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精选课件PPT
合集下载
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专题课件(共41张PPT) 文言文考点讲解-学习篇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
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
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
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
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背诵课文, 把握文章的中心论点,归纳作 者的论述过程。
《送东阳马生序》“思考探究”第一题
作者写这篇文章,讲述自己的求 学经历,赠送同乡后学,主要是 想表达什么意思?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熟读课文,理解 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
《送东阳马生序》“积累拓展”第五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关注作者
用的学习方法,明确人物的学习
态度。
【针对训练】 黄钺传
黄钺字叔扬,苏郡常熟县人。少明敏好学,家无藏书,钺日 游市肆中,见书,不问古今,即借观之,或竟日不还。家有田数 十亩在葛泽陂,(钺父)因令督耕其中。钺从其友人家借得书,道 中披览,比至陂辄尽,每以为恨。隐士杨濙①者,尝避雨泊舟钺舍 傍,窥见钺持书倚檐,声琅琅不辍,乃就视之曰:“竖子好学至此 哉,日能读几何。”钺答曰:“苦无书读,过目能不忘也。”濙 曰:“我有书在洋海店,去此不远,竖子能从吾游乎?”钺喜再拜, 即从淡舟至其舍,与数册持去。
人也。”
遇到的困难
克服方法: 内心的充足、精神的强大
第三步:组织答案,规范作答语言。
参考答案: 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有: 1.求书之难。这是由于“家贫”造成的困难。
作者用借书、抄书的办法来克服。 2.求师之难。
作者用跑远路、拜名师、虚心求教的办法来克服。 3.生活之苦。
作者历尽苦寒,破衣粗食。但他以内心的充足、精神的强大来 克服这一困难。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实词 课件(共66张PPT)

❖ 例: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 (通假字:“得”、“与”——本字:
“德”、“欤”)
通假字三种形式
①同音通假。如: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坐”通“座”,意思是“座位” “甚矣,汝之不惠。”——“惠”通“慧” ②音近通假。如: “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意思是“没有”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阙”通“缺”,意思是“缺口” ③音变通假。如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通 “悦”, “军士吏被甲”——“被”通“披”
无冻馁之患矣 患 生于忧患 名词,忧患
由是则可以辟患而不为也
名词,祸患,灾难
一词多义整理
益慕圣贤之道 名词,学说
道 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动词,讲述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仁政
一词多义整理
并自为其名 自以为不如
代词,自已
自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介词,从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若,如果
自三峡七百里中 介词,在
(1)原因——如“既克,公问其故” (2)所以——如“彼竭我盈,故克之” 故 (3)故意——如“广故数言欲亡” (4)旧——如“两狼之并驱如故” (5)特意——如“桓侯故使人问之”
一词多义整理
于是入朝见威王 朝廷
朝 皆朝于齐
朝见、拜见
朝晖夕阴 朝辞白帝彩云间 早晨
一词多义整理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实情
野芳发而幽香
发 征于色,发于声
出发 开(花) 表现、显露
舜发于畎亩之中 起、被任用
苍颜白发
头发
一词多义整理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巩固
固 固以怪之矣
本来
吾义固不杀人 本来,引申为坚决
一词多义整理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国防
“德”、“欤”)
通假字三种形式
①同音通假。如: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坐”通“座”,意思是“座位” “甚矣,汝之不惠。”——“惠”通“慧” ②音近通假。如: “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意思是“没有”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阙”通“缺”,意思是“缺口” ③音变通假。如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通 “悦”, “军士吏被甲”——“被”通“披”
无冻馁之患矣 患 生于忧患 名词,忧患
由是则可以辟患而不为也
名词,祸患,灾难
一词多义整理
益慕圣贤之道 名词,学说
道 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动词,讲述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仁政
一词多义整理
并自为其名 自以为不如
代词,自已
自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介词,从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若,如果
自三峡七百里中 介词,在
(1)原因——如“既克,公问其故” (2)所以——如“彼竭我盈,故克之” 故 (3)故意——如“广故数言欲亡” (4)旧——如“两狼之并驱如故” (5)特意——如“桓侯故使人问之”
一词多义整理
于是入朝见威王 朝廷
朝 皆朝于齐
朝见、拜见
朝晖夕阴 朝辞白帝彩云间 早晨
一词多义整理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实情
野芳发而幽香
发 征于色,发于声
出发 开(花) 表现、显露
舜发于畎亩之中 起、被任用
苍颜白发
头发
一词多义整理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巩固
固 固以怪之矣
本来
吾义固不杀人 本来,引申为坚决
一词多义整理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国防
九年级中考文言文阅读讲座(公开课课件)精品PPT(共54张PPT)

5. 文言文复习手段略有偏颇。教学目标唯一化,教学手段浅显化,轻 视课内,猛抓课外。
二、文言文命题研究
1. 江西近十年中考命题规律
年份
篇目
选文出处
选文主题 题量
2010
元祐初……
曾敏行《独醒杂志》 人物故事 5
2011 解元,字善长…… 解缙《太原王传》节选 人物故事 5
分值
江西元素
10
作者曾敏行 (南宋江西人)
从近几年考点来看,江西省中考根据这一要求,在中考文言文 阅读中主要考查以下几项内容:
1.能正确划分朗读节奏; 2.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意义; 3.理解并翻译文中的语句; 4.理解内容并能归纳内容要点; 5.分析文中人物形象和性格特征; 6.能对文中的人物、思想观点等谈谈阅读感悟和启示。
考点一:划分朗读节奏
王蓝田性急 ……
《世说新语》节选
人物故事
2017
《清官周忱》
《玉堂丛语·清官周忱》 节选
人物故事
2018 2019
鲁施氏有二子 《列子·说符》节选 ……
《季布》
《史记·季布乐布列传》 节选
说理类 人物故事
题量 5 4 4
分值 10 12 12
江西元素
涉及江西庐 山
作者刘义庆 (南朝宋临
川王)
主人公江西 吉水人
1. 江西近五年中考考题分析
年份
篇目
划分节奏错误项
考题解析
正确节奏
错题考点
2019 《季布》 上默/然惭
“上”为主语,皇上
上/默然惭
主谓之间要停顿
2018 鲁施氏有二 孟氏/之一子之秦 “孟氏之一子”为主语, 孟氏之一子/之秦 主谓之间要停顿
“之”为动词,“秦”为
二、文言文命题研究
1. 江西近十年中考命题规律
年份
篇目
选文出处
选文主题 题量
2010
元祐初……
曾敏行《独醒杂志》 人物故事 5
2011 解元,字善长…… 解缙《太原王传》节选 人物故事 5
分值
江西元素
10
作者曾敏行 (南宋江西人)
从近几年考点来看,江西省中考根据这一要求,在中考文言文 阅读中主要考查以下几项内容:
1.能正确划分朗读节奏; 2.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意义; 3.理解并翻译文中的语句; 4.理解内容并能归纳内容要点; 5.分析文中人物形象和性格特征; 6.能对文中的人物、思想观点等谈谈阅读感悟和启示。
考点一:划分朗读节奏
王蓝田性急 ……
《世说新语》节选
人物故事
2017
《清官周忱》
《玉堂丛语·清官周忱》 节选
人物故事
2018 2019
鲁施氏有二子 《列子·说符》节选 ……
《季布》
《史记·季布乐布列传》 节选
说理类 人物故事
题量 5 4 4
分值 10 12 12
江西元素
涉及江西庐 山
作者刘义庆 (南朝宋临
川王)
主人公江西 吉水人
1. 江西近五年中考考题分析
年份
篇目
划分节奏错误项
考题解析
正确节奏
错题考点
2019 《季布》 上默/然惭
“上”为主语,皇上
上/默然惭
主谓之间要停顿
2018 鲁施氏有二 孟氏/之一子之秦 “孟氏之一子”为主语, 孟氏之一子/之秦 主谓之间要停顿
“之”为动词,“秦”为
江西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ppt

1. 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 A. 复于地取内/口中 B. 破/即吐之 C. 谢无奕/性粗强 D. 事行/便拜 【解析】“捡起”和“放”两个动词,均是主语王蓝田的动 作,属于并列关系的主谓结构,应在并列的谓语间划分朗读 节奏,即“复于地取/内口中”。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3分) (1)瞋( 生气(发怒)) (2)数( 数落(责骂) ) (3)阙( 通“缺” )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与积累
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
(13年13考,近2年4道题12分)
江西11年中考命题规律
内容 年份 2017 篇目
清官周忱
主题
为官治国 (人物来 自今江西吉 水)
作者
题量 分值
实词
案、 恐 (一词多 义)、谢(古今异 义)
焦竑(明)
4 12
2016
《世说新语》 人物传记 节选
《游大林寺》 山水游记 (涉及江西 庐山) 《精骑集》序 乐学善学
王述转尚书令,事行便拜⑥。文度曰:“故应让杜、许⑦。” 蓝田云:“汝谓我堪⑧此否?”文度曰:“何为不堪,但克让自是 美事,恐不可阙。”蓝田慨然曰:“既云堪,何为复让?人言汝胜 我,定⑨不如我。” (选自《世说新语》) 【注】①王蓝田:名述,袭爵蓝田侯。后文的“文度”为其子。② 鸡子:鸡蛋。③筯(zhù):筷子。④内:通“纳”。⑤(niè):咬。 ⑥事行便拜:授官的诏书一下达就立即接受。⑦故,或许。杜、许, 不详何人,应为当时有名望的两人。⑧堪:能够胜任。⑨定:到底。
【答案】王蓝田吃鸡蛋着急生气,可见他是个性急、暴躁的人; 他能忍让谢无奕的辱骂,可见他
是个宽容的人;他受任尚书令而不谦让,可见他是个率真、不虚 伪的人。 【参考译文】王蓝田性子很急,曾经吃鸡蛋,(他)用筷子扎鸡蛋, 没有扎到,于是发怒,拿起鸡蛋扔到地上。鸡蛋在地上不停地转 圈,(他)又下地用木鞋的齿去踩它,又没踩破。他非常生气,又 把鸡蛋捡起放到嘴里,把蛋咬破了就吐出来。 谢无奕性情粗暴固执,因为一件事彼此不合,亲自前去数落王蓝 田,肆意攻击谩骂。王蓝田表情严肃地转身对着墙不敢动。过了 半天,谢无奕离开,过了许久,他才回过头问身旁的小官吏说: “走了没有?”(小官吏)回答说:“已经走了。”
江西省中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复习课件

实词解释的常用技能及方法:
(7)语境推断法:即解释词语含义时, 要紧扣上下文的意思,结合句意和具体 语境来推新理解。如中考题解释“去蒋 山亦七里”中的“去”,联系上文“筑 第于南门外七里”可判断出该句中的 “去”是“距离”的意思。
(8)揣测法:有些文言字词,用扩词的方法理解 不通,教材中也没有出现,这种情况只能联系上下 文揣测其意义,用这种方法时切忌脱离文本,毫无 根据地随便猜测。 课外文言文虽然考查的是对课外文言词语的理解, 但是考点都在课内,它往往与已学过的课文中的文 言词汇有联系,遵循的是“题在课外,答在课内” 的原则。所以,在复习时,要对这些重要的文言实 词和虚词进行归类整理并识记。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之、其、而、以、于、乃、虽、为、者、 且、则、何、焉、与、所、因)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和用法。 3、理解并翻译文章中的句子。 4、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归纳文章内容要点。 5、分析概括文章所表达的作者的观点态度。 6、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
第 二 章
文言词汇题考察的是对课内文言文字词意思的 识记程度,主要有解释题和选择题两种题型。
实词解释的常用技能及方法:
扩词法:这是最常用的方法,即给单个 的文言字词组词,把单音节词变为双音 节词。然后再根据具体语境来确定文言 实词的含义。如中考题中曾经出现过的 “人赖其利”中的“赖”,可以组词为 “依赖、赖皮、无赖”等,然后不难估 计应为“依赖”。
(2)课文迁移法:即联系课内文言文学过的有关 该词的意思,将词义带入语境中进行验证。把教材 中所学的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一词多义 字积累起来,以便自如地理解运用。 (3)现代汉语印证法:日常生活中许多词语、成 语等保留有大量的文言词义,可以借助熟悉的成语 中的实词词义来推断文言文中的实词词义。如“陶 后鲜有闻”中的“鲜”可以联系成语“鲜为人知”, 翻译为“少”。
[中学联盟]江西省修水县何市镇中学九年级语文人教版文言文阅读理解复习课件(共22张PPT)
![[中学联盟]江西省修水县何市镇中学九年级语文人教版文言文阅读理解复习课件(共2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94db8142a45177232e60a219.png)
时光匆匆,时间宝贵。我们还是抓紧时间来做 题吧:
刘显,南昌人。生而膂力①绝伦,稍通文义。 家贫落魄,之丛祠欲自经②,神护之不死。间行 入蜀,为童子师。已,冒籍③为武生。
①膂(lv)力:体力。②自经:上吊自杀。③冒籍:假冒籍贯。
翻译:刘显,南昌人。生来就体力超出常人,稍微通晓一些文章理义。 家里贫穷落魄,(刘显)跑到树林中的祠庙里想要上吊自杀,神仙 保护着,他没有死去。偷偷地跑到四川去,当上小孩的老师。后来,
澄各因其材质,反覆⑤训诱之,每至夜分,虽寒暑不易也。 澄一夕谢去,诸生有不谒告⑥而从之南者。
⑤覆:通“复”。⑥谒告:请假。
翻译:吴澄根据他们各人的才能和特点,反复教 育,循循善诱,每次都(讲授)到半夜,即使寒 冷的冬天和炎热的夏天也(从不)改变。吴澄一 天晚上告辞离开,学生们有不请假而跟从吴澄到 南方去的。
考点分析: 通过对近三年文言文阅读考题分析来看,应重点抓人物传
记类短文训练,重点训练故事情节概括和人物性格分析,并积 累实词和虚词。
本大题五个小题,共10分。
解题策略: 1、第一小题是划分句子朗读节奏,根本方法就是要准确理
解句子意思,在草稿纸上把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然后再划分 节奏。
2、第二小题是解释加点的词,考初中六册课本上 基本的文言实词。重点要关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 义的词。
3、第三小题是翻译句子,注意要字字落实,句句 落实直译出来,不可随意增减内容。要译出文言 句式的特点。还要补充省略成分。
4、后两题大都考文意把握、写作特色、人物形象分 析,还有个性化阅读。
古人写人物传记常有以下几种方法:①通过人物肖像、 语言、行动、心理来直接刻画人物形象;②通过人物活 动环境来刻画人物;③通过细节描写、侧面描写来刻画 人物;④通过事件来刻画人物。
中考复习:文文言文阅读技巧 课件(36张PPT).ppt

题型三:文言句子翻译
3.文言句子六字翻译法:对、换、留、删、补、调。 (1)对,就是对译,逐字逐句落实。 (2)换,就是用现代词语替换古代词语。 (3)留,就是保留文言文中的一些基本词汇和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 国名、朝代名、官职名、年号、政区名、典章制度及度量衡名称以及古 今意义不变的词语等。 (4)删,就是删去文言文中的某些虚词。有些文言虚词在句中只起语法作 用,在翻译时不必也不能翻译,只要不影响语气,就可以删去。一些句 首的发语词、在句中表顺接的一些连词、起补充音节或停顿的结构助词 等,均可略去不译。 (5)补,就是补出文言文中的省略成分。 (6)调,就是调整语序。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主谓倒装等,在翻译时 就要把这些倒置的成分调整过来,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语法。
感叹,“啊”“呀”;Leabharlann 词尾。 ②介词:“于” “在” “从”
考纲所列18个文言虚词
⑷乃 ①副词:表承接,就、才、于是;表转折,却、竟;表判断,就是。 ②代词:你、你的。 ⑸其 ①副词,表测度,大概;表疑问,不译;表反诘,难道;表期盼,可 要、要。 ②连词,表选择,是……还是;表假设,如果。 ③代词:仅不代第二人称;指示代词,那、其中。 ⑹且 ①副词,将要、将、暂且;表程度,已经、很。 ②连词,表并列,又;表递进,并且、而且、况且;表选择,还是; 表假设,如果;表让步,即使、尚且;表转折,可是、却。 ③助词,用于句首。
初中语文
文言文阅读技巧
如何读懂选文?
(1)先读最后一道题目,了解大致内容和主要事件。(此 题如果要求“选择正确的一项”则除外) (2)然后带着“何人?”“何时何地做何事?”“结果怎 样?”“为什么?”等问题对文段用心地默读文章,以 “事件”为依据对文章分层,理清文章思路。
江西省2020年中考语文复习 古诗文阅读与积累 专题七 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课件

专题七 文言文阅读
2016年江西省中考语文试卷加大了文言文阅读试题的分值。文言文阅 读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具体是对文言文诵读、词句理解、 语意概括、文意把握、写作特点、人性化阅读等能力的考查。题型主要有选 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试题分值一般设置10分。文言文阅读材料选自 课外的文言文语段。从近年选文的情况分析,一般会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积累的过程”。所谓“诵”,就是用高低抑扬的腔调朗读。划分朗读节奏其 实就是考查学生诵读文言文、划分句子的能力。其原则是不读破句,要让别 人听清并听懂句子的意思。
举例由此链接
知识点二 词语解释 解释文言实词,着重考查文言文中的古汉语常用词、通假字、古今异义
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现象;理解文言虚词,着重考查常见文言虚词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 者、之)的用法。
言知识,对文言文进行全面的通读、理解,能够初步概括语段内容,体味感 情基调,捕捉筛选信息等,从而对全文内容有一个总体认识。
举例由此链接
知识点五 写作特色 写作特色,是指作品运用了哪些写作原则、规律或方法来塑造人物形象
和表现作品的内容。江西省中考文言文阅读,一般选用人物传记材料。古人 在写人物传记时,常有以下几种方法:①通过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 理来直接刻画人物形象;②通过人物的活动环境来刻画人物;③通过细节描 写、侧面描写的方法来刻画人物;④通过事件来刻画人物,可以通过写一件 事或几件事来刻画一个人,也可以通过写一件事来刻画几个人。
王述转尚书令,事行便拜⑥。文度曰:“故应让杜、许⑦。”蓝田云:“汝谓我 堪⑧此否?”文度曰:“何为不堪?”但克让自是美事,恐不可阙。”蓝田慨然曰: “既云堪,何为复让?人言汝胜我,定⑨不如我。”
2016年江西省中考语文试卷加大了文言文阅读试题的分值。文言文阅 读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具体是对文言文诵读、词句理解、 语意概括、文意把握、写作特点、人性化阅读等能力的考查。题型主要有选 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试题分值一般设置10分。文言文阅读材料选自 课外的文言文语段。从近年选文的情况分析,一般会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积累的过程”。所谓“诵”,就是用高低抑扬的腔调朗读。划分朗读节奏其 实就是考查学生诵读文言文、划分句子的能力。其原则是不读破句,要让别 人听清并听懂句子的意思。
举例由此链接
知识点二 词语解释 解释文言实词,着重考查文言文中的古汉语常用词、通假字、古今异义
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现象;理解文言虚词,着重考查常见文言虚词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 者、之)的用法。
言知识,对文言文进行全面的通读、理解,能够初步概括语段内容,体味感 情基调,捕捉筛选信息等,从而对全文内容有一个总体认识。
举例由此链接
知识点五 写作特色 写作特色,是指作品运用了哪些写作原则、规律或方法来塑造人物形象
和表现作品的内容。江西省中考文言文阅读,一般选用人物传记材料。古人 在写人物传记时,常有以下几种方法:①通过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 理来直接刻画人物形象;②通过人物的活动环境来刻画人物;③通过细节描 写、侧面描写的方法来刻画人物;④通过事件来刻画人物,可以通过写一件 事或几件事来刻画一个人,也可以通过写一件事来刻画几个人。
王述转尚书令,事行便拜⑥。文度曰:“故应让杜、许⑦。”蓝田云:“汝谓我 堪⑧此否?”文度曰:“何为不堪?”但克让自是美事,恐不可阙。”蓝田慨然曰: “既云堪,何为复让?人言汝胜我,定⑨不如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2——解释实词 高效备考指南
实词中常考的有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等。
1.联系课内积累,学会迁移 2.依据前后语境推断
3、组词 4、分析字形
解释完后放回语境中去检验
一、联系课内积累推断
如:不得独私故人 私:
臣之妻私臣
私:偏爱(动词)
9
二、根据字形推断
1、根据形旁推断本义。
①如:夜则窃啮(niè)斗暴。(《永某氏之鼠》)
1.将文言单音节词补充为现代汉语中相应的双音节词。例如: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曹刿论战》)
——大国的虚实是难以推测的,我惧怕他们有兵马埋伏。
“测”、“惧”、“伏”都是单音节词,应译为双音节词“推测”(或“猜 测”)、“惧怕”、“埋伏”。
2.增补量词 例如:口技人坐 Nhomakorabea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口技》)
——那个表演口技的人坐在帷幕里,帷幕中只有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纸 扇、一块醒木罢了。
3、省略句要把省略的内容补出来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省略主语
宾语
五、换 ( 替换词语)
高效备考指南
1、十年春,齐师伐我。(《曹刿论战》)
13
直译为主 意译为辅
一是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 译。
二是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应删去。 三倒装句翻译时要调整语序。 四要把省略了的成分增补出来。
14
一、保留
高效备考指南
1.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黔之驴》)
“驴”、“船”古今的词义相同,翻译时不改变它的原意。
人物传记 乐善好学
高效备考指南
知识点一 划分朗读节奏
1.节奏划分有诀窍,划一划二不划三
“划一划二不划三”意思是说在一句文言句子中,停顿一两次是常事,停顿三次 或三次以上就很少了。即使是要停顿三次或三次以上,做题时也可以省去可划可 不划的地方。
2.主谓动宾要停顿,谓补之间照样分
通常情况下,文言句子的结构与现代汉语的句子结构相似,都是由主语、谓语、 宾语、补语等成分构成。朗读时,主谓之间、动宾之间、中心词与补语之间要停 顿。例:晋/陶渊明/独爱菊。(《爱莲说》)
高效备考指南
句首发语词、结构助词、个别只起语法作用的连词。
夫战,勇气也。 无丝竹之乱耳 。 何陋之有
——没有实际意义的虚词“删”
三、调整( 调整语序) 高效备考指南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主谓倒装) 你太不聪明了。 何以战?(《曹刿论战》)(宾语前置) 您凭借什么应战呢?
高效备考指南
四、增 ( 增补词语或句子成分)
啮:咬
②雁奴独不瞑 (《雁奴》) 瞑:
瞑——从目;从冥。
瞑:合眼;闭眼。
2、由本义引申词义,通过推断可以探知词义。
如: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躬:本意为身体,引申为“亲自”。
10
三、组词推断
既克,公问其故。(《曹刿论战》)
“克”可以组词为“克服、“攻克”。等,联系上下文 比较,便知“攻克”比较合理。(可以反复组词,选恰当一 个)
5.专有名词分清楚,节奏划分顾全貌
古代汉语有很多表示人名、地名、年号名、官职名等的词语,我们要加以分辨,在 这些专有名词的中间是绝不能停顿的。 例: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滕子京”和“巴陵郡”都是专有名词,中间是绝不能停顿的。
高效备考指南
6.省略成分断没错,提示停顿理当然
古代汉语常有省略句式,在省略之处停顿准没错;有些语气词用在句子中表示提示 或舒缓语气,在这个词的后面停顿合情合理。 例: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再”和“三”后面省略了“鼓”字。 例:余闻之也/久矣。(《伤仲永》) 语气词“也”表示提示,让读者换一口气来读。 例: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之”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结构助词,表示舒缓语气。
文言文阅读
高效备考指南
主要考点有: 1、能根据句子的意思进行正确的朗读停顿;
2、考查学生对文章重点词语的理解,包括通假字、 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关键的文言实词等;
3、能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句子;
4、能对文章观点或人物性格进行探究评价, 或结合实际谈学习文章后的收获体会等。
高效备考指南
文言主题:
为官治国 山水游记
高效备考指南
4.古二今一要慎重,名词状语需打住
连在一起的两个单音词,朗读时要分开读;名词活用作状语的活用词之前要停顿。 例:可/以一战。(《曹刿论战》) “可以”,古代是表示两个单音节词:“可”+“以”,意思是“可以凭借(这一 点)”;而现代汉语表示一个词,“允许”的意思。 例:其一/犬坐于前。(《狼》) “犬”名词做状语,翻译为“像狗一样”。
“晋”是状语,“陶渊明”是主语,“独爱”是谓语,“菊”是宾语,停顿两次。 例:苟全/性命/于乱世。(《出师表》) “苟全性命”是动宾结构,“于乱世”是介宾结构,做句子的补语。
高效备考指南
3.遇上关联想一想,总领词后慢步走
遇上表示假设的连词,如“若”“使”等;或表示总结性的词语,如“故”“是故” 等;或句首发语词,如“盖”“夫”等,往往在这些词语的后面要停顿,遇上表转 折关系的“而”应在“而”前停顿。 例: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鱼我所欲也》) “使”表示假设,翻译为“假使”“如果”等。 例: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师表》) “故”是总结性词语,翻译为“所以”“因此”等。 例:盖/竹柏影也。(《记承天寺夜游》) “盖”是句首发语词,表示解释说明。 例:人不知/而不愠。(《〈论语〉十二章》) “而”表示转折,翻译为“可是”“却”等。
11
四、语境推断法
利用上下文中所包含的情节脉络、人情事理推断词义
如:子墨子自鲁及齐,过故人。 “过”,不能理解成“经过”, “路过”。而应该解释成 “拜访”。
12
考点3
翻 信:——准确(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译
原
达:——通畅(符合语言习惯,无语病)
则
雅:——有文采(语言规范,文笔优美)
词不离句 句不离段
2.庆历四年春,藤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庆历”是年号,“藤子京”是人名,“巴陵郡”是郡名, 翻译时把它们保留下来,照搬到译文中就行了。
另外,文言文里有不少成语,在现代汉语中经常使用,
如“披荆斩棘”、“气象万千”、“千钧一发”等等,一般人都能理解, 不需再翻译,反而显得不通顺。
二、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