摊余成本系列之应付债券

合集下载

应付债券业务理解及会计处理

应付债券业务理解及会计处理

应付债券业务理解及会计处理发行债券的票面利率高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可按超过债券的面值发行,收到的金额高于票面价值总额,就是溢价发行;相反就是折价发行。

在应付债券的核算过程中,我们初学者经常会被以下几个问题所困扰:什么是利息调整?为什么要用利息调整?摊余成本是怎么回事?又是如何得来的?它们之间的关系又是什么?所以我们带着这几个问题去看一看,怎么去理解、掌握应付债券的核算?发行债券有三种情况:平价发行、溢价发行和折价发行。

1、企业发行了面值1000万元债券,期限5年,分期付息到期还本,票面利率为6%,发行时平价发行。

2、企业发行面值1000万元债券,期限5年,分期付息到期还本,票面利率为6%,实际取得发行价格为1043.27万元,假定其实际市场利率为5%。

3、企业发行面值1000万元债券,期限5年,分期付息到期还本,票面利率为6%,实际取得发行价格为956.73万元,假定其实际市场利率为7%。

从以上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平价发行企业没有多卖得钱,也没有少卖的钱,到期时企业就付给债权人1000万元的本金,期间应付出的利息就是以票面计算就可以。

这没有问题的。

我们再看,溢价发行的情况,企业卖时高于了票面价值,这样就相当于多收了债权人的钱,而你到期时给债权人付的本金是1000万元,多卖了43.27万元。

为什么高卖了还有人买,那是因为市场利率是5%,而票面约定付给债权人的利率是6%,是比市场利率高的,比市场的平均收益率高的,所以就有人买了。

所以企业的应付债券的入账价值就高于其发行面值了,而到期后又还付的是值额,所以就得将其高于面值发行的部分在期限内进行调整,直至到高于部分调整完,使账面价值最终于面值相等。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以票面利率计算并支付的利息,并不是其真正意义上的实际支付出去的利息费用。

而是要比实际的利息费用要大。

对于折价发行,与溢价发行同理,只不过情形是相反而已。

下面我们看一下具体的核算过程:应付债券以实际收到的款项为入账价值,其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面值部分,另一部分为溢价或折价部分。

应付债券的概念

应付债券的概念

应付债券的概念嘿,咱今儿来聊聊应付债券这个事儿哈!你说这应付债券啊,就好像是企业跟市场打的一个借条。

想象一下,企业有时候想要搞点大动作,钱不够咋办呢?那就向广大的投资者们借钱呗!这借的钱可不能随随便便,得有个正式的说法和手续,这就诞生了应付债券。

它就像是企业在资金海洋里航行的一艘船。

企业就是船长,投资者们就是提供动力的水流。

船长要靠着这条船驶向远方,去实现自己的目标,比如扩大生产啦,研发新产品啦。

应付债券可不是简单的一张纸哦!它里面包含了各种重要的信息呢,就像一个装满宝贝的小箱子。

有债券的面值,这就好比是借条上写的要还多少钱;还有票面利率,这就像是给投资者的一个承诺,到期了会按照这个利率给人家回报。

这应付债券也不是随随便便谁都能发的呀!企业得有一定的实力和信誉,不然谁愿意把钱借给它呢?这就跟咱交朋友似的,你得靠谱,人家才愿意跟你玩,才愿意在你困难的时候帮你一把。

而且啊,应付债券的发行和后续处理也不简单呢!从决定发行,到确定各种条款,再到在市场上找到买家,这一系列操作可都得精心策划。

发行之后呢,还得按照约定按时付息、到期还本,就跟咱还别人钱一样,得讲信用,不能耍赖皮。

要是企业经营得好,那这应付债券就能顺利地还本付息,皆大欢喜。

可要是企业遇到点困难呢?那可就麻烦啦!就好像船在海上遇到了风浪,得努力保持平衡,不然可就翻船啦!咱再说说这债券的价格。

它可不是固定不变的哦!会随着市场情况的变化而波动呢。

有时候价格高,有时候价格低,就跟股票似的,起起伏伏。

这也给投资者们带来了机会和风险,是不是很有意思?你说这应付债券是不是个很神奇的东西?它连接着企业和投资者,见证着企业的发展和起伏。

咱在市场里闯荡,可得好好了解了解它,说不定哪天咱也能搭上这班船,跟着企业一起去远航呢!总之,应付债券在经济领域里可是有着重要的地位,它是企业融资的重要手段,也是投资者的一种选择。

咱得认真对待它,就像对待咱自己的钱袋子一样,可不能马虎呀!你说是不是这么个理儿?原创不易,请尊重原创,谢谢!。

应付债券的摊余成本名词解释

应付债券的摊余成本名词解释

应付债券的摊余成本名词解释应付债券的摊余成本,指的是企业对债券的贷款和利息支付进行摊余计算后的成本。

在财务会计上,企业通常会发行债券来筹集资金,而应付债券的摊余成本则是企业衡量和记录债券成本的重要指标。

让我们来看一下应付债券的定义。

应付债券是企业向债权人借款所发行的债券,通常用于长期筹资和资本支出。

债券的持有者将债券视为一种债权投资,而企业则需要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并在债券到期时偿还债务本金。

在财务会计中,企业需要对应付债券的摊余成本进行计算和记录。

这个过程涉及到对债券的利息支付和债务本金偿还进行摊余计算,以反映债券实际成本的方法。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在财务报表上准确、清晰地呈现企业对债券的实际负债情况。

在进行应付债券的摊余成本计算时,需要考虑到债券的面值、利率、发行价格和期限等因素。

通过摊余成本方法,企业可以分期将债券的贷款和利息成本在财务报表上进行记录,而不是简单地按照面值计算。

这种方法可以更准确地反映债券的实际成本,帮助企业和投资者更清晰地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

在撰写完这些解释性的内容后,我认为摊余成本方法在应付债券上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

它可以有效地帮助企业理清负债情况,准确地反映债券的实际成本,为投资者提供清晰、透明的财务信息。

它也为企业提供了一种合理、稳健的财务管理方法,可以更好地规划和控制企业的财务风险。

应付债券的摊余成本是企业财务会计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和方法。

通过对债券的贷款和利息成本进行摊余计算,可以更准确地反映债券的实际成本,为企业和投资者提供清晰、透明的财务信息。

在实践中,企业应该重视并正确应用摊余成本方法,以提高企业财务报告的质量和透明度。

应付债券的摊余成本在企业财务管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对债券的贷款和利息成本进行摊余计算,企业可以更准确地反映债券的实际成本,从而更清晰地了解其财务状况。

而这样的了解对企业的经营和财务决策至关重要。

应付债券的摊余成本反映了企业真实的负债情况和偿债能力。

融资租赁会计分录

融资租赁会计分录

2007年12月1日,A公司与B租赁公司签订了一份租赁合同。

合同主要条款及其他有关资料如下:(1)租赁标的物:CF型数控车床。

(2)租赁期开始日:2007年12月31日。

(3)租赁期:2007年12月31日~2010年12月31日,共计36个月。

(4)租金支付方式:自起租日起每6个月月末支付租金225 000元。

(5)该设备的保险、维护等费用均由A公司负担,估计每年约15 000元。

(6)该设备在租赁开始日的公允价值均为1 050 000元。

(7)租赁合同规定6个月利率为7%。

(8)该设备的估计使用年限为9年,已使用4年,期满无残值,承租人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

(9)租赁期满时,A公司享有优惠购买选择权,购买价150元,估计期满时的公允价值500 000元。

(10)2009年和2010年两年,A公司每年按该设备所生产的产品的年销售收入的5%向B租赁公司支付经营分享收入。

A公司2009年和2010年销售收入分别为350 000元、450 000元。

此外,该设备不需安装。

(11)承租人在租赁谈判和签订租赁合同过程中发生的,可归属于租赁项目的手续费、律师费、差旅费、印花税等初始直接费用共计10 000元,以银行存款支付。

[(P/A ,7%,6)=4.7665;(P/F,7%,6)=0.6663]要求:(1)判断租赁类型。

(2)计算租赁开始日A公司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确定租赁资产入账价值并编制会计分录。

(3)编制A公司2008年6月30日、12月31日未确认融资费用分摊的会计分录。

(4)编制A公司2008年12月31日按年计提折旧的会计分录。

(5)编制A公司2008年12月31日履约成本的会计分录。

(6)编制A公司2009年和2010年有关或有租金的会计分录。

(7)编制A公司2010年12月31日租赁期满时留购租赁资产的会计分录。

[例题答案](1)判断租赁类型①A公司享有优惠购买选择权:150÷500 000=0.03%,所以判断为融资租赁。

考点1应付债券按摊余成本进行后续计量

考点1应付债券按摊余成本进行后续计量

考点1:应付债券按摊余成本进行后续计量乙公司于2007年1月1日对外发行3年期、面值为1 000 000元的公司债券,债券票面年利率为6%,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发行价格1 049 020元。

甲公司对利息调整采用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经计算该债券的实际利率为4%。

2007年12月31日该应付债券的账面余额为()元。

A.1 060 000B.1 041 960.8C.1 090 980.8D.1 109 020『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2007年12月31日,该应付债券的账面余额=1 049 020+1 049 020×4%=1 090 980.8(元)乙公司于2007年1月1日对外发行3年期、面值为1 000 000元的公司债券,债券票面年利率为6%,分期付息,发行价格1 049 020元。

甲公司对利息调整采用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经计算该债券的实际利率为4%。

2007年12月31日该应付债券的账面余额为()元。

A.1 060 000B.1 041 960.8C.1 030 980.8D.1 109 020『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2007年12月31日,财务费用=1049020×4%=41960.8,应付利息=100000×6%=60000 ,利息调整倒挤=60000-41960.8=18039.2,该应付债券的账面余额=1 049 020-18039.2=1 030 980.8(元)总结:对于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按票面利率计算确定的应付未付利息,应通过“应付债券——应计利息”科目核算。

会计分录:借:财务费用【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应付债券——利息调整(差额倒挤,或贷记)贷:应付债券——应计利息【面值×票面利率】简化算法:账面价值=期初摊余成本+实际财务费用分次付息,按票面利率计算确定的应付未付利息,应通过“应付利息”科目核算。

会计分录:借:财务费用【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应付债券——利息调整(差额倒挤,或贷记)贷:应付利息【面值×票面利率】考点2: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初始确认(分拆)企业发行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应当在初始确认时将其包含的负债成份和权益成份进行分拆,在进行分拆时,应当先确定负债成份的公允价值并以此作为其初始确认金额, 确认为应付债券;再按整体发行价格扣除负债成份初始确认金额后的金额确定权益成份的初始确认金额,确认为资本公积。

《中级会计实务》第十章应付债券要点总结

《中级会计实务》第十章应付债券要点总结

本节主要讲三个内容: 1.应付债券利息调整的摊销。

2.实际利率法的原理。

3.实际利率的计算。

-------------------------------------------------------------------------------- ⼀、应付债券的利息调整的摊销 1.债券的发⾏⽅式 要搞清楚为什么应付债券会有“利息调整”,⾸先要明⽩应付债券的发⾏过程,债券的发⾏分为三种:溢价发⾏、平价发⾏和折价发⾏,这三种情况主要取决于市场利率与票⾯利率的关系。

徐经长⽼师在本节⼀开篇就很通俗、幽默地举了⼀个例⼦来解释债券的溢价发⾏: ⽐如,企业将钱存⼊银⾏,银⾏(市场)利率为3%,但企业发⾏债券,票⾯利率为5%,此时债券⾮常好卖,因为利率⾼,收益⾼,⼤家都会来抢着买,此时按超过⾯值的价格发⾏,为溢价发⾏。

溢价实质上是对利率的调整,且溢价的限额取决于票⾯利率超出市场利率的程度。

这⾥溢价到底要“溢”到什么程度呢?不能说⾯值1000万元的债券卖1亿元,这样就不会有⼈来买了。

票⾯利率5%,市场利率3%,票⾯利率⾼出的2%即由溢价进⾏补偿。

同样折价发⾏的理解也是类似的道理,即市场利率⾼于票⾯利率,收益低,⼈们宁愿把钱存放在银⾏⽽不是⽤来买此债券,所以只有折价发⾏,⽤来吸引投资者购买,折价的部分是对购买者少得到利息的补偿。

溢价⾦额要通过“应付债券——利息调整”来核算,这⾥的利息调整反映了溢价的本质。

实际上不管是溢价还是折价,都是对利息的调整,所以溢价和折价都要在“利息调整”中核算。

【相关例⼦】 (1)溢价发⾏账务处理(以下分录中数据均为假定数据,单位:万元): 借:银⾏存款 1 200 贷:应付债券——⾯值 1 000 ——利息调整 200 (2)如果债券的票⾯利率与同期银⾏存款利率相同,可按票⾯价格发⾏,称为平价发⾏。

⽐如:票⾯利率为3%,市场利率也是3%,即为平价发⾏。

借:银⾏存款 1 000 贷:应付债券――⾯值 1 000 (3)如果债券的票⾯利率低于同期银⾏存款利率,可按低于债券⾯值的价格发⾏,称为折价发⾏。

应付债券摊余成本计算公式

应付债券摊余成本计算公式

应付债券摊余成本计算公式
债券摊余成本是指将一笔债券发行过程中的财务成本分配到各个会计期间,以准确反映债券的实际成本。

下面是应付债券摊余成本计算公式的解释:
1. 计算债券净值
债券净值是指债券的实际价值,其计算方式为债券面值减去折扣或加上溢价。

债券面值是指债券的原始发行价值,折扣是指债券的市场价值低于面值,溢价是指债券的市场价值高于面值。

2. 计算债券利息支出
债券利息支出是指债券期间内的利息支出,其计算方式为债券面值乘以票面利率。

3. 计算债券摊余成本
债券摊余成本是指将债券净值与债券利息支出之间的差额分摊到各个会计期间,以准确反映债券的实际成本。

其计算方式为每期的债券利息支出减去债券实际支付的利息,并将差额加上上期债券摊余成本。

公式:债券摊余成本= 上期债券摊余成本+ 当期债券利息支出- 当期实际支
付利息
4. 计算应付债券
应付债券是指公司应支付的债券本金和利息,其计算方式为债券净值加上债券摊余成本。

公式:应付债券= 债券净值+ 债券摊余成本。

应付债券直线法摊销东奥

应付债券直线法摊销东奥

应付债券直线法摊销东奥标题:应付债券直线法摊销东奥解读导语:在金融领域中,债券是一种重要的融资工具。

债券的会计处理方法有多种,其中应付债券直线法摊销是常见的一种方法。

本文将探讨应付债券直线法摊销的概念、原理及其在企业会计中的应用,并逐步深入分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主题。

一、什么是债券摊销?债券摊销是指企业按照一定的方法将债券的成本或溢价或折价在其有限生命周期内逐步分摊到收入账户中的过程。

债券溢价是指发行价格高于面值,而债券折价则相反,即发行价格低于面值。

二、债券摊销的原理债券摊销是根据债券的实际或估计的收益和支付时间表,将债券成本或溢价或折价平均地分配到不同期间的一种方法。

应付债券直线法摊销是最常见的一种摊销方法,其核心原理是将债券成本或溢价或折价平均分配到债券的生命周期中的每一个会计期间。

三、应付债券直线法摊销的详细流程1. 计算债券的总成本或溢价或折价,这包括发行价格、利率和到期日等因素。

2. 计算债券的摊销期数,即债券的有限生命周期内的会计期间数。

3. 将债券的总成本或溢价或折价除以摊销期数,得到每个会计期间应摊销的金额。

4. 在每个会计期间结束时,将应摊销的金额列入摊销费用账户,同时减少应付债券的账面价值。

5. 在债券到期时,摊销费用总额应等于债券的总成本或溢价或折价,债券的账面价值则应与债券的面值相等。

四、应付债券直线法摊销的应用应付债券直线法摊销适用于债券的生命周期内每个会计期间摊销费用相对稳定的情况。

通过该摊销方法,企业可以在财务报告中反映债券的成本分摊情况,准确反映债务的实际义务以及相关成本。

个人观点和理解:应付债券直线法摊销作为债券会计处理的一种方法,具有以下优点:它能够在企业的财务报告中准确地体现债券的成本分摊情况,使管理层、投资者和利益相关方能够更好地了解债务的实际义务以及相关成本。

这种方法较为简单易懂,易于操作,适用范围广泛,适用于多种类型的债券。

然而,应付债券直线法摊销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摊余成本系列之应付债券应付债券核算的是企业发行的超过一年期以上的债券,属于企业的长期负债。

一、溢折价发行的理解公司债券的发行分三种方式:面值发行——当债券票面利率=同期银行存款利率时;折价发行——当债券票面利率<同期银行存款利率时,折价是企业以后少付利息而事先给投资者的补偿;溢价发行——当债券票面利率>同期银行存款利率时,溢价是企业以后多付利息事先得到的补偿。

这个怎么记呢?很简单,当债券票面利率高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时,如果你有一笔钱,你愿意把它存到银行还是买此债券呢?当然是买债券,因为买债券得到的利息会高于存到银行的利息。

现在的人都很有头脑,除了你这样想之外,还有很多和你一样有这样想法的人,所以大家都争相购买,债券的发行商此时适当抬高价格,只要抬高的部分不超过按实际利率利率计算得到的收益,买家还是有得赚,债券仍然可以顺利发行,此时债券就是溢价发行;反之,折价发行是因为债券票面利率低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大家都愿意把钱存入银行,而不愿购买债券,导致债券无人问津,债券发行商只有折价发行才会有人买。

二、应付债券的账务处理1.一般应付债券(1)发行债券时:借:银行存款(实际收到的款项)应付债券——利息调整(差额,或贷记)贷:应付债券——面值(债券票面金额)注意:发行债券发生的手续费、佣金,计入负债的初始入账金额,体现在利息调整明细科目中。

溢、折价也是包含在利息调整明细科目中的。

(2)资产负债表日,利息调整在债券存续期间内采用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应付债券的摊余成本(本金)=期初摊余成本(本金)-[应付利息(即面值×票面利率)-实际利息(即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其中“应付利息-实际利息”可以理解为清偿的本金。

①对于分期付息、一次还本的债券:借:在建工程、制造费用、研发支出、财务费用(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应付债券——利息调整(差额,或贷记)票面利率)×贷:应付利息(面值②对于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借:在建工程、制造费用、研发支出、财务费用(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应付债券——利息调整(差额,或贷记)贷:应付债券——应计利息(面值×票面利率)(3)长期债券到期,支付债券本息:①一次还本付息方式:借:应付债券——面值——应计利息贷:银行存款②一次还本,分期付息方式:借:应付债券——面值应付利息贷:银行存款【例题1·单选题】甲公司于2008年1月1日发行5年期、一次还本、分期付息的公司债券,每年12月31日支付利息。

该公司债券票面利率为5%,面值总额为300 000万元,发行价格总额为313 347万元;支付发行费用120万元,发行期间冻结资金利息为150万元。

假定该公司每年年末采用实际利率法摊销债券溢折价,实际利率为4%。

2009年12月31日该应付债券的账面余额为()。

万元B.308 026.2万元A.308 008.2C.308 316.12万元D.308 348.56万元【答案】D【解析】2008年1月1日摊余成本=313 347-120+150=313 377(万元)借:银行存款313 377贷:应付债券——面值300 000——利息调整13 3772008年:借:在建工程等12 535.08(313 377×4%)应付债券——利息调整2 464.92(差额)贷:应付利息15 000(300000×5%)借:应付利息15 000贷:银行存款15 0002009年:借:在建工程等12 436.48[(313 377-2464.92)×4%]应付债券——利息调整2 563.52(差额)贷:应付利息15 000(300000×5%)15 000借:应付利息贷:银行存款15 0002009年末账面价值=313 377-2 464.92-2 563.52=308 348.56(万元)2.可转换债券公司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一开始就是一般的债券,但是和普通的债券不同的是,债券的购买者可以在以后将其转换为股权,这样就导致了可转换债券除了具有一般的债券的负债性质,同时还具有权益的性质(因为当债券购买者将其转换为股票后,实际上变成了购买者购买了债券发行方的股票),所以可转换公司债券在初始确认时才需要将其包含的负债成份和权益成份进行分拆,负债成分确认为应付债券,权益法成份确认为资本公积。

(1)对于可转换公司债券初始确认的处理,可以参照如下思路:负债成份的公允价值=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权益成份的公允价值=发行价格-负债成份的公允价值负债成份分摊的交易费用=交易费用×负债成分的公允价值/(负债成份的公允价值+权益成份的公允价值)权益成份分摊的交易费用=交易费用×权益成分的公允价值/(负债成份的公允价值+权益成份的公允价值)借:银行存款(发行价格-交易费用)可转换公司债券(利息调整)(倒挤)——应付债券贷: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面值)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权益成份-权益成份分摊的交易费用)负债成份应分摊的交易费用实际上是计入了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利息调整)中。

分摊交易费用后,对于发行方来说,自己承担的实际利率是高于市场的实际利率的。

那么这个时候需要计算包含了相关税费的债券的实际利率,比如债券负债成分公允价值为900万元,分摊的交易费用为20万元,那么这里对于发行方来说,债券的公允价值其实就变成了880万元了,因为发行方实际是支出了费用的,相当于是收到的发行收入减少为880万元了,那么应该按照新的公允价值880万元来计算实际利率。

也就是说,发生了交易费用后的实际利率和市场上的实际利率是不一致的,此时需要重新计算实际利率。

(2)转换股份前,可转换公司债券的负债成份,在转换为股份前,其会计处理与一般公司债券相同:借:财务费用等(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应付债券——利息调整(差额,或贷记)贷:应付利息/应付债券——应计利息(面值×票面利率)(3)转换股份时(账面余可转换公司债券(面值、利息调整)——借:应付债券额)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原确认的权益成份的金额)贷:股本(股票面值×转换的股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贷:库存现金(以现金支付的不足转换1股的部分)【2008年真题·计算及会计处理题第2题】甲股份有限公司(本题下称“甲公司”)为上市公司,其相关交易或事项如下:(1)经相关部门批准,甲公司于20×6年1月1日按面值发行分期付息、到期一次还本的可转换公司债券200000万元,发行费用为3200万元,实际募集资金已存入银行专户。

根据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说明书的约定,可转换公司债券的期限为3年,自20×6年1月1日起至20×8年12月31日止;可转换公司债券的票面年利率为:第一年1.5%,第二年2%,第三年2.5%;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利息自发行之日起每年支付一次,起息日为可转换公司债券发行之日即20×6年1月1日,付息日为可转换公司债券发行之日起每满一年的当日,即每年的1月1日;可转换公司债券在发行1年后可转换为甲公司普通股股票,初始转股价格为每股10元,每份债券可转换为10股普通股股票(每股面值1元);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的资金专项用于生产用厂房的建设。

(2)甲公司将募集资金陆续投入生产用厂房的建设,截至20×6年12月31日,全部募集资金已使用完毕。

生产用厂房于20×6年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

31月12.(3)20×7年1月1日,甲公司20×6支付年度可转换公司债券利息3000万元。

(4)20×7年7月1日,由于甲公司股票价格涨幅较大,全体债券持有人将其持有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全部转换为甲公司普通股股票。

(5)其他资料如下:1.甲公司将发行的可转换公司债券的负债成份划分为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负债。

2.甲公司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时无债券发行人赎回和债券持有人回售条款以及变更初始转股价格的条款,发行时二级市场上与之类似的没有附带转换权的债券市场利率为6%。

3.在当期付息前转股的,不考虑利息的影响,按债券面值及初始转股价格计算转股数量。

4.不考虑所得税影响。

要求:(1)计算甲公司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时负债成份和权益成份的公允价值。

(2)计算甲公司可转换公司债券负债成份和权益成份应分摊的发行费用。

(3)编制甲公司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时的会计分录。

(4)计算甲公司可转换公司债券负债成份的实际利率及20×6年12月31日的摊余成本,并编制甲公司确认及20×6支付年度利息费用的会计分录。

(5)计算甲公司可转换公司债券负债成份20×7年6月30日的摊余成本,并编制甲公司确认20×7年上半年利息费用的会计分录。

日可转换公司债券转换为普通股1月7年720×编制甲公司(6)股票时的会计分录。

【答案】(1)负债成份的公允价值=200000×1.5%/(1+6%)+200000×2%/(1+6%)^2+200000×2.5%/(1+6%)^3+200000/(1+6%)^3=178512.13(万元)权益成份的公允价值=发行价格-负债成份的公允价值=200000-178512.13=21487.87(万元)(2)负债成份应份摊的发行费用=3200×178512.13/200000=2856.19(万元)权益成份应分摊的发行费用=3200×21487.87/200000=343.81(万元)(3)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时的会计分录为:借:银行存款196800(发行价格200000-交易费用3200) 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利息调整)24344.06(倒挤)贷: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面值)200000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21144.06(权益成份的公允价值21487.87-权益成份应分摊的发行费用343.81)(4)负债成份的摊余成本=金融负债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假设负债成份的实际利率为r,那么:)1+r(/%2+200000×)1+r(/%1.5200000×^2+200000×2.5%/(1+r)^3+200000/(1+r)^3=200000-24344.06利率为6%的现值=178512.13万元利率为r的现值=175655.94万元(200000-24344.06);利率为7%的现值=173638.56万元(6%-r)/(6%-7%)=(178512.13-175655.94)/(178512.13-173638.56)解上述方程r=6%-(178512.13-175655.94)/(178512.13-173638.56)*( 6%-7%)=6.59%20×6年12月31日的摊余成本=(200000-24344.06)×(1+6.59%)-200000×1.5%=184231.67(万元),应确认的20×6年度资本化的利息费用=(200000-24344.06)×6.59%=11575.73(万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