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6.2好山好水好风光教案

合集下载

小学道德与法治_好山好水好风光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道德与法治_好山好水好风光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好山好水好风光教学目标 :1、欣赏祖国的风景名胜和自然风光,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体验热爱国土的情感。

2、运用观察、收集资料等方式,主动深入了解我国的一处风景区,培养学生的交往、表达、合作等能力。

3、了解祖国的名山大川和名胜古迹,通过观赏我国的好山好水好风光,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情怀。

教学重点:了解我国的名山大川和名胜古迹,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情怀。

教学难点:通过收集资料和表演赞颂祖国的美景,培养学生的交往、表达、合作等能力。

教学过程一、音乐导入,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同学们,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首歌曲,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课件出示《我的祖国》】这首歌美吗()听完这首歌,你想说什么?生:我从这首歌中听出了祖国的山河非常壮美。

生:我知道了祖国土地辽阔,到处都有明媚的风光。

(2名学生回答)师:是呀,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到处都有明媚的风光,今天我们就来领略祖国的好山好水好风光。

【板书课题】我们来一起读课题。

二、放眼华夏,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

出示课件,初步感知活动1.赏美景.师:首先我们欣赏一组图片【课件出示,教师相机讲解】桂林山水:这是甲天下的桂林山水。

日月潭:堪称明珠之冠的台湾日月潭。

布达拉宫:海拔最高的宫殿布达拉宫。

庐山:风景秀丽的庐山。

乐山大佛: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的乐山大佛。

黄果树瀑布:这是我国最大的瀑布——黄果树瀑布。

秦始皇兵马俑:世界最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秦始皇兵马俑。

青藏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

九寨沟:被称为“人间仙境”的九寨沟。

黄鹤楼:素有“天下第一楼”之美誉的黄鹤楼。

黄河:孕育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母亲河———黄河。

师:看完这组美丽的图片,你有什么感受?(5名学生答)生:我真想去这些地方看看!师:我也想去看看!生:祖国的山水真美!我为我是中国人自豪!师:你是个热爱祖国的孩子!生:祖国有这么多美丽的地方,我更加热爱我的祖国。

师:我们要向你们学习!看得出,大家对祖国的好山好水好风光有了初步的了解。

6我们神圣的国土第二课时好山好水好风光(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

6我们神圣的国土第二课时好山好水好风光(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
6我们神圣的国土第二课时好山好水好风光(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神圣的国土”中的第二课时“好山好水好风光”。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地形地貌特点,知道我国有各种各样的山脉、河流、湖泊等自然景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式,了解我国的地形地貌特点和各种自然景观,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我国地形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3)纪录片:观看《舌尖上的中国》、《美丽中国》等纪录片,从不同角度感受我国地形地貌和自然景观的美丽与魅力。
(4)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实地考察,观察当地的地理环境,增强对地形地貌和自然景观的认识。
2.拓展建议:
(1)让学生结合课后作业,深入研究某一地形地貌或自然景观,了解其特点、成因、保护措施等,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反思改进措施
(一)教学特色创新
1.引入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让学生通过可视化的方式,深入了解我国地形地貌和自然景观的特点和分布。
2.结合多媒体资源,如视频、图片、地图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完成具体任务的过程中,自主探索地形地貌和自然景观的知识。
(2)鼓励学生参加地理知识竞赛、讲座、研讨会等活动,拓宽视野,提高地理素养。
(3)引导学生关注地理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环保、城市规划、资源开发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邀请地理专家或学者进行专题讲座,让学生更全面、深入地了解地形地貌和自然景观的知识。
(5)组织学生开展地理知识主题班会或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6课我们神圣的国土第二课时教案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6课我们神圣的国土第二课时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6课我们神圣的国土〔第二课时〕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学习内容、这节课的价值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好山好水好风光〕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课〔我们神圣的国土〕的第二个主题。

教材呈现了〔中国地形〕图,旨在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主要山脉和大江大河,知晓它们的地理分布,以及自己和它们的关系;呈现了具有代表性的风景名胜,旨在引导学生欣赏和感受祖国的山水之美;“阅读角〞介绍了世界文化遗产以及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的知识,激发学生尊重自然、保护生态、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

二、教学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感情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该课题估量要到达的教学目标做出一个整体描述〕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我国是一个有着众多名山大川和名胜古迹的国家。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搜集资料、整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壮美和历史文化的丰富明媚,激发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说明学习者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感情态度等三个方面的学习打算〔学习起点〕,以及学生的学习风格。

最好说明教师是以何种方法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比方说是通过平常的观察、了解;或是通过预测题目的编制使用等〕从课前预学单测查反响情况来看,学生根本了解祖国的主要山脉和河流,但是局部学生对于主要山脉和河流的地理分布不是很清楚。

学生对于祖国的名山大川和名胜古迹都有肯定的了解,能够结合自己的巡游经历介绍一两处景点特色,以及自己巡游的感受。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说明本课题设计的根本理念、主要采纳的教学与活动策略〕1、通过课前预学测查,了解学生对祖国主要山脉与河流的认知以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印象。

2、通过课堂填图游戏,加深对祖国主要山脉、河流的地理位置和特点的认知。

3、通过我来当导游,介绍祖国风景名胜,领会祖国大好河山的壮美和历史文化的明媚。

4、通过设计旅游文明公约,用实际行动尊重自然、保护生态、保护环境。

我们神圣的国土《好山好水好风光》教案

我们神圣的国土《好山好水好风光》教案
-在介绍黄山时,重点是其独特的地质结构和生物多样性,难点是让学生理解这些特征是如何形成的,例如通过讲解地壳运动、风化作用等地质过程。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好山好水好风光》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旅途中有没有见过令你印象深刻的自然风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我国自然景观的奥秘。
举例说明:
-在讲解长江时,重点强调其流经多个省份,是我国最长河流的特点,以及其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长江流域的地质变迁和气候对其形成的影响。
-在讨论环境保护时,重点是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如过度开发和污染。难点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实践环保,例如节约用水、减少塑料使用等。
我们神圣的国土《好山好水好风光》教案
一、教学内容
《好山好水好风光》教案,选自人教版小学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章《爱护家园》。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
1.认识我国壮丽的自然风光,如长江、黄河、黄山、张家界等著名景观;
2.了解这些景观的形成原因及特点,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
3.学习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4.小组讨论:学生在讨论自然景观保护的实际应用时,提出了很多有创意的想法。但在讨论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发言不够积极,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讨论主题的准备不够充分。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加强对学生的课前预习指导,提高他们的讨论效果。
5.教学总结:在课程结束时,学生对我国自然景观的认识和环境保护意识有了明显提高。但在课后,我需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和应用,通过布置相关的作业和实践任务,帮助他们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行动。

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好山好水好风光》教学设计

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好山好水好风光》教学设计

《好山好水好风光》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教材版本: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所属学段:五年级上册本课位置:第三单元“我们的国土我们的家园”中第一个课题(第6课)《我们神圣的国土》的第二个主题。

本单元依据《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主题五“我们的国家”第1条、第2条、第3条和第4条,针对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生活实际和成长需求而编写设计。

旨在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受祖国疆域的辽阔,认识祖国壮丽的山河,了解灿烂辉煌的各民族文化,从而产生初步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本单元第一个课题(第6课)《我们神圣的国土》由“辽阔的国土”“好山好水好风光”和“一方水土一方生活”三个话题组成。

第一个板块本课是,由“我们的生命来之不易”“爱护身体珍惜生命“两个话题组成。

第一个话题是“辽阔的国土”,目的是让学生知道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海陆疆域、行政区划,知道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的领土神圣不可侵犯。

第二个话题是“好山好水好风光”,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我国领土辽阔,地形多种多样,山河壮美,拥有众多世界自然遗产,初步建立关注世界遗产的意识。

第三话题是“一方水土方生活”,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我国不同地区自然环境的差异,知道并理解这些差异对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生活范围不断扩大,视野不断开阔,他们积累了一些学习经验,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

学生对国家有了初步的了解与认识,爱国之情不断提升。

但是,他们对国情的了解还缺乏针对性,相当一部分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认知还停留在浅层次上,感受河山壮丽的同时不能深挖其文化底蕴,他们乐于欣赏好山好水好风光的自然风光,但遗产意识不强,环保意识也仍需强化。

【教学目标】1.通过回顾、多形式分享祖国名山大川和设计旅游攻略,知道我国山河壮美,进一步体验游览祖国河山的快乐,感受祖国河山的壮丽和文化底蕴,增强爱国之情。

2.通过分享和交流世界遗产相关知识,知道我国是一个世界自然遗产众多的国家,初步建立关注世界遗产的意识,进一步建立保护自然、爱护生态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6.2好山好水好风光2023-2024学年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精美教学设计(部编版)

6.2好山好水好风光2023-2024学年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精美教学设计(部编版)
-通过拓展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方式。
-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案例分析:提供一些关于我国自然风光和地理特点的案例,让学生通过分析案例,培养他们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相关书籍:推荐一些关于我国自然风光和地理特点的书籍,供学生进一步阅读和了解。
6.2好山好水好风光2023-2024学年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精美教学设计(部编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道德与法治
2.教学年级和班级:五年级
3.授课时间:2023-2024学年上学期
4.教学时数:1课时
二、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好山好水好风光”这一主题进行,通过讲解和讨论,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到我们国家的自然风光和地理特点,增强他们的爱国情怀,培养他们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提问与讨论: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核心知识点。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核心知识点,掌握相关技能。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教师提供一些道德和法治的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培养他们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教学手段:
1.多媒体设备: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我国的自然风光图片和地理特点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和认识到我们国家的美丽和丰富。
2.教学软件:教师利用教学软件进行课堂互动,例如通过问答环节激发学生的思考,或者通过小游戏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道德与法治好山好水好风光教学设计

道德与法治好山好水好风光教学设计

道德与法治好山好水好风光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好山好水好风光》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主题《我们神圣的国土》中的活动二。

根据国家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观,强调教学目标的全面性和具体化,强调学习方式、教学活动方式的多样化,强调学生的选择性。

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提倡自主、合作与探索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创造性地学习。

本活动通过介绍我国不同地域的地理特点,让学生从活动中感受祖国山水的美丽,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已经比较深入地接触了一个又一个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加深了他们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了较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了一定的是非观。

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由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引导学生观察我国多样的地形,感受祖国山水的美丽,发现祖国地形复杂,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美丽,激发其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初步了解我国地形地貌特点,知晓我国是一个有着众多名山大川和名胜古迹的国家。

2.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学生搜里处理信息的能力及团结协作精神。

3.情感目标:引领学生感受大好河山的壮美和历史文化的丰富灿烂,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教学重难点1.了解我国名山大川和名胜古迹,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情怀。

2.通过收集资料和观看演示,培养学生的交往、表达、合作等能力。

教学过程一、课前体验,初步感悟一、激情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歌曲,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播放《大祖国》第一段,美丽中国风光。

师: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数亿年的天地造化,构成了一幅幅景色旖旎绚丽多彩的画卷。

这节课去看一看祖国的好山好水好风光!(板书课题:好山好水好风光)二、、开展活动01活动一:祖国山河我欣赏二、放眼华夏,感知美景(一)合作学习,感知地形特点同学们,祖国山河壮丽,我们一起走进《中国地形图》。

好山好水好风光教案

好山好水好风光教案

好山好水好风光教案第一章:自然风光的认识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然风光的定义和特点。

培养学生对自然风光的欣赏和保护意识。

1.2 教学内容自然风光的定义和特点:自然风光是指自然景观,包括山川、河流、湖泊、海洋、草原等。

它们具有美丽、壮观、变化多样的特点。

欣赏自然风光的重要性:自然风光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宝贵资源,可以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和精神愉悦。

保护自然风光的必要性:自然风光面临着破坏和污染的威胁,我们需要采取行动来保护它们。

1.3 教学方法讲解法:教师通过讲解自然风光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然风光。

欣赏法:教师展示自然风光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欣赏和感受自然风光的美丽。

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自然风光的保护措施,培养学生的保护意识。

第二章:我国名山的认识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的名山,包括五岳和四大佛教名山。

培养学生对名山的欣赏和保护意识。

2.2 教学内容五岳:泰山、华山、衡山、嵩山、恒山。

四大佛教名山:峨眉山、九华山、普陀山、五台山。

名山的特点和美丽风景:每座名山都有其独特的地理特征和壮丽的自然风光。

2.3 教学方法讲解法:教师讲解五岳和四大佛教名山的地理位置、特点和美丽风景。

图片展示法:教师展示每座名山的图片,让学生欣赏和感受名山的魅力。

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名山的保护措施,培养学生的保护意识。

第三章:我国名水的认识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的名水,包括江河和湖泊。

培养学生对名水的欣赏和保护意识。

3.2 教学内容江河:长江、黄河、珠江、黑龙江、长江。

湖泊:洞庭湖、太湖、巢湖、洪泽湖、洱海。

名水的特点和美丽风景:每条江河和湖泊都有其独特的地理特征和壮丽的自然风光。

3.3 教学方法讲解法:教师讲解江河和湖泊的地理位置、特点和美丽风景。

图片展示法:教师展示每条江河和湖泊的图片,让学生欣赏和感受名水的魅力。

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名水的保护措施,培养学生的保护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点拨:因为我国的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长江、黄河的源头都在中国的西部,由于地势原因,所以都向东流。
共同欣赏:
中国十大最美自然景观
说一说:祖国处处是美景,其中有些美景很独特,有些美景十分罕见,这些美景为什么能入选世界自然遗产?你去过哪个景观,你有什么感受?和大家分享
点拨:入选原因:这些美景对研究自然环境的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说一说
在旅游时,你应该如何用自己的行动爱护自然,爱护文化遗产,爱护祖国的一草一木?
议一议
让我们一起来设计一份《旅游文明公约》吧
观察中国地形图
观看视频,思考问题。
观看多媒体展示的图片
小组讨论交流
小组讨论交流
了解我国多样的地形。
通过这个环节,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的世界自然遗产,感受我国的山水之美,爱护世界自然遗产
活动探究二
你能分别列举几个我国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的景观吗?
说一说
世界文化遗产
多媒体展示图片
想一想
父母计划寒假时带你出去旅游,你希望去哪个景观游玩?你能说出它的独特之处和蕴含的文化韵味吗?
活动探究三
你能列举一些旅游中的不文明行为吗?
看一看:多媒体展示图片
不文明旅游的表现
不文明旅游的后果
通过知识园地,帮助学生了解有关世界遗产的知识,开拓学生视野。
引导学生爱护自然,爱护文化遗产,文明旅游
课堂小结
祖国处处是美景,祖国山河的美景需要我们共同来保护,希望每一位同学能够践行今天的承诺,保护身边的一山一水,保护一草一木,让我们的祖国好山好水好风光常在。
回顾总结,情感升华。
板书
好山好水好风光
部编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6.2《好山好水好风光》教学设计
课题
6.2《好山好水好风光》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五年级
学习
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我国多样的地形。
能力目标
感受我国的山水之美,爱护世界自然遗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爱护自然,爱护文化遗产,文明旅游。
重点
感受我国的山水之美,爱护世界自然遗产。
难点
感受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视频:《中国地形》
思考:同学们,你在视频中都看到了什么?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你有什么想对祖国说的吗?
点拨:我国有连绵巍峨的高山和气势磅礴的高原,有群山环抱的盆地和一望无际的平原,还有高低起伏的丘陵和纵横交错的江河湖泊。
观看视频,思考问题。
播放视频,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讲授新课
展示课题:好山好水好风光
活动探究一:
展示中国地形图
找一找:你在中国地形图上能找到我国的主要山脉和大江大河吗?你居住的地方有没有山脉、河流,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
议一议:我国的长江、黄河都是自西向东流向大海,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知识园地
多媒体展示
世界遗产标识
世界遗产标识:圆形代表大自然;方形代表人类创造。
世界遗产分为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3类。
截至2018年7月,中国已有53项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世界文化遗产36项、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4项、世界自然遗产13项,在世界遗产名录国家排名第二位(53项)、意大利第一位(54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