长。教师要正视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差异,不要把差异简单地认为是学习成绩的好坏,要有“绿叶红花皆春色”的育人思想。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教师的“基本原则永远是尽量地要求一个人,也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只有在孩子的个性得到承认和尊重的前提下,我们的教育才能最大的发挥应有的作用。

浅谈新时期高职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

浅谈新时期高职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 摘要:新时期高职教育的改革将会有更多的挑战,需要正确理解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属性,树立具有高职特色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学观,正确实现高职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做好高职教育改革各项工作。 关键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属性高职教育思想观念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我国要实现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要求。换言之,新时期高职教育的改革将会有更多的挑战,需要更多的努力,更智慧的创新,更努力的工作;而这一切,都需要一个正确的指导思想,要正确理解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属性,正确实现高职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做好高职教育改革各项工作。 1、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属性 高职教育的高等性,是相对于初等、中等职业教育而言的,是其培养目标的纵向定位,其内涵又有别于传统普通高等专科教育的高等性。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有其自身特有的若干属性。 1.1高职教育的高等性 与普通高等专科教育比较,高职教育是职业教育的一个较高层次(高端),普通高等专科教育是普通高等教育的一个较低层次(低端),应分属两个教育系列。高职是在社会高新科技日新月异,对生产一线劳动者综合素质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要求越来越高的背景下产生的。高职教育不应限于专科或本科层次,应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系列,按社会需要和自身成长规律发展。当然,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两者可以比照,也能相互沟通。 1.2高职教育的职业性 职业性应是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定位的基本内涵。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职业要求有很大的不同。普通高等教育一般有一个“专业”或“研究方向”,强调培养基础理论扎实、适应性强的“知识通才”;而高职教育强调培养职业技能扎实、能够解决职业岗位复杂实际问题的“职业通才”。高职教育的职业性能够具体化到岗位,强调满足“上岗”、服务“就业”。高职教育强调知识、技术的应用性,技术与管理的结合性,而不是简单的“大专知识+中职技能”。高职培养的人才除具备高端专业岗位的操作技能以外,还应当掌握相当的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管理素质、发展潜能和创新能力。 1.3高职教育的区域性

浅谈教师如何把握“教是为了不教”

浅谈教师如何把握“教是为了不需要教”教育观中的角色 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驯龙镇建设九义学校谢俊王晓敏 我国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语文教育思想博大精深。冰心老人曾经说叶老是一座高山,他的语文教育思想就是这座山的富矿。在他写下的大量的教育教学专论和书简中,“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思想一直贯穿其中,成为叶老语文教育观的核心。所谓“不需要教”,就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正确指引下,能理解并独立运用某种知识,形成相关的习惯、能力。通过何种渠道才能达到“不需要教”的境界呢?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可见,新的课程由过去重视教学中教师的“教”转移到了学生的“学”上。教师的角色由过去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了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促进者。“教”要达到“不需要教”的目标,实际上对“教”提出更高的标准和更严格的要求。叶老认为,关键是要解决教师如何“教好”和在“教好”中教师的角色问题。那么,在“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教育观中,教师是怎样把握好这一角色呢? 一、变“主讲”为“主导” 正确理解、充分发挥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有利于确立和发展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以达到“不需要教”的目的。叶圣陶先生指出,旧的语文教育思想注重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存在。教师在教学中是“主讲”,是“主角”,而学生则是“听众”,是“配角”。课堂教学以传授式、注入式为主,学生被当作知识的容器。谁装的东西(知识)多,谁就被认为是优秀的。这就助长了学生死记硬背的风气,不利于良好语文习惯的养成和能力的培养。因此,语文教师需以学生为主体,确立自己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叶老认为:“教是帮助学,而不是代替学;讲是指导练,而不是代替练;教师发挥主动作用是为了强化学生独立自学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不是否定学生的主体地位。”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恰巧实现了学生的主动学习的意识,也实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 叶老指出,“所谓教师的主导作用,盖在善于引导启迪,俾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非谓教师滔滔讲说,学生默默聆受。”“所谓起主导作用,并不等于我说了算。教师认准了并且遵循了教育规律。凡有关对学生熏陶、启发、训练各方面时时处处用心着力,这才是起主导作用。”“如是教师真起主导作用,而学生亦免处于被动地位矣。”“他们没有尝试过的事物,我决不滔滔汩汩的一口气讲给他们听,他们尝试过了,我才讲,可是我并不逐句逐句的讲书,我只给他们纠正,给他们补充,替他们分析和综合” 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究问题,以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能只把现成的结论教给学生。叶老自己上课的时候也一扫旧式语文教育那种注入式的教法,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心力,尝试去了解”。他还在不少文章中谈到,要“揣摩”,要“设问”,“文中讲的若是道理,问问是怎样的道理?用什么方法论证这个道理?文中讲的若是人物,问问是怎样的人物?用怎样的笔墨表现这个人物?”这样做,就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成为获取知识的真正主人,成为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主人。 二、变相机诱导的辅助者 教学过程应该是教师精心地、有计划有目的地让学生生疑、质疑、解疑、再质疑的过程,这是达到“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的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 叶老认为:“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相机”要相关键之处,察合宜之时。“机”是指学生思维的走势。教学之“机”,有赖于教师悉心观察学生思维的走势,为诱导铺设了成功之路。叶老说:“学生思之而不得,则为明讯之。”“提问不能答,指点不开窍,然后畅讲,印入更深。”学生不能总是坐着听,要促使他们多“动天君”,“自动求知”。 按心理学讲,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疑问时,原有的知识经验与新接受的信息发生了矛盾,在心理上就会出现一种力求统一矛盾,使心理状态趋于平衡的要求,促进了思维的展开。一旦这种矛盾统一了,便得到了一种心理上的满足。“生疑”对学生来说,既是刺激积极思维的诱因,也是促其奋发学习的动力。有了疑,学生就会产生求知欲,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追求,进入了“愤”“悱”的境地。学生能针对教材提出疑问,便是他们对于知识的学习和研究的开始。所以,叶老说:学习语文需要靠学生自己“动天君”、“用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