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_好山好水好风光教学课件设计
6我们神圣的国土第二课时好山好水好风光(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神圣的国土”中的第二课时“好山好水好风光”。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地形地貌特点,知道我国有各种各样的山脉、河流、湖泊等自然景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式,了解我国的地形地貌特点和各种自然景观,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我国地形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3)纪录片:观看《舌尖上的中国》、《美丽中国》等纪录片,从不同角度感受我国地形地貌和自然景观的美丽与魅力。
(4)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实地考察,观察当地的地理环境,增强对地形地貌和自然景观的认识。
2.拓展建议:
(1)让学生结合课后作业,深入研究某一地形地貌或自然景观,了解其特点、成因、保护措施等,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反思改进措施
(一)教学特色创新
1.引入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让学生通过可视化的方式,深入了解我国地形地貌和自然景观的特点和分布。
2.结合多媒体资源,如视频、图片、地图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完成具体任务的过程中,自主探索地形地貌和自然景观的知识。
(2)鼓励学生参加地理知识竞赛、讲座、研讨会等活动,拓宽视野,提高地理素养。
(3)引导学生关注地理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环保、城市规划、资源开发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邀请地理专家或学者进行专题讲座,让学生更全面、深入地了解地形地貌和自然景观的知识。
(5)组织学生开展地理知识主题班会或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我们神圣的国土《好山好水好风光》教案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好山好水好风光》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旅途中有没有见过令你印象深刻的自然风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我国自然景观的奥秘。
举例说明:
-在讲解长江时,重点强调其流经多个省份,是我国最长河流的特点,以及其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长江流域的地质变迁和气候对其形成的影响。
-在讨论环境保护时,重点是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如过度开发和污染。难点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实践环保,例如节约用水、减少塑料使用等。
我们神圣的国土《好山好水好风光》教案
一、教学内容
《好山好水好风光》教案,选自人教版小学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章《爱护家园》。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
1.认识我国壮丽的自然风光,如长江、黄河、黄山、张家界等著名景观;
2.了解这些景观的形成原因及特点,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
3.学习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4.小组讨论:学生在讨论自然景观保护的实际应用时,提出了很多有创意的想法。但在讨论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发言不够积极,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讨论主题的准备不够充分。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加强对学生的课前预习指导,提高他们的讨论效果。
5.教学总结:在课程结束时,学生对我国自然景观的认识和环境保护意识有了明显提高。但在课后,我需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和应用,通过布置相关的作业和实践任务,帮助他们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行动。
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好山好水好风光》教学设计

《好山好水好风光》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教材版本: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所属学段:五年级上册本课位置:第三单元“我们的国土我们的家园”中第一个课题(第6课)《我们神圣的国土》的第二个主题。
本单元依据《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主题五“我们的国家”第1条、第2条、第3条和第4条,针对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生活实际和成长需求而编写设计。
旨在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受祖国疆域的辽阔,认识祖国壮丽的山河,了解灿烂辉煌的各民族文化,从而产生初步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本单元第一个课题(第6课)《我们神圣的国土》由“辽阔的国土”“好山好水好风光”和“一方水土一方生活”三个话题组成。
第一个板块本课是,由“我们的生命来之不易”“爱护身体珍惜生命“两个话题组成。
第一个话题是“辽阔的国土”,目的是让学生知道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海陆疆域、行政区划,知道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的领土神圣不可侵犯。
第二个话题是“好山好水好风光”,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我国领土辽阔,地形多种多样,山河壮美,拥有众多世界自然遗产,初步建立关注世界遗产的意识。
第三话题是“一方水土方生活”,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我国不同地区自然环境的差异,知道并理解这些差异对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生活范围不断扩大,视野不断开阔,他们积累了一些学习经验,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
学生对国家有了初步的了解与认识,爱国之情不断提升。
但是,他们对国情的了解还缺乏针对性,相当一部分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认知还停留在浅层次上,感受河山壮丽的同时不能深挖其文化底蕴,他们乐于欣赏好山好水好风光的自然风光,但遗产意识不强,环保意识也仍需强化。
【教学目标】1.通过回顾、多形式分享祖国名山大川和设计旅游攻略,知道我国山河壮美,进一步体验游览祖国河山的快乐,感受祖国河山的壮丽和文化底蕴,增强爱国之情。
2.通过分享和交流世界遗产相关知识,知道我国是一个世界自然遗产众多的国家,初步建立关注世界遗产的意识,进一步建立保护自然、爱护生态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6.2好山好水好风光2023-2024学年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精美教学设计(部编版)

-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案例分析:提供一些关于我国自然风光和地理特点的案例,让学生通过分析案例,培养他们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相关书籍:推荐一些关于我国自然风光和地理特点的书籍,供学生进一步阅读和了解。
6.2好山好水好风光2023-2024学年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精美教学设计(部编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道德与法治
2.教学年级和班级:五年级
3.授课时间:2023-2024学年上学期
4.教学时数:1课时
二、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好山好水好风光”这一主题进行,通过讲解和讨论,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到我们国家的自然风光和地理特点,增强他们的爱国情怀,培养他们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提问与讨论: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核心知识点。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核心知识点,掌握相关技能。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教师提供一些道德和法治的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培养他们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教学手段:
1.多媒体设备: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我国的自然风光图片和地理特点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和认识到我们国家的美丽和丰富。
2.教学软件:教师利用教学软件进行课堂互动,例如通过问答环节激发学生的思考,或者通过小游戏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道德与法治《好山好水好风光》公开课课件

好山好水好风
光
学校
思 蒙
山背花瑶梯田
中国美景视频
云南石林
贵州荔波
广西桂林
中国丹霞
地貌
对自然环境的演化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对人类文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某些古迹、建筑群和遗址等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谁是世界自然遗产,谁是世界文化遗产?
中国新疆天山
苏州园林
西藏可可西里
中国土司遗址
中国丹霞
四川九寨沟
杜甫诗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描绘的是
有“峨眉天下秀”之誉的是
以奇松、怪石、温泉、云海著称于世的是
黄山
泰山
峨眉山
泰山风景名胜区,黄山风景名胜区,武夷山,峨眉山-乐山大佛这些名胜风景区,不仅风景独特,而且具有丰富的文化韵味,属于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
泰山视频
黄山视频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规定:整个国际社会都有责任通过合作保护世界自然遗产。
活动五:做一做
活动要求:
1、在小组内讨论,如何用自己的行动爱护自然,爱护文化遗产,爱护祖国的一草一木;
2、把你的想法写下来,设计一份《旅游文明公约》。
旅游文明公约
我郑重承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承诺人:___________
我爱祖国的好山好水好风光。
小学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六单元第1分题第2课总第38课《好山好水好风光》教案教学设计

教育部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1课 (第1分题)(总第 38 课)《好山好水好风光》课题教学设计1.课题分析本课题系教育部统编教材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人民教育出版社《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主题《我们的国土我们的家园》之第一分题《我们神圣的国土》之第2教学课题。
位于教材第122页至第125页。
本单元主题为“我们的国土我们的家园”。
它包括“我们神圣的国土”、“中华民族一家亲”两个分题。
第一分题“我们神圣的国土”包括“辽阔的国土”、“好山好水好风光”和“一方水土一方生活”三个教学课题。
第一个话题“辽阔的国土”,目的是让学生知道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海陆疆域、行政区划。
知道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的领土神圣不可侵犯。
第二个话题“好山好水好风光”,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我国领土辽阔、地形多种多样,知道我国山河壮美,是一个世界自然遗产众多的国家,进一步感受祖国的美丽。
第三个话题“一方水土一方生活”,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我国不同地区自然环境的差异,知道并理解这些差异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三个话题之间有递进的逻辑关系,逐步使学生从整体上感受祖国辽阔的国土与壮丽的山河,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
2.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社会生活范围不断扩大,视野不断开阔,积累了一些学习经验,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
学生对国家的相关知识有初步的认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不断提升。
但这些认识相对零散,更多的是具体、微观的感性认识,学生并没有从宏观的角度深入体会。
因此可通过本课的学习帮助孩子从整体上了解我国地形多种多样,山河壮丽,世界遗产众多,初步树立关注世界遗产的意识。
3.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壮美和世界自然遗产的价值;激发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树立关注世界遗产的意识;增强文明旅游的意识。
能力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地图、搜集整理资料、合作探究的方式了解祖国的多样地形、名胜古迹和世界自然遗产。
人教部编统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好山好水好风光教学设计

《好山好水好风光》教学设计1.同学们,我知道大家和我一样喜欢旅游?你们都去过哪里?今天让我们一同开启一段奇妙的旅程。
2. 导入:我们的祖国不仅有连绵巍峨的高山和气势磅礴的高原,还有群山环抱的盆地和一望无际的平原,更不乏高低起伏的丘陵和纵横交错的江河湖泊。
祖国的大好河山就像一幅山水画卷,有看不完的风光美景,让我们一起来领略祖国的好山好水好风光(贴板书)。
活动一:感受山河之多(一)地形图上的山脉1.请看课本48页《中国地形》图,你发现我国哪种地形居多?生:地图上有很多小山峰的标记。
(你很会观察)2、请大家按照他的方法,在中国地形图上圈画出山脉。
老师也圈画好了。
小结: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出,中国是一个地形多样、但山脉居多的国家!(二)地形图上找河流1.请同学们再看《中国地形》图,你能找到哪些河流?2.在地形图上最醒目的就是我们的两条母亲河——长江、黄河,它们都是从青藏高原发源,自西向东流向大海。
请同学们结合左下角的彩色柱状海拔图例,思考一下:为什么长江、黄河都是自西向东流向大海呢?2.师小结:西部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东部平均海拔只有500米。
这就构成了我国海拔西高东低的地势特点,所以长江黄河自西向东流向大海。
(过渡:祖国的好山好水不止存在地图上,在我们身边也有。
)十堰就有两张山水名片,请看。
3.家乡山水我知道活动二:感受山水之美过渡:武当仙山让我们流连忘返,汉江绿水让我们赏心悦目,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喜欢的山川河流(PPT9)请大家组内互相交流,推荐一处你最喜欢的名山大川,也可以结合书本49页的四幅景点图向大家推荐,开始吧。
(师点拨交流:你都去过那里?一会儿请说的最好的代表发言,最好是像旅游形象大使一样:我是1号旅游形象大使,我想推荐黄山)听了你的推荐,让老师特别向往。
师:老师也想做做一回旅游大使,给大家推荐几处好山好水。
①现在大家看到的是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
它的海拔8848米,峰顶常年积雪不化,冰川覆盖。
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好山好水好风光》部编版

-分析保护自然景观的方法和途径:学生需要学会分析案例,探讨有效的保护自然景观的措施。
例:讨论如何平衡旅游开发和环境保护,提出具体措施和建议。
-将环保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学生需要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做到知行合一。
例:制定一个简单的环保行动计划,如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参加植树活动等。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我国自然景观的基本概念、独特性和保护方法。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保护自然景观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为保护美好家园贡献力量。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在实践活动方面,学生们对实验操作表现出较高的兴趣,但在操作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对实验原理理解不够透彻、操作不规范等。针对这些问题,我需要在实验前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更加详细的讲解,并在实验过程中加强指导,确保学生们能够掌握实验要领。
最后,关于课堂总结部分,我觉得可以更加注重学生们的反馈。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可以尝试让学生们自己来总结所学内容,这样既能检验他们的学习效果,也能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自然景观的独特性和保护自然景观的重要性。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保护自然景观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如何通过减少塑料使用来保护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桂林
日月潭
京杭大运河
黄山
美景
小组内相互说说,你们到过哪些地方,并推选一名代 表当导游介绍
-------祖国山水知多少
选一选
猜一猜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 抹总相宜”描写的是( C )
A 洞庭湖景象 B 太湖景象 C 西湖景象
被称为“天下第一山” 的是什么山?( B )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赞 美祖国的大好河山,可以是 诗词、歌曲,也可以是书画 等形式。
课后践行: 1. 用你喜欢的方式继续赞
祖国的大好河山 2.赞 D、恒山
我国被称为“泉城”的是哪 个城市?( A )
A、济南 B、苏州 C、合肥
孔子的故居在( A )
A、山东曲阜市 B、山东淄博市 C、山西吕梁市
世界第一高峰是( A )
A、珠穆朗玛峰 B、乔戈里峰 C、唐古拉山 D、天山
1)
1)
1)
1)
1)
1)
天下第一奇山------黄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