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山好水好地方教案
《好山好水好地方》教学设计

《好山好水好地方》教学设计执教:万芳■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铜仁地形地貌的基本特点及不同区域自然环境的特点。
2.激发学生热爱铜仁的情感。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铜仁地形地貌的基本特点及不同地区自然环境的特点。
■教学难点:感受铜仁山水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铜仁的情感。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铜仁地形图、课件。
■教学过程:一、音乐欣赏1.教师播放《我的家乡梵净山》,歌曲中提到哪些地方?2.出示课件,师介绍:(一)铜仁概况1.铜仁市,贵州省辖地级市,有“中国西部名城”之称。
位于贵州省东北部,武陵山区腹地,东邻湖南省怀化市,北与重庆市接壤,是连接中南地区与西南边陲的纽带,享有“黔东门户”之美誉。
全市辖碧江区、万山区、江口县、石阡县、思南县、德江县、松桃苗族自治县、玉屏侗族自治县、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大龙开发区、铜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截至2013年,国土面积1.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27万,聚居着土家、汉、苗、侗、仡佬等29个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70.45%。
2.出示图片。
(二)气候铜仁市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气候特点主要表现为季风气候明显,气候的垂直差异显著。
年日照时数1044.7—1266.2小时,年平均气温13.5-17.6℃,日均温>10℃的初日在3月下旬初,终日为11月下旬初,间隔250天,积温5300℃。
年平均降水量1110-1410毫米,无霜期275—317天,热量丰富、光照适宜、降水丰沛。
大部分地区温和湿润,山间、河谷气候垂直变化明显,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气候特征。
全市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热同季,润物宜人。
(三)地形铜仁市处于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过度的斜坡地带,西北高,东南低。
在远离河谷的山原面上岩溶、丘陵、洼地较多,地面起伏不太大,全境以山地为主,占全区总面积的67.8%,其次是丘陵占28.3%,坝子及其它地貌面积仅占3.9%。
以梵净山为主峰的武陵山脉成为铜仁市东西部的分水岭,全市最高海拔2572米,最低海拔205米,喀斯特地貌发育典型。
好山好水好风光教案

好山好水好风光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并欣赏我国的好山好水好风光。
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1.2 教学内容:介绍我国一些著名的山水风光景点。
引导学生欣赏山水风光的美。
1.3 教学方法:图片展示:展示一些我国著名的山水风光景点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其美。
故事分享:讲述一些与山水风光相关的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
1.4 教学步骤:1.4.1 展示图片:展示一些山水风光景点的图片,让学生欣赏。
1.4.2 讲述故事:讲述一些与山水风光相关的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
1.4.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最喜欢的山水风光景点及其原因。
1.4.4 总结分享:让学生总结分享自己的观点,引导他们认识到山水风光的美。
第二章:黄山的奇松怪石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黄山的奇松怪石的特点和形成原因。
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探究精神。
2.2 教学内容:介绍黄山的奇松怪石的特点和形成原因。
引导学生欣赏黄山的奇松怪石的美。
2.3 教学方法:图片展示:展示黄山奇松怪石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其特点和美感。
视频播放:播放黄山奇松怪石的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其形成原因。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黄山奇松怪石的理解和感受。
2.4 教学步骤:2.4.1 展示图片:展示黄山奇松怪石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其特点和美感。
2.4.2 视频播放:播放黄山奇松怪石的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其形成原因。
2.4.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黄山奇松怪石的理解和感受。
2.4.4 总结分享:让学生总结分享自己的观点,引导他们认识到黄山奇松怪石的独特美。
第三章:桂林山水甲天下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和美。
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
3.2 教学内容:介绍桂林山水的特点和形成原因。
引导学生欣赏桂林山水的美丽。
3.3 教学方法:图片展示:展示桂林山水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其美。
二级品德与生活下册好山好水好地方教案鄂教

《二级品德与生活下册好山好水好地方教案鄂教》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的好山好水好地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3. 提高学生的生活技能,学会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
二、教学内容:1. 第四章《美丽的自然景观》:学习我国的一些著名自然景观,如黄山、长江、黄河等,了解它们的特点和历史。
2. 第五章《富饶的资源》:了解我国的自然资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以及它们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3. 第六章《绿色的家园》:学习环保知识,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学会保护环境的方法。
4. 第七章《和谐的生活》: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学会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提高生活质量。
5. 第八章《地域文化》: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的文化特色,培养学生尊重和传承文化的意识。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问题。
2. 使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 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自然环境,提高实践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二级品德与生活下册》2. 课件:教师自制的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3. 实地考察场地:选择适合的实地考察地点,如公园、自然保护区等。
4.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好山好水好地方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讲解知识点:分别讲解第四章到第八章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我国的自然景观、资源、环保知识、和谐生活和地域文化。
3. 实例分析:选取具体实例,让学生深入理解环保的重要性,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鄂教版道德与法治二下第1课《好山好水好地方》教学设计

鄂教版道德与法治二下第1课《好山好水好地方》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好山好水好地方》是鄂教版道德与法治二下第一册第一课的内容。
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我们伟大的祖国,认识到祖国的山清水秀,资源的丰富,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材内容丰富,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容易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周围的山山水水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的认知水平有限,对祖国的山山水水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对祖国的山山水水有更深刻的理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山山水水,知道祖国的山清水秀,资源丰富。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理解祖国的山山水水,认识到祖国的山清水秀,资源丰富。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讨论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图片,如祖国的山山水水、名胜古迹等。
2.准备相关的教学视频,如介绍祖国的山山水水的视频。
3.准备教学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祖国的山山水水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祖国的山清水秀。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详细介绍祖国的山山水水,让学生对祖国的山山水水有更深入的理解。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讨论自己身边的山水,了解家乡的山水特色。
4.巩固(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一个关于祖国山水的手工作品。
5.拓展(10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介绍祖国山水资源的视频,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祖国的山水资源。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认识到祖国的山清水秀,资源丰富。
7.家庭作业(5分钟)让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自己在学校所学到的祖国山水知识,增强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好山好水好地方》参考教案

好山好水好地方一,教材分析本主题由“我们这里很美”“留住精彩”“风光名胜故事多”三个主题,六个页面组成。
每一个主题活动两个页面。
在“我们这里很美”的两个页面中,选取了农村和城市各种不同的自然风光,体现了家乡的美。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调查自己生活的地方的自然风光,引导学生在展示、讨论的过程中感受家乡的美。
“留住精彩”以照片和孩子们生活的画面做背景,同样涉及了农村和城市两个场景,这些照片既体现了家乡的人文景观与人们生活的联系,又体现了儿童的快乐,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围绕这一点展开,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
“风光名胜故事多”这两个页面采用了虚实结合的呈现方式。
第一个页面告诉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家乡各种不同的事物展开教学,引导学生从多种渠道多种角度去调查。
第二个页面以黄鹤楼为例,示范家乡名胜古迹故事的学习。
黄鹤楼是江南四大名楼之一,在全国影响很大,还有很多优美的传说故事。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黄鹤楼的气魄,及与之相关的知识。
教师在教学时,也可根据当地的情况选取一个例子重点讲,然后让学生进行拓展。
二,学情分析爱国主义教育在小学教育中十分重要,爱祖国从爱家乡开始。
二年级学生经过一年半的小学生活,在各方面都有了进步,他们参加的集体活动,接触的人更多。
对周围的事物有更多的兴趣,根据儿童生活范围的扩展,他们越来越多地接触到了家庭、学校之外的地方,因而培养学生对自己所在的社区、村庄、城镇等的热爱是进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础。
但是,二年级的学生毕竟年龄小,对于他们来说,要从各方面全面深入了解自己的家乡是比较困难的。
三,教学重点1.感受自己生活的地方的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感受家乡的美景给人们带来的欢乐,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3.了解家乡的名胜古迹以及它们的故事。
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一些自己生活中的基本知识与劳动技能过程与方法:体验提出问题与探索问题的过程,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乐于助人,爱家乡爱祖国,珍爱生命,热爱科学五,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谈话法等教学方法六,学习方法活动为主,读悟等七,教学准备PPT,图片,视频,歌曲八,课时1课时九,教学设计一,说@(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一座座青山紧相连,一朵朵白云照山间,一片片油菜花一层层黄,一阵阵歌声随风传,欢迎来到我们美丽的@双沟。
好山好水好地方_教案

好山好水好地方活动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我国地形地貌的基本特点及不同地区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及团结协作的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亲近祖国的山山水水,感受祖国山水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活动重点了解我国地形地貌的基本特点活动难点知道我国不同地区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活动准备教师准备:课件、中国地形图学生准备:课前搜集一些反映我国不同地区自然环境特点的图片、文字资料活动过程活动1:祖国的山河1、教师引导谈话:同学们,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
这个大家庭里都有什么呀?学生说:美丽的山水、华夏五千年文明、各民族同胞和睦相处……教师:这么美丽的国土,孕育了华夏五千年的文明,真是“好山好水好地方”!(板书)2、课件展示中国地形图教师:请同学们先看看这幅中国地形图,(图中橘红色代表3000米以上的高原,黄色代表500米---3000米的高原,绿色代表平原)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生:山脉、高原、平原、盆地….(教师:同学们的观察非常仔细。
接下来请欣赏一组我国各地自然风光的图片,想一想,这里是那里?有什么特点?出示图片,如:雪域高原、沙漠戈壁、草原、水乡、沙滩等。
生答:师生小结:辽阔的平原土地肥沃,江南水乡河流交织、风景秀丽,那么我们的家乡湖南省郴州市的自然坏境又有着怎样的特点呢?活动二:家乡的美景1、展示反映家乡自然环境的图片资料。
学生通过观看了解家乡郴州是绿树成荫,大大小小的山峦叠起,河流小溪绕山一弯又一弯,是典型的丘陵地形。
2、找一找:我的家乡在哪里?(学生找到后,教师在课件上的地图中点击。
)2、填一填:将我家住址填写在教材页的方框里。
(湖南省郴州市街号)3、夸一夸:我的家乡山、水美。
4、小结:我们的家乡郴州有浓厚的历史底蕴,文化深厚,风景秀美,。
现在是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园林城市、文明城市、卫生城市,“福城”这一称谓实至名归!我们更为是郴州人感到自豪!活动三:感悟不同的美丽1、过渡语引入话题教师:我们的家乡很美丽,我们的祖国更美丽。
好山好水好风光教案

好山好水好风光教案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目的本课程旨在通过欣赏我国的好山好水好风光,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增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提高审美情趣。
1.2 课程内容本课程将带领学生走进我国各大风景名胜区,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领略不同地区的自然风光,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
1.3 课程安排本章共4课时,每课时45分钟。
第二章:黄山的奇松怪石2.1 教学目标通过欣赏黄山的奇松怪石,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2 教学内容本节课将介绍黄山的奇松怪石,通过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黄山的地质特点和松树生长状况,分析奇松怪石的形成原因。
2.3 教学安排本节课共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第三章:长江三峡的壮丽景色3.1 教学目标通过欣赏长江三峡的壮丽景色,让学生了解长江三峡的自然风光,增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3.2 教学内容本节课将介绍长江三峡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自然景观,通过图片和视频,让学生领略长江三峡的壮丽景色。
3.3 教学安排本节课共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第四章:桂林山水的甲天下4.1 教学目标通过欣赏桂林山水的甲天下,让学生感受喀斯特地貌的独特魅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4.2 教学内容本节课将介绍桂林山水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和特点,通过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欣赏桂林山水的美丽景色。
4.3 教学安排本节课共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第五章:张家界地貌的神奇魅力5.1 教学目标通过欣赏张家界地貌的神奇魅力,让学生了解石柱地貌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5.2 教学内容本节课将介绍张家界地貌的形成原因、特点和景观,通过图片和视频,让学生领略张家界地貌的神奇魅力。
5.3 教学安排本节课共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第六章:九寨沟的碧湖彩林6.1 教学目标通过欣赏九寨沟的碧湖彩林,让学生感受高原湖泊的清澈和多彩森林的美丽,增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6.2 教学内容本节课将介绍九寨沟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和自然景观,通过图片和视频,让学生领略九寨沟的碧湖彩林。
二级品德与生活下册好山好水好地方教案鄂教

二级品德与生活下册《好山好水好地方》教案鄂教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欣赏我国的好山好水好地方,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2.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好山好水好地方,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1. 掌握我国的好山好水好地方。
2.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好山好水好地方的内涵。
2. 怎样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行动。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好山好水好地方的图片及视频。
2. 教学资源:相关文章、诗歌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课件,让学生欣赏我国的好山好水好地方,引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 学习课文: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好山好水好地方的内涵。
3. 分享感悟: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好山好水好地方的看法,以及如何保护这些美景。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提出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措施。
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重要性。
6. 课后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好山好水好地方的作文,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
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2. 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二、教学重点:1. 培养学生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2. 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三、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2. 怎样培养学生具有道德素养的行为。
四、教学准备:1. 课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图片及视频。
2. 教学资源:相关故事、案例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课件,让学生了解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学习课文: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提高道德素养。
3. 分享感悟:让学生谈谈自己对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认识,以及如何做到这一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好山好水好地方》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初步了解我国地形地貌的基本特点及不同地区自然环境的差异。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及团结协作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亲近祖国的山山水水,感受祖国山水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了解我国地形地貌的基本特点,感受不同地域的美景。
三、教学难点
了解我国不同地区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四、教具准备
课件、中国地形图
五、学生准备
课前搜集一些反映我国不同地区自然环境特点的图片、文字资料活动过程。
第一乐章《我家在中国》——感受祖国美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歌,同学们不仅要用耳朵听,还要用心去感受。
咱们随着音乐的旋律一起唱吧。
1、合唱歌曲《我家在中国》
师:歌词唱到“问我家在那里,我家在中国,今天我总是这样自豪的说……”。
这个大家庭里都有什么风景呀,还有什么风景?(山、水)我们一起去畅游祖国的美景吧。
2、初步感受祖国美
(1)欣赏各地的自然风光图片,如:崇山峻岭、雪域高原、沙漠戈壁、草原、水乡、沙滩、荒漠等。
师:想一想,这些景观出自哪里?
3、识别中国地形图
(1)看一看:展示中国地形图,学生自由读图;
(2)说一说:分组交流,完成学习单。
我发现了。
(用此句式引导学生寻找我国地形特点。
)
4、小结
我国的地形特点复杂多样,整体以山地为主,地势为西高东低。
各地自然环境千姿百态,既有东部美丽富饶的平原,又有西部壮美的高原奇景,有南部河流交错的梦里水乡,有北部千里冰封的雪域风光……不同地区、不同地形都有各自
独特的美,都是好山好水好地方(补齐课题)。
第二乐章《家乡美》——夸赞家乡美
1、找一找:在中国地图上找到家乡在哪里?
2、填一填:将你的家住址填写在教材64 上方的方框里。
(提示:江西省赣州蓉江新区潭口镇街号)
3、夸一夸:我的家乡山、水美(出示赣州美景视频)。
4、我为全国文明城市点赞,我为家乡代言,为家乡设计一张名片(选择一种)
5、小结:我的家乡在美丽的章江、赣江河畔,风景秀美,文化深厚。
就在刚刚结束的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大会上,赣州光荣的被评为“全国文明城市”——真可谓“好山好水好地方,山美水美人更美”。
(板书)
第三乐章《差异美》——感悟差异美
1、以点带面,赣州之美寻找祖国的差异美
师:如果把祖国比喻成花园,赣州是花园中一朵鲜艳的杜鹃,如果把祖国比喻成大海,赣州是大海中一颗亮丽的明珠。
在祖国的大地上还有许多这样的美景。
我们今天就来召开一次祖国差异美图片展览会,请同学们将收集到的美景图片拿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
2、互动交流不同的地方的不同美景。
这是(地点),它的特点是
3、地图展示成果分享
学生依据图片找到反映我国不同地区自然环境特点的
景观,在中国地图上显示。
第四乐章《祖国颂》——表达心中的祝福
1、过渡:同学们,通过刚才这些活动,大家已经感受到了祖国的幅员辽阔、风光秀美以及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
师:我们的祖国多么美丽啊,一处处美景犹如一幅幅美丽的画卷,真是江山如此多娇!生长在这样美的地方,你们有什么感受呢?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分组开展活动:
(1)唱一唱:反映我国不同地区自然环境特点的歌曲;(2)读一读:描写我国各地区山山水水的诗歌、文章;(3)写一写:写出我心中的祝福;
(4)画一画:画我心中的祖国。
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其他方式。
3、学生活动,小组内、小组间相互进行展示活动成果。
教师适时评价、鼓励。
4、朗诵《辽阔的祖国》,结束本课。
“好山好水好地方,山美水美人更美”。
(板书)
六、板书设计:
好山好水好地方
山美
水美
风景美
另附:现代诗
《辽阔的祖国》多么辽阔,多么壮丽
江河清澈,山峦翠绿
这就是中国大地
时时刻刻发生着奇迹
这就是中国大地
黄河长江荡漾着千古神奇
这就是中国大地
城乡巨变,山河秀丽
百业兴旺,人民欢天喜地
啊,中国大地,中国大地
美丽富饶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