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总复习 古诗词鉴赏考点一品味炼字教学案
2019中考语文总复习第10课时古诗词鉴赏考点一品味炼字教学案

第10课时古诗词鉴赏考点一品味炼字【课时】第 10 课时【授课时间】【复习内容】古诗词鉴赏考点一:品味炼字【考点突破】1.炼字,指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妥切、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析炼字,就是品味用得好的词语深藏的情感或品味其更为形象生动的效果。
2.“炼字”炼什么?主要是动词、形容词,副词、数词、叠词等也不可忽视【题目形式】1.简析某字的妙处(艺术效果、表情达意的作用、意蕴)等2.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哪个字(词)?为什么?3.本诗的诗眼歌是哪个字?为什么?4.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5.诗中某个字(某句)换作(改作)某个字(某句)好不好?两者有什么区别?哪一个好,为什么?【方法指津】这类题主要考查我们对精炼词语的感悟能力。
解答时要抓住诗歌中关键词语来点评,可以从词性、色彩、修辞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去把握它的内涵。
值得提醒的是分析时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回答,不能孤立地谈这个词的作用。
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或所用的手法。
(第一步)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第二步)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第三步)【答题格式】该字有的意思。
运用的手法(修辞),生动形象地(特点),描绘了一幅的形象或画面(内容),表达了作者(诗人)的情感(情感)或烘托了的意境。
【答题关键词】解释+手法(用法)+内容+情感【题型示例】示例一:直接鉴赏关键词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古人作诗十分讲究炼字。
本诗尾联中的“搔”字锤炼得好,好在哪里?请说说你的理解。
技法点拨:1.解释字义:“搔”本指用手指轻轻刮,此处指诗人要解愁的动作。
2.描述诗句:烽火遍地,家信不通,想念远方的惨凄之象”烽火遍地,家信不通,想念远方的惨戚之象,眼望面前的颓败之景,不觉于极无聊赖之际,搔首踌躇,顿觉稀疏短发,几不胜簪。
2024届古代诗歌鉴赏之炼字专题教学设计

含英咀华品味诗歌——古代诗歌鉴赏之炼字专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炼字”的含义与高考诗歌鉴赏中常考的“炼字”类型。
2.明确高考诗歌鉴赏中对于“炼字”的考察方式。
3.规范作答高考中诗歌鉴赏的“炼字”题型。
教学过程导入语:在进行试卷讲评之前,我们先来看三组数据。
第一组数据是“全校期中考各主观题得分情况”,我们尤其要注意“满分人数”这一列,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在除作文外的12道主观题中,只有一道题的满分人数为0,那就是第16题,第16题是古代诗歌鉴赏题中的炼字题(板书题目:古代诗歌鉴赏之炼字);第二组数据是“全区第16题的得分情况”,由表可知,在全区4506名学生中,只有1名同学获得满分6分,而全区平均分是1.62分;第三组数据是“咱们班第16题的答题情况”,从中看到这道题最高得分是3分,有王晓玥、孙睿、徐翊翔、程子衡4位同学,更多的同学分值区间主要集中于1-2分这个分数段。
基于这三组数据,我们不难看出,这道题的作答很不理想。
因此,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古代诗歌鉴赏之炼字题型,共同来“含英咀华,品味诗歌”(板书题目:含英咀华,品味诗歌)。
01任务一:梳理新知,明确考点所谓“炼字”,就是为了表达的需要,在用字遣词时进行精细的推敲和创造性的搭配,使所用的字词获得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
这种对字词进行艺术化加工的方法,就叫做炼字。
“炼字”的本质在于“炼意”,使“意”具体化、生动化、深入化、美感化。
即清人沈德潜在《说诗晬语》中说的“古人不废炼字法,然以意胜而不以字胜。
故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炼字题考什么?炼字题怎么考?请同学们结合课前预习进行讨论交流。
学生活动:①根据学案中设计的课前预习题进行分类整理、讨论交流。
③归纳、概括炼字题常考的词语类型及题目类型。
明确:①古人写诗讲究炼字,许多诗中都有一些特别值得重视的词,通常使全诗增色不少甚至成为诗眼。
动词、形容词、副词、数词、叠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词性改变的活用词经常是作者着意炼字所在。
诗词鉴赏炼字优秀教案

古诗词鉴赏之炼字教案教学目标:1、归纳掌握古诗词鉴赏之炼字的方法。
2、通过练习,有效地提高鉴赏能力课时: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书题二、明确教学目标三、常识介绍1、何为“炼字”所谓炼字,就是为了表达的需要,在用字遣词时进行精细的锤炼推敲和创造性的搭配,使所用的字词获得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
2、炼字应着重关注哪些词?关注动词、关注修饰语(形容词、副词、颜色词),关注特殊词(叠词、数量词)3、“炼字”题的常见提问“X”这个词用得好(很有表现力),请说说它好在哪里?品味某句中X字的妙处四、讲练结合,学生归纳炼字题的方法1、新晴北宋刘攽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思考:“偷开门户又翻书”一句中的“偷”字用得好,请说说好在哪里?(“偷”字用的好,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写出了春风悄然而来的情景(1分),也表现了诗人闲适的心情(1分)。
2、菩萨蛮①李清照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
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
沉水②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注】①这首词写于词人晚年流落浙江绍兴、金华期闽。
②沉水:沉香的别称,是一种名贵的熏香。
思考:请对“睡起觉微寒”中“微寒”一词作简要赏析。
运用双关手法,点明早春的季节特点(天气微冷)及词人的凄凉心情,是词人思乡的情感触发点(为下文抒情作铺垫)。
3、山行清姚范百道飞泉喷雨珠,春风窈窕绿蘼芜。
山田水满秧针出,一路斜阳听鹧鸪。
(注:“蘼芜”是一种草)思考:第二句中的“绿”用的新奇生动,请作简要分析。
(“绿”是变绿的意思(形作动),写出了蘼芜草在春风的吹拂下变绿的过程,烘托了诗人旅途中愉快的心情。
)五、学生归纳答题格式:X字在诗句中的意思是……,它运用了……的修辞(表现手法)写出了……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情感。
六教师补充诗歌表达技巧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一)抒情方式1、直抒胸臆2、借景(物)抒情3、情景交融(二)表现手法1、托物言志。
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课外古诗词鉴赏技巧炼字》教学设计

中考课外古诗词赏析技巧复习鉴赏古诗词之“炼字”【教学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感悟诗歌语言,了解炼字的题型、种类。
2.思维发展与提升:掌握炼字答题的三步走解题思路和步骤并熟练运用,解决中考课外古诗词炼字答题困惑。
3.审美鉴赏与创造:从“炼字”到赏析古诗,品味诗歌情感主旨。
4.文化传承与理解:感受中国古典诗词之美,树立当代青少年的民族文化自信。
【教学重点】掌握炼字答题的三步走解题思路和步骤并熟练运用,解决中考课外古诗词炼字答题困惑。
【教学难点】从“炼字”到赏析古诗,品味诗歌情感主旨。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唐朝的贾岛是著名的苦吟派诗人。
一次,他骑驴正琢磨着一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的“推”应换成“敲”闯进了大官韩愈的仪仗队里。
韩愈听了,对贾岛说:“我看还是用‘敲’好,即使是在夜深人静,拜访友人,还敲门代表你是一个有礼貌的人!而且一个‘敲’字,使夜静更深之时,多了几分声响。
”贾岛听了连连点头称赞。
他不但没受处罚,还和韩愈交上了朋友。
推敲从此也就成了为了脍炙人口的常用词,用来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时,反复琢磨,反复斟酌。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是贾岛的知名诗句。
二、考点技巧1.中考动态。
古人做诗填词都讲究炼字,经过作者锤炼的关键字词,能充分表达作者的意图和感情。
这些关键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副词、数词、色彩词、叠声词等。
命题者往往就诗中这些词提问。
其中,中考最常见考的是动词、形容词。
2.炼字常见题型、答题思路、答题模板1)常见题型①设问型某一词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②探究型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③比较型本诗词的某字换成另一字,好不好?请说明理由。
2)三步走解题思路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指出这个字特殊的语法现象或修辞手法。
第二步:展开联想和想象,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再现情境。
第三步:点出该字烘托出怎样的意境,表达出怎样的感情,有什么样的艺术效果。
3)炼字三步走答题模板①“……”字(词)的意思是……,运用了……的手法;②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描绘了)……的画面/景象;③表达了……的思想感情三、题型精讲1.动词:动词是古典诗词中最常遇到的炼字类型,在勾勒形象、传达情义、摹写物态方面有独特的功能。
古诗鉴赏 炼字 教案

古诗鉴赏·炼字(教案)【教学目标】1、明确炼字的命题特点。
2、掌握诗歌鉴赏中炼字题的答题模式。
【教学重难点】熟练掌握诗歌鉴赏中炼字题的答题模式。
【教学方法】“三学一教”四步教学法【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相传,苏东坡,一次与他的妹妹苏小妹及诗友黄山谷一起论诗,互相题试。
小妹说出“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后,要哥哥从中各加一字。
苏东坡当即道:前者加“摇”,后句加“映”,即成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
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下品”。
苏东坡认真的思索后,得意的说:“有了,‘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
’”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但仍不属上品。
”一旁的黄山谷忍不住了,问道:“依小妹的高见呢?”苏小妹便念了起来:“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苏东坡、黄山谷吟诵着,玩味着,不禁托掌称妙。
这样一改究竟妙在何处?我们不妨也来玩味一番。
“轻风”徐来,“细柳”动态不显,怎能配得上“摇”、“舞”这类程度的动词呢?惟有“扶”字才恰到好处,与“轻” 、“细”相宜,显得和谐,并且又把风人格化了,形象地描绘出了轻风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给人以一种柔美之感。
下句中添“映”、“隐”也欠贴切。
试想,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满大地,梅花自然没有白天那么显眼。
在月光照映下,也就黯然失色了。
这样,好一个“失”字,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增强了这一首诗的感染力。
真是寻常一字,尽显风流。
二、出示学习目标1、明确炼字的命题特点。
2、掌握诗歌鉴赏中炼字题的答题模式。
三、自学指导请同学们自学内容一,了解炼字题的命题特点和答题步骤,并完成后面的练习,时间10分钟。
(一)炼字,指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妥切、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
(二)、考纲解析:1、考点:赏析评价诗词语言2、考查方式:主观题形式3、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作一简析?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有什么作用?或与其它某字比较提出优劣问题。
中考语文 古诗鉴赏之炼字篇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古诗鉴赏之炼字回顾古诗鉴赏之意象意境方法:(1)捕捉意象,把握特点(2)联系背景,发挥想象(3)体味意境,体会情感一、学习目标:1、通过对诗歌的赏析,提高对诗歌语言的鉴赏能力,从整体把握诗歌情感。
2、在练习、修正、总结的过程中熟练并掌握诗歌的炼字解题技巧。
二、学习过程:1.炼字的一般规律:(1)炼字多以炼动词、形容词为主①五言炼第二、三或第五个字。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溪冷泉声苦,山空木叶干。
②七言炼第二、五或第七个字。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晴。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青峰江上孤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2)炼数量词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支开(昨夜一支开)(3)炼虚词泊处空余鸟,离亭已散人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练习:找出下列诗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字。
1.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2.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3.鱼含月影随云动,鸟吐花声寄树闲。
4.一寸二寸之鱼,三竿两竿之竹5江碧鸟逾白,山清花欲燃。
6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7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8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9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10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2.诗人炼字有什么好处?(1)使刻画的意象更准确生动(2) 使描摹的意境更富有韵味(3) 使表达的情感更真切感人3. 提问与解答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或某字可以换成另一个字吗?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贴切)。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具体充分)。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整体把握)。
•4.分析的着眼切入点(1)着眼于修辞(2)着眼于景象(3)着眼于情感(1)着眼于修辞例宿建德江(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古代诗歌复习之炼字教案

诗歌鉴赏语言篇-------炼字(教案)湖南湘乡东山学校刘京玉教学目标:1、了解“炼字”的高考考查内容2、掌握炼字型鉴赏题目的答题方法教学重难点:炼字型鉴赏题的答题方法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教学过程:一、导入:高考“鉴赏诗歌语言”考查的类型:(一)炼字类: (1)评炼字(2)析诗眼(二)语句类: 品语句(关键词)(三)作品类: 析风格古人作诗写词讲究炼字,以使之传神动人。
阅读古代诗歌,评析诗人炼字炼句技巧和作用,有助于深入体会诗歌丰富的内蕴。
古人非常注重炼字——“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为求一字稳,耐得半宵寒”等,都道出了古人对炼字的重视。
而炼字也是高考诗歌鉴赏考查的重点之一,今天我们就是着重来学习诗歌鉴赏之炼字。
二、提问方式(一)、补充概念“诗眼”有时是精练传神的一个字,有时是传达主旨的关键词、关键句。
诗眼,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
析诗眼就是抓诗句中最精练传神的动词或形容词品味,看其在拓深诗的意境、传达诗人情感上起的作用。
炼字,指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妥切、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析炼字,就是品味用得好的词语深藏的情感或品味其更为形象生动的效果。
(二)、“炼字”常见题型A、某句中最生动传神的是哪个字?请简要分析。
B、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好在哪里?C 、请赏析某字的妙处。
三、高考真题典型实例:(2014湖南卷)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好事近陆游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
两岸白蘋红蓼,映一蓑新绿。
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
注:本词写于作者54岁东归途中。
赏析上片“映一蓑新绿”句中的“蓑”、“映”二字的巧妙之处。
(4分)【参考答案】“蓑”字勾连“新绿”,“新绿”如蓑,引人联想,近观长短参差,远望绵延润泽,形象生动。
“映”字体物甚细,将绿草与前句之白蘋、红蓼相映衬,构成一幅深浅对比、冷暖交融的色彩丰富的美景,足以怡悦人心。
千锤百炼的智慧——中考古诗词鉴赏炼字专题教学设计

千锤百炼的智慧——中考古诗词鉴赏炼字专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中考诗歌鉴赏题中炼字题型。
2、掌握炼字型诗歌的基本思路和一般答题模式。
3、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重难点:解读举例作品,掌握答题规律,有效组织答案,做到准确答题。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明确诗歌鉴赏的题型思想情感、艺术手法、描摹画面、赏析诗句、炼字二、导入用古人炼字的故事让学生明确炼字对诗歌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的重要。
三、关于炼字1、何谓炼字?所谓炼字,指锤炼词语,就是为了表达的需要,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妥切、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使所用的字或词获得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
2、炼字名句(贾岛.唐)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顾文炜.唐)为求一字稳,耐得半宵寒。
(卢延让.唐)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
3、炼字佳话炼字佳话推敲唐代诗人贾岛,有一次出外郊游,写了一首诗。
中间有两句: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他拿不定主意是否应该把“推”字换成“敲”字,边走边做“推”和“敲”的动作。
正遇时任当地官员的韩愈出行,贾岛想得入神,不知回避,冲撞了韩愈的官轿。
当韩愈知道事情原故后,不仅没有怪罪贾岛,反而和他一起探讨,最后帮他选了“敲”字。
这就是词语“推敲”的来历。
4、炼字的种类炼字多炼动词和形容词,也可以炼数量词,叠音词、拟声词、活用的词等等。
因为这些词语能准确、生动、形象地表现人或事物。
下列诗句中哪些字用得好61663;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61663;卧动词61663;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61663;绿形容词活用作动词61663;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早梅》61663;一枝数量词61663;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61663;直圆形容词61663;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61663;叠音词61663;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词鉴赏考点一品味炼字
【复习内容】古诗词鉴赏考点一:品味炼字
【考点突破】
1.炼字,指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妥切、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析炼字,就是品味用得好的词语深藏的情感或品味其更为形象生动的效果。
2.“炼字”炼什么?主要是动词、形容词,副词、数词、叠词等也不可忽视
【题目形式】
1.简析某字的妙处(艺术效果、表情达意的作用、意蕴)等
2.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哪个字(词)?为什么?
3.本诗的诗眼歌是哪个字?为什么?
4.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5.诗中某个字(某句)换作(改作)某个字(某句)好不好?两者有什么区别?哪一个好,为什么?
【方法指津】
这类题主要考查我们对精炼词语的感悟能力。
解答时要抓住诗歌中关键词语来点评,可以从词性、色彩、修辞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去把握它的内涵。
值得提醒的是分析时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回答,不能孤立地谈这个词的作用。
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或所用的手法。
(第一步)
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第二步)
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第三步)【答题格式】该字有的意思。
运用的手法(修辞),生动形象地(特点),描绘了一幅的形象或画面(内容),表达了作者(诗人)的情感(情感)或烘托了的意境。
【答题关键词】解释+手法(用法)+内容+情感
【题型示例】
示例一:直接鉴赏关键词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古人作诗十分讲究炼字。
本诗尾联中的“搔”字锤炼得好,好在哪里?请说说你的理解。
技法点拨:
1.解释字义:“搔”本指用手指轻轻刮,此处指诗人要解愁的动作。
2.描述诗句:烽火遍地,家信不通,想念远方的惨凄之象”烽火遍地,家信不通,想念远方的惨戚之象,眼望面前的颓败之景,不觉于极无聊赖之际,搔首踌躇,顿觉稀疏短发,几不胜簪。
3.点出技巧,阐述效果(艺术效果、表意效果):搔”字是对诗人想解愁而不得的细节描写,传神地表达了诗人内心难以排遣的忧国思家之情。
示例二:找出关键词并鉴赏:
你认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哪个字用得好?请简要分析。
点拨:这类题目要求学生准确找出符合题意的独具特色的词,然后进行分析。
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关注诗歌中的动词和形容词。
1.明确回答哪个字用得好:破字用得好
2.解释字义:破即碎,不完整。
这指长安城沦陷,处处破败。
3.诗句描述:国都沦陷,城池破旧,满目断壁残垣,只有山河依旧在。
4.点出技巧,阐述效果(艺术效果、表意效果):破字使人触目惊心,营造了荒凉寂寞的意境,抒发了作者感时忧国的深沉感慨。
示例三:比较鉴赏关键词饮酒(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
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问题】能否把“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改为“望”字?为什么?(4分)
技巧点拨:
1.判断“能”或“不能”。
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关注手法\
用法(从修辞角度入手)
不能。
“见”是看见,是无意中的偶见。
“望”是有意向处看。
2.理清该字表现的对象,把该字放回到原句中,展开联想和想象,
描述景象;
“见”写出了诗人采摘菊花时,南山无意中映入眼帘的状态。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体现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自然及愉悦的心情,表达了诗人恬淡、闲适的心境。
“望”字体现不出这种心境。
参考答案:不能。
“见”是看见,是无意中的偶见。
写出了诗人采摘菊花时南山无意中映入眼帘的状态。
体现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自然及愉悦的心情,表达了诗人恬淡、闲适的心境。
“望”是有意向处看,体现不出这种心境。
【考点精练】
(一)品读下面的散曲,按要求回答问题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曲中“怒”一词用得好,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二)阅读《钱塘江春行》完成下面各题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对为尾联中“最爱”一词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春行钱塘湖的喜悦之情
B.画龙点睛,突出了诗人喜爱钱塘湖的原因。
C.巧用白描,突出了钱塘湖畔绿色醉人的景象。
D.刻意渲染,表达了诗人对钱塘湖美景的依恋之情。
(三)品读王湾《次北固山下》,完成下列题目: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提问】唐朝王湾《次北固山下》的第二联“潮平两岸阔”,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失”,你觉得哪个字更好,为什么?
古诗词鉴赏考点一:品味炼字
考点精炼答案:
1.参考答案:“怒”有气势盛的意思。
(1分)这里用了拟人的修辞,将河水人格化;(1分)写出了波涛的汹涌澎湃;(1分)表达了诗人吊古伤今而产生的满腔悲愤之情。
(1分)(意思答对
即可)
2. 【解析】这首诗抒发了诗人观赏钱塘湖早春美景的喜悦之情,而“最爱”一词直接吐露诗人对西湖的由衷喜爱。
【答案】A
3. 参考答案:“阔”更好。
“阔”有开阔、空旷的意思。
“失”是消失、看不见的意思。
形象地描绘了大地春回,冰雪消融,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两岸显得格外宽阔的景象。
直接抒发了诗人视野更加开阔的强烈感受。
表现作者放眼山川宽阔博大的胸襟(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因此“阔”比“失”好。
参考答案二:“失”字更好。
“阔”有开阔、空旷的意思。
“失”是消失、看不见的意思。
“失”字更好地表现了春回大地,冰雪消融,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两岸都看不见了踪影;生动地描绘出江岸因春潮高涨而与水平面平齐,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