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包括炼字、形象、思想情感、赏析的题型与方法)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步骤和方法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步骤和方法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步骤和方法一、考点要求:1、鉴赏古诗词的形象、语言和技巧;2、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考点阐释:1、鉴赏作品中的形象,包括事物形象、景物形象、人物形象,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2、鉴赏作品的语言包括炼字的技巧和语言的风格。

3、赏析表达技巧包括常见的修辞技巧和抒情方式、描写手法、行文构思及其它表现技巧等。

4、评价作品思想内容包括概括主旨,简析作品的意义点,赏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和艺术风格等。

三、命题趋向:1、唐宋诗词、元曲;2、以写景抒情诗为主,另外也有咏史怀古诗、边塞诗、托物言志诗等。

2001—2005五年高考共考查古诗词曲57首,有34首为写景抒情诗。

3、命题角度:(1)对诗句的理解或诗句中个别字眼的鉴赏,语言特点,赏析形象或意境;(2)赏析诗歌的艺术技巧;(3)就诗词的某一突出特点自由发挥;(4)通过两首诗进行比较分析。

四、方法步骤1、看标题诗歌的标题,往往能给我们读诗提供许多有益的启示,它或者点明写作背景,如王维《使至塞上》、贾岛《寻隐者不遇》;或者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如曹操《观沧海》、贺知章《咏柳》;或点明诗歌意象,如柳宗元《江雪》、王冕《墨梅》;或表明作诗目的,如李白《赠汪伦》、李商隐《夜雨寄北》;或表达诗人情感,如李绅《悯农》、王昌龄《闺怨》等。

2、看作者古人云:“诗言志”,诗歌抒发的是诗人自己的思想感情,传递的是诗人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独特认识和感受,而这些情感、认识、感受,又是由诗人自身所受教育、人生经历、个人性格、个人际遇和所处的时代背景决定的。

如杜甫的“沉郁顿挫”,李白的“豪放飘逸”,苏轼的“豪放达观”,辛弃疾的“悲愤慷慨”等。

解读诗歌,诗人是个重要信息,平时要尽量多的了解诗人有关的信息,尤其是处于时代变迁之际的诗人,如唐安史之乱前后的诗人,由北宋而进入南宋的词人等。

3、读注释但凡试卷上的注释我们都要留意,它对于我们理解作品有很大的帮助,如(05年高考福建卷)李白的《与夏十二登岳阳楼》,诗下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南,登岳阳楼而作此诗。

诗歌鉴赏的15种题型及答法

诗歌鉴赏的15种题型及答法

诗歌鉴赏的15种题型及答法诗歌鉴赏的15种题型是什么?如何作答?有没有现成的公式模板?语文诗歌鉴赏题有一定的答题技巧,大家掌握这些古诗词答题方法对考试很有帮助,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什么题型和答法。

诗歌鉴赏的15种题型1诗歌鉴赏的15种题型及答法1、诗歌鉴赏题型及答法:意象型这种类型题的答题模式是:第一步,找到诗中描绘的相关语句,准确理解形象的基本含义。

第二步,用精炼的话语概括形象的特征。

第三步,结合文章的主旨指出描绘形象的作用或效果。

2、诗歌鉴赏题型及答法:意境型这种类型题的答题模式是:第一步,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在忠实原诗的基础上进行联想和想象,并运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第二步,用一两个专业术语(双音节词)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或孤寂冷清,或恬静优美,或雄浑壮阔,或萧瑟凄凉……注意遥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第三步,根据意境氛围地特点来分析作者地思想感情。

3、诗歌鉴赏题型及答法:炼字型答题模式是:第一步,首先表明自己的看法。

第二步,用一两句话准确表明该字在诗句中的准确含义。

第三步,结合诗歌地有关内容具体分析这个字所描述的景象。

第四步,适当展开联想和想象,说说该字营造了怎样地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等。

4、诗歌鉴赏题型及答法:诗眼型答题模式是:第一步,指出该字在表达主旨中所起的作用。

第二步,结合该字在表达主旨中所起的作用。

第三步,指出该字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5、诗歌鉴赏题型及答法:语言风格型答题模式是:第一步,用一两个鉴赏术语准确点明语言特色,如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简练生动等。

第二步,结合有关诗句具体分析这特色是如何体现的。

第三步,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6、诗歌鉴赏题型及答法:表达技巧型答题模式是:第一步,准确地指出诗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表达技巧第二步,结合诗句说说这个手法或技巧所表现地内容。

第三步,分析作者选用这种手法或技巧的原因。

语文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及典型题解析

语文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及典型题解析

语文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及典型题解析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 1:春行即兴李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

”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参考答案]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步骤一)。

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步骤二)。

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步骤三)。

答题示例 2:游月陂宋·程颢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1)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3 分) [参考答案]诗人写了百尺高台、美丽的水光月色,树林和泉声,(1 分)营造了宁静(或静谧、幽静等)(1 分)的意境,表达了诗人闲适(或恬淡、自在)(1 分)的心情。

(2)“林下泉声静自来”一句诗用什么表现手法?请简析其效果?(3 分)[参考答案]反衬(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1 分)。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 高考古诗鉴赏万能公式大全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 高考古诗鉴赏万能公式大全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高考古诗鉴赏万能公
式大全
很多人想知道怎幺去解答高中古诗词鉴赏,往往一些学生在这方面丢分严重,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些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供参考!
 高中语文古诗鉴赏详细答题技巧一、炼字型
 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幺字?为什幺?
 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4、答题模式:①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②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③展开联想和想像,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描摹景象;④点出该字表达了什幺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二、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提问变体:①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从“情”和“景”的角度对某首诗或词作一赏析。

 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分析诗歌意境,一要注意物象的特点,二要注意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情感,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

中考古诗词鉴赏12种题型及解题方法

中考古诗词鉴赏12种题型及解题方法

中考古诗词鉴赏12种题型及解题方法题解就是品味、分析古诗词中用得精妙的字词,具体包括思想情感和表达效果这两类内容。

这类题目常见的提问方式是“某字用得妙,妙在何处”。

解答这类题目,可以采用比较鉴赏法。

要结合语境,分析炼字运用了什么修辞,说生动、形象、富于感染力等,使怎样的事、景、人、物、情更形象、更含蓄、更有意蕴等。

例:XXX(唐)XXX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XXX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问:说说第一句中两个“笼”字写景有何妙处。

答案】"笼"是笼罩的意思,两个"笼"字将烟、水、月、沙和谐地融合在一起,绘成一幅极其淡雅的水边夜色图,渲染了一种迷蒙、冷寂的氛围。

2.内容理解题解就是理解诗句所叙何事、所咏何人、所写何景等,有时也要求考生根据对诗词内容的理解作简单的推断、概括、分析、探究等。

这类题目常见的提问方式是“某个词,指的是什么”“某个词,包含哪些含义”或“写出某句诗的大意”等。

内容相识,先要扫清字词障碍,这是第一关。

中考古诗词考查,固然一般不会像文言文那样直接考字词释义,但题目里其实暗含如许的请求。

例: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宋)XXX僵卧孤村不自哀,XXX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问:这首诗第三句中“风吹雨”一语,有哪两层意思?答案】"风吹雨"既指自然界的风雨,又喻指南XXX岌岌可危的地步。

3.描绘画面题解描绘画面,就是发挥联想和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句中展现的画面。

这类题目常见的提问方式是“用自己的话,描绘某一句(联)所展现的画面”。

这类题目针对景物句,先读懂诗句,接着用描写性的语言组织答案,我们一可以应用修辞,如比喻、拟人等,使语言更形象、活泼;二可以添加联想与想象,把古诗因为追求简练而省略的内容弥补出来。

例:XXX(唐)XXX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古诗词鉴赏题型分析及答题技巧

古诗词鉴赏题型分析及答题技巧

古诗词鉴赏基础知识归纳一、古诗词中常见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1、比喻:突出事物的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对事物的描写更加细致传神;比喻鉴赏题答题模式:……句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本体事物)比喻为……(喻体事物),对……(本体事物)进行……(生动、细致、传神等)的描写,显示了……,表达了诗人……(情感特点)。

2、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指代所要表现的事物。

可以使语言简练、使描写对象具体实在,情感表达更为含蓄。

3、夸张:增强情感的表达效果,烘托氛围,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引起读者的丰富想象与联想,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

4、比拟:生动形象地表现所要描写的事物。

5、对比:把不同事物相近或相反的了两个方面作对照、互相比较。

作用:突出所要描写的事物。

答题模式:通过……与……相比较(比照),突出……的……(特点),寄托(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

6、通感:把视、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五种感官串通起来表现事物的修辞手法。

能够勾勒事物的立体形象,把人对事物的感受和主观情感协调统一。

7、互文:上下句文意互相照应补充。

让诗歌的语言更为简洁,在抒情上收到言简义丰的效果。

8、双关:谐音双关、语义双关。

抒情含蓄。

9、顶真:使诗歌的语言更富节奏感,让全诗的描写对象浑为一体。

10、列锦:将名词与名词性短语罗列在一起(《天净沙·秋思》)。

烘托气氛,勾勒画面,营造意境,丰腴情感。

二、古诗词中常见的表达方式1、记叙:对事件进行有序叙述。

(交代事情缘由和人物的经历和遭遇。

)2、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事物、景物作具体的描绘和刻画(具体内容见下面归纳)。

3、抒情: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直接表达对人物或事物的爱憎喜恨之情。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高适《除夜作》)间接抒情:①、借景抒情:通过景物描写来寄予、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

(正常情况下,均以美景写乐情,以恶景写哀情,但也有用“乐景写哀情”的,其目的是让哀情更悲。

古诗词鉴赏题型与答题格式

古诗词鉴赏题型与答题格式

古诗词鉴赏题型与答题格式题目1:请简要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这几句诗。

(4分)答题格式:1. 诗句内容理解(1分):这几句诗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壮丽景象,日月的运行好像是从大海中升起又落入大海,银河星光灿烂,好像也是从大海中涌现出来的。

2. 表现手法(1分):运用了夸张和想象的手法。

3. 情感表达(1分):诗人通过描写大海的宏伟气魄,表达了自己开阔的胸襟和渴望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4. 艺术效果(1分):营造了一种雄浑壮阔的意境,让读者感受到大海包容天地的磅礴气势。

解析:首先理解诗句的字面意思,这是赏析的基础。

然后明确运用的夸张和想象手法,这种手法能拓展诗歌的意境。

从情感上看,曹操当时的心境和他的政治抱负在诗中有所体现,而这样描写的艺术效果就是让整首诗充满了雄浑壮阔之感。

题目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被称为千古名句,请从修辞和蕴含的哲理角度赏析。

(4分)答题格式:1. 修辞(1分):运用了拟人修辞。

“生”“入”将“日”和“春”人格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

2. 哲理(2分):蕴含着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

残夜将尽,旭日从海中孕育而出;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显露春意。

3. 情感与效果(1分):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和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解析:从修辞角度看,拟人使诗句更加生动形象。

哲理方面,通过描写自然景象的交替,暗示了新旧事物的交替规律。

这种描写在情感上体现了诗人积极的态度,在艺术效果上能给读者带来鼓舞。

题目3:请赏析“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3分)答题格式:1. 内容(1分):这两句诗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景象,几只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不知谁家新来的燕子正衔着春泥在筑巢。

2. 炼字(1分):“争”和“啄”两个字用得极为精妙。

“争”字写出了黄莺争向暖树的活泼动态,“啄”字描写出燕子忙碌地衔泥筑巢的情景。

中考语文诗词鉴赏12大题型及解题攻略

中考语文诗词鉴赏12大题型及解题攻略

中考语文诗词鉴赏12大题型及解题攻略1.炼字品析 2.内容理解3.描绘画面 4.情感体味5.主旨领悟 6.形象感知7.景物描写 8.意境欣赏9.名句鉴赏 10.表达赏析11.典故溯源 12.综合评价1.炼字品析题型阐释炼字品析,就是品味、分析古诗词中用得精妙的字词,具体包括思想情感和表达效果这两类内容。

这类题目常见的提问方式是“某字用得妙,妙在何处”。

精题回放例一(2009·陕西)湖上(宋)徐元杰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

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说说诗中使用“乱”字的好处。

例二(2009·浙江台州)村晚(宋)雷震草满池塘水满陂①,山衔落日浸寒漪②。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③信口吹。

【注释】①陂(bēi):水岸。

②漪:水波纹。

③腔:曲调。

诗中的“衔”“横”两字富有表现力,请选择其中一字作简要赏析。

闯关方略古人写诗,为了表达的需要,往往在用字遣词时进行精细推敲和创造性搭配,使所用的字或词获得凝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

这种对字词进行艺术化加工的方法,就叫做炼字。

在诗句关键处炼得妙字,犹如画龙点睛,会令全句夭矫生姿,让人拍案叫绝。

炼字品析题,考查考生对语言的感受力,细致、精微地品味、赏析语言的能力。

解答这类题目,可以采用比较鉴赏法。

第一步,理解所炼之字的字面意思,确定它的词性及意思。

如例一的“乱”,字面意思是“杂乱”“纷乱”,兼有动词、形容词的词性;例二的“衔”“横”,字面意思是“用嘴含”“横着坐”,词性是动词。

第二步,推想炼出“妙字”之前的“平字”,可能是什么。

如例一,可能最初是“花开红树数莺啼”,例二可能是“山连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跨牛背”。

第三步,比较推敲、提炼后的“妙字”比推想出的“平字”在情、态、韵等方面多了一些什么。

因为古诗词炼字多在动词、形容词、数量词、虚词上做文章,所以,我们思考时,也应多从动词的动静、拟人效果,从形容词的修饰性、色彩感,从数量词的夸张效果,从虚词的表情达意功能等角度切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案四:分别是 “咽”和“冷”。 作者经过香积寺写 了所看到的一派景 象,尤其突出第三 联中的描写景物的 凄惨、阴凉,从中 写出了当时一种对 世俗欲念的不满情 绪,突出世态炎凉、 冷漠与无情。
“ 诗 眼 ” 分 别 是 “咽”、“冷”。山 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 ②两字在描摹景物上的作用: 阻拦,发生低吟,仿 绘声绘色(从声音和色彩两个 角度)地表现了山中幽静的景 佛呜咽之声。照在青 象。 松上的日色,由于山 林幽暗,似乎显得阴 冷。“咽”、“冷” ③两字在表现诗中意境的作用: 两字绘声绘色地表现 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 寂的意境。(结合全诗的意境 了山中幽静的景象, 分析其妙处。再总说) 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 - 新世纪教育网 中幽静孤寂的意境。 版权所有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齐己《早梅》 )
3、关注词的特殊用法(词类的活用)
- 新世纪教育网 版权所有
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
“望”是长时间凝 视的动作;友人已经 远去,但是诗人仍然 在江畔伫立,久久凝 望友人离去的方向; 表达诗人对友人依依 惜别的深情。

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2、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白居易《暮江吟 》) 3、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蒋捷《一剪梅· 舟过吴江》)
4、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杜甫《绝句》)
- 新世纪教育网 版权所有

规律
1、重点关照动词 2、关注修饰语 (形容词为主、兼顾副词和数词)
丹阳郭里送行舟, 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 寒鸦飞尽水悠悠。
- 新世纪教育网 版权所有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看,在诗中指回望。 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 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 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 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 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 酸楚。 - 新世纪教育网
版权所有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 怎样的感情。
- 新世纪教育网 版权所有
题型二
过香积寺 王 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过香积寺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 的说法,所谓“诗眼”往 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 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 诗第三联两句中“诗眼” 分析欠准确 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 - 新世纪教育网 版权所有 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过香积寺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此答案只分析了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 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 “咽”,将“冷”置于 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 不顾,又没有结合全诗 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 的意境分析其妙处。这 中“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 一解答就不符合题目的 - 新世纪教育网 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版权所有 要求。
版权所有
题型解读 炼字题如何设问? 1.பைடு நூலகம்中的某个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或简析某字的含义或妙处。(直接鉴赏关键词) 2.诗中的“诗眼” (“关键字”)是哪 一个?为什么?(找出关键词并鉴赏) 3.这个词与另一个词比较哪个更好?为 什么?(比较鉴赏) 三种题型
- 新世纪教育网 版权所有
王维
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 只有分析的结果, 联两句中“诗眼”分别是哪 没有分析的过程。 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 - 新世纪教育网 版权所有 诗简要赏析。
答案三:第三联上下 王维 两句的诗眼分别是“咽” 和“冷”。作为山水田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园诗派,其特点是“诗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中有画,画中有诗”,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而本诗则向世人描绘一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幅幽静恬然过香积寺的 游景,全诗突出一个静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 的说法,所谓“诗眼”往 字,而咽冷将泉声月色 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 动静结合,同时照应前 诗歌鉴赏,应结合原诗 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 后联。 诗第三联两句中“诗眼” 的语言,不能架空分析。 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 此答案没有结合原诗语 - 新世纪教育网 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版权所有 言进行具体分析。
过香积寺
答案二:分别是 “咽”和“冷”。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作者借景抒情,通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过咽和冷字,深深 地表达了自己内心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的悲凉心境,作者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厌恶世俗的繁杂,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 渴 望 一 种 清 净 、 安 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 宁的生活。 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毒龙:世俗欲念。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 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 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 新世纪教育网 版权所有
〖答题示例〗
回答一:
我 认 为 “ 咽 ” 和 王维 “冷”,用拟人化的手 法,生动地描写出了泉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水从石头上流过的声音,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给人一种清幽恬静的感 觉,同时表达了诗人对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路过香积寺所领悟到的 自然美景的喜悦的心情。
轻风 扶 细柳 淡月 失 梅花
1、摇——映 2、舞——隐 3、扶——失
古诗鉴赏复习(一)
- 新世纪教育网 版权所有
整体感知
为人性僻耽佳句, 语不惊人死不休。
——杜甫
何为炼字? 所谓炼字,就是为了表达的需要,在用字遣词 时进行精细的锤炼推敲和创造性的搭配,使所用的 字词获得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 果。这种对字词进行艺术化加工的方法,就叫做炼 字。 - 新世纪教育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