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炼字 ppt课件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炼字课件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炼字课件
素秋:秋天的代称。清冷感觉。
说说“敌”的妙处。
“敌”有对着、抵挡之意。 (步骤一)写出空床和素秋默 默相对的寂寥清冷氛围,而且突出了空床难寝无法承受素秋 的凄冷(步骤二)抒发了作者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 (步骤三)
请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10四川卷) 减字木兰花
向子湮 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粲粲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 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着意遮围,莫放春光造次归。 (1)“斜红叠翠”一句,“红”“翠”和“斜”“叠”字 对春景的描写各有其妙,请简要分析。(4分)
七八颗星是寥落的疏星,两三点雨是轻微的小雨,(步骤 一)几个数词的运用使我们感到了夜色微雨中一种轻柔的美, 营造了一种恬静、祥和的气氛,(步骤二)表达了作者对丰 收的喜悦之情以及他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步骤三)
叠词
有突出意境、强化情感、增强韵律、渲染色彩等 作用。叠词中的拟声词的作用就在于可以使诗文生 动、形象,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红”“翠”点明了花叶的色彩,以“红”借代花,以“翠” 借代叶,含蓄而形象。“斜”“叠”描写花叶的形态,“斜” 字描画出花朵的多姿,“叠”字则凸显了枝叶的繁密。
请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10湖南卷)
好事近① 陆游 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两岸白苹红蓼,映一 蓑新绿。 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明日又乘风去,任 江南江北。
“诗眼”分别是“咽”、“冷”,“咽”为呜咽之声,冷有 寒冷之意。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好像呜 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好像显得阴冷。 “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 孤寂的风景(意境)。
方法小结:
步骤一、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释义) 步骤二、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析景) 有明显手法一定要指出 步骤三、点出该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 感情。(意境、感情)

《诗歌鉴赏之炼字》课件

《诗歌鉴赏之炼字》课件

日本
日本炼字注重笔画的精致和平衡,展现了日本文化 的简洁、高雅和雅致。
阿拉伯
阿拉伯炼字追求曲线的优美和装饰的华丽,呈现出 阿拉伯文化的繁复和神秘。
《诗歌鉴赏之炼字》PPT 课件
通过本课件,了解诗歌与文字艺术的关系,深入探讨炼字在诗歌鉴赏中的作 用,以及炼字的定义、分类、表现形式、技巧等方面的知识。
炼字的背景与定义
1 起源
炼字起源于中国古代,是 一种以汉字为基础的艺术 形式。
2 定义
3 背景知识
炼字是通过调整字形结构、 运用创意和技巧,使文字 与意境相融合,增强诗歌 的表现力。
嵌字组合
将不同字体和字形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形成完美的组合效果,突出炼字的独特 之处。
炼字与诗歌意境的契合度
自然主题
运用炼字创造出山水、花鸟等自然元素,与诗歌的 意境相契合,增添诗意。
情感主题
通过炼字表现出丰富的情感,与诗歌中的表达方式 相呼应,深化诗歌的情感内涵。
都市主题
炼字可以通过表现城市景观和现代元素,使诗歌与 现实社会相结合,增加现代感。
古代诗人 炼字技巧 代表作品
李白 巧妙运用字形 《静夜思》
白居易 重点刻画字的结构 《长恨歌》
认识不同文字的文化内涵和韵味
汉字
解读汉字的文化内涵,领会中华韵味,加深对中国 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体验。
阿拉伯字母
了解阿拉伯字母的艺术特点,感受阿拉伯文化的独 特魅力,促进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炼字风格和特色
了解炼字需要掌握汉字的 基础知识,如字形、笔画 和书写规范。
炼字的分类及特点
分类
• 形状炼字 • 图形炼字 • 结构炼字
特点
• 富有创意 • 主题明确 • 形象鲜明

诗歌鉴赏之炼字完整版(课堂PPT)

诗歌鉴赏之炼字完整版(课堂PPT)

学习目标
• 了解炼字题常见的提问方式。 • 掌握炼字题的解题技巧和答题步骤。
题型分析
常见的设题形式: 1、对某字进行赏析或简析某字的表 达效果。 2、某诗中的某字,有的版本作某字 ,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3、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 在哪里? 4、某一联中最精炼传神的是哪个字 ,请作简要分析。 5.某字意蕴丰富,请简要赏析。
* 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玉楼春》)
“闹”,运用拟人手法,将春杏怒放,生机勃勃之景生动形 象、极具情趣地展现在我们眼前,王国维赞之“一闹字而境界 全出”。
二、形容词——巧用形容词,可绘景摹状,化抽象为 具体,化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 触其物,如历其境。
*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凉州 词》王之涣)
答案: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 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 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 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其所有致地 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这样写答案
• 格式:
• 该词有……的含义,采 用……修辞手法,化…… 为……{释含义、明手法}, 写出了……情形, {描景象}, 表达了作者……思想感情, 或烘托了……的意境{ 说效 果 }。
分)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把改字放入原句中 描述景象1分)表现了诗人遇赦后的高兴心情。(点出 改字的作用1分)
答题步骤:
• 第一步 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或指出这个字特 殊的语法现象或修辞手法,如词类活用、拟人、 通感、化静为动等。(释含义、明手法)
• 第二步 展开联想和想象,把该字放入到句中描 述景象(描景象)
3.表颜色的词 一般用颜色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 感,渲染气氛。

《诗歌鉴赏之炼字》公开课课件(共25张PPT)

《诗歌鉴赏之炼字》公开课课件(共25张PPT)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增强诗词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秋 夕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 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坐看牵牛 织女星。
具有双关意义的形容词
在写景诗中,可以写景也可以体现人物情感。
(三)、炼数词
一二三枝竹竿,四五六片竹叶。 自然淡淡疏疏,何必重重叠叠。
(郑板桥《咏竹》)
诗中只用了简简单单的几个数字,却 写尽了竹子萧疏、瘦劲的风姿神韵。
试卷采样
我来阅卷 采样得分________ 扣分依据 _________________
我来答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比分析】 采样得分 2分 扣分依据 该答案很规范:先解释其义,再说写出了事物的 什么状态,后写表达了什么感情。但缺少了对诗歌主 旨的精准把握,只是表面化地理解,没有联系尾联来 理解作者写景的目的。另外,欣赏是一种想象性活动 ,需要有画面感。可惜该答案只是“想”到了“莺” ,没有把“莺”“落花”联系起来,想象出一个立体 的画面,从而进一步看出“过”字在整个画面中的作 用。
玉楼春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hú ]皱波纹迎客棹 [zhà o]。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注:縠[hú ]皱,绉纱,此处比喻水的波纹。
【提问】 “红杏枝头春意闹”是千古名句, 有人说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请说说你 的理解。
确定字
解释字义
描绘景象
“拳”和“退”。拳是指像拳头一样蜷缩着。用“拳” 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退” 点明作用(意 是后退的意思。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 境、情感) 天空中飞行的状态。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 幅动静结合的画面,传达出了作者内心的悠然与闲适。

2024届高考诗歌鉴赏之炼字++课件21张

2024届高考诗歌鉴赏之炼字++课件21张
——写尽环境孤苦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抓住春雨特点 表达喜雨之情
表颜色的形容词
1.增强描写的画面感和色彩感。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错落有致搭配和谐色彩立体鲜明
2.特定颜色能够渲染出特定氛围,表达诗人特定思想和心情。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感叹时序匆匆,春光易逝
名词
答案:分和挂。分本意为分开,意思是野竹刺破了空中的青色云气,表现了野竹的高大参天,描绘出翠竹与云气相浑然一体的景色。挂字化动为静,把白色的飞泉拟作挂于碧峰的白练,一方面写出视距之远,一方面以白泉与碧峰相映衬,两个字生动形象,突出了道士居所之景的奇丽壮观,含蓄地表达对道士的向往之情(访道士的心情迫切)。
咬文嚼字,“嚼”出诗情画意
——诗词鉴赏之炼字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岛《题诗后》为求一字稳,耐得半宵寒。——顾文炜《苦吟》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卢延让《苦吟》
所谓炼字,就是为了表达的需要,在用字遣词时进行精细的锤炼推敲和创造性的搭配,使所用的字词获得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
答题步骤
①析本义
②描情景
③说效果
诗歌鉴赏炼字题的思路方法,易错易混易漏点。
不要遗漏艺术手法
带入句中含义
●全(答题要点要全)
●顺(答题语言要完整、通顺)
三、归纳总结
(直接鉴赏关键词)
(找出关键词并鉴赏)
(比较鉴赏)
动词
化静为动,赋予画面动态感,形象生动,通常能使整个画面显得生机勃勃。
云破月来花弄影——一个“弄”字写出了月下花枝在轻风中舞动的姿态之美。
形容词
不仅能更加生动形象地描摹出意象的特点,还能够营造特定的意境氛围,表达诗人特定的思想情感。

诗歌鉴赏——炼字25页PPT

诗歌鉴赏——炼字25页PPT
诗歌鉴赏——炼字

6、黄金时代是在我们的前面,而不在 我们的 后面。•来自7、心急吃不了热汤圆。

8、你可以很有个性,但某些时候请收 敛。

9、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蹩脚 的工人 总是说 工具不 好)。

10、只要下定决心克服恐惧,便几乎 能克服 任何恐 惧。因 为,请 记住, 除了在 脑海中 ,恐惧 无处藏 身。-- 戴尔. 卡耐基 。
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之炼字题+课件29张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之炼字题+课件29张

如:“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曾把齐己的《早梅》诗中的“数枝开”,改为 “一枝开”,齐己因此而拜郑谷为“一字师”。
又如:元代盛如梓《庶斋老学丛谈》记载,张桔轩有诗云“半篙流水夜来雨,一树早梅何 处春”,元遗山认为既指明了“一树”,就不能又说表疑问的“何处”,同时,一树梅花 也绝非早梅,于是他就把“一树”改为“几点”,“几点”本身并没有什么奇特之处,但 用在这里描绘逐水而流的梅花,却符合生活的真实,也使全诗气机流畅,韵味平添。
赋得暮雨送李胄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用词精当 ①“重”“迟”二字用意精深: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手 法】,帆来鸟去为动,但帆重犹不能进,鸟迟似不振翅, 【句意】这又显出相对的静来,【效果】表现出离别之时 的依依不舍之情。【情感】 ②“漠漠”“冥冥”运用叠词,生动地展现了细雨朦胧的 景象,渲染出浓浓的离愁别绪,更为诗歌增添了音韵美, 使感情更加缠绵浓重。 ③作者使用寓情于景的手法,那冥冥暮色,霏霏烟雨,渲 染出自己沉重的心境,帆的形象寄托作者的遥念,羽湿行 迟的去鸟,也是远去行人的写照。
化无
形的情感为有形的物象,传神地突出了乡愁的浓烈。
3.诗歌抒发了哪些思想感情?请作简要概括。
①抒发诗人身处边塞,羁旅思乡的愁苦。 ②表达了诗人年华已逝而功业未成的感慨。 ③为好友出使西域顺利返回晋昌而感到欣慰。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司空曙
故人江海别,几度①隔山川。 乍见翻②疑梦,相悲各问年。
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 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③。
⑵ 凉 风 : 秋 风 。 《 礼 记 ·月 令 》 : “ ( 孟 秋 之 月 ) 凉 风 至 , 白 露 降 , 寒 蝉 鸣 。 ”

2025年专题五诗词鉴赏之炼字-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技巧(全国通用)课件

2025年专题五诗词鉴赏之炼字-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技巧(全国通用)课件

壹 炼字
动词
使诗歌有动态之美,具有凝练、形象、生动 传神的效果,赋予形象以动态感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贾岛《题李凝故居》)
为何是“敲”不是“推”?
在万物入睡、沉寂得没有一点声息的时 候,敲门声更是显得夜深人静。”也更 能凸显出环境的幽静。
壹 炼字
形容词
形容词不仅可以从形、声、色、光等方面点出事物的特点、性质、状态等,还能传达出作者的感情。化 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物象具体、生动、直观、形象。
查慎行
夙雾才醒后,朝阳未吐间。 翠烟遥辨市,红树忽移湾。 风软一江水,云轻九子山。 画家浓淡意,斟酌在荆关②。
①大通驿:在安徽铜陵,大通河由此 入长江,作者乘船途经此地。
②荆关:五代后梁画家荆浩、关仝, 二人善于山水画。
壹 炼字
形容词
形容词不仅可以从形、声、色、光等方面点 出事物的特点、性质、状态等,还能传达出 作者的感情。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 使物象具体、生动、直观、形象。
①大通驿:在安徽铜陵,大通河由此 入长江,作者乘船途经此地。
②荆关:五代后梁画家荆浩、关仝, 二人善于山水画。
壹 炼字
虚词
这里的虚词主要指副词、连词。在古典诗词中, 虚词的锤炼运用恰当时,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 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 美学效果。
首联; “夙雾才醒后,朝阳未吐间”句中 “才”“未”两个副词,写出了朝雾刚刚散去、 朝阳尚未东升的风景,奇妙地扣紧诗题的“早” 字,描写严谨细致。

考 词
• 动词:通常具有精准传神地表现被描述对象某种特点的效果,常会 涉及到拟人手法,使得所刻画的对象富有动感;

• 形容词:从形、声、色、态等方面表现被描述对象的特点,还能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背”是背对、背离的意思,诗中指诗人背向雁群、背离故 乡远行,和“独”结合在一起,更突显出诗人形单影只、背井 离乡的辛酸苦楚。
4、“背”有背离、背对的意思。点明诗人独自一人背对着大雁 飞去的方向前行,大雁的成群结队与诗人独自一人形成鲜明对 比,突显了诗人举目无亲的孤独落寞。
早 发 罗邺(晚唐)
•动词(一般动词、活用动词)
•修饰语(形容词 副词)
•特殊词(叠词、 色彩词、 数量词、拟声词)
炼字篇 之
一、在鉴赏诗歌时,一要重点关照动词
动词的提炼是古诗炼字的主要内容。 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 陶潜“悠然见南山”的“见”字, 张先“云破月来花弄影”的“弄”字, 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
一剪梅 舟过吴江
一片春愁待酒浇, 江上舟摇, 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 风又飘飘, 雨又潇潇。 何日归家洗客袍?
银字筝调, 心字香烧。
流光容易把人抛, 红了樱桃, 绿了芭蕉。
[宋]蒋捷
炼字篇
“流光容易把人抛,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流光容易把人抛”,指时光流逝之快。樱桃和芭 蕉这两种植物的颜色变化,具体地显示出时光的奔驰。蒋 捷抓住夏初樱桃成熟时颜色变红,芭蕉叶子由浅绿变为深 绿,化抽象为具体,把看不见的时光流逝转化为可以捉摸 的形象。春愁是剪不断、理还乱。词中借“红”“绿”颜 色之转变,抒发了年华易逝,人生易老的感叹。
• 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释含义)
• 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描景象、点手法)
• 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
的感情。
(明情境)
格 式:
• 该词有…的含义,(释含义) • 采用…手法,化…为…(明手法) • 写出了…情形,(描画面) • 表达了作者…思想感情,(表感情) • 同时在结构上还照应了(前)后文的…(或“为…做了
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 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 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 此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羸客塞城。 请赏析“独向长空背雁行”中“背”字的表达效果。(3分)
【答案】“背”是背着,即方向相反。诗人独自 一人朝着与返乡的大雁相反的方向前行,用返乡 的雁反衬出客居边塞的诗人孤独寂寞的飘泊之感 和浓重的思乡之情。
趣味思考
• 苏东坡: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 • 黄庭坚: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
苏小妹: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1、诗中的某个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或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直接鉴赏关键词)
•2、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或文有文眼,诗有诗眼,此诗的诗眼是什么?鉴
请赏析“独向长空背雁行”中人离乡北行的孤单身影,表达了 诗人的哀伤、无奈以及离乡的孤独之情。
2、“背”说明诗人是与大雁背道而驰的,大雁南飞,诗人却只 能北上,且“雁”代表着诗人心中远大的志向,但现实中自己 却与理想渐行渐远,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愤懑。
赏它的妙处。
(找出关键词并鉴赏)
•3、这首诗某句中某字可否换成另一字?请简述理由。
或此诗有的版本作是这样,有的版本是那样,你觉得 这两个字哪个字更好?为什么? (比较鉴赏)
• 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长沙》毛泽东 • 2、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赤壁怀古》苏轼) • 3、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泊船瓜州》王安石 • 4、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凉州词》王之涣 • 5、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长沙》毛泽东 • 6、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虞美人》李煜 • 7、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雨霖铃》柳永
例1: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
“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 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例2: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
“溅”、“惊”二字,带有使动,不仅 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 痛苦。
炼字篇之
二、在诗词鉴赏中,二要关注修饰语
例1: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 古人不废炼字法,然以意胜,而不以字胜。
故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
字见色 。
——沈德潜
“炼字”即“炼意”
“字不离句”“句不离篇” ——炼字原则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早 发 (晚唐)罗邺
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 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 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 此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羸客塞城。
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
例2: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潜、细,脉脉绵绵,写的是自然造化发生之机,最 为密切细致。
例3: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闺怨》王昌龄)
前两句写少妇经过梳妆打扮之后,兴冲冲地登 上翠楼,去赏春景。一个“忽”字,突出闯入眼帘 的柳色,使她想起了当年与丈夫折柳送别的场景, 想起了丈夫,不禁伤感。“忽”字将这种情绪上的 变化写得淋漓尽致,而这正是本诗耐人寻味之处。
铺垫”)(谈作用)。(有则写)
这样写答案
•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按要求答题。 襄邑道中
陈与义(宋)
飞花两岸照船红, 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注】这是陈与义27岁时进京待选途中写的一首纪行诗。
《早梅》
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注:齐己,唐朝和尚,善诗 。齐己早年曾 热心于功名仕进,然而科举失利,不为他人 所赏识,故时有怀才不遇之慨。
炼字篇
推敲字词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数枝开。
齐己《早梅》 郑谷将“数”改为“一”,因为题为“早梅”,
如果开了数枝,说明花已开久,不能算是“早梅”了, 作者佩服不已,尊称郑谷为“一字师”。
炼字篇之
三.在诗词鉴赏中,三要关注特殊词
(叠词、拟声词、颜色词等)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声声慢》李清照) 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杜甫) 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