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机械运动》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公开课第一章_机械运动全章教学课件_实用性强

停表
三、误差
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的来源:
(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测量者)
注意:误差是客观存在的,不可避免的,不
可能消除,只能尽量的减小。
注意:
⑴误差不是错误,错误应该避免. ⑵误差总是存在,不可避免的. ⑶减小误差的办法:
①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取 ②使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
减小误差的办法:
小资料
有趣的人体尺度
你为你的父母或兄长 量一量脚长和身高,你 就会发现其中的奥秘: 身高往往是脚长的7倍。 高个子要穿大号鞋,矮 个人要穿小号鞋就是这 个道理。
小资料
有趣的人体尺度
侦察员常用这个原理来破案:海滩上留下了罪犯的 光脚印,量一下脚印长是25.7厘米,那么,罪犯的身高 大约是多少呢?(25.7cm×7=179.9cnl)
思考??????
想一想:如何测出一张纸的厚度?铁丝的直
径,乒乓球的直径,地图上上海到北京铁路线 长与同学交流,确定自己的方案
测量长度的特殊方法 测多算少法(累积法)
相互配合法
(适于测圆、圆柱体的直径和圆锥体的高)
化曲为直法(替代法)
测较短的曲线,例如地图册上的铁路线长
1、思考:测量长 度时,是否分度值 越小越好?请结合 具体事例作说明。
长度是__2_._4_____ 厘米
6、有一位同学用毫米刻度尺先后
四次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测量结 果是1.41厘米,1.52厘米,1.42厘 米,1.44厘米,根据记录分析,刻 度尺的分度值为1mm 测量结果 有错误的是_1_.5_2______厘米,物体 的长度是_1_._4_2_______厘米。
2、 “一步”:正常走路时,两 足尖之间的距离。
3、“一庹”:两臂左右伸平, 两手中指端的距离。
三、误差
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的来源:
(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测量者)
注意:误差是客观存在的,不可避免的,不
可能消除,只能尽量的减小。
注意:
⑴误差不是错误,错误应该避免. ⑵误差总是存在,不可避免的. ⑶减小误差的办法:
①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取 ②使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
减小误差的办法:
小资料
有趣的人体尺度
你为你的父母或兄长 量一量脚长和身高,你 就会发现其中的奥秘: 身高往往是脚长的7倍。 高个子要穿大号鞋,矮 个人要穿小号鞋就是这 个道理。
小资料
有趣的人体尺度
侦察员常用这个原理来破案:海滩上留下了罪犯的 光脚印,量一下脚印长是25.7厘米,那么,罪犯的身高 大约是多少呢?(25.7cm×7=179.9cnl)
思考??????
想一想:如何测出一张纸的厚度?铁丝的直
径,乒乓球的直径,地图上上海到北京铁路线 长与同学交流,确定自己的方案
测量长度的特殊方法 测多算少法(累积法)
相互配合法
(适于测圆、圆柱体的直径和圆锥体的高)
化曲为直法(替代法)
测较短的曲线,例如地图册上的铁路线长
1、思考:测量长 度时,是否分度值 越小越好?请结合 具体事例作说明。
长度是__2_._4_____ 厘米
6、有一位同学用毫米刻度尺先后
四次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测量结 果是1.41厘米,1.52厘米,1.42厘 米,1.44厘米,根据记录分析,刻 度尺的分度值为1mm 测量结果 有错误的是_1_.5_2______厘米,物体 的长度是_1_._4_2_______厘米。
2、 “一步”:正常走路时,两 足尖之间的距离。
3、“一庹”:两臂左右伸平, 两手中指端的距离。
人教版《机械运动》优秀课件1

这两根线弯哪根更长
物理第一课 错觉,眼见不一定为实
一、长度的单位
列举生活中常用的长度单位 1. 米 m 2.千米 km 3.厘米 cm 4.分米 dm 5.毫米 mm
1.国际单位:米 m
2.常用单位:千米 km 厘米 cm 分米 dm 毫米 mm
哪些是国际单位 哪些是常用单位
除此之外还有吗?微米μ来自 纳米 nm其中在实验室常用的为机械停表
2020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机械运 动第一 节长度 和时间 的测量 课件 18张PPT
正确使用停表
2020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机械运 动第一 节长度 和时间 的测量 课件 18张PPT
注意!停表不 需要估读
2020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机械运 动第一 节长度 和时间 的测量 课件 18张PPT
三、时间的测量
国际单位:秒 s
常用单位:小时 h、 分 min
单位换算:
1h=60min
1min=60s
2020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机械运 动第一 节长度 和时间 的测量 课件 18张PPT
测量时间的工具
手表
石英钟
电子表 机械停表
2020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机械运 动第一 节长度 和时间 的测量 课件 18张PPT
牛刀小试
2020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机械运 动第一 节长度 和时间 的测量 课件 18张PPT
图中秒表的度数时 335 s
2020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机械运 动第一 节长度 和时间 的测量 课件 18张PPT
四、误差
1.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注意:误差是客观存在的,不可避免的, 不可能消除,只能尽量的减小。
第1节 机械运动(第1课时) (共23张ppt)

以窗外的地面为参照物,你坐的汽车位置不变, 你坐的汽车是静止的,所以你发现自己坐的汽车根 本没有动。
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对同一个物体运动情况的描述也会不同。
运动和静止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
探究实 践 手为什么能抓住飞行中的子弹?
据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有一位法国飞行 员正驾驶飞机在2000 米的高空飞行。忽然,他 发现身旁有一个小东西在游动,飞行员以为是一 只甲壳虫,顺手把它抓住。当他抓到手里仔细一 看,大吃一惊,原来这是一颗射向他的子弹。
探究实 践
运动员运球摆脱防守,手托 篮球腾空而起,在空中划过一道 弧线,篮球被扣入框中。
跳马运动员助跑,腾空上马, 在空中旋转、翻腾后,跳马落地。
在整个过程中,篮球和运动 员的空间位置不断地发生变化。
在整个过程中,运动员的空 间位置不断地发生变化。
探究实 践
地平线上升起的月亮
公路上行驶的汽车
缓慢爬行的蜗牛
街道上车来人往
台风眼-大气的运动
江河水的流动
生活中还有哪些机械运动?请说出,课后与同学交流。
探究实 践
机械运动与我们的生活联系非常密切。日常生活中, 我们要判断物体是否运动,似乎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 例如,在公路上行驶的汽车是运动的,而路旁的房屋则 是静止的。
事情果真那么简单吗? 一只老鹰向下俯冲,双爪伸出,从湖中抓起大鱼,振翅飞升。另一只 老鹰飞近,伸出双爪抓住大鱼,完成“空中接力”。
选定参照物。
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依据: 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改变。
探究实 践
参照物可以根据需要来选择。
以地面为参照物,教学楼、
以太阳为参照物,教学楼、
树木等物体都是静止的。
树木等物体又是运动的。
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对同一个物体运动情况的描述也会不同。
运动和静止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
探究实 践 手为什么能抓住飞行中的子弹?
据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有一位法国飞行 员正驾驶飞机在2000 米的高空飞行。忽然,他 发现身旁有一个小东西在游动,飞行员以为是一 只甲壳虫,顺手把它抓住。当他抓到手里仔细一 看,大吃一惊,原来这是一颗射向他的子弹。
探究实 践
运动员运球摆脱防守,手托 篮球腾空而起,在空中划过一道 弧线,篮球被扣入框中。
跳马运动员助跑,腾空上马, 在空中旋转、翻腾后,跳马落地。
在整个过程中,篮球和运动 员的空间位置不断地发生变化。
在整个过程中,运动员的空 间位置不断地发生变化。
探究实 践
地平线上升起的月亮
公路上行驶的汽车
缓慢爬行的蜗牛
街道上车来人往
台风眼-大气的运动
江河水的流动
生活中还有哪些机械运动?请说出,课后与同学交流。
探究实 践
机械运动与我们的生活联系非常密切。日常生活中, 我们要判断物体是否运动,似乎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 例如,在公路上行驶的汽车是运动的,而路旁的房屋则 是静止的。
事情果真那么简单吗? 一只老鹰向下俯冲,双爪伸出,从湖中抓起大鱼,振翅飞升。另一只 老鹰飞近,伸出双爪抓住大鱼,完成“空中接力”。
选定参照物。
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依据: 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改变。
探究实 践
参照物可以根据需要来选择。
以地面为参照物,教学楼、
以太阳为参照物,教学楼、
树木等物体都是静止的。
树木等物体又是运动的。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ppt课件

1790 年,法国人贝力格尔提出制定公制尺。测量工
作在 1799 年完成,并以白金制成米原器。
北极
巴黎
后来,由于测量的精确度的提高,于 1983 年的国际 计量大会上重新制定了公尺的新定义:公尺是光在真空中 1 s 内所经路程的长度定义为 1 m。 299 792 458 1 公尺 = 1 米
科学小资料
1. 长度单位的由来 2. 有趣的人体尺度 3. 各种各样的计时工具
4. 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1. 长度单位的由来 起初,人类使用手腕、脚、手掌和步等身体的部位 来测量长度。
古埃及人以腕尺为单位,建造了金字塔。
罗马人曾以两步的距离为一长度单位。
十六世纪德国有学者认为每个人的脚长不一样,必 须规定一个标准长度。
化曲为直: 把曲线变为直线
3. 累计法 适用于测量纸厚,细丝直径等。
1. 三次测得书桌的长度为 1.08 m、1.10 m 和 1.05 m, 书桌的测量值应取( B ) A. 1.077 m B. 1.08 m C. 1.1 m D. 1.10 m
2. 下列单位换算中,正确的是( B )
A. 2.5 m = 2.5 m×100 = 25 cm B. 2.5 m = 2.5×100 cm = 250 cm C. 2.5 m = 2.5 m×100 cm = 250 cm
三、变速直线运动 物体的运动速度时刻都在发生变化的直
线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粗略地研究,
用 v = s/t 计算。
平均速度
科学小资料
时间放大镜
甲 高速摄影将
时间 “凝固”
乙 固定在地面的相机长时间曝光, 丙 频闪照相把运动
显示出星体绕北天极的视运动。 员的动作分解
第一单元《机械运动》1.几个基本概念课时讲义 课件(共29张PPT)八年级物理上册备课系列(人教版)

【答案】 8×104 4.2×10-7 6.7×10-4 180 17 170
1.7×105 1.7×108
【解析】(1)[1]8cm=8×104µm
(2)[2]4.2nm= 4.2×10-7cm
(3)[3]6.7dm= 6.7×10-4km
(4)[4]0.18km= 0.18×103m=180m
(5)[5]1.7dm=1.7×10cm=17cm [6]1.7dm=1.7×102mm=170mm
110m栏亚洲记录,可以说是跑得非常之快,我们在看电视转播时,他总是没有离开小小的
电视屏幕,这是因为我们所选取的参照物是( )A.电视屏幕B.摄像机
C.比赛
场上的观众或跑道
D.电视观众本身
【答案】A
【解析】比赛中的刘翔相对于现场的摄像机、比赛场上的观众或跑道以及电视观众的位
置不断发生改变,所以说刘翔相对于摄像机、比赛场上的观众或跑道以及电视观众是运动
)A.飞机在天空中飞 D.河水在河
【答案】B 【解析】A.飞机在天空中飞行,相对于地面飞机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属于机械运动;故A不符 合题意;B.苹果由绿变红,是苹果内部发生了化学反应,苹果变熟了,但苹果的位置没有变化, 不属于机械运动;故B符合题意;C.月球绕地球公转,相对于地球而言月亮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属于机械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D.河水在河中流,河水相对于河岸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属于机 械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用“桶”和“步子数”来作为比较的依据,可行吗? 在生产生活中,我们处处离不开测量,如果所有的测量都用我们的感觉器官 去感知,可靠吗?
知识点1 长度的单位
1.单位: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做单位。
2.国际单位制:为了便于国际交流、沟通,国际上规定了一套统一的单位,叫做 国际单位制,简称 SI。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课件第一章机械运动(共52张PPT)

D.
2 cm
2 cm
2 cm
B.
1
1
1
0
0
0
二、时间的测量
1、时间常用的测量工具是 秒表 ; 2、时间的国际单位是 秒(s) ; 3、时间的常用单位有 分(min)、小时(h) ; 4、单位换算
1min= 60 s 1h= 60 min= 3600 s
读数练习
6 min 20 s = 380 s
4 (cm)
0
1
2
3
本刻度尺的量程是____4_0____cm, 分度值是___1_0___cm。
4 (dm)
(1)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 (2)刻度尺的位置要放正,不能斜放; (3) 零刻度线要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若零刻 度已磨损,可以从其它刻线量起。); (4)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D、无法判断
(1)国际单位:米/秒 m/s
变速直线运动
甲
A 1米 B 2米 C 5米 D 8米
(2)刻度尺的位置要放正,不能斜放;
2、一列长 360 m的火车,匀速通过一个长 1800 m的隧道,如果该火车的时速是 54km/h ,请问:(1)火车通过隧道需要多少时间?
5m=__________cm
2、在下列图中使用刻度尺测量木块长度时,方法正确
的是【C 】,读数为
A. 0 1 2 3 cm
B. 4 5 6 7 8 cm
cm 8 9 10 11 12
C. 6 7 8 9 10 cm
D.
读数
测量结果包括数字和单位,数字又包括准确值和估计值
测量结果
准确值 数字
估计值
单位
刻度尺上可以读出的 分度值以上的数字
初中物理《机械运动》(共25张)ppt

上海
18:00
0
蚌埠
22:07
22:15
484
济南
03:04
03:12
966
北京
07:30
1463
4
49
100千米/时
108千米/时
在闷热无风的一天,货船在运河里匀速前进,岸上的人看到船头的三角旗向南指,船员由船尾走向船头,对船员而言,两岸向 方向运动
.机械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平时认为不动的房屋随地球自转的速度大小为V1,同步卫星绕地心转动的速度大小为V2,则V1 V2。
汽车以10米/秒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前方转弯处有一峭壁,司机按喇叭后2秒才听到回声。求听到回声时车与峭壁之间的距离(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PART ONE
某测量员是这样利用回声测距离的:他站在两平行的峭壁间某一位置鸣枪,经过1秒第一次听到回声,又经过0.5秒再次听到回声,回声测距是利用了声波的 ,已知声速为340米/秒,则峭壁间的距离为 米。
时间/ s
0
5
10
15
20
25
速度/m.s-1
0
1
2
3
4
5
7.火车在起动或制动过程中的运动通常是变速直线运动,人们设法测得他在起动过程中几个不同时刻的速度(从火车起动时开始记时)如下表所示: 根据以上数据回答:火车在起动过程中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特点(定量关系)可初步归纳为:________ 时间每增加5秒,速度增加1米每秒
D
9、在火车站,通常可看到列车运行时刻表。从其中T14次列车时刻表可知。列车从蚌埠到济南区间段运行所经历的时间为 时 分,假定此过程列车是直线行驶,平均速度是 。 全程平均速度是 。 (结果取整数)
18:00
0
蚌埠
22:07
22:15
484
济南
03:04
03:12
966
北京
07:30
1463
4
49
100千米/时
108千米/时
在闷热无风的一天,货船在运河里匀速前进,岸上的人看到船头的三角旗向南指,船员由船尾走向船头,对船员而言,两岸向 方向运动
.机械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平时认为不动的房屋随地球自转的速度大小为V1,同步卫星绕地心转动的速度大小为V2,则V1 V2。
汽车以10米/秒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前方转弯处有一峭壁,司机按喇叭后2秒才听到回声。求听到回声时车与峭壁之间的距离(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PART ONE
某测量员是这样利用回声测距离的:他站在两平行的峭壁间某一位置鸣枪,经过1秒第一次听到回声,又经过0.5秒再次听到回声,回声测距是利用了声波的 ,已知声速为340米/秒,则峭壁间的距离为 米。
时间/ s
0
5
10
15
20
25
速度/m.s-1
0
1
2
3
4
5
7.火车在起动或制动过程中的运动通常是变速直线运动,人们设法测得他在起动过程中几个不同时刻的速度(从火车起动时开始记时)如下表所示: 根据以上数据回答:火车在起动过程中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特点(定量关系)可初步归纳为:________ 时间每增加5秒,速度增加1米每秒
D
9、在火车站,通常可看到列车运行时刻表。从其中T14次列车时刻表可知。列车从蚌埠到济南区间段运行所经历的时间为 时 分,假定此过程列车是直线行驶,平均速度是 。 全程平均速度是 。 (结果取整数)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第2节运动的描述pptx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知1-练
1.【烟台期末传统文化古诗词】唐代诗人王之涣在《登鹳
雀楼》一诗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
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在这四句诗中,含有机械运动
意境的有( C ) A.一句 B.两句
C.三句
D.四句
知识点 2 参照物
知2-讲
1. 参照物 (1)定义:描述物体运动时作为标准的物体。 (2)选择依据:① 根据研究的目的和方便性来选择,例如
运动,绝对静止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②机械运动是最简单的一种运动形式。
知1-讲
(4)判断方法:定义中“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包括两种 情况:一是物体间距离发生变化;二是物体的方位发生 变化。凡是符合二者之一的宏观物体,我们就可以判定 其做了机械运动。
2. 机械运动与运动的关系
知1-机械运
方法技巧 参照物的选择技巧:
根据研究的目的,确定参照物。比如研究一个人在行 驶的列车中行走的过程时,应以列车为参照物。
知2-练
例2
【中考·自贡家国情怀前沿科学】 2024 年3 月20 日, 我国鹊桥二号中继星由长征八号遥三运载火箭在文 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共同升空过程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解题秘方:所选的参照物不同,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 止的结果也可能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知3-练
解析:站在自动扶梯上出站的乘客,相对于自动扶 梯位置没有改变,所以是静止的;相对于站台,位 置发生了改变,所以是运动的,由此可见,物体的 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知3-练
3. 【母题 教材P21 图1.2-4 乙】如图所示,空中加油机A 正在对战机B 进行空中加油。为了确保飞行安全,在加 油时加油机A 和战机B 的飞行应“ 同步”。此时,加油 机A 相对于地面是__运__动__的,相对于战机B 是_静__止___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7.1-1
总复习 5.(2012吉林) 小明和小丽站在路边等校车,小丽说 自己是运动的,她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行驶的车 ,小明说自 己是静止不动的,他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小丽(或地面) .
6.自2007年4月18日零时起,全国铁路已进行第六次 大提速.这次大提速全国主要中心城市将新开“D”字头 快速列车86列,其中D92次和D93次列车的运行时刻见 下表:
解
s=v1 .t=15km/h. ×4 h /3=20km=20000m
s 2 20000 m t2 8000s V2 2.5m / s
三、基础练习
总复习
1.(2011扬州)妈妈用电动自行车送小明上学,
途中妈妈提醒小明“坐好,别动!”。这个
A “别动”的参照物是(
)
A.电动自行车上的座位 B.路旁的树木 C.迎面走来的行人 D.从旁边超越的汽车 2.(2011苏州)机场周围不允许有鸟类飞 行,以免撞毁飞机。这是因为( ) D
甲比乙快 甲向东
7.1-5
四、提高练习
总复习
1.如图7.1-6为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 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0.2S 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 知:小球从A点到F点作的是 变速直线 运动(选填“匀 速直线”或“变速直线”)。小球从B点到F点运动的 路程是 cm,平均速度是 m/s。 12.00 0.15
A.以地面为参照物鸟的速度非常大 B.以机场 内步行的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非常大 C.以停在机场内的飞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 D. 以正在飞行的飞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
总复习 3.下列关于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C) A.通 过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B.所用时间 越小,速度越大 C.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 物理量 D.20km/h的速度大于15 m/s
V=s/t
V=10m/5s=2m/s
图7.1-4
总复习 10.(2011连云港)传说孙悟空具有腾云驾雾的本领
,一个筋斗能翻十万八千里(折合5.4×l04 km),我国 高铁的安全运行速度可达300 km/h。已知地球到月球 之间的距离约为3.78×105km。请根据这些数据估算孙 7 悟空从花果山约需翻________个筋斗即可到达月球; 若建一条“地月高铁”,以300 km/h的速度从地球运 1260 行到月球约需_________h。
总复习 4.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同方向开始做匀速直线运
动,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它们的s-t图像为图7.1-1 所示a、b、c三条图线中的两条,运动5秒甲、乙间的 距离大于2米,则(A )
A. 甲的s-t图一定 为图线a B. 甲的s-t图 可能为图线b C. 乙的s-t图一定 为图线c D. 乙的s-t图 可能为图线a
t=s/v
=60Km/40Km/h
=1.5h
图7.1-2
总复习 8.(2011年徽省 )如图7.1-3所示,某物体(可看成一 个点)从坐标原点0开始以3cm/s的速度沿x轴正方向匀 速运动2s,然后以4cm/s的速度沿y轴正方向运动2s到 P点(图中未标出)。若物体直接从O点沿直线匀速运动 到P点,所用时间也为2s,则物体的速度大小为 5 _____cm/s。
总复习
【例2】大客车和小汽车同时从甲地开往乙地, 大客车以54km/h的速度行驶了1.5h到达乙地, 小汽车比大客车早到36分钟,求小汽车的速度 为多少? 【分析】 要求小车的速度:1、要找出小车通过 的路程。2、小车通过路程的时间
【解】:
S = vt=54Km/h×1.5h=81km t=1.5h—(36/60)h =0.9h
路程S/cm 时间t/s 26
小车由 小车由 乙至丙 甲至丙
64 90
4
2 13
6 16 15
图7.1-8
平均速度v/(cm/s)
小车由甲 至乙 路程S/cm 时间t/s 平均速度v/(cm/s)
小车由乙 至丙
小车由甲 至丙
总复习
26
2 13
64 4 16
90 6 15
(2)分析表中的数据,小车全程是做匀速运动吗?为 什么? 不是,因为小车在全程内的运动速度是不断变化的
南昌-上海南 上海南-南昌 运行距离 840km
D92 次
8:34开 13:49到
D93 次
15:31开 20:39到
根据上述列车运行时刻表的信息可知:D92次 列车从南昌到上海南所用的时间是 315 min, 160 它的平均速度为 km/h
总复习 7.(2011荷泽)小聪一家去北京旅游,在北京市郊公 路的十字路口,他看到图7.1-2所示的交通标志牌,标 志牌上的数字“40”表示的意思是 速度不能超过40km/h ,汽 车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此标志牌处匀速到达 北京,至少需要 1.5 h。车上的乘客觉得标志牌向他们 靠近,乘客以_________为参照物. 车
7.1-6
总复习
2.“五· 一”期间,小明一家开车外出旅游,途中看到如 图7.1-7所示的限速牌。小明用了10min的时间通过了这段 10km长的限速路段,请你通过计算说明他超速了吗?近 期,我国又加大了对超速和酒后驾车的查处力度。请你写 一句相关的警示语,以提醒司机朋友一定要按交通法规驾 车。 小明开车的速度为 v s / t 10 km 60 Km / h 1/6h 由于限速为40km/h,所以超速行驶 不要超载; 饮酒不开车,开车不饮酒;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 1、长度的单位: 国际主单位:米(m)
2、长度的测量工具: 刻度尺 另:精密的测量工具:游标卡尺 螺旋测微器
3、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1)、看清:零刻度线 、量程和分度值
(2)、读数: 准确值 +1位估读值 原则上要求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例1:图中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那一个 正确?( D )
V=S/t
V=10cm/2s
P
V=5cm/2s
图7.1-3
总复习 9.(2012上海)甲、乙两小车运动的s-t图像如图7.1-4所 静止 示,由图像可知甲车处于 ______状态,相遇时乙车速 2 度大小为_____m/s。请观察图像,写出一条你能获得 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车作匀速直线运动
没对齐、 没紧贴
没放平、 没紧贴
没紧贴
正确
长度的间接测量法 • 如何测细铜丝的直径、一页纸的厚度? 将细铜丝在铅笔上密绕n圈(如50),用刻 度尺测出铅笔上铜丝排列的长度L,铜丝 的直径为L/50
复数法:把多个相同的微小量放在一
起测量。如:测纸张的厚度;测邮票 的质量;硬币的厚度;头发的直径; 细铜丝的直径等。
v=s/t=81km/0.9h=90km/h
答:小汽车的速度为90km/h
【针对练习2】小明的爸爸骑自行车以15km/h的速度 绕绿道行驶了80min到达终点,若小明以2.5m/s的速 度跑步从后跟随。请问小明要用多长时间才能到达终 点?
【分析】
总复习
要求小明的时间:1、要求小明的路程、2、要有小明 的速度
• 如何测圆锥体的高度、硬币直径?
平移法(以内变外):当物体的长度不 便直接测量时,想办法将它等值平移到 物体的外部,再用刻度尺测量。如硬币 的直径、球的直径等。
例1:如下图,能正确测量出硬 币直径的是:D
4、时间的单位:
国际主单位:秒(s) 辅助单位:小时(h)
分钟(min)
1h = 60 min = 3600 s 5、时间的测量工具:停表、钟表
图7.1-7
要想看世界,速度不要快
15
总复习 3.(2011江西)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 斜面,小车和数值钟“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 7.1-8所示,图中显示的是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甲、 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间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 式是“时:分:秒”
(1)请你根据图示完成下表
小车 由甲 至乙
•例:关于误差,以下说法错误的是:D
A 误差是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B 无论用什么精密的测量仪器,都不可 能没有误差。 C 选用精密的仪器,改进测量方法,可 减少误差。 D 误差是难免的,所以减少误差是不可 能的。识回顾
位置 1.机械运动:物体 __________的改变 叫机械运动。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必须要 参照物 选择___________。运动和静止是 相对 ________的。 运动快慢 2.速度是表示_____________的物理量, v=s/t 速度公式是_______,国际单位是______。 m/s 3.1m/s=_______km/h。 3.6
6、误差:
(1)什么叫误差? 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叫误差。 (2)如何减少误差?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
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和错误的区别 误差不可避免:
它是因为测量工具本身的精密程度、 测量方法的完善程度等客观因素和测 量者主观因素引起的。
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它主要是由于实验方法不正确、仪器 使用不正确、读数不正确等原因引起 的。
n=3.78x105km/5.4x104km=7
t=s/v=3.78x105km/300km/h=1260h
总复习
11.甲、乙两辆小车在平直的路面上向东运动,小 明测出它们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并依据数据作出了相 应的路程—时间关系如图7.1-5所示。由图知小车甲做 匀速运动 1 ________运动,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若以甲 西 为参照物,乙车向______运动。 甲速度V=s/t= 6m/6s=1m/s 乙车速度V=S/t =6m/9s=0.67m/s
总复习 4.匀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沿着直线 不变 速度_______的运动。 平均速度 5.变速运动的快慢可用__________ 来表示,公式为 s总/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